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运动阶段详解

合集下载

感知运动阶段的名词解释

感知运动阶段的名词解释

感知运动阶段的名词解释人类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理解。

而感知运动阶段就是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人们通过感知和运动的相互作用,获取关于外部世界的信息,并以此来形成对世界的认知。

感知运动阶段是指婴儿从出生到两岁左右的阶段,这一阶段是婴幼儿的成长发育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婴幼儿通过感知来建立对外界事物的概念,并通过运动来与环境进行互动和适应。

首先,感知是指婴幼儿通过对外界刺激的感觉来获取信息的过程。

在感知运动阶段,婴幼儿通过五种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来感知外部事物。

比如,当婴儿看到一只球滚过时,他们通过视觉来感知球的形状和颜色,并通过触觉来感知球的质地。

这种感知过程为婴儿认识世界和学习语言奠定了基础。

其次,感知运动阶段还强调了感知和运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婴幼儿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运动,通过运动来进一步感知和探索环境。

比如,当婴儿学会爬行时,他们通过运动来主动接触和探索周围的世界,进一步感知到附近的物体和空间。

运动不仅仅是对外界的回应,更是一种主动的行为,通过运动,婴幼儿可以主动地去探索和学习,促进其身体和认知的发展。

感知运动阶段对婴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个阶段,婴幼儿通过感知和运动的相互作用,逐渐建立起对外界事物的概念,并学会通过模仿和探索来获取知识。

比如,当婴儿看到别人拿着勺子吃饭时,他们会尝试用手去抓取物体,并模仿着往嘴巴送。

通过这样的感知和运动的交互作用,婴幼儿逐渐发展了手眼协调能力和物体常识,并且加深了对日常生活事物的理解。

感知运动阶段的重要性在于,它对婴幼儿的认知、语言和社交能力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影响。

在这个阶段,婴儿通过感知和运动来积累丰富的经验和知识,这些经验和知识为其后续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婴幼儿在感知运动阶段还会通过与家人和其他婴幼儿的互动来建立社交关系,并学会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总之,感知运动阶段是婴幼儿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

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4个阶段及其主要特点

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4个阶段及其主要特点

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4个阶段及其主要特点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能力是根据他们的年龄和成熟程度逐渐发展的。

他提出了四个阶段来描述儿童认知的发展,包括感知运动阶段、前操作阶段、具体操作阶段和形式操作阶段。

1. 感知运动阶段(出生至两岁):在这个阶段,儿童主要通过感知和运动来认识和理解世界。

他们开始通过观察和运动来探索周围的环境,并逐渐发展出一些简单的概念和认知能力。

2. 前操作阶段(两岁至七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使用符号和语言来表示物体和概念。

他们能够进行简单的思维操作,但仍然受到具体情境的限制。

他们还缺乏逻辑推理和反事实思维的能力。

3. 具体操作阶段(七岁至十一岁):在这个阶段,儿童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操作符号,但仍然受到具体情境的限制。

他们能够理解数量、空间、时间和因果关系等抽象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进行问题解决。

4. 形式操作阶段(十一岁至成年):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并能够进行更复杂的逻辑推理。

他们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进行假设和推理,并能够进行逻辑上的推断和思考。

总的来说,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能力是逐渐发展的,并且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限制。

通过理解这些阶段,可以更好地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并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学习和发展
环境。

儿童认知发展—感知运动阶段

儿童认知发展—感知运动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是儿童认知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阶段,由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主要涵盖了从出生到大约2岁这一时期。

这个阶段对于儿童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它标志着从仅仅通过反射反应到主动探索周围世界的转变。

下面是感知运动阶段的详细解析:1. 阶段划分与特征初始反射阶段(0-1个月)●新生儿的活动主要由遗传决定的基本反射构成,如吸吮、抓握、眨眼等,这些反射是生存本能。

●这个阶段的婴儿通过这些反射动作开始与环境互动,但还没有目标导向的行为。

初级循环反应阶段(1-4个月)●随着时间推移,婴儿开始重复一些偶然发现的动作,如踢腿或挥动手臂,这是为了享受动作带来的感觉反馈。

●动作逐渐变得更加协调,婴儿开始意识到某些动作是他们自己发起的。

二级循环反应和目的性行为的出现(4-10个月)●婴儿开始有意识地重复那些带来满意结果的动作,比如通过伸手去拿玩具。

●视觉与抓握能力开始协调,婴儿能更精确地控制手部动作,以达到目的。

问题解决与手段-目的协调阶段(10-12个月)●婴儿开始展示更复杂的认知能力,能够协调两个或更多动作来达到一个目标。

●例如,婴儿可能会推倒一个盒子去拿到盒子后面的玩具,显示出对工具使用的初步理解。

心理表征与早期象征思维(12-24个月)●在这一阶段的后期,儿童开始发展出心理表征,即能够在心中代表不在眼前的事物。

●这使得他们能够进行简单的假装游戏,如假装用勺子喂玩偶吃饭,标志着象征性思维的开始。

2. 关键发展成就●物体恒常性:理解物体不会因为看不见就消失,是这一阶段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因果关系理解:通过探索和实验,儿童开始理解他们的动作可以引起环境的变化。

●自我意识:大约在18个月左右,儿童开始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实体的存在,表现为镜子测试中的自我识别。

