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资源管理模式探讨_彭莉
水资源管理的新思路和技术
![水资源管理的新思路和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f1d20760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02.png)
水资源管理的新思路和技术水是人类生命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维持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支撑。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变得越来越珍贵。
因此,对于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水资源管理的新思路和技术。
一、水资源管理的新思路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方式主要是依靠地方政府进行规划和实施。
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传统水资源管理方式已经难以适应现实需求。
因此,需要探索出新的水资源管理思路。
1. 面向市场的管理模式面向市场的管理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水资源管理思路。
该模式通过市场机制推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从而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可以实现资源的利用效益最大化。
2. 管理模式的转变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的需求。
因此,一些国家开始探索新型的水资源管理模式。
例如,某些国家开始尝试将水资源管理权下放给地方政府或社区,发挥各方的主体力量,加强协作和联合管理等。
3. 数据驱动的水资源管理数据驱动的水资源管理是一个新思路。
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可以获得更全面、更准确和更实时的水资源信息,使水资源管理更加精准和高效。
例如,可以利用数据分析技术,预测水资源的供需变化趋势,实现智慧水资源管理。
二、新技术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1. 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水资源管理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通过建立人工智能预测模型,可以对水资源的未来变化趋势进行精准预测,从而更好地把握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时机。
此外,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实现对水资源的智能监控和管理,加强对水质、水量和水源的实时监测和管理。
2. 无人机技术无人机技术在水资源管理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利用无人机技术,可以实现对水资源的快速调查和监测。
例如,可以通过无人机对水源进行全面监控,及时发掘地下水储备等水源资源,有助于提高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
3. 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手段,也可以应用于水资源管理中。
水资源管理模式与管理对策探讨
![水资源管理模式与管理对策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e0fa7c8e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65.png)
水资源管理模式与管理对策探讨水资源管理是一项重要的环保工作。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不断增加和经济不断发展,水资源的使用也越来越重要。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合理地利用水资源,防止水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和管理对策,成为了当下环保工作中不容忽视的一环。
1. 节约水资源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旨在鼓励人们节约用水,从而减轻水资源的压力。
通过开展公益广告、节水宣传等方式,鼓励人们倡导节水理念。
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强政策支持,例如鼓励企业使用节水设施、降低水价等,从而提高人们节约水资源的积极性。
这种管理模式主要通过利用科技手段,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在合理使用水资源的前提下,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太大的影响。
例如,推广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技术,建设节水型的建筑和工程等。
这种管理模式是以系统性为主要特征,通过科技手段对水资源进行保护和管理。
例如,开展水资源调查、水资源评估、制定水资源保护计划等,从而实现优化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
1. 加强水资源保护水资源保护是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人类健康的关键环节,必须得到高度的重视。
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监测体系,加强山区水源地的保护,建立水资源污染应急机制等,都是水资源保护的有效措施。
2. 减少污染物排放水污染是损害水资源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减少各种污染物的排放。
例如,建立废水排放监测系统,落实源头治理的责任,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等。
3. 引导合理用水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加强公众教育,鼓励人们采取节约用水的措施,引导人们合理用水。
例如,采用价格政策,鼓励高效节水设备的应用,加强用水管理等。
4. 推广应用新技术正确定位水资源的重要性,通过推广新的技术手段,开发新的水处理设备,用好模拟技术,如模拟技术,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进一步环保的重要项目。
结论通过对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模式的探讨和对策的制定,将有效的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保护水资源的效果,以此来维护环境和人类的健康,将成为一项长远而关键的工作。
水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水资源管理模式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4dbceda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71.png)
水资源管理模式研究第一章:水资源管理模式概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增长,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愈加尖锐。
对于水资源的管理,不仅仅是保障水的供给,还涉及到生态、环境等问题。
因此,如何建立一个高效、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变得至关重要。
水资源管理模式包括:中央集权模式、市场机制模式、社区治理模式等。
不同的管理模式适应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政策目标。
本文将通过对不同水资源管理模式的描述和比较,探究适合中国国情的水资源管理模式。
第二章:中央集权模式中央集权模式是指政府通过集中管理水资源来保证其供给。
这种模式下,政府掌握着全国的水资源规划、分配和监管权力,通过政策法规控制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这种模式下,水资源的分配不仅仅是一项技术问题,更是涉及到政治和社会利益的决策问题。
这种模式优点是明确的政府权责,可以有效保护水资源,并确保水的供应稳定。
然而,中央集权模式在实践中也有着很多问题。
首先,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容易出现信息不透明、决策盲目等问题。
其次,中央集权模式忽略了市场和社会的因素,不能很好地满足民众个性化需求。
第三章:市场机制模式市场机制模式是通过让市场自由竞争来协调水资源的分配。
政府通过引入市场机制,让市场机制决定水的价格和供需关系。
这种模式下,水资源的分配完全由市场机制控制,政府主要的职责是制定政策和监管市场。
市场机制模式的好处是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因为价格反映着资源的稀缺程度。
