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语文备考:高三语文最新模考试题周周练(二) 含答案
2021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卷 含答案

2021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卷含答案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述题)两部分。
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历史经过几番曲折,我们开始懂得:对于伟大的文化传统,不能掉以轻心,要尊重,甚至敬畏。
古人讲汉字创始,出现“天雨粟,鬼夜哭”(《淮南子》)的神秘、壮丽景象,饱含着敬畏。
近代改革方块字的构想,出于可贵的勇气,但逐渐被时代否定。
今后随着国力增长,汉字的优越性以及在世界上被普遍认同的可能性,将与时俱增。
说到书法,追究书法的根源,又出于对汉字的尊崇,至少让我们取得一种共识,便是书法创造必以汉字为基础。
字体是书体的根基,但把二者等同起来,以字体当书体,便无所谓书法;若把二者割裂开来,书法不复存在。
汉字最基本的功用是表意,不能想象三千多年的文明史可以离开文字传承。
文字传承文化,文字本身是工具又不仅止于工具。
文字自身构成庞大的文化体系,与全部中华文明融为一体。
鲁迅说中国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着重从美学意义上谈中国汉文字。
中国文字的“意美”,经长期历史积淀变得丰富深厚,汉字具有多义性、不确定性,蕴涵着本民族的美感。
2021年高三语文双周考试题(2)

2021年高三语文双周考试题(2)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内审美作为一种与感官型审美相对的审美形态,滥觞于人类审美思想发端期。
老子、孔子、柏拉图等人的思想中都有超越感官型审美而直达内在精神境界审美的表述。
老子的最高审美境界,来自于修道时的“致虚守静”等内心体验过程中出现的独特的内审美境界。
这种境界被庄子表述为“心斋”、“坐忘”,具有所谓“虚室生白”的内审美效应。
就先秦儒家而言,也有着相同的情况。
孔子主张“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和“尽善尽美”,表现出对感官型审美的充分肯定。
但最能代表孔子人生境界和审美境界的还是孔子盛赞他的弟子颜回时所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这个“不改其乐”,是一种精神境界型的内审美,是一种内乐,备受儒家推崇。
古希腊的柏拉图把美的和美本身加以区别,美的是现实中可以用感官把握的具体对象,而美,则是这种具体对象之后的理念,这种理念具有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是具有形而上学意味的本体。
柏拉图认为,真正的审美是人在神灵凭附并回忆自己曾经历过的理念世界之时才产生的。
这种灵魂化了的审美也是一种典型的内审美。
内身美具有精神性审美的特征,表现出对于物质欲望的超越。
正是这种超越性,构成了人类审美的最高层次。
内审美是一种源远流长且具有普遍性的审美形态。
但中西方之间仍有区别。
区别主要在于超验与非超验上。
从柏拉图开始,中经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美学思想,再到现代存在主义的“天地神人共舞”,其内审美主要是超验的,即不以人的现实的经验感觉为转移,而以抽象理念和信仰反省为核心。
相反,中国古代的内审美则兼具超验和非超验即经验两类。
中国古代审美文化与西方古代审美文化相比,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以内乐为上,感官享乐为下。
第二,中国的内乐传统与内在实践传统一致,是内在实践、内在体验的结果。
老子讲“致虚守静,以观其复”,就是通过心理的自我调节,达到“观道”和“览玄”的境界。
2021年高三语文周练试题(二) 含答案

2021年高三语文周练试题(二)含答案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刍.议(chú)条分缕析.(xì)圈.养(juàn)愀.然不乐(qiǎo)B.倏.忽(shū)越俎代庖.(páo)牛虻.(mánɡ)自惭形秽.(huì)C.靛.蓝(diàn)毁家纾.难(shū)干涸.(hé)白头偕.老(xié)D.眩晕.(yūn)相互龃龉.(yǔ)麾.下(huī)探本溯.源(sù)2.下列字形都有错别字,其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讥诮以身做则固若金汤偃旗息鼓B.辍学破斧沉舟洪篇巨制嘉宾满坐C.喧嚣枉废心机洪钟大吕留芳百世D.纰缪无尚光荣礼尚往来凤冠霞配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先进________,他们是时代的先锋、国家的脊梁、群众的楷模,是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________。
②“六部委”联合开展环保专项________行动,要求建立各级政府负责的环保工作责任制,对工作不力的部门要通报批评,责令限期________。
③我不能说我不珍重这些荣誉,________我承认它很有价值,________我从来不曾为追求这些荣誉而工作。
A.典型/典范整治/整顿虽然/但是B.典范/典型整理/整改虽然/不过C.典型/典范整治/整改并且/不过D.典范/典型整理/整顿并且/但是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东北小品火起来了!”当全面了解赵本山、潘长江等辽宁喜剧演员的小品演技及其效果时,你才能把握这句话深刻而宽广的内涵。
B.他为家乡主编的致富信息小报,信息量大,可读性强。
每月印出来后,不到一小时的时间里,数百份小报就被老乡们索要一空。
C.辽宁老工业基地的装备制造水平和技术队伍的素质通过神舟飞船上的一块块仪表板充分体现出来。
2021届广东省高三 新高考模拟试题语文(二)(含答案)

2021届广东省高三•新高考模拟试题语文(二)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
