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刀为笔玩转紫砂陶——浅析宜兴紫砂陶刻装饰手法

合集下载

浅析紫砂艺术中陶刻工艺的运用

浅析紫砂艺术中陶刻工艺的运用

- 60 -2023年 第6期最初紫砂陶器上的纹饰都是通过绳印、模印来进行雕刻的。

陶刻工艺就在绳印、模印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演变。

紫砂陶刻工艺是现代紫砂陶艺术品雕刻和装饰的主要工艺之一,以刀替笔,将书法、诗歌、绘画、雕塑等融入整个系统当中,并通过刀法的速度、力量大小、浮沉、宽窄、利钝,来实现各种类型的雕塑装饰。

紫砂陶刻,是所有装饰中最具代表性、最富有创造力的工艺制作手法,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传统特色和中华传统文化底蘊。

二、陶刻工艺在紫砂艺术中的主要运用形式陶刻工艺在紫砂艺术中运用最多的表现形式分为阴刻和阳刻。

阴刻与阳刻是我国传统的两种基本刻制方法,以刀代笔,一刀一刀的痕迹与金石结构纹理的质感,一目了然体现在作品中,刻出来的样式是非常形象的。

(一)阴刻阴刻,首先需要一位陶刻艺术家使用毛笔在这些半干的坯体上精心打好墨稿,或者使用蜡纸将这些图案的书写稿印制到这些坯体上,然后用小刀沿着这些图案的线条对其中内容进行精准刻划。

在整个过程中需要准确把握好手指、腕、肘各个部位的力量,注意各个线条之间的运动是否有起承和旋转、整体是否协调。

(二)阳刻阳刻正好与阴刻相反,采用了一种保留线稿的手段,用一定量的刀法将线稿中的余白部分去除,让所雕刻的内容是凸出来。

除常见的字体阳刻之外,也有对人物、动物、花卉、山水内容进行阳刻的。

作者根据自己的体会由浅入深进行雕刻,这个由平面渐入立体的过程,完全依靠雕刻者对物体的认知和把握程度,只有对各个方面的特征了然于胸,才能通过刻刀将所刻之物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

三、陶刻工艺在紫砂艺术中的用刀方法陶刻本身脱胎于金石篆刻,不仅继承了篆刻冲刀、切刀的方法,还拥有了自己独特的刀法。

陶刻时常使用的刀法分别是“双刀正入法”和“单刀侧入法”。

刻印大师齐白石曾说:“通常刻印,为求工整,一刀刺去,一刀刺回,如此统计,横竖工作,即共为四个方向。

一般刻印者,往往四面下刀,甚至不分方向,任意转动,刀锋在石块上随处可下,此种刻法,为余所不取。

浅析宜兴紫砂陶刻的装饰手法

浅析宜兴紫砂陶刻的装饰手法

浅析宜兴紫砂陶刻的装饰手法早在清嘉庆年间,紫砂陶刻装饰艺术便开创了艺术的鼎盛时期,文人壶与陈曼生在紫砂艺术发展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紫砂陶刻装饰艺术曾经如此辉煌,当“字随壶传、壶随字贵”成为佳话.剩下的就是需要我们思考现代紫砂陶刻装饰艺术的发展。

紫砂界有云:“字依壶传,壶随字贵”,一语道尽了陶刻艺术的高度价值。

一件好的紫砂作品,除了壶形、壶色、壶工外,还有文学(铭文)、书画、篆刻、金石等装饰手法,它可以记事、寓意、言志、寄情,展现了典型的中国传统艺术“诗、书、画”三位一体的气派,也从另一个侧面突出了紫砂陶作为中国艺术一员的成熟性。

紫砂陶刻艺术和造型艺术如影随形,为宜兴紫砂艺术绽放的两朵金花。

何谓紫砂陶刻的语言?这种语言是由紫砂特定的材料、工具、技法、表现内容和欣赏所形成的独特风格特征。

雕刻艺术源远流长宜兴紫砂陶刻艺术有其悠久的历史渊源。

从目前最早的文字记载可早到元代。

元末文人蔡司霜《霁园丛话》里有一段文字:“余于白下获一紫砂罐.有‘且吃茶,清隐’草书五字,知为孙高土遗物,每以泡茶,古雅绝伦”。

紫砂泥制成坯,易於刻划。

艺人用竹刀尝试过,坯之干湿程度要恰到好处,砂之粗细也大有讲究,难以把握,因此紫砂陶刻一般用薄刃快口之尖刀刻划。

紫砂陶以其陶泥的本色和恰到好处的表面肌理.显示出浓郁的质地美,特别是紫砂壶壶身多施以浅刻,以刀代笔,自然流畅,文化味浓烈,紫砂自问世以来.镌刻是一重要的装饰手法,陶刻是集书法、绘画、篆刻等艺术及文化素养融于一体的工艺美术。

