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韶华-间皮瘤病理诊断

合集下载

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在胸腹水脱落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

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在胸腹水脱落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

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在胸腹水脱落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何秋香;朱启建;陈建欧;万丽;王群姬;黄卡特【期刊名称】《温州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06(36)5【摘要】目的:探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在胸腹水脱落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0例胸腹水脱落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抗体上皮细胞膜抗原(EMA)、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CK)、肢纹蛋白(VIM)、CAL、P53蛋白、钙结合素(PCNA)在细胞中的表达及表达的强弱程度,借此判断细胞的类型,并与常规脱落细胞学及部分组织病理学比较.结果:癌细胞EMA、CK(+),CEA、P53蛋白、PCNA部分(+),VIM大部分(-)、CAL(-)、间皮细胞、恶性间皮瘤细胞VIM、CAL(+),EMA、CK、PCNA部分(+),CEA(-).联合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及常规脱落细胞学,200例胸腹水脱落细胞检出恶性114例,良性78例.结论: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胸腹水性质的判断及确定肿瘤的类型有重要的辅助作用,联合应用抗体能进一步提高准确率.【总页数】3页(P466-468)【作者】何秋香;朱启建;陈建欧;万丽;王群姬;黄卡特【作者单位】温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浙江,温州,325000;温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浙江,温州,325000;温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浙江,温州,325000;温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浙江,温州,325000;温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浙江,温州,325000;温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浙江,温州,32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R561.3;R392.11【相关文献】1.细胞块石蜡包埋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在胸腹水细胞病理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黄金长;张功亮;郭广秀;王建;彭芳;陈青2.氯化铵去红细胞法在血性胸腹水脱落细胞学诊断中应用 [J], 潘献柱;潘献晓;陈命家3.细胞块石蜡切片联合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在浆膜腔积液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 [J], 朱琳;肖锋;钱铮;陈丽燕;孙艳;肖静文;顾春燕4.免疫细胞化学在胸腹水肿瘤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 [J], 石龙姣5.免疫细胞化学在胸腹水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 [J], 王雅如;柳志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MOC-31在胸膜间皮瘤与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MOC-31在胸膜间皮瘤与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MOC-31在胸膜间皮瘤与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徐文祥【摘要】目的:对 MOC-31在肺癌鉴别和胸膜间皮瘤诊断中的应用给予探讨。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7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肺癌和胸膜皮间瘤患者125例,对所有患者给予 MOC-31检测,将检验结果的阳性率给予比较。

结果非小细胞肺癌和胸水脱落的肺癌细胞的阳性率明显高于上皮型胸膜间皮瘤和胸水脱落的间皮细胞,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胸水间皮细胞和间皮瘤的阳性率没有差异(P>0.05)。

结论在肺癌鉴别和胸膜间皮瘤的诊断中,MOC-31检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在临床中值得应用于推广。

%Objective To MOC - 31 in the diagnosis of lung cancer to identify and pleural mesothelioma for discussion. Methods Randomly selected from July 2010 to August 2014 and the pleura skin tumor, 125 cases of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for al of the patients given MOC - 31 detection, inspection result of the positive rate for comparison. Results Non-smal cel lung cancer and chest water off the positive rate of lung cancer cel s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epithelial type pleural mesothelioma and chest between water loss of skin cel s,significant difference,statistical y significant(P<0.05);And chest water between skin cel s and mesothelioma did not differ between the positive rate (P>0.05). Conclusion The identification and diagnosis of pleural mesothelioma in lung cancer, MOC - 31 detection has higher application value and worth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in promotion.【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2页(P24-25)【关键词】MOC-31检测;胸膜皮间瘤;肺癌【作者】徐文祥【作者单位】110000 辽宁省沈阳市胸科医院病理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MOC-31在胸膜间皮瘤与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徐文祥【摘要】目的对MOC-31在肺癌鉴别和胸膜间皮瘤诊断中的应用给予探讨。

全血MLR、NLR及血清癌胚抗原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

全血MLR、NLR及血清癌胚抗原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

网络出版时间:2021-9-715:03 网络出版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34.1065.R.20210907.1403.022.html全血MLR、NLR及血清癌胚抗原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潘志鹏1,张 黎1,王安琪1,崔 杰1,刘全超2,谢慧敏2,朱晨文1,孙国平12021-03-11接收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81872047)作者单位:1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合肥 2300222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合肥 230032作者简介:潘志鹏,男,硕士研究生;孙国平,男,教授,博士生导师,责任作者,E mail:sunguop ing@ahmu.edu.cn摘要 目的 探索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及癌胚抗原(CEA)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99例胃恶性肿瘤及101例健康对照者临床资料,对其血常规、CEA等指标进行检测分析,同时利用ROC曲线分析NLR、MLR及CEA单独或联合检测在胃癌中诊断的作用,并得出其最佳截断值。

结果 胃癌组患者外周血MLR及CEA中位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外周血NLR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485);另外,MLR、NLR、CEA及三者联合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 668、0 529、0 834、0 852,其诊断最佳截点值分别为0255、3 125、2 31ng/ml、4 5529,敏感度分别为50 5%、23 2%、72 7%、56 6%,特异度分别为84 2%、95 0%、77 2%、98 0%。