3. 教育意义●在感知运动阶段,为儿童提供丰富的感官刺激和探索机会极为重要。

●家长和教育者应鼓励婴儿通过触摸、抓握、爬行、走路等活动来探索环境,促进其认知、运动和社会技能的发展。

皮亚杰感知运动阶段的亚阶段

皮亚杰感知运动阶段的亚阶段

皮亚杰感知运动阶段的亚阶段感知运动阶段由六个亚阶段组成,这六个亚阶段作为婴儿发展的图式(schemes)是循序渐进的,图式是指思想和行为的组织模式,每个图式都有详细的阐述。

在前五个阶段中,婴儿逐步学习如何协调自己的感官输入及组织与环境有关的行为。

他们通过组织、适应和平衡这三个过程达到目的。

在第六阶段,他们尝试学习使用符号和概念来解决简单问题。

大部分早期认知发展是通过循环反应(circularreactions)实现的,在循环反应中,婴儿不断重复那些偶然发现的充满乐趣或有意思的事件。

开始时,一次偶然的行为令婴儿感到非常愉悦,因此他便想重复这种行为。

之后,重复的行为支撑着自身不断循环反复,在这个循环中,因果关系不断转换。

如此一来,最开始的偶然行为被巩固成为一种新的图式。

在第一亚阶段(从出生到1个月),新生儿开始练习控制先天反射能力,即使标准刺激物没有出现,他们也会做出相关行为。

例如,当碰触新生儿的嘴唇时,他们便会产生吮吸反射。

但是他们很快就学会,在嘴唇未被碰触时,自己寻找母亲的乳头,并且在不饿的时候也会不时地做出吮吸动作。

这些新行为说明了婴儿如何修正和延伸吮吸图式。

在第二亚阶段(大约1~4个月),婴儿学会重复那些偶然发生并使他们感到快乐的行为(吮吸自己的大姆指)。

皮亚杰将其称为初级循环反应。

同样,婴儿开始对声音感兴趣,表现出对不同种类感觉信息的协调能力(视觉和听觉)。

第三亚阶段(大约4~8个月大),婴儿开始对操作物体和探索它们的属性感兴趣。

婴儿进入了二级循环反应阶段:婴儿有意识地不断重复某种行为,但与第二亚阶段不同,这时的重复不仅仅是出于自身的感受,而是为了得到超出自已身体范围的结果。

例如,该年龄段的婴儿会不停地摇动发声玩具,听玩具发出的声音,或者当大人微笑时发出咕咕声,目的是使大人的微笑保持更长时间。

当婴儿进入第四亚阶段——次级图式的协调阶段(大约8~12月大)时,婴儿便已经开始在先天图式的基础上取得创新。

感知运动阶段详解

感知运动阶段详解

儿童的感知运动儿童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开始感受这个世界,虽然此时,他们对外界概念是一片模糊,但慢慢我们发现,他们开始认识事物,开始学会推理、开始会思考……儿童的智力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伟大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婴幼儿通过某些动作来探索周围的环境刺激,从而认识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关系,智能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发展起来的。

也就是说,幼儿运动机能的发展在智能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活动是认识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

心理、智力、思维,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

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adaptation)。

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乃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在儿童思维发生学的研究中,国际不少心理学家提出了外部动作“内化”为智力活动的理论。

维果斯基是“内化”学说最早推出人之一。

学生通过教学而掌握全人类的经验内化为儿童自身的内部财富。

在我们共同探讨儿童是怎样通过动作来获得智慧之前,我们首先要对一些概念进行了解。

一、基本概念感觉:感觉是指感觉器官,如眼、耳、鼻、皮肤、和舌头,产生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如苹果的色彩、形状和味道的信息!知觉:知觉是指外界环境经过感觉器官而被转变成为的对象、事件、声音、味道等方面的经验。

由于大脑的加工,人不仅仅可以认识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且可以获得关于事物各种属性之间的关系的认识!知觉不是被动地获取外部信息,而是主动的、积极地、有组织地获取信息!感觉的生理机制:感觉的形成是分析器官活动的结果,当刺激物发出一定量的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眼耳鼻舌)中的感觉细胞(感受器)时,感受器就会产生一定的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相关区域,这三个环节组成的神经机构叫做分析器(视觉分析器,嗅觉分析器。

)知觉的生理机制:知觉是大脑皮层许多机能区协同活动的结果首先皮层感觉区间对感觉进行初步的分析,各皮层感觉区邻近部位是他们相应的联络区,联络区的功能是辅助感觉区,是感觉区获得的信息更加精确并赋予其意义。

心理学婴儿的三个阶段

心理学婴儿的三个阶段

心理学婴儿的三个阶段当一个新生命诞生,他们便开始了对这个世界的探索之旅。

在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中,婴儿的发展被划分为三个重要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着独特的特点和发展任务。

一、感知运动阶段(0-2 岁)这个阶段是婴儿通过感知和动作来认识世界的时期。

他们的认知能力主要依赖于直接的感觉和运动经验。

刚出生的婴儿,视觉和听觉都还比较模糊,但他们能够通过嗅觉和触觉来寻找母亲的怀抱,获得安全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婴儿开始学会控制自己的身体,比如伸手去抓握眼前的玩具,或者翻身、坐立、爬行。

