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瓶颈及环境约束

合集下载

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约束条件和发展对策

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约束条件和发展对策

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约束条件和发展对策论文导读:然而,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也面临着资源、需求和人口等方面的约束条件。

本文拟对上述各约束条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

关键词: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约束条件,发展对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始终保持高增长的态势,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日益扩大。

然而,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也面临着资源、需求和人口等方面的约束条件。

本文拟对上述各约束条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

一、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存在的约束条件随着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如何协调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同时,中国经济增长的内部动力不足,而整个经济结构也需要更加合理化。

其次,人口问题也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约束条件。

所以,如何有效地扩大内需、优化经济结构、提高人口素质、有效控制人口也是当务之急。

(一) 经济增长遭遇资源瓶颈中国经济在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周期的同时,也再次遭遇资源瓶颈的阻击。

不少专家认为,未来20年我国将面临十分严峻的资源问题。

论文发表。

[1] 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发展将导致资源消耗大幅度增长;另一方面,中国的特殊国情以及经济全球化和环境保护日盛的国际背景,都使我们面对的情况比发达国家曾经历的要复杂得多。

我国人均资源可采储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000年我国人均石油、天然气、煤炭可开采储量分别只有2.6万吨、1074立方米、90吨,分别为世界平均值的11.1%、4.3%和55.4%。

据估计,2020年我国石油缺口为2.5亿一2.7亿吨,煤炭缺口为10亿吨。

[2]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日益增大,其他资源都将面临同样的问题,资源瓶颈将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资源量有限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另一个突出的矛盾是,在资源相对贫乏的背景下,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没有走出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传统模式。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形势与对策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形势与对策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形势与对策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形势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外部不稳定因素影响经济发展。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主要经济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市场需求萎缩等外部因素,对我国出口和投资形势产生了一定的压制。

二、内部经济结构问题仍然突出。

我国经济仍处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而高投资、高消费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再适应这种转型和升级。

大量刚性需求和产能过剩等内部问题也正在阻碍经济更好的发展。

三、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也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推动新的发展模式亟需解决环保和资源问题。

为适应这些变化和挑战,我国需要实施以下一些对策来促进经济发展。

一、加强创新促进新经济发展。

不断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同时从制度、政策和财税等维度提供创新发展的支持,加快发展新兴产业。

着力在智能制造、数字经济、互联网+、生物医疗、新能源等领域布局,推动实现从制造业向服务业和新经济产业的提升转变。

二、深化改革增强市场优势。

深入推动“放管服”改革,为市场发挥更大的决定性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

在国企改革方面,深化股权和基层管理改革等方面,引领企业走向市场化发展,提升企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实行税收、金融、环保等相关政策的积极调整以支持企业扩张。

三、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开放。

在推动全球治理改革方面,我们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通过互利共赢的方式在区域内开展合作。

同时加强与各国合作,包括建立更加稳定公平透明的经济秩序,共同应对跨越国际市场的挑战。

四、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资源节约。

加强环保和治理,优化资源配置,加速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推动宜于人居的良好环境建设。

同时加快实施十大重点环保工程,提升海洋环保和灾害应对能力,确保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

五、加强对于新模式、新业态和新业务的监管。

随着技术和模式不停更新、创新变化,各类新业态不断涌现,加强监管重点于数据管理、平台开放、服务方便性以及经营方式等方向,提升新生态发展蓝图,确保所有经济活动均符合市场化原则以及公共利益原则。

中 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哪些挑战

中 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哪些挑战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哪些挑战在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中,中国经济的发展备受瞩目。

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已步入新的发展阶段,追求高质量发展成为了核心目标。

然而,在这一进程中,我们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是一个突出问题。

过去,我国在一些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上取得了显著成就,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这些产业的附加值逐渐降低,对环境和资源的压力也日益增大。

向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创新驱动型产业转型成为当务之急。

然而,产业结构的优化并非一蹴而就,涉及到技术创新、人才培养、资金投入等多个方面。

部分传统产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技术瓶颈和资金短缺的困境,而新兴产业的发展又需要时间来培育和壮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快速转型。

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也是一大挑战。

尽管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方面仍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

例如,在高端芯片、航空发动机、生物医药等领域,我们对国外技术的依赖程度还较高。

科技创新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高端人才和完善的创新生态。

然而,我国企业在研发投入方面相对不足,科研成果转化效率有待提高,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机制也有待完善。

这使得我们在全球科技竞争中面临较大压力,制约了产业的升级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

过去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导致了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严重污染。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经济发展必须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前提下进行。

但目前,能源结构的优化、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以及生态环境的修复都需要大量的投入和时间,这对经济发展形成了一定的限制。

一些地区为了追求经济增长,仍然存在忽视环境保护的现象,这不仅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对经济的长期发展带来了隐患。

区域发展不平衡也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难题之一。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相对滞后。

这种区域差距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不均衡、人才流动的单向性以及市场发展的不协调。

