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蚀与电沉积过程中表面活性剂的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添加剂吸附后形成物(机械)阻碍—封闭效应或覆盖 效应 在吸附覆盖的表面起封闭作用: 1. 完全封闭 K0c=0(腐蚀速度=0) 2. 不完全封闭 K0c< K0θ=0, 自由表面(没有覆盖的)的标 准吸附覆盖速度常数 3. 催化 K0c> K0θ=0 所以整个电极过程的速度常数:K0=K0θ(1-θ)+ K0cθ (θ:覆盖度) 显然,反应速度一般随θ增大而下降,缓蚀率随θ增大而 上升。曹楚南理论分析表明:单纯封闭效应引起阻化时, 自腐蚀电位不变,即△Ecorr=0,且ε=θ(缓蚀率=覆盖 率),这表明这种缓蚀剂吸附是物理作用。
吸附型添加剂作用机理简介
目前有不用的观点: Mansfeld(美国)等认为: – 惰性吸附物对电极表面的几何阻碍,缓蚀效率 ε=θ(θ——吸附覆盖度) – 对活性点的覆盖,可造成低θ下ε=1的强缓蚀作用 – 吸附物为非惰性,参与电化学反应或对反应有正 (负)催化效应,或反应产物产生二次缓蚀。 ФpymkИH认为:i)覆盖效应 ii)表面电位Ψ效应 曹楚南认为: i)覆盖效应 ii)催化效应 从吸附型添加剂的作用看,本质上不外乎以下三种类型:
稳态极化法在电沉积机理与动力学中的应用
1. 从极化曲线变化趋势了解电沉积规律及添加剂 影响
• 因为镀层结晶形态、致密程度、分散能力及物 理化学性能均与电极过程的极化有关,而添加 剂过吸附(覆盖、Ψ1催化作用)作用影响极化 性能(φ~i关系),从而影响电沉积规律。所以 极化规律的变化可给出添加剂作用的信息,方 法是通过恒φ、恒i法。
二、表面电位Ψ1效应 (表面电位对双电层结构的影响→反应速度) O+ne=R ,从电化学原理已知,存在Ψ1效应 时,对电极过程速度(动力学)的影响 。吸 附影响表面结构→表面电位Ψ1效应→ 反应 速度。 主要是两方面: 1表面反应粒子浓度 C*=C0e-2FΨ1/RT 2紧密层电位差(φ-Ψ1),因为它是影响反应 活化能变化的有效电位差,可称为反应动力。
以f(θ)表示吸附对活化能的影响部分: ΔG/=ΔG+ f(θ) ΔG/—有缓蚀剂时的活化能,ΔG—空白时活化能。 可导出催化效应:
当f(θ)>0时:负催化(阻化)作用。 f(θ)<0时:正催化效应(激活)
• 由上式可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A、从极化曲线定性判断:与空白溶液相比,极化曲线上方为 负催化效应,下方为正催化效应(加速) B、由(18)式可导出:
此外Rp为线性极化电阻。有人直接用空白溶液和加缓蚀剂 的溶液中分别测得线性极化电阻Rp和Rp/来估算缓蚀率。
曹先生导出了加缓蚀剂的溶液中,线性区腐蚀电流:
由上式可得以下结果: 1. 若θ与E无关,可用(20)式求ε 2. 在覆盖效应机理的情况下,仍可用(20)式求ε。 3. 当△Ecorr相当大,即缓蚀作用。
这种整平作用机理通常是用“扩散控制理论” 来解释。 根据这种理论,在一个微观表面轮廓上,所产生显著整平作用 的条件是:1金属离子放电是电荷传递控制;2整平剂对金属离 子的放电有阻抑作用;3整平剂在电极上随着金属离子的电沉积 而被消耗掉,其消耗速度受扩散控制;4整平剂对金属离子放电 的阻抑作用,随整平剂浓度提高而增加。 该理论认为,由于在电极表面上的凸出处扩散层有效厚度薄, 整平剂易于扩散到该处而吸附量大,从而对金属电沉积的阻 抑作用大;而在低洼处,扩散层有效厚度大,整平剂在该处 吸附量少,从而对金属电沉积阻抑较弱,因此,凹处金属电 沉积的速度反而比凸起处大,可起到整平作用。
D、当 =0,θ与E无关,极化曲线可出现Tafel直线,但斜率与不加 缓蚀剂是空白溶液所得的不同,但都可利用Tafel直线外推法求icorr, 从而求得缓蚀率ε。
d
d dE
