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用“新模式”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发挥特色优势 建设国际名城 积极推动敦煌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
![发挥特色优势 建设国际名城 积极推动敦煌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83fba57527284b73f24250de.png)
围绕这一工作要求 , 我市将坚持 以建设 煌旅游 的交通条件不断改善 ,铁路 、 公 业率先 突破 的目标和工作重点是“ 围绕
一
航空 口岸实现 了临时开放 。旅 突 出工 作重点 , 化各项措施 , 强 全力推 步形成 ,
进旅游产业 跨越 式发展 。
区 1处 。文 物遗址及 景 区景点 密度之 设等政策措施 , 国扶 4 7条意见 中 , 7 等市场 ; 国外重点巩固 日、 有 在 韩市场 , 扩 大 、 量之多在 省 内首 屈一指 , 数 这些都 条 1 处提到 了旅游业发展 。酒泉市被 大在东南 亚市 场的占有份额 , 2 开拓 北美 为旅游业率先突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
节会 品牌 。三是利用好媒 体宣传促销 。 和影响力 , 大力 发展新能源产业观光旅 惠。 进一步完善旅游市场管理办法和旅 重点是打一场宣传促销攻 坚战 , 国家 游 , 在 努力把 太阳能产 业区打造成为我市 游 服务 质量评定标准 。扎实开展 “ 五项 级 媒体上 , 出专题宣 传节 目, 推 积极 推 新 的旅游景点 。 三是 以观光农业为结合 整治 ” 活动 , 严厉 查处 和打击 各种侵 害 广敦煌旅游 品牌形象 , 加强敦煌旅游 的 点 , 促进农业 与旅游业 的融合发展 。 宣传 , 增强敦煌旅游影响 。四是培 育航 游 客利 益和扰乱旅游 市场的行为 , 整顿 ( ) 五 以打造精 品为重点 , 在提升深 规范市场秩序 , 努力提升敦煌旅游 的对
煌飞天 国际文化 旅游节 、 中国 。 敦煌葡 市为平台 , 促进工业 与旅 游业的融合发 游项 目、 航线航班 、 旅游列 车 、 区景点 景
萄节, 积极参 与办 好“ 敦煌行 O丝绸 之 展 。充分利用全 国首个 2 0兆瓦光伏并 以及旅游企业 的扶持 、 奖励 、 补贴力度 ,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加快敦煌国际旅游名城建设步伐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加快敦煌国际旅游名城建设步伐](https://img.taocdn.com/s3/m/f0163dce08a1284ac85043ce.png)
术的彻底变革 , 电采编 、 广 制作 、 播控 、 、 传输 发送设备 的性
能空前提 高, 目播 出质量 和工作效 率大幅度 提高 ; 节 全省 广 电基建项 目投资额大幅增加 ,基础设施条 件明显改善 ; 19 以来 , 9 8年 广播 电视村村 通工程 、 农村广播 电视 节 目无 线覆盖工程 、 西新工程 、 村电影放映工程 、 线电视数字 农 有 化 工程等事业建设重 点工 程先后开始实施 , 大大增 强 了广
音像 制品从无 到有 , 由起 初单一 的戏 曲 、 曲 , 加到 音 歌 增 乐、 言、 语 曲艺等 1 O多个种类 , 有数百部 戏 曲片受到广 大 群众的欢迎 。 七是理论研究不断深入 , 潜心耕耘结出硕果 。
县
市 领
导
谈 发 展
6 0年来 , 广播影视理 论研究 、 论著成果 丰硕。刘忻 同志于 19 年 、9 9年 、0 4年分别 出版 了 《 9 1 19 20 电视 意识论 》 《 、 电 视重构论》 生态电视论 》 《 三本 电视理论 专著 ; 王正 强 同志 于 19 出版 了《 9 5年 秦腔音乐概论》 省 电台于建 台 4 年 ; 5周 ( 94年 ) 19 编辑 出版 了《 广播 新 闻的探 寻》 等论文 集 ; 电 省 视 台于建 台 2 5周年 (9 5年 ) 19 编辑 出版 了《 电视论 文集 》 等论文集 ; 省广电局 于 2 0 0 5年 、0 6年编辑 出版 了《 20 职责 与承诺 》广 电思索并跋 涉着》 《 等论文集 。同时 , 甘肃视 以《 听》 为代表 的理论 学刊 , 等 以及各 类业务研讨 和学 术交流 活动的广泛开展 , 都对广播影视精 品创作 起到了积极促进
2 0 年第 0 00 6期 / 总第 2 4期 2
敦煌:用“新模式”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敦煌:用“新模式”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https://img.taocdn.com/s3/m/9524b529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53.png)
敦煌:用“新模式”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不能简单模仿东部发达地区、走大规模城市建设的粗放式发展道路,必须走出一条以有限容量为先决条件,以快速增长为基础,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内涵型巧增长”发展之路。
□本报驻甘肃记者张陇堂“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景区、雅丹地貌、玉门关、榆林窟、阳关……敦煌市的旅游资源在甘肃独树一帜。
建设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就是要把敦煌变成名副其实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吸引更多的游客,敦煌的旅游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敦煌市旅游局党委书记、副局长张健说。
前不久,甘肃省出台《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敦煌将以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保护为前提,探索文化与经济、社会、生态、旅游、科技深度融合的绿洲经济科学发展新模式。
