中药临床应用常识

合集下载

中兽医学中草药及方剂常识Ⅱ

中兽医学中草药及方剂常识Ⅱ
4.使 又称为使药、引药或药引子,是指处
方中起调和作用的或将药物引达病所的药 物。如牛膝、桑枝、甘草。
精选ppt
24
三、方剂的加减变化
1.药味的加减 主证未变时,随兼证的多少而
加减药味。
2.药物配伍的变化 方剂中主药不变而与之
配伍的其他药物发生变化,这种情况下也可
造成方剂主治功能的改变。如:
黄连 + 吴茱萸—左金丸 肝炎前期
五味中,辛、甘(淡)味属阳,酸(涩)、
苦、咸味属阴。
精选ppt
3
2.五味的作用
(1)辛味 能散能行,具有发散表邪、行气活 血之功效,适合于表证及气滞血瘀之证;
(2)甘味 能补能缓又能和,具有缓急、补益、 和中之功效,适合于虚寒证及拘急、疼痛之 证;
(3)酸味 能收能涩,具有止汗、止咳、止泻、
固精缩尿之功,可用于体虚多汗、泄泻不止、
精选ppt
9
三、归经
1.归经的概念
一定的药物对一定的脏腑、经络疾病有
特殊的医疗作用,而对其他脏腑,经络的疾
病则作用很小或没有作用。药物的这种作用
特性称为药物的归经。本概念可以理解为药
物作用的选择性。
精选ppt
10
药物的归经是以脏腑学说为基础,以 临床实践为根据而提出来的。在判断药物 的归经时,药物的颜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 义,一般说来
为45~60g;而毒性或烈性药物的用量要小。
如朱砂一般不超过10g,甘草作使药时用量为
6 ~10g,细辛用量一般不超过5g。此外,幼
畜、老年畜、弱畜和孕畜的药量也要酌减。
精选ppt
34
思考题
1.名词解释 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配伍、七
情、禁忌、方剂及配伍原则。 2.四气五味和升降沉浮各有何作用? 3.方剂中的配伍原则怎样?常见的剂型有哪

新编医药常识丹皮的功效与作用

新编医药常识丹皮的功效与作用

新编医药常识丹皮的功效与作用丹皮,又称为蓼皮、赤车、石家草皮等,是毛茛科植物丹皮蓼的根和茎皮。

丹皮在中医药学中被广泛应用,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

以下是关于丹皮的详细介绍。

1.止血作用:丹皮含有丹皮酮、丹皮酚等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的成分。

研究发现,丹皮可通过收缩血管、促进血小板聚集和凝血酶的形成,从而增强止血作用。

丹皮还可以刺激血小板产生血小板活化因子,调节机体的物质代谢,增加血液的黏稠度,从而减少或阻止血液渗出,促进伤口愈合。

2.抗炎作用:丹皮中的芦丁、丹皮酮等成分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症状和炎症组织损伤。

丹皮还可以抑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减少炎症引起的自由基损伤,并通过调节细胞因子的释放,抑制炎症介质的合成,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3.抗菌作用:丹皮中的丹参酮、丹皮酮等成分具有抗菌作用,对多种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病原体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研究表明,丹皮提取物可以破坏菌体壁、调节菌体内生物合成和酶系统,干扰病原体的代谢过程,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达到抗菌的效果。

4.活血化瘀作用:丹皮中所含的黄酮类、丹皮酮等物质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丹皮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增加微循环的速度和流量,促进血液中代谢产物的排泄。

丹皮还可以调节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成,防止血液黏稠度过高,预防血栓的形成,避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5.抗氧化作用:丹皮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

丹皮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此外,丹皮还可以增强细胞的自我修复能力,促进损伤部位的组织再生,达到抗衰老和延缓衰老的效果。

6.抗过敏作用:丹皮中的芦丁等成分具有抗过敏作用,可以抑制过敏反应的发生和发展。

丹皮可以阻断过敏原与抗体的结合,减少过敏介质的释放,降低组织对过敏原的敏感性,从而缓解过敏症状。

丹皮还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改善免疫功能失调引起的过敏反应。

中药材常识

中药材常识

中药材常识中药材常识中药材是指用来制作中药的各种植物、动物、矿物等原料。

中药凭借其独特的疗效和安全性在中医药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许多人都秉持着中药健康理念,常常通过中药的各种调理方法来促进身体的健康。

了解中药材的常识对我们正确合理地使用中药,维护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中药材的分类中药材可以分为植物性中药材、动物性中药材和矿物性中药材三大类。

植物性中药材是以植物为原料制备的中药材料,包括种子、茎、叶、花、果实、根、根皮等部分。

常用的植物性中药大致有黄芪、人参、当归、白芷、陈皮等。

动物性中药材主要由动物的身体组织、分泌物和排泄物等制备而成,包括动物的内脏、颌鳞、毛、爪、肉等部分。

常用的动物性中药有熊胆、鹿角、蚕蛹等。

矿物性中药材主要由矿物质制备而成,一般呈粉末状或颗粒状。

常用的矿物性中药有石膏、朱砂、硼砂等。

中药材的功效与应用中药材具有多种疗效,用途广泛。

我们可以根据中药的性味、归经,以及临床应用的经验和现代科学研究来了解中药的功效和应用。

中药材的性味包括寒、凉、平、温和热等几种。

中药的性味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性味寒的中药通常适用于热病,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性味温和热的中药适用于寒病,可以温阳补虚。