材料一“左图右史”,古已有之。
中国也不乏图像研究的传统,但现代意义上的影像研究应始于20世纪80年代。
西方“新史学”的传入及社会文化史研究的兴起,带来对影像的革新性认识,影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影像史学”也随之成为热词。
综观近40年来的发展状况,虽然国内整理出版了大量以“影像”“图像”冠名的作品,却不过是影像史料的汇集;不少学者在研究中利用了影像史料,或发表了一些有关影像的研究成果,但严格来说,尚未有一部具有学术意义的影像史著作出现。
中国影像史学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下面,对目前的研究状况略作分析,以期促进相关研究的深入发展。
国内学界对影像史料的整理与研究,实际上受到西方有关影像史学及图像研究理论的双重影响。
二者虽然有相通之处,但所涉领域并非完全重合。
影像史学所指视觉材料,基本上是历史影像,即历史记录片和历史照片。
而西方图像研究,特别是视觉文化研究所指视觉材料,范围却广泛得多,不仅包括传统艺术史研究中的绘画、雕塑等艺术品,也包括摄影、电视、服饰、广告、景观等一切当代社会的视觉产品,涉及当代文化的各个领域。
这些视觉产品又可通过摄影等技术手段转化为供学术研究的影像。
自20世纪80年代影像研究兴起,近40年来,国内学术界与出版界对影像史料进行了广泛的发掘,出版的影像资料可谓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涵盖面广。
此外,网络媒体也公布了大量的影像资料,极大地拓展了史料的范围。
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综观目前出版的影像史料,张冠李戴、解读错误的问题较为突出,粗制滥造、重复出版不在少数。
这一方面反映出相关整理者的学术功力欠缺,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在影像史料搜集整理中缺乏严谨求实的态度,缺乏学术目的,为图像而图像,甚至于单纯追求商业利益的现象普遍存在。
另外,大量影像史料的出版虽然为学术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史料基础,但目前真正将影像资料引入历史研究的学者并不多,影像出版呈现火爆之势的背后,凸显的是学术研究的贫乏,影像的学术价值并没有得到真正发挥。
2_2021届高三广东二模语文答案

2_2021届高三广东二模语文答案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测试(二)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1.D(3分)【试题分析】重视传统不一定会关注变迁,也可能“泥古不化”。
2.C(3分)【试题分析】A.B.D.3.B(3分)【试题分析】“对西方工业化道路的认同和模仿”于文无据。
4.4分。
可按采分点给分,答到1点给1分。
采分点分别为:《乡土中国》的价值,如何对待传统的问题,社会变迁的过程和方向,学者的历史功能,民族的复兴。
)5.(6分。
第一问2分;第二问4分,其中“乡土重建”“农业”“工业”三个关键词各1分。
若找出“传统可经重述乃至重建,达到社会进步的目的”或“传统重述、文化重建已绝不仅局限于对自身旧有文化的‘复兴’问题了,而是与世界文化尤其是与西方文化联系紧密”且能合理阐释,可酌情给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B(3分)【试题分析】画面上的亮光与早期一脉相承。
7.D(3分)【试题分析】本文所写并非全为作画场景。
8.(4分。
答到其中一点得1分。
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9.(6分。
第1点、第2点各1分,第3点、第4点各2分,答出要点即可。
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B(3分)【试题分析】二年,卓还长安,封允为温侯。
固让不受。
士孙瑞说允曰:“夫执谦守约,存乎其时。
公与董太师并位俱封,而独崇高节,岂和光之道邪?”11.D(3分)【试题分析】请霁,祈求上天停止下雨的活动,而非“求雨”。
12.D(3分)【试题分析】“百姓十分愤怒,叛军不敢为他收尸”不正确,文中的意思是百姓感到丧气,情绪低落,没有人敢去为王允收尸,只有王允的老部下平陵令赵戬自动解职去官为他办理丧事。
13.1)董卓被诛杀之后,王允秉持正道谨慎稳重,不再使用为应付董卓而暂时采取的办法。
2021届广东省揭阳市高考模拟检测(二)语文试题(word版 含答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0年2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11部委联合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文件,提出到202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等六大体系基本形成,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实现规模化生产,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实现市场化应用。
C.哲学家菲利普·福特提出的关于智能汽车发展的哲学难题,今天可能会更加凸显和尖锐,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D.智能汽车的导航定位、感知信息、预防碰撞、紧急报警、无线通信、自动驾驶等系统,实现的是线性的控制过程。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在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等体系建设方面较为落后,所以国家11部委专门制定发展战略。
“那是……”公输般想着,“先生说得很对的”
“那么,不可以歇手了么?”
“这可不成,”公输般怅怅的说,“我已来请楚王看一看。”
“你还不是讲些行义么?”公输般道,“劳形苦心,扶危济急,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他可是君王呀,老乡!”