结论 外周血MLR、NLR有助于鉴别健康者与胃恶性肿瘤,MLR、NLR及血清CEA联合检测可提高对胃癌的诊断效能。

关键词 胃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癌胚抗原中图分类号 R73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1492(2021)11-1807-04doi:10.19405/j.cnki.issn1000-1492.2021.11.025 胃癌诊断的金标准是胃镜病理活检,但可引发胃黏膜出血、溃疡甚至穿孔和感染等并发症[1]。

尿脱落细胞LewisX检测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价值

尿脱落细胞LewisX检测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价值

尿脱落细胞LewisX检测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价值
桂律;张文夏;罗金芳;王丽;李如昌
【期刊名称】《肿瘤防治杂志》
【年(卷),期】2003(10)6
【摘要】目的 :探讨LewisX抗原在膀胱尿路上皮癌非侵袭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EnVision免疫细胞化学方法 ,检测 5 2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 16例非肿瘤患者尿脱落细胞标本中LewisX抗原的表达情况 ,并与细胞病理学检测结果相比较。

结果 :尿路上皮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84 6 %和87 5 % ,其敏感性
显著高于细胞病理学。

结论 :尿脱落细胞LewisX抗原免疫染色。

【总页数】3页(P609-611)
【关键词】膀胱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抗原;LewisX;诊断
【作者】桂律;张文夏;罗金芳;王丽;李如昌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病理科;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泌尿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9
【相关文献】
1.人尿脱落细胞FISH、细胞学检测和膀胱镜检在膀胱尿路上皮癌诊断中的应用 [J], 白晓峰;孙兆林
2.人尿脱落细胞FISH、细胞学检测在膀胱尿路上皮癌诊断中的应用 [J], 白晓峰;孙兆林
3.尿脱落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对尿路上皮癌的诊断价值及漏诊原因分析 [J], 叶庆;王志华;杨军;曲锋;孟凡青
4.联合膀胱镜下活检和尿脱落细胞学对膀胱尿路上皮癌诊断的价值 [J], 温宗华;叶见波;韦荣干;黄永塔;韦强
5.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在尿路上皮癌中的诊断价值 [J], 吴逵;诸禹平;舒启安;张祖明;朱明;沈法林;祝怀平;凌斌;戴海明;吴竞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骨膜骨肉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骨膜骨肉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骨膜骨肉瘤的临床病理分析伍锦凤;桂照华;吴景;李晓洁;何杰【期刊名称】《安徽医药》【年(卷),期】2015(000)012【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骨膜骨肉瘤( periosteal osteosarcoma,POOS)的临床病理特征、影像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

方法对1例骨膜骨肉瘤( POOS)进行常规病理观察及影像学分析。

结果该例POOS临床表现为局部肿块伴有疼痛;影像学显示骨皮质表面软组织阴影,不侵犯骨髓腔。

镜下由中等分化的软骨母细胞构成,呈分叶状排列,小叶被有一定异型性的梭形细胞分割,细胞间可见少量肿瘤性骨样基质形成。

结论骨膜骨肉瘤是发生于骨表面的罕见骨肉瘤,伴发髓腔浸润者极少见,诊断时需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像学特点做综合判断,需要与骨膜软骨肉瘤、普通骨肉瘤、高级别骨表面骨肉瘤、骨旁骨肉瘤等进行鉴别。

【总页数】4页(P2326-2329)【作者】伍锦凤;桂照华;吴景;李晓洁;何杰【作者单位】安徽省肿瘤医院病理科,安徽合肥230032;安徽省肿瘤医院病理科,安徽合肥 230032;安徽省肿瘤医院病理科,安徽合肥 230032;安徽省肿瘤医院病理科,安徽合肥 230032;安徽省肿瘤医院病理科,安徽合肥 230032; 安徽省立医院病理科,安徽合肥 230001【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骨膜骨肉瘤的影像学诊断与病理学分析 [J], 卢超;周旭峰;高志翔;陈豪;李华丽;何莎莎;刘林2.骨膜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与其相关病理改变的相关性分析 [J], 李伟斌3.7例骨膜骨肉瘤临床预后分析 [J], 戴哲浩;陈霞光;肖平4.骨膜骨肉瘤3例临床病理观察 [J], 张静;赵大春;杨堤5.骨膜骨肉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 [J], 罗学锋;徐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胸膜恶性间皮瘤1例

胸膜恶性间皮瘤1例

胸膜恶性间皮瘤1例
刘桂霞;钟敏华;厉银平
【期刊名称】《实用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6(22)5
【摘要】患者男,17岁,学生。

