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音乐
唐代音乐机构发展历程

唐代音乐机构发展历程
唐代是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黄金时期之一,音乐机构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在唐朝,音乐机构分为宫廷乐队和私家乐团两种类型。
在宫廷乐队中,最著名的是"乐府",它是唐代官方设置的专门
负责音乐的机构。
乐府下设多个分部,每个分部都有专门的职能。
其中,最重要的是太乐署,负责皇帝、太子等高级官员的重大礼仪音乐。
太乐署有严格的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由一个官员掌管,下设多个官员和乐师。
乐师们分为大小官员和乐人两类,乐人主要负责演奏乐器,大小官员则负责组织和指挥演奏。
在太乐署的管理下,乐师们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和考核,才能获得乐官的资格。
除了太乐署,乐府还包括各种分部,如雅乐、俭典等,每个分部都有自己的特定职能。
雅乐主要负责陪乐,即为皇帝陪乐歌唱;俭典则主要负责庆典活动的音乐演奏。
这些乐团由专门的乐官和乐师组成,演奏的音乐种类繁多,包括雅乐、宫廷舞乐等。
私家乐团是指民间的音乐团体,流行于唐代的社会。
私家乐团主要由私人或地方政府出资设立,一般由音乐家和演奏者组成。
私家乐团的演奏形式多样,有舞蹈歌曲、器乐演奏等,内容也涉及广泛,如宫廷音乐、民间音乐等。
唐代音乐机构的发展推动了音乐艺术的繁荣。
乐师们技艺纯熟,往往能够演奏出高度复杂、精细的音乐作品。
同时,乐府收集
整理了大量的乐谱和音乐文献,为后世音乐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资料和启示。
总之,唐代是中国古代音乐机构发展的鼎盛时期。
宫廷乐队和私家乐团共同促进了音乐艺术的繁荣和创新,为后世的音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唐朝的音乐艺术古代音乐的辉煌时期

唐朝的音乐艺术古代音乐的辉煌时期唐朝的音乐艺术:古代音乐的辉煌时期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辉煌的时代,也是中国古代音乐的黄金时期。
在唐朝,音乐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和发展,形成了独特而壮丽的音乐艺术。
一、唐朝音乐的特点1. 多样的乐器:唐朝的音乐以丰富多样的乐器为特点。
有弦乐器如琵琶、筝、琴等,管乐器如笛、箫、管等,和打击乐器如鼓、钹等。
这些乐器的不同声音和演奏方法为音乐艺术提供了广阔的表现空间。
2. 多元的音乐风格:唐朝音乐兼容并蓄,吸取了中原、西域、四方的音乐精华,形成了多元的音乐风格。
有豪放奔放的“大曲”,婉转细腻的“小曲”,舒缓悠扬的“长调”,以及威严庄重的宫廷音乐等。
这些音乐风格各具特色,使唐朝音乐更为丰富多样。
3. 与舞蹈结合:在唐朝,音乐与舞蹈紧密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舞蹈音乐艺术形式。
皇宫、士族府第和民间舞蹈中都离不开音乐的伴奏,舞者们通过舞动展示着音乐的魅力。
二、唐朝音乐的发展与推广1. 唐朝乐府:唐朝乐府是中国古代音乐的重要形式之一。
乐府是指由政府机构负责编纂的集中体现民间诗歌和音乐的文集,内容丰富多样。
在唐朝,乐府负责整理、传承和创作音乐,使得音乐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发展。
2. 宫廷音乐:唐朝宫廷音乐是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皇帝和后妃在宫廷中经常举行音乐演奏活动,每年还会举行大规模的音乐盛会。
宫廷音乐艺术的繁荣不仅体现了唐朝社会的繁华和富裕,也对后世音乐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3. 民间音乐:唐朝民间音乐丰富多样,与宫廷音乐有着密切关系。
民间音乐大量采用了宫廷音乐的元素,但也在旋律、节奏和演奏形式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民间音乐在唐朝社会中广泛流传,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三、唐朝音乐艺术的影响1. 对后世音乐的影响:唐朝音乐的发展对后世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
唐朝的音乐形式和技巧被后世音乐借鉴和发展,为后代音乐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唐朝音乐的艺术风格也成为后来乐曲的重要参考,延续了唐朝音乐的辉煌。
唐代音乐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

唐代音乐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最繁荣的时期之一,在这个时代产生了许多永世流传的音乐艺术作品。
唐代音乐艺术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唐代音乐艺术在宫廷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崇。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宫廷音乐的黄金时代,皇帝和贵族们对音乐的热爱无比,宫中设立了专门的音乐局。
每逢各种盛大的宫廷宴会和祭祀活动,音乐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皇帝经常邀请知名音乐家和乐团来表演,如著名的乐曲《凤求凰》就是为唐明皇演奏而创作的。
唐代音乐艺术为宫廷提供了文化娱乐和社交交际的渠道,使得宫廷生活更加充实丰富。
其次,唐代音乐艺术在庙宇和寺院中得到广泛传承和发展。
佛教在唐朝达到鼎盛时期,许多庙宇和寺院中都设有音乐团队,他们演奏的音乐旋律庄严而又肃穆,配合着佛教仪式,使人们更加投入地参与宗教活动。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大法会”的音乐表演,海上明月共潮生,天涯何处无芳草。
故士犹能嗟此物,况乃如吾师所说乎?这个音乐盛宴汇聚了唐代最杰出的音乐家和演奏家,以及最绚丽的舞蹈表演,是当时社会生活中最引人注目的艺术盛事之一。
此外,唐代音乐艺术在民间生活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古代的民众往往以音乐作为表达自己情感的方式之一,繁荣的唐代也不例外。
在市井巷陌中,常常可以听到民间艺人演唱着脍炙人口的歌曲,伴以乐器的演奏,给人们带来欢乐和享受。
例如,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就是通过民间歌谣的形式来表达了自己对武则天的思念之情。
此外,在农村地区,传统的民间音乐和舞蹈也在世代传承中,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这些音乐艺术在民间生活中的应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起到了社交交流的作用,加强了社区和谐。
总之,唐代音乐艺术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包括在宫廷、庙宇和寺院以及民间生活中。
它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还提供了交流和表达情感的途径。
唐代音乐艺术的繁荣与社会的繁荣相互促进,成为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宝库中闪烁的一颗明珠。
第五讲隋唐时期的传统音乐文化