“那倒也不。丝麻米谷,都是贱人做出来的东西,大人们就都要。何况行义呢。”
一九三四年八月作
(选自《故事新编》,有删改)
文本二:
基于一种新世界观之上的对于历史事件的审视,鲁迅并没有完全拘泥于历史,而是在尊重历史本质真实的前提下,着重开掘历史精神,以给执着于现实斗争的人们一种启示、一种借鉴和一种新的认识感受。正是出于这样一种创作意图,鲁迅在这篇小说的创作过程中,调动丰富的手法,生动而又细腻地,历史而又现实地塑造了一个“中国的脊梁”式的古代英雄形象。
2021届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1届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统编版高三总复习临渭区2021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页,全卷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2.答卷前,考生须准确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3.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涂写要工整、清晰;4.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金文中,“勇”主要有两种写法,强调的是力大敢为和勇武。
在篆文中,“勇”出现了新的写法,即从甬从心。
可见,勇作为一种评价,开始向人的心理意志方面延展,不仅指人的行为勇武,还指人的意志强大。
上古时期人类最主要的活动是与恶劣的生存环境作斗争以及群体之间的斗争,勇德最主要的内涵是开辟生存空间和战争中的勇武。
勇德最初是个体克服对危险和死亡的恐惧的品质,是一种用于斗争和生存竞争的自然德性。
在先秦时期,勇德有很高的地位,勇是坚守“义”所不可缺少的德性。
孔子说:“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为政》)不仅如此,孔子还将仁、智、勇三者并举,视此三者为君子人格所必备的三要素——“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但孔子在重视勇德的同时,也对勇德进行了明显的限制。
比如,《论语.阳货》有云:“君子义以为上。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孔子似乎把勇视为一种没有特定道德价值指向的能力,勇就是“不惧”,为善和为恶的“不惧”都可以称作勇。
可见,在孔子这里,勇德不能独自构成一种伦理德性,仍属于自然德性。
孟子和荀子对勇德进行了重构,使之具有道德内涵,成为独立的伦理德性。
孟子的做法是对勇德进行分类,明确地区分“小勇”和“大勇”:前者是基于一己之私产生的自然情感反应,是纯粹的、自发的情感冲动,没有自觉的道德目的;后者是基于道义而生发出来的道德情感及行为反应,是以道义知识和道德情感为基础的自觉选择,具有明确的道德意义。
山东省(新高考)2021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

山东省(新高考)2021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第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随着哲学社会科学的领域扩展与所研究问题的多样化,逐渐出现了许多无法用经典定量分析方法计算的“模糊量”。
比如,对某个领域的家庭经济能力的评价,往往可以分为富裕型、小康型、温饱型等;对人的身体素质评价,身高往往分为高、中、矮,等等。
这些便是量的模糊性,即模糊概念。
为解决模糊概念与经典定量处理方法之间的矛盾,便出现了使精确概念模糊化的模糊思维方法。
“模糊”一词译自英文“Fuzzy”,在字典中除有“模糊”的含义外,还有“不分明的”和“边界不清的”的意思。
模糊性是客观事物所呈现的普遍现象,主要指客观事物差异中的中介过渡的“不分明性”,或者说是研究对象的类属边界或性态的不确定性。
虽然模糊事物没有绝对界限,但还是有相对的标准与合理性的。
同时,模糊性中又允许主观性的存在,因为对模糊事物各人心目中的界限不会是完全一样的,承认一定的主观性是模糊性的一个特点。
此外,人们心目中的界限又形成一定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因而其又是客观的。
模糊性正是对这种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反映。
隶属程度的思想是模糊思维的基本思想。
例如,我们描述“年轻人”这一模糊概念的隶属程度,在面对人在多大年龄算年轻人的问题时,可以给出一个模糊范围。
这样,100个人或许可以给出100个年龄范围的模糊集合。
由于大多数事物具有模糊性,这就要求我们对事物进行价值判断时采取多值逻辑思维,即把过去的(0,1)二值逻辑推广到[0,1]闭区间上任意取值的多值逐辑。
可以说,模糊性是精确性的推广和延伸,而精确性则是模糊性的极端。
所以说,精确性和模糊性的关系十分密切。
在研究事物的模糊性时,切不可忽视事物的精确性。
正确理解和处理精确性和模糊性的关系十分重要。
客观世界的许多现象都是模糊的,如果对这些模糊概念仍采用传统的方法,即所谓经典思维的方法去处理和研究,将会得出一些不合理、不科学的结论,更不会促使模糊控制机器人、模糊控制汽车、地铁等产品的出现。
2021届高三语文周中练习卷(二)答案

2021届高三语文周中练习卷(二) - 参考答案一、名句默写(10分)( 每空1分)1.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2.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3.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4.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5.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7.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8.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9.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10.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1)(第一册《促织》)(20分)1)岁征民间岁(名作状,每年)2)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笼(名作状,用笼子)3)辄倾数家之产倾(使动用法,使……倾尽,用尽)4)大喜,笼归笼(名作动,装进笼子)5)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高(形容词使动,使…高,抬高)6)细疏其能疏(名作动,陈述)7)成以其小,劣之劣(形容词意动,认为……不好)8)“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信夫!”