然而,市场机制模式也有一些问题。
首先,市场机制常常忽略了公共利益,这将导致一些地区或人群无法获得水资源。
其次,市场机制需要一个高效的市场监管机制,但这种机制在实际运行中并不完善。
第四章:社区治理模式社区治理模式是指社区组织利用社区自身的力量来管理水资源。
社区管理委员会作为管理者,收集并维护水资源的信息,制定相关政策和计划,调配水资源等。
该模式下,政府作为监管者和协调者,参与到社区管理中。
与前两种模式相比,社区治理模式的优点在于民众对水资源的需求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有着更高的的积极性。
水资源管理模式与管理对策探讨
![水资源管理模式与管理对策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6ee4c5e9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46.png)
水资源管理模式与管理对策探讨水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可或缺的资源,其管理工作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水资源管理的模式和管理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水资源管理的模式目前,国内外的水资源管理主要有市场化、政府管制和社区管理三种模式。
市场化模式:水是商品,其价格由市场调节。
在市场化模式下,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权由政府出售给水资源公司等市场主体,由市场主体统一经营,实现水资源的效益最大化。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可以激励市场主体投入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来开发水资源,加快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政府管制模式:政府通过政策、法律、规划等管制手段,对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
在政府管制模式下,政府管理部门会根据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并通过行政和经济手段来调节水资源的供求状况。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灵活性较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管制政策,保证水资源的公平分配和可持续利用。
社区管理模式:以水资源所在的社区为管理单元,由社区的公民通过自主管理、自主决策的方式来进行水资源管理。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能够让水资源管理更加民主化,增强公众对水资源管理的参与度,有效保护水资源的持续利用。
1.合理开发水资源:通过科学规划和技术手段,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同时要注意保护水资源的生态环境,防止过度开发和污染导致水资源的短缺和质量下降。
2.加强水资源管理和监管: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监管,加强对违法开采和水污染的处罚力度,保证有序开发和利用水资源。
3.推进水价改革:逐步推进水价市场化改革,增加水资源的价格,提高公众对水资源的珍惜度,引导公众节约用水,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经济保障。
4.加强水资源保护和修复: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避免污染水源,同时加强水环境修复工作,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率。
5.推广节水技术:推广和应用节水技术,尽可能减少用水量,提高用水效率,同时提高公众对水资源的意识,促进可持续水资源的利用。
总之,水资源的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需要政府、市场主体和公众的共同努力,通过制定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和有效的管理对策,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谈水资源管理思考及建议
![谈水资源管理思考及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890a874c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1e.png)
关键词:水资源;取水许可;水资源费征收;对策建议一、引言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讲话中多次提出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重水资源的管理和建设。
江西省位于我国东南偏中部,有310条河流,全省的河流湖泊径流总量多年来一直稳定保持在1400亿立方米,在我国排名第五,地表水资源非常丰富。
面对丰沛的水资源优势,江西省在充分利用水资源来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将水资源进行规范化的管理。
二、水资源管理主要制度现状(一)取水许可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在江西风水地区进行取水许可登记试验。
江西省积极落实方案,在取水许可审批依据方面,依据《水法》对用水总量进行控制,一是定额管理制度,二是总量控制制度。
在全省全方位进行取水许可及延续取水管理工作,严格核定取用水定额标准,仅2017年一年全省就节约水量包括河道内用水近40亿立方米。
(二)水资源费征收制度在2002年修订后的《水法》已经明确指出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资源的管理控制能力。
国务院积极推进水资源管理方案的地方试点工作。
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多年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也专门规定了水资源费的征收税款的方案,为接下来各省实施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时给予了方向指导。
三、水资源管理现状(一)违法取水和水资源费征收得到完善1.打击违法取水行为。
在未获得取水许可的情况下,2017年江西省启茂节能建材有限公司的搅拌站私自大量开采地下水。
随后,南昌市新建区水务局水政监察部门叫停了该公司的取水行为,并向搅拌站下达了整改通知书。
2.水资源费征收工作的落实。
水资源费征收单位一方面积极帮助取水许可企业解决在水资源缴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另一方面,与当地的取用水企业保持良好的沟通与联系,在沟通过程中,及时解答取用水企业对政策或相关法律的疑问。
(二)实施存在的问题江西省在取水许可制度方面,积极地督促取用水企业节约水资源,降低取用水企业运行成本,提高企业用水效率,在保证饮用水达标的基础上,降低了取用水企业的污水处理费用,对当地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研究
![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6700d53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20.png)
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研究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资源。
水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资源,人们必须正确地管理和保护水资源,以保证可持续地利用。
本文就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研究进行探讨。
一、水资源的管理1.1 国家和地方的水资源管理水资源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每个国家都有一个或多个负责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部门。
在中国,水资源管理主要由国家和地方两个级别的政府部门负责。
国家水资源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全国性的水资源管理和规划,如水资源的调配、分配及水利工程建设等;地方水资源管理部门则负责地方水资源的管理、调配和监控。
1.2 水资源管理的关键问题水资源管理的关键问题有两个,即缺水和水污染。
缺水是指地区水资源缺乏,无法满足人们的用水需求。
这种情况通常会发生在干旱盛行的地区,或水资源分配不均的地区。
缺水的解决方法包括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开发新的水利工程以及采取节水措施。
水污染则是指水资源被污染,无法保持其水质的标准。
这种情况通常会发生在一些工业或农业区域,以及城市区域。
解决水污染的方法包括治理污染源头、加强水资源监测、建立污水处理设施以及提高环保意识。