因胸痛、咳嗽、低热20d于2005年8月31日入院。

入院前20d无明显诱因感右侧下胸部疼痛不适,呈持续性胀痛,咳嗽时疼痛加剧。

5d后疼痛稍好转,又出现干咳、低热不适,以午后低热为主,体温37.5~38.5℃。

可自动退热,伴盗汗,无寒战,无腹痛、腹泻及其它不适。

在当地诊所给予抗感染治疗,疼痛消失,但仍有纳差、乏力,遂至我院就诊。

入院查体:T37.0℃,生命体征平稳,查体可见右颌下一黄豆大小淋巴结,质硬,触之滑动,轻压痛,口腔黏膜无异常,扁桃体无肿大。

其余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总页数】1页(P515)
【作者】刘桂霞;钟敏华;厉银平
【作者单位】432000,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内科;432000,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内科;432000,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8例胸膜上皮型恶性间皮瘤临床病理观察 [J], 苗兰芳;雷瑞雪;杨海军
2.64例胸膜恶性间皮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J], 赵雨;冯瑞娥;曾瑄;孟芝兰;武莎菲;罗玉
凤;曹金伶;崔全才
3.间皮相关抗体在胸膜恶性间皮瘤和胸膜转移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J], 喻朝霞;郑晓刚;夏思钧;孟奎;陆珍风;马恒辉;周晓军
4.胸膜恶性间皮瘤临床病理特征及相关抗体研究 [J], 邢荣格;张欣;张晓玲;周玮玮;苗玉
5.胸膜恶性间皮瘤引起胸腔积液二例的细胞学诊断分析 [J], 郭秀丽;郗彦凤;刘月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腹膜恶性间皮瘤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和ki-67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

腹膜恶性间皮瘤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和ki-67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
nExpPathol 2019Aug;35(8)
网络出版时间:2019-8-1615:07 网络出版地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4.1073.R.20190816.1506.009.html
腹膜恶性间皮瘤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和 Ki67表达与 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和 Logrank法进行,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 因素生存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系以及对其预后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 2011年 3月 ~2017年 8月首 都医 科 大 学 附 属 北 京 世 纪 坛 医 院 诊 治 的 28例 MPM。患者年龄 36~82岁,中位年龄 53岁,其中男 性 16例,女性 12例。组织学类型:上皮样型 21例, 肉瘤样型 1例,双相型 6例。25例获得随访,失访 3 例,随访时间截至 2018年 3月 28日。 1.2 方法 标本均经 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 蜡包埋,4μm厚切片。免疫组化采用 EnVision法, 实验步 骤 按 照 说 明 书 进 行。一 抗 为 鼠 抗 人 Ki67 (克隆号 MIB1,稀释度 1∶100),二抗为 MA2000试 剂盒,购自北京中杉金桥公司。 1.3 结果判断 TILs和 Ki67免疫组化结果均由 两名高年 资 病 理 医 师 进 行 双 盲 独 立 阅 片。 TILs根 据细胞密度分 0、1、2和 3分,肿瘤间质无淋巴细胞 浸润为 0分,低密度为 1分,中等密度为 2分,高密 度为 3分[7]。Ki67选取至少 10个高倍镜视野,观 察至少 1000个肿瘤细胞计算 Ki67阳性细胞(核着 色)百 分 率。Ki67增 殖 指 数 ≤25% 为 低 指 数,> 25%为高指数。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 学分析,TILs、Ki67增殖指数和 MPM临床病理因素 的 关 系 采 用 χ2检 验 。生 存 分 析 采 用 KaplanMeier

{企业管理诊断}免疫组织化学之肿瘤鉴别诊断

{企业管理诊断}免疫组织化学之肿瘤鉴别诊断
细胞和梭形细胞形成条索状和洋葱样结构,EMA 阳性,但 CD34 阴性。 5、获得性(指趾)纤维角质瘤: 1)经典型(I 型):体积更小,位置更表浅,更倾向向外生长,缺乏细胞和血管,胶 原纤维呈平行束状排列。
2)变异型(II 型):与肢端纤维粘液瘤较相似,含有更多的细胞,胶原纤维排列不规
则,呈车辐状排列。肿瘤位置更表浅,含有少量的粘液样基质,
3、 结构和细胞/间质的特异性 1) 上皮样细胞 2) 良性细胞 3) 平滑肌增生 4) 多核细胞组织细胞瘤 5) 细胞性神经鞘粘液瘤 6) 丛状纤维组织细胞 7) 丛状黄色瘤
鉴别诊断 1、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2、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肢端表浅性纤维粘液瘤
这是一种新型的好发于手和脚的特征性软组织肿瘤,有侵犯指甲的倾向。以下资料来自 37 例
【通讯地址:330006 南昌市爱国路 92 号 江西省人民医院 刘 勇,电 话 (0791)6895672;;; 】
目录
纤维组织细胞瘤 肢端表浅性纤维粘液瘤 黑色素瘤 皮肤的黑色素细胞病变 促纤维增生性黑色素瘤 血管球瘤 微囊性附件癌,MAC 皮肤麦克尔(Merkel)细胞癌 皮肤麦克尔(Merkel)细胞癌与肺转移性小细胞癌 皮肤基底细胞/鳞状细胞/基底鳞状细胞癌 皮肤和皮下组织粘液样病变的鉴别诊断 鼻咽部血管纤维瘤 鼻窦血管外皮瘤 嗅神经母细胞瘤 肺的炎性假瘤 支气管错构瘤 支气管上皮—肌上皮癌 肺腺纤维瘤 肺的脑膜瘤 肺硬化性血管瘤 肺癌中 cytokeratins 和神经内分泌标志物的免疫组化表达 肺的微乳头状癌 肺的原发性印戒细胞癌 肺类癌/胃肠道类癌/胰腺内分泌肿瘤的比较研究 肺透明细胞瘤(糖瘤) 淋巴血管平滑肌瘤病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肺癌的类固醇受体 肺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支持细胞 肺淋巴瘤

