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情感营销经典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情感营销经典案例案例一:万元购买情侣QQ 2007 年情人节,申蓉汽车推出了“超级情侣,万元购买QQ”促销活动,在四川乃至全国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该活动为期一周,却吸引了上百对情侣报名参与。海选出的 5 对情侣在现场进行了才艺、有奖竞猜以及默契度考核等几个残酷环节的比拼,最终有一对情侣以出色的表现获得了万元购买QQ 的机会。点评:本次活动看似一个情侣PK 秀活动,但它却让QQ 的文化与一大帮时尚和青春的年轻人高度融合在一起,从而提高了QQ 的市场知名度。可见,经销商让情侣们轻松的同时还别有用心。案例二:CITY 精英选拔赛CITY 上市之初,广州本田在全国搞了一场大规模的“CITY 精英”全国选拔赛。只要年龄在23 至30 岁之间,大学以上学历,才思敏捷,才艺了得的都市男女,都有报名参赛的资格。过五关斩六将最终胜出的六名选手,获取与广州本田签约一年的合同,合约期内将参与广州本田相关活动。点评:“广州本田CITY 精英选拔赛”这个活动策划得很成功,把品牌、销售、内涵都结合起来了,很有远见。正是因为与这群人的特质不谋而合,广州本田产品瞄准了有潜力并可能成为未来精英的人士,通过情感比赛以影响他们未来购车的意向。案例三:雅绅特寻找“天生一对”北京现代新车雅绅特Accent 上市之际,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寻找“年轻、时尚、驾驭雅绅特奔向幸福的最佳伴侣”,为雅绅特挑选“天生一对”的形象代言人。点评:通过媒体大规模的炒作,新车Accent 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定义为幸福小车Accent 也引起了市场高度关注。案例四:POLO 爱的宣言去年情人节,上海大众特别针对情人节在上海、北京、广州、南京、杭州等十二个城市展开推出“POLO 爱的宣言”活动,活动主要是针对POLO 用户的一系列品牌推广和促销,获得最佳情侣的选手获得了上海大众送出的钻戒一对。点评:POLO 是一款年轻时尚的车型,消费群主要是年轻人,而情人节是年轻人最重视的节日之一。情人节期间推出“珍我所爱,真我POLO”活动,大大提升了POLO 的品牌知名度和情感认知度。评析面对商家纷纷以情动人的营销手法,业内人士表示,“市场的同质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技术、品质、价格、服务等方面再也不可能取得绝对的优势,这样的情况下,情感营销所倡导的差异化经营是大势所趋。”以汽车的售后服务为例,美国汽车服务行业流传这么一句话:“只要有 1 美元的车在路上跑,那它就会牵扯出至少8 美元的汽车售后服务!”售后服务作为一种“情感营销”的方
式,其有效性已经得到了许多汽车厂商的重视。比如,上海通用则力推“别克关怀”,而奔驰中国着力打造“星徽理念”等。当前汽车市场的主力消费群体均是生活节奏快速的人,情感营销正是抓住了这些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以人为本,所以才能成功突围。“天价车”的营销策略从营销学角度来说,商家为产品定出如此天价的目的不外乎这样几个因素。一是引起轰动,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我们注意到,像布加迪和迈巴赫这样的豪车从来不需要在媒体上投放广告,在车展上近乎天文数字的定价已经足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吸引众多媒体和消费者的眼球。二是商家通过这样一个极高的定价来抬高产品形象,因为中国的消费者都有“一分价钱一分货”的心理,认为产品质量越好,价格也会越高。虽然这两款车本来就具有极高的美誉度和知名度,但是,布加迪卫航在本次北京车展上的身价是它在香港时的两倍还多。这一事实表明,豪车的经销商也希望利用中国消费者的这一心理,抬高产品的形象,进而达到更好的营销目的。凯迪拉克ESCALADE 凯雷德三是这类豪车企业的产品不追求大众市场,薄利多销的原则并不适用于它们。像迈巴赫和布加迪这样的奢侈品牌,它们的目标消费群体只是极少的一部分富豪阶层,虽然产品售出的数量不多,但“厚利少销”所得来的丰厚回报已经足以满足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需要了。