1.3 水资源管理的现状尽管各国政府在水资源管理上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和标准,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如资金、技术以及政治因素的限制,水资源管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例如,中国的水资源管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是以水资源开发为主,而对水资源保护较少关注。
这种情况导致了大量的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因此,当前的水资源管理要更加注重水资源保护,加强水资源的治理和保护,遏制水资源浪费和污染。
二、水资源的保护2.1 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水资源保护是指对水资源进行自然、生态、文化和社会保护,以便达到可持续水资源利用的目的。
水资源保护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2.2 水资源保护的途径水资源保护的途径包括了水资源的科学规划、全面监管和严格管控。
水资源管理模式与管理对策探讨
![水资源管理模式与管理对策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39be68be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8a.png)
水资源管理模式与管理对策探讨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水资源管理模式与管理对策的探讨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水资源管理的现状、挑战与问题入手,探讨水资源管理模式与管理对策,以期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水资源提供一些思路和方向。
一、水资源管理的现状1. 水资源状况水资源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资源,然而全球范围内水资源状况并不容乐观。
据联合国数据显示,全球1/3的人口面临水资源短缺问题,而且由于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原因,一些地区的水资源更是雪上加霜。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其水资源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据中国水利部数据显示,中国水资源总量仅占全球的6%,而要养活全球22%的人口。
中国的水资源管理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2. 水资源管理模式目前,全球范围内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多种多样,但总体来说可以分为政府主导型和市场化运作型两种。
政府主导型的水资源管理模式主要由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和计划,通过政府部门实施水资源管理和保护。
而市场化运作型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则更多地借鉴市场机制,引入私营企业等市场力量参与水资源管理。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水资源管理模式。
二、水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与问题1. 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水资源供应和分配面临更多不确定性,一些地区的干旱和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给水资源管理带来更大挑战。
2. 水资源污染严重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发展,水资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一些地区的水质已经无法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这给水资源管理带来了巨大压力。
3. 水资源分配不均由于地域、气候、人口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地区的水资源供应严重不足,而另一些地区的水资源又过剩,这种不均衡的水资源分配问题也是水资源管理的难点之一。
1. 加强政府主导型水资源管理政府在水资源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加强对水资源管理的监管和规范,完善水资源管理法规和政策,明确各级部门的职责和权利,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体系。
水资源管理模式发展趋势探析
![水资源管理模式发展趋势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9bbf7948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ef.png)
水资源管理模式发展趋势探析一、水资源管理的历程中国的水资源管理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的商鞅变法,其重要措施之一是规定河道公用十分之三,植树益水,保护水源地和制订有关水利法律法规。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开始采取国有化和集中化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农田水利开发成为建设全国经济的主要任务,同时也推行了水资源征收制度。
到80年代,随着加入全球化进程,漂白造纸、染料等工业的发展大量消耗水资源,水资源才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1、行政化管理行政管理是水资源管理的一种重要形式,国家对水资源的管理权和调控权最终落实在各级政府。
政府对水资源的管理方式被统称为行政化管理。
这种管理方式为水资源管理提供了制定政策和实施管理的手段。
同时也存在缺乏市场机制和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等问题。
2、市场化管理市场化管理是指将市场机制运用到水资源配置中,水资源的交易和分配以市场定价为依据,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这种管理方式可以通过公开招标、拍卖等方式进行水资源交易,不仅解决了水资源配置效率低的问题,而且通过市场调节水价、逐步淘汰落后产能等方式,达到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目的。
但它也存在信息不对称、水量监管难等问题。
3、社区化管理社区化管理是指基于社区的水资源管理形式,它是一种民主化的管理方式,能够充分民主参与,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益。
社区化管理是倡导公众参与管理的,它通过社区居民自主发挥管理水资源的作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市场的力量,实现水资源的统一分配和管理。
三、未来的发展趋势1、转变方向发展国家应全面转变水利建设向水资源管理的方向。
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建设越来越困难,未来的发展趋势应该是秉持可再生、可持续的发展思想,注重水资源的保护和高效利用,在水资源的分配上充分考虑国家、地区和不同行业的利益,统筹安排资源配置。
2、加强科技手段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发展,以物联网为核心的智能水系统将被广泛应用于水资源管理。
智能水系统将充分利用传感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实现污水、海水和普通淡水的准确检测和管控,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护水资源的能力。
水资源管理模式与管理对策探讨
![水资源管理模式与管理对策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5a9fa8c2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72.png)
水资源管理模式与管理对策探讨水资源是生命之源,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水资源面临着严重的压力和挑战。
为了合理、高效地利用水资源,各国在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和对策。
1.传统的管理模式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模式主要以政府管制为主,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来调控水资源的利用和分配。
这种管理模式具有明显的行政性质,缺乏市场机制的引导和约束作用,容易导致资源效率低下、投入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