以国际标准审视敦煌敦煌拥有世界级的文化资源,既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城市,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的重要节点城市,是甘肃对外交流的一张名片。
“建设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就一定不能回避敦煌的差距和问题。
过去,我们总是站在甘肃看敦煌、对照过去看敦煌;现在,我们必须要以世界胸怀、国际标准、名城目标来审视敦煌。
”敦煌市委书记詹顺舟说。
他这样看待敦煌的差距:城市功能紊乱、服务设施不全,城市四条大街背后多是棚户区,市民游客停车难、如厕难的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没有会展中心、专业剧院、健身场所。
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玉门关遗址、雅丹景区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旅游服务设施几乎空白。
文化没有有效地传承发展,还停留在洞窟里面、学术层面,没有转化成可感知、可体验、可消费、面向市场、面向大众的精神文化产品。
交通条件还跟不上发展的需要,敦煌机场设计客运能力为30万人次,在2012年就已经突破;距离敦煌最近的高铁车站——柳园站,通往敦煌的道路年久失修、破烂不堪,将来会影响到高铁客源;敦煌境内目前尚无一条高速公路,西线旅游景区要么道路不通、要么水电不通。
旅游经济国际化水平还很低,去年旅游人数虽然突破了400万人次,但境外游客占比不到3%,与国际旅游目的地还有很大差距;全市旅游从业人员近2万人,但大部分宾馆酒店没有外语服务人才。
坚持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
![坚持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https://img.taocdn.com/s3/m/d07c8163b84ae45c3b358c72.png)
文化与旅游是敦煌的独特资源,要将这一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就必须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推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狠下工夫。
目前,对敦煌的关注热情与其社会经济效益反差极大,敦煌像一座冰封的宝藏亟待挖掘。人们赞叹敦煌,敦煌也需要更多的人去欣赏和感悟,决不能让敦煌的这一独特价值因人为因素而埋没。一是树立资源共享、效益最大的理念。敦煌要实现世界性大发展,取得国际性经济社会效益,就要树立大局意识、长远意识、整体意识,放开发展手脚、打破资源垄断、防止资源闲置,本着互利互惠、合情合理、依法依规的原则,通过政府间、政府与企业间、政府企业与群众的合作,共同推进发展。二是在保护第一的原则下实现力量凝聚。作为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敦煌的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使其弥足珍贵。各种开发方只有在统一的规划下行动,才能最大可能地不破坏、少破坏这种资源,也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其价值,并让后人长久地享受这种资源。敦煌的开发建设任务浩大繁重,任何一方都难以单独完成,必然要求政府、社会、企业等多种力量共同参与,明确分工,通力合作。
建立健全机制。有效的机制是保证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快速、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重点是建立规划实施机制、项目运作机制、城市发展机制,用完善的机制提升效率,提高质量。
完善保障措施。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有完善的配套措施予以保障。一是加大资金投入。以规划为依据,健全财政资金使用机制,积极吸引企业资金和社会资本投入,同时想办法撬动金融资金。二是搞好环境优化。动员全市各部门和广大群众积极行动起来,整治市容市貌,不断提高建设者和当地居民的文明素质,规范城市发展,治理城市污染源,美化绿化市容,使游客愿意来、满意走。三是做好与相关产业的衔接。积极发展科研教育事业,为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增添人文活动,使敦煌不仅因历史而有魅力,而且因尊重人文、发展人文、引领人文而得以持久发展。
从国家战略看敦煌国际旅游城定位——访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贠小苏
![从国家战略看敦煌国际旅游城定位——访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贠小苏](https://img.taocdn.com/s3/m/bad37fe319e8b8f67c1cb95b.png)
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的纲领性文件 , 三大 特点 : 一是旅游 业多极化 、 区际化 位 1 。莫高窟已被联合 国教科文组 3处
为我们努 力把旅游业 培育成 国 民经 济 趋势增强 。多年来 , 世界旅游业基本分 织列 入“ 世界文化遗产 ” 保护项 目, 鸣沙 的战略性支 柱产业和人 民群众 更加 满 布在欧洲和美洲的旅游 大国。中国 、 山 、 日 月牙泉被 国务 院列为 国家重点风景 意 的现代服务业指 明了方向 。 本、 泰国 、 新加坡 、 香港等世界新 的旅游 名 胜 区, 内还遗存 有古城 堡 、 境 驿站 和 上世纪 9 0年代 ,负小 苏同志任甘 大市场正在形成和发展 。 二是未来旅游 遍 布四周 的古汉墓群达 2 0 处 , 近 6余 邻 肃省 副省 长期 间 , 发表卓有 远见 的《 论 结构和旅游模 式将要发生重大变化 。 随 县 ( ) 榆林 石窟 、 市 有 嘉峪关 长城 、 祁连 敦煌建立 国家级旅游开发区的可行性》 着退休 职工增 多 , 称为 “ 被 第三年 龄旅 山冰川 、高 山草原和肃 北 国际 狩猎场