在这个过程中,婴儿逐渐理解了物体的恒存性。

这意味着他们明白了即使一个物体从眼前消失,它仍然存在于某个地方。

比如,当妈妈把玩具藏在毯子下面,婴儿会努力去寻找,因为他们知道玩具并没有真正消失。

此外,婴儿还会通过不断的重复动作来探索周围的环境。

比如,反复扔玩具,观察它掉落的过程,从而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

二、前运算阶段(2-7 岁)在这一阶段,婴儿的语言能力开始迅速发展,但他们的思维仍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此时的婴儿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但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难以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

比如,当他们在玩游戏时,如果自己想要某个玩具,就会认为别人也想要。

另外,前运算阶段的婴儿在思考问题时缺乏逻辑性。

他们可能会根据事物的表面特征来进行判断,而不是基于内在的逻辑关系。

例如,给他们看两堆数量相同但排列方式不同的糖果,他们可能会认为排列长的那堆糖果更多。

这个阶段的婴儿还具有泛灵论的特点,即认为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有生命和意识。

他们可能会跟自己的玩具说话,仿佛玩具能听懂一样。

三、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进入具体运算阶段,婴儿的思维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

他们能够理解守恒的概念,明白物体的属性不会因为外在形式的改变而变化。

比如,无论把一杯水倒入不同形状的容器,他们知道水的量是不变的。

此时的婴儿也能够进行逻辑推理,但这种推理仍然需要依赖具体的事物和实际的操作。

儿童发展的感知运动阶段 儿童具有的结构

儿童发展的感知运动阶段 儿童具有的结构

儿童发展的感知运动阶段儿童具有的结构一、儿童发展的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感知运动是儿童身体发展的基础,不仅是儿童身体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儿童精神发展的重要基础。

简言之,感知运动是指儿童在现实世界中获取信息,并基于这些信息与环境做出反应的能力。

儿童的感知运动阶段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发展性阶段,游戏性阶段,以及动作伴随的社会参与阶段。

1、发展性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从新生儿时期起,逐渐学会反映和使用不同部分的身体,有着可以让他们获得信息的感官,以及可以让他们反应的动作发展。

在这个阶段,儿童不仅仅在几个月的时间中学会像说话,走路,做拼图等基本运动,而且还学会了抓握,抛投,拧,滑等简单的动作。

在这一阶段,儿童的大脑和肌肉结构以及感知能力正在快速发展形成。

2、游戏性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学会结合不同的手势,发出声音,以及使用技术和反应,获取环境中的信息,这个阶段大脑开始学习语言,与人进行社会交往,感受意识,增加对概念的理解,学习联想,理解复杂的动作。

3、动作伴随的社会参与阶段这是儿童动作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儿童感知运动最复杂的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学会运用他们所学过的技术与反应,在社会中参与,合作,协调他们的动作,更好地融入人群,从而实现个体发展的目标。

二、儿童具有的结构儿童的结构也可以进行分阶段描述。

1、学前儿童结构学前儿童具有的结构包括基础技能结构,认知结构,情感结构,以及行为结构。

基础技能结构是儿童学习复杂能力所必须的基础,包括了感知,模仿,记忆,注意力和口头语言等。

认知结构是指儿童获取理解现实环境信息的能力,包括了注意力,概念,抽象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等。

情感结构是指儿童学习和参与社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包括了自我控制,自尊,情绪控制和情绪表达等。

行为结构指儿童在社会环境中所具有的行为技能,包括了与人交往,解决冲突,表达和归属等。

2、小学儿童结构小学儿童具有的结构包括认知结构,情感结构,行为结构,以及社会结构。

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

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

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
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和认知能力,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在这个阶段,儿童通过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的世界。

他们通过看、摸、听、闻等方式来探索和了解周围的事物。

这个阶段的儿童还没有语言能力,但已经可以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

二、前运算阶段(2-7岁)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有了语言能力,但他们的思维还主要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他们只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看待问题,而无法理解他人的观点。

这个阶段的儿童还开始有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但他们的思考方式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的能力还比较弱。

三、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开始逐渐向抽象化发展。

他们可以理解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逻辑关系,但还需要具体的例子来帮助他们理解。

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有了逆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但他们的思考方式还是以经验为基础的。

四、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已经比较成熟,可以处理更加抽象和复杂的问题。

他们可以理解更加抽象的概念,也可以进行假设和推理。

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有了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开始
关注自己的情感和社交关系。

总之,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对于了解儿童认知能力和情感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发展需求和教育方法。

皮亚杰认知发展的4个阶段

皮亚杰认知发展的4个阶段

皮亚杰认知发展的4个阶段引言:皮亚杰(Jean Piaget)是20世纪最重要的儿童心理学家之一,他提出了一套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被称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这个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经历了四个不同的阶段。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四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特点和儿童在该阶段的认知表现。

第一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出生至两岁)感知运动阶段是婴儿的认知发展的起始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儿童的认知能力主要依赖于感觉和运动经验。

在这个阶段,婴儿通过观察和操作来认识世界,逐渐建立起了基本的感知和运动模式。

他们开始发展出对物体的感知能力,能够追踪移动的物体,通过抓握和吮吸来探索物体的属性。

此外,婴儿也开始形成基本的时间和空间概念,能够辨别事件的先后顺序和物体的位置关系。

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两岁至七岁)前运算阶段是儿童认知发展的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儿童开始具备了符号运算的能力,并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思维。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使用符号来代表对象或事件,例如使用语言、图画等。

他们开始能够进行简单的分类和序列化操作,能够理解数量的概念和简单的数学运算。

此外,儿童在这个阶段还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问题解决。

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七岁至十一岁)具体运算阶段是儿童认知发展的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儿童开始具备了逻辑思维的成熟能力,并能进行具体的操作和推理。