在使用中药时,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性味可以起到更好的疗效。

中药材还有相应的归经,即它们对应的脏腑经络。

根据归经的不同,中药材对身体的作用也不同。

例如,归经于肺的中药可用于治疗肺病;归经于肝的中药有助于肝脏的调理。

中药材的应用除了内服外,还可以外用。

在中医药中,经常采用外敷、泡脚、熏蒸等方法来治疗疾病。

例如,用花椒、薰衣草等植物泡脚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疲劳。

中药材的炮制与贮藏中药材在使用前,常需要进行炮制处理。

炮制是对中药材进行烘干、烤制、煅炼、炒制等方法处理,以达到改善性味、增强疗效的目的。

例如,当归需要先炒制,以去除潮湿的味道,加强其活血养血功能。

中药材的贮藏也需要特别注意。

中药材常识

中药材常识

中药材常识一、中药材分类中药材是指在自然界中生长、繁殖并具有治疗作用的动植物、矿物质等天然药材。

根据中药材的来源和性质,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植物类药材:植物类药材是最常见的中药材,如黄芪、丹参、甘草等。

根据药用部位,又可分为根类、茎类、叶类、花类、果实类等。

2.动物类药材:动物类药材是指动物的某些部位或产物,如鹿茸、麝香、蜂蜜等。

3.矿物类药材:矿物类药材是指天然产出的矿物质,如石膏、硼砂、朱砂等。

4.其他类药材:除上述三类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中药材,如树脂类、菌藻类等。

二、中药材功效与应用中药材的功效与其成分和性质有关,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清热解毒类:如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等作用,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咽炎等疾病。

2.活血化瘀类:如当归、川芎、三七等,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常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痛经等疾病。

3.补益类:如人参、黄芪、枸杞等,具有补气养血、滋阴补肾等作用,常用于治疗身体虚弱、病后康复等疾病。

4.祛风除湿类:如独活、秦艽、防己等,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等作用,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5.安神益智类:如酸枣仁、远志、茯苓等,具有安神益智、养心安神等作用,常用于治疗失眠、多梦等疾病。

三、中药材炮制与贮藏中药材的炮制和贮藏对于药效的发挥和药材的质量都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中药材炮制和贮藏的一些基本知识:1.炮制方法:中药材的炮制方法包括净制、切制和炮炙等。

净制主要是去除杂质和非药用部位;切制是将药材切成片、段或粉末;炮炙是通过加热等方法改变药材的性质,提高药效。

2.贮藏技巧:中药材的贮藏需要干燥、通风、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对于一些易受潮的药材,可以用干燥剂等方法进行防潮。

对于一些易虫蛀的药材,可以进行熏蒸或用防虫剂等方法进行防治。

3.实际案例:以人参为例,人参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具有补气养血、滋阴补肾等作用。

在炮制时,需要将人参洗净后切成片或段,然后用文火炒至微黄色,最后用纸袋包装好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贮藏。

新编医药常识中药当归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新编医药常识中药当归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中药当归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当归的功效:中药--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

当归的作用:1.对子宫平滑肌的作用对离体子宫的作用富华等于1954年报道了甘肃岷县当时含有兴奋和抑制子宫平滑肌的两种成分,具有双向性作用。

抑制成分主要为挥发油,兴奋成分为水溶性或醇溶性而乙醚不溶性的非挥发性物质。

同年吴葆杰等亦报道,当归对离体子宫与在体子宫作用不同,煎剂或乙醇浸膏对离体子宫抑制作用占优势(对在体子宫,则主要呈兴奋作用)。

次年皮西萍的实验表明,酒浸膏及水浸膏于首次用药呈抑制,冲洗恢复后再给药则呈兴奋作用。

进一步地研究表明当归挥发油对兔、豚鼠、小鼠、大鼠、狗等动物未孕、早孕、晚孕、产后的离体子宫均有直接抑制作用,使节律性收缩逐渐变小至消失,呈弛缓状态。

并对抗垂体后叶素、组胺、肾上腺素及乙酰胆碱等引起的子宫收缩。

当归流浸膏主要为兴奋,大剂量有时呈抑制作用。

证明po或iv阿魏酸和四甲基吡嗪混合液,对大鼠在位子宫收缩抑制具有增强作用。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蓝大鹤等报道,离体蟾蜍心脏灌流实验表明,当归煎剂或根及叶中所含挥发油可使心肌收缩频率明显受到抑制。

张淑芳等以腹壁iv 给药,表明在体蟾蜍心脏多数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房收缩力明显减弱,以后逐渐恢复,频率减慢,但心室收缩力反而增强。

魏连玑报道,当归流浸膏可以使兔离体心房不应期延长,对乙酰胆碱或电流引起的麻醉猫及犬心房纤颤有治疗作用,上述奎尼丁样作用的有效成分,主要存在于醚提取物中。

另据江苏省中医研究所报道,当归流浸膏及醚提取物能降低心肌兴奋性,使不应期显著延长。

2.1.抗心律失常作用2.2.对冠脉血流量和心肌氧耗量的影响2.3.对血管、血压和器官血流量的影响2.4.降血脂及抗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作用3.补血活血当归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

当归与熟地、白芍、川芎配伍,组成补血代表方四物汤,有调经补血之功,尤其适于产后血虚的调治。

中药二必考知识点汇总祛风湿药药名功效特殊主治和其他考点独活祛风湿

中药二必考知识点汇总祛风湿药药名功效特殊主治和其他考点独活祛风湿

中药二必考知识点汇总祛风湿药药名功效特殊主治和其他考点独活祛风湿一、知识概述《中药二必考知识点汇总——祛风湿药之独活》①基本定义:祛风湿药是治疗风湿性疾病的一类中药,它们通过祛除湿邪、通经络、止疼痛来发挥作用。