经济发展中的常见问题解析深入剖析挑战与解决方案

经济发展中的常见问题解析深入剖析挑战与解决方案

经济发展中的常见问题解析深入剖析挑战与解决方案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指标,它涉及到各个方面的问题和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剖析经济发展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资源短缺与环境压力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资源短缺和环境压力成为了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资源的有限性使得我们必须更加高效地利用和管理资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压力方面,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

比如,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引导企业和个人采取节约资源的行动。

2.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同时,加大环境法律法规的实施力度,对环境污染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二、经济结构失衡与产业升级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结构失衡和产业升级是常见的问题。

经济结构失衡表现为某些产业发展过快,而其他产业相对滞后,导致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和经济结构的不稳定。

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推动产业升级:通过科技创新和结构调整,鼓励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高附加值产业转型升级。

同时,加强职业教育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适应产业升级的需要。

2.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构建合理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加强跨地区的经济合作,促进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实现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三、贫富差距与社会公平经济发展过程中,贫富差距的扩大和社会公平的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挑战。

贫富差距的扩大既影响社会的稳定,也削弱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全民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普惠制度的覆盖,保障每个人的基本生活权益。

2. 促进教育公平: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问题。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原因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原因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这些困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资源环境压力增大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资源环境压力也在不断增大。

能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态环境系统遭受破坏。

尤其是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比如水和大气的污染,以及森林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破坏,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结构性过剩产能由于过去快速的投资扩张,导致了部分行业存在着明显的过剩产能。

这种结构性过剩产能的存在,不仅影响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还会对整个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这些产能的过剩,也会给国民经济造成浪费,降低资源的利用率,并对相关的环境和社会造成消极的影响。

3.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失衡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虽然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着失衡和不合理的一面。

财政政策中,存在着对地方债务的过度依赖,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过高,而对民生领域的投入不足等问题。

货币政策中,存在着信贷投放不规范、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较大等问题。

这都对经济的稳定增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4. 产业结构过于单一我国的产业结构依然过于单一,依赖程度过高。

目前大部分的产业主要以加工制造业和重工业为主,而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这种单一的产业结构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提高经济的竞争力。

5. 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劳动力技能结构不合理,大量的劳动者缺乏必要的技能和岗位匹配,这导致了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供需失衡的现象;二是劳动力就业结构不合理,大量的农村劳动者涌入城市,形成了农民工裙体,他们的待遇和就业条件相对较差。

这些都是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也是我国经济面临的困难之一。

以上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些困难和原因。

针对这些困难,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以应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和挑战。

希望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领导下,全社会积极参与,共同努力,共同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及解决

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及解决

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及解决一、引言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经济快速发展,人口众多,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及其解决之道。

二、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1. 资源问题(1)资源短缺尽管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量较低,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

如淡水资源、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2)资源利用效率低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利用方式粗放,浪费严重,资源利用效率较低。

例如,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仅为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左右。

(3)资源开发不平衡我国资源开发地区差异较大,东部沿海地区资源相对丰富,而中西部地区资源开发不足。

这导致了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2. 环境问题(1)大气污染我国大气污染问题严重,尤其是在北方地区,雾霾、扬尘、酸雨等现象频发。

煤炭燃烧、机动车尾气排放等是主要污染源。

(2)水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排放导致我国水体污染严重。

许多河流、湖泊水质恶化,饮用水安全问题突出。

(3)土壤污染农业生产中过量使用化肥、农药,以及工业废弃物排放,导致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这直接影响到食品安全和生态平衡。

(4)生态系统退化过度开发、乱采滥伐等导致我国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草原退化、沙漠化等问题日益严重。

三、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对策1. 资源对策(1)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广节能减排技术,提高能源、水资源利用效率。

加大对企业节能减排的投入和支持。

(2)优化资源开发和配置合理规划资源开发,促进中西部地区资源开发,减少地区间发展差距。

实施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强化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3)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资源治理,开展国际资源合作,确保国家资源安全。

2. 环境对策(1)大气污染防治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发展清洁能源,减少煤炭消费;加强机动车尾气治理;推进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

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压力分析

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压力分析

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压力分析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环境压力也越来越凸显。

本文将分析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并探讨如何解决资源环境压力。

首先,社会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带来了对能源、水资源以及大量原材料的高需求。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为了追赶发达国家,不可避免地会加大对资源的开采和使用。

这种需求的增长不仅加剧了资源的稀缺,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其次,资源环境压力还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密切相关。

在经济发展中,一些地区会过度依赖单一产业,如过度开发石油资源导致油田枯竭,或是大规模农业种植导致土地退化等。

这样的不平衡发展,会加剧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并最终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体系的稳定。

此外,社会经济发展还会导致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进而带来城市资源环境压力。

随着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水资源、土地和环境容量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城市环境的恶化,如空气污染、垃圾处理不当等问题,将进一步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然而,面对资源环境压力,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解决。

首先,应加强资源的节约利用。

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和个人推行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减少资源浪费。