在这个阶段,儿童能够进行具体的数学运算,比如加减乘除等,能够进行复杂的分类和序列化操作。

他们开始能够理解和运用逻辑法则,能够进行推理和问题解决。

此外,儿童在这个阶段还逐渐形成了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能够理解和遵守一定的规则和道德准则。

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十一岁至成人)形式运算阶段是儿童认知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儿童开始具备了抽象思维的能力,并能进行复杂的逻辑推理。

在这个阶段,儿童能够进行抽象的数学运算,比如代数、几何等,能够进行复杂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

认知水平发展的4个阶段

认知水平发展的4个阶段

认知水平发展的4个阶段认知水平发展的4个阶段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的,以下是具体内容:一、感知运动阶段(0 2岁)1. 反射活动阶段(0 1个月)新生儿主要依靠本能的无条件反射来适应环境,如吸吮反射、抓握反射等。

这些反射是先天具有的,帮助婴儿获取生存所需的物质,如通过吸吮反射获取母乳。

在这个阶段,婴儿的行为基本是无意识的、自动的。

2. 初级循环反应阶段(1 4个月)婴儿开始重复一些偶然发生的动作,这些动作往往集中在婴儿自己的身体上,比如偶然碰到自己的手后,会反复地做这个动作。

这一阶段的婴儿开始探索自己的身体,但他们还没有意识到动作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3. 二级循环反应阶段(4 8个月)婴儿的动作开始指向外部客体,他们会重复那些能引起有趣结果的动作。

例如,婴儿偶然用手击打一个悬挂着的玩具并使其摆动,之后会不断重复这个动作。

此时婴儿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动作对外部物体有影响,但他们还不能理解物体的永久性。

4. 协调二级循环反应阶段(8 12个月)婴儿开始能够协调两个或更多的动作来达到目标。

他们会为了拿到一个远处的玩具,先推开障碍物,再去抓取玩具。

在这个阶段,婴儿开始出现对物体永久性的理解,即知道物体即使不在眼前,也依然存在。

5. 三级循环反应阶段(12 18个月)婴儿开始尝试用不同的动作来达到相同的目的,进行新的探索。

例如,他们会用不同的方式摆弄一个玩具,看看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这一阶段婴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增强,对周围环境有了更积极的认知。

6. 通过心理组合发现新方法(18 24个月)婴儿开始能够通过内部的心理表象来解决问题,而不只是依靠外部的尝试。

他们可以在头脑中思考问题,比如在没有实际行动之前,就知道如何绕过障碍物去拿玩具。

这标志着婴儿开始有了简单的思维能力。

二、前运算阶段(2 7岁)1. 象征功能阶段(2 4岁)儿童开始能够使用象征符号,语言和表象在这个阶段开始发展。

他们可以用一个物体代表另一个物体,比如用一根棍子当作马骑。

简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论

简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论

皮亚杰(Jean Piaget)是二十世纪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他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论,对理解儿童认知发展的过程和特点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论主要包括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四个阶段。

本文旨在通过对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进行简要阐述,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一、感知运动阶段皮亚杰认为,感知运动阶段是指出生到约2岁的婴幼儿时期。

在这个阶段,婴幼儿主要通过感觉和运动活动来认识世界,表现出以感觉和动作为中心的认知特征。

婴幼儿的行为主要是由周围环境的刺激所引发的,他们对周围环境的认识主要停留在感觉印象和运动活动的水平上。

婴幼儿的思维也是非逻辑的,缺乏反思和记忆的能力,对物体的关系和数量的概念都不够清晰明了。

二、前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是指儿童的认知发展从2岁到7岁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具备一定的记忆能力和语言能力,能够使用符号和象征性思维来认识和处理周围的事物。

儿童可以通过模仿、记忆和语言的使用来解决问题,但他们的思维仍然是缺乏逻辑推理和反思的,对事物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现象上,缺乏抽象和内在关系的思考。

儿童在这个阶段也容易受到成见和偏见的影响,对于新事物的认识存在局限性和片面性。

三、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是指儿童的认知发展从7岁到11岁左右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根据客观事实进行思考和判断,开始具备了对抽象和内在关系的认识能力。

儿童在这个阶段具有一定的逆向思维能力,能够进行逻辑推理,理解数量的加减乘除等运算过程,能够理解分类和排序的原则。

但是这种逻辑思维能力仍然是片面和具体的,儿童的思维能力还不够成熟,对于复杂和抽象的问题还存在难以理解和处理的困难。

四、形式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是指儿童的认知发展从11岁左右到成年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具备了较为成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通过抽象和符号性思维来进行思考和判断。

皮亚基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皮亚基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皮亚基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大家有没有注意过,小宝宝刚出生的时候,似乎什么都不懂,对吧?皮亚基告诉我们,他们不是“什么都不懂”,而是他们的认知是在一点一点地从感知和运动中慢慢发展起来的。

宝宝一开始什么都不懂,就像一块白纸,啥都没写过。

可是他们是通过自己触碰、抓、看、听这些“外部信号”来了解世界的。

比如说,你看,宝宝刚出生的时候,能抓住妈妈的手指,甚至会自己吸吮,这是因为他们通过感觉和运动做出反应的开始。

再看看他们长大一点,不再只是抓东西、吃东西,他们开始明白“物体是存在的”,也就是说,当他们丢了个玩具,虽然眼睛看不到了,但他们知道,那个玩具还在某个地方等着自己呢。