信(确实)9)掩口胡卢而笑而(连词,表修饰)10)无何,宰以卓异闻无何(不久,没多久)11)宫中尚促织之戏尚(崇尚,爱好)12)虽连城拱璧不啻也啻(止、比)13)径造庐访成造(到)14)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庠(学校)15)昂其直直(通“值”,价值)16)虫跃去尺有咫有(通“又”)17)益奇之益(副词,更)18)此物故非西产故(副词,本来、原本)19)久不售售(动词,考取)20)成然之然(动词,认为……是对的)(2)(高中常用文言实词“奔”—“步”)(20分)1.其流奔.放肆大《黄州快哉亭记》(奔腾)2.摇其本.以观其疏密《种树郭橐驼传》(树根)3.鸡健进,逐逼.之《促织》 (接近、迫近) 4. 比.去,以手阖门《项脊轩志》(等到)5.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前赤壁赋》(指示代词,那)6.蜀之鄙.有二僧《为学》(边疆,边远的地方)7.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此处为完结,指为秦所灭)8.舳舻千里,旌旗蔽.空《前赤壁赋》(遮住,遮掩,遮蔽)9.文王之所辟.风雨也《秦晋殽之战》(同“避”,躲避)10.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过秦论》(有利的时机,形作名)11.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训俭示康》(全,全部)12.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察今》(标记,标志)13.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过秦论》(兵器,武器)14.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促织》(连)15.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黄州快哉亭记》(担心,忧虑)16.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排行第一)17.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石钟山记》(停泊)1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广博地)19.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陈情表》(迫近,靠近)20.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劝学》(古代称跨两脚为“步”)二.文学文化常识填空(第一册)。
2021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语文仿真模拟卷(二)(有答案)

2021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语文仿真模拟卷(二)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书法与国学有诸多联系,但不能直接画等号。
书法是艺术,国学是学问。
把书法当成国学,与把传统文化当成国学如出一辙。
书法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组成部分,但只有用国学方法研究传统文化的学问才是国学。
那么研究书法的学问是不是就是国学了?不全是。
举个例子,用传统文献学方法研究的传统书学,可称得上国学。
古代书论文献大多是文学性描述,多运用比喻、夸张和想象等文学手法,且行文简略,如孙过庭《书谱》中有一句经典概括“古不乖时,今不同弊”。
意思是取法古人,不能背离时代条件,同时又不能随大流,过于迎合今人。
写不出自己,看不到古人,是书法大忌。
孙过庭以简短八个字,把古今书学的道理说通了。
而这用短短几个字就能说透的问题,今人千言万语也未必能达其真谛。
所以,凡遇古书论,都需用文献学方法,对所涉字词进行训诂学研究,这些自然属国学范畴。
按照国学大师梁启超的划分,国学研究总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智识的学问,一类是关于人生的学问。
前者侧重于认识,后者侧重于实践体悟。
书学也是如此。
书学是关于智识方面的学问。
书法的基础是汉字,研究书法必须研究汉字本体,故此,书学的基础是字学,也即小学,小学又融于国学之中。
所以,国学中的字学或小学,对书学研究有直接作用和影响。
辑校和注疏是国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传统书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在阅读和运用古代书论文献时,必须对其中的字词进行训诂或校注,否则易发生误读。
譬如现在我们时常用”天真烂漫“一词形容书法作品至高的美学境界,但从包世臣《艺舟双楫》中对“烂漫”一词的注解可知,“烂漫”的本意是花开十分,已渐有凋疏之意,用在书法上,则是指笔法粗疏导致的墨法凋疏,字法散乱。
书学还是有关人生体悟的学问。
它不但需要对古代书论进行研究,更需要亲自实践。
美感体验,或者说有关书法美的积淀,是在长期的笔法实践中培养出来的。
2021届高三全国卷高考模拟试卷 语文(第二模拟) Word版含答案

2021届高三全国卷高考模拟试卷语文(第二模拟)(本试卷共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古文观止》是一个文章选本,“观止”本于《左传》记载季札在鲁国看乐舞时赞美的话:“观止矣!”这个选本是清朝吴楚材、吴调侯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选定的,它备受读者喜欢是有原因的。
②第一,一般说来,它体现了比较进步的文学主张。
古代的选本,梁朝萧统的《文选》也很著名。
那时的文学主张,认为哲理散文和历史散文都不能入选。
《文选》除诗歌外,选的主要是骈文,是一种讲究辞藻、对偶、声律的文章。
唐朝韩愈起来提倡古代的散文,称为古文,用来反对骈文。
这种主张是进步的。
《古文观止》正是贯彻了韩愈以来的古文家的主张。
③第二,一般说来,入选这个选本的文章丰富多彩,思想性和艺术性是比较高的。
自从韩愈提倡古文以后,古文的选本在《古文观止》前早已有了,像宋朝真德秀的《文章正宗》选录《左传》《国语》到唐朝末年的作品,《古文观止》的选文从《左传》开始,就是本于《文章正宗》。
不过真德秀是道学家,他用封建伦理的眼光来选文章,忽略了文章的艺术性,所以他的选本不受欢迎。
《古文观止》所选,像先秦的历史散文《曹刿论战》《鲁仲连义不帝秦》,表现当时人的智慧和品德;两汉文《治安策》和《出师表》,反映出当时政治上的重大矛盾,表现出作家的远见和忠诚;唐文《捕蛇者说》,深刻暴露封建统治者“苛政猛于虎”的罪恶;宋文《岳阳楼记》,通过不同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这些名篇,都是古今传诵。
④这个选本所选文章的丰富多彩,也表现在文章的体制上。
选本也选了几篇韵文、骈文。
严格讲起来,古文跟骈文是对立的。