未来旅游业将持续增长 , 南亚 和中东地 迟组成 家庭和无 子女家庭 的人数趋 向 沙漠 、 洲独特 的 自然风貌 , 开辟 新 绿 是 区未 来旅游业 将有长 足的发展 。据 统 增多 。 这部分人由于收入宽余将有更多 的旅游项 目的极好条件。 计 ,0 1 至 20 20 年 0 9年 ,国家旅游局 共 的机会旅游。 三是随着 职工休假期 限的 敦煌旅游经济开发区于 19 9 2年甘 安排西部省( 、 ) 区 市 旅游发展基金 7 7 延长 ,度假旅 游的人数必将大大增加 , 肃省人 民政府批准开始建设 , . 2 八年建成 亿元 , 占全 国总额 的 5 . %。此 外 , 88 2 对 未来 生态游客 的人数每年将 增加 2% 具有敦煌特色 国际旅游城 。 5 已建成 四个 西部 地 区旅游 景 区景点 经 营实行税 收 至 3 % ;文化游客 的人数 每年将增加 旅游景 区: 0 以莫高窟为 中心 的敦煌艺术
中国省域自由行大数据系列报告之西北地区
![中国省域自由行大数据系列报告之西北地区](https://img.taocdn.com/s3/m/e95fc0b4b9d528ea81c77941.png)
中国省域自由行大数据系列报告之西北地区
中国西北地区
文化陕西 / 如意甘肃 / 大美青海 / 神奇宁夏 / 辽阔新疆
07 关于西北地区旅游目的地 14 关于西北地区旅游景点 15 关于西北地区酒店 / 住宿 22 赴西北旅游的自由行游客特征 41 省份印象
本报告由中国旅发布
10个
地级市
西安市、铜川市、宝鸡市、咸阳市、渭南市、 延安市、汉中市、榆林市、安康市、商洛市
如意甘肃
甘肃省古属雍州,地处黄河上游,它东接陕西,南控巴 蜀青海,西倚新疆,北扼内蒙、宁夏,是古丝绸之路的 锁匙之地和黄金路段,简称“甘”。它像一块瑰丽的宝玉, 镶嵌在中国中部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上, 地域辽阔,风景秀美。甘肃是干旱与湿润、戈壁与高原、 沙漠与雪山共存的地方,到处都隐藏着无数的传奇,等 待你去发现。河西走廊是甘肃著名的粮仓,也是昔日铁 马金戈的古战场和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闻名于世的 敦煌莫高窟民俗、嘉峪关传说、骆驼队等特色风俗在这 里熠熠生辉。
海北州与海西州也是青海的热门目的地。自驾胜地海北热度不降,
百里油菜花海、卓尔山等北线游和环青海湖游依然是游客选择的热
门路线。“天空之境”茶卡盐湖作为海西的网红景点,已成为游客
的青海游“标配”。
玉树州位于三江源头,素有“江 河之源、名山之宗、牦牛之地、 歌舞之乡”的美誉。文成公主庙、 隆宝滩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 保护区和勒巴沟是玉树最著名 的景点,层层叠叠的峰峦,把这 方土地的明媚、质朴和神奇一直 守护至今,更令她平添厚重。
其中,2017 年 9 月 30 日首次开行的“畅游南疆”旅游专列,将铁
路旅游版图向南扩展 , 为南疆 旅游业的大发展打开便利之 门,该趟专列途径吐鲁番、马 兰、和硕、焉耆、库尔勒、库 车、喀什等地,游客沿途可以 游览罗布人村寨、“冰山之父” 慕士塔格峰、喀什香妃墓等景 点,游览风景的同时,还能观 赏民族歌舞,品尝风味小吃。
全域旅游看敦煌——敦煌市发展全域旅游工作纪实
![全域旅游看敦煌——敦煌市发展全域旅游工作纪实](https://img.taocdn.com/s3/m/9fb72af852ea551811a6879a.png)
全域旅游看敦煌—敦煌市发展全域旅游工作纪实■贾泰斌I作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和首批优秀旅游 城市,近年来,敦煌市抢抓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 路”倡议,坚定不移把文化旅游产业确定为经济高 质量发展的首位产业和首要支撑,坚持以文化旅 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国家级全域旅游 示范区为抓手,以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 会为平台,按照“全维度拓展空间、全过程延长时 间、全要素完善功能、全方位强化管理、全产业丰 富内涵”的工作思路,突出以文化提升旅游内涵层 次,以旅游带动文化消费升级,加快构建文化旅游 产业创新发展体系,全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高质 量发展。
一是坚持全维度拓展发展空间。
以《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为总蓝图,编制了敦煌全域旅游示范区发展规划、敦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各类规划30余项,建立了多规衔接、相互融合的规划体系。
将文化旅游开发与云计算、大数据相结合,成功打造了线上推广展示平台——敦煌智慧旅游官网、电商交易平台——蛇行网、服务体验平台智慧旅游景区、旅游导览平台------部手机游敦煌等网络平台,极大拓展了网络发展空 间。
高度重视区域联动协同发展,以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建设为契机,与丝路沿线50多个地市、国内70多个景区(点)建立了旅游产业联盟,与3个国外城市和6个国内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不断扩大了地域空间“朋友圈”。
2019.12丨发展19二是坚持全过程延长旅游时间。
聚焦重大交通短板,先后实施机场扩建、敦格铁路、215线过境段 等20多个内联外通项目,争取敦煌国际航空口岸 获批幵放,每年落实航班补贴2000余万元,加密重 点城市航线18条,常态开通敦煌至香港旅游包机,7月16日莫斯科至敦煌国际航班完成首飞,开行旅 游列车9对,极大缩短了游客出入境时间。
深度挖 掘敦煌文化元素和艺术内涵,培育打造《丝路花雨》《又见敦煌》《敦煌盛典》三大经典演艺剧目,积极开 发“大梦敦煌宴”“敦煌乐舞”等特色餐饮品牌,策划 举办“朝圣敦煌”系列高层次书画展览活动,创新研 发丝绸制品、艺术图书、临摹绘画等十余个系列 700余款敦煌特色产品,游客在敦平均游玩时间从 2015年的1.5天延长到现在的2.3天。
保护与发展敦煌文化旅游产业分析
