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_纯碱的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酸钠的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溶解性
Na2C03
碳酸钠的化学性质
实验现象
结论或方程式
1、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2、与酸反应
3、与某些碱反应
4、与某些盐反应
思考:
通过稀盐酸、稀硫酸的性质的学习,总结了酸的通性;通过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性质的学习,总结了碱的通性;能否利用碳酸钠的性质,总结盐的性质呢?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D、一定有NaOH,可能有Na2CO3
2、将下列各组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
A、HNO3和FeCl3B、NaOH和HCl
C、BaCl2和Na2SO4D、KOH和CuSO4
3、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混合,能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Na2CO3、KCl、Ca(OH)2B、FeCl3、HCl、MgSO4
《纯碱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探究纯碱的性质。
2、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碳酸钠的性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实验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建立正确的微粒观、科学观。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探究纯碱的性质
教学难点:从微观上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是否变质及其变质的程度,进行如下实验。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取样品,加水配成溶液,并向其中滴加过量氯化钙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取上述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A、一定有Na2CO3和NaOH(即部分变质)
B、一定有Na2CO3,无NaOH(即全部变质)
C、一定有NaOH,无Na2CO3(即没有变质)
能力提升围绕鸡蛋壳展开。既通过现象总结出了阴离子(碳酸根离子),又通过进一步的提问,总结了阳离子(钙离子),从而得出结论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通过此题目的设计既让学生解决了生活中的小问题,又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为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做铺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C、H2SO4、NH4Cl、KNO3D、AgNO3、HCl、HNO3
(八)家庭小实验:
如何鉴别厨房中的食盐与纯碱?设计实验方案并动手操作。
《纯碱的性质》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酸和碱的有关知识,对于设计方案、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等都有了一定的经验,对实验探究的欲望强烈,也具备化学学习所需的思维能力。但是对归纳一类物质的性质还不具备组织材料、归纳总结的能力。本节课可以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及时渗透归纳的思想。引导学生总结碳酸钠的性质,进一步升华总结出盐的性质。
碳酸钠固体、稀盐酸、稀硫酸、石灰水、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氯化钙溶液、氯化钠溶液、无色酚酞试液、紫色石蕊试液、蒸馏水、碳酸钠溶液。
设计实验:纯碱的性质
实验探究
先取试剂
后加试剂
1、是否溶于水?与指示剂作用
2、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3、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4、与BaCl2溶液反应
5、……
温馨提示:
活学活用:Na2C03+KNO3
H2SO4+Cu(OH)2
HCl+BaCO3
NaOH+K2CO3
NaCl+AgNO3
能力提升:查阅资料知道,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某同学为了验证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看到的现象Fra Baidu bibliotek_____________.
(2)小明认为该实验方案不完整,还需验证鸡蛋壳的主要成分属于钙盐,方法是取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加入__(填字母).
1、盐+酸→新盐+新酸
2、盐+碱→新盐+新碱
3、盐+盐→新盐+新盐
溶液
CuCl2
NaCl
Na2CO3
pH
<7
=7
>7
(五)复分解反应实质的探究
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反应一般属于复分解反应,但并不是任意的酸、碱、盐之间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这是为什么呢?
通过学生观察反应前后各微粒之间的变化,得出结论。
小结:由此看来,酸、碱、盐之间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实质上是它们解离出的离子相互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的过程。
①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及仪器的正确使用;
② 与指示剂作用,碳酸钠固体取三分之一药匙,水约为试管体积的1/3;
③ 碳酸钠与酸反应,反应较剧烈,碳酸钠固体取四分之一药匙即可。倒入稀盐酸2毫升后,迅速将燃着的火柴伸进试管口,观察现象。
④酸、碱有腐蚀性, BaCl2溶液能使蛋白质变性,使用时要小心。
⑤小组分工合作。一人做实验,一人观察现象并协助实验,一人记录,一人负责发言。
(三)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还记得语文课本中三苏吗?
学生回答:苏洵、苏轼、苏辙。
苏洵苏轼苏辙是宋代的大文豪,号称三苏,我们化学上也有三苏,大苏打、小苏打、苏打。通过苏打在工业上的广泛用途的图片展示,引出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从而开始新课探究纯碱的性质。
(四)实验探究
实验用品:
试管、胶头滴管、药匙、火柴、试管架;
在学习酸及其性质时,提到了复分解反应,学生只是停留在对定义的了解,并不清楚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本节课从微观的角度,详细直观地展示了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就是他们解离出的离子相互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的过程。
学生在以前学习的过程中,只是侧重于化学知识的学习,对于化学观念、化学思想、化学方法很少接触,甚至没有概念。在本节课中可以让学生开阔视野,发散思维,用化学视角认识物质,认识世界。
A.Na2CO3溶液 B.AgNO3溶液 C.NaCl溶液 D.Ca(OH)2溶液
(3)鸡蛋壳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学生讨论总结:CO32-的检验方法。
(六)畅谈收获:(学生畅所欲言,展示思维导图,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七)课堂检测:
1、小明同学发现实验室有一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他欲探究该瓶NaOH溶液
《纯碱的性质》效果分析
本节课的习题主要分为这几个部分,活学活用、能力提升以及课堂检测。
活学活用中的习题在选择上围绕了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展示了有沉淀、气体、水生成的方程式,也有一些没有不能够反应的物质。从而进一步的巩固复分解反应的实质。使学生明白酸碱盐之间要想发生反应,需相互交换成分,且有沉淀、气体或者水生成。在这节课中展示了一位同学的书写,从展示的结果看,这位同学掌握的还不错。通过举手回答的形式,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掌握。说明本节课中对于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的学习还是比较到位的。