恶性胸膜间皮瘤诊治进展 华晶

恶性胸膜间皮瘤诊治进展 华晶

辅助检查
• X线片是最简单实用的方法,但确诊率不高
• 胸部CT是胸膜病变最可靠、最有价值的必 不可少的检查方法。且胸膜间皮瘤 和腺癌 可需要鉴别。 • PET-CT,F- FDG高摄取率有助于良恶性肿 瘤鉴别,但价格昂贵。
胸壁结节
胸膜大肿块和纵隔淋巴结肿大
胸腔积液
肺内结节
常用诊断方法
诊断方法 敏感性
胸水细胞学
细针活检 胸水细胞学/细针活检 胸腔镜活检
26%
28.7% 38.7% 98.4%
病理诊断
• 诊断有赖于病理学,包括胸水细胞学,胸 膜肿瘤活检。 • 组织学分为:上皮样,肉瘤样及混合型。 其中,上皮型占50%左右,恶性程度最低。
• 有时细胞学及组织学也难以确定,需行免 疫组化检查。
恶性胸膜间皮瘤与肺腺癌的免疫组化比较
临床分期
Ⅰa Ⅰb Ⅱ Ⅲ T1a T1b T2 T3 anyT anyT T4 anyT andyT N0 N0 N0 N0/1/2 N1 N2 anyN N3 anyN M0 M0 M0 M0 M0 M0 anyM anyM M1

MPM的治疗
• 肿瘤的综合治疗 包括外科、放疗和化疗的综 合治疗。 – 外科治疗基于目的不同主要有:控制胸水; 多种模式治疗前的减瘤等。 – 放疗:调强适形放疗的初步临床研究结果是 取得令人鼓舞的,但仍需前瞻性的临床对照 研究。
• 澳大利亚自1981年的20年以来,发病率逐年
上升
• 中国的发病情况
– 1959年: 国内首次报道(浙江医学)
– 1996年1月:收集到的文献资料约500例 – 云南大姚县部分地区发病率为
• 85/百万人年 (1977-1983• 主要致病因素为石棉接触。首次接触石棉 至MPM发病,通常需要20年-40年。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最新治疗进展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最新治疗进展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最新治疗进展
口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人民医院肺一科广东省肺癌研究所王震吴一龙
有报道称恶性胸膜间皮瘤中位生存 期≤1年,5年生存率≤1%,以至于多 年来对恶性胸膜间皮瘤治疗持一种虚 无的态度(Ceresoli GL,Locati LD, Ferreri AJ,et a1.2001)。然而随着 对其有关分子异常的认识,该病生物学 特性也逐渐被了解。伴随着分子生物 学、免疫学的发展,以及临床实践本身 的发展,该病的治疗又有了新的希望。
Src在间皮瘤中高表达并激活。 Src激酶活性与间皮瘤分期相关,可能 会促进肿瘤侵袭和转移播散。达沙替 尼(Dasatinib/Sprycel),Src家族 激酶的强抑制剂,在临床前模型中可 抑制间皮瘤的迁移和侵袭(Tsao AS, He D。Saigal B,et aj.2007)。 CALGB目前正进行临床试验用于既往治
58 i中国处方药勰Q02№两
万方数据
照随机nI期国际临床试验,二线治疗 恶性胸膜间皮瘤,拟入组660例,主要 终点为总生存期(C1inicalTrials.gov Identifier:NCT00128102),其结果 值得期待。
新型疗法:有待验证
动物研究以及临床试验均提示恶 性胸膜间皮瘤对免疫治疗敏感。干扰 素a、胸腔白介索一2和瘤内粒细胞一巨 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试验显示对肿瘤 有一定效果。但是尚无有力的证据保证 这些药物的广泛使用。
Klein.IS.2008)。 最近一种便携式胸腔引流系统正
在应用。通过长期引流的导管以及真 空瓶,患者在家中即可控制胸水。这 样陷闭肺患者可以避免外科干预并可 缓解气促。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患者有多种类型 的疼痛。肿瘤侵犯胸壁引起躯体痛。肋 间神经或椎体受侵后引起神经病理性疼 痛。器官受侵后引起广泛的内脏痛,止 痛非常困难。阿片类药物在作用持续时 间内应该足以止痛且副作用小。阿片类 药基础上加非甾体消炎药通常对躯体痛 有效。神经病理性疼痛需加用抗惊厥药 如卡马西平或丙戊酸钠。有些患者需要 手术止痛如椎管内应用镇痛药物或神经 阻滞。因胸水及肿瘤包绕肺导致的气促 比较常见,当可逆性病因如胸腔积液及 贫血得到治疗后,阿片类药物有助于 缓解气促(Heffner JE and Klein JS.

WHO(2019)消化系统肿瘤分化尚不确定肿瘤分类解读

WHO(2019)消化系统肿瘤分化尚不确定肿瘤分类解读

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315:31 网络出版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34.1073.R.20201023.0917.001.html·专家论坛·WHO(2019)消化系统肿瘤分化尚不确定肿瘤分类解读刘加夫1,张 声2关键词: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肝间叶性错构瘤;肝钙化性巢状上皮间质肿瘤;滑膜肉瘤;胃肠透明细胞肉瘤/恶性胃肠神经外胚层肿瘤;肝胚胎性肉瘤中图分类号:R7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399(2020)10-1135-03doi:10.13315/j.cnki.cjcep.2020.10.001接受日期:2020-07-15作者单位:1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病理科,福州 3500082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福州 350005作者简介:刘加夫,男,副主任医师。