它装饰手法独特、铁画银勾,以刀代笔,把中国的书画以各种刀法技巧传神于紫砂陶上,使紫砂工艺与书画艺术有机结合,提高了它的实用与欣赏的价值观。

紫砂坭制成坯,易于刻划。

紫砂陶刻是独特的工艺技法.它的特点是以刀代笔。

把书法、绘画以各种刀法技艺栩栩如生传神于紫砂陶上,使紫砂工艺与书画艺术结合,提高了它的实用、观赏和收藏价值。

艺人用竹刀尝试过,然坯之干湿程度要恰到好处,砂之粗细也大有讲究,难以把握,因此紫砂陶刻一般用薄刃快口之尖刀刻划。

浅谈紫砂陶刻表现方法

浅谈紫砂陶刻表现方法
艺 品 自然缺失金石语 言的特色和书画艺术 的个性 ,自然不 能登 上艺术大堂 。 同样那些单纯照搬西方文化 , 不能反映东方文化艺 术风韵 的陶艺作品在 紫砂工艺 中也 时隐时现 。这些走 味的作 品 也使人索然无味 , 达不到艺术欣赏的 目的。 陶刻艺术尤其是紫砂 壶 陶刻艺术之 目的是 既要有金石艺术特色 ,也让人在饮 茶中把
1 . 由于历 代文人雅 士的推崇 和欣赏 , 所 以较多 的采用 了中 国书画艺术的传统表现技法 ; 它在许多作品 中镌刻手法 中看到 , 较多的采用 了顿挫舒展 的用 刀表现 中国书法 的技艺 ;作 品多儒
雅文静 ;
优点 , 刻成 千人一面 的作品流人市场 , 但这些缺乏艺术个性 的工
2 . 受我 国传 统艺术 的金石艺术 影响 , 它 吸收 了古代 秦汉 瓦 当、 砖刻 、 石刻 、 古钱币等摹古形式 。 3 . 同时 , 因传统 陶刻中极大多数艺人是 民间艺人 , 所 以他们
玩, 又要使人在茶道艺术 中赏心悦 目, 得到艺术的升华。
参 考文献 :
【 1 】 范俊龙. 紫砂物语[ M] . 北京: 东方 出版社, 2 0 0 8 . 【 2 】 曲延波. 中国 明清 紫砂壶艺 鉴赏[ M] . 上海: 上海科 学技术 出版 社
是作者的文学素养 、 书画功能 以及人格气质整体 的素质 。 因为表
现形质的笔法 、 技法 、 章法 只是手段 , 而写神才是 艺术 的本质 , 也 是艺术表现水平的重要评判标准 。 所以 , 一把茗壶配上术作 品 , 闲暇之余 , 沏上香茗 , 品
茗赏壶 , 体会铭文刻画的意境 , 从 而真正体现 “ 字依壶传 , 壶随字 贵” 的 真谛 。 紫砂陶刻一般用薄刃快 口之 刀尖在泥坯 ( 泥坯 是在烧成前 已经成型的半成品 ) 上刻画形成文字和图画 。由于 , 紫砂 器有平 面或弧面 , 一般用刀就着作品泥坯外形 , 以捻管转刀 为紫砂陶刻 的基本刀法 。 紫砂 陶刻 的表现 内容很丰富 , 主要 以传统 中国书画

浅谈紫砂壶的陶刻装饰

浅谈紫砂壶的陶刻装饰

浅谈紫砂壶的陶刻装饰作者:何杰来源:《江苏陶瓷》2016年第04期紫砂艺术发展至今,已形成多种装饰工艺。

陶刻作为紫砂壶的装饰工艺之一,能与作品本身相得益彰,更好地表达作品的文化内涵。

宜兴紫砂壶艺之所以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恰到好处使用陶刻装饰也是其原因之一。

要让陶刻装饰锦上添花,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陶刻类型的选择陶刻以坯为载体,以刀为笔,以书画为媒,以金石篆刻的形式,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紫砂壶作品,同时赋予作品外观装饰性与主题内涵,使原本单纯的手工艺品升华为人文精神的载体。

紫砂陶刻的类型可分为阴刻和阳刻,这与印章的篆刻十分相似。

阴刻是直接沿墨线进行刻、切,需注意线条的起承转收和块面协调,印章的白文印即为阴刻;阳刻则相反,是采用保留墨稿的方法,用各种刀法把无画面的部分浅刻清除,即在墨稿墨线两边刻线定位,然后再把无墨处逐一清除,印章的朱文印即为阳刻。

紫砂陶刻实际上就是借鉴了篆刻技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其表现的题材超越了书法的范畴。

清代书法家、篆刻家陈曼生于此功不可没,他与杨彭年等紫砂匠人合作创作了“曼生壶”,才有了“字依壶传,壶随字贵”的佳话,也使陶刻作为一种紫砂壶装饰工艺正式进入了公众的视野。

阴刻相对容易,因此应用广泛;内容可详可简,往往廖廖数笔就蕴意无限,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用刀更显沉着、舒畅、利落,随心所欲掌握深浅和节奏,凸显出古朴、典雅、清逸的特征,更宜于表现书画题材。

一把经典的“石瓢壶”(见图1)上草书“花木清香庭院翠”,通过运刀时轻重缓急的不同处理,洒脱优雅、刚健遒劲。

观之则仿佛独步庭院,花香弥漫,满目青翠,此壶将这种恬静愉悦表达得淋漓尽致。

相对于阴刻,紫砂阳刻费工费时,有时数倍于阴刻,但其画面感更强因而更具艺术魅力。

一般阳刻适合表现富丽堂皇的题材,内容具体、画面饱满、繁而不乱。

通过细刻精雕来实现边缘线的光洁、圆润、通畅,更见匠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时大彬款紫砂雕漆四方壶”就是一件优秀的阳刻作品。

紫砂陶刻装饰简析

紫砂陶刻装饰简析
韵、 品着 香茶 , 凝神静 赏其 上的 画面 , 总是觉得 自己畅游在 民族
塑性 , 紫砂陶坯上进 行无 论草 、 隶、 篆、 魏碑 等多种 书体, 柳 或花
卉、 虫鸟 、 山水 、 人物 等 国 画 白描 , 均易 于 雕刻 。这 一做 法 将文 学、 书法 、 绘画、 鲕篆刻等艺术融为一体 , 形成 了紫砂 陶刻 特有 的 装饰效果 , 为世人所称赞 。 在紫砂 陶刻中 , 书法装饰 起着 相 当重要 的作用 。一件 好 的 作品, 书法的题刻 和主体 之间 在 内涵 上是 息息相 关 的。紫砂 陶 刻在文字 内容上 , 涉及的范围 比较广泛 , 通 常采 用吉语 和颂祈之 词, 如“ 长乐安康 ” 、 “ 延年 益 寿” 、 “ 宜 子孙 , 大吉 祥 ” ( 方钟 壶 ) 、
“ 饮之 甘泉 , 长乐无极 ” ( 方壶 ) 、 “ 饮者寿 ” 等等 , 表示一种 追求和
祝福 。而最为常用 的还 是对茶 具 、 茶事进 行描 述 的诗文 。如对
于 自然的感悟 , 抒 发到他 们 的作 品 当中 , 又 将历史 的演变 、 文 化 的内涵 以及 民族 的传 承通过他们独有 的手段记 录 了下来 。作 为
史、 文学 、 美学 等方 面的知识 , 建 立属 于 自己独 特个性 的美学 观
点 。业精 于勤 ,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不 劳而获 的事情 , 每个 陶刻艺 人 的成功都离不开 自己的努力 , 他 们往 往数 十年 如一 日般地 浸 淫在 自己所从 事 的陶刻艺 术领 域。将 自己对 于事物 的理 解 、 对
刻绘装饰在 陶瓷世界 里 , 是一 门有着 悠久 历史 和丰 富多 彩 艺术感染力 的艺术 。在 陶瓷 的装 饰 中, 大多是彩 绘和釉下 刻绘 ,