其次,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法律和制度,对环境污染行为进行严格的监管和处罚。

同时,加大对绿色科技和清洁能源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此外,还需要加强环境教育,增加公众的环保意识,从而共同参与到资源环境保护的行动中来。

最后,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压力的问题需要国际合作。

全球资源是有限的,各国之间应加强合作,分享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

同时,发达国家应给予发展中国家技术转让和经济援助,以帮助他们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压力之间存在紧密关系。

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资源环境的重要性,采取措施减轻压力。

只有通过全球合作和创新思维,才能实现经济繁荣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我国资源与环境领域 面对的国家重大需求。

我国资源与环境领域 面对的国家重大需求。

我国资源与环境领域面对的国家重大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资源与环境保护的重大需求日益凸显。

优化资源配置,保护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前形势下,我国资源与环境领域面对着一系列的国家重大需求,这些需求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也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福祉。

下面我们将从多个方面分析我国资源与环境领域面临的国家重大需求。

一、资源保障需求1. 资源约束问题凸显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能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资源的供给一直是一个挑战。

资源约束问题给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因此如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已经成为当前资源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2. 新能源开发亟待推进随着全球能源资源的紧张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凸显,发展新能源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推进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提高我国能源供给结构,降低能源消耗成本,将有助于缓解我国的资源约束问题,也有利于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治理需求1. 污染防治任务艰巨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都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如何有效治理污染成为当前环境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2. 生态保护任务艰巨生态环境保护牵涉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也是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保护,防止生态环境的恶化,是当前环境保护领域面临的一项重大需求。

三、应对气候变化需求1. 减缓气候变化的压力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凸显,我国也处于气候变化的压力之下。

应对气候变化,减缓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的影响,已成为当前资源与环境领域的一项重大需求。

2. 提高我国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话语权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我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任务非常繁重,也是我国资源与环境领域面临的一项重大需求。

提高我国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话语权,争取更多的权益,促进全球气候治理,也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四、发展生态文明需求1. 推进绿色发展我国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推进绿色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也是当前资源与环境领域面临的一项重大需求。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中国循环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导语: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循环经济被广泛认为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之一。

然而,在中国循环经济的推进过程中,仍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全面评估中国循环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资源约束问题1. 背景介绍:中国国土面积辽阔,但其资源总量有限。

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快速,对资源的需求量巨大,给资源开发和利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2. 问题分析:中国主要依赖进口来满足其资源需求,尤其是对于一些战略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等。

这使得中国的能源安全面临风险。

中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存在着过度消耗和浪费的现象,导致资源承载能力逐渐减弱。

一些地方还存在资源开发不平衡的问题,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3. 解决方案:为解决资源约束问题,我认为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大对战略性资源的科学研究和探索力度,提高资源自给自足能力。

(2)加强对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循环利用的研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建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统一管理机制,确保资源开发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二、环境污染问题1. 背景介绍: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

工业生产、城市化进程、能源消费等都导致了环境污染的加剧。

2. 问题分析:中国一些地区存在着严重的水土污染问题,给人民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威胁。

大气污染也是中国环境问题的重要方面,城市的雾霾天气常常使人难以呼吸。

垃圾处理和废弃物处理也存在一定问题,造成了对环境的进一步破坏。

3. 解决方案:针对环境污染问题,我认为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提高环境管理的严格性和有效性。

(2)加大对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力度,提高环境污染治理的效果。

(3)鼓励绿色生产和循环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三、产业结构升级问题1. 背景介绍:中国的产业结构中,传统产业仍然占据较大比重。

发展瓶颈问题 总结

发展瓶颈问题 总结

发展瓶颈问题总结【最新版】目录一、发展瓶颈问题的概述二、发展瓶颈问题的主要表现三、解决发展瓶颈问题的策略四、总结正文一、发展瓶颈问题的概述发展瓶颈问题是指在社会、经济、科技等领域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使得某一领域或行业的发展受到限制,难以实现预期目标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我国的各个领域中均有体现,如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困难、资源环境约束等。

发展瓶颈问题不仅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对国家整体竞争力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发展瓶颈问题的主要表现1.经济增长速度放缓: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逐渐放缓,影响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同时也制约了各行业的发展。

2.产业结构调整困难: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产业结构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尤其是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这使得产业结构调整面临巨大挑战。

3.资源环境约束: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但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尤其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受制于人,这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制约。

三、解决发展瓶颈问题的策略1.加大改革力度:深化各领域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激发市场活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2.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投入,鼓励企业创新,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3.实施绿色发展:加大资源环境保护力度,推进绿色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培养人才和引进智力: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同时引进国外高层次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

四、总结发展瓶颈问题是我国在社会、经济、科技等领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我们加大改革力度,加强科技创新,实施绿色发展,培养人才和引进智力等多方面的努力。

中国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措施

中国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措施

中国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措施
中国发展面临的问题包括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人口老龄化、收入分配不平等、社会不稳定等。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环境保护: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推动绿色发展,提高环境意识,减少污染物排放。

2. 节约资源:加强资源管理,推动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发展绿色产业,减少资源浪费。