2.市场化管理模式市场化的水资源管理模式主要通过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来引导和约束水资源的利用和分配。
例如,通过向水资源使用者收取水价或水费等方式来引导用户节约用水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这种管理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优势,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但也需要政府的监管和引导。
社会化的水资源管理模式主要是通过社会力量和社会组织来参与水资源的管理和治理,实现公众和政府共同参与的目的。
例如,组织社会志愿者、环保组织和科研机构参与水资源管理和治理,推进绿色生态环保意识普及,提高公众参与度。
这种水资源管理模式中,公众参与度高,社会效应显著,但需要政府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鼓励。
1.加强水资源监管水资源监管是保障水资源安全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当加强对水资源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监测和预警体系,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确保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管理。
2.推动水资源市场化改革市场化改革能够加强水资源的配置效率,避免水资源浪费和滥用。
政府应当加快推动水资源的市场化改革,建立健全的水资源交易中心或市场,引入竞价机制等市场手段,引导各方面合理利用水资源。
3.促进水资源节约利用水资源节约利用是水资源管理的核心。
政府应当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推动水资源技术创新、加强水资源培训等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4.加强水生态保护水资源环境的保护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
政府应当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水生态恢复与保护,坚决打击违法行为,确保水资源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浅谈我国水资源管理
![浅谈我国水资源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182f9931ccbff121dd36839b.png)
浅谈我国水资源管理摘要: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经济社会赖以发展的基础自然资源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洪水灾害问题,都影响到了水资源长久有效的利用,影响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通过水资源的合理分配、优化调度、科学管理,才能保障经济社会的资源基础,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资源环境管理一、当前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我国的水环境呈污染态势。
由于工业生产的大量污染和城市化进程规模的扩大,使生产和生活污水大量进入水体,影响着水环境的质量。
20世纪50年代以后,全球人口急剧增长,工业发展迅速。
一方面,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以惊人的速度扩张;另一方面,日益严重的水污染蚕食大量可供消费的水资源。
世界上许多国家正面临水资源危机。
每年有400万-500万人死于与水有关的疾病。
水资源危机带来的生态系统恶化和生物多样性破坏,也将严重威胁人类生存。
水污染种类有水污染可分为病原体污染、需氧物质污染、植物营养物质污染、石油污染、热污染、放射性污染、盐类污染、有毒化学物质污染等。
有些污染物是可以用肉眼看出来的,例如水污染后,有飘浮物、水变颜色、有异味等,而有些污染物则需要测定。
造成全球性水资源紧缺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是地球的天体物理变化,二是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异常,具体来说,就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气候水文条件变化导致的水资源紧缺。
水利专家们普遍的看法是人类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导致目前水资源紧缺的主要原因。
而且只有因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的水资源紧缺,才可以通过调节人类自身的活动得到解决。
二、我国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是由国家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的、带有一定行政职能的管理行为,它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水资源管理,是指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组织、协调、监督和调度等方面的实施,包括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和教育等手段,组织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协调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之间的关系,处理各地区、各部门间的用水矛盾;监督并限制各种不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和危害水源的行为;制定水资源的合理分配方案,处理好防洪和兴利的调度原则,听出并执行对供水系统及水源工程的优化调度方案;对来水量变化及水质情况进行监测与相应措施的管理等。
我国现代水资源管理浅析
![我国现代水资源管理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017d7676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c1.png)
我国现代水资源管理浅析1引言水是一切万物之本,是所有资源的重中之重,建设更好的水资源管理系统在当今社会变得尤为重要。
伴随如今人口的不断增长,水资源紧缺和其他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
人们通常把这些问题寄托在相关部门对于水资源的科学管理上,水资源的管理也变的越来越重要,也面临着更大的改革和挑战。
2水资源管理发展过程水资源的管理是对于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合理调动的具体操作。
水资源的管理是一项比较复杂且繁琐的活动。
涉及的涵盖面比较广,包括加强宣传的力度,让大众更加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制定更好的措施;对水资源进行更为严格的监控和管理。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对于世界的各方面都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当然改造有好有坏,在资源如今紧缺的时代,水资源作为资源的一种,当然也无法幸免。
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水资源问题,如何进行合理的管理和开发自然成为了首要问题。
所以在进行管理和持续利用的基础上,人类开始构建出一些更为符合当代生活的新思想。
3现代水资源管理新方向3.1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对于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产生的问题:1)水资源管理体系太松散,水资源管理包含多个部门,各个省份之间管理的模式各不相同,没有一个统一的制度去规范。
2)法律规范性较差,执法力度不够。
3)水资源管理市场导向政策不成熟,水价体系不合理。
4)节约方针贯彻不彻底、水资源保护意识较差,必须从现在开始加大宣传力度,让民众更加了解水资源问题的严重性,从而进行更加合理的规划,全面达到未来的节水型社会的目标。
5)水资源管理者的审查体制需要更加系统和完善,最好达到管理者对于水资源的管理和开发成果直接影响相关部门的评比和考核成果。
3.2完善和规划水资源管理体系的重要性由于我们国家水资源管理的特殊性,导致我们必须将管理和改革一个新的水资源体系提上日程,来应对日益严峻的形势。
1)打造全新的现代化水资源管理体系变得尤为迫切。
