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危重症患者系统功能监测

合集下载

第十四章危重症患者系统功能监测-2

第十四章危重症患者系统功能监测-2

110
159
血红蛋白氧合解离曲线
S曲线的影响因素
• 温度、血液PH、PaCO2:温度升高,PH降低、 PaCO2升高使氧和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右移。 • RBC内2,3-DPG(二磷酸甘油)大量分解使S曲 线右移。 • COHb与兰色指甲油可出现错误读数。 • 低温<35℃与血压<50mmHg或应用血管活性药 均影响SpO2的正确性,无脉搏不能测出 SpO2 • 肺弥散功能、心输出量、通气与血流比例均可 影响SpO2 • 其他因素:病人躁动、传感器松动、外部光源 干扰
二、生化检查
• 3、内生肌酐清除率 • 反应肾小球虑过功能 • 计算方法: 24小时内生肌酐清除率=尿肌酐(mg/L) ×24h尿量(L)/血肌酐(mg/L) • 临床意义: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 正常值:80~100ml/min 肾小球滤过功能轻损伤<51~70ml/min 中度损伤<31~ 50ml/min 重度损伤<30ml/min
六、动脉血气分析监测 • 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 • (1)正常值 96~100% • (2)临床意义: 与血红蛋白多少无关 与PaO2高低有关 血红蛋白与氧亲和力有关
六、动脉血气分析监测
• 3、动脉血氧含量CTO2 (1)正常值:16—20ml/L (2)临床意义: CTO2受PaO2与Hb质和量的影 响,故呼吸、血液、循环都有影响。与Hb成正 比,贫血时CTO2 ↓;RBC↑, CTO2 ↑,肺功能 受损时CTO2 ↓,心功能受损时CTO2 ↓。
• 其他因素:插管、咳嗽、喷嚏、体温每降 低1℃,颅内压下降5、5%—6、7%
自学内容 • 三、脑电图监测 • 四、脑血流监测 • 五、脑氧供需平衡监测
第四节 肾功能监测

危重症患者系统功能监测课件

危重症患者系统功能监测课件

系统功能监测的常用指标与方法
呼吸功能监测
呼吸频率、潮气量、血氧饱和 度、动脉血气分析等。
肾功能监测
尿量、尿比重、血肌酐、尿素 氮等。
循环功能监测
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肺 动脉楔压等。
神经功能监测
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及反应、 颅内压监测等。
消化功能监测
胃肠减压引流量、腹内压、肠 鸣音等。
03
呼吸系统功能监测
通过对患者各项生理指标的监测,可以评 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 疗效果。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患者生存率
通过对患者进行系统功能监测,可以及时 发现潜在的并发症风险,采取相应的预防 措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通过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系统功能监测,可 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异常情况,提高患 者的生存率。
03
尿量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尿量变化, 记录每小时尿量,及时发 现少尿、无尿或多尿等异 常情况。
尿液性状评估
观察尿液颜色、透明度、 气味等性状,判断是否存 在血尿、脓尿、蛋白尿等 异常表现。
液体平衡评估
根据出入量记录,评估患 者液体平衡状态,及时发 现并纠正水、电解质及酸 碱平衡紊乱。
肾功能相关指标检测
通过脉氧仪无创监测患者脉氧饱和度。SpO2下 降可能提示患者存在缺氧情况。
3
氧合指数(OI)计算
结合患者吸入氧浓度(FiO2)和平均气道压( Paw)等指标,计算氧合指数,综合评估患者氧 合功能。
呼吸力学监测
气道压力监测
通过呼吸机或气道压力计监测患者气 道压力变化。气道压力升高可能提示 气道阻力增加或肺顺应性降低。
观察呼吸困难程度
根据患者呼吸困难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不同 程度的呼吸困难可能对应不同的呼吸系统疾病和严重程度 。