3. 促进人口老龄化问题:实施全面两孩政策,鼓励生育,加大对养老院、养老服务等的投资,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4. 改善收入分配:加大收入调控力度,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提高社会保障标准,缩小贫富差距。

5. 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安全防控能力,改善民生,解决民众合理诉求,提高社会公平正义。

6. 促进可持续发展:加强全球合作,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推动绿色金融和可持续投资,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性循环。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中国可以有效应对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并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引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涉及经济增长、社会不平等、环境污染等各个方面。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为我们的国家发展指引方向。

一、经济增长问题:1.1 经济增速下滑我国经济增速逐渐放缓,对此,应加大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市场开放力度,以推动经济稳定增长。

需注重发展独特优势产业,提高经济的韧性和创新能力。

1.2 区域发展不平衡我国东部地区相对发达,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构建更加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推动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和资源优化配置。

1.3 产业结构单一我国产业结构仍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缺乏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支撑。

为了推动产业升级,应加强技术创新、科技投入和人 capital力培养,提高整体产业水平。

二、社会不平等问题:2.1 收入差距加大我国收入分配不公平现象普遍存在,部分群体收入水平严重滞后。

应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收入分配的合理化。

2.2 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在城乡、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大政府投入,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公平的基本公共服务。

2.3 教育资源不平等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教育机会不公平。

为了实现教育公平,应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以及优化教育体制。

三、环境污染问题:3.1 水土流失与生态退化我国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退化现象严重,其中包括土地沙化、水资源浪费等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促进可持续发展。

3.2 空气和水质污染我国城市空气和水质污染问题严重,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带来威胁。

为了改善环境质量,应加强环境监管和治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环境约束与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环境约束与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环境约束与对策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资源环境约束成为了亟需考虑的问题。

如何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地保护环境资源,成为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环境约束与对策。

一、资源环境约束的存在资源环境约束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受到的资源和环境的限制,包括物质性、能源性、生态性等各个方面。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的消耗急剧增加,能源的密集利用和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影响也逐渐显现。

同时,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造成了对空气、水质、土地等大量环境资源的破坏。

这些问题极大地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资源环境约束的影响资源环境约束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资源环境约束限制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在能源短缺的情况下,很难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和运行。

同时,资源消耗速度加快,污染增加,环境质量下降,使各行业的成本增加,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其次,资源环境约束可能导致经济结构的失调。

由于资源和环境的限制,在一些行业上的投资和发展将受到限制,而一些资源和环保技术的机会可能会出现。

因此,资源环境约束对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带来了压力。

最后,资源环境约束也会影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和环境的破坏会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环境产生影响,促进了社会不稳定因素的产生,对经济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三、对策分析针对资源环境约束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首先,政府鼓励企业进行资本扩大和技术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物的排放。

此外,政府也支持引导企业采取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的方法,逐渐实现“绿色制造”,推动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其次,政府在城市化进程中提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强化排污治理,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如排水、污水处置、垃圾处理、路面清扫等,确保城市环境质量。

最后,政府鼓励和推动推进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将绿色要素纳入城乡发展规划,引导、引入生态产业。

经济发展中的资源限制与约束

经济发展中的资源限制与约束

经济发展中的资源限制与约束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资源的供给和需求的平衡问题逐渐突显。

在经济发展中,资源限制与约束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本文将从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技术资源三个方面,探讨经济发展中的资源限制与约束,并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人力资源的限制与约束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但人力资源的供给是有限的。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劳动力参与率的下降,人力资源的短缺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当前技术创新发展迅猛的背景下,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增加,而人力资源供给却相对匮乏。

这种人力资源的限制与约束不仅影响着经济的发展速度,也阻碍了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因此,为了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政府和企业在教育培训、人才引进以及创新机制建设等方面需要加大投入和改革,以推动经济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二、自然资源的限制与约束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但其供给是有限的且不可再生。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凸显,资源短缺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

在能源领域,尤其是化石能源的有限性让我们面临着能源供应的紧张局势,同时,其使用也对环境产生着不可逆转的影响。

因此,节约能源、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各国共同面临的课题。

在其他领域,我们也需要关注土地资源、水资源等的可持续利用以及环境保护,以避免资源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给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技术资源的限制与约束技术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但其创新与应用取决于研发投入和技术人才。

技术资源的限制与约束多出现在发展中国家,由于技术落后、科研投入不足等原因,导致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制约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对于技术资源的限制与约束,发展中国家需要加大科技投入,提升技术人才培养和引进,同时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以借助其他国家的技术资源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综上所述,经济发展中的资源限制与约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多个方面的因素。

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技术资源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和平衡问题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

浅析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

浅析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

浅析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本文将浅析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1. 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然而,经济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环境压力:1.1 大气污染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工业生产排放物降低了空气质量,导致严重的大气污染。

工厂排放的废气和机动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和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1.2 水资源短缺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水资源的大量消耗和污染。