以刀代笔,金砂作纸——浅谈紫砂陶刻之我思

以刀代笔,金砂作纸——浅谈紫砂陶刻之我思

无论 是技法 、 方 法、 方式都需要一种 “ 金石韵 味” , 而 这 样
的艺 术 表 达 也 只 有 慢慢 体 会 与 感 悟 的过 程 。怎 样 用 好 手 中的
刀, 怎样表达壶 的精神 , 怎 样 表 现 书 画 的韵 味 , 怎 样 把 紫 砂 当
作“ 纸” , 是 个 人 不 断 追 求 的 目标 与 高度 。
刻装饰技 法 ; 我 辈站在巨人 的肩膀 上 , 上下求 索的艺术恒心 。
毅 然 会 是 紫 砂 陶 刻 艺术 不 断 丰 富 与 发 展 的活 力 。直 接 用 刀 刻
出各 种 书 体 , 刀 在壶面上游走 , 如同笔在宣纸上挥 洒 , 花 语 鸟 虫、 山水 人物 皆能 得 心 应 手 。 陶刻 作 品 多运 用 中 国画 的写 意 手 法 近 似元 曲 况 味 、 朱耷笔意 , 形成淡雅 、 恬静 、 孤绝 、 清 输 的风
己也 因为 有 这 样 的 经 历 ,才 会 论 证 这 样 的艺 术 表 现 形 式 的必
要性 。
式, 使 之 成 为 陶 瓷 艺 林 中一 朵 璀 璨 的 奇 葩 。
1 捉 刀代 笔 , 无墨渲染
提 及 紫 砂 陶刻 . 陈曼 生 可 谓 是 紫砂 陶 刻 艺 术 举 足 轻 重 的 创 始 人 之一 。 当 然 , 在陈曼生之前 . 紫砂 陶 刻 还 未 真 正 成 为 系 统 的 陶刻 装 饰 艺 术 门类 。 起初 , 紫砂 壶上 主要 以制 壶 艺 人 署 名
味” 等 多方 面 的构 图创 作 。不 单 单 有 手 中 的 “ 刀笔” . 还 要 有 融
汇书法 、 绘画、 历史、 文学 、 美 学 等 诸 多 方 面 的 内在 修 养 。通 过 “ 刀笔” 在“ 壶坯 ” 上“ 游走” , 对于很多外来书画名家 、 大 家 来 讲 有 一 定 的难 度 , 曾经 清 华 美 术 学 院 某 教 授 在 壶 体 上 画 作 后 。 陶 刻 者 无 从 下 手 刻绘 , 这样的问题原因很简单 , 就 是 没 有 很 好 地 把握紫砂的特性 。 陶刻 的技 法 以 及 两 者 的融 合 与 磨 合 。 所 以自

以刀代笔金砂作纸

以刀代笔金砂作纸
以刀 代 笔 , 金 砂 作 纸
许 志健 江苏 宜兴 宜兴 2 1 4 2 2 1
在 世 界 陶 瓷 艺 术 的 发 展 过 程 中 。在 纷 繁 复 杂 的 世 界 陶 瓷 史 上 ,正 是 “ 字随壶 传 ,壶随 字贵 ”的紫 砂印 记 , 成 就 了紫砂 陶刻艺 术装 饰的经 典与 文化精 髓 ,或者 说提 升 了紫 砂文 化的艺 术水 准 、文化 内涵 、金石韵 味 。也正 是 这 样 一 种 陶 刻 装 饰 艺 术 ,开 创 了 紫 砂 独 特 的 艺 术 表 现 形 式 , 开 阔 了 紫 砂 语 言 的 表 达 方 式 ,使 之 成 为 陶 瓷 艺 林
方面 的 内容是 不是 具有 艺术 价值 。古语 说 “ 知 其 白 , 守
影 响 了紫砂 壶原 有的艺 术审 美 ,弄巧成 拙 。无论 怎样 , 紫 砂 器 的 艺 术 审 美 是 自 然 存 在 的 ,它 不 因 外 在 的 艺 术 装
饰 等改 变原 生态 的特质 ,而是 “ 和 光 同 尘 ” ,具 有 了 海 纳 百 川 的 文 化 包 容 性 ,才 使 得 紫 砂 文 化 艺 术 拥 有 了 百 花
特 征 布 局 进 行 因 材 施 技 、 因 型 施 艺 的 构 图 、镌 刻 , 让 造
型 艺 术 与 装 饰 艺 术 实 行 完 美 的 结 合 ,将 中 国 的 绘 画 、书
法 、金 石 、 篆刻 诸 艺 术 的 神 韵 风 采 ,通 过 中 国 笔 墨 艺 术
与 民 族 工 艺 技 巧 的 高 度 融 合 , 在 紫 砂 器 上 完 美 呈 现 ,并 通 过 视 觉 感 观 的 领 悟 得 以 进 一 步 的彰 显 。
国 传 统 艺 术 中 的 一 种 。 印 毒 之 文 字 ,一 般 都 用 篆 书 先 书

浅论紫砂书、画陶刻的刀法

浅论紫砂书、画陶刻的刀法

度最 大 的基 本操作 技法 。 紫砂 陶刻 常见 刀法有 :双 刀直 人法 、单 刀加 刀 法 、 刀法 ( 三 由双刀直 人 法和单 刀 加刀 法 演变 而来 ) 、
沙地 法 、 冲刀法等 等 。 以点 、 、 的表 现形式 刻 出绢 线 面
秀飘 逸 的神韵 。深厚 苍劲 的金 石味 内涵装 点 于紫砂
化. 索然无 味 。 沙地 法是传 统 中的挑 沙刻法 , 刀尖 紧密 排列 , 用 有规 律 着 沙而成 , 一般 应 用 于 阳刻 底 面 , 图案 、 如 古
第4 3卷 第 4期
3 8 21 0 0年 8月




Ja gu C rmis in s ea c
Vo. 3No4 1 . . 4 A g s,01 u ut 2 0
浅 论紫砂 书、 画陶刻 的刀法
周伯 其 ( 石 ) 木 ( 宜兴 2 4 2 ) 1 2 1
紫砂 陶刻是 独 特 的工 艺技 法 ,它 的特点是 以刀
练、 传神 的效果 。 花 鸟 画题 材 广泛 , 刻绘 时需注 意线条 的刚与 柔 、 面与线 的变 化 , 刀收笔 不忘 骨法 用刀理 念 , 干与 起 老 新 枝 的处 理 、 卉 的特 征 、 花 花瓣 与 叶的 表现 、 的动 鸟 感 及 嘴、 、 眼 羽毛 的刻绘 刀法 都有不 同的变化 。要 对 生活认 识不 断领悟 和加 深 ,刀法刻 技不 断提 高 而无
双刀 直入 法 的刻 绘 中。所 以 , 刻好 书法 , 要 必须 学好
绘 要简 练 、 确 , 刀要 潇洒 脱 落 , 防俗 与 匠气 产 准 运 谨
生 ,刻 刀表 现衣纹 时要 注意线 的变 化 ,长线 条 中有 曲 , 逸豪 放 不粗 犷 ; 线 中有 厚 重感 , 飘 短 使人 物 的动