城市人口的增长,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再加上人类对于自然破坏导致的自然灾害,这些都对于水资源的安全供应产生了更高的要求。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技术和管理探讨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技术和管理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f3be874b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d7.png)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技术和管理探讨一、概述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之一,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当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开发和管理水资源,成为了全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
本文将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深入探讨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二、技术方面水资源开发和管理技术是保障水资源有效利用的重要保证。
针对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特点,适当运用现代化手段,实现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延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年限。
1.优化调度技术实现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保持水量的稳定,因此需要合理规划和调度不同水库、水文站等水利工程设施,方能实现水资源最优化调度。
现代化的监测设备可以进行水量、水质、水温等各项数据的实时监测,配合智能化的调度系统,可实现优化调度。
合理的水汇流方式、降低水损耗等手段,也有利于水资源的保护和有效利用。
2.智能化监测技术保障水资源质量水资源的质量也是影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监测水库、水文站、水泵站等设备的运作状况,维护水利工程设施,加强水体污染、微生物等细菌、病毒等的监测和处理,实现智能化的水质监测是实现可持续水资源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
3.水资源透明化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水资源透明化技术是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建立数字化水资源管理平台,实现水资源数量、水质、流量、水位等实时的监测、分析和共享。
通过数据的汇总和监测,可以更好地分析和评估水资源的供需状况,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管理方面除了技术手段的应用外,水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也需要制定合理的政策和管理方案,形成合力,推动水资源的有效管理。
1.建立统一权威主管部门建立统一的权威主管部门,明确水资源管理的职责和权限,建立统一的水资源管理平台,实现监测数据的共享和协调工作,有利于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2.制定合理的法规政策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资源法规政策,明确水资源的使用、管理、保护等方面的标准和规定,严格监督和管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避免水资源的乱采乱用和污染,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浅谈水资源的管理与利用
![浅谈水资源的管理与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c73406d35901020206409ced.png)
浅谈水资源的管理与利用随着新形势的发展,新的时期和新的经济导向,对能源的渴望和需求越来越强烈,水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能源,越来越受到各级各部门和全社会的关注,水电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发展的同时,水电市场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新的情况和新的矛盾,从九十年代末的简化审批程序到今年的“整顿规范水资源的开发秩序”的这个过程中,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去深思,也有很多政策亟待改进和完善。
标签:水资源;重要性;管理模式呼伦贝尔市水资源总量为286.6亿立方米。
其中,地表水资源量272亿立方米,占全国地表水资源量的1%,占全区地表水资源量的73%;地下水资源总量14.6亿立方米。
全盟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1.2万立方米,高于世界人均占有量,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4.5倍。
亩均水资源量为3200立方米,高于全区和全国亩均占有量,达到世界亩均占有量标准。
呼伦贝尔市境内的河流大都在山谷中穿行,坡陡流急,蕴藏着较丰富的水力资源。
据普查统计,各河流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246万千瓦。
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装机容量在500千瓦以上站点可开发水力资源的装机容的量为150万千瓦。
但近年来,随着人口增加与工农业的迅猛发展,一方面社会对水的需求量急剧增长,另一方面水环境不断恶化,水资源紧缺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由于水的供需矛盾日趋尖锐,工农业竞相开发地下水,地下水严重超采,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从而出现大面积降落漏斗和地面沉降,建筑物破坏现象,有的已造成资源难以再恢复。
水资源是有限的,也是其它资源无法代替的,如果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进行科学管理,合理开发,其后果难以估量。
一、加强对水资源重要性的认识人们常说,春雨贵如油,这固然是从农业生产角度来看的,但足见我国人民早已对水的重要性有了认识,而对如今水资源紧缺的状况来说,真是春雨胜如金,在市场经济社会中,水与其它商品相比,水资源有其独特性。
1、不可替代性。
关于水资源管理的思考
![关于水资源管理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c11f461cba1aa8114431d9de.png)
关于水资源管理的思考摘要:本文作者分析了中国水环境管理体制现状,提出了资源与水环境管理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思考1中国水环境管理体制现状我国现行的水资源管理是流域统一管理和行政区划下的水资源分块管理并行的管理模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规定:“国家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综观我国《水法》对水资源管理体制的规定可以发现,政府是水资源管理的唯一主体,整个水资源管理过程都由水行政管理部门来操作。
属于政府垄断型管理模式,从管理的主体结构的角度看,政府是唯一的管理主体,政府始终是各种治理手段的操作者和当事人,而与水资源直接相关的社会公众大多被看作义务主体;从过程的角度看,政府以垄断的方式包揽了“从宏观政策的制定到微观层次的监督执行”等各个环节的任务。
而公众参与权在水资源管理法规中却没有明确规定,由于相对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急速推进,水资源管理的管理体制改革明显滞后,这无疑对我国的水资源的高效管理形成了制约。
1.1我国对水资源与水环境实行双重管理体制在我国水管理被人为的分割为水资源管理与水环境管理两块,分别由水利行政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分管。
这种管理体制割裂了水的自然属性,环境保护部门与水利管理部门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环境保护的过程中存在职能交叉的问题。
这种双重管理体制会造成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两个环节出现脱节甚至是对立,管理水资源的水利局强调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势必破坏水环境,而负责水环境整治的环保局则过分注重水环境保护,忽视了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政府在理论上是代表社会公共利益的组织。
但实际上,政府并不总是公正无私的。
组成政府机构的各层官员也是理性经济人,有自己的利益。
“如果把参与市场关系的个人当做是效用最大化者,那么,当个人在非市场内行事时,似乎没有理由假定个人的动机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政府管理部门也并非一个天然地追求公共利益的组织,而是存在着政府机构利益。
我国水资源管理模式分类及效果比较研究