这个现象很神奇吧?他们就这样通过不断地运动和感知,逐渐建立起了对外部世界的初步认识。

二、前运算阶段(27岁)再往后,宝宝们长大了,进入了一个特别有趣的阶段,叫做前运算阶段。

你看,开始会说话了,嘴巴一个劲儿地问:“那是什么呀?我能玩吗?”他们特别喜欢模仿大人做事,好像一瞬间变得特别聪明。

但是,他们还没有完全搞懂一些复杂的概念,比如因果关系。

举个例子,你跟他说:“你吃完饭就能出去玩。

”可他们可能会把“吃饭”和“玩”之间的关系弄得乱七八糟,根本不理解“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这种顺序逻辑。

更有意思的是,他们对自己的世界有种“中心化”的感觉,比如他们觉得所有人都和自己一样喜欢吃冰淇淋。

如果你不喜欢,他们还会非常惊讶:“哎?你怎么不喜欢?”这些孩子的想法,往往停留在表面,逻辑思维还不太成熟。

可是,就算这样,他们也能像小小大人一样,表现出自己特有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比如他们会把一个纸盒当成车子开来开去,或者用一条绳子当作跳绳玩得不亦乐乎。

可以说,前运算阶段是孩子天马行空、充满幻想的时期,特别有趣!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再往下,到了具体运算阶段,孩子们似乎突然变得聪明了不少,思维开始变得更“实在”了。

你知道,七八岁的孩子已经开始能理解一些复杂的概念了。

感知运动阶段的教育启示

感知运动阶段的教育启示

感知运动阶段的教育启示一、什么是感知运动阶段?感知运动阶段是儿童发展的第一个阶段,通常从出生到两岁左右。

在这个阶段,婴幼儿通过感觉和运动来探索周围的世界,建立起对物体和环境的认知和理解。

这个阶段也被称为“感觉运动期”或“前操作期”。

二、感知运动阶段的特征1.物体恒常性:婴幼儿能够认识到物体的不变性,即使物体形状、大小、颜色等有所变化,他们仍能够识别出它是同一个物体。

2.手眼协调:婴幼儿开始学习控制自己的手臂和手指,试图抓住、摸索和探索周围的物体。

3.主动探索:婴幼儿喜欢主动探索周围环境,并通过不断尝试和错误来获取新的经验和技能。

4.内隐记忆:虽然他们还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经验和记忆,但是他们已经开始在大脑中建立起了一些内隐记忆。

三、感知运动阶段教育启示1.提供丰富多样的感官刺激:婴幼儿的大脑正在快速发展,他们需要不断接收各种感官刺激,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

2.提供安全的探索环境:婴幼儿需要一个安全的环境来探索周围的世界,父母和教师应该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和有趣的学习环境。

3.关注手眼协调发展:手眼协调是婴幼儿重要的技能之一,教育者应该鼓励他们通过抓住、摸索和探索来促进手眼协调发展。

4.鼓励主动探索:在感知运动阶段,婴幼儿喜欢主动探索周围环境,并通过不断尝试和错误来获取新的经验和技能。

教育者应该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5.注重内隐记忆培养:在感知运动阶段,虽然婴幼儿还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经验和记忆,但是他们已经开始在大脑中建立起了一些内隐记忆。

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婴幼儿的内隐记忆,通过重复和模仿等方式来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认知和行为模式。

6.注重情感交流:在感知运动阶段,婴幼儿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和表达。

教育者应该注重与婴幼儿的情感交流,通过亲密的身体接触、温暖的语言、表情和姿势等方式来建立亲密的关系。

这有助于培养婴幼儿积极、自信和独立的人格特质。

四、结语感知运动阶段是孩子成长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它对孩子未来学习和生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简述皮亚杰关于感知运动阶段的六个分阶段

简述皮亚杰关于感知运动阶段的六个分阶段

简述皮亚杰关于感知运动阶段的六个分阶段感知运动阶段是儿童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也是认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感知运动阶段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提出了六个分阶段。

本文将对这六个分阶段进行简述。

第一阶段:原始反射阶段这一阶段出生后的头几个月,婴儿主要通过基础的生理反射来感知和运动。

例如,婴儿会通过吮吸来满足饥饿,通过眨眼来回避眩光等。

在这个阶段,婴儿的运动是无意识的,完全由反射机制控制。

第二阶段:主动运动阶段这一阶段发生在大约4个月至8个月的时期。

在此期间,婴儿开始主动进行一些基本的运动探索,例如抓握、翻滚等。

他们开始通过感官和运动的互动来探索周围的世界,并逐渐形成手眼协调能力。

第三阶段:目标导向阶段这一阶段发生在大约8个月至12个月的时期。

婴儿开始发展目标导向的运动能力,例如爬行、行走等。

他们能够主动地追求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并通过不断尝试和探索来达到目标。

同时,他们还能够理解简单的指令和符号。

第四阶段:协调意图阶段这一阶段发生在大约12个月至18个月的时期。

婴儿开始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手臂、腿和身体来实现目标。

他们学会了使用工具,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操作,例如用勺子吃饭或用笔画画。

同时,他们还开始展示出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例如理解他人的意图和情绪。

第五阶段:符号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发生在大约18个月至24个月的时期。

婴儿开始能够运用符号进行思维和沟通。

他们能够使用简单的词语和手势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图,并开始理解简单的语言和符号系统。