隋唐时期的传统音乐文化发展
3、同曲的犯调和移调理论
犯调
旋宫:音高的变换 转调:调式的转换
变文则是指这种把佛经内容变成俗讲说唱的底本,是一种散文和韵 文夹杂的文体,常由散文叙述一遍故事内容,而后以韵文演唱一遍。内 容多为讲说佛经故事,宣扬因果报应、轮回思想等等。
(七)隋唐散乐
隋唐时期的“散乐”便是“百戏”的代名词。包括了杂技、歌舞戏, 以及参军戏、杂剧等民间新兴的艺术形式。其中参军戏已经包含了中国 戏曲的最初形式。
隋代“七部乐”“九部乐”与唐代“九部乐”“十部乐”对 照图示
▲ 为 多 部 伎 中 较 为 重 要 的 乐 部
隋唐时期的传统音乐文化特点
(二)“立部伎”和“坐部伎”
以演出形式为划分的坐、立部伎是继九、十部乐后出现的,是民族 音乐真正融合的产物。他们演奏的大多为唐代的创作乐舞,一共有14曲。
坐部伎:3—12人;演奏6曲;幽雅抒情,表现细腻,更为注重个人技巧
隋唐以后的燕乐概念更加广义,除宫廷雅乐以外,凡是 宫中所用的各种民间音乐都属于燕乐的范畴,是汉族俗乐与 境内各民族外来音乐的总称,
具体组织形式:隋朝的“七部乐”、“九部乐”,唐朝 的“九部乐”、“十部乐”、“立部伎”、“坐部伎”等隋 唐时代的各类宫廷歌舞艺术形式。
隋文帝颁布七部乐。《隋书·音乐志》载:“始,开皇初 定令,置七部乐:一曰国伎,二曰清商伎,三曰高丽伎,四 曰天竺伎,五曰安国伎,六曰龟兹伎,七曰文康伎”。
❖ 大乐署职能主要有两个:管理雅乐和燕乐和培养乐工。
反应大唐盛世 的歌曲

反应大唐盛世的歌曲
1.《长安乐》:这是唐朝时期的宫廷乐曲,它反映了唐朝的繁荣和富强。
曲调优美,旋律流畅,是表现唐朝盛世的经典之作。
2.《凤求凰》:这是一首流传至今的古曲,也是唐代的宫廷乐曲之一。
它以凤凰为主题,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它的曲调轻盈,富有节奏感,深受人们喜爱。
3.《小桥流水》: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诗歌,后来被改编成了一首美丽的歌曲。
它的曲调柔和,流畅优美,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的追求。
4.《霓裳羽衣曲》: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诗歌,也是唐朝宫廷乐曲之一。
它的曲调高昂激越,表现了唐朝文化的豪放和奔放,是唐朝盛世的代表之一。
唐代音乐文化的兴盛与演进分析

唐代音乐文化的兴盛与演进分析1. 引言1.1 概述:在唐代(618年-907年),中国的音乐文化达到了一个高峰期,成为了当时社会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唐代音乐文化以其多样性、繁荣和创新而闻名于世,对中国音乐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对唐代音乐文化兴盛与演进的分析,探究其对中国音乐史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对今日音乐艺术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唐代音乐文化的兴盛与演进。
首先,在“2. 唐代音乐文化的兴盛”部分,我们将介绍背景情况,并阐述唐代音乐种类、演奏形式以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接着,在“3. 唐代音乐文化的演进”部分,我们将讨论外来音乐融合和发展、唐代音乐理论和学派流派的兴起,以及古代诗词与音乐相结合的创作方式等方面。
然后,在“4. 对唐代音乐文化的分析和评价”部分,我们将分析唐代音乐文化的成就和贡献,以及其对中国音乐史上地位和价值观念的变迁。
最后,在“5. 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回顾本文的主要观点和发现,并展望唐代音乐文化对今日音乐艺术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探讨唐代音乐文化的兴盛与演进,通过对唐代音乐种类、演奏形式、社会影响力以及外来音乐融合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揭示唐代音乐文化在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并探讨其对今日音乐艺术发展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通过这个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音乐文化传统,并为当下和未来的音乐创作和表演提供一定程度上的指导。
2. 唐代音乐文化的兴盛:2.1 背景介绍:唐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繁荣富饶的时期,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在唐朝时期,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为音乐文化的兴盛提供了有利条件。
2.2 音乐种类和演奏形式:唐代音乐种类繁多,包括宫廷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等。
其中,宫廷音乐是最重要和最高贵的一类,主要表现在官方活动、礼仪场合以及皇帝生活中。
唐朝的宫廷乐队规模庞大,包括吹管乐器、弦乐器和打击乐器等多种演奏形式。
唐代的音乐艺术