E mail:jiafu186@163.com张 声,男,硕士,主任医师,通讯作者。

E mail:zhgshg@126.com WHO(2019)消化系统肿瘤分类(新版)与WHO(2010)消化系统肿瘤分类(旧版)在章节分类及内容上有较大的改变。

最大的变化是旧版分类按照部位分章节列出所发生的常见肿瘤类型,而新版以肿瘤组织学来源进行分类,主要包括上皮、淋巴造血系统、间叶、少见类型以及消化系统遗传性肿瘤综合征等。

与旧版相比,新版消化系统间叶性肿瘤分化尚不确定部分的变化较为明显,对每种疾病的理解和分类更加细致和完善,内容也更加丰富。

分化尚不确定的肿瘤主要介绍了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epithelioidcelltumor,PEComa)(包括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肝间叶性错构瘤(mesenchymalhamartomaoftheliver,MHL)、肝钙化性巢状上皮间质肿瘤(calcifyingnestedstromal epithelialtumouroftheliver,CNSETL)、滑膜肉瘤(synovialsarcoma,SS)、胃肠透明细胞肉瘤/恶性胃肠神经外胚层肿瘤(gastrointestinalclearcellsarcoma/malignantgastrointestinalneuroectodermaltumour,GCCS/GNET)、肝胚胎性肉瘤(embryonalsarcomaoftheliver,ESL)六种组织学类型。

胸膜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胸膜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like giant cell tumor,OGCT)可原发于骨组织外的许 多器官,国内外文献报道有软组织 [1]、乳腺 [2]、肺 [3]、 腮腺 [4]、胰腺 [5,6]、甲状腺 [7]、肾脏 [8] 等器官,目前国
引导下壁层胸膜穿刺,外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 院)病理切片(见图 4)会诊提示:富于破骨样巨细 胞的梭形细胞肿瘤,核分裂象易见,结合免疫组化
尽管有部分文献表明伴有破骨细胞样巨细胞 瘤的恶性肿瘤可能预示着预后更好 [11,12,16],但从大 部分肺癌伴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瘤改变和 1 篇关于 胸膜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瘤的文献报道看,预后并不 乐观,这可能与癌症本身的恶性程度有关。
原发于胸膜的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瘤极其罕见, 因该病初期并无特征性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容易 与胸膜间皮瘤相混淆,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 化,对于该病的治疗手段及效果目前并不乐观,需 要进一步研究探索。
30%+),Calretinin(-),MC(-),D2-40(-),WT-1(-)。
1 临床资料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患者家属要求出院后至外
院进一步治疗。外院就诊后给予口服阿帕替尼治
患者,女,78 岁,主因“右胸部疼痛 4 个月,间断 疗,患者疼痛症状无好转,体重下降 4kg,再次回我
发热 1 月余”入院。患者 4 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 院治疗;复查胸部 CT(见图 5)提示:右侧胸膜不规
图 1 患者 4 个月前右胸部疼痛时胸部 CT
CA125、NSE、Cyfra211 均正常;T-SPOT(-);复查胸
部 CT(见图 2):右前胸膜不规则增厚,较上次 CT 明
显增大,其内可见散在不规则高密度影,增强扫描
可见轻度强化。临床诊断:右胸壁肿物,肿瘤?感