![保护与发展敦煌文化旅游产业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36b275f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3f.png)
体验: 美轮美奂
周到完善的游客服务
3 保护与发展——以莫高窟为例
P12
体验: 美轮美奂
在参观莫高窟实体洞窟期间; 整个景区十分安静
04 分析与总结
4 分析与总结
P17
01
抓住政 策机遇
02
技术引 领发展
03
互联网+ 新模式
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是建设丝绸 之路经济带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 部分; 敦煌文化所体现的国际性 包 容性 开放性和跨时空的创新力;使 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对话的最 佳媒介;
洞窟大多数洞窟空间狭小;因此洞窟可承载的游客容 量十分有限; 洞窟经历千余年后;由于自然因素和人 为因素的破坏;壁画和彩塑程度不同地存在多种病害; 如酥碱 起甲 空鼓等; 3 景区内部的城市化和外围的孤岛化
敦煌莫高窟被开发为旅游产品;被当作纯经济对象而遭到 破坏性开发; 旅游业及相配套的餐饮 住宿和交通业在景区 内的过度发展;破坏了遗产本身的审美价值和资源品位;对 景区原有的历史风貌及其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 终将可能造成景观的不协调和遗产地可能被现代文明所 取代;
感谢聆听
Thanks For Listening
数字洞窟展示
数字洞窟的建设使得莫高窟的旅 游方式发生改变; 游客将先到游客 中心;观看高清数字电影;还能让没 有专业知识的人更好地理解相关 内容; 此后仍然将到洞窟遗址现场 快速浏览;缩短了游客在洞窟里的 滞留时间;
敦煌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建设;让世界任何地方均 可通过互联网了解敦煌旅游的实时 动态;敦煌由地上变在线;现实结合 虚拟;物质升华精神;做到了千里之 外 咫尺之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敦煌文化旅游资源概况
2024丝路文旅融合发展案例
![2024丝路文旅融合发展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19883d0d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4e.png)
2024丝路文旅融合发展案例一、敦煌“飞天”主题沉浸式文旅小镇。
1. 创意背景。
你想过走进敦煌壁画里的世界吗?在2024年的敦煌,就有这么一个超酷的文旅项目。
大家都知道敦煌的飞天壁画那可是世界闻名,但是以前游客们大多就是看看洞窟里的壁画,有点不过瘾。
所以呢,当地就搞了个“飞天”主题的沉浸式文旅小镇。
2. 具体内容。
这个小镇一进去,就像穿越到了古代的敦煌。
街道的建筑都是按照古代敦煌的风格来打造的,土黄色的墙壁,飞檐斗拱的屋子。
而且啊,在小镇的中心有一个巨大的3D投影舞台。
到了晚上,舞台上就会投射出飞天仙女们在空中翩翩起舞的画面,那场景真的是美轮美奂。
游客们可以穿上古装,在小镇里参加各种活动,比如学习古代的飞天舞,还能和那些穿着古装扮演敦煌居民的工作人员互动呢。
还有一些特色的小店,卖的都是和敦煌文化有关的手工艺品,像飞天造型的陶瓷小摆件,还有用敦煌壁画图案印染的丝绸围巾。
这些东西不仅是纪念品,更是让游客把敦煌文化带回家的小宝贝。
3. 文旅融合成果。
这个小镇一推出啊,就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以前游客在敦煌可能只停留一两天,现在为了这个小镇,很多人都愿意多待上三四天。
而且游客的满意度超高,大家都说在这个小镇里真正感受到了敦煌文化的魅力。
小镇的成功也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那些手工艺品店的生意火爆,周边的酒店和餐馆也跟着沾光,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几番呢。
二、西安“丝绸之路美食之旅”旅游专线。
1. 创意背景。
西安,那可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啊。
美食多得不得了。
可是以前游客们找美食都是自己乱逛,很难吃到最正宗、最有特色的丝绸之路美食。
于是呢,当地旅游部门就推出了“丝绸之路美食之旅”旅游专线。
2. 具体内容。
这条专线的旅游大巴那是相当的酷炫,车身都画着丝绸之路的地图和各种美食的图案。
游客们一上车,就有一位穿着古代店小二衣服的导游来迎接。
专线会带着游客们去西安那些隐藏在小巷子里的美食宝藏地。
比如说,第一站是一家有着几百年历史的羊肉泡馍老店。
敦煌历史文化知识
![敦煌历史文化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0be5e8ba3c1ec5da51e270d9.png)
敦煌历史文化知识1、敦煌历史沿革“敦,大也;煌,盛也〞。
盛大辉煌的敦煌承载了4000多年文明史,自汉武帝“列四郡、据两关〞以来,已有2100多年的建制史。
远古时期敦煌属三危地域。
距今四五千年,中原部落战争失败后被迁徙到河西的三苗族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他们是有史记载敦煌地区最早的先民。
夏、商、周时期,敦煌属古瓜州地,三苗族的后裔羌戎在这里游牧定居,属玉门火烧沟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月氏和乌民族相继驻牧敦煌,后月氏将乌驱逐异乡,称雄河西。
汉时期末汉初,匈奴赶走大月氏独占敦煌及河区。
汉武帝通过三次大规模的战役,沉重打击了匈奴势力,统一了河西,并派骞“凿空〞西域,通过“列四郡、据两关〞〔郡、郡、郡、敦煌郡;阳关、玉门关〕,移民屯田,保证了丝绸之路贯穿中西,从而揭开了敦煌辉煌历史的崭新一页。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设敦煌郡,派将军破奴调集、等郡人工筑敦煌城,至后元元年〔前88年〕敦煌郡陆续辖敦煌、冥安、效谷、渊泉、广至、龙勒6县。