唐代的音乐艺术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灿烂的一个时期,不仅在文学、绘画等艺术领域有所创新,而且在音乐方面也有着独特的魅力。
唐代的音乐艺术不仅是贵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对我国音乐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唐朝音乐艺术的特点唐代的音乐艺术有以下几个特点:a) 色彩丰富多样唐时期,音乐创作充满了丰富的色彩和多样的表现手法。
唐时期的音乐被称为“七声九宫”,这种音乐采用的是七声音阶,宫、商、角、徵、羽、戌、及是指宫、商、角、徵、羽、凤、龙这七个音调,许多名曲比如《流水》、《广陵散》等都是采用这种音阶创作的。
此外,唐朝的音乐在表现手法上也极为多样化,有直白表现、暗示表现、意象表现等多种手法,这使得唐朝音乐的色彩显得更为丰富多样。
b) 肆意妄为唐代的音乐艺术固然丰富多彩,但也不乏妄为的一面。
唐代音乐创作的时候,往往是以个人的意愿为中心,随心所欲地进行,缺乏一定的规范和制约。
因此,唐代音乐的质量并不均衡,好的音乐可能非常优美,而不好的音乐则相当糟糕。
c) 浓厚的民族特色除了上述特点之外,唐代音乐还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那就是浓厚的民族特色。
唐代音乐在旋律、节奏、乐器的使用等方面都充满了浓厚的中国特色,这种特色在世界音乐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2.唐朝音乐的类型唐代音乐的类型比较丰富,主要有器乐、歌曲、舞蹈音乐等几种类型。
这些音乐类型各自有着不同的表现手法和融入的元素,其中器乐尤为突出。
a) 器乐唐代器乐以流派异彩纷呈而著称,最受欢迎的是“弦歌乐”,即以箜篌、琵琶、古筝等弦乐器演奏的乐曲。
这种器乐在表现手法上也截然不同,有的是很慢、沉静的曲调,更多则是轻盈华美,气氛欢快的曲子。
如唐代最为著名的器乐作品之一《广陵散》,即属于后一类。
b) 歌曲唐代歌曲以内容丰富、表现手法多变等特点著称。
唐代歌曲的主题多样,既有诗歌、文学作品的改编,也有吟唱历史事件的歌曲,甚至还有表现爱情的歌曲。
这些歌曲的表现手法也多种多样,有方式清新的歌曲,也有激情澎湃的通俗歌曲。
唐宋时期的音乐文化与艺术

唐宋时期的音乐文化与艺术中国历史上,唐宋时期被视为是文化和艺术的黄金时代。
该时期的音乐文化和艺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音乐文化和艺术的发展始终贯穿唐宋两代的整个历史进程,这其中也涌现出许多杰出的音乐大师和艺术家。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唐宋时期的音乐文化与艺术,并探索它们是如何影响和塑造中国音乐和文化的。
1. 唐朝的音乐文化在唐朝,音乐文化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弘扬。
唐诗中大量使用音乐元素,音乐也成为文化生活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唐朝曲子的流行使得音乐发展成为了一种独立的音乐形式,并开始流传到社会各个层面。
唐代也涌现出了很多著名的音乐家,如云阳王、郑国渠和张易之等人。
正是他们的努力和创新,引领了唐朝音乐文化的繁荣。
另外,唐朝还发展了许多动听的器乐和舞蹈。
其中最著名的是《棕榈赞》,这是一首祭拜释迦牟尼佛的蓝田音乐曲目,被视为中国音乐史上最早的舞曲。
这首曲子构思华丽,旋律优美,贯穿了唐代器乐音乐的精髓。
2. 宋朝的音乐文化宋朝时期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延续了唐朝的音乐文化传统,并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音乐形式。
宋代音乐作品的数量也大大增加。
其中,曲子和歌曲成为了最流行的音乐形式。
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新的器乐在宋朝也变得流行起来,如琵琶、箜篌和三弦等器乐。
这些器乐在宋朝表演中起到了重要的角色。
宋朝也涌现出了很多著名的音乐家和作曲家。
其中,最著名的是欧阳修,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散文家,也是一位著名的音乐家和作曲家。
他创作了大量的词曲,如《秋蕊香》和《夜泊牛渚怀古》等。
此外,宋代还出现了一些著名的音乐理论家。
他们在理论上推崇民间音乐和器乐,提倡将它们纳入正式音乐领域。
这些理论家的贡献为宋代音乐的广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唐宋时期的音乐与艺术对中国音乐文化的影响唐宋时期的音乐与艺术对中国音乐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许多重要的音乐和艺术形式得到了发展和推广,它们也成为了中国音乐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朝的宫廷音乐与艺术表演

唐朝的宫廷音乐与艺术表演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艺术与文化繁荣的时代,宫廷音乐与艺术表演在这一时期也达到了巅峰。
唐朝宫廷音乐以其华丽、庄重而闻名于世,成为了后世文化的重要遗产。
在唐朝宫廷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乐舞。
乐舞作为一种集音乐与舞蹈于一体的艺术形式,成为了朝廷内外盛装礼仪的一部分。
乐舞主要以宫廷内的宴会、庆典和祭祀等场合为主,是宫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朝的宫廷音乐以乐队演奏为主,主要由官方设立的乐署来负责。
这些乐署分为内署和外署,内署负责宴会和祭祀场合的演奏,外署则负责外朝的庆典和盛会。
乐队的乐器种类繁多,包括丝弦乐器、管乐器、打击乐器等。
其中,丝弦乐器如琵琶、筝,管乐器如笙、管、箫,以及打击乐器如鼓、钹等都是常见的演奏工具。
除了乐队演奏,宫廷还有声韵司负责歌舞表演。
声韵司中有专门的歌唱演员,他们通过娴熟的歌唱技巧和表演动作,将音乐与舞蹈相结合,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唐朝的声韵司是中国古代歌舞艺术的重要阶段,对后世的音乐发展影响深远。
在唐朝,宫廷音乐与艺术表演不仅在国内盛行,也对外国影响深远。
唐朝的宫廷音乐以其雄伟、庄严的气势,成为了东亚地区令人敬重的音乐形式。
唐玄宗时期,中国乐队曾多次派遣艺术使节赴日本,为日本朝廷演奏,以巩固两国关系。
同时,唐朝的音乐也传入了中亚和阿拉伯地区,对当地音乐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除了音乐,唐朝的宫廷还有丰富多样的艺术表演形式。
戏剧、杂剧、舞蹈等艺术形式在宫廷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发展。
唐朝的戏剧可以分为大戏和小戏两类,其中大戏以宫廷庆典和盛会为主,而小戏则多在日常生活中演出。
杂剧则是将音乐、舞蹈、表演等元素结合在一起,以其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和生动活泼的方式受到了观众的喜爱。
唐朝宫廷的艺术表演不仅带给人们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更是展现了唐朝社会的繁荣与富裕。
宫廷音乐与艺术表演成为了贵族和士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社会交往的重要媒介。
宫廷文化的繁荣不仅反映了唐朝社会的繁荣,更成为了后世文化的重要遗产。
唐朝的音乐与舞蹈艺术