肝癌组织细胞角蛋白7、19表达的评估

肝癌组织细胞角蛋白7、19表达的评估

肝癌组织细胞角蛋白7、19表达的评估周旻;杨冬华;汤绍辉;黄卫;卢筱华【期刊名称】《中国病理生理杂志》【年(卷),期】2006(022)010【摘要】目的:分析细胞角蛋白7、19(CK7、CK19)和AFP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评估其在肝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CK7、CK19和AFP的表达,观察3种表达产物在肝癌不同组织类型中的表达.结果:106例肝癌组织中,CK7表达阳性率分别为:肝细胞癌29.4%(25/85),胆管上皮癌58.3%(7/12),混合型肝癌66.7%(6/9).CK19表达阳性率为:肝细胞癌23.5%(20/85)、胆管上皮癌50.0%(6/12)、混合型肝癌55.6%(5/9).CK7和CK19共同表达阳性率为:肝细胞癌9.4%(8/85),胆管细胞癌41.7%(5/12),混合型肝癌55.6%(5/9).CK7、CK19、CK7/CK19在混合型肝癌和胆管上皮癌表达阳性率高于肝细胞癌.AFP表达的阳性率为:肝细胞癌56.4%(47/85)、胆管上皮癌25.0%(3/12)、混合型肝癌33.3%(3/9),AFP在后两者的表达阳性率低于前者.结论:CK7和CK19在混合型肝癌和胆管上皮癌表达阳性率高于肝细胞癌.而AFP在肝癌组织的表达与之相反.联合检测CK7、CK19和AFP可能对肝细胞癌和胆管上皮癌的鉴别诊断有参考价值.【总页数】3页(P2064-2065,2073)【作者】周旻;杨冬华;汤绍辉;黄卫;卢筱华【作者单位】广州市肿瘤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广东,广州,510632;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广东,广州,510632;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广东,广州,510632;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广东,广州,5106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63【相关文献】1.国产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化学发光定量检测试剂盒的性能评估 [J], 方宜臻;张忠英;叶辉铭;刘江武;金宏伟;林永志;颜水堤;于洋;高磊;徐飞海2.腹腔镜下射频消融联合静脉化疗对肝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细胞角蛋白19、父系表达基因10表达的影响 [J], 祁生福3.TP化疗方案联合康莱特对宫颈癌患者血清细胞角蛋白\r19片段抗原21-1、细胞角蛋白19水平的影响 [J], 叶瑞智;文强;刘丽丹4.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骨胶素-细胞角蛋白19片段、癌胚抗原对非小细胞肺癌胸膜转移的评估价值 [J], 吴倩;周雍;王东升;张文涛;沈健美5.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和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对晚期食管癌化疗效果及预后生存的评估作用 [J], 杨学文;肖书傲;刘书尚;郑高赞;李孟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皮肤肿瘤232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皮肤肿瘤232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皮肤肿瘤232例临床与病理分析梅册芳;黎娟;李高峰;李艳艳;伍尚华【期刊名称】《中国临床新医学》【年(卷),期】2018(011)002【摘要】目的分析基层医院皮肤肿瘤患病情况,探讨该地区皮肤肿瘤的发病规律.方法收集该院2011-01 ~2016-12期间进行皮肤组织病理活检证实为皮肤肿瘤的病例共232例.将皮肤肿瘤患者临床和病理资料整理分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良性皮肤肿瘤和恶性/交界性皮肤肿瘤的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织来源上数量最多的依次是表皮肿瘤和黑素细胞性肿瘤.(3)数量最多的皮肤肿瘤依次是脂溢性角化症、基底细胞癌、色痣、皮肤纤维瘤和鲍温病.(4)临床与病理符合率较低,仅为52.59%.(5)恶性/交界性肿瘤患者确诊时的年龄显著高于良性肿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暴露部位更容易发生恶性/交界性肿瘤.结论该院皮肤肿瘤行病理检查中以表皮肿瘤和黑素细胞性肿瘤多见,病理送检率偏低,临床和病理诊断符合率低.临床医师尤其是基层医师应加倍重视组织病理活检,尤其是对年长者暴露部位的皮肤肿物.【总页数】3页(P149-151)【作者】梅册芳;黎娟;李高峰;李艳艳;伍尚华【作者单位】512026广东,韶关市慢性病防治院;512026广东,韶关市慢性病防治院;512026广东,韶关市慢性病防治院;512026广东,韶关市慢性病防治院;512026广东,韶关市慢性病防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5【相关文献】1.皮肤肿瘤156例病理学分型与临床关系分析 [J], 沈立飞;徐文博;于春梅2.临床老年人皮肤肿瘤的病理研究 [J], 邱媛媛3.老年人皮肤肿瘤20例临床病理分析 [J], 王勇炫;曾赤佳;张雄;云洪岩4.CD4+/CD56+造血皮肤肿瘤的临床与病理学研究 [J], 刘恩彬;陈辉树;张培红;李占琦;孙琦;杨晴英;方立环;孙福军5.外鼻皮肤肿瘤140例病理学分型与临床的关系 [J], 孙庭钰;严文洪;赵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胸膜间皮瘤的诊断与治疗