独活是其中一员,主要用于治疗因风湿引起的关节疼痛。

②重要程度:在中医中药学中,祛风湿药是常用药物之一,独活因其独特的功效在临床上有广泛应用,是中药考试中的必考点。

③前置知识:了解中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功效,尤其是关于风湿病的常识。

④应用价值:独活等祛风湿药在治疗关节痛、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中有显著疗效,且副作用相对较小,深受患者喜爱。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祛风湿药是中药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独活作为其主要成员,在治疗风湿性疾病中占据重要位置。

②关联知识:独活常与其他祛风湿药如羌活、防风等配伍使用,增强其功效。

同时,也需兼顾患者的其他症状,进行个性化治疗。

③重难点分析:重点是掌握独活的独特功效和主治疾病;难点在于理解其在复杂病情中的具体应用和配伍组合。

④考点分析:考试中常涉及独活的性味、归经、功效及主治疾病,以及它在不同病症中的应用和配伍。

三、详细讲解独活,听名字就知道它很“独”,确实有点特立独行。

在中药世界里,独活可是祛风湿的高手,专门对付那些由湿邪引起的关节疼痛、麻木等症状。

独活,乍一看这名字,还挺有个性的吧?它属于伞形科植物,长得有点像芹菜,但可别把它当菜吃了哟!独活味辛、苦,性温,归肾、膀胱经,这可是它的“身份证明”。

独活最牛的地方,就是能祛风除湿、通痹止痛。

你想啊,风湿病痛起来可真是要命,关节又肿又痛,活动都不方便。

这时候,独活就大显身手了,它能帮助你把体内的湿气赶出去,让关节变得灵活起来,疼痛也就自然减轻了。

举个例子,老王最近总是感觉关节疼痛,特别是下雨天,那膝盖疼得跟针扎似的。

后来他去看医生,医生就给他开了些含有独活的中药方子。

老王喝了几天,嘿,你猜怎么着?膝盖真的没那么疼了,走路都轻快多了!这就是独活的厉害之处啦。

药学常识知识点总结

药学常识知识点总结

药学常识知识点总结药学是一门研究药物的科学,它涉及到药物的发现、开发、制备、质量控制、临床应用等方面。

药学知识是医学、化学、生物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学科,它对社会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药学常识做一个总结,让大家对药学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一、药物的分类1. 化学药品:指通过合成或半合成方法得到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2. 生物制品:指从动植物组织或微生物等生物体内提取的药物,如青霉素、人血白蛋白等。

3. 中药材和中成药:中药是指中医所采用的药物,包括中药材和中药饮片,中成药是将中药制成的药品,如感冒清热颗粒、逍遥丸等。

4. 放射性药品:指在核医学诊断和治疗中使用的药物,如碘放射性示踪剂、放射性碘治疗剂等。

5. 生物辅助治疗药品:指通过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技术制备的药品,如重组人胰岛素等。

6. 草药和天然物质:包括一些野生药、草本药和一些从天然植物提炼出来的药物。

二、药物的剂型1. 固体剂型: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冲剂等。

2. 液体剂型:如口服液、滴剂、混悬剂、各种洗剂、喷雾剂等。

3. 半固体剂型:如栓剂、软膏、凝胶等。

4. 气雾剂型:如吸入剂和喷雾剂。

5. 注射剂型:如溶液剂、悬浮剂等。

三、药物的贮藏和管理1. 药品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2. 液体制剂在贮藏时要避免晒到阳光,特别是抗菌剂、心脏药和维生素。

3. 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易受潮的药品要放在密封的容器中。

4. 气雾剂等易挥发的制剂要远离火源。

5. 阅读并遵守药品包装上的贮藏条件,对于失效的药品应及时处理,不可随意丢弃或乱扔。

四、药物的使用1. 用法:包括口服、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多种方式。

2. 用量:应根据医生的嘱托和药品说明书的指导来使用药物,不可随意增减剂量。

3. 用时:应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和时间点来用药,不可随意更改用药时间。

五、药物的禁忌和不良反应1. 对药物过敏的患者禁用药品。

2.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老年人对某些药品要谨慎使用。

中医医院中药及中药合理用药知识宣传与教育

中医医院中药及中药合理用药知识宣传与教育

Xxx中医医院中药及中药合理用药知识宣传与教育目录中药煎煮常识 (3)中药的服用方法 (3)中药用药禁忌 (3)中药使用的误区 (4)正确服用中成药 (4)喝中药不苦的窍门 (5)服中药汤剂时不宜滥加糖 (5)朱砂及含朱砂的中成药不宜大量或长期服用 (6)服用含雄黄的中成药的注意事项 (6)服用乌头类药物的注意事项 (6)中西药联合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7)中药煎煮常识一、煎药器具:在煎药时尽量以砂锅、不锈钢锅、玻璃、搪瓷器皿为主,忌用铁锅、铝锅、铜锅。