工业和农业生产中的大规模用水使得水源供应紧张,许多地区水资源已经枯竭,甚至河流被严重污染,难以满足人民对清洁水的需求。

1.3 生态破坏为了满足经济增长的需求,大片土地被开发和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森林砍伐,湿地开垦和生态环境破坏加剧了气候变化等全球环境问题。

2. 环境问题的原因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环境问题的产生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几个关键因素密切相关:2.1 过度工业化和能源消耗过度工业化带来了大量的企业和工厂,它们排放出大量污染物和温室气体。

过度的能源消耗也对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

为了满足工业和城市化的需求,大量的能源被消耗,导致了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

2.2 高污染行业的存在某些行业,如石化、冶金等,对环境的影响更为明显。

这些行业的高能耗、高排放特性,使得环境问题更加严重。

尽管这些行业为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但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2.3 资源浪费和低效用地利用由于资源不足意识的缺乏以及经济增长的压力,资源的浪费和低效用地利用现象普遍存在。

大量的资源被浪费并对环境造成了损害。

此外,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和城市扩张也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无谓浪费。

2.4 监管不严和环境意识淡薄管理和监督不到位,部分企业和个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环境保护。

经济发展的使用中常见问题解析应对挑战和困难

经济发展的使用中常见问题解析应对挑战和困难

经济发展的使用中常见问题解析应对挑战和困难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不断增强经济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过程,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

本文将就经济发展中常见的问题进行解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资源有限和环境问题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问题是不可忽视的挑战。

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资源消耗速度也在加快,例如能源和水资源的短缺成为了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

同时,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如空气污染、水污染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国家应该制定合理的资源管理政策,通过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还需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

二、人口问题和劳动力短缺人口问题是经济发展中常见的挑战之一。

人口数量的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过多的人口会造成资源的过度消耗,劳动力过于庞大也容易导致劳动力供需失衡;而过少的人口则可能导致劳动力短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需要制定合理的人口政策,调控人口数量和结构。

在劳动力短缺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加强技能培训和提高劳动报酬等方式来吸引更多的劳动力参与经济活动。

三、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也会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例如科技创新的投入成本高、技术人才缺乏等问题,以及产业升级中老旧产能退出困难、新产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国家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养和引进高技能人才。

同时,制定相应政策和措施,加强对产业升级的引导和支持,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四、贫富差距和社会不稳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贫富差距的扩大和社会不稳定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问题。

经济发展不平衡会导致社会阶层分化加剧,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社会不平等问题凸显。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国家需实施积极的扶贫政策,通过改善社会保障体系、教育体系等来缩小贫富差距。

同时,还需加强社会治理和维护社会稳定,建立健全的社会管理机制。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瓶颈与环境约束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瓶颈与环境约束

第六章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瓶颈与环境约束本章通过介绍我国自然资源相对稀缺性及其消耗特征,比较了资源的相对丰裕程度,全面分析了当前经济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瓶颈,解读了中国面临的环境压力和经济发展的环境约束。

一、中国的自然资源及其消耗特征中国的自然资源和它的消耗特征可概括为:资源丰富,但是人均拥有量低,时空分布不平衡;资源利用效率低,数量巨大,呈快速增长,同时一些主要资源对外依存度大。

(一)中国自然资源的特征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以及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疆域辽阔,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于世界第3位。

领土及领海跨越寒温带、暖温带及亚热带、热带四个气候带,气候复杂多样;地质构造过程复杂,地表形态丰富。

这些自然条件十分有利于各种自然资源的形成和发展。

因此,中国资源总量和类型都是十分丰富的,很多自然资源的蕴藏量在世界上位居前列,可以说是一个资源大国,但具体分析,却有许多明显的不足。

1、总量丰富,人均资源相对不足中国自然资源总类繁多,资源绝对数量可观,按资源总量计算,我国耕地、森林、草地、淡水、矿产等自然资源都位居世界各国的前列。

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按人均计算,中国大多数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人均国土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耕地、森林、淡水等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和三分之一(如图6-1)。

图6-1中国资源人均量相对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数据来源:《国际统计年鉴2010》2、自然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平衡,资源分布与经济区域结构不匹配中国地处东亚季风带,降水在时间上分布极不平衡,冬季相对干燥,旱灾频繁,危害作物生长或增加成产成本;夏季雨量丰沛,很多地方洪涝成灾,造成滑坡或泥石流,危及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中国自然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也很不平衡,尤以水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更为突出。

中国83%的水资源集中在占全国耕地38%的长江流域及以南部地区,而黄河、淮河、海河、辽河等流域,耕地占全国42%,水资源却仅占9%;80%的矿产资源分布在西北部,石油和煤炭的75%以上分布在长江以北,而工业分布却集中在东部沿海,能源消费也集中在东部。

经济发展中的资源限制与约束

经济发展中的资源限制与约束

经济发展中的资源限制与约束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化的加速以及科技进步的不断推动,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然而,经济发展的过程也必然面临资源的限制与约束。