唐朝的音乐与舞蹈艺术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时代。
在这个时期,唐朝的音乐与舞蹈艺术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成为独具特色的文化瑰宝。
本文将从唐朝音乐与舞蹈的特点、代表作品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音乐的特点唐朝音乐以丰富多样的曲调和乐器演奏而闻名。
首先,唐代音乐注重旋律的优美性和情感的表达。
许多脍炙人口的曲调在这个时期出现,例如《阳关三叠》、《凉州词》等,这些曲调具有婉转抒情的特点,使人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其次,唐朝音乐注重曲调的变化和节奏感。
不同曲调在音乐中相互结合,使整个演奏过程更加丰富多彩。
此外,唐代音乐还使用了多种乐器,包括丝弦乐器、管乐器、打击乐器等,通过这些乐器的演奏,使音乐更具层次感和独特韵味。
二、舞蹈的特点唐代舞蹈以舞姿婀娜、形态优美而著称。
首先,唐朝舞蹈注重舞者的表演技巧和舞姿的展现。
舞者们通过独特的舞蹈动作和舞姿,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例如,《长恨歌》中舞者们的舞姿婀娜多姿,将诗意和舞蹈完美结合,使人们欣赏到了高贵优雅的艺术魅力。
另外,唐代舞蹈还注重舞台布景和服装的设计。
舞台布景的精美细致和服装的华丽繁复,为舞蹈表演增添了视觉上的享受。
三、唐代音乐与舞蹈的代表作品唐朝音乐与舞蹈的代表作品数不胜数,其中最为著名的包括《长恨歌》、《凉州词》、《广陵散》等。
《长恨歌》是唐代宫廷歌舞剧,以统一的曲调和舞蹈动作展现了杨贵妃的美丽与伤感,深深地打动了观众。
《凉州词》是一首表现边塞风情的歌曲,它融入了西域音乐的元素,通过动听的旋律和舞蹈动作,展现了大漠风光与边疆人民的生活。
《广陵散》是一首以琵琶独奏为主的器乐曲,通过曲调的起伏和变化,表现了忧愁和雄壮的情感,成为古代音乐中的经典之作。
四、对后世的影响唐朝的音乐与舞蹈艺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在音乐方面,唐代音乐曲调的丰富和多样性为后世的音乐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灵感。
许多古琴曲、笛子曲等乐曲的基础就是在唐代形成的。
唐代宫廷音乐艺术的演变与特点

唐代宫廷音乐艺术的演变与特点唐代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时期,其中宫廷音乐艺术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
唐代宫廷音乐艺术的演变与特点,反映了唐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变迁。
本文将从唐代宫廷音乐崛起的背景、宫廷音乐的类型、演奏形式以及影响等方面来进行讨论。
一、宫廷音乐崛起的背景隋代的衰落导致了大量的文化、经济、农村等方面的问题。
唐代建立后,统一中国、加强中央政治控制、发展种族和经济,使得唐代的文化艺术逐渐得到发展。
唐代时期的乐制较为完备,并且具备了一定的规范性,而宫廷音乐正是这样的背景下得以崛起的。
此外,唐朝时期士族文化的发展,也为宫廷音乐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二、宫廷音乐的类型唐代宫廷音乐主要有乐舞和咏史两种类型。
乐舞是一种集音乐、舞蹈和文学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
乐舞曲目包括《翩翩舞》、《高头头》等,其中《翩翩舞》被唐朝文化圈誉为“大雅之曲”。
咏史则是唐朝特有的表演艺术,它是唐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咏史曲目包括《千秋乐》、《凤求凰》等。
咏史的演唱者称为“咏史家”,因其口才和演唱方式受到了御以及富贵人家的广泛关注。
三、演奏形式唐代宫廷音乐的演奏形式分为紧奏、缓奏和慢奏三种。
紧奏指快节奏的曲目,如《千秋乐》等;缓奏指中等节奏的曲目,如《翩翩舞》等。
慢奏则是以缓慢、舒缓的节奏来演奏,常见曲目为《凤求凰》等。
在演奏形式之外,唐代宫廷音乐还注重剪裁和律动的规范,艺术成果高度预期。
四、影响唐代宫廷音乐在继承源自周朝的乐制的基础上,发扬光大,也推动了各种乐器的演奏技术进步。
同时,宫廷音乐不仅受到了皇帝和士族的青睐,也得到了普通百姓的欣赏。
唐代宫廷音乐的影响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揭示了唐代文化的全面发展。
总之,唐代宫廷音乐的演变与特点,体现了唐朝社会各个领域的繁荣和进步。
在现代社会,我们不妨遵循唐代宫廷音乐的艺术精神,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唐代音乐的特点有哪些特征

唐代音乐的特点有哪些特征隋唐乐舞受到西域和周边邻国的影响,风格多样,有壮阔欢腾的盛世特色。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唐代音乐的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唐代音乐的特点①气势恢弘②风格多样③优美和谐④铿锵热烈隋唐乐舞的特色1.隋唐五代时期的乐舞文化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多样性。
西域和周边邻国的的舞蹈纷纷传入中国,并与中原的舞蹈融合,形成了唐代乐舞的繁荣景象。
2.隋唐五代时期的乐舞文化的特色还表现在普遍性上。
一代暴君隋炀帝在乐舞文化上却是颇有造诣,精通音律,擅长歌舞。
一代圣祖唐太宗也在融会各民族乐舞文化的基础上编创了宏大的唐代大型乐舞《秦王破阵曲》,而名曲《霓裳羽衣舞》也是唐代宫廷统治者编创的传世佳作,在唐代的宫廷舞台上,无论是唐明皇、武则天还是杨贵妃都是精通乐舞的高手,在当时的王室和贵族阶层,乐舞文化已经成了必修课。
在统治者的极力推崇下,隋唐五代的乐舞文化蓬勃的发展起来。
3 .隋唐五代时期的乐舞文化对周边地区其他文化形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韩国派遣的谴唐使都曾专门学习过中国的乐舞文化,并在本国传播发展。
而乐舞文化对其他艺术形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他为雕刻绘画艺术提供了新的鲜活的文艺素材,例如敦煌壁画上《胡旋舞》。
隋唐乐舞的影响隋唐五代时期的乐舞文化对周边地区其他文化形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隋唐五代时期,乐舞文化不仅作为宫廷和民间的娱乐活动,还广泛深入地参与了各民族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本韩国派遣的谴唐使都曾专门学习过中国的乐舞文化,并在本国传播发展。
而乐舞文化对其他艺术形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他为雕刻绘画艺术提供了新的鲜活的文艺素材,使当时的绘画、雕刻艺术也变得更加的生动多彩,至今,我们还可以看到这些乐舞艺术被隋唐五代的各族艺术家以传神的笔触描绘勾勒在宣纸上、岩壁中、墓穴里,甚至轻薄柔软的绢纱上。
可以说乐舞文化带动了整个隋唐五代时期文化艺术的大发展,为我国封建社会文化艺术的发展带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潮。
唐朝的音乐与舞蹈宫廷乐队与舞台艺术