从消费者层面来说,不得不承认,目前中国市场上的确有不少购买力很强的人,他们愿意一掷千金来追求那些在一般老百姓看来并不实用的奢侈品,这反映出中国的富豪阶层并不理性的消费观念。不仅仅是汽车,在其它奢侈品消费上也反映出我国目前总体上并不成熟的消费文化,例如,几年前曾在社会上掀起巨大反响的奢侈品消费问题的讨论,人们质疑几千元甚至上万元一件的衬衫、皮包是不是真的值那么多钱,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热衷于购买这类奢侈品。事实上,不少富豪购买奢侈品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身份,希望通过自己高档的生活用品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此次车展上的天价布加迪仅仅亮相两个小时就被订购也在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一问题。对于这些天价车型,我们且不说它是不是值这么多钱,首先来看看作为个人有没有必要买这么贵的车,如果是必须的,那么或许他的消费是理性的,如果购买这类车的人仅仅是为了炫耀财富,那么这就是一种炫富心理。电影中的汽车营销学导入:汽车与电影,这两个19 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一个扩大了人们的活动空间,一个拓展了人们的思维空间,都为人类带来了更多的自由。终于有一天,人们坐着汽车去看电影;
终于有一天,汽车出现在黑白银幕上,开始成为电影世界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道具(甚至角色)。特别是那些成本巨大、制作精良的环球大片,无疑是宣传汽车的最佳途径。在这里,电影因名车而更加精彩,名车因电影而畅销,两者在商业运作上相得益彰。“广告”一词源于拉丁文AdA verture ,原意为“吸引人注意”。电影中潜在的汽车广告就利用了广告的原始意义。通过影片中反复出现汽车商标的镜头和以标榜汽车性能的情节,来强化观众对汽车的印象。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标榜雅皮的《007》系列几乎每一部都会出现一部超强的座驾,在情节之外,邦德肆无忌惮地展示着前所未有的驾乘性能,就像《我,机器人》(AUDI RSQ )、《骇客帝国》(CADILLAC CTS )、《惊天劫案》、《非常人贩》(ASTON MARTIN BAT )几乎一部成功的商业电影都会捧红一款汽车。好莱坞电影对汽车的使用相当讲究,身份与汽车的搭配有严格规定,就像在中国电影中,绝对不会出现一个蹲着吃着炸酱面的广东人,好莱坞电影也绝不会有从本田汽车中走下一位银行大亨的镜头,或开着林肯的年轻律师形象。通过对好莱坞电影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如下搭配:政府高官、金融富豪、意大利黑帮――林肯;大企业老板――美洲豹;有钱中产――宝马;有固定收入的职业者――福特;歌星、影星――加长林肯或者凯迪拉克;亚裔黑帮――日本新款跑车;黑人黑帮――悍马。随着好莱坞大片在全球的推广,通过电影的反复暗示,观众会根据影片中展示的汽车品牌和款式告诉自己:“哦,原来我应该开一辆这样的车去上班。”随着市场的健全和发展,营销学也被应用到电影中,企业不仅通过电影来推销产品,更涉及了树立自身形象。作为全球安全性最高的沃尔沃,其市场定位为稳健成功男士。《断箭》中,约翰?? 区夫塔向政府敲诈两亿美金,洋洋得意地说要用这笔钱买沃尔沃2% 的股票,舒服地过一辈子,同样没有出现汽车具体形象,但沃尔沃公司及其产品的稳重形象立即呼之欲出。在公共关系学被引进营销学之后,电影甚至也成为品牌之间互相攻讦的舞台。在好莱坞电影中外国车多被认为性能低下,其使用者多被暗示有各种性格缺陷:法拉利成为夸张华而不实的代名词,在电影中屡次被撞得人仰马翻,被定义为论速度比不上通用、论马力比不上悍马的“小白脸”;而日本车则被等同于低质低价,《反恐24 小时》中,主人公不无讽刺地说过,洛杉矶最多的就是本田车。有趣的是“窝里反”也时而有之,在年度大片《变形金刚》中,作为反派霸天虎中惟一的汽车战士是福特的野马,而代表正义一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