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为人生留白阅读材料(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复疲惫的身体净化蒙尘的心灵
——王辉《为人生“留白”》赏读
为人生“留白”
王辉
友人送我一张国画。我不懂国画,看不出什么门道,只觉得一张纸都画满了,没有什么空白,忽然想到,这可能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缺少“留白”吧!据说在书画、音乐、文学等艺术形式中都讲究“留白”。书画有“计白当墨”的表现手法,诗歌有“意境在诗外”的表达艺术,音乐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余韵回味。艺术家在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有意识地留出“空白”。“空白”并非没有东西,而在于求其空灵,虚中求实,从而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
“留白”艺术也反映在生活当中。我去一位友人家里做客,房屋不错,房间也不小,只是家具摆设太多,墙上又挂满字画,给人以压抑的感觉,想来就是过分拥挤,在陈设布置上缺少“留”。我去年冬天赴美国转了一圈,从东部到西部,跑了不少地方,和友人议论,印象最不好的地方是哪里?是纽约。因为那里有太多的高楼大厦,抬头望去,天空太小,令人压抑。这不也是在城市建筑格局上缺少“留白”吗?
其实,“留白”不仅仅是艺术和生活的境界,更应该成为生命的境界。生命不能安排得太满,生命不能没有空白。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学龄前期、青少年期、中年期、老年期。学龄前期姑且不论,青少年期要读书,中年期要创业,“留白”自然不会太多,但到老年期则应该给自己多些“留白”,让自己真正感悟生命的价值,享受生活的美好。
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渡边茂曾提出学习三万天的理论,说人生从1岁到27岁这一万天,为成长修业时期,学习基础知识,适应社会。从27岁到54岁这一万天,为不断整理和积累知识的时期。从54岁到81岁这一万天,为充实自己的时期,踏入圆熟人生,进行思考总结。这“思考总结”说的就是寻求人生的“留白”。
无独有偶,据说印度学者将人生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25年接受教育,第二个25年成家立业,第三个25年回报社会,第四个25年归隐山林。这第四个25年就是彻头彻尾的“留白”时期。
上个世纪90年代,我得到一张托尔斯泰晚年独自出行的照片。凝视着这张照片,令人怦然心动。从过去到现在,不知有多少人读过这位大师的作品,然而有谁能触摸到他的内心世界呢?正像这张照片所暗示的,他背负行囊,手持木杖,走在弯曲的小径上,目光是孤独的,身影也是孤独的。感受到世人无法感受的世界时,他才成为一名大师;同时,他也开始了自己的精神流放,寻求生命最后的空白。
我的这些感受,来自于他人,更源于自身。我离开工作岗位近十年来,离而未休,难觅“留白”。我的一位同龄老友,抠了多半辈子文史资料,前年匆匆弃世而去,终其一生没有享受生命的“留白”。我怀念他,也为他的老年人生感到悲哀。至于有些领导同志,退下来仍忙着参加这样那样的社会活动,“自以心为形役”,直到生命的终了,更是一种悲剧。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对终生奋斗不息的人们的写照与赞美。可我们毕竟是活生生的人,是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是能哭能笑能让生活绚丽多彩的人,总不能奔波一生不为自己留一点生命的空白呀!我们的大半生营营役役,为养儿育女,为职称房子,为许许多多不可回避的事务奔走劳碌,生命早已被瓜分得支离破碎了。步入老年,我们要为自己保留一份空白时间,让在俗世中蒙尘的心灵得以净化,让疲惫的身体得以休憩和修复。
给人生“留白”,是为了解开名缰利锁,让生命不再有所羁绊;给人生“留白”,是为了让生命在自我关照中享受从容的滋养;给人生“留白”,是为了拉长生命之弦时不至于让它绷断。这样看来,为人生“留白”是一种无为而治的悠然,是人生的一种智慧和哲学。
我要下决心为自己唯一的生命“留白”!
(选自《新一代•上半月》2011年第12期)
[阅读思考]
1.文章开头从“友人送我一张国画”写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第3自然段的画线句:“生命不能安排得太满,生命不能没有空白”,作者这样说的依据主要包含哪两个方面?请结合文章概括说明。
[参考答案]
1.①表明“留白”与书画的渊源关系,进而指出“留白”在艺术上、生活中的普遍性;②引出下文关于生命中要留白的思考和论述。
2.①理论方面: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渡边茂学习三万天的理论;印度学者人生四个分期的理论;②人的方面:晚年托尔斯泰精神流放,寻求生命最后空白的举动;作者自身和他人难觅“留白”、“心为形役”的经历。
[写作借鉴]
这篇文章的亮点主要有:一是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文章以叙述、议论这两种表达方式为主,同时也穿插描写、抒情和说明等表达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描写,如托尔斯泰晚年的照片,“背负行囊,手持木杖……”,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托翁的矍铄、执着和孤独。抒情,如文中多处运用排比修辞,既强化了说理又加浓了抒情味。说明,如“学习三万天的理论、人生四个分期”等等,简明扼要,眉目清晰。可见写作时如能服从文体的需要充分调动多种表达方式,并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相互配合的综合力量,可以使文章避免感情苍白、枯燥无味、表达贫乏等弊病。二是巧妙地运用了过渡句、段,结构紧凑,衔接自然。如,“‘留白’艺术也反映在生活当中”、“‘留白’不仅仅是艺术和生活的境界,更应该成为生命的境界”、“我的这些感受,来自于他人,更源于自身”,这些句子如同一根根链条把文章各个部分有机地联系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启迪我们写作时如能经营好过渡句、段,可以使文章远离结构松散、思路混乱、气脉不通等现象。另外,作为议论性散文,文章选材丰富,信手拈来但又始终指向“为人生留白”这个主旨,形散神不散,同样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