胸膜间皮瘤的诊断与治疗

胸膜间皮瘤的诊断与治疗
卢敏;杨春鹿;胡永校;张军
【期刊名称】《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3(032)003
【摘要】通过对26例胸膜间皮瘤病人临床资料的分析,进一步探讨胸膜间皮瘤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后.
【总页数】2页(P261-262)
【作者】卢敏;杨春鹿;胡永校;张军
【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辽宁,沈阳,11000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辽宁,沈阳,11000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辽宁,沈阳,110001;内蒙古自治区海勃湾矿物局第二医院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4.3
【相关文献】
1.胸膜间皮瘤治疗新进展--礼来全国胸膜间皮瘤研讨会 [J], 周唯
2.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与治疗 [J], 马晨光;甘北南;张晓华
3.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与治疗 [J], 姜鹏辉;毕耜宝;王伟
4.6例弥漫型胸膜间皮瘤的诊断与治疗 [J], 史永刚
5.胸膜间皮瘤的诊断与治疗(附2例报告) [J], 陈岩;于江;吴元亨;杜寿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胸腔积液脱落细胞检查在胸膜转移性肺腺癌和恶性间皮瘤所致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胸腔积液脱落细胞检查在胸膜转移性肺腺癌和恶性间皮瘤所致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胸腔积液脱落细胞检查在胸膜转移性肺腺癌和恶性间皮瘤所致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周晓明;李光;冯学威;赵立【期刊名称】《医学临床研究》【年(卷),期】2012(029)007【摘要】[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vimentin( VIM) ,calretinin(CR) , mesothelial cell(MC) ,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KA) and thyroid transcription factor-1 (TTF-1)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pleural metastatic lung adenocarcinoma and 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 [Methods]Totally 42 patients with pleural metastatic lung adenocarcinoma and 31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 confirmed by cytologic diagnosis of pleural effusion or pleural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in our hospital were collected. Immu-nohistostaining method was used to detect TTF-1, CEA, VIM, MC and CR in exfoliated cell of pleural effusion.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above indicators in pleural metastatic lung adenocarcinoma and malignant mesothelioma were calculated. The value of above indicators i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was evaluated. [ResultsJ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expression of VIM, CR , MC, TTF-1 and CKA between malignant mesothelioma and pleural metastatic lung adenocarcino-ma( P <0. 05). The diagnostic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VIM, CR , MC, TTF-1 and CEA showed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malignant mesothelioma and pleural metastatic lung adenocarcinoma( P <0. 05). [Conclusion]TIF-1, CEA, VIM, CR and MC of exfoliated cell in pleural effusion have high value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 and pleural metastatic lung adenocarcinoma.%[目的]探讨评估波形蛋白(VIM)、神经特异度钙结合蛋白(CR)、间皮细胞(MC);癌胚抗原(CEA)、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在胸膜转移性肺腺癌和恶性间皮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经胸腔积液细胞学诊断或胸膜活检病理学证实的恶性胸膜间皮瘤(11例)和胸膜转移性肺腺癌(31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胸腔积液脱落细胞中TTF-1、CEA、VIM、MC和CR五项指标,计算其在胸膜转移性肺腺癌和恶性胸膜间皮瘤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评估五项指标在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VIM、CR、MC、TTF-1和CEA在恶性胸膜间皮瘤中的表达与在胸膜转移性肺腺癌中的表达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VIM在恶性间皮瘤诊断中的灵敏度为90.9%(10/11),特异度为51.6%(16/31).CR在恶性间皮瘤诊断中的灵敏度为81.8%(9/11),特异度为83.9%(26/31).MC在恶性间皮瘤诊断中的灵敏度为72.7%(8/11),特异度为77.4%(24/31).CEA在胸膜转移性肺腺癌诊断中的灵敏度为74.2%(23/31),特异度为90.9%(10/11).TTF-1在胸膜转移性肺腺癌诊断中的灵敏度为77.4%(24/31),特异度为90.9%(10/11).[结论]胸腔积液脱落细胞的TTF-1、CEA、VIM、CR和MC 在恶性胸膜间皮瘤和胸膜转移性肺腺癌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总页数】4页(P1244-1247)【作者】周晓明;李光;冯学威;赵立【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呼吸科,辽宁,沈阳,110004;辽宁省葫芦岛市中心医院呼吸科,辽宁,葫芦岛,12500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呼吸科,辽宁,沈阳,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呼吸科,辽宁,沈阳,1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1.3【相关文献】1.B超引导胸膜活检在中、大量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2.胸膜活检联合胸水脱落细胞学检查在rn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3.胸腔积液中葡萄糖转运蛋白-1和生存蛋白表达在鉴别诊断肺腺癌、恶性间皮瘤和反应性间皮细胞增生中的意义4.TTF-1、CK7在肺腺癌所致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5.胸腔积液脱落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相关抗体对胸膜转移性肺腺癌和恶性胸膜间皮瘤的鉴别诊断价值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T鉴别恶性胸膜间皮瘤与结核性脓胸的应用价值分析

CT鉴别恶性胸膜间皮瘤与结核性脓胸的应用价值分析

CT鉴别恶性胸膜间皮瘤与结核性脓胸的应用价值分析黄毅华; 罗萍; 李应平; 彭明; 石永久; 莫华梅; 岑贤友【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年(卷),期】2014(000)009【摘要】目的探讨CT鉴别恶性胸膜间皮瘤与结核性脓胸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3例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及34例结核性脓胸患者的CT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或手术确诊。

结果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与结核性脓胸患者CT表现胸膜增厚类型、胸廓体积缩小情况差异显著(P0.05)。