敦煌建郡后,为西汉王朝经营西域打下了坚实的根底,如贰师将军广利西代大宛,破奴败姑师国俘获楼兰王,都以敦煌为粮草、兵马供给基地。
东汉丝绸之路“三通三绝〞,敦煌伴随丝路的兴衰而兴衰。
晋南北朝时期三国时期,仓慈、皇甫隆先后任敦煌太守,他们抵抗豪强,保护西域商旅,改良农耕技术,使百姓蒙惠。
东晋十六国时,中原地区“五胡乱华〞,战火烽起,但敦煌地区那么相对安定,经济繁荣,文教振兴。
从公元317至437年,敦煌先后属前凉、前、后凉、北凉等割据政权统辖。
前建元二年〔366年〕,由沙门乐僔开凿了莫高窟的第一个洞窟。
东晋隆安四年〔400年〕暠建西凉国,初都敦煌,后迁往,这是历史上敦煌第一次作为封建割据政权国都。
421年,北凉灭西凉,敦煌归北凉。
439年,北统一河西,敦煌经济文化再度繁荣,佛教兴盛。
南朝昭引?耆旧记?赞其为“华戎所交,一都会也〞。
隋唐时期隋朝统一全国后,完毕了西晋以来三百余年的分裂局面。
智慧旅游:现代敦煌的另一张名片
![智慧旅游:现代敦煌的另一张名片](https://img.taocdn.com/s3/m/b5e646493c1ec5da51e2700e.png)
智慧旅游:现代敦煌的另一张名片作者:来源:《通信产业报》2016年第47期敦煌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处,总面积3.12万平方公里。
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的所在地。
2012年,入选“2012年度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近年来,敦煌市围绕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依托智慧城市试点和信息惠民试点,提出了“智慧敦煌”战略,推动建成“飞天”云计算中心等一批智慧城市项目,建设“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推动旅游融合信息科技,以智慧旅游带动智慧城市发展。
敦煌市也先后入列国家智慧城市、信息惠民、信息消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并荣获“中国领军智慧城市”大奖。
智慧旅游挑战多旅游智慧化是敦煌建设“智慧城市”的重头戏。
当然,智慧城市建设前期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成功的关键一步。
面临的挑战如下:旺季游客高峰挑战:景区人流屡创高峰,鸣沙山、莫高窟单景点日接待超过3万人,而敦煌本地人口仅有5万,游客服务体验差,如何避免投诉率上升?游客安全面临挑战,如何确保旅行安全?文物古迹承载有限,如何保护古迹不被破坏?淡季游客稀少,造成旅游资源的极大浪费:如何提升淡季景点服务资源利用率?如何共享不同区域旅游资源,实现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巨大流动人口挑战:百倍于本地人口数量的游客,给城市治安、交通、医疗、餐饮等公共服务带来巨大压力与挑战。
如何应对大量游客带来的突发应急事件?如何有效管理大量的流动人口?如何从丝路旅行服务延伸至本地居民的智慧公共服务,从而带动荒漠区域的智慧城市建设?针对以上情况,敦煌市政府与华为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双方将在智慧敦煌各个领域展开务实合作,致力于将敦煌打造成为中国信息化、国际化的“样板店”、“旗舰店”,把一个信息化的敦煌推向全球,共同推动中国智慧城市标准化发展。
提升旅游软环境,助力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
![提升旅游软环境,助力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76e418f8a300a6c30d229f75.png)
提升旅游软环境,助力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作者:叶丽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4年第11期叶丽近年来,敦煌市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通过加强宣传促销,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申报国家级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以及大景区建设、智慧旅游建设等一系列措施,有效推进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旅游活动是一种文化的、精神的综合性体验,在旅游硬件设施的不断提升的基础上,游客更加注重在心理、精神、情感等高层次、深层次的体验需要,这就需要我们在提升旅游软环境上下功夫,为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锦上添花。
一、加强旅游软环境建设的重要性一是提升旅游竞争力的需要。
游客的旅游活动是一种文化的、精神的综合性体验,不仅停留在旅游景点的欣赏上,游客更为注重的是心理和精神层面的需要,也就是建立在物质需求基础上的高层次、深层次的体验,比如旅游地的文化内涵,酒店、景区的服务质量,旅游地安全有序的社会秩序等更为吸引旅游者。
敦煌作为知名旅游城市,近年来,不断致力于建设星级酒店、包装打造高级别景区、增开航空航线等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如果没有高质量的服务以及高品质的旅游产品,在目前国内旅游竞争加剧的趋势下,仍然难以提升旅游综合竞争力。
二是提升旅游者心理体验的需要。
旅游者的旅游动机虽然各不相同,但追求旅游精神享受是共同特点。
当地居民的态度、旅游经历、旅游服务质量这些对游客的心理体验尤为重要。
只有让游客在旅游目的地有较高的心理体验和文化感知,才能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和重游率,将传统的刚性需求消费转换为弹性较大的精神享受消费。
比如,当他们在旅游过程得到敦煌当地朋友的帮助后,即便是几句问候的语言、热情的指路介绍、简明扼要的几个动作都会给前来旅游的人们以美好的体会,使他们心情愉快,延长停留敦煌的时间,促使他们有更大地消费空间,从而增加敦煌旅游产业的总收入。
三是扩大国内外广告效应的需要。