他们的运动控制和认知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第六阶段:逻辑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发生在大约24个月以后。

儿童开始能够进行更加复杂的思维和逻辑推理。

他们能够理解和运用抽象的概念,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

在运动方面,他们的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总结:皮亚杰的感知运动阶段理论为我们理解儿童认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通过对这六个分阶段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促进儿童的感知运动能力的发展,为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提供良好的基础。

介绍幼儿心理发展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介绍幼儿心理发展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介绍幼儿心理发展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感知运动期是幼儿发展阶段的第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幼儿主要通过感官和运动来认识世界,建立起与外界事物的联系。

他们开始发展出基本的感知和运动技能,并能够通过触摸、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来探索和认识周围的环境。

在感知运动期,幼儿的认知能力逐渐发展,他们开始能够注意到环境中的不同细节,并能够通过触摸和运动来探索物体的特性和功能。

他们可以通过抓住、摸索、拉动等动作来探索物体,并逐渐形成对物体的认知和理解。

接下来是前运算期,这是幼儿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幼儿的认知能力进一步发展,他们开始具备一些基本的思维能力。

幼儿能够使用简单的符号来表示事物,并开始理解和运用一些基本的逻辑关系。

在前运算期,幼儿开始能够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并能够参与一些基本的计数和排序活动。

他们可以通过简单的图形和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思维,并能够按照简单的逻辑关系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

具体运算期是幼儿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他们能够进行更加复杂的思维活动,并开始具备一些基本的数学和逻辑概念。

在具体运算期,幼儿开始能够进行基本的加减乘除操作,并能够理解和运用简单的数学规则和运算法则。

他们能够独立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够进行一些基本的逻辑推理和思维活动。

最后一个阶段是形式运算期,这是幼儿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幼儿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达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水平。

他们能够进行更加复杂的思维活动,并能够运用抽象的概念来解决问题。

在形式运算期,幼儿能够进行高级的数学运算,如多位数的加减乘除等,并能够进行更加复杂的逻辑推理和思维活动。

此时,他们已经具备了较高水平的认知能力,并能够通过抽象思维来解决问题。

总而言之,幼儿心理发展经历了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四个阶段。

在每个阶段,幼儿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

感知运动阶段详解

感知运动阶段详解

儿童的感知运动儿童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开始感受这个世界,虽然此时,他们对外界概念是一片模糊,但慢慢我们发现,他们开始认识事物,开始学会推理、开始会思考⋯⋯儿童的智力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伟大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婴幼儿通过某些动作来探索周围的环境刺激,从而认识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关系,智能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发展起来的。

也就是说,幼儿运动机能的发展在智能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活动是认识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

心理、智力、思维,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

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adaptation)。

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乃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在儿童思维发生学的研究中,国际不少心理学家提出了外部动作“内化”为智力活动的理论。

维果斯基是“内化”学说最早推出人之一。

学生通过教学而掌握全人类的经验内化为儿童自身的内部财富。

在我们共同探讨儿童是怎样通过动作来获得智慧之前,我们首先要对一些概念进行了解。

一、基本概念感觉:感觉是指感觉器官,如眼、耳、鼻、皮肤、和舌头,产生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如苹果的色彩、形状和味道的信息!知觉:知觉是指外界环境经过感觉器官而被转变成为的对象、事件、声音、味道等方面的经验。

由于大脑的加工,人不仅仅可以认识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且可以获得关于事物各种属性之间的关系的认识!知觉不是被动地获取外部信息,而是主动的、积极地、有组织地获取信息!感觉的生理机制:感觉的形成是分析器官活动的结果,当刺激物发出一定量的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眼耳鼻舌)中的感觉细胞(感受器)时,感受器就会产生一定的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相关区域,这三个环节组成的神经机构叫做分析器(视觉分析器,嗅觉分析器。

)知觉的生理机制:知觉是大脑皮层许多机能区协同活动的结果首先皮层感觉区间对感觉进行初步的分析,各皮层感觉区邻近部位是他们相应的联络区,联络区的功能是辅助感觉区,是感觉区获得的信息更加精确并赋予其意义。

儿童思维发展的五个重要阶段

儿童思维发展的五个重要阶段

儿童思维发展的五个重要阶段儿童思维发展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涉及到认知、语言、情感等多个方面。

在这个过程中,儿童的思维能力逐渐发展和成熟。

本文将探讨儿童思维发展的五个重要阶段,分别是感知阶段、运动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具体操作阶段和抽象逻辑阶段。

一、感知阶段感知是儿童思维发展的最初阶段,从出生到两岁左右的婴幼儿主要处于这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通过感官来获取信息,对外界事物进行感知和认知。

他们通过触摸、听觉、视觉等感官的刺激来认识世界,对于形状、颜色、声音等有初步的认知能力。

他们还会通过模仿和观察来学习和理解事物。

二、运动阶段运动阶段是儿童思维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大约从两岁到七岁左右。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运动能力逐渐发展,他们开始学会走路、跑步、跳跃等基本运动技能。

这种身体上的进步也促进了他们的认知能力的发展。

儿童通过运动来探索和认识周围的环境,他们开始形成一些简单的概念和思维模式。

三、感知运动阶段感知运动阶段是儿童思维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大约从七岁到十二岁左右。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感知和运动能力逐渐结合起来,形成了更为复杂的认知能力。