二、浸泡方法:煎药前,应先将药物放入锅内,加干净的冷水浸泡药物,加水量以淹没过药面3-5厘米,浸泡30-60分钟为宜。

三、煎煮方法:每剂煎煮两次。

第一煎先用大火将浸泡的药物煮沸后,改用中、小火维持药物沸腾;第二煎加水适量少些,淹没过药面即可,火候同第一煎。

煎煮时最好加盖。

四、煎药时间:药物煮沸后开始计算时间。

一般药物15-25分钟,解表、理气及质地轻松、芳香的药物5-15分钟,滋补类及质地坚硬的药物40-60分钟。

五、滤取药液:药液煎取量需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等情况具体决定。

成人服用,每次以250~300毫升为宜,一剂若煎2次,总量即500~600毫升;若煎3次,总量即750~900毫升。

儿童酌减。

六、服用时间:将两次煎煮的药汁混合,分早晚两次服用。

七、特殊药物的煎煮:1、先煎即先入煎30分钟左右,再纳入其他药物同煎。

包括矿物类、贝壳类药物,如牡蛎、磁石等;需久煎去毒的药物,如附子。

2、后下待药物快煎成时再投入煎煮数分钟。

如薄荷、大黄、白豆蔻等。

3、包煎花粉、细小种子及细粉药物宜包煎,如蒲黄、葶苈子、车前子等;含绒毛类药物如旋复花宜包煎。

4、另煎贵重类药物如人参、西洋参宜单独煎汤兑入其它药汁服用。

5、烊化即溶化。

阿胶、鹿角胶等药物宜先烊化,在与其它药汁兑服。

6、冲服一些入水即化的药物如芒硝宜用煎好的其它药液冲服。

中药的服用方法一、服用时间空腹服:峻下逐水药、攻积导滞药及驱虫药均宜清晨空腹服。

中医药知识宣传资料

中医药知识宣传资料

中医药知识宣传资料一、中医药的定义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部分,以中华民族的医药文化为基础,综合运用中医理论和中草药治疗疾病。

中医药的基本理念是“整体观念”和“阴阳学说”,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体内脏器官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中医药的特点1.个体化治疗:中医药注重个体化的治疗方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强调综合分析病因、病机、病势。

2.诊察方法:中医药采用望、闻、问、切的四诊法进行观察和诊断,通过辨别气色、舌苔、脉搏等来判断患者的体质和疾病状况。

3.综合治疗:中医药强调治疗的综合性,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推拿按摩、食疗等多种方法,并注重调整患者的饮食、作息和心理状态。

三、中医药的应用范围1.常见疾病的治疗:中医药对于感冒、消化不良、头痛、失眠等常见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中草药治疗可以起到温中散寒、解表清热等效果。

2.慢性病的康复:中医药对于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等具有独特的康复作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有明显效果。

3.辅助治疗:中医药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与西医药物结合使用,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药物副作用。

四、中医药的养生保健1.饮食调理:根据季节、体质等不同情况,合理选择食物进行调理。

2.运动锻炼:适量的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和免疫力。

3.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减轻压力,有利于身心健康。

五、中医药的保健常识1.温热食物:适当摄取温热食物,如姜汤、热粥等,有助于暖胃、驱寒。

2.饮食禁忌:避免暴饮暴食、忌煎炸食物、尽量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3.睡眠充足: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确保充足的睡眠。

六、中医药的科学验证1.临床实践:中医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验证了其疗效。

2.现代科学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对中医药进行研究,发现其中存在许多有效成分,如黄连素、中草药化学物质等。

3.整体观念与阴阳学说:中医药的整体观念和阴阳学说与现代医学的系统观念和微观世界理论相契合,彰显了中医药的科学性。

中药用药小常识

中药用药小常识

中药用药小常识一、用药方法:㈠、中草药:在中草药的应用中,最常用的就是煎成汤剂后服用。

煎煮用具一般选择砂锅,也可用不锈钢器皿。

煎药时忌用铜、铁、铝制品。

方法如下:1、常规煎药方法:在煎煮前先加冷水将饮片浸泡20~30分钟,加水量一般以高出药面3~5厘米为宜,第二煎则用水量应当酌减。

但浸泡时应注意不宜用60℃以上的热水浸泡,在煎煮过程中不要随意加水或抛弃药液。

煎煮用火在沸前宜用武火,沸后用文火,保持微沸状态。

煎煮一般分为一煎、二煎。

一般药一煎沸后煎20分钟为宜,二煎药沸后煎15分钟为宜;感冒类药一般沸后用武火煎15分钟为宜,二煎沸后5~10分钟为宜;而滋补药一般沸后煎30分钟,二煎沸后20分钟为宜。

每剂药煎好后,应趁热及时滤出煎液,两次煎液合并混匀后分两次服用。

煎液量一般200~300ml,分两次或遵医嘱服用。

2、特殊煎药方法:①先煎:有些药物需要适当延长煎煮时间,煎煮时需武火煮沸后文火煎煮10~20分钟再与用水浸泡过的其他药物合并煎煮,如:矿物类朱砂、动物骨甲类龟甲、龙骨等。