![我国水资源管理模式分类及效果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ede816d1a37f111f0855b83.png)
我国水资源管理模式分类及效果比较研究文章以水资源管理为中心,深入探讨其基本内涵和主要内容,指出我国当前水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就目前几种主要的水资源管理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着重对比各种模式在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方面的成效。
基于生态健康发展的基本原则,从水资源管理思想导向、法规体系、技术支持等处入手,提出解决现行水资源管理弊端的办法,旨在促进我国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模式早日建立完善。
标签:水资源管理;模式分类;效果比较;对策Abstract:Taking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as the center,this paper probes into its basic connotation and main contents,points out many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our country,and mak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several main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modes at present,focusing on the comparison of various models in the us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water resources. Based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ecology,starting with the ideological guidance,the legal system and the technical support of the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methods for solving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current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The purpose is to promote the establishment and perfection of the scientific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mode in China as soon as possible.Keywords: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pattern classification;comparison of effects;countermeasures水資源是维持人类生存、生活和生产的最重要的自然资源、环境资源和经济资源之一,实现水资源的持续开发和利用是保证实现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物质支持基础之一。
浅论水资源管理模式与方法
![浅论水资源管理模式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5d2561fc8d376eeafaa31cc.png)
浅论水资源管理模式与方法随着我国人口不断增加,工业生活用水增长速度越来越快,就要节约水资源,采用先进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和新方法,科学合理的利用水资源,满足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需要。
因此,本文针对水资源管理模式和方法展开论述。
标签:水资源;管理模式;管理方法本文首先分析水资源管理模式,接着提出具体的管理方法,为做好水资源管理提供必要的借鉴和帮助。
1、水资源管理模式就目前而言,世界各国水资源管理模式很多,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江河、湖泊水系的自然流域为单元的流域管理模式;二是以地方行政辖区为基础的行政区域管理模式;三是基于水资源的某种经济或社会功能或用途设立或委托专门的机构负责所有涉水事务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四是以江河、湖泊水系内自然流域的水资源管理为中心,对流域内与水资源相关的水能、水产、航运、土地等多种资源实行统一管理的综合水资源管理模式。
1.1 行政区域管理。
我国的水资源行政区域主要包括国家级、省级以及县级三分级别,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不同的级别具有不同的管理权限。
在实际水资源管理过程中,要明确管理部门的职责,不断强化管理,采用决策权、执行权以及监督权相分离度额原则,维护公共利益。
对于省级水利行政部门而言,要根据国家水利行政部门的指导下,接着本省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水利法律规范。
1.2 流域管理。
流域就是从源头到河口的天然集水单元。
流域水资源管理具体包括上中下游,左右岸,干流直流,水量和水质以及地下水和地表,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管理部门根据流域进行统一的调度和管理。
流域管理是我国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模式,就是水利资源管理部门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根据水系或者水域对水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把整个流域的上下游、左右岸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发,对水资源进行保护,行使国家赋予的监督职责和权限。
另外,要合理规定流于机构的管理职能,制定完善的中长期水资源供求计划和分配方案。
明确流域机构在水利资源管理过程中的法律地位,提高水资源控制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关于水资源管理模式与管理对策若干问题的思考
![关于水资源管理模式与管理对策若干问题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ddd6f1ca4a7302768e9939ed.png)
关于水资源管理模式与管理对策若干问题的思考摘要:水资源的管理是需要遵循一定的管理模式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对水资源的持续开发和永续利用产生了极大影响。
水资源的管理具体包括了市场和政府两种,按照水资源管理主体的作用,又分成了集中和分散性两种。
本文对水资源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策略,希望能够为更好的推进水资源管理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模式;对策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地大物博,但是水资源比较少,人均水资源和世界平均水平存在有明显差距。
再加上我国水资源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平均,南方雨水比较多,北方水资源相对匮乏,不同季节雨水量存在有明显差异。
这些也增加了我国水资源管理的难度,所以要对我国水资源的管理模式加大研究力度,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对策,要将水资源在社会生活和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推动国家发展和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
一、水资源管理模式相关概述1.水资源管理的定义水资源管理模式包括了很多内容,通常是指某个国家或地区对水资源进行管理的理念和行为方式。
因为水资源是特殊资源,所以,它不仅仅是自然资源,同时又被应用在社会生产中,水力发电来给工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和收益。
所以,在当今社会,水资源有增加了商业属性,可以用于商品交换,这使得水资源以及后期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水资源管理模式的重要性也凸显出来。
如果水资源没有妥善管理,除了会影响当地的经济之外,还会对人们日常生活产生消极影响,甚至可能会发生暴力抢水的事件。
2.水资源管理模式的分类水资源管理模式的形成是各个地区长期发展逐渐形成的,所以会烙上某个地区的特性,会受到当地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水资源管理模式也更加多元化。
标准不同,水资源管理模式的分类也不同,随之会产生多元化的水资源管理模式。
(1)按照国家水资源管理方式的分类。