他们开始能够进行逻辑思维和推理,并且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他们开始能够理解数量、空间、时间等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来解决问题。

四、具体操作阶段具体操作阶段是儿童思维发展的第四个阶段,大约从十二岁到十五岁左右。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他们能够进行更为复杂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

他们开始能够进行具体的操作和实验,并能够从中得出结论。

他们开始形成一些抽象的概念和思维模式,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和模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五、抽象逻辑阶段抽象逻辑阶段是儿童思维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大约从十五岁到成年。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能力已经非常成熟,他们能够进行抽象的思维和推理,并能够从中得出深入的结论。

他们开始能够进行抽象的概念化和理论化,能够运用逻辑和推理来解决更为复杂的问题。

他们的思维能力已经接近成人水平。

感知运动阶段名词解释

感知运动阶段名词解释

感知运动阶段名词解释运动是生活的一部分,而感知运动阶段是人类对于运动的感知和理解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们通过感官器官获取信息,并通过认知和思维过程将其转化为有意义的运动表达。

本文将对感知运动阶段中的几个重要名词进行解释。

第一名词:感知感知是运动阶段的起点,它指的是人们通过感官器官(如视觉、听觉、触觉等)接收外界环境的信息。

感知是我们对于运动的第一步“了解”,通过感知,我们能够感知到不同的刺激,如视觉中的颜色、形状;听觉中的声音;触觉中的触感等等。

感知对于运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提供了运动的起始点。

第二名词:运动运动指的是一种物体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位置或状态的变化。

运动是我们通过感知所获得信息的表达方式,通过运动,我们能够将感知到的信息转化为可见的行为或动作。

比如,当我们感知到电影中的镜头移动,我们能够感知到这是一种运动。

运动不仅存在于物体的运动,也包括人类的身体运动,如运动员的动作、舞蹈演员的舞蹈等等。

第三名词:阶段阶段是指一个连续的、渐进的过程中的特定阶段或时期。

在感知运动过程中,感知运动阶段是一个特定的阶段,它通常是在运动的第一步,人们通过感官器官获取信息,并将其转化为运动表达。

阶段还暗示了这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从感知到运动,涉及到了认知和思维的活动,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深化的过程。

第四名词:认知认知是指人们对于外界信息的感知、理解和处理过程。

在感知运动阶段,认知是将我们通过感知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的过程。

通过认知,我们能够对感知到的运动信息进行理解、分类和归纳。

认知不仅仅是单纯的感知,它还涉及到对信息的整合、分析和处理。

第五名词:思维思维是人们在认知过程中对信息进行加工和整合的过程。

思维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通过思维,我们能够对感知到的信息进行更深入的思考、理解和创造性的表达。

在感知运动阶段中,思维是将我们通过感知和认知所得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转化为有意义的运动表达的过程。

思维的能力对于我们的感知运动过程至关重要。

儿童认知发展的几个阶段

儿童认知发展的几个阶段

儿童认知发展的几个阶段
儿童认知的发展4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感知运动阶段的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和动作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
作经验,
这一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在9-12个月逐渐获得了客体永恒性,即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消失时,儿童知道客体并非不存在,在此之前,儿童往往认为不在眼前的客体不存在,并且不再去寻找。

客体永恒性是更高层次认知活动的基础,表明儿童开始在在头脑中用符号来表征事物,但还不能用言语和抽像符号为事物命名。

2、前运算阶段(2-7岁)
进入前运算阶段,儿童能运用表象和符号思维,即儿童能用某一事物代表或表征其他事物来描述外部世界。

但这一阶段的儿童还能很好的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思维中形成了守恒概念,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概念。

守恒概念的出现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主要特征。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可感知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最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是“钟摆实验”儿童能够独自完成“钟摆实验”则表明他的认知发展水平已处在形式运算阶段。

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本阶段的儿童不仅具备了逆向性的可逆思维,而且还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本阶段的儿童不再恪守规则,反而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违反规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开始感受这个世界,虽然此时,他们对外界概念是一片模糊,但慢慢我们发现,他们开始认识事物,开始学会推理、开始会思考……
儿童的智力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
伟大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婴幼儿通过某些动作来探索周围的环境刺激,从而认识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关系,智能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发展起来的。

也就是说,幼儿运动机能的发展在智能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活动是认识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

心理、智力、思维,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

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adaptation)。

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乃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在儿童思维发生学的研究中,国际不少心理学家提出了外部动作“内化”为智力活动的理论。

维果斯基是“内化”学说最早推出人之一。

学生通过教学而掌握全人类的经验内化为儿童自身的内部财富。

在我们共同探讨儿童是怎样通过动作来获得智慧之前,我们首先要对一些概念进行了解。

一、基本概念
感觉:感觉是指感觉器官,如眼、耳、鼻、皮肤、和舌头,产生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如苹果的色彩、形状和味道的信息!
知觉:知觉是指外界环境经过感觉器官而被转变成为的对象、事件、声音、味道等方面的经验。

由于大脑的加工,人不仅仅可以认识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且可以获得关于事物各种属性之间的关系的认识!知觉不是被动地获取外部信息,而是主动的、积极地、有组织地获取信息!
感觉的生理机制:感觉的形成是分析器官活动的结果,当刺激物发出一定量的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眼耳鼻舌)中的感觉细胞(感受器)时,感受器就会产生一定的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相关区域,这三个环节组成的神经机构叫做分析器(视觉分析器,嗅觉分析器。