有毒饮片生川乌、生草乌或制附子等需先煎1~2小时除去毒性。

②后下:有些药物需在其他药文火煎煮15~20分钟后再放入煎煮5~10分钟。

如:气味芳香的饮片降香、沉香、薄荷、砂仁等;久煎后有效成分易破坏的饮片钩藤、苦杏仁、徐长卿等。

③包煎:包煎即是把饮片装在纱布袋中,扎紧袋口后与其它药共同煎煮。

需要包煎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1〉湿后有粘性的药材,如车前子、葶苈子。

〈2〉富含绒毛的饮片,如旋覆花、枇杷叶等。

〈3〉花粉等粉末样饮片,如蒲黄、海金沙等。

④烊化:一些胶类、蜜膏类中药不宜与其它药同煎,可将此类药置于已煎好的药液中加热溶化后一起服用。

如阿胶、鳖甲胶、鹿角胶、龟鹿二仙胶等。

⑤另煎:一些贵重中药,为减少损失需单独煎煮取汁,然后与其它药液混匀后分服。

如人参、西洋参、西红花等。

⑥对服:对于液体中药,应直接对入其它药物煎汁中服用,如黄酒、蜂蜜、姜汁等。

6方药常识

6方药常识

18
入药方法:一般药物可以同时入煎,但部分药物因 其性质、性能及临床用途不同,所需煎煮时间不同。 有的还需作特殊处理,甚至同一药物因煎煮时间不 同,其性能与临床应用也存在差异。所以,煎制汤 剂还应讲究人药方法。 1.先煎:如磁石、牡蛎等矿物、贝壳类药物, 因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应先入煎30分钟左右再纳 入其它药同煎,乌头、附子等毒药因其毒性烈经久 煎可以降低,也宜先煎。制川乌、制附片也应先煎 半小时再入它药同煎,以确保用药安全。 2.后下:如薄荷、白豆寇、大黄、番泻叶等 药因其有效成分煎煮时容易挥散或破坏而不耐煎煮 者,入药宜后下,待他药煎煮将成时投入,煎沸几 分钟即可。大黄、番泻叶等药甚至可以直接用开水 泡服。
11
二、妊娠禁忌 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元以致堕胎的副作用,所 以应该作为妊娠禁忌的药物。根据药物对于胎元损 害程度的不同, 一般可分为禁用与慎用二类。 禁用的大多是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如 巴豆、牵牛、大戟、斑蝥、商陆、麝香、三棱、莪 术、水蛭、虻虫等; 慎用的包括通经去瘀、行气破滞,以及辛热等药 物,如桃仁、红花、大黄、枳实、附子、干姜、肉 桂等。 凡禁用的药物,绝对不能使用;慎用的药物, 则可根据孕妇患病的情况,酌情使用。但没有特殊 必要时,应尽量避免,以防发生事故。
7
升降浮沉的含义: 升降浮沉的含义: 升降浮沉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是说明药物作用 性质的概念之一。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表示发 散,沉表示收敛固藏和泄利二便。因而沉实际上包 含着向上(外)和向下(内)两种作用趋向。 药物升降浮沉的作用: 药物升降浮沉的作用 药性是升浮的(都能上行向外)── 具有升阳 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功效; 药性是沉降的(都能下行向内)── 具有泻下、 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导积滞、 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等功效。

关于中药的小常识

关于中药的小常识

关于中药的小常识中药和草药是有区别的收录到《中国药典》里的本草,我们习惯称为中药,没有被收录的本草,我们统称为草药或药材。

能被收录的中药,其药效药性是经过大量临床医疗实践总结出来的,比较明确,大部分的中医都在使用。

民间的草药可能只是小范围地应用,其药性药效还不明确,一般民间中医会用得比较多。

02怎么熬中药?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里提到古法煎药,只煎一次,分作三次服用。

现在的人煎药,分几次煎,这种做法危害很大。

只煎一次,药质所含的成分,比较均匀,分几次煎,药质成分有的多有的少,就失去了方剂原本的意义,和病机不符合,喝了可能生出其它的问题。

所以应该煎一次,然后分三次服用。

煎药时有些药材要先煎、后下,最好不要用金属的器具煎药,会降低药效,所以有些药店帮代煎中药就没有自己煎的好。

喝药期间要忌口,饮食清淡,辛酸辣刺激生发的食物先不要吃,生冷的水果海鲜也少吃,还有吃参类的中药期间不适合吃萝卜等等。

一般中药是饭后半小时温热服用,就是不要空腹喝,也不要喝冷的,这样对胃比较好,两次服药不宜间隔不宜超过四个小时。

如果有吃西药,就先吃西药,半小时之后再吃中药。

这些医生或药师会交待清楚的,如果没有交待自己也要问清楚。

03中药配方颗粒传统的中药饮片需要去煎煮,对煎药的器具也有要求,但是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自己煎药比较麻烦,于是最近十多年,出现了一种中药配方颗粒,又叫免煎中药饮片。

中药配方颗粒是由单味中药饮片经提取浓缩制成的、供中医临床配方用的颗粒。

为了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很多中医院和中医诊所除了传统的中药饮片,还会有这种颗粒,因为它很方便,不用煎煮,只用开水冲服就可以了,而且方便存储和携带,很适合住校的学生还有经常出差在外的人士。

这种配方颗粒价格也比较贵,同一个处方,价格可能是传统中药饮片的两到三倍甚至更多。

包装和里面的颗粒比较像板蓝根、夏桑菊那样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已经配制好的中成药,添加了蔗糖有甜味,另一个是单味药,需要医生诊断后开处方然后配置根据每一味中药的味道混合出来的味道也会不一样,一般都比较苦。

中医药常识100问

中医药常识100问

中药常识100问(简答版)1.用什么锅熬药好?答:熬中药最好的是陶瓷器皿中的砂锅、砂罐,因其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中药中的成分发生反应,并且导热均匀,保温性好,煎药忌用铁、铜、铝等金属器具。

因为金属元素容易与药液中的中药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可能会导致疗效降低,甚至产生毒副作用。

2.处方中需要“先煎”的中药要怎么处理?答:先煎的中药就是要先煎30分钟~60分钟,指的是对于一些有效成分难溶于水的金石、矿物、壳类中药,比如牡蛎、磁石、石膏、石决明、应该打碎煎煮20~30分钟,再与其它群药同时煎煮,这能使得其有效成分充分溶出。

还有一些中药具有毒性比如附子、川乌、草乌,先煎50~60分钟后再下其他中药,可以降低中药毒性,确保药品安全性。

3. 处方中需要“后下”的中药怎么处理?答:后下的中药就是只需煮5分钟,需要后下的中药主要是指一些气味芳香的中药,因为久煎其有效成分易于挥发从而降低药效,薄荷、青蒿、砂仁、沉香、豆蔻等药煎煮5分钟即可。