但就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讲,古文由散体趋向骈体,再由骈体回复到散体,完全不选骈体,就看不出这种变化来。
⑤第三,这个选本的编选体例也有它的好处。
萧统的《文选》分很多门类,烦琐不堪;真德秀的《文章正宗》古文部分分辞令、议论、叙事三类。
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2(附答案)

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2(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科技创新的竞争日益激烈。
各国纷纷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科技创新不仅能够创造新的产品和服务,还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推动产业升级。
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正在深刻改变着各个行业的发展模式。
同时,科技创新也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例如,医疗技术的创新可以提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环保技术的创新可以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然而,科技创新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科技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才投入,而且创新的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风险。
此外,科技创新也可能带来一些社会问题,例如失业、贫富差距扩大等。
材料二:文化创新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文化创新可以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内容和形式,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
同时,文化创新也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
文化创新需要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财富,它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
只有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才能够使文化创新具有深厚的根基和底蕴。
此外,文化创新也需要借鉴和吸收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
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通过借鉴和吸收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可以丰富和拓展本国文化的内涵和形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都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B.科技创新能够创造新的产品和服务,提高生产效率,推动产业升级。
C.文化创新可以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内容和形式,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因此文化创新比科技创新更重要。
D.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都面临着一些挑战,其中科技创新面临的挑战更大。
2021届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

2021届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2021年8省高考采用“312”模式,考生高考文化总分750。
备考阶段,考生们以刷题为主,查漏补缺,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收集的2021届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一起来看看吧!2021届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现代文阅读 (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彩陶特指烧制前绘彩的陶器。
对比强烈的绚烂色彩,意象多元的美好图案,点线面的繁复组合……彩陶不仅是早期先民的实用器具,更代表了那个时代卓越的艺术成就。
考古资料显示,在距今8000年的亚洲大陆东西两端率先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彩陶,中国是世界彩陶的发源地之一。
作为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流城孕育出的彩陶文化区,也是世界重要的彩陶文化区之一。
这里是彩陶文化发展序列最为完整的区域,从距今约8000年的老官台文化开始,先后经过半坡文化、庙底沟文化发展,一直延续到仰韶时代晚期,经历了3000多年的历程。
老官台文化彩陶作为中国彩陶文化的根,尽管器形与纹饰较为简单,却意义非凡。
半坡文化彩陶纹饰以直线构图为基本特色,尤以鱼纹和人面鱼纹最为典型。
庙底沟文化彩陶纹饰繁复绚丽,多以若干相同单元图案对称、重复排列,构成多元连续带状纹饰,尤以鸟纹及由圆点、弧边三角等构成的各种花卉纹最具特色。
渭河流域彩陶这一发展与传播历程,也是彩陶文化或中华文明本土起源的有力证据。
庙底沟文化时期,不仅是中国彩陶发展的鼎盛阶段,也是中国史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原本经营粟作农业的庙底沟文化先民,在与长江流域史前先民的交流中,发展出稻作农业,使粮食的来源比以前更加多样化。
经济的稳定发展为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这一时期,聚落数量增多,规模差异显著,出现了作为区域中心的特大型聚落。
西安高陵杨官寨遗址就是其中的代表。
该遗址规模巨大,总面积超100万平方米,环壕所围区域面积达24.5万平方米,环壕周长约1945米。
2021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2(Word可编辑版)