浅谈紫砂艺术中的陶刻装饰

浅谈紫砂艺术中的陶刻装饰
艺与功 力不足 密不 可分 ,所 谓紫 砂 陶刻艺 术 的工 艺 与功 践 总结外 .还必 须具备扎 实 的书画艺 术功底 和较 深 的文 力, 包含 的 内容 很多 , 就是 艺人 自身所具 备 的 良好 人文 艺 化 艺术修养 , 以及较高 的艺术审美 能力和创新 能力 。 术 综合 素质 。流畅 自如的 刀功 , 行 云流水 、 出神人 化 的艺 术效 果都需要 在实践 中反复苦 练才能 达到 。 好 的空刻作 品 , 制作者必 须有较高 的文化 素养和艺术 素养 , 并且 需要 有双刀 正人法 的熟 练基础 . 有 扎实 的运 刀 技 巧。要 达到较 高 的思 想境界 。 就必 须胸 有成 竹 . 意在 刀 先, 未 落刀时 , 构思布 局 已成 , 下 刀准确而洗练 , 全 神贯注 、
关 键词 : 紫砂 ; 陶刻 ; 刀功 ; 魅 力
1 前 言
陶刻艺 术 家在艺 术 上 的进 步有认 识 和 实践 两大 因素 . 两 者应该 相辅相 成 , 密切结 合 , 才 会更有 效果 。“ 得 心应 手 ,
刻刀用 手操作 , 手 又必须靠 大脑来指挥 , 心手 宜兴紫砂由于它独特的成型工艺, 使它集 陶的造型艺术、 施之于手 。” 书画、雕塑的装饰艺术以及紫砂陶土 自然天成的肌理美于一 相结合 。这就要 求紫砂 陶刻艺 术家 必须具 备为 艺术 的至 身。 成为器型精美 、 文化内涵深厚的艺术陶瓷。不仅在中国, 在 高境界 而不悔付 出的精神 。 世界上也是独树一帜。 陶刻作为陶器的一种主要装饰技法 , 在 陶刻艺术 的特征是 用各种 刀法来 表 现线条 的粗 细和 腕、 紫砂 陶艺术中的运用历史久远 ,开创了紫砂艺术史上 “ 文人 力度 的刚柔及 墨 的韵 味 。在 紫砂坯体 上 巧妙运 用指 、 肘各 部 分 的力 量 自如 地刻 画 , 章法 结 构 、 方 圆 曲直 、 刀路 壶” 的辉煌篇章, “ 字随壶传 、 壶随字贵” 的佳话流传数百年。 的交 叉 自 由变 化 , 以 表 达 出作 品 的整 体 意 念 及 思 想 感 情 。

宜兴紫砂陶陶刻漫谈

宜兴紫砂陶陶刻漫谈

真正要使紫砂陶刻装饰在传统中国书画基础上开创新 的面 貌, 必须保持紫砂原有 的古朴 、 典雅 、 清逸的风格 。 在创新上应该
充分抓住 “ 刀味” 和“ 泥色 ” 这两个重要因素。近代有成就的先辈 陶刻名手任淦亭 、 陈少亭 等先生 , 在用刀上都各有特色 。任淦庭
这 只是紫砂壶雕刻 的雏形 , 还谈 不上雕刻装饰工艺 。 追溯到 明清时期 的一些著名大家参与书画镌刻紫砂 陶艺 的
越精美 、 细腻 , 从而成为上等礼器 。一些上流社会 中的文人雅 士 也 附庸风雅而加入到紫砂艺术的 队伍 中, 给艺 人提供书画样稿 ,
1 . 干坯 刻款 : 紫砂壶 泥坯 基本 干燥后 , 以毛笔 书绘 字 画墨 稿, 然后再用钢刀依着笔 画进行雕刻 。 2 . 写泥刻款 : 紫砂壶 的泥坯 尚含有百分之二 十的水份时 , 就
关键 词 : 陶器 ; 陶刻 ; 装饰
中图分 类号 . J 5 2 7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5 — 5 3 1 2 ( 2 0 1 4 ) 3 6 — 0 0 2 9 — 0 1
紫砂 陶艺溯其源 , 当从河姆 渡和梁楚文化开始 。 以后 经过历 它开始时也和其他 陶艺一样 , 仅是古人一般 的生活器皿 , 但在 以
厚、 质朴 、 金石之味。 薄刃快 口刀尖 、 捻管转刀法 同时也是区别其 下面我就来说下对紫砂陶刻的认识 ,紫砂壶的陶坯刻款则
有 下 列 四种 不 同类 型 的 刻 法 。
代艺人 的传承和创新 , 才积 淀成今 日丰厚 的紫砂艺术文化 。 其 实 他材料雕刻 的工具与方法 , 因此 , 也是 紫砂 陶刻 的又一特点。 后长期 的使用 中, 紫砂 陶艺的特殊性逐渐被人们认识和掌握 。 用 它制成 的器皿与众不 同,于是 以后制作过程 中制成 的器皿越来

浅谈紫砂陶刻

浅谈紫砂陶刻
布局 安 排 ,疏密 位 置处理 得 当 .他们 的作 品各 具风
刻” 种。 两 写刻 ( 刻 ) 印 是指 用 毛笔先 在坯 体上 或书 或
画, 然后 再 用 刀 刻 ; 可 以用 蜡 纸 在 钢板 上刻 画 , 也 然
韵, 雅俗 共赏 , 受到 人们 的普遍 欢 迎 。 又陈少 亭 、 后 任
2 2
第4 _ 第 1 4卷 期 21 0 1年 2月
江 苏 陶 瓷 Ja g uCea c in s rmis
Vo .4 No 1 1 . . 4 F b u r,0 e r a y2 1 宜兴 2 4 2 ) 1 2 1
紫 砂 陶刻 .是用 钢 刀或 竹刀 在 紫砂 作 品上 以刀 代 笔 , 写文 字或 图画 的技法 。 刻 钢刀 应用 于在 较干 的
壶 上 提铭作 画 , 的金石 家 直接 在壶 上奏 刀 . 为一 有 成
隶古 雅 绝伦 , 草书 恣肆 灵 动 , 力遒 劲 , 画银 钩 , 行 笔 铁 看似 随意 布局 , 为匠心 独运 。 镌刻 的 画面 除传统 实 他
的山水 花 鸟外 , 还刻 有 “ 媳上 冬 学 ” “ 放—— 江 婆 、解
了较深 的文化 内涵 。 任淦 庭先 生 师承 卢芳 兰先 生 的 同时 ,转 师 陈懋 生、 研卿 . 陈 多方 吸取 艺 术 营 养 . 陶刻 艺 术上 青 出 在
的风韵 。另 一类 的“ 空刻 ” 象是 普通 类 的商 品壶或 对 花 盆 , 称 “ 路 货 ” 由一 般 的 陶刻人 员 操 刀 , 们 俗 大 , 他 运 刀快 捷 , 不追 求 书 、 画的法 度 , 具有 民间工 艺 随意 、
提升 了紫砂 作 品 的艺 术 品位 。
清末 至 民间 .宜 兴著 名 的一批 金 石 书画 家参 与