危重症患者系统功能监测课件

危重症患者系统功能监测课件
监测频率:根据病情严重程度 和治疗需要,确定监测频率
指导治疗方案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 发现病情变化
评估患者器官功能,为治 疗提供依据
指导药物使用,避免药物 过量或不足
监测治疗效果,调整治疗 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2
危重症患者系统 功能监测的方法
监测指标的选择
生命体征:如心率、血 压、呼吸频率等
01
监测间隔: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需要,选择合适的监 测间隔,如每1小时、2小时、4小时等
监测持续时间: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需要,选择合适 的监测持续时间,如1天、3天、5天等
监测结果的解读
01
监测指标: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
02
正常范围:不同指标的正常范围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
03
异常情况:如血压过低、心率过快、呼吸频率过慢等,需要及时采取措施
02
预警功能:对可能出现的危重症 进行预警,提前采取措施
03
辅助诊断:为医生提供诊断依据, 提高诊断准确性
04
指导治疗:根据监测结果,为医 生提供治疗建议,提高治疗效果
评估患者病情
监测发现病情变化, 为治疗提供依据
评估方法:通过监测指标的变 化,了解患者病情的变化
监测设备的操作方法: 如安装、调试、校准 等
监测设备的数据分析: 如数据采集、数据分 析、结果解读等
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数据采集:通过仪器设备,如心电图、血压计、呼 吸机等,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数据分析:利用数据分析软件,如SPSS、Excel等,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数据可视化:将分析结果以图表、图形等形式展示, 便于医生和护士快速了解患者病情
监测指标:血压、 心率、呼吸频率等

危重症患者系统功能检测及护理 ppt课件

危重症患者系统功能检测及护理  ppt课件
胆红素含量是否正常?
第五节 消化系统功能监测
消化系统功能监测
肝功能监测 胃肠功能监测 腹内压监测
肝脏的基本功能
肝脏是人体内的最大腺体,基本功能有 物质代谢功能,分泌、排泄、生物转化 及胆红素代谢等。
肝脏通过氧化、还原、水解、结合等过程对体内代谢 产物及有毒物质进行生物转化,增加其水溶性以利排 出体外。
黄疸监测
胆红素是血液循环中衰老红细胞在肝、 脾及骨髓中分解破坏的产物。红细胞破 坏释放出血红蛋白,代谢生成珠蛋白和 血红素,血红素经氧化作用,生成胆绿 素,进一步被催化而还原为胆红素。
37
血清总胆红素测定
[参考值范围]
新生儿 0 ~ 1天 L
1 ~ 2天 /L
3 ~ 5天 /L
34 ~ 103 μ mol/ 103 ~ 171 μ mol
升高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
25
血生化监测--血肌酐清除率 血肌酐清除率(Ccr) 正常值为80~100ml/min 反应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分轻、中、
重度
血生化监测--尿/血渗透压比值 反映肾小管浓缩功能
尿渗透压正常值为600~1 000mOsm/L 血渗透压的正常值为280~310mOsm/L 尿/血渗透压的比值为2.5±0.8
急危重症患者系统功能监 测及护理
危重症患者系统功能监测
心血管系统功能监测 呼吸系统功能监测 神经系统功能监测 肾功能监测 消化系统功能监测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监测
2
第四节 肾功能监测 尿液检测 血生化检测
肾脏的解剖结构
肾脏的生理功能
尿液的形成过程
尿液是血液经肾小球过 滤、肾小管和集合管的 重吸收及排泄的终末代 谢物,尿液的成分和性 状反映了机体的代谢状 况,也受机体各系统功 能状态的影响。

十四危重症患者系统功能监测ppt课件

十四危重症患者系统功能监测ppt课件

(二)中心静脉压监测 Center venous pressure
• 并发症及防治 • 感染:2%~10% • 出血和血肿(穿刺技术、肝素化或凝血
功能异常) • 气胸、血胸、气栓、血栓神经淋巴损伤
影响CVP因素
• 病理因素:心衰——高;血容量不足—— 低
• 神经因素:交感N兴奋——高;低压感受 器作用加强——低
• 禁忌症:穿刺部位感染、凝血机制紊乱
SUCCESS
THANK YOU
2019/6/19
(二)中心静脉压监测 Center venous pressure
• 注意事项: • 导管插入上、下腔静脉或右心房 • 零点位置:右心房水平—平卧位腋中线
第四肋间 • 测压系统通畅无气泡、无凝血、无扭曲 • 测压时确保静脉内导管畅通无阻 • 严格无菌操作
• 药物因素:快速补液、收缩血管药——高; 血管扩张药或洋地黄——低
• 麻醉和插管:动脉压高——高;胸内压 高——高
• 其他:缺氧→肺动脉高压→CVP高
BP和CVP 关系的意义
CVP BP


