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业的市场结构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研究背景

据国外统计资料显示,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处在800~1000美元的经济发展阶段,该国的房地产

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2003年,我国的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即人均1090美元,这标志着我国的房地产行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进而会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结构的升级,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因此研究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是十分有意义的。

本文着重从四个方面,即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壁垒角度以及规模经济的角度分别阐析了我

国房地产业的市场结构问题,既有理论方面的探讨,也有实证方面的例证,并在此基础上提供相

应的产业政策及其选择方案。

二、我国房地产业市场结构分析

所谓市场结构,即指厂商之间市场关系的表现和形式,主要包括卖方间、买方间、买卖双方之间,市场内已有的买卖方,与正在进入或可能进入市场的买、卖之间,在交易、利益分配等各个方面

存在的关系。按照贝恩教授的分析,产业组织理论中考察市场结构的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即市

场集中度、产品差别、进入与退出壁垒、规模经济。

1、市场集中度

市场集中度是衡量产业垄断与竞争的重要指标,能够比较准确的反应企业内部的规模水平及分布

特征,提示产业组织运行效率的高低,市场集中度越高,表示市场支配力量越大,产业竞争程度

越低。关于测试市场集中度的方法有很多,这里拟选择CRn这一指标来进行判断房地产市场的集中度。CRn=∑Xi(其中Xi表示第i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i从1到n,n表示行业内房地产企业的

总数目)。一般而言,n取4或8这样的数字,就目前来看,几家上市的房地产企业在业内占据着

优势。

下表是1993-2003年我国房地产市场市场集中度与年盈利率情况

年份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CR4 0.73% 0.96% 1.42% 1.58% 1.73% 1.98% 1.72% 2.1%

CR8 1.26% 1.45% 1.78% 2.12% 2.21% 2.28% 2.37% 5.24%

R 0.91% -4.66% -3.61% -1.16% 1.62% 2.29% 3.6% 15%

从上表可以看出,无论是CR4还是CR8其数值都相对较低,截至目前都还未超过10%,这不仅

与国外成熟的房地产行业有着相当的差距,而且与香港的房地产的差距也十分明显。据统计,同

期香港9家房地产集团(如新鸿基、和记黄埔、新世界等)所就已经占据了市场份额的80%。

从这点出发,根据贝恩教授关于产业集中度划分的类型来看,在全国范围内,房地产市场的集中

度不够强,房地产行业基本上还是属于原子型的市场,从资源配置方面来看,效率不是非常的高。但是如果我们转换研究视角,不从全国的角度看待房地产市场,而是从区域性或地方性市场的角

度来看的话,那么,由于房地产的固定性和不可移动性,以及市场所呈现的鲜明的区域性特点,

而且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要素的流动又非常困难,区域内的房地产企业在很大程度是处于一种

垄断地位,所以区域性的房地产市场就是一个寡占市场,一方面它强化了区域内房地产企业的垄

断力量,另一方面,从某种程度上说,使得市场集中度这一指标在区域性的房地产市场内失去了

普遍的意义。

2、产品差别

一个行业越来越多的差异化产品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就标志着这个行业在走向成熟。就我

国目前的房地产业来说,产品差别化已经为大多数的房地产企业所认识,而且在市场经济的大潮

湿中快速的付诸实践,无论是从房地产区位的差别化、人文景观的差别化,还是从销售、服务的

差别化、购买者心理的差别化,甚至是物业管理的差别化,可以说,在这方面我国的房地产企业

进步非常的快,而且基本上差强人意。特别是国内一些房地产的旗舰企业,如深圳万科等,在这

方面做的还是非常不错的。

房地产行业虽然有着天生的异质化特点,但是由于我国的房地产业尚不成熟,市场化程度比较低,房地产开发企业规模比较小,自身素质不高,大多未能形成强有力的品牌,加上产品创新落后,许多房地产企业不能构筑起消费者对其产品的偏好,产品差异化程度尚处在较低层次的水平。比如:越来越多的开发商都热衷于简单的合作方式,即倾向于选择几乎相同的合作单位:竞争对

手也选择同一个设计师,同一个营销策划公司,同一个销售代理公司,甚至同一个承包商,同一

个物业公司……。在产品形式流于形式化的今天,房地产产品的差异化渐渐的模糊起来。另外,

从房地产开发角度看,房地产商品技术含量并不十分高,而且小区规划、房型设计、外立面风格、主打卖点概念等也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总之,现阶段,我国的房地产业的所谓的“差异化”

还不是真正程度上的“差异化”,潜在进入者所面临的需求曲线上并不存在真正的劣势。

3、基于壁垒的分析

进入壁垒的高低是决定一个市场是否有充分的竞争性以及是否富有效率的重要因素和指标。我国的房地产业由于其虚拟经营、高负债以及市场的区域性等特点,使其在必要资本量、规模经济、技术方面以及产品差别化方面存在壁垒的可能性较小或者基本上不存在进入壁垒,而主要壁垒在于政府的政策方面。

由于土地的稀缺性以及房地产附加值高、周期长、交易过程复杂等特点,决定了房地产的有限开放性,即使在美国这样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政府也要以行政法规和金融手段来控制土地和房地产市场,而我国市场经济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完善,所以,在我国政策壁垒的存在也就不足为奇。对于政策壁垒,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首先,我国城市土地供给严重失控,而且土地出让市场竞争程度比较差。目前,我国的土地制度实行的是分级限额审批制度,中央在大宗土地交易方面有着强有力的控制权,但作为供地执行部门的地方政府,在增加财政收入以及所谓“政绩”利益的驱动下,往往采取“化整为零”的办法,非法批地租地,以获得地域性的集团利益。

其次,政府主管部门对行业准入的要求偏低。1000万元就可以注册一个房地产企业,2000万元就可以注册一个具有二级资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一级企业的注册资本甚至5000万元就可以。但这些企业经营运作的资金动辄几千万,甚至几亿或数十亿。

再者,政府对房地产企业的技术力量、土地开发年限、项目开发资金到位情况的监管也不是非常的到位。这些制度和政策上的缺陷给一些开发资质不足、搞风险能力较弱、技术含量较低的房地产企业以可乘之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也搅乱了房地产市场的秩序和规则。

4、规模经济角度的分析

从纵向发展序列来看,我国房地产企业各项指标每年都呈上升的趋势。但是,从表态角度看,至2003年房地产企业户均资本也只有10243.47万元,这对于资金密集型的房地产业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而以完成的工作量计,2003年全国平均每个房地产商完成的开发投资只有3329.14万元,土地开发面积仅有5952.5平方米,其规模远低于国外同行水平。

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规模角度看,我国房地产企业规模偏小,难以产生规模经济。以国内房地产旗舰企业万科集团为例,2003年万科集团总资产82.16亿元,总市值49.14亿元,总调动资金能力只有40亿左右,这不仅无法跟国外成熟的房地产开发商相提并论,而且与我国香港地区的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