颜色
状态
溶解性
Na2C03
碳酸钠的化学性质
实验现象
结论或方程式
1、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2、与酸反应
3、与某些碱反应
4、与某些盐反应
思考:
通过稀盐酸、稀硫酸的性质的学习,总结了酸的通性;通过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性质的学习,总结了碱的通性;能否利用碳酸钠的性质,总结盐的性质呢?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D、一定有NaOH,可能有Na2CO3
2、将下列各组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
A、HNO3和FeCl3B、NaOH和HCl
C、BaCl2和Na2SO4D、KOH和CuSO4
3、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混合,能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Na2CO3、KCl、Ca(OH)2B、FeCl3、HCl、MgSO4
《纯碱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探究纯碱的性质。
2、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碳酸钠的性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实验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建立正确的微粒观、科学观。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探究纯碱的性质
教学难点:从微观上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是否变质及其变质的程度,进行如下实验。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取样品,加水配成溶液,并向其中滴加过量氯化钙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取上述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A、一定有Na2CO3和NaOH(即部分变质)
B、一定有Na2CO3,无NaOH(即全部变质)
C、一定有NaOH,无Na2CO3(即没有变质)
能力提升围绕鸡蛋壳展开。既通过现象总结出了阴离子(碳酸根离子),又通过进一步的提问,总结了阳离子(钙离子),从而得出结论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通过此题目的设计既让学生解决了生活中的小问题,又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为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做铺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C、H2SO4、NH4Cl、KNO3D、AgNO3、HCl、HNO3
(八)家庭小实验:
如何鉴别厨房中的食盐与纯碱?设计实验方案并动手操作。
《纯碱的性质》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酸和碱的有关知识,对于设计方案、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等都有了一定的经验,对实验探究的欲望强烈,也具备化学学习所需的思维能力。但是对归纳一类物质的性质还不具备组织材料、归纳总结的能力。本节课可以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及时渗透归纳的思想。引导学生总结碳酸钠的性质,进一步升华总结出盐的性质。
碳酸钠固体、稀盐酸、稀硫酸、石灰水、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氯化钙溶液、氯化钠溶液、无色酚酞试液、紫色石蕊试液、蒸馏水、碳酸钠溶液。
设计实验:纯碱的性质
实验探究
先取试剂
后加试剂
1、是否溶于水?与指示剂作用
2、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3、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4、与BaCl2溶液反应
5、……
温馨提示:
活学活用:Na2C03+KNO3
H2SO4+Cu(OH)2
HCl+BaCO3
NaOH+K2CO3
NaCl+AgNO3
能力提升:查阅资料知道,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某同学为了验证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看到的现象Fra Baidu bibliotek_____________.
(2)小明认为该实验方案不完整,还需验证鸡蛋壳的主要成分属于钙盐,方法是取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加入__(填字母).
1、盐+酸→新盐+新酸
2、盐+碱→新盐+新碱
3、盐+盐→新盐+新盐
溶液
CuCl2
NaCl
Na2CO3
pH
<7
=7
>7
(五)复分解反应实质的探究
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反应一般属于复分解反应,但并不是任意的酸、碱、盐之间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这是为什么呢?
通过学生观察反应前后各微粒之间的变化,得出结论。
小结:由此看来,酸、碱、盐之间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实质上是它们解离出的离子相互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的过程。
①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及仪器的正确使用;
② 与指示剂作用,碳酸钠固体取三分之一药匙,水约为试管体积的1/3;
③ 碳酸钠与酸反应,反应较剧烈,碳酸钠固体取四分之一药匙即可。倒入稀盐酸2毫升后,迅速将燃着的火柴伸进试管口,观察现象。
④酸、碱有腐蚀性, BaCl2溶液能使蛋白质变性,使用时要小心。
⑤小组分工合作。一人做实验,一人观察现象并协助实验,一人记录,一人负责发言。
(三)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还记得语文课本中三苏吗?
学生回答:苏洵、苏轼、苏辙。
苏洵苏轼苏辙是宋代的大文豪,号称三苏,我们化学上也有三苏,大苏打、小苏打、苏打。通过苏打在工业上的广泛用途的图片展示,引出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从而开始新课探究纯碱的性质。
(四)实验探究
实验用品:
试管、胶头滴管、药匙、火柴、试管架;
在学习酸及其性质时,提到了复分解反应,学生只是停留在对定义的了解,并不清楚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本节课从微观的角度,详细直观地展示了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就是他们解离出的离子相互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的过程。
学生在以前学习的过程中,只是侧重于化学知识的学习,对于化学观念、化学思想、化学方法很少接触,甚至没有概念。在本节课中可以让学生开阔视野,发散思维,用化学视角认识物质,认识世界。
A.Na2CO3溶液 B.AgNO3溶液 C.NaCl溶液 D.Ca(OH)2溶液
(3)鸡蛋壳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学生讨论总结:CO32-的检验方法。
(六)畅谈收获:(学生畅所欲言,展示思维导图,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七)课堂检测:
1、小明同学发现实验室有一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他欲探究该瓶NaOH溶液
《纯碱的性质》效果分析
本节课的习题主要分为这几个部分,活学活用、能力提升以及课堂检测。
活学活用中的习题在选择上围绕了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展示了有沉淀、气体、水生成的方程式,也有一些没有不能够反应的物质。从而进一步的巩固复分解反应的实质。使学生明白酸碱盐之间要想发生反应,需相互交换成分,且有沉淀、气体或者水生成。在这节课中展示了一位同学的书写,从展示的结果看,这位同学掌握的还不错。通过举手回答的形式,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掌握。说明本节课中对于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的学习还是比较到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