唐朝的音乐与舞蹈宫廷乐队与舞台艺术唐朝的音乐与舞蹈:宫廷乐队与舞台艺术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代之一,音乐与舞蹈作为其中重要的艺术形式,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与推广。
本文将介绍唐朝宫廷乐队和舞台艺术,探讨其特点和对当时社会文化的影响。
一、唐朝宫廷乐队唐朝宫廷乐队是一支由乐工组成的官方音乐团体,承担着在宫廷和国家重大仪式上演奏音乐的任务。
宫廷乐队由乐官、乐工和舞姬组成,乐器种类繁多,包括琴、瑟、筝、笙、箫、鼓等。
1.音乐风格丰富多样唐代音乐以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并存,宫廷乐队演奏的音乐主要以雅乐为主,雅乐是一种祭祀音乐,具有庄重和神圣的气氛。
此外,宫廷乐队还演奏宴会音乐和娱乐音乐,为宫廷生活增色不少。
而民间音乐则更加通俗易懂,反映了普通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2.乐队团结协作唐代宫廷乐队强调和谐和团队精神,乐器之间的配合和合奏技巧非常重要。
乐官和乐工通过长时间的排练和演奏,形成了默契的合作关系,使得整个乐队的表演更加精彩动人。
3.文化交流与传承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对外交流最为频繁的时期之一,随着唐朝乐官的出使和外国使节的来华,不同国家的音乐文化也在中国得到了传播和吸收。
这种文化的交流和传承对于唐朝宫廷乐队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使得其音乐形式更加多样化。
二、唐代舞台艺术唐代是中国舞蹈艺术发展的高峰时期之一,舞台艺术在社会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娱乐民众,还表达了人们的思想和情感。
1.形式多样的舞蹈剧目唐代舞台艺术有丰富多样的舞蹈剧目,分为宫廷舞剧和民间舞剧两大类。
宫廷舞剧通常是根据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精美的服饰和华丽的舞台布景使得宫廷舞剧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力。
而民间舞剧则更加贴近普通人民的生活,以婚宴、庙会等场景为背景,展现了平民百姓的欢乐与悲伤。
2.技巧独特的舞蹈表演唐代舞蹈注重舞姿和动作的协调与表现力,舞者们通过独特的舞蹈技巧和动作设计,展示了舞台艺术的魅力。
例如,“回文舞”是一种特殊的舞蹈形式,舞者需要在特定的舞台和舞姿下完成各种书写、读诵和舞蹈的动作,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
唐朝音乐

南北朝是一个战乱动荡的时代,汉族的政治中心转移到江南,其他民族大量涌入中原地区。
由於民族的迁徒杂居,文化交流频繁,互相渗透融化,为隋唐乐舞的繁盛提供了重要条件。
隋朝统一中国后,集中整理了魏晋及南朝盛行的《清商乐》,和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原的兄弟民族及外国乐舞,制定了七部乐,后来又增为九部乐。
唐代继承了隋的九部乐,并在此基础上增删成十部乐。
隋、唐宫廷设置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的目的,一方面是供统治者娱乐,更重要的是显示国家强盛。
这些乐部於太常寺而不属於教坊,就更说明它们的政治作用大於娱乐作用,礼仪性重於表演性。
•2008-10-28 08:17•回复••淋溶土•224位粉丝•3楼凡是宫廷举行大宴,都要奏十部伎。
如群臣朝贺皇帝举行宴会,招待兄弟民族使者,为皇帝祝寿,庆丰收举行大宴(即赐酺),为皇后欢迎玄奘从西域返长安……等,都要整套地演出各部乐舞。
而每部乐舞的演出制度,如舞者大数、服装、乐人服饰、人数、所用乐器,以及哪一部乐采用哪些舞曲、歌曲、解曲等,都有所规定。
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中所包括目,大都是各地的民族民间乐舞,弘以地名、国名为乐部名称,因而保存了相当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
它们虽用於宫廷宴享、典礼,却都来自民间。
其制定、增删和变迁的情况是这样的:隋代开皇(公元581至600年)初七部乐,包括一、《国伎》;《清二、商伎》(即汉代传统乐舞);三、《高丽伎》;《天四、竺伎》;《安五、国伎》;《龟六、兹伎》;《文七、康伎》(《礼华》,汉族面具舞)。
隋炀帝大业(公元605至618年)中,又增加了《康国伎》和《疏勒伎》,部乐。
并把《清乐》列为第一《国部,伎》改为《西凉伎》。
唐高祖武德(公元618廷626年)初,继承了隋代的九部乐,乐制、舞制都依归。
到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 37年),废除了《礼华》;贞观十六年十一月,他宴百寮,加昌伎》,自此以后,才成为十部乐,包括《燕一、乐》;《清二、乐》;《西三、凉乐》;《天四、竺乐》;《高五、丽乐》;《龟六、兹乐》;《安七、国乐》;《疏八、勒乐》;《康九、国乐》;《高十、昌乐》。
唐代时期的器乐和音乐文化