E、当 ≠0时,分两种情况: dE (i)f(θ)为E的线性函数,可得到Tafel直线段,但β改变,所以仍 / i corr 可用外推法求 、ε等。 (ii)f(θ)为E的非线性函数,可无Tafel直线段,不能用外推法求解 缓蚀率ε。
二.稳态极化曲线法研究添加剂作用机理
1、Tafel外推法(强极化区测量法) 用Tafel外推法可分析/解析添加剂阻化机理, 求缓蚀率、icorr等。 这一实验技术仍然是测Tafel直线段,关键 是如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分析方法很多,这里主要介绍曹楚南等的 理论(数学)解析方法。
阳极极化时:
阴极极化时:
d dE
若 曲线则会逐渐靠近空白溶液中的阴极极化曲线,阴极曲线基本 不变。
d • 可见当 dE ≠0时,不宜用Tafel外推求Ecorr,计算 icorr等,只能从极化曲线形状变化来分析添加 剂的作用。
(3)催化效应(catalytic effect)
• 吸附可改变反应活化能,催化效应是指催化剂在金属表 面的吸附改变了该电极过程的活化能。 • 如果缓蚀剂的吸附使电极反应的活化能增大,它将阻滞 这一电极反应,起值催化作用。相反,若使电极反应的 活化能减小,则加速电极反应,起正催化作用。 • 通常,因为金属M溶解与析H2反应性质不同,所以一般 对阴阳极过程的催化作用不等,甚至可一正一负,这点 与覆盖效应不同。 • 即使θ与E无关,缓蚀剂对金属阳极溶解反应和对阴极析 氢反应的阻滞作用情况也不一样,甚至可能出现阻滞一 个反应而加速另一个反应的情况。
f.若表面活性剂参与反应,则随缓蚀剂浓度增大,Tafel斜率还会 变化,如前面讲到Fe/纯HCl中。
2.线性极化电阻测量
• 线性极化电阻测量仪器测量快速为特点,往往被人误认为 瞬态测量技术。按定义,若在腐蚀电位附近足够小的极化 值△E进行极化,则比值△E/i称为线性极化电阻,i为不包 括充电电流在内的法拉第电流,所以为稳态技术。
在Tafel区可简化为:
同时可得到Tafel斜率为:
β/a、β/c分别为加入添加 剂之后的Tafel斜率。
(2)覆盖效应(blocking effect)
覆盖效应是指吸附覆盖部分失去反应活性(机械隔绝作 用),从而使反应速度下降。 由覆盖(封闭)效应概念知:
dBaidu Nhomakorabea 可见极化曲线取决于 。 dE
将上述关系式代入基本关系式(9)-(15)各式可得到: 1. △Ecorr=0(16式代入9所得) 可由△Ecorr=0判断是否覆盖效应,实际上 △Ecorr<测 量误差范围,即添加缓蚀剂后腐蚀电位的变化不超过误差 范围,即可设想缓蚀效应。 2. 反应速度变化决定于θ,缓蚀率:ε=θ(16式代入10式) d 3. 若θ与E 无关,即若 =0,可以在强极化区测得Tafel直 dE 线,其斜率β/=β(由14、15式知),即Tafel斜率数值 与空白溶液中相同,此时,应有ia/或| ic/|都是该电流下的ia 或| ic|之值乘以1-θ: ia/=(1-θ)ia,|ic/|=(1-θ) d 4.若 dE ≠0,即θ为E的函数,则得不到良好的Tafel直线段。
腐蚀与电沉积过程中 表面活性剂的研究
(吸附型添加剂)
研究意义 本章讨论内容(添加剂/缓蚀剂…)具有共性: a.都是表面活性剂,通过吸附起作用 b.加入量极少,nppm~几千ppm c.影响界面的电化学行为,所以可通过电化学极 化的参数变化规律来研究。 研究方法: 实质是研究吸附对界面影响和对电化学步骤动 力学的影响。所以已知的电化学测试方法均可 用于添加剂、缓蚀剂对电沉积和腐蚀的影响。
金属电沉积为电化学极化时,整平剂受扩散控制,当电极过程 为扩散步骤控制时,扩散电流为:
w增大,对流速度增大,所以δ减小。 当w=0模拟谷,扩散途径长,相当于δ增大,整平剂 吸附消耗少,沉积的多。 w高时,模拟峰,扩散途径少,相当于δ减小,整平 剂吸附消耗多,电沉积的阻滞作用大。
三、催化效应(缓蚀剂作用机理中) 催化效应有正、负催化效应,是由于非惰性 吸附物吸附后引起的,即添加剂吸附后改 变电极反应的活化能,起到正(负)催化 作用。 催化效应特点:阻滞阳极过程 φcorr正移 反之, 阻滞阴极过程 φcorr负移