水资源是国家的重要资源,水资源影响了经济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各国对水资源都较为重视。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一些国家专门设置了职能机构,负责水资源的管理,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统一管理,这就是集中型水资源管理;一些国家没有设置专门的部门进行水资源管理,而是完善了法律法规,各个部门只需要明确职能进行水资源管理即可,这些管理一般只是限定在自身部门的职责范围内,或者发放管理权到地方政府中,这种是和集中型相对应的术语分散型水资源管理模式。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及对策_7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及对策_7](https://img.taocdn.com/s3/m/72872cf0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14.png)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及对策发布时间:2021-09-01T06:59:58.720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1年11期作者:彭莉[导读] 本文主要探讨了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及对策。
彭莉三原县水利工作队陕西省咸阳市713800摘要:在现代水利工程中,企业必须提高对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视程度,正视管理期间存在的问题,综合采取上述管理优化措施,以此来推动施工现场管理体系的现代化变革,促使我国水利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及对策。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重要性;策略中图分类号:TV5 文献标识码:A引言水利工程事业迅速发展,要想全面提高施工建设质量,则要充分发挥管理作用,避免各种因素影响,有效提升施工质量与安全,相关管理人员要明确自身职责,提高专业技能水平,通过严格的管理落实,最大限度做好管理各项工作,推动水利工程建设顺利开展。
1水利工程施工的特征从整体建设流程上看,水利工程施工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水利工程受环境影响多,不论是哪一类水利工程,均需要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进行,其施工条件比较恶劣,控制不好就会受到自然条件限制,影响到整体施工进度与质量。
施工中,还涉及到许多学科,要充分协调好各方面技能技术,保证整体施工建设品质。
二是水利工程涉及到的工程量巨大,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到质量,对于一个水利工程来讲,其设计建设过程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多轮往复才能确定方案与内容,需要消耗非常多的人力、物力及财力,没有良好的支撑,无法快速完成建设任务;三是水利工程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要求,要根据不同的工程特点,设计出合理的管理方案,推动工程施工[1]。
2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2.1保障水利工程质量当前水利项目的质量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由于工程质量与人类的生活关联度更高,尤其对社会建设与发展高度相关。
工程验收环节是整个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可在完成工程项目后对其进行质量检测,从而保证工程能够达到相应的标准。
浅议我国水资源管理及其关键问题
![浅议我国水资源管理及其关键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620d0d47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b2.png)
浅议我国水资源管理及其关键问题
晁莉
【期刊名称】《经贸实践》
【年(卷),期】2016(0)2X
【摘要】社会各项工作的进行都需要进行管理,才能够促进各项工作运行的正常化,促进各项工作运行效率的提高。
在我国水资源的管理中,也需要遵循科学化原则,才能够促进水资源的科学化管理,提高我国水资源的利用率,促进我国社会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
要对我国的水资源进行科学的管理,就需要根据我国水资源的利用现状,找出我国水资源利用与管理中存在的不足,针对具体问题,展开具体措施,不断改进我国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促进水资源管理体系的完善,促进水资源管理体制的健全。
着眼于我国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制定有效的措施,促进我国社会的长远健康发展。
【总页数】1页(P278-278)
【作者】晁莉
【作者单位】长春水务集团供水服务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213.4
【相关文献】
1.浅议我国水资源管理观念的转变
2.我国水资源管理及其关键问题初探
3.我国水资源管理及其关键问题研究
4.浅谈我国水资源管理及其关键问题
5.探究我国的水资源管理及其关键问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卷第3期2005年5月水资源保护WATER RESOURCE S PR OTECTION Vol .21No .3May 2005 作者简介:彭莉(1980—),女,湖南株洲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环境与资源保护.E -mail :pengli9401@s ina .com我国水资源管理模式探讨彭 莉(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湖北武汉 430072)摘要:新《水法》的颁布改变了原来以区域管理为主的旧有管理模式,确立了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新型模式,因此也形成了我国所特有的水资源管理体制。
通过阐述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协调流域环境公益和区域利益之间关系,从生态区域管理的特征出发,站在全区域资源保护的高度,讨论确立新型水资源管理的原因。
关键词:行政区域管理;流域管理;利益衡平;集权;水资源管理中图分类号:TV21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6933(2005)03-0042-04Stu dy on management patterns of water resources in ChinaPENG Li(Institute of Environment Law of Wuhan Unive rsity ,W uhan 430072,China )A bstract :The promulgation of ne w Water Law changes the conventional regional management pattern ,and first explicitly establishes a new pattern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watershed management and regional management .Thus a unique system of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has been set up in China .The new water resources mana gement pattern balances the interests of watershed and single region .Envir onmental resources are managed as a whole for the resources protection of the entire region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cological regional management .Key words :administrative regional mana gement ;watershed management ;interest balance ;centralization of po wer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1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确立的水资源管理模式 水资源管理模式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由于各国之间在政治体制、经济制度和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在世界上没有两个国家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完全相同。