2021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2(最新版)-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处理-2021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2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剽掠漂染慓悍瓢泼大雨心里发飘B.韶华艄公绍剧年高德劭少安毋躁C.睥睨裨将稗官俾众周知髀肉复生D.秕谷毗邻仳离如丧考妣蚍蜉撼树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沤气迷魂阵正经八百安危相易,福祸相生B.矍烁消声器喧然大波黄钟毁弃,瓦斧雷鸣C.委琐显象管有案可稽有则改之,无则加免D.汇演假惺惺旅进旅退招之即来,挥之即去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我热切地希望我们语言工作者跟社会上有关方面的人士共同努力,根据我国的特点和________,编写出一套现代汉语的礼仪模式的教材。
(2)“我没有家了!”李麦心里想着,呆呆地看着地上的东西,夕阳把她修长的影子投在地上,她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到了________。
(3)这个会你去参加吧,________,让老赵去参加也行。
(4)他不会唱歌你________难为他。
A.风俗孤单否则何苦B.习俗孤单不然何必C.习俗孤独否则何必D.风俗孤独不然何苦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一名外地客人在本市乘的士时遭劫,载他的“的哥”竟坐山观虎斗。
昨日,乘客周先生说,他准备将这名“的哥”告上法庭。
B.他的两个女儿不仅人漂亮,而且人品也好,一个热情大方,一个温柔恬静,可谓各得其所,人见人夸。
C.只要你们设身处地地替那些过着艰难日子的下岗职工想一想,就不会一味地责备他们的斤斤计较了。
D.仿制古画还有一种,决不置自己的姓名.以假乱真,鱼龙混杂,骗取金钱。
5.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据香港文汇报综合外电报道:福尔摩斯侦探小说的英国作家柯南道尔的一批遗失逾70年的私人文件在伦敦被人发现。
B.2021年5月1日清晨6点整,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简称“央视新闻频道”)如期开播了。
2021年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卷2

高考模拟语文试卷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案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面词语中加括号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 疏(浚)(逡)巡(唆)使崇山(峻)岭怙恶不(悛)B.(侠)士脸(颊)海(峡)(狭)路相逢汗流(浃)背C.(供)给(烘)托(哄)骗山(洪)暴发垂(拱)而治D.(浪)涛(狼)藉酝(酿)书声琅(琅)豁然开(朗)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委屈委曲求全桃园世外桃源B.付出入不敷出防范防范未然C.人生人声鼎沸报复抱负远大D.是非文过饰非启示寻人启事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由达成共识到制订计划;______欧盟在军事一体化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②领导既然这样要求;虽然时间紧;任务重;我们也只能________而为之了。
③实践证明;人的大脑愈用愈发达;不用则会_______________。
A.表明勉励蜕化 B.说明勉力蜕化C.说明勉励退化 D.表明勉力退化4.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社会保障制度的推行;为劳动者自主择业解除了后顾之忧;人们不再为因转换单位而担心失去社会保险。
B.德国10月份失业人数猛增;比上月增加2.2万人;超过预期的一倍;政府面对方兴未艾的失业势头也束手无策。
C.这个下岗职工服务站;全心全意地为下岗职工排忧解难;他们的工作无微不至;深受下岗职工欢迎。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提出;必将激励全国人民处心积虑地努力奋斗;昂首阔步地走向未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年轻有为的高三学子们都希望自己将来成为对中华民族复兴有着较大贡献的人。
B. 这家工厂的干部职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帮助下;经营效益有了极大的改善;扭转了连年亏损的局面。
C. 这个时候;人们已经从风华正茂才华横溢的朱自清身上看到了一个优秀的文学家;因此对他的诗作予以热情的评价。
2021年高考全国卷高三语文模拟试题最新整理含答案(二)

2021年高考全国卷高三语文模拟试题最新整理含答案(二)2021届高三语文模拟测试题(二)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
供祀是书院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藏书、讲学一起并称为书院的三大事业; 书院作为与官学并行的教育组织,其供祀活动及其社会意义主要存在于文化层面。
在儒家传统教育中,知识教育与道德教育被认为同等重要,因而对书院教育而言,教学空间和供祀空间是必不可少的两大组成部分。
供祀作为一种具体规范的展礼、学礼活动,历来受到古代教育者的高度重视。
由于儒家思想的精微体现在对孔子学说的承传上,在书院兴建孔庙并定期举行供祀仪式,彰显了孔子至高无上的学术地位和道德境界。
这种严谨而规范的供祀形式作为书院的文化“规则”,一直受到书院管理者甚至统治者的高度重视。
书院的文化发展要依靠学术传播,即依靠对本学派学术旨趣的承传,除了对本学派的“文本”进行阅读和阐释外,还要从精神上进行承传。
对本学派和本书院历史上具有影响的先贤进行供祀,表明了书院作为一个学术组织拥有的行为规范和精神特色。
南宋以来的书院无不将供祀本学派先贤作为标榜自身“正道脉而定所宗”的学术追求,如白鹿洞书院的“宗儒祠”供祀周敦颐、朱熹等人,就体现了其学术旨趣。
书院供祀并非单纯学术上的追求,在漫长的制度化发展过程中,书院已经从一种单纯的教育组织发展为集教学、藏书、祭祀、出版、经营管理等功能为一体的社会组织。
官方的扶持、地方贤达的资助、民众的认同和参与,是书院巩固地位、扩大影响的重要条件,对社会上那些关心书院发展并作出重要贡献的名宦和贤达,书院供祀空间也为他们留有位置。
如岳麓书院在明嘉靖五年(1526 年) 设立了“六君子堂”。