浅述紫砂陶刻的表现手法

浅述紫砂陶刻的表现手法
但 能 装 饰 紫 砂 壶 整 体 的 艺 术 美 感 ,同 时 也 能 彰 显 中 华 无 干 年 的 义 化 史 。 陶 刻 , 作 为 陶 的 一 种 主 要 装 饰 手 法 ,存 紫砂 陶 艺术 中 的 运 用广 泛 ,曾 开 创 了 “ 文 人 赢
j 侧 入法 ” 。 入 正 j 法是 蹦 I l l , q j J J 世 底 , 用 刀 法 是 两 面 用 刀 趔 底 , 用 刀 耍 挺 秀 , 刻 出 底 而 为 i 角 底 、 平 圆 底 、 沙 地 闩然 形 底 等 ,如 有 碑 刻 梢 神 , 有 精 细 工 整 、 严
高 雅 风 貌 ,形 成 了 具 有 民 族 _ I = = 艺特色 的艺术 。 陶 ̄ x T J . / j 法 大体 分为 两大 类 : “ 双入 【 E刀 法 ” 、 “ 单
砂 壶 的 古 朴 雅 致 ,却 似 乎 少 了 点 文 化 底 蕴 ,紫 砂 刻 绘 的 出 现使 存紫砂 矗文 化 中r 与蘑 要 的 一 席 之 地 , 紫 砂 刻 绘 不
紫 砂 陶 刻 利 用 富 于 变 幻 的 紫 砂 泥 色 ,再 辅 以 各 种 刀
陶 刻 艺 术 不 但 注 霆 形 、 内 容 及 手 法 上 的 技 ,最 主耍 的是作 者 的文学 素养 、书厕功 力以及 人格 气质 整体 的 表 现 。 冈 为 表 现 形 质 的 笔 法 、技 法 、 章 法 只 是 手 段 . 而写 神 才 是 艺 术 的本 质 ,也 足 艺术 表 现 水 平 的重 要 f 示 ,
加 以 装 饰 ,恰 到 好 处 。 紫 砂 陶 刻 装 饰 手 法 独 特 , 以 刀 代
【 参考文献 】 1 】 《紫 壶 黛 》 叶 荣 枝 商 务 日 1 书t r f( 香 港 )有 限 公 司

浅谈对紫砂陶刻的认识

浅谈对紫砂陶刻的认识

浅谈对紫砂陶刻的认识作者:高路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5年第04期摘 ; 要:前人云:“壶随字贵,字随壶传”。

此话应作两面观,紫砂器是无釉陶,制作工艺的高低直接影响壶的价值,而书刻虽说是紫砂器最佳装饰手段,只属次要位置,这与奖品上对字画的要求不可相提并论。

关键词:陶刻;刀工;刀法中图分类号:J527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1-0035-01宜兴紫砂陶刻是在紫砂泥制成坯后,在坯体上进行刻字画来表达意境。

由于紫砂陶坯具有良好的可塑性,故易于在紫砂陶上进行雕刻,无论草、隶、篆、魏碑、汉瓦、钟鼎铭文等各种书体,或花卉、虫鸟、山水、人物等国画白描,汇集国粹、文学、书法、绘画、金石于一体。

宜兴紫砂陶刻是以刀代笔,以“刻刀”为主要工具,来表现手法的紫砂装饰,具有紫砂特定的材质、工具、技法、审美取向和表现内容的独特风格特征。

说到紫砂陶刻,不能不提陈曼生和“曼生壶”。

陈曼生,名鸿寿,字子恭,清乾嘉年间浙江钱塘人,是著名书画、金石家、篆刻家,为西泠八家之一。

“曼生壶”是陈鸿寿宰溧阳时倾心于紫砂,公余闲暇,他构思出样,由杨彭年等制壶,然后他和幕友江听香、郭频迦、高爽泉、查梅史等指导撰壶铭,并书刻,世称“曼生壶”。

陈曼生对紫砂最大的贡献应是:构思设计了一批简约、古朴,具文人意味的壶样,而铭文书刻成为其构思的组成部分,它们是一体的不能分割,他的壶不刻铭文你会学得不完整。

他的参与,提高了紫砂壶的艺术品位,将壶与刻的结合推向了更高的艺术境界。

尽管传世曼生壶是否曼生亲自操刀,你最多只能臆测而已,而曼生壶仍为人们喜爱。

他的创作理念仍影响着很多壶艺家和陶刻家。

因此陈曼生于紫砂艺术功不可没。

紫砂陶强调它的刻味、刀工、刀法,作为一件陶刻作品,要表现出浓烈的陶刻气味。

比如演戏,要在舞台上通过灯光、道具、唱腔、身段和神韵等,共同交融才能产生足够的戏味。

所谓刻味,是在坯体上通过书画、布局、用刀等手法共同作用下产生的陶刻效果,刻味不够就像演员脸上无表情,无神采,唱腔无韵味,甚至不着调。

浅述宜兴紫砂陶刻技法

浅述宜兴紫砂陶刻技法

浅述宜兴紫砂陶刻技法作者:秦志荣来源:《佛山陶瓷》2012年第07期摘要:宜兴紫砂陶器的装饰方法有很多,如:陶刻、镶嵌、包锡、泥绘、贴花、彩釉、浮雕、镂雕、抛光等等。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还是陶刻。

关键词:紫砂壶;制作;陶刻1 前言紫砂陶刻是紫砂作品最主要的装饰方式之一,其主要技法是:在紫砂坯件上用钢刀雕刻书画,有的再用天然陶都色泥上色,融诗、书、画、刻于一体。