本文将从物质资源、能源资源和人力资源三个方面来探讨经济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在资源限制方面,首先要考虑的是物质资源。

随着投资规模的提升和消费需求的增加,对物质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然而,物质资源并非无穷无尽,各种资源逐渐减少、枯竭的情况时有发生。

以海洋资源为例,近年来,捕捞业的快速发展导致许多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许多海洋生物种类濒临灭绝。

这使得人们不得不认识到保护海洋资源的重要性,强调可持续利用的观念。

其次,能源资源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然而,随着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供应受到了极大压力。

与此同时,新能源的发展尚未达到全面替代传统能源的程度。

因此,能源资源的限制会对经济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各国纷纷加大对可再生能源、核能以及绿色能源的投入和研发,希望能够找到经济发展和能源供应之间的平衡点。

除了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人力资源也是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尽管人口数量在全球范围内仍在增长,但在一些地区,人口老龄化、人口减少等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

随之而来的是劳动力市场的短缺和人才缺口的出现。

这对某些行业尤其是高新技术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为了缓解这一问题,许多国家纷纷制定人口政策,鼓励生育,并采取措施吸引外国人才的流入。

此外,教育的重要性也逐渐得到了广泛认识,培养和吸引人才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然而,资源限制与约束在经济发展中并非完全是负面的影响,它也催生了一些积极的改变和创新。

一方面,资源短缺和环境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人们转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在各个领域,人们开始探索和应用新的技术和方法,以更加高效地利用资源和能源。

例如,智能城市的发展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一种与传统城市相比更加节约资源和环保的模式。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约束性因素与对策研究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约束性因素与对策研究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约束性因素与对策研究一、背景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经济发展的进程也面临了一系列约束性因素。

通过深入分析这些约束性因素,对于制定对策来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约束性因素1. 人口老龄化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非常明显,这对于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少障碍。

一方面,随着老年人口比重的上升,社会保障和医疗等方面的需求增加将对财政带来压力,同时也会降低劳动力的可用性和生产力水平。

另一方面,由于老年人的储蓄趋向比较强,他们不太容易消费,也不太愿意冒险进行投资,这也对消费和投资的增长带来了限制。

2. 能源短缺我国能源消费规模逐年扩大,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日益严重。

在进行产业结构转型和提高国内生产总值质量的过程中,发展清洁能源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然而,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仍受到种种制约。

3. 资源环境瓶颈经济迅猛发展导致了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

缺乏清洁环保科技和低碳的生产方式,导致环境瓶颈逐渐显现。

同时,部分地区的生态平衡也被长期破坏,较大程度上限制了经济发展的空间和潜力。

4. 技术创新不足在全球化经济的背景下,技术创新和信息化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当前我国在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和制约。

加强创新能力还有待于更多政策和行动的推进。

5. 开放条件下的风险中国当前面临开放条件下的风险挑战。

特别是近年来中美贸易战等国际形势的变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如何应对开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冲击和风险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三、对策1. 加快老龄化社会养老体系建设对于人口老龄化的问题,需要加强老龄化社会的社会保障和医疗等方面的建设。

同时加快培养和引进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稳定性和生产力水平。

2. 推进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的发展为了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需要推进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的发展。

加大政府资金投入,积极鼓励企业和社会参与,促进技术创新和成果应用,并加强环境管理和监管。

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及建议

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及建议

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及建议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经常面临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问题,这些问题既包括内外因素的影响,也包括制度性或非制度性的问题。

本文将就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及相应的建议进行探讨,以期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思路和方法。

问题一:资源约束资源约束是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资源约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 自然资源短缺:包括有限的能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

这导致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2. 人力资源不匹配:尽管人口资源是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优势,但过多的劳动力过于集中在低技能、低附加值的行业,而高技能、高附加值的行业却面临人才短缺的问题。

解决资源约束的建议:1. 加强环境保护:通过强化环境监管和推动可持续发展,保护自然资源,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

2. 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培养创新人才和高技能劳动者。

问题二:制度性问题制度性问题是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些常见的制度性问题包括:1. 行政审批繁琐:长期以来,行政审批的流程繁琐、周期长,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和成本压力。

2. 市场机制不完善:市场机制的不完善表现在垄断行业过多、市场准入门槛过高、公平竞争环境不够等方面。

解决制度性问题的建议:1. 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加快行政审批的速度,提高审批效率,并全面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降低企业的行政成本。

2. 改革市场机制: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推动市场化、法制化的发展,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问题三:科技创新不足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但目前一些国家和地区面临以下几个问题:1. 技术水平相对滞后:相比一些发达国家,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水平较低,对高端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的依赖性较高。

2. 研发投入不足:在科技创新方面,一些国家和企业的研发投入相对较低,限制了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瓶颈与环境约束本章通过介绍我国自然资源相对稀缺性及其消耗特征,比较了资源的相对丰裕程度,全面分析了当前经济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瓶颈,解读了中国面临的环境压力和经济发展的环境约束。