2021年高考广东省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1年高考广东省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测试(二)语文试题2021.4.27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所在的市(县、区)、学校、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每张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画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费孝通先生《乡土中国》所讨论的问题虽是由农村经验入手,但其实涉及的是整个中国文化传统的问题。
在这里,必须就“传统”问题首先澄清:传统并不意味着历史陈迹,并不只是代表过去。
传统固然可以借由对历史的考察而得知,可以从以往经验中总结出来,但是我们须明白,无论大家是否有所意识,那些即便已为陈迹的事物正影响着乃至深刻地影响着当下,它甚至可以活生生地一直活到当下。
这就是为什么当人们普遍意识到社会急剧转型、农村面貌已经天翻地覆的时候,我们还需要阅读《乡土中国》,我们还可以从这本书中得到颇具价值的启示。
因为,作者所关注的并非只是当时的农村问题,而是整个中国文化传统问题,是中国文化传统与社会变迁的问题。
梁治平在其《古代法:文化差异与传统》一文中说:“一个被称作传统的东西,如果确实符合传统这个词的真实含义,那么,它就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上曾经存在的过去,同时还是个历史地存在的现在。
因此,我们不但可以在以往的历史中追寻传统,而且可以在当下生活的折射里发现传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高考语文备考:高三语文最新模考试题周周练(二)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植物考古属于科技考古范畴,而科技考古是考古学的研究分支,考古学又属于人文社会科学。
在人文社会科学中,考古学是最接近自然科学的一个研究领域,田野考古学的研究方法绝大多教可以在自然科学里找到本源。
田野考古学研究方法的两大支柱——地层学和类型学就是如此:地层学源自地学,类型学源自生物学。
所以说,现代考古学自诞生之日起就带着深刻的自然科学烙印。
而科技考古又是考古学中最接近自然科学的一个研究分支,包括植物考古在内的科技考古与自然科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的科技考古都属于跨学科研究领域。
如果用一句话来界定科技考古,科技考古就是应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解决和回答考古学的问题,自然科学是手段,考古学是目的。
植物考古为什么属于考古学?这是由它的研究目的决定的。
界定一个研究领城的学科属性首先要考虑其研究目的,植物考古的研究目的是认识和了解古代人类与植物的相互关系,复原古代人类生活方式和解释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
复原古代人类生活方式和解释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不仅是植物考古的最终研究目标,也是现代考古学的研究目的。
20世纪60年代以前,考古学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构建古代文化的时空框架。
然而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兴起了“新考古学”运动。
随着考古学文化谱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一些欧美考古学者开始不满足局限于如此具体的考古学研究目标,提出应该进一步探讨古代人类的行为和生活,例如古人吃什么,穿什么、住什么,如何生产劳作的,如何相互交往的,如何适应和认知自然界的,等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复原古代人类生活方式。
另外,他们还提出在考古学文化谱系建立之后应该进一步探索这些相互衔接的考古学文化是如何发生演变的,为何要发生变化,即解释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所以“新考古学”运动后来也被称作“过程考古学”。
经过数十年的激烈争辩和实践检验,这些新观点逐渐得到了考古学界的普遍认可,并最终成了现今考古学的研究目的。
既然植物考古也是将复原古代人类生活方式和解释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作为研究的终极目标,当然属于考古学的研究范畴。
植物考古和其他考古分支的主要区别在于研究时象。
植物考古的研究对象是考古发现的与古代人类生活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植物遗存。
所谓直接相关就是指那些被人类利用的植物,包括食物、燃料、建筑材料、工具、用具等;所谓间接相关是指那些虽然对人类没有利用价值,但却间接地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植物,比如依附在人工环境的各种杂草。
植物是有机物质,长期埋藏于土壤中会腐朽消失,这是植物遗存与其他文化遗物的不同之处,所以不是所有与古代人类生活相关的植物都能够长期保存在文化堆积中,并最终成为植物遗存被考古学者发现,有幸能够长期埋藏在考古遗址文化堆积中的植物遗存分为植物大遗存和植构微小遗存,植物大遗存分为三个类别:炭化植物遗存、特殊保存条件下的非炭化植物遗存、木材碎块和炭化末屑。
植物微小遗存也分为三个类别,即孢粉,植硅体和淀粉粒。
(摘编自赵志军《植物考古概述》第一部分“什么是植物考古”)材料二:有关考古出土植物遗存的报道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例如,当时在干燥的埃及古墓中曾发现过脱水植物遗存,在瑞士古代胡边遗址中发现了长期被水浸泡的植物遗存。
等等。
但是。
这些植物遗存的出土完全是偶然,主要是特殊的埋藏环境为植物遗存的保存提供了条件。
另外,当时对这些植物遗存的研究完全是由植物学家独立进行的,其研究结果仅限于对植物种属的鉴定,基本上没有涉及与人类文化的关系,所以这些发现和研究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植物考古学。
20世纪40年代初,在植物学的研究中出现了新的概念,称作“人文植物学”,专门探讨植物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一植物学的新概念立即引起了考古学界的关注,一些比较敏感的,思路开阔的考古学家开始意识到,如果能够通过考古发掘发现古代植物遗存,然后再探讨古代人类与古代植物的关系应该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于是,一些考古学家就开始试图通过考古发掘主动地寻找古代植物,邀请植物学家参与考古项目,并与植物学家共同对出土的植物遗存进行研究。
但是,当时还是没有找到一种通过考古发掘获取植物遗存的有效方法,他们的发现依然是靠运气,比较系统的植物遗存资料主要还是表源于那些位于干燥地区的遗址或长期被水浸泡的遗址。
20世纪60年代,浮选法应运而生,浮选法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在考古发掘过程中如何发现和获取古代植物遗存这一难题,丰富了考古资料,极大地扩展了考古学研究的内容。