唐代时期的器乐和音乐文化唐朝是中国音乐史上最辉煌的一个时期,不仅在音乐方面表现出了极为独特和深刻的文化特征,而且在器乐方面也达到了史上的颠峰。
在唐代音乐与文化的交融中,便孕育出了很多别具一格的器乐作品,为当代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唐代,器乐和声乐为主要的音乐形式,器乐演奏种类丰富多彩,琵琶、箫、笛子、二胡、古筝、铙钹和鼓等20多种乐器都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
同时,唐代还注重各地的音乐风格的不同,汉乐、契丹乐、回乐、胡乐等音乐形式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唐代器乐的最大特点,便是器乐本身的韵味和意境,以要求“高雅、清新、洁净、脱俗”的风范为主,体现了唐代的高超音乐艺术和文化审美。
其中最著名的有《酒狂》、《长亭外》、《流水》等乐曲。
其中最为重要的器乐是管乐,特别是在唐朝晚期,管乐开始逐渐成为代表唐代乐坛的工具。
在管乐的演奏过程中,演奏者既要注重音乐的美感,又要追求声音的交响效果,这样才能真正展示管乐的演奏效果。
除了演奏乐器外,唐代器乐演员还得具备才艺,需要懂得音乐、声乐、舞蹈、戏曲等各种表演技巧,而且还要经过严格的考试程序才能称为名副其实的器乐演员。
与器乐相伴的是唐代的歌曲,唐代歌曲注重抒发人们内心真实而深刻的情感和思绪,常常表现出人们爱情、离别、惜别、自然等感情或情境,而且体现出了人群的普遍生活和心理状态。
这种音乐在唐代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很多乐曲至今仍广泛传唱。
需要注意的是,在唐代和现代音乐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一方面是因为唐代的器乐和音乐文化很长时间在民间流传,另一方面是因为现代音乐相对于唐代来说已经有了很多新的元素和形式。
但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音乐都是人们心灵的精神食粮,各种文化和传统音乐的留存和发展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份难得的精神财富。
因此,我们也应该尊重并珍视这些传统的音乐文化。
唐代音乐[论文]
![唐代音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03bd2637e21af45b307a88d.png)
唐代音乐浅析唐代音乐非常发达,音乐文化是唐代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唐代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等各方面得以蓬勃发展,音乐舞蹈继承了隋代的基础,加上皇帝喜爱和倡导,融合外族的舞乐,创造了辉煌的舞乐黄金时代。
唐代音乐大曲唐代音乐非常发达,音乐文化是唐代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而音乐诗的创作颇为兴盛。
首先,内容题材丰富多样,有对乐器描写,有对音乐之声描写,有对歌舞样式描写等;其次,表现手法多种多样,有以声拟声、以形写声、侧面烘托,等等。
唐代在朝廷对外对内大小事务中广泛使用到音乐,因不同的场合、不同事务,使用不同乐曲和表演方式。
唐代音乐表演大都是集器乐、歌、舞于一体,故后世研究者基本上将其归类于“唐大曲”,研究唐代音乐则基本上也是以“唐大曲”为主。
大曲是指中国古代大型乐舞套曲,尤指汉魏相和歌、六朝清商乐、唐宋燕乐大曲。
它们几乎都是兼器乐演奏的大型歌舞曲。
因此,通常所说的大曲亦大型歌舞曲。
《乐府诗集》云:“大曲又有艳,有趋、有乱。
辞者其歌诗也,声者若羊吾夷伊那何之类也,艳在曲之前,趋与乱在曲之后,亦犹吴声西曲前有和,后有送也。
”唐代是大曲艺术发展之盛期。
唐大曲不仅数量之多,来源之广,而且艺术水平亦很高,具有极高历史地位。
唐代是最文明开放的朝代,唐朝文化不仅传播影响周边民族和国家,更是吸收了更多的外来文化。
唐大曲除少量的前代承传下来的清乐旧曲外,主要是当代创作了大量的新声:一是在清乐基础上吸收西凉、龟兹、疏勒、高昌等西域少数民族音乐和天竺、高丽等外国音乐的滋养而产生的“杂用胡夷里巷之曲”;二是各少数民族音乐和外国音乐在传入内地后,汲取清乐的滋养和经验后形成的大曲。
由于应用场合与来源的不同,这些大曲可分为用于郊庙祭祀等重大典礼雅乐大曲,用于宴飨、元旦朝会、重大节日的燕乐大曲与源于宗教道调法曲三大类。
其中,以燕乐大曲为最具代表性。
燕乐大曲包括□乐大曲、清乐大曲、西凉大曲、龟兹大曲、疏勒大曲、高昌大曲、安国大曲、天竺大曲等。
唐代音乐的风格与体制

唐代音乐的风格与体制唐代是中国古代音乐史上一个丰富多彩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音乐风格多样,体制完善。
从宫廷音乐到民间音乐,从器乐到歌唱,唐代的音乐文化在不同领域都有较高的成就。
唐代音乐的主要特点是音乐性质宽泛,不拘泥于传统。
其中重要音乐曲式有雅乐、琵琶乐、笙乐、舞曲等。
雅乐是唐代宫廷音乐的代表,其以乐器协奏为主,强调乐器合奏的效果。
琵琶乐则是唐代器乐的代表,在五代之前琵琶乐是属于宫廷雅乐的一种。
在唐朝时期,琵琶乐开始占据了自己的地位,成为民间音乐中最重要的器乐之一。
笙乐是唐代音乐中一个独特的部分,它是用来表现神祇和神态的音乐,包括仪式和祭于神庙的乐曲。
舞曲则是以舞蹈为中心的音乐,旋律欢快明快,节奏鲜明。
在唐代音乐的体制中,乐官的地位非常重要。
乐官大多来自富裕贵族家庭,有的是汉族,有的是胡人,他们的音乐艺术水平较高,负责宫廷音乐和庙堂音乐的演奏。
在唐朝时期,乐官被分成十四个等级,按照品级的高低来确定薪金待遇。
等级高的乐官可以获得相应的贵族待遇,包括金银器皿、丝绸和土地等奖励。
乐官的等级和待遇的高低并不完全取决于音乐才华,还会受到官员的任命和排挤的影响。
除了宫廷音乐,唐代的民间音乐也有着独特而丰富的表现形式。
民间音乐多以琵琶、笛子和鼓等简单器乐为主,这些音乐常常伴随着民间舞蹈和故事演唱。
唐代民间音乐中的吟唱艺术非常重要,诗人和作曲家会将自己的诗歌和音乐融合在一起,创造出有着深刻情感的音乐作品。
在唐代,吟咏音乐经常被用来表现爱情、自然、战争等主题。
唐代音乐的成就得到历史文化传承,对于后世的音乐发展和演进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唐代的音乐体制内化于中国音乐发展的历史,在其他时期有所体现,比如可见于宋代的乐府、元代的戏曲等等。
唐代音乐所体现的独立、自由的音乐文化,也是中国古典音乐长期生命力的来源之一。
总之,唐代的音乐文化在如此多元的风格中,以其博大精深的体制和文化背景,展现了不可替代的独特魅力。
其基础的宫廷和庙堂音乐,以及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不但是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一大足迹,更是中华文化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中国历史上的音乐艺术唐朝的乐府诗与宋代的词曲