一、中国的自然资源及其消耗特征中国的自然资源和它的消耗特征可概括为:资源丰富,但是人均拥有量低,时空分布不平衡;资源利用效率低,数量巨大,呈快速增长,同时一些主要资源对外依存度大。

(一)中国自然资源的特征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以及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疆域辽阔,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于世界第3位。

领土及领海跨越寒温带、暖温带及亚热带、热带四个气候带,气候复杂多样;地质构造过程复杂,地表形态丰富。

这些自然条件十分有利于各种自然资源的形成和发展。

因此,中国资源总量和类型都是十分丰富的,很多自然资源的蕴藏量在世界上位居前列,可以说是一个资源大国,但具体分析,却有许多明显的不足。

1、总量丰富,人均资源相对不足中国自然资源总类繁多,资源绝对数量可观,按资源总量计算,我国耕地、森林、草地、淡水、矿产等自然资源都位居世界各国的前列。

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按人均计算,中国大多数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人均国土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耕地、森林、淡水等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和三分之一(如图6-1)。

图6-1中国资源人均量相对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数据来源:《国际统计年鉴2010》2、自然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平衡,资源分布与经济区域结构不匹配中国地处东亚季风带,降水在时间上分布极不平衡,冬季相对干燥,旱灾频繁,危害作物生长或增加成产成本;夏季雨量丰沛,很多地方洪涝成灾,造成滑坡或泥石流,危及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中国自然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也很不平衡,尤以水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更为突出。

中国83%的水资源集中在占全国耕地38%的长江流域及以南部地区,而黄河、淮河、海河、辽河等流域,耕地占全国42%,水资源却仅占9%;80%的矿产资源分布在西北部,石油和煤炭的75%以上分布在长江以北,而工业分布却集中在东部沿海,能源消费也集中在东部。

3、自然资源中,低劣资源比例较高,资源缺口较大,矿产资源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保证程度差中国的一些重要的资源,例如铜矿和铁矿资源虽然总量能够满足目前社会生产的需要,但由于其中富矿比例很少,仍需要进口相当的富矿,才能弥补国资源的缺陷。

据预测,到2010年,45 种矿产资源中,能够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仅有一半,而石油、天然气等17种矿藏不能保证或品种上存在不足,需要不同程度的进口以弥补国供应不足;铬、钴、铂族、钾盐、金刚石等5 种矿产则严重不足,完全依赖进口。

(二)中国自然资源的消耗特征总体来讲,中国的资源消耗特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要点:1、资源消耗量大,绩效较差中国科学院《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选取一次能源、淡水、水泥、钢材和常用有色金属的消耗量来计算节约系数,对世界上59个主要国家的资源绩效水平进行了排序,结果表明丹麦是资源绩效最好的国家,中国仅排在第54位,属于资源绩效最差的国家之列。

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中国的经济发展至今仍然奉行一种粗放型的、以能源资源投入为主的增长方式,而不是以技术进步换取生产效率。

与其它国家相比,中国仍然处于十分粗放的发展阶段。

2006年中国经济增长10.7%,增速已连续四年保持在10%或者多一点。

但是经济增长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

2006年,按现行汇率初步测算,中国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约5.5%,但重要能源资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却较高,比如能源消耗24.6亿吨标准煤,占世界的15%左右;钢表观消费量为3.88亿吨,占30%;水泥消耗12.4亿吨,占54%。

2006年中国主要矿产品煤炭、石油、铁、铜、铝的消费量分别为23.7亿吨、3.20亿吨、4.04亿吨(生铁)、361万吨(精炼铜)、865万吨(精炼铝),占世界消费量的比重分别为38.6%、9.0%、46.6%、21.1%和25.4%。

近十多年来,中国的资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2、水资源消耗总量增加,利用效率偏低中国总供水量有增加的趋势(如图6-2),其中地下水供水量基本保持不变,地表水供水量与总供水量变化趋势一致,增加的供水量主要为地表水。

从人均用水量变化趋势中可以看出(如图6-3),人均用水量在400-450立方米/人之间,变化幅度较小。

图6-2 2000-2008年中国供水量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图6-3 2000-2008年中国人均用水量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

农业生产是中国水资源消耗的大户,约占中国全部水资源消耗62%(如图6-4)。

灌溉方式属粗放型,渠道防渗能力低,灌溉水利用系数在西北多数地区仅为0.45左右,东南沿海发达地区仅0.6左右,而发达国家达到0.85左右;工业用水量大,万元GDP用水量高达399立方米,发达国家仅为55立方米;水的重复利用率多数地区小于0.4,而发达国家达到0.7左右;城市居民用水较少依靠市场配置,普遍节水意识淡薄;自来水管网漏失率达21%,而发达国家仅为5%-10%。

图6-4 2008年中国水资源消耗结构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3、煤炭是中国能源消耗主体,且煤炭资源前景不容乐观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07》,2006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年产量约为23.8 亿吨,也是最大的煤炭消费国,消费量约为23.7亿吨。