虽然世界上水资源管理模式众多,但是归纳起来,无外乎以下4种情形:①按照江河、湖泊水系的自然流域为基础而建立的流域管理模式,以欧共体国家为代表;②以组成该国家的地方行政区域为基础的行政区域管理模式,以美国为代表;③以水资源的某项经济、社会职能或用途为基础而设立或委托专门的部门进行管理的模式,以日本为代表;④以江河、湖泊水系内自然流域的水资源管理为中心,对该流域内与水资源相关的水能、水产、土地等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并超出水资源管理范围之外的管理模式,以美国的田纳西流域管理为代表[1]。
而我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以下简称《水法》)在进一步完善了统一管理与分部门管理体制、坚持监督管理与具体管理相分离原则的基础上,确立了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新模式。
它是在考察、借鉴国外水资源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再结合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和历史传统而建立起来的,从而改变了原有的以行政区域管理模式为主的旧有复合管理模式,具有自己的显著特色。
1.1 行政区域管理行政区域管理是我国水资源复合管理模式的一个重要管理层面与方式。
我国历史上是一个传统的单一制国家,地理行政区域的划分有利于中央进行集权统治,因而形成了行政管理中按照行政区域进行管理的方式。
根据《水法》和其它水事法律规范的规定,我国水资源行政区域管理主要由三级构成,即国家级、省级和县级。
当然,不同的管理级别享有不同的管理权限,相应地,形成了三个不同的管理层次,即水资源宏观管理、微观管理和介于二者之间的管理。
其中,国家级水行政部门对水资源的管理通常是宏观管理,即新《水法》第12条明确规定“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县级管理通常是微观管理,即新《水法》第13条规定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相关工作。
”并且为了避免原《水法》仅规定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的原则而没有具体划分各自的管理范围所导致的严重权力冲突,新《水法》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加以分别规定:统一监督管理(宏观管理)的范围包括水资源权属的确定、水资源费的收取、水资源规划、用水总量控制、节水政策的制定、水量分配、水资源保护、动态监测、执法检查等方面;具体管理(微观管理)则涉及到水资源的具体开发、利用、节约、保护诸环节。
这样不仅有利于各部门明确职责、强化管理,而且有利于权力制衡。
按照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相分离,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分离的原则,保障公共权力的运行不会导致公共利益的损害①。
另外,省级水行政部门作为另一级别的管理部门是介于宏观与微观管理之间,一方面在国家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结合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组织实施水事法律规范,另一方面同时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水资源管理工作进行指导。
但是综观之,这几种不同的管理层次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常常是一项具体的管理可能涉及到两个级别的管理机构,并由它们共同来完成。
①吕忠梅.环境资源法视野下的新水法.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2003.27,28.行政区域管理的特点:①按照本行政区政治、经济、环境等总体规划来管理该水资源,达到规划目标与管理方式的协调统一,从而有效地管理本行政区内的水资源;②行政区域内水行政主管部门享有广泛的职权,充分调动了这级部门管理水资源的积极性,对区域水资源的改善大有助益;③政府在区域水资源管理中居于主导地位,依靠行政命令协调了水资源管理中不同部门的利益权限之争;④遵循统一管理与部门管理、中央与地方分级管理相结合,监督管理与具体管理相分离的原则。
1.2 流域管理流域管理是我国水资源管理模式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按照水系(水域)对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的一种方式。
水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以流域作为其基本的自然单元,并与流域的上下游、左右岸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为了实现对水资源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与保护,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机构来对水资源进行管理,即行使统一的水事管理权。
新修订的《水法》不仅确立了这一新的水资源管理形式而且明确规定设立流域管理机构,该机构“在所管辖的范围内行使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和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授予的水资源管理和监督职责。
”主管特定江河、湖泊的流域水管理业务,具有行政法主体资格,而且根据以往我国水事管理的经验,各流域管理机构大都设立了水资源规划与水质监测部门、河务与防汛抗旱部门、水文部门、水土保持部门和水利工程管理等职能部门。
通过分工,不但明确了各职能部门的职责与权限,而且实现了专业管理,达到了统一管理的目的。
同时,新《水法》对流域机构的管理职能进行了初步规定,具体包括:水功能区划的拟订、水中长期供求计划、水量分配方案、流域综合规划或专业规划等宏观管理、核定管理水域的纳污能力及提出其限制排污总量意见、水功能区的管理及水质监测、辖区内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排污口的监督管理等微观管理内容。
这些规定不仅确立了流域机构在水资源管理中的法律地位,而且原则划分流域管理机构与行政区域机构的管理职责与权限,对于实施流域控制具有实际意义①。
流域管理的特点[1]:①将流域内的水资源与流域本身或子流域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进行统一管理,统筹、综合考虑流域内一切可能开发利用的目标并做出规划。
②采用仲裁方式或其他民主的方式协调流域内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
③政府在流域管理中不再居于主导地位,主要依靠宏观调控手段对其产生指导性的影响。
④遵循统一管理与专业管理、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行政区域管理和流域管理是我国水资源管理的两个不同层面,在国家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之下,彼此各有侧重。
在行政区域管理中,地方水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往往代表的是该区域利益,履行区域范围内的职权、职责。
而在流域管理中,流域管理机构则代表的是流域水资源整体公益,履行宏观的职权、职责。
前者的目标是实现区域水资源利益最大化,基于水资源利用的经济利益最大化,后者的目标是实现流域整体利益最大化。
前者重在经济私益,后者重在环境公益,两者性质功能相异,却是环境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两个环节①。
除此以外,两者互有分工、互相补充。
行政区域管理可以集中本区域内的各种资源优势,针对该区域内水资源的特点,运用行政强制手段有效地改善局部水资源环境,以避免单纯的流域管理将水资源管理权力过分集中于流域管理机构,导致地方无权而缺乏积极性所带来的消极影响;而流域管理则以一种更为广阔的视野,根据整个流域的特点,统筹规划全流域的水资源,在宏观上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高度统一从而达到全流域优化管理的目的,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单纯的行政区域管理所造成的局限性,只重视局部而不注重整体,忽略了水资源自身的特点。
以上两者互相结合共同构成了我国水资源的一个完整管理体系,以共同实现对水资源的最大限度的利用。
这一新型复合模式并不是强调两者孰主孰次,而是主张结合两种管理方式的优点于一体,在各自范围内分别发挥作用以形成对水资源管理的合力。
2 确立新型水资源管理模式的原因2.1 背景世界上水资源管理较完善的国家,以流域管理作为首选的水资源管理模式,而且流域管理机构是一个独立的机构,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并且具有水资源管理的决策权以及综合的有关资源管理的行政权,因此可以达到综合管理,提高效率的目的。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二十一世纪议程》中也明确提出水资源应按流域进行综合管理,由此可见,按照江河流域为单位,对水资源及其相关资源进行管理是水利行业的发展趋势,我国的水事法律应当体现并反映这一发展趋势,顺应这一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