知觉的生理机制:知觉是大脑皮层许多机能区协同活动的结果首先皮层感觉区间对感觉进行初步的分析,各皮层感觉区邻近部位是他们相应的联络区,联络区的功能是辅助感觉区,是感觉区获得的信息更加精确并赋予其意义。

知觉的产生是皮层感觉区与与其相应的联合区协同活动的结果!
反射: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的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应答。

它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类。

非条件反射是指在出生后无需训练就具有的反射。

如防御反射、食物反射等。

这类反射能使机体初步适应环境,对个体生存与种系生存有重要生理意义。

条件反射是指在出生后通过训练而形成的反射。

它可以建立,也可以消退,数量可以不断增加。

条件反射的建立扩大了机体的反应范围,当生活环境改变时,条件也跟着改变,因此,条件反射较非条件反射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更适应于复杂变化的生存环境。

同时,由于人类还具有社会性活动,能通过劳动实践来改造环境,与动物相比又有了质的不同,人类的神经系统活动显然是更进一步发展了。

非条件反射的生理基础--反射弧:反射弧(reflex arc)是最简单的神经回路(Nerve Circuitry),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系统的中枢部位、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条件反射的生理机制:
二、儿童动作发展阶段特征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心理是有一定阶段性的,前一个阶段的品质是后一个阶段发展的基础。

(1)阶段出现的先后顺序固定不变,不能跨越,也不能颠倒。

它们经历不变的、恒常的顺序,并且所有的
儿童都遵循这样的发展顺序,因而阶段具有普通性。

任何一个特定阶段的出现不取决于年龄而取决于智力发展水平。

皮亚杰在具体描述阶段时附上了大概的年龄只是为了表示各阶段可能出现的年龄范围。

事实上由于社会文化不同,可文化相同但教育不同,各阶段出现的平均年龄有很大差别。

(2)每一阶段都有独特的认知结构,这些相对稳定的结构决定儿童行为的一般特点。

儿童发展到某一阶段,就能从事水平相同的各种性质的活动。

(3)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构造(建构)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延伸,是在新水平上对前面阶段进行改组而形成新系统。

每阶段的结构形成一个结构整体,它不是无关特性的并列和混合。

前面阶段的结构是后面阶段结构的先决条件,并为后者取代。

基本逻辑:①、儿童是通过动作来发展自己的心理机能,通过内化的方式达到智力的发展,我们的工作不是要让孩子去跨越这些阶段,而是让每一阶段孩子的发展更充分,从而为下一阶段奠定更好的基础!
②、婴儿的感知觉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获得的,因此需要给婴儿创造主动获取的机会,而不是直接把结果放到婴儿面前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人在发展处于感知运动发展阶段与前运算阶段,每个阶段的具体特征如下表。

表一、感知运动阶段特征
觅食反射也叫寻乳反射,它是婴儿出生后为获得食物、能量、养分而必定会出现的求生需求。

当有物体碰触到他的嘴角,婴儿会试图寻找到物体来源并做吸吮的动作。

吸吮反射与寻乳反射为配套的反射反应,一定要能寻乳后且有吸吮的动作,才能真正达到喝奶与补充营养的效果。

否则,奶瓶或乳头放到婴儿嘴巴里了,但婴儿却无法有吸吮的动作。

吸吮过后就是吞咽,6周之后呼吸、吸吮与吞咽反射三者相互协调,喂食变得更有效率。

这就是一个简单的学习过程。

当婴儿长大到3~4个月之后,会学习、认知到肚子饿时,若用哭来表现就会有人来喂奶,于是慢慢改以行为表现来表达需求,因此寻乳反射也将慢慢消失。

初生婴儿的咀嚼功能尚未完全,只能通过吸吮动作来摄取母奶或配方奶,因此将如棉花棒或手指头等物体放进婴儿嘴巴里时,婴儿便会自然地出现吸吮的动作。

那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怎样做呢,或者这个过程发展好坏对孩子有什么影响呢,婴儿刚出生,唯一具有的就是先天遗传下来的反射,只有不断地重复这些反射活动,婴儿才能更好地发自己的动作技能,从而促进心理发展!因此婴儿在出生后,医护人员都会尽快将他抱到妈妈的身边,让婴儿与妈妈开始有一些肌肤接触。

我们还会发现:母乳喂养的婴儿,如果又同时给予奶瓶喂养,可以发现婴儿吸吮橡皮奶头时的口腔运动截然不同于吸吮母新乳头的口腔运动。

由于吸吮橡
皮奶头较省力,婴儿会出现拒绝母乳喂养的现象,或是吸母乳时较为烦躁。

在推广母乳喂养过程应避免给婴儿吸橡皮奶头可能正是这一原因。

从中也可以看出婴儿在适应环境中的智力增长:他愿吸省力的奶瓶而不愿吸费力的母乳。

我们看下这个过程,婴儿由于饥饿等原因,开始了觅食反射,努力寻找(主动)食物,当得到食物之后开始吸吮,然后得到满足,这个联系是什么样子的是不是:主动—努力---快乐,
如果我们在婴儿开始寻找食物之前就已经把食物放到他的嘴里,甚至都不需要花什么力气就可以吸下去,这个时候婴儿也得到满足了,但这个过程有什么不一样被动---不需要努力---快乐,这个时候能带给他快乐的是不是只有食物这个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