添加剂(作用机理)吸附影响反应活化能途径 有两方面: •
•
E / cor r / cor r
a
E / cor r
c
E / cor r
C、可计算缓蚀效率ε
因为:
因此,若βa》βc,则最有效的缓蚀剂是主要阻滞阳极反应的缓蚀 剂,即它能阻滞阳极过程,即上面说到的fa(θ)大者,使腐蚀电 位正移。 反之,若βa《βc,则最有效的缓蚀剂是主要阻滞阴极反应过程, 即它能阻滞阳极过程,即fc(θ)大者,腐蚀电位Ecorr负移。
d 4.若 dE ≠0,即θ为E的函数,则得不到良好的 Tafel直线段
若
<0,则阴极极化曲线会偏离空白溶液中的阴极极化曲线 愈来愈远,即E越大,θ越小,E越负,阻化越小。所以添 加剂阻滞阴极过程。而阳极极化曲线逐渐接近于空白溶液 中的阳极极化曲线。
d dE >0时,阳极极化曲线会愈来愈陡,偏离空白,阴极极化
所以可从△Ecorr判断及阻滞何过程。 f a ( ) f c ( ) E 当 时:阻滞阳极过程,Ecorr正移。 f ( ) f ( ) 当 时:阻滞阴极过程,Ecorr负移。 因为△Ecorr、βa、βc、RT由实验可知得,所以 [ f a ( ) f 可 c ( )] 估算出。
△E为外加极化电位(从Ecorr开始)(>
△Ea为阳极极化电位:
100 n
mv)
△Ec为阴极极化电位:
上式表明在极化曲线的强极化区,外加电流与电极极 化是Tafel关系,在△E= ~ln|i|,半对数坐标是直线, 这直线就是阳、阴极极化曲线,两直线相交在Ecorr 点,此时ia= ic=icorr。这就是将Tafel直线外推到△E=0 求icorr的方法。可定义β= ,仍表示Tafel斜率, 它在Tafel段(强极化区)应与无关。 若体系添加表面活性剂,则设0<θ≤1(覆盖率),用 ia/和ia分别表示加入表面活性剂后和没加之前的阳极 极化电流。
2.用RDE法研究添加剂的微观整平作用
在电镀溶液中加入硫脲,糖精,香豆素等 可使基体上微小的沟槽凹洼处在电镀过程中被填 平,得到光滑平整,甚至全光亮的镀层。在这种 微观轮廓上出现的整平作用,有利于得到全光亮 镀层。可省去繁重的机械抛光劳动,因而有重大 的实际意义。这里所说的微观表面轮廓是指表面 的凹凸不平程度远小于扩散层有效厚度,而不是 指原子或分子数量级。
覆盖在电化学反应活性点上(如缺陷),阻滞 阳极/阴极反应,它一般不改变反应机理, 所以 阻化作用∝活性点被覆盖的程度。 添加剂参与部分(单元)电化学反应,改变反 应机理。因为M金属溶解,析H2等反应均通过 电极表面的吸附中间物(吸附态M或H原子)进 行,所以添加剂吸附可能参与中间态的形成, 而影响表面吸附态(表面络合物等)的稳定性→ 进而影响反应速度。
而Ka=Kc 因为△E=0, 所以E=Ecorr (△E= E- Ecorr) 上式Фa(θ)、Фc(θ)都是正值,分别表示吸附覆盖对反应 速度的系数。
用E/corr和Ecorr表示加入表面活性剂原、前的腐 蚀电位:则
E/corr=Ecorr+△Ecorr 可推导出加缓蚀剂后电位的变化: (8)
所以极化曲线(B-V方程为):
若体系添加表面活性剂,则设0<θ≤1(覆盖率),用 ia/和ia分别表示加入表面活性剂后和没加之前的阳极 极化电流。
ia/= iaФa(θ)=KaФa(θ)exp( )= KaФa(θ)exp( ) (6) Ic/= icФa(θ)=KcФc(θ)exp( )= KcФc(θ)exp( ) (7 )
电沉积过程中做循环伏安图时,出现 三种类型: i.Ni/Watts:无滞后环。电化学极化 (可逆)且表面状态无变化。 ii.Cu/ CuSO4: 正向滞后环,电结晶成 核步骤控制,镀Pd也如此。 iii.Ag/菸酸镀Ag:负向滞后环。有明 显的浓差极化,且扫速影响大,因为 扫速增大,扩散层厚度下降,极化减 小(η扩)。 回扫时,δ扩∝t通电,所以δ扩比正向 时要大,使δ扩增大,所以在同一电流 密度下,极化增大,对大多数络离子 放电有类似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