此外,还有一些中药虽不属于芳香药,但久煎会破坏其有效成分,我们也需要后下这些中药进行煎煮,比如钩藤、大黄、番泻叶、苦杏仁、徐长卿等。

4. 处方中需要“另煎”的中药怎么处理?答:另煎的中药应单独煮2~3小时,主要是某些贵重中药,在不浪费中药资源的情况下又能更好煎出有效成分,熬出的药液可以另服,也可和其他药液混合服用,比如人参、西洋参、高丽参、羚羊角等。

5. 地道药材之“十大广药”答:“广药”产于广东、广西地区,十大广药有巴戟天、何首乌、高良姜、化州橘红、新会陈皮、佛手、草豆蔻、阳春砂仁、广藿香、广地龙十种中药。

6.处方中的“包煎”的中药怎么处理?答:顾名思义就是先用纱布袋包好再进行煎煮。

因为有一些中药表面带有绒毛,在与药液混合时饮用可能刺激喉咙引起咳嗽,如旋覆花、辛夷花等,还有一些中药粘性强(车前子、葶苈子)或者呈粉末状(蒲黄、滑石粉)的中药,在加热时易引起焦化或呈糊状,这样的中药在煎煮的时候需要用纱布包起来煎煮防止服用时引起不适或影响药效。

常见的中药知识 ppt课件

常见的中药知识  ppt课件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收集。将驴皮置水中漂泡,去毛,切成小块,放于锅中加 水煎熬 3 昼夜,待液汁稠厚取出,过滤,浓缩至稠膏状,冷凝后切成长方块。 性 味 归 经 : 平 ; 甘 ; 归 肺 、 肾 、 肝 经


功能主治:补血,止血,滋阴润肠。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多种出血证; 阴 虚 证 及 燥 证 。



药用部位:为膛螂科动物大刀螂、南方刀螂、小刀螂、广腹螳螂等的全体。 药 材 性 状 : 气 微 , 味 微 咸 、 涩 。
采收加工:夏、秋季间捕捉,晒干。净制:除去杂质;切制:用水烫死, 晒 干 或 烘 干

。 经








功能主治:定惊止搐;解毒消肿。主小儿惊痫抽搐;咽喉肿痛;疔肿恶疮; 脚 气
对于日常小感冒,其实是有妙招的。。。
喝过妈妈熬的姜汤的,有没有??
日常生活中我们与中药都有所接触的,感冒了可以喝姜汤发汗, 板蓝根缓解症状,贫血的时候要吃大枣,血压低要多吃鸡蛋,补 脑要吃核桃,早起一杯淡盐水治疗便秘。。。
还有什么??你可知道??
感冒了?? 找医生??
西瓜霜

三金桂林西瓜霜的主要作用是喷剂清热解毒,消肿 止痛。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或出血, 急、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口腔炎,口腔溃疡, 小儿鹅口疮及轻度烫火伤与创伤出血。
规格:每袋装3克(无蔗糖)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 一日3~4次。 3~6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 肿痛、口咽干燥。
999感冒灵颗粒

性状:本品为浅棕色至深棕色的颗粒,味甜、
微苦。

总论中成药常识

总论中成药常识

总论中成药常识(6)中药注射剂:是以中药材为原料,经提取、分离、配制等步骤制成的灭菌制剂。

中药注射剂的效迅速,适用于昏迷、不能吞咽或消化系统障碍患者使用。

按分散系统不同,中药注射剂可分为:溶液型注射剂:吸收快。

如由安宫牛黄丸改制的清开灵注射液可用于高热昏迷、抽搐,奏效快,疗效高。

混悬型注射液:药物作用时间延长,如治疗肝癌的喜树碱静脉注射液。

乳浊型注射液:多用于定向给药。

治疗肿瘤淋巴转移的鸦胆子静脉注射液。

中药粉针剂:制成水浴液不稳定的药物,可制成粉针剂。

如用于上呼吸道清热解毒的双黄连粉针剂。

4.气体剂型(1)气雾剂:系指将中药材的提取挥发油或提取物溶于适宜溶媒与抛射剂中封装在带有阀门的耐压容器中的一种液体制剂。

使用时借助抛射剂的压力,将药物定量或不定量地喷射出来。

按医疗用途,气雾剂可分为;呼吸道吸入气雾剂:不但能迅速起局部作用,而且能通过肺部吸收迅速起全身作用。

如用于支气管哮喘和慢性气管炎的艾叶油气雾剂、芸香草油气雾剂。

皮肤和粘膜用气雾剂:主要起保护皮肤、创面的作用。

如用于治疗烧烫伤的588烧伤气雾剂。

二、剂型与药物吸收的关系一般来说,不同给药途径吸收速度的高低,可按以下顺序排列:静脉>吸入>肌肉>皮下>直肠或舌下>口服>皮肤,但就某些药物而言,舌下或直肠给药时,吸收速度仅次于静脉注射和吸入法给药。

由于受不同生产厂家工艺水平、赋形剂的种类以及生理因素等的影响,会出现不同的吸收速率。

口服药物的吸收速度由快到慢一般按下列次序排列:溶液型>混悬型>散剂>胶囊剂>片剂、丸剂>包衣片。

一般丸剂中药物在体内的吸收速度由快到慢的排列顺序是:滴丸>浓缩丸>水丸>蜜丸>糊丸>蜡丸。

第二节中成药的用法和用量中成药品种繁多,剂型复杂,有的是内服,有的是外用,就是在用药用量方面,也往往有所不同。

但用法用量又直接影响到药物疗效,如能正确应用,可以达到预期治疗目的。

否则,用之不当,不仅减弱药物的疗效,有时会造成不良后果。

所以,对中成药的用法用量也应加以注意。

中药知识点总结大全

中药知识点总结大全

中药知识点总结大全一、中药的概念及发展历史中药,是指以天然植物、动物、矿物等为原料,经过加工制作而成的药品。

中药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植物和动物来治病。

中医药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在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中,中药得到了长期的发展和传承。