充分补液
低 补液
正常


心舒血管
高 血管
正常
正常 低
临床意义 血容量不足
处理原则
血容量轻度不足
适当
心功不全/容量相对多 强
二、有创监测
• 3、并发症的防治 • 血栓形成或栓塞、出血、感染、动静脉瘘 • 预防 • ⑴穿刺针不易太粗 • ⑵严格无菌技术 • ⑶尽可能减少动脉损伤 • ⑷置管时间不超过7天 • ⑸定时用肝素稀释液加压冲洗测压管道系

血压监测的意义 • 收缩压(SBp) :克服各脏器的临界关闭压,
保证血供

急危重症护理学第十四章

急危重症护理学第十四章
经肺压 :气道开口压与胸膜腔压之间的差值 经胸壁压 :胸膜腔压与体表压力的差值 经呼吸系统压:经肺压与经胸壁压的总和 气道压:气道开口处的压力 最大吸气压力:反映呼吸肌吸气力量的指标 最大呼气压力:反映呼吸肌呼气力量的指标 呼气末正压(PEEP):正常情况下为零
五、呼吸力学监测
呼吸压力监测
气道阻力监测
一、无创监测(noninvasive monitoring)
(一)无创血液动力学监测
1.无创动脉血压监测
自动间断测压法(NIBP) 自动连续测压法
2.无创心排出量监测
胸腔生物阻抗法(TEB)
多普勒心排出量监测
一、无创监测(noninvasive monitoring)
(二)心电图监测
二、有创监测(invasive monitoring)
(二)中心静脉压监测
正常值:5~12cmH2O(0.49~1.18kPa) 测压途径:右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外静脉和股静脉等 临床意义:小于2~5cmH2O表示右心房充盈不良或血容量不足; 测压方法:包括压力测量仪法和简易CVP测压两种方法 大于15~20cmH2O表示右心功能不良或血容量超负荷
二、有创监测(invasive monitoring)
(二)中心静脉压监测
测压途径:右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外静脉和股静脉等 测压方法:包括压力测量仪法和简易CVP测压两种方法
二、有创监测(invasive monitoring)
(二)中心静脉压监测
第二节
呼吸系统功能监测
呼吸系统功能监测
呼吸运动监测 呼吸容量监测
一、水电解质平衡监测
(二)常见的水电解质紊乱
1.水和钠的代谢紊乱
2.钾代谢异常

基础护理_第十四章_病情观察及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护理

基础护理_第十四章_病情观察及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护理

37
第三十七页,共53页。
四、洗胃法
概念
-洗胃(gastric lavage)是将胃管插入患者 胃内,反复注入和吸出一定量的溶液,以 冲洗并排除胃内容物,减轻或避免吸收中 毒的胃灌洗方法。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38
第三十八页,共53页。
四、洗胃法
【目的】
-解毒
-减轻胃粘膜水肿 -手术或某些检查前的准备
工呼吸法; 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法
-胸外心脏按压术:部位图;手法及姿势图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34
第三十四页,共53页。
一、心肺复苏
【注意事项】
-患者仰卧,争分夺秒就地抢救,避免因搬动而延误时机 -清除口咽分泌物、异物,保证气道通畅 -按压部位要准确,用力合适,以防止胸骨、肋骨压折 -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同时进行,吹气应在放松按压的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3
第三页,共53页。
一、病情观察的概念及意义
病情观察的概念
-即医务人员在工作中运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 感觉器官及辅助工具来获得患者信息的过程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4
第四页,共53页。
一、病情观察的概念及意义
病情观察的意义
-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施护提供科学依据 -有助于判断疾病的发展趋向和转归,在患者的诊
支持/干预技术两个方面,在开始CPR的A、B、C 三个步骤,即开放气道(airway,A)、人工呼吸 (breathing,B)和胸外心脏按压(circulation,C)前,
BLS的判断阶段极其关键的。BLS中所包括的一系列 抢救措施若能够在心跳骤停后4分钟内实施,则可以使 32%的患者获救。因此,一旦判断患者呼吸、心跳停 止,应立即实施抢救。