旅游是跨时空的交往和跨文化的交流,每一位游客都是旅游的宣传者,文化的传播者。
打造旅游升级版 引领敦煌智慧化
![打造旅游升级版 引领敦煌智慧化](https://img.taocdn.com/s3/m/608be9e9f61fb7360b4c656c.png)
打造旅游升级版引领敦煌智慧化(标题采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并引用升级版、智慧化的新名词,使文章的主旨富有新意,且读起来琅琅上口。
)敦煌智慧旅游工作,可形象地比作通过“三步走",为一个能够走出去、可亲近的敦煌“画像”。
(引言简洁明快,语言鲜活生动)第一步:打造一颗“心”,塑造一张“脸”。
(小标题采用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新颖别致,独具特色,很是抓人)建成了飞天云计算中心支撑智慧城市规划中的智慧旅游、智慧文化、智慧生态三大核心板块,还为下一步接入城市管理、社会管理、政务管理系统和社会用户、家庭用户、移动客户提供充足保证。
建立了敦煌智慧旅游官网集群,24小时在线提供实时交流和个性化服务,怎么知敦煌、怎么来敦煌、怎么游敦煌,都能一键完成、私人订制。
(讲在智慧旅游方面的做法,借用“一键完成”“私人定制”新词,增加了新意)第二步:高举一双“手”,站稳一双“脚”。
(与第一个标题一样,也采用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增强吸引力)一手握住了最大的搜索引擎,只要在“百度”上搜索“敦煌”或“敦煌旅游”,首页跳出的结果2/3是敦煌旅游官网集群及旅游品牌专区,10月1日官网上线以来浏览量已达130万次;一手握住了主要的电商平台,在淘宝、天猫、京东、携程、去哪儿等平台建立了敦煌旅游旗舰店和特色产品专区,仅“双十一”线上销售就成交4万多单、300多万元。
一脚踏在景区,全域景区门票线上销售;一脚踏在城市,住店、吃饭、租车,找导游、看演出、去徒步,这些服务都已整合上线,彩塑、木版画、临摹画、土特产等特色文化旅游产品纷纷入驻敦煌旅游旗舰店。
(通过“两手抓”“两脚踏”,形象地陈述在发展推广旅游的做法和措施)第三步:添文化“肤色”,展多维“表情”。
(与前两个一样,也采用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着力进行智慧旅游的文化内容建设,在鸣沙山•月牙泉景区率先实现了“把导游装进手机里”。
下一步给敦煌的洞窟、沙丘、残墙、烽燧、胡杨等全部上二维码户口、建数字化档案、定展示“标准像"、搞多语种“音配像”、入自助导览电子地图,能让游客找得到、扫得出、看得真、听故事,一部手机、玩转敦煌。
把敦煌建设成世界超级文化和旅游平台
![把敦煌建设成世界超级文化和旅游平台](https://img.taocdn.com/s3/m/225eb200c1c708a1294a4415.png)
把敦煌建设成世界超级文化和旅游平台作者:李含琳来源:《丝绸之路》 2016年第24期把敦煌建设成世界超级文化和旅游平台李含琳(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兰州 730070)[摘要]甘肃省敦煌市是当今世界著名的文化和旅游名片,是甘肃省实施“西向开放战略”的主要地区之一,也是甘肃西端的重要门户城市。
所有这些条件都决定了今后敦煌市的发展策划和战略设计,敦煌文化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产业提升水平等,都必须站在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和全球平台的高度,以打造世界超级文化和旅游平台为核心,重新思考敦煌市的再认识、再开发、再建设问题。
[关键词]敦煌市;城市发展;旅游开展2016年的敦煌国际文博会的成功举办,又一次提升了敦煌的国际地位和声望。
我们在探讨敦煌国际文博会后的甘肃发展问题上,应该在思路和视野上更加超脱、更加实在和更加有新意。
我们应该积极地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站在全球开放、世界眼光、战略思维的角度,进一步提升敦煌文化和敦煌旅游的开发价值。
为此,笔者提出一种思路,或者说是战略建议,这就是把敦煌建设成世界超级文化和旅游平台。
一、建议理由和现实依据第一,世界文化名片。
现在的敦煌已经是世界著名的文化名片。
根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我国已经有48个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列世界第2位,其中,敦煌在最早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1987)。
敦煌文化是西方佛教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结合的代表,是一个典型模式,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意义,在世界上有很高的知名度。
而且还有敦煌研究院、敦煌学研究人才队伍以及《敦煌研究》权威杂志等。
第二,世界旅游胜地(圣地)。
今天的敦煌已经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是世界各国人民到中国旅游的首选地之一,是世界文化人到中国研究文化必须考察的地方之一,成为甘肃省旅游业的“领军人物”。
2015年:全市累计接待旅游人数660.39万人次,同比增长30.31%。
实现旅游收入63.76亿元,占全市经济的比重为15%,占全省旅游业的6.56%(976亿元),同比增长32.69%。
加快景区基石设施建设打造敦煌市国际文化游名城
![加快景区基石设施建设打造敦煌市国际文化游名城](https://img.taocdn.com/s3/m/48cf8092cc22bcd126ff0c47.png)
加快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敦煌市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 段 志 茹
【 摘 要】要牢牢抓 住一带一路建设和华夏文 明传承创新区
心 、 地 学 博 物 馆 进 行升 级 改 造 , 对 玉 门关 、悬 泉 置
宣 传 促 销 ,对 景 区 开 发 建 设 的 投 入 较 少 。 民 间 资 本