紫砂陶刻装饰紧密结合形制,永不褪色,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紫砂陶刻就是在紫砂陶器的半成品上,先用毛笔写好墨稿,然后用刀依迹刻去。

有的在刻好后再填描各种色泥最后经高温煅烧而成。

紫砂陶刻艺人根据紫砂陶坯的材质特点,在以表现书法艺术“笔味”为原则的前提下,灵活地吸收和运用篆刻艺术的刀法,创造性地总结了一整套完善的工艺手法,充分显示了陶刻艺人的聪明才智。

2 紫砂陶刻的刀法首先,刀“形”的改进。

篆刻用的刻石刀一般都是较厚的平头刀,但陶刻多用薄型斜口刀。

紫砂陶坯强度远远不及印石,平头厚型刀刻入陶坯切口毛糙,缺少“笔味”,而斜口薄型刀,切口整齐光滑,细如毫发的牵丝和书法中笔锋起、止、引、留的精彩细部,这种专用刀都能使之“毕露无遗”。

它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在表现书法的运笔转折处,能笔意连绵地用刀尖轻轻“带”过,相当于书法用笔的“提”。

而平口厚型刀在转折处只能留刀另起,这是一种生硬的“刀味”,缺少圆润的“笔味”,特别在刻行、草书时,斜口刀更是灵活多变、游刃有余。

其次,执刀方法的改进。

在很多篆刻论著中阐述执刀法时总是说:执刀如执笔,其实如用执笔法执刀是很难刻好印的。

印石坚硬,用这种厚型平头刀以执笔法执刀实在是有力使不上,故一般是用“紧聚五指,握刀掌中”的握刀法,篆刻大师赵伪叔、黄牧父、吴昌硕用的都是这种方法。

以腕肘之力入石,自然要省力多了,还有一种常见的执刀法如执钢笔,这种方法是上两种方法的折衷,竖刻横冲都能刀刀着实,这也不失为一种较实用的执刀方法。

还是已故篆刻家高石农先生快人快语:“用执笔法执刀刻印可能是文人自说……虽与篆刻家交往,但亦未见以执笔法那样执刀刻印,与有师承者谈及,亦谓‘只闻师说而未见师刻’。

浅谈用刀技法的丰富性和紫砂陶刻的艺术性

浅谈用刀技法的丰富性和紫砂陶刻的艺术性

性 和 对 各 种 刀 法 综
合 运 用 的 娴 熟 程 度
动 来 实现 刀 痕 转 侧 的 要 求 。所 以 . 紫 砂 陶 刻 的用 刀 比 篆 刻 刀 要 薄、 要窄( 一般刀 宽 0 . 4 — 0 . 6 c m, 刀厚 0 . 1 5 ~ 0 . 2 c n ' l , 刀长 1 6
第4 8卷 第 3期
2 4 2 01 5年 0 6月



瓷 Βιβλιοθήκη Vo 1 . 4 8 . N o . 3
J i a n g s u C e r a mi c s
J u n e . 2 0 1 5
浅谈 用刀技法 的丰富性 和紫 砂 陶刻 的艺术性
许 沈 紫
( 宜兴 2 1 4 2 2 1 )
来 品 读 。欣 赏 陶 刻 大 家 任 淦 庭 在 一
“ 牛盖洋桶壶” f 见
c m左右 ) , 刀 口为 斜 口 , 必 须磨成 4 5  ̄ 角, 可 根 据 作 者 的 陶 刻
习惯 而 定 。 由 于 紫砂 陶刻 需 要 在 镌 刻 时 转动 刀 , 因此 , 必 须 把
刀 装 入 一 竹 制 的 刀管 内 , 用 狭长 的纸 片 卷 裹 后 装 入 刀 杆 固定 。
下刀, 正反各一 刀 . 要 求 每 刀 的 刀 尖 都 在 笔 画 的 中心 线 上 运 行. 形 成 一 V 形 的 凹槽 , 俗 称 三 角 底 。从 行 刀 的方 向来 说 , 有 直行 和 曲行 的 区别 . 直 行 的刀 痕 接 近 于 直 线 ; 曲行 则 刀 痕产 生
它 的 刀法 与 中 国 的 书 法 艺 术 也 有 很 多 相 似 之 处 . 写 毛 笔 书 法

浅述宜兴紫砂陶刻技法

浅述宜兴紫砂陶刻技法

用“ 捻管法 ” 而其他执 刀法 无法用这 种刀法 。 。 在书法 中也
有人 主张 “ 管 ” 但 更 多 的人 不赞 成“ 管 ” “ 与 “ 捻 , 捻 ,捻” 不
捻 ” 有各 的道 理 。但 在 紫 砂 陶 刻 中 , 捻 管法 ” 各 “ 却是 一
种 最 基 本 的方 法 。刻 印 的方 法 多 是 “ 以石 就 ( 下转 第 5 4页)
… …
2 紫 砂 陶 刻 的 刀 法
首 先 , “ ” 改 进 。篆 刻 用 的 刻 石 刀 一 般 都 是 较 厚 刀 形 的
虽 与 篆 刻 家 交 往 , 亦 未 见 以执 笔法 那 样 执 刀 刻 印 . 但 与 用 执 笔 法 执 刀 还 有 一 个 重 要 原 因 ,就 是 陶刻 用 刀 需
3 总结
要 体现紫砂 壶质朴 的 自然美 ,还要靠 艺人 的艺术 素 质 和创 作水平 。不管用 什么泥 ,都要通 过艺人 的艺 术造 诣 . 理得 当才能互相 呼应 。否 则的话会 适得其 反 , 处 所谓 “ 明针 功夫 ” 就是反 映艺 人 的功 力 , 用力 如果恰 到好 处 , 才
故 紧 握 的 最 后 经 高 温 煅 烧 而 成 。 紫 砂 陶 刻 艺 人 根 据 紫 砂 陶 坯 的 材 是 有 力 使 不 上 , 一 般 是 用 “ 聚 五 指 , 刀 掌 中 ” 握 刀 篆 黄牧 父 、 昌硕 用 的都是 这 种 方 法 。 以 吴 质 特 点 。 以 表 现 书 法 艺 术 “ 味 ” 原 则 的 前 提 下 , 活 法 。 刻 大师 赵 伪叔 、 在 笔 为 灵
自然要省力多了 。 还有一种常见的执 刀法 如 地 吸收和运 用篆刻艺 术 的刀法 。创造 性地 总结 了一 整套 腕肘之力入石 。 执钢笔 , 这种方 法是上两种方法的折衷 , 竖刻横冲都能刀 刀 完善 的工艺手 法 , 充分显示 了陶刻艺人 的聪 明才智 。 着实 , 这也不失为一种较实用的执刀方法。还是已故篆刻家 高石农先生快人快语 :用执 笔法执刀刻印可能是文人 自说 “