继续由田野考古学家兼营植物考古学的研究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于是,一些考古学者在植物学家们的帮助和培训下,或者一些植物学者在考古学家的帮助和培训下,开始专门从事研究古代植物遗存及其与古代人类文化的相互关系,并不断地发展和创新有关这一研究领域的理论和方法。
于是,植物考古学作为考古学中的一个新的研究分支逐步地建立和发展起来。
(摘编自赵志军《植物考古学讲稿》第一部分“植物考古学简史”)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植物考古学最初的研究目的是构建古代文化的时空框架,后来才提出复原古代人类生活方式和解释人类文化发展过程。
B.“新考古学”运动认为应该进一步探讨古代人类的行为和生活以及探索古代文化如何发生演变和为何要发生变化。
C.那些被人类利用的植物和些对人类没有利用价值而只是间接地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植物,都是植物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D.植物是有机物质,长期埋藏于土壤中会腐朽消失,与古代人类生活相关的植物只有少数能成为被考古发现的植物遗存。
1.B(A项,张冠李戴,不是“植物考古学”而是“考古学”。
C项,必须是考古发掘的与古代人类生活相关的植物遗存才行,当下存在的与人类相关的植物不是植物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D项,原文表述是“并不是所有”,无法判断是多还是少)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考古学是人文社会科学中最接近自然科学的领域,田野考古学和科技考古学都与自然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B.对于植物考古学来说,如果没有弄清楚它的研究目的,就很有可能会在该研究领域的学科定位上出现错误。
C.“新考古学”运动提出应该复原古代人类生活方式和解释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所以也被称作“过程考古学”。
D.20世纪60年代以前,比较系统的植物遗存资料主要来源于那些位于干燥地区的遗址或长期被水浸泡的遗址。
2.C(“新考古学”运动被称作“过程考古学”,与“复原古代人类生活方式”无关)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研究成果不属于“植物考古学”的一项是(3分)A.《粟黍的起源与早期南传》(邓振华)B.《山东莱阳早白垩世植物化石及古生态特征》(金培红)C.《城子崖遗址史前生业经济的植硅体分析》(葛利花)D.《黍、粟碳化温度研究及其植物考古学意义》(王灿、吕厚远)3.B(这篇论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都不属于植物考古学。
这篇论文显示的研究对象是早白垩世的植物化石,早白垩世显然在人类出现之前,和人类没有关系。
这篇论文显示的研究目的是“古生态特征”,“古生态特征”是生物学概念,而不是考古学概念)4.请结合材料二概括植物考古学的形成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4分)4.萌芽期:19世纪,植物学家独立研究偶然出土的植物遗存,鉴定植物种属,基本上没有涉及与人类文化的关系。
(1分))过渡期:20世纪40年代,植物学界与考古学界出现交叉研究,但缺乏获取植物遗存的有效方法。
(1分)形成期:20世纪60年代,浮选法出现,(1分)出现专门研究植物考古的学者,(1分)真正意义上的植物考古学形成。
(第一点、第二点各1分,第三点2分。
“萌芽期”“过渡期”“形成期”三个词可以没有,但是每个阶段研究者的变化必须有)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是如何一步步论述“植物考古为什么属于考古学”的。
(6分)5.首先,明确植物考古学的学科定位(或明确植物考古学是考古学的分支学科),论述植物考古的跨学科特点;然后,明确植物考古学的研究目的(或明确植物考古的研究目的是认识和了解古代人类与植物的相互关系,复原古代人类生活方式和解释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论述植物考古属于考古学的原因;最后,明确植物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或明确植物考古的研究对象是考古发现的与古代人类生活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植物遗存),论述植物考古学与其他考古分支的主要区别。
(每点两个得分点,每点2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列文本,完成6~9题。
一只布袋刘震云沁源县有个牛家庄。
牛家庄有个卖盐的叫老丁,有个种地的叫老韩。
老丁和老韩是好朋友。
做买卖的人,本该爱说话,但老丁一天说不了十句话。
种地的整天和牲口、庄稼打交道,本该不爱说话,但老韩一天得说几千句话。
一个不爱说话,一个爱说话,本不该成为好朋友,但两人有共同的爱好,爱上山打兔,爱唱上党梆子。
为了一个唱戏,两人走到了一起。
老丁平日不爱说话,但一到唱戏,像换了一个人,口舌翻飞,字正腔圆,精神焕发。
两人本是朋友,但唱起戏来,或是夫妻,或是君臣,或是父子。
有时唱一个折子,有时连走一本戏,全看二人的兴致。
唱起戏来,往往忘了打兔。
两人是朋友,两家的老小也走得近。
老丁的小女儿胭脂和老韩的小女儿嫣红,常在一起割草。
这年八月十五头一天,两人割了一下午草,天快黑了,背着草回家,看见前头路边,躺着一个物件。
两人都想捡这物件,嫣红比胭脂大一岁,跑得比胭脂快,早一步跑到物件前。
捡到手里,原来是一只布袋。
嫣红便将这只布袋搁到自己草筐里,背回了家。
老韩老婆打开布袋,吃了一惊,原来里面躺着一堆大洋。
倒出来数了数,整整六十七块。
晚饭时候,老韩从地里收工回来,看着白花花一堆大洋,也傻了眼。
两口子夜里盘算大洋的用途,或置两亩地,或盖三间房,或添几头牲口。
老韩激动起来,话匣子打开了,说了一夜。
第二天一早,老韩老婆将嫣红叫过来:“昨天拾布袋的事,你漏出半点风声,我用绳子勒死你。
”把嫣红吓哭了。
吃早饭的时候,老丁来了:“听说嫣红昨天捡了个布袋?”老韩说:“回来让她妈打了一顿,布袋里是半袋干粪。
”老丁笑了:“哥,俺胭脂当时摸了摸那布袋,里边好像是钱。
”老韩知道瞒不住了,说:“没敢动,等着人家来认呢。
”老丁:“要是没人认呢?”老韩有些不高兴了:“没人认,再说没人认的事。
”老丁:“要是没人认,咱就得有个说法。
”老韩:“啥说法?”老丁:“布袋是胭脂和嫣红一块捡的。
见了面,分一半。
”老韩:“你这不是耍浑吗?”老丁:“我不是在乎这个钱,是说这个理。
”老韩:“你要这么说,咱俩没商量。
”老丁:“要是没商量,又得有个说法。
”老韩:“啥说法?”老丁:“就得经官。
”事情一经官,捡到的东西,明显就得没收。
老韩听出来老丁的意思,我好不了,也不让你得着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