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 ,以国际的视野 、战略 的高度和发展 的思维审视敦煌市旅 游发展新格局 ,树立 “ 大旅游、大市 场、大产业 ”的发展理念。要紧 紧盯紧建设国际文化旅游 名城的战略 目标,坚持 “ 党政主导 、部 门联动、市场运作、 社会参与 ”的发展观念 ,大思路策 划、大手笔建设 、大服 务配套 、大 品牌 塑造 ,在创新上 下工夫,建设一批资源 品 位高 、自然 景观 独特的精品旅游 景区和旅游线路 ,全 面提 升旅游产业 的市场化 、规模化和 国际化水平 ,真正把敦 煌 打造成 国际一流的旅游 目的地。
了全 省 前 列 。但 和 国 际 文 化 旅 游 名 城 建设 标 准 和 要
以《 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发展规划纲要 》 为 指针 ,实施 “ 文化圣殿 、人类敦煌”的战略定位 ,
用 “ 文 化 修 学 、 生 态 休 闲 、科 考 探 险 、度 假 养 生 ” 的 要 求 ,修 编 完 善 景 区建 设 规 划 , 突 出 敦 煌 实 际 、
发挥特色优势 建设国际名城 积极推动敦煌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
![发挥特色优势 建设国际名城 积极推动敦煌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8463703d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e7.png)
发挥特色优势建设国际名城积极推动敦煌旅游产业跨越式发
展
马世林
【期刊名称】《发展》
【年(卷),期】2011(000)008
【摘要】全省旅游发展大会明确提出要力争经过5到10年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重要的支柱产业。
敦煌作为甘肃省旅游业的窗口和名片,是全省旅游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
旅游大会之后,省、市领导多次就敦煌旅游发展作出重要指示。
【总页数】2页(P39-40)
【作者】马世林
【作者单位】中共敦煌市委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2.3
【相关文献】
1.发挥个性优势推动西藏特色旅游业跨越式发展 [J], 洛桑江村
2.发展城市特色优势建设国际名城——对大连建设"国际名城"的深层思考 [J], 宋维佳
3.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建设国际旅游名城——敦煌市“十二五”发展目标及工作重点 [J],
4.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推动林业产业跨越式发展 [J], 侯新华
5.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推动林业产业跨越式发展——在全省林业产业推进会上的讲话(摘要) [J], 陈玉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敦煌用“新模式”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作者:————————————————————————————————日期:
2014敦煌用“新模式”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2017年12月31日晚,在中国传媒大学超高清4K演播大厅举行的“中国文化产业学院奖跨年直播盛典(2017—2018)”上,敦煌市获“2017中国年度文化影响力城市”殊荣。
酒泉市委常委、敦煌市委书记詹顺舟代表敦煌市登台领奖。
2015年7月7日—9日,我在敦煌市。
敦煌:用“新模式”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2014年6月14日中国旅游报
□本报驻甘肃记者张陇堂
建设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不能简单模仿东部发达地区、走大规模城市建设的粗放式发展道路,必须走出一条以有限容量为先决条件,以快速增长为基础,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内涵型巧增长”发展之路。
“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景区、雅丹地貌、玉门关、榆林窟、阳关……敦煌市的旅游资源在甘肃独树一帜。
建设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就是要把敦煌变成名副其实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吸引更多的游客,敦煌的旅游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敦煌市旅游局党委书记、副局长张健说。
2014年6月前不久,甘肃省出台《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敦煌将以文
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保护为前提,探索文化与经济、社会、生态、旅游、科技深度融合的绿洲经济科学发展新模式。
敦煌拥有世界级的文化资源,既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城市,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的重要节点城市,是甘肃对外交流的一张名片。
“建设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就一定不能回避敦煌的差距和问题。
过去,我们总是站在甘肃看敦煌、对照过去看敦煌;现在,我们必须要以世界胸怀、国际标准、名城目标来审视敦煌。
”敦煌市委书记詹顺舟(2015年12月任甘肃省文化博览局副局长、酒泉市委常委、敦煌市委书记)说。
他这样看待敦煌的差距:
城市功能紊乱、服务设施不全,城市四条大街背后多是棚户区,市民游客停车难、如厕难的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没有会展中心、专业剧院、健身场所。