危重症患者系统功能监测课件

危重症患者系统功能监测课件
监测患者呼吸功能
在手术过程中监测患者呼吸功能,预防呼吸 衰竭。
监测麻醉深度
通过麻醉深度监测评估麻醉效果,确保手术 顺利进行。
监测患者循环功能
在手术过程中监测患者循环功能,预防低血 压和心律失常。
康复中心
评估康复效果
通过系统功能监测评估患者的康复效 果,调整康复方案。
监测患者运动功能
通过运动功能评估量表等手段监测患 者的运动功能,促进康复。
02
系统功能监测的方法与技 术
监测指标的选择与确定
生命体征
包括心率、呼吸频率、血 压、体温等,反映患者的 生理状态。
血液指标
如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 、血常规等,反映患者的 氧合和酸碱平衡状态。
脏器功能指标
如肝肾功能、心电监测等 ,反映各脏器的功能状态 。
监测设备的选择与使用
床旁监护仪
血液净化设备
监测结果的解读与评估
解读
根据监测数据和指标,结合患者 的病史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
析。
评估
评估患者的病情状况、治疗效果 和预后,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
据。
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03
危重症患者系统功能监测 的应用场景
重症监护病房(ICU)
01
02
03
监测数据的共享与整合
1 2
数据标准化
制定监测数据标准,确保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可 互操作性和可比性。
数据整合平台
建立多学科、多病种、多机构的数据整合平台, 实现监测数据的共享与交流。
3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强化数据安全措施,保障患者隐私权益,确保数 据合法合规使用。

危重症患者系统功能监测课件

危重症患者系统功能监测课件

01
03
远端肢体缺血
感染
02
局部出血血肿
有创血压监测的并发症
动作轻柔 避免反复穿刺
选择适当 的穿刺针
远端手指的 颜色与温度
判断尺动脉
远端肢体缺血
切勿包扎过紧
有创血压监测的并发症
局部出血血肿
穿刺失败及拔管后要有效地压迫止血, 尤其对应用抗凝药的患者,压迫止血应 在5min以上,并用宽胶布加压覆盖,必 要时局部用绷带加压包扎,30min后予 以解除,
心电图监测
❖ 一临床意义 ❖ 二监测的分类 ❖ 三监测方法
物品
无创监测noninvasivemonitoring
心电图监测
❖ 心率与心律监测通过有线或无线装置将病人心电图 信息床旁和或中央监护台的示波装置,
❖ Ⅱ导联是最常用的监测导联,因易见P波,而且能发现 左心室下壁的心肌缺血,
无创监测noninvasivemonitoring
测量中心静脉压的注意事项
❖ 手动测量中心静脉压时只能通过液面下降测压, ❖ 测量时病人的体位最好平卧位, ❖ 测量时确定零点的位置, ❖ 测量时注意导管不可折叠、扭曲, ❖ 使用呼吸机的病人所测的数值一般较正常值高2-3cmH2O, ❖ 烦躁或剧烈活动患者应在平静10-15分钟后测量, ❖ 注意三通的使用方法, ❖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 1、ARDS患者的诊治、疗效及预后的判断; ❖ 2、各种心脏手术、AMI病人的监测; ❖ 3、指导休克的扩容治疗;评价血管活性药治疗的
效果 ❖ 4、区分心源性和非心源性肺水肿 血浆胶体渗透压与PAWP之差为10-18mmHg 压差减至4-8mmHg,发生心源性肺水肿可能性明显
增加;小于4mmHg,不可避免发生心源性肺水肿 ;左心衰竭的血浆胶体渗透压与PAWP的阶差可 呈负值,