二、中药的分类中药可以根据不同的性味、功能和应用进行分类。

1. 根据药物来源的不同,中药可以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

植物药是指从植物中提取的药物,如人参、甘草等;动物药是指从动物的身体组织中提取的药物,如鹿茸、熊胆等;矿物药是指从矿石中提取的药物,如硫磺、雄黄等。

2. 根据药物的性味和功能,中药可以分为寒热温凉性等不同属性的药物。

寒药通常用来清热解毒,如知母、石膏等;热药通常用来驱寒温经,如附子、干姜等;温药通常用来温通经络,如吴茱萸、肉桂等;凉药通常用来清热凉血,如熟地、黄连等。

3. 根据药物的功能和应用,中药可以分为药食同源、养生保健、治病防病等不同类型的药物。

药食同源是指能够治疗疾病的药材,同时也具有食用价值,如当归、枸杞等;养生保健是指能够调养身体,达到健体益寿的药材,如人参、枸杞等;治病防病是指用来治疗和预防疾病的药材,如黄芪、板蓝根等。

三、中药的药效中药的药效多种多样,可以根据药物的性味、功能来确定其药效。

1. 温经散寒:如补肾壮阳、祛寒散寒。

2. 疏风解表:如散风清热、宣散风寒。

3. 清热解毒:如清热凉血、解毒和疾。

4. 润燥化痰:如润肺清燥、化痰止咳。

5. 补虚养神:如益气补中、养心安神。

6. 理气和中:如宁心安神、理气和中。

7. 软坚消肿:如化瘀消肿、软坚定痛。

8. 止血收伤:如止血散瘀、收敛生肌。

四、中药的应用中药在临床上可以用于治疗、保健、调养等多种方面。

1. 治疗疾病:中药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不仅可以根据病症的不同选用相应的药物,还可以根据病人的体质、病程等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中药临床应用常识
【摘要】中药一直被认为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

而近年来,中药不良反应报道日益增多,提醒我们在临床中应高度重视。

中药的组方配伍上,力图小方清剂解决问题。

在用量上不能随意加大,对特殊人群应遵循个体特征,在用药时间上不宜长期服用。

中西药配伍更应多加注意,包括中药与西药液体的配伍;酸性中药与西药的配伍;含钙中药与西药的配伍等。

应尽量避免不熟悉的中药和西药配伍。

另外中药的煎制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中药配伍;中西药合用;时间;用量;中药煎制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62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920-02
中药是我国的瑰宝,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中药在防病、治病和养生保健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很多医生和患者都认为:中药是纯天然的,无任何毒副作用。

但是,近年来出现的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越来越多,2011年4月,国家药监局发布的《2010年我国药物不良反应分析报告》中,中药占全部69万份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的13.8%,其中中成药占99.7%,饮片不足0.4%。

[1]因此需要医生和病患对中药及其制剂的临床应用常识给与充分的认识和了解,从多方面因素给与重视,才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

1 中药组方、配伍正确是安全用药的基础
中药配伍禁忌的“十八反、十九畏”形成与金元时期,其中所列的药物一般不能混合使用,否则会产生毒性或严重的不良反应,
但历代本草医籍也可见到“十八反、十九畏”药物同用的实例。

从安全用药的角度考虑,谨慎对待含有“十八反、十九畏”的处方。

中药组方配伍关键在于精巧合法,力图小方、轻剂解决问题,尽量避免使用大方。

有统计表明,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可能随用药总数的增加而增加,所以配伍用药以精练为宜,切记方剂庞大、杂乱。

组方中利用相杀,相畏配伍可降低有毒药物的毒性,进而降低adr发生的可能性。

单用大剂量麻黄可能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过度兴奋而烦躁不安,心悸心慌;单用大剂量杏仁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氢氰酸中毒而抑制呼吸,若在有效剂量范围内将麻黄与杏仁配伍治疗咳喘,其疗效优与单用麻黄或杏仁,又可降低adr 发生率。

2 中药用量和用药时间不易过大过长
2.1 中药用量切忌过大,剂量单位要以克为单位,且用量要准确有的医生误以为中药毒副作用小,用药剂量随意增大,如牵牛子苦寒有毒,一般入汤剂3-9克,入丸散1-3克,但有医生处方用量竟达100克以上,患者服后即腹泻,排出黏液样血便,肉眼血尿。

对于动物药如蜈蚣的处方用量应以克为单位,不能以条或个为单位,因为两者在重量上可相差数倍。

儿童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代谢能力和耐受力弱,有毒的或峻猛的中药应禁用与儿童。

《中医儿科学》推荐儿童用药剂量折算比
例:新生儿用成人量的1/6,乳婴儿用成人量的1/3,幼儿用成人量的1/2,学龄儿童用成人量的2/3或接近成人用量。

老人代谢排泄能力减弱更易药物蓄积中毒,特别对作用与心血管系统的药物敏感可引起血压升高、心率改变等,一般成人用量的3/4。

总之给患者用药时注意剂量,需要时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加量,可避免造成不良反应[2]。

2.2 有毒中药成分切勿长期服用长期应用某种中药,容易引起药物成分在体内过量蓄积而发生不良反应,如患者连续数十年服用含关木通的龙胆泻肝丸,会导致肾衰竭。

长期服用牛黄解毒片也可能造成慢性砷中毒而造成皮肤损害,及血液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的损害。