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玉门关遗址、雅丹景区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旅游服务设施几乎空白。
文化没有有效地传承发展,还停留在洞窟里面、学术层面,没有转化成可感知、可体验、可消费、面向市场、面向大众的精神文化产品。
交通条件还跟不上发展的需要,敦煌机场设计客运能力为30万人次,在2012年就已经突破;距离敦煌最近的高铁车站——柳园站,通往敦煌的道路年久失修、破烂不堪,将来会
影响到高铁客源;敦煌境内目前尚无一条高速公路,西线旅游景区要么道路不通、要么水电不通。
旅游经济国际化水平还很低,2013年旅游人数虽然突破了400万人次,但境外游客占比不到3%,与国际旅游目的地还有很大差距;全市旅游从业人员近2万人,但大部分宾馆酒店没有外语服务人才。
国航兰州公司总经理殷建民说,游客不管你把敦煌打造成什么,关键是看有没有好的接待条件,服务水平如何,能不能快捷地达到、离开敦煌市,这些都是游客面临的最实际的问题。
敦煌市将在基础建设、城市功能和市民素质提升方面下大力气,力争为游客营造一个安全绿色的旅游消费环境。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机场扩建项目已开工,文化产业集聚区内的主干道路在2014年6月底前开工,柳园至敦煌二级公路建设项目2014年9月开工。
在城市功能构建上,新建改造19个星级厕所,改造提升敦煌夜市,建设停车场、广场、绿地、公园,实施“三溪五湖百塘”工程,改造城市“四门”环境面貌,改造蜘蛛网一样的城市电网,引进悦榕庄、喜来登等国际品牌酒店,建设会展中心、大剧院等项目,启动运营大唐文化街、酒吧一条街,建设益旺国际购物中心、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商品博览城。
在市民素质提升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活动为
契机,提高市民的思想认识。
把外语人才配备作为文化旅游行业准入门槛。
敦煌市文化局局长陈科说,目前,敦煌市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产业体系建设、文化人才培养、文化市场培育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成为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的一块“短板”。
因此,敦煌市把文化旅游定位为首位产业。
敦煌市作为一个国际旅游城市,2013年接待游客突破了400万人次,也就是说,敦煌市的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服务的不仅仅是20万敦煌市民,更多的是来敦煌的中外游客。
从2014年开始,敦煌市政府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乡镇、社区文化中心、村文化站进行标准化提升改造。
新建的单独住宅小区200户以上要配套建设一个50平方米的室内文化活动场所。
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要修建一个文化艺术场馆,逐步打造中外游客20分钟文化活动圈。
敦煌旅游业的爆发式增长给莫高窟等文化遗产带来游客周
期性超载等一系列严重问题。
自1979年正式开放以来,莫高窟已接待来自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40万人次游客。
其中,2012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单日最大游客量达1.8
万人次,日平均游客量2900人次。
根据预测,莫高窟游客数量还将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将给保护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根据敦煌研究院与国际遗产委员会的评估,莫高窟的日合理
游客接待量为3000人次,但随着数字游客中心的投入使用,日游客承载量可达6000人次,年接待量可达219万人次。
因此,通过实行莫高窟景区单日总量控制和全部预约参观制度,对游客进行合理的控制和分流,莫高窟景区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敦煌深居内陆干旱地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是严重缺水地区,目前敦煌的水资源总量约为9.43亿立方米,年度供水量约4.53亿立方米,旅游用水量受到严重限制。
按照每人每天用水量170升,旅游天数2.5天计算,2015年需要195万立方米,2020年需要390万立方米。
根据《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中的定额预测,2015年,敦煌旅游业发展可用水总量约为450万立方米,2020年,为740万立方米,可以得出,到2020年,水资源容量总体上可以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求。
据相关专家介绍,交通、住宿接待设施、季节性等因素导致的旅游环境容量超载问题,可以通过加大力度开发淡季旅游产品、拓展城市空间、节能减排等手段,充分拓展旅游的时间、空间,平衡淡旺季旅游人数,得到较好解决。
如加快建设和完善交通基础设施、酒店接待设施,开发四季旅游产品,与周边地区联合打造旅游线路。
敦煌市委书记詹顺舟说,建设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必须立足于自身作为西部偏远地区绿洲小城,水资源、环境容量等
自然资源的刚性约束是其一切人类活动的红线的特征,牢牢把握保护第一、有限容量、内容为王、田园城市四大建设原则,不能简单模仿东部发达地区、走大规模城市建设的粗放式发展道路,必须走出一条以有限容量为先决条件,以快速增长为基础,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内涵型巧增长”发展之路,形成有限的城市,无限的空间;有限的资源,无限的产业;有限的产品,无限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