方寸之间 刀笔乾坤--谈紫砂陶刻的技艺运用与意境塑造

方寸之间 刀笔乾坤--谈紫砂陶刻的技艺运用与意境塑造

722021年04月第54卷常2期方寸之间刀笔乾坤——谈紫砂陶刻的技艺运用与意境塑造范嘉豪(宜兴214221)摘要紫砂陶刻是紫砂作品最主要的装饰方式之一,它以紫砂坯体为载体,把诗、书、画融入紫砂作品的主题表达中,较大地提升了作品的艺术效果及人文内涵。

如果说素面无饰是紫砂材质本色之美的话,那么紫砂陶刻装饰则以独特的形式特征与内涵容量提升了紫砂作品的表现力。

紫砂陶刻虽然从属于具体的紫砂作品,但其本身也有独立的技艺规律与艺术特性,只有掌握了其内在规律,才能不断提升陶刻技能,更好地服务于紫砂作品的装饰与主题表达。

关键词紫砂陶刻;技艺;技法;意境;人文紫砂陶刻是紫砂作品最主要的装饰方式之一,是一门独特的技艺,它以紫砂坯体为载体,以刀代笔,把中国传统的诗、书、画元素融入紫砂作品的主题表达中,较大地提升了作品的艺术效果,更体现了一种深远的人文情怀。

紫砂陶刻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出现到成熟的过程,起初是以壶底落款的形式出现,刻画很粗糙,还谈不上技艺。

随着紫砂壶逐步成为主流的品茗用器,吸引了文人雅士参与紫砂壶的创作,壶腹用陶刻装饰成为一种主要的方法,紫砂壶也多了一份文雅之气。

如果说素面无饰是紫砂材质本色之美的话,那么紫砂陶刻装饰则以独特的形式特征与内涵容量提升了紫砂作品的表现力。

到19世纪初,陈曼生倾心于紫砂诗文书画的铭刻,开创了紫砂文人壶品种。

实际上,明清时期,宜兴紫砂进入勃兴阶段,文人墨客都以用紫砂壶品茗为荣,士人与壶手通过融洽无间的合作和探索,不仅提升了紫砂茶器的人文价值,也逐步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紫砂陶刻装饰技艺。

现当代,以一代陶刻艺术巨匠任检庭为代表的陶刻艺人更是把紫砂陶刻技艺推向新的高度,使其本身也成为了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形式。

紫砂陶刻虽然从属于具体的紫砂作品,但其本身也有独立的技艺规律与艺术特性,只有掌握了其内在规律,才能不断提升陶刻技能,更好地服务于紫砂作品的装饰与主题表达,呈现出更多面的精神维度。

陶刻装饰需要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是对画面谋篇布局的能力,意境的设计需要人文学养的支撑,决定了作品的格局与眼光;二是具体的刻画技能,技艺技法的运用取决于先天的悟性及后天的积累,决定了作品的工艺水平。

以刀代笔 融古“琢”今

以刀代笔 融古“琢”今

143卢宁刚以刀代笔 融古“琢”今有一种艺术,集诗文、篆刻、书画于一体;有一项技法,由墨客与匠人合作亦或由两者合而为一孕育。

这,就是紫砂陶刻,紫砂装饰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发展历程紫砂陶刻最早产生于新石器早期,至宋代,彼时的陶刻只是停留在工匠操一把小竹刀将自己的落款留在壶底的层面。