不仅有毒药物如此,即使一些药性平和的中药长期应用也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

如甘草,味甘性平无毒,但长期大剂量应用也会出现水肿、高血压、低血钾等假性醛固铜增多症。

很多中药服用时间过长,易出现依赖性和蓄积中毒。

如以大黄为君药的排毒养颜胶囊长期服用会导致继发性便秘。

服用朱砂安神丸可以降血压、安神,但如长期或过量服用朱砂,可以造成慢性汞蓄积中毒,损害肝肾功能。

[3]
肝肾疾病患者,代谢排泄速度慢容易导致体内药物蓄积,特别是当使用有毒药物时,要考虑。

肝肾机能减退这一因素,适当降低用药剂量、缩短用药时间,防止药物蓄积中毒。

3 中药与西药配伍能少不多
3.1 临床用药要重视中西药液体的配伍问题中西药配伍问
题在临床用药有时容易被忽视,而出现配伍不当情况,导致药效降低,甚至产生不良反应。

有资料表明,复方丹参注射液与0.9%氧化钠溶液合用会使不溶性微粒明显增多;刺五加注射液、参麦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混合后,混合液中2-10μm的微粒数明显增加。

因此,对临床中西药的配伍,特别是注射用药时,更需谨慎、小心,多做一些深入研究。

3.2 酸性中药与西药的配伍问题有机酸含量高的中药(乌梅、山楂)不宜与磺胺类药合用。

大量的有机酸使尿液偏酸性,使磺胺类药物特别是其乙酰化产物在尿液中溶解度降低,易在肾小管中析出结晶阻塞、损伤肾小管,引起腰痛、少尿、血尿,甚至可能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

甘草及其制剂和鹿茸、首乌及其制剂不能与阿斯匹林及降血糖药物合用[4]。

含酸性成分的中药(五味子、女贞子、山楂)与碱性化学药物(碳酸钠、胃舒平、氨茶碱)相互作用会酸碱中和,作用减弱;与氨基苷类抗生素相互作用会增加吸收、提高血药浓度。

含有鞣质的中药(大黄、五倍子、地榆、虎丈、诃子、茶叶)与红霉素、利福平、制菌霉素、林可霉素作用会形成鞣酸盐沉淀物而难以吸收。

而黄芩、槐米、芫花、忍冬叶、陈皮、旋覆花等含有大量黄酮类成分的中药不宜与氢氧化铝、三硅酸镁、碳酸钙等含有铝、镁、钙的药物同服,这些金属离子可于黄酮生成络和物,失去
药物疗效。

3.3 含钙中药与西药配伍问题石膏、龙骨、牡蛎、瓦楞子等含钙的中药不易与强心苷类西药合用,易诱发强心苷中毒。

4 如何正确煎制中药
中药煎煮对药物的疗效有重要的影响,直接关系到临床效果。

一般毒性中药长时间煎煮可以降低毒性,如乌头宜久煎。

但也有例外,如山豆根煎煮时间越长,毒性越强。

历代医家对中药的煎煮非常重视,李时珍曰:“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煮者卤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也无功也。


4.1 器具煎药器具的选择。

现代一般选用陶器砂锅、不锈钢或搪瓷器皿,避免直接接触铁、铅和有害塑料制品等,发生化学反应,影响疗效或污染药液。

4.2 煎前浸泡煎药前中药饮片一定要浸泡.一般花、茎、全草为主的药材浸泡30分钟,根、根茎、种子、果实等为主的药材可浸泡1小时。

但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引起药物有效成分酶解或药品的霉败。

4.3 煮前不洗煎煮前不要清洗,否则有效成分将有所损失,影响中药疗效。

4.4 其它问题儿科用药煎煮注意,小儿内服药要求少而浓,以便喂服。

头煎、二煎药液合并静置澄清,取上清液再加热浓缩至合适量。

凡外用药一般均要趁热使用,以利有效成分透皮吸收。

一般矿石、贝壳、角甲类要打碎成颗粒或粗粉先煎至少30分钟,有毒药材必须先煎1-2小时。

马钱子炒得轻可使其复方药物的毒性增加,ld50由1.2g/kg降至0.5g/kg。

[5]
气味芳香含挥发性成分的药物或久煎易破坏有效成分的中药饮片需后下。

在头煎煎好前5-10分钟内加入煎煮。

花粉类、细小种子类、中药粉散剂、霜散剂不易与水完全接触而易漂浮于水面,要用布袋包煎;含淀粉、粘液质较多的种子类药物,易粘锅、糊化、粘底的亦要包煎;附生绒毛的药剂,为避免绒毛脱落混入药液刺激咽喉引起咳嗽也要包煎。

毒性、烈性中药除了先煎外,煎药器具使用后应反复擦洗,必要时煮过后再用,以免毒性、串味、串色而影响药物疗效和煎剂质量。

5 总结
由于中药成分复杂,与西药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问题。

中西药的联合用药应恰当合理,趋利弊害,减少不良反应,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因此,临床治疗实践中,中西药合用的常识问题应引起临床的足够重视,应尽可能避免不熟悉的中药和西药合用以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这样才能做到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 晓汀.中药不良反应,您认识有几多[电子文
献].2011-09-27.17:59:09.
[2] 蒋晓琴.中药不良反应原因及其预防实用医药杂志,2008,
25(9):1080
[3] 杨德如.服过量朱砂致急性肾衰1例[j].中国中药杂志,
1996,21(3):186.
[4] 娄月芬.浅谈中西药配伍禁忌[j].中国药房,2003,14(12):
763.
[5] 顾维明.注意中药不良反应[j].时珍国药研究,1995,6(1):
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