中国历史上的音乐艺术唐朝的乐府诗与宋代的词曲中国历史上的音乐艺术:唐朝的乐府诗与宋代的词曲中国历史上的音乐艺术源远流长,从古代的乐府诗到宋代的词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文将分别阐述唐朝的乐府诗与宋代的词曲,展现这两个时期中国音乐艺术的卓越成就。
一、唐朝的乐府诗唐朝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乐府诗作为当时音乐与文学的完美结合,达到了独特的艺术高度。
乐府诗是一种以音乐伴奏的体裁,这种诗歌形式在唐朝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它以其纯正的音乐性和直抒胸臆的表现方式,成为人们追求艺术享受的重要途径。
唐代乐府诗以《长恨歌》、《白日依山尽》等脍炙人口的作品为代表,这些作品既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富有激情和浪漫的表现力。
例如,《长恨歌》以婉转悲泣的词句描绘了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的深情厚爱,将人们引入一个悲欢离合的美丽世界;《白日依山尽》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人们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乐府诗的音乐伴奏不仅使诗歌更具韵律美,还能增加人们对诗歌内容的感知和理解。
它的音乐形式多样,既有琴、箫、筝等乐器伴奏,也有合唱和合奏的方式。
通过音乐与诗歌的相互融合,唐代乐府诗成功地将音乐和文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成为留传千古的经典之作。
二、宋代的词曲宋代是中国古代音乐艺术的又一个高峰时期,词曲作为当时流行的音乐形式,表现了独特的审美趣味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词曲是一种以文人作词、音乐家作曲的艺术形式,它以其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音乐风格,成为了宋代文化的一大亮点。
宋代的词曲以其优美的音乐旋律和精细的修辞手法而闻名。
它通常以短小精悍的形式呈现,既有深沉的抒情词,也有婉约细腻的豪放曲调。
词人们通过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用简洁的文字表达出复杂的内心世界,将人们引入一个优雅、浪漫的文学境界。
而作为词曲的音乐伴奏,更是为词曲的情感表达增添了无限的魅力。
宋代的词曲仍然采用了乐器伴奏的方式,如琴、瑟、箫等乐器,运用丰富的音乐元素,将词曲的意境和情感传达得更加深入人心。
隋、唐、五代时期的音乐