中国的煤炭消费量连续三年都以每年将近2亿吨的速度增长,产量也基本保持着这一增速。

当前,煤炭是中国能源消费的主体,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40个百分点。

目前我国的电力还是以火电为主,占总发电量的80%左右,而煤电又在火电中占据绝对主体地位。

按目前的消耗水平,现有的煤炭探明储量,仅能维持大约50年的消耗;根据目前的资本情况,到2015年中国的煤炭消耗可望增加到每年30亿吨,这将进一步缩短现有煤炭资源能够维持的时间[①]。

而根据国有关机构的研究,中国煤炭的远景储量高达10000亿吨,经探明后还可采出5000亿吨,然而按2030年后年均90亿吨的煤炭消费量计算,中国的煤炭储量只能支撑55年。

4、石油消耗量不断增加,对外依存度高[1] Tcrway, A., 中国的能源与环境——经济发展的两大制约因素[J]. 世界环境, 2006(4): 第71-77页.石油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石油为主要燃料和原材料的工业部门的产值约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6左右。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石油消费量也迅速增长,2009中国石油消耗量已接近4亿吨(如图6-5)。

图6-5 中国石油消耗量变化趋势数据来源:资源网:/。

图6-6 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变化趋势数据来源:资源网:/。

在石油消费需求快速增加和国资源存在限制的共同影响下,中国原油贸易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对进口原油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2009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高达50%(如图6-6)。

2009年初公布的《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预测显示,如不加强勘查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到2020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上升至60%。

而《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9)》则指出,2020年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将上升至64.5%。

5、废弃资源回收率低中国不可再生资源的总回收率大概是30%,比国外的先进水平低了20个百分点。

目前,中国每年产生的可回收不可再生资源废弃物价值3000亿元左右,废弃物量分别为:废钢铁4300万吨,废橡胶92万吨,废塑料250万吨,废玻璃1040万吨,废旧有色金属12055万吨。

而中国废钢的回收率为42%,废橡胶的回收率为32%,废塑料的回收率为25%,废玻璃的回收率只有13%,废旧有色金属的综合回收率为27.7%。

发达国家回收利用的有色金属产量一般占其总产量的30%-40%,中国仅占15%-20%。

以铝的回收利用为例,2003年回收利用的铝占铝产量的比例:日本为99.5%、意大利为75.6%、美国为52%、德国为50.7%、英国为37.5%、法国为35.1%,而中国只有20.7%。

二、中国自然资源的相对稀缺性瓶颈一般是指在整体中的关键限制因素。

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伴随着资本积累和劳动增长,固定的自然资源势必日益(相对)稀缺。

最初,在现有技术的调整围,还可以通过更多的资本和劳动来替代日益(相对)稀缺的自然资源。

但是,一旦这种调节达到现有技术下要素替代的极限,则自然资源最终将构成经济增长的瓶颈,使得经济最终停滞于某个平衡增长路径[①]。

资源瓶颈正是由于资源的有限性与经济高速增长下的资源需求激增所引起的,只有从资源禀赋和资源消耗两方面来衡量,才能准确地了解资源短缺对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制约程度。

要想表明中国的资源瓶颈还需很大的努力,本章采用相对稀缺指数的概念来揭示中国的资源瓶颈。

相对稀缺指数(RRI)的计算公式如下:RRI= (LR÷WR) / (LC÷WC)其中,LR为地区资源拥有量,WR为世界资源拥有量,LC为地区资源消耗量,WC为全球资源消耗量。

相对稀缺指数类似于区位熵,是指一个给定区域中某种资源的拥有量占全球拥有量份额与该区域该资源的消耗占全球消耗份额的比值。

同样的资源消耗,资源拥有量越少的地区,相对稀缺指数越小,意味着该地区的该资源更加(相对)稀缺。

同理,同样的资源拥有量,资源消耗量越大的地区,相对稀缺指数越小,也意味着该地区资源的相对稀缺。

因此,可以用相对稀缺指数来作为判断各种自然资源是否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瓶颈的标准之一。

自然资源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分为可耗竭资源(不可再生资源)和不可耗竭资源(可再生资源)。

耗竭和再生是以对人类有意义的时间为参照的。

若用“流动性”来代替“可再生性”,用“储存性”来代替“不可再生性”,可将自然资源分为储存性资源和流动性资源(如图6-7),其中储存性资源又分为两种:一种是使用后就消耗掉的不可回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矿产资源;另一种是可循环使用的可回收资源,如铁铝等金属资源。

而流动性资源则可分为临界性资[①] 傅允生. 资源约束与地区经济收敛——基于资源稀缺性与资源配置力的考察[J]. 经济学家, 2006(5): 第33-40页.源和非临界性资源,临界性资源指的是当资源使用超过一个临界点,即资源消耗超过其再生能力时,就会由流动性资源变为储存性资源,如生物资源、土壤、蓄水层中的水等;非临界性资源指的是按人类的时间尺度来看是无穷无尽,也不会因人类利用而耗竭的资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原子能、气候资源和水资源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