直至明代,文人雅士和士大夫阶层借物寄情,力图在个人心灵与紫砂壶艺的契合中畅诉情思,紫砂陶刻方得到了实质的突破性发展。

二、运刀技巧完成一次优质的陶刻创作,十分考验匠人的综合文化素养以及运刀功底,两者缺一不可。

这里简单说说陶刻的运刀。

金石运刀技巧中的双刀正入和单刀侧入是最常用的两种刀法。

双刀正入,通常在正式开刻前以笔墨勾勒描绘图纹,再运刀于墨迹一侧,稍稍偏斜刀杆,依着笔墨痕迹运劲。

创作者想表述的思想内涵可借助执刀力度、行刻线条的走势得到细致呈现。

单刀侧入,必须基于扎实的双刀正入功底,运刀样式多变,刮划均可,落刀变换多端,实操难度极高。

若能领悟并具有融会多种艺术元素的能力,方可把该刀法用出神韵。

三、个人创作浅见要想达到较高的紫砂陶刻境界,光有熟练的运刀技法还远远不够。

在进行陶刻创作前,意念先行,布局谋篇应早早了然于胸。

一旦执刀开始运力,心中乾坤定,收放分寸的拿捏尽在刀下,松弛有度,次次干脆、爽利又不失飘逸、美感。

起势、收刀,行云流水间,手下已绘山水万千,整个过程顺畅无比。

如此陶刻,处处着意又无意,寸寸显痕也无痕,既含技法的精巧,又显神思的奥妙,给观赏者带来无限愉悦的同时,也使创作者获得了身心的满足与幸福感,可谓是双赢的美学。

进行紫砂陶刻创作,继承好传统技法是前提,这一点不容置辩,但不等于完全受制于古旧的形式和布局。

在不断的学习与摸索中,兼收并蓄各家之长化为己用,不断完善,不断进取,开拓出个性独特、能代表自我的风格才是一位优秀紫砂陶刻师应该追求的东西。

我的陶刻创作过程,分外讲究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现代化设计装饰,而要具备推陈出新的创作能力,首先要有不落窠臼的现代化创作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术 的颂赞 。
【 考文 献 】 参
[】 1 良绍 紫砂赏 玩 台湾艺 术园书 公司 ,1 9 年版 93 【 ] 荣 中国陶 瓷文献指 南 轻工业 出版社 ,1 8 年 版 2徐 98 [ ] 庆正 简 明陶瓷词典 . 3汪 上海辞典 出版社 ,1 8 年版 99
以刻 为 本 的 陶刻 ,刀 法至 关 重 要 ,然 而 刀 法在 很 大 程度 上 是 靠模 拟 笔 的 表现 形 态 而产 生 的 。 笔法 的 体 现 同 时也 有 赖于 刀 的 灵活 运 用 。 因此 二 者 的 交融 、 良
上 的创 新 往往 是 借 助 于某 种 传 统 去发 展 ,比 如清 末 康
有 为 先 生 为 改 当 时 毫 无 生 气 的 “ 阁体 ” ,提 出 了 馆
供 春 、 时大 彬 ,清代 的陈 鸣远 、邵 大 亨 ,无 一 个不 是
艺 惊 四座 。
“ 学 ” 书风 ,实 质 是把 一 千 多 年前 的 北 魏 时期 ,魏 碑
随字 贵 。欺 哄 紫 砂 玩 家 ,漫 天 要 价 ,这 ~ 错 误 的 概 念 ,误 解 了陶 刻 的 存在 价 值 ,也 阻碍 了 陶刻 艺 术 的 发
展 与进 步 。
流 ,透 过 艺 术 的形 象做 心 灵 的 交 流 。紫 砂 陶 刻 ,既 是
物质 产 品 ,又是 精 神 产 品 ,她 将 诗 书 画铭 吸 纳 交融 , 使 其充 盈 文 化 味和 书卷 气 ,满 足 了人 们 的审 美情 趣 与 鉴 赏需 求。 紫砂 陶刻 装饰 是一 门学 问 ,也 是 一 门对 文 化人 具 有 特 殊魅 力 和 诱惑 力 的艺 术 。在 今 天 ,文人 参
关键 词 :宜 兴紫砂 ;陶刻手法 ;以 刀为笔
江 南 宜兴 ,钟 灵毓 秀 , 自古 以来 ,就 是 出才 子 、
出艺 术 家 的地 方 。徐 悲 鸿 、吴冠 中 自然是 大 家 耳 熟 能 详 。而 宜兴 紫 砂 的 壶 与人 。也 一 代 胜 过 一代 。 明代 的
性 的结 合 ,应 是 陶 刻 技巧 的最 高 要 求与 特 色 。而 艺 术
6 8 4陶瓷 CACC 2 科 与S。0 EM 术 c0 学 IS E. R 艺 1{ 0
以刀为笔玩转紫砂 陶
一 一
浅 析 宜兴 紫 砂 陶刻 装 饰 手法
卢 宁 刚 江 苏省 宜兴紫 砂工 艺厂
宜兴 2 2 0 1 0 4
摘 要 :紫砂 陶刻 装 饰手法 独特 ,以 刀代 笔 ,将 中国的 书法 、绘 画 、金石 、篆 刻诸 艺术 融于 一体 ,神 韵恰 然 ,彰 显 了笔墨 艺术 与工 艺技 巧高度 结 合 的高 雅风貌 ,形 成了具 有 民族 工艺特 色 的艺术 。
所 以 ,一 把 茗 壶配 上 得体 的 陶刻 书 画 装饰 ,便 为
好 的艺 术作 品 , 闲暇之 余 ,沏上 香 茗 ,品茗 赏壶 ,涤
与 仍是 传 承 这 一艺 术 的 有效 途 径 。 紫砂 素 面 素心 ,加 上精 湛 的 工 艺技 术 ,更充 分 发 挥 了其 浑 厚 大 气 、朴 实
无 华 的特 性 ,在紫 砂 胚胎 上铭 文 作 画 ,只 需 提笔 画 稿 或 以刀 代 笔 。对 文 化 人来 说 ,这 是一 种 艺 术 的享 受 , 也是 艺 术 情 感 的宣 泄 。 因此 当代 诸 多 文人 雅 士都 乐 于
此道 。
滤 烦忧 ,当余 甘 留 舌之 时 ,体 会 铭 文 刻 画 的意 境 。当 能 理 解 文人 雅 士 对 茶道 的 钟 情 、砂 壶 ,都是 他 的 门徒 ,也 常 用 这种 方 法
进行装 饰 。 紫 砂 壶是 宜兴 对 外 的一 张 名 片 。紫 砂 陶 制作 工 艺
已 由国 家列 入 非 物 质 文化 遗 产 予 以保 护 ,并且 向联 合
国 申请 为 “ 界 非 物 质文 化 遗产 ” ,这 其 中 涵盖 了 紫 世 砂 陶 刻 这一 元 素 。 许 多传 世 名 壶正 是 “ 以壶 传 ,壶 字 随字 贵 ” ,造 就 了 珠联 璧 合 、世 代 相 传 的艺 术 价值 。
宜 兴 陶刻 装 饰 ,一直 以任淦 庭 老 艺 人传 授 的 “ 双 刀法 ” 为 主 ,当代 著 名 陶艺 家徐 秀棠 、谭泉 海 、鲍 志
石 、篆刻 诸 艺 术融 于 一体 ,整体 中见 精体 ,彰 显 了笔
墨 艺 术 与工 艺 技 巧 高度 结 合 的高 雅 风 貌 ,形 成 了具 有 民族 工 艺特 色 的 艺术 。 中国 的 书法 、绘 画源 远 流长 , 流 派 纷 呈 。是 一 门 具 有 民族 特 色 的 艺 术 。在 此 基 础 上 ,再 运 用 金 石 、篆 刻 迹外 传 神 的格 调表 现 于 陶刻 之 中 。 自然而 然 地形 成 了超脱 高 雅 的 风 貌 。再 加 之 陶刻
以刀代 笔 的 特 点 ,更 显 示 了笔 墨 艺术 与工 艺 技 巧 高度
结合 的妙 处 ,真可谓 精 巧绝伦 。
紫砂 陶刻 ,是一 种 情 感 和生 命 的 形式 ,是 紫砂 文
化 进步 的重 要 条件 之一 。 人 ,透 过 语 言做 思 想 上 的 交
只是 ,就今 而 论 常 被 一些 笔 者 或 紫砂 业 者漫 无边 际 的 喧染 曲解 ,不 去 就 事论 事 地 理 解 壶 与字 之 间 的 内涵 关 联 ,总 以 为一 件 陶器 ,只 要经 名 家 一 书一 画 ,便 能壶
碑 书法 作 为 范本 ,重 新认 识 学 习 。 紫砂 壶 是 陶刻 的 载 体 , 同时 陶刻 又 是 壶 的 附属 ,两者 互 相 配合 、互 为 补
充 ,才能相 得益 彰 。
宜 兴 的紫 砂 工艺 陶 。装饰 手 法 独 特 ,以刀 代笔 , 驰 骋 自如 ,铁 画银 勾 ,神韵怡 然 。 陶 刻 装 饰 最 成 功 的 艺 术 就 是 把 书 法 、绘 画 、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