一.宫廷音乐
1.宫廷雅乐 1.宫廷雅乐
隋——开皇乐议——只用“黄钟”一宫 ——开皇乐议 开皇乐议——只用 黄钟” 只用“ 实质:是在音乐领域内如何对待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一场 实质: 历史大辩论。 历史大辩论。 经过:颜之推 经过: 齐树
牛弘 何妥——李谔 何妥——李谔 集中人物: 郑译 ——七声、十二律旋相为宫 集中人物: ——七声、 七声 苏夔——五声 苏夔——五声,不用变徵和变宫两种调式 五声, 何妥——只用清商三调 何妥——只用清商三调
七 部 乐 与 九 部 乐
唐 朝 的
高 昌 伎 疏 勒 伎 康 国 伎 文 康 伎 (礼 毕 ) 龟 兹 伎 安 国 伎 天 竺 伎 高 丽 伎 清 商 伎 (清 乐 ) 国 伎 燕 乐
九 部 乐 与 十 部 乐
坐 《小 破 阵 乐 》 《 龙 池 乐 》 《鸟 歌 万 岁 乐 》 《 天 授 乐 》 《长 寿 乐 》 《燕 乐 》 部 伎 ( ) 6 6
2.软舞与健舞: 2.软舞与健舞: 软舞与健舞
软舞:动作比较舒缓、安详、温婉,表情比较细腻。 软舞:动作比较舒缓、安详、温婉,表情比较细腻。 健舞:动作比较爽朗、快捷、刚健。 健舞:动作比较爽朗、快捷、刚健。
3.法曲: 3.法曲: 法曲
纯器乐形式,其中或有歌唱部分——隋唐时期的民族交 纯器乐形式,其中或有歌唱部分——隋唐时期的民族交 响乐。 响乐。
2、《教坊记》 教坊记》 唐代开元年间崔令钦撰写的一部记载唐教坊制 度和轶闻的著作。全书共分28条目 条目。 度和轶闻的著作。全书共分28条目。是研究唐教坊 最便利的史料。 最便利的史料。 3、《羯鼓录》 羯鼓录》 唐代南卓著,成书于大中二年(848)。这是一 )。这是一 唐代南卓著,成书于大中二年(848)。 部关于羯鼓的专门性著作,记载了羯鼓的由来、 部关于羯鼓的专门性著作,记载了羯鼓的由来、羯 鼓名手以及有关轶事。末尾有128首羯鼓曲名 首羯鼓曲名, 鼓名手以及有关轶事。末尾有128首羯鼓曲名,对于 认识羯鼓在唐朝器乐中的地位很有参考价值。 认识羯鼓在唐朝器乐中的地位很有参考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节日模板
由Power bar模板组提供
LOGO 唐代音乐发展的历史概况
1唐代的音乐结构和乐工
2唐代宫廷燕乐
3唐代乐器
4唐代大曲和《霓裳羽衣曲》唐代音乐作品唐代音乐文物567
•公元618年,贵族李渊夺取政权,建立了唐朝。
•唐朝从贞观到开元一百多年(公元627~741年)是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时期。
经济和文化交流频繁。
•唐朝统治着在文化艺术方面采取了兼收并蓄的政策,再加上国内各民族的团聚,国外经济文化的往来,以及统治者的爱好和提倡,音乐文化得到了高度发展。
尤其对南北朝以来传入中原的个少数民族和外国音乐,进行了大量的吸收和融合,至中唐时期,出现了以传统音乐为主体,融合个少数民族和外国音乐而形成的一种具有民族风格的大型歌舞音乐——大曲。
•开元后期,由于节度使势力的强大,中央政府逐渐失去了控制能力。
“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变乱蜂起,在延续十年之久的农民大起义中,不少藩镇先后称帝。
继唐朝之后统治北方的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
南方则出现了前蜀、后蜀、吴、闽等十个国家,这种局面一直延续了五十多年。
在这段时间里,代表唐代音乐发展水平的歌曲大曲衰落了,而各地民间音乐尤其是民间曲子却得到了较大发展。
•本时期音乐发展的特点是宫廷歌舞音乐和民间曲子以及文人诗歌均得到了高速发展,社会音乐活动频繁,举国上下崇尚音乐蔚然成风。
•唐代的音乐机构大致可分
为大乐署、鼓吹署、教坊
和梨园,前二者属太常寺
西安临潼梨园遗址,后二者隶属宫廷。
大乐
署既管雅乐也管燕乐,并
负责考选乐师和训练音声
人。
鼓吹署专管仪仗中的
鼓吹乐。
唐代教坊
李龟年
许和子
•燕乐即宴乐。
唐代的燕乐是一种泛称,凡统治者应
用于娱乐性场合的各种音
乐,一般都成为燕乐。
•燕乐是以传统音乐为主,吸收了西凉、龟兹等少数
民族音乐因素而创作的一
种新的大型歌舞音乐,如
张文收创作的《景云河清
歌》等。
燕乐图
燕乐壁画与陶俑
•唐代的乐器,据唐段安节的《乐府杂录》说,约有300种左右。
其中琵琶、筚篥(
bìlì)、箜篌、羯鼓、笛等乐器因节奏鲜明、表现力强,在燕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这时期出现的新乐器很多,如拉弦乐器轧筝和奚琴。
琵琶筚篥
箜篌、羯鼓、奚琴、轧筝
•唐代新创作的一种大型歌舞曲,叫做大曲或法曲。
法曲源于道教,唐玄宗喜爱道教,把
•法曲纳入宫廷并予以很大发展。
大曲和法曲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所使用的乐器和表演的风格发展。
大曲以新出现的的乐器为主,风格较粗犷;法曲以汉族传统的乐器为主,风格较清雅。
著名的《霓裳羽衣曲》是属于大曲中的法曲。
•白居易
•《霓裳羽衣歌》
•磬萧筝笛递相搀,击擫弹吹声迤逦。
散序六奏未动衣,阳台宿云慵不飞。
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拆。
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
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
烟蛾敛略不胜态,风袖低昂如有情。
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袂别飞琼。
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
翔鸾舞了却收翅,唳鹤曲终长引声。
•唐时期的音乐作品,留传到今天的有古琴曲《离骚》、四弦琵琶曲《番假崇》、五弦琵琶曲《秦王破阵乐》以及《敦煌古乐谱》中的25首乐曲等。
•《离骚》是晚唐陈康士根据屈原的同名诗篇所创作的一首古琴曲。
初为9拍,以后演变成11拍和18拍两种,表现了诗人一心要在楚国实行政治改革,但理想又得不到实现的苦闷和忧国忧民之情。
•《番假崇》是1983年由何昌林解译的一首唐时传入日本的琵琶曲,因原谱背面的《写经料纸纳受帐》写于日本天平十九年(公元747年),又称《天平琵琶谱》。
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一首琵琶曲,内容可能与佛教故事有关。
•《秦王破阵乐》是何昌林于1983年根据唐代成德军节度使王武俊家的乐工石大娘,于公元773年所抄写的遗存的五弦琵琶谱解译出来的。
这个谱共有七首乐曲,《秦王破阵乐》是其中第二首。
此谱可能是由日本遣唐使带回去的,原件现藏日本。
•《敦煌古乐谱》是唐五代时(933年)的一套曲谱,抄写在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卷子的背面。
原件现藏于巴黎国家图书馆。
它由《品弄》、《倾杯乐》、《西江月》等25首乐曲组成。
1956年西安南郊羊头镇唐李爽墓出土吹箫壁画。
画中吹箫者为唐代贵族府邸中家养的乐工,要带挂一小包,作吹箫状。
1985年西安长安县南里王村唐韦涧墓出土一套6件跪奏乐俑,手中分别执有箫、琵琶、箜篌、打板、笛等正在演奏,场面生动,似乎听到了悠扬的乐曲。
•西安东郊清理的苏思勗墓,墓室东壁绘有一副舞乐图,画面中间为一舞蹈胡人,两边各有一个在黄毯上伴奏的乐队。
左面乐伎有6人,分前后两排,前排三人跪坐,分持琵琶、笙、钹。
后排立三人,一人吹笛,一击响板,最左侧一人左手伸出。
右面乐伎有5人,也分前后两排,前排三人跪坐,分持箜篌、七弦琴、竖笛、后排立两人,一人吹排箫,一人右手平伸。
舞蹈湖人揽袖拾襟,翩然起舞,头戴顶尖向左侧虚倒的尖帽,与唐安公主墓胡俑所带尖帽相像。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