【学习】第十四章急危重症患者系统功能监测

【学习】第十四章急危重症患者系统功能监测
• 最常用的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有无创动脉血压监测与心排出量监测
• 无创动脉血压监测在急诊和ICU常用自动测压法,包括自动间断测压法和自动连 续测压法;无创心排出量监测包括胸腔生物阻抗法和多普勒心排出:指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总量,又称每分钟心搏出量。

在安静的状态下,正常成年人左心室舒张末期的容积约为125ml,收缩
末期容积约为55ml,二者差值即搏出量,为70ml。可见,心室在每次射血
时,并未将心室内充盈的血液全部射出。
• 意义:反映心脏泵血功能的重要指标,对评价心功能、补液与药物治疗均
具有重要意义。
.
心电图(ECG)监测
electorcardiography
.
心电图监测的意义
• 1、持续观察心电活动。 • 2、持续监测心率、心率变化,监测有无心率失常。 • 3、观察心电波形状变化,诊断心肌损害、心肌缺血及电解质紊
.
胸前导联放置位置
V1胸骨右缘第4肋间, V2胸骨左缘第4肋间, V4左侧锁骨中线第5肋间, V3在V2与V4中间, V5左侧腋前线与V4同一水平, V6在左腋中线与V4、V5同一水平。 从右到左依次为: 红、黄、绿、棕、黑、紫。
.
二、有创监测
LOREM IPSUM DOLOR LOREM
.
(一)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症患者的监测
• 指导临床输血、输液、血管活性药物应用 等。
.
中心静脉压意义
.
• 感染:穿刺时注意无菌操作,置管期间加强观 察和护理。
• 出血:穿刺前应熟悉局部解剖,掌握穿刺要点。 穿刺时若误入动脉应局部压迫止血,防止发生 出血和血肿。
• 其他:气胸、血胸、气栓、血栓、神经损伤等。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颅内压(ICP)分级
6.肝功能监测的主要内容
7.酸碱失衡的分类
理解
1.心电图监测、中心静脉压(CVP)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CO2)监测,脑电图监测及胃黏膜内PH(PHi)监测的临床意义
2.常用的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的临床特点
运用:
心血管系统功能监测、呼吸系统功能监测、神经系统功能监测、肾功能监测、消化系统功能监测及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监测的实施与护理。
4.脓毒症的诊断标准
5.MODS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6.MODS器官功能障碍的评分标准
7.MODS的诊断标准
运用:
1.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的救Leabharlann 与护理2.脓毒症的救治与护理
3.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的救治与护理
第十六章危重症患者的感染控制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能够
识记1.相关概念、外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
第十四章危重症患者系统功能监测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
识记:
1.相关概念、血液动力学监测、心排出量、中心静脉压、潮气量、分钟通气量、脑电图
2.心血管系统功能监测、呼吸系统功能监测、神经系统功能监测、肾功能监测、消化系统功能监测、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监测、常用指标的正常值
3.标准心电导联电极放置位置
4.神经系统体征动态检查的主要内容
2.危重症患者感染的分类
3.医院获得性肺炎的诊断
理解:1.危重症患者感染的病因
2.医院获得性肺炎、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及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途径
运用:医院获得性肺炎、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及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第十七章危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能够
识记:1.相关概念:肠内营养、肠外营养、完全肠外营养支持
第十五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能够
识记:
1.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症的脓毒意义
2.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器官功能评估
3.脓毒症的临床表现和器官功能评估
4.MODS的临床表现
理解:
1.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性休克定义
3.脓毒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的目的及原则
3.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理解:1.危重症患者的营养代谢变化特点
2.营养支持的评估
3.肠外营养的并发症及护理
4.肠内营养的并发症及护理
运用:
1.营养状态的测定方法
2.肠外营养的途径
3.肠内营养的途径及输注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