结论胸膜增厚情况、患侧胸廓体积缩小可作为恶性胸膜间皮瘤与结核性脓胸鉴别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总页数】4页(P78-80,88)【作者】黄毅华; 罗萍; 李应平; 彭明; 石永久; 莫华梅; 岑贤友【作者单位】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影像科广东深圳 518133; 深圳市宝安区西乡人民医院广东深圳 518102;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佛山5282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3; R734.3【相关文献】1.18例恶性胸膜间皮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J], 杨胜发2.恶性胸膜间皮瘤与结核性脓胸的胸腔积液鉴别诊断 [J], 陆毓峰;陈树;王春光;郭喜平3.18F-FDG PET/CT在恶性胸膜间皮瘤与胸膜转移性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J], 张晓莹;黄平;孙震;毛旻航;陈涛;;;;;;4.CT在结核性脓胸及恶性胸膜间皮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J], 汪永勤5.^18F-FDG PET/CT在恶性胸膜间皮瘤与胸膜转移性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J], 张晓莹[1];黄平[2];孙震[1];毛旻航[1];陈涛[1]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原发性结外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原发性结外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原发性结外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周吉成
【期刊名称】《《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年(卷),期】2004(027)005
【总页数】3页(P53-55)
【作者】周吉成
【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广西南宁 53002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3
【相关文献】
1.原发性结外淋巴瘤的超声诊断价值 [J], 朱晓丽;王峥;韩增辉;郑敏娟;周晓东
2.原发性结外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J], 周吉成
3.气管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进展——原发性气管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J], 林强
4.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诊断及手术治疗进展 [J], 崔铭;王鸥;廖泉
5.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病理诊断与治疗进展 [J], 刘雪;孔灵玲;孟祥哲;赵琪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样
多样
AB(+)透明质酸酶 中性粘液
Cal etal
CEA, TTF1, B72.3
Calretinin
Calretinin
TTF-1
TTF-1 CK
Ordonez NG
Abutaily AS
AJSP 2003 27: 1031-51 JCP 2002 55 662-8
Meso 60 AdenoCa 50 Meso 41 AdenoCa 35
间皮瘤 vs 反应性间皮增生
• 浸润
间皮瘤 vs 反应性间皮增生
• 浸润 • 边缘带
间皮瘤 vs 反应性间皮增生
• 浸润 • 边缘带 • 细胞不典型性
间皮瘤 vs 反应性间皮增生
• 浸润 • 边缘带 • 细胞不典型性 • 乳头结构
间皮瘤 vs 反应性间皮增生
• 浸润 • 边缘带 • 细胞不典型性 • 乳头结构 • 坏死
– Kato最近研究显示:GLUT-1有助于良性间皮增生与恶性间 皮瘤的鉴别
– EMA、P53
鉴别诊断(三)
• 间皮瘤vs转移性腺癌 • 间皮瘤vs反应性间皮增生 • 肉瘤样间皮瘤 vs 梭形细胞肿瘤
肉瘤样间皮瘤的鉴别诊断
• 肉瘤样癌 • 梭形细胞肉瘤 • 局限性梭形细胞肿瘤 • 恶性黑色素瘤 • 其他梭形细胞肿瘤
• 间皮细胞无异型,但有时可见清晰核仁 • 简单性增生可见于任何刺激浆膜的情形:胸腹
水、气胸、内膜异位、卵巢肿瘤、盆腔炎等
非典型间皮增生
• 可呈单层立方状,也可在浆膜面堆积成实性结 节,多无乳头轴心
• 间皮细胞显示不同程度异型性,通常表现为核 增大,可见明显核仁
• 若非典型增生间皮下结缔组织内无炎症反应、 或显示致密纤维化时,要考虑恶性可能性
梭形细胞夹杂于胶原纤维之间 这种区域至少占50%以上,其他区域可为典型肉
瘤样间皮瘤成分 生物学行为呈高度恶性;鉴于本型易于机化性胸
膜炎或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混淆,2004年WHO将其 单独列出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MM
CK广 CK5/6
VIM D2-40
恶性间皮瘤的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恶性间皮瘤vs转移性腺癌 恶性间皮瘤vs反应性间皮增生 肉瘤型间皮瘤vs梭形细胞肿瘤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间皮瘤vs机化性胸膜炎
mesothelioma? A review and update Human Pathology (2007) 38,
1–16
Mesothelioma AdenoCa
• Positive mesothelioma markers
– Podoplanin
86-100
0
– Calretinin
80-100
0
88
2
N/A
• LeuM1
0
72
0
N/A
• B72.3
0
84
N/A
N/A
• BerEP4
18
100
7
N/A
• MOC31
8
100
N/A
N/A
Nelson G. Ordonez What are the current best
immunohistochemical markers for the diagnosis of epithelioid
管状乳头状变型 腺瘤样(微腺样)变型 实体(片状)变型 小细胞变型 透明细胞变型 蜕膜样变型 多形性变型
上皮型MM
肉瘤样间皮瘤
由梭形细胞构成,细胞排列成束状或杂乱分布 生长方式与纤维肉瘤相似;肿瘤显著间变则类
似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需与肺肉瘤样癌累及胸膜或肉瘤样肾细胞癌转
移鉴别
间皮瘤
胸膜 弥漫 高 连续 单一形态 可能
转移性腺癌
肺 局限 低 斑片 形态多样 否
恶性间皮瘤 vs转移性腺癌
• 原发部位 • 胸膜病变范围 • 细胞密度 • 浸润方式 • 肿瘤细胞特点 • 双向分化
间皮瘤
胸膜 弥漫 高 连续 单一形态 可能 单向分化
转移性腺癌
肺 局限 低 斑片 形态多样 否 多形性癌
恶性间皮瘤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
弥漫性恶性间皮瘤(DMM)
一种显示间皮细胞分化的恶性肿瘤,好发于胸 膜和腹膜,少数病例发生于心包膜、睾丸鞘膜 和女性生殖道
肿瘤呈弥漫性生长,传统上认为起源于间皮细 胞,但有研究提示肿瘤可能起自于间皮下细胞 ,该细胞可向不同方向分化
胸膜间皮瘤主要发生于60岁以上患者,北美洲 男:女=9:1;腹膜间皮瘤多发于年轻女性
恶性间皮瘤 vs 转移性腺癌
• 原发部位
间皮瘤
胸膜
转移性腺癌
肺或其他来源
恶性间皮瘤 vs. 转移性腺癌
• 原发部位
间皮瘤
胸膜 浸润肺组织
转移性腺癌
肺 转移至胸膜
CEA
TTF-1 Calretinin
恶性间皮瘤 vs. 转移性腺癌
• 原发部位 • 胸膜病变范围
间皮瘤
胸膜 弥漫
转移性腺癌肺 局限 Nhomakorabea恶性间皮瘤
胸膜 弥漫 高 连续 单一形态 可能 多样
转移性腺癌
肺 局限 低 斑片 形态多样 否 多样
恶性间皮瘤 vs 转移性腺癌
• 原发部位 • 胸膜病变范围 • 细胞密度 • 浸润方式 • 肿瘤细胞特点 • 双向分化 • 组织形态 • 特殊染色
间皮瘤
转移性腺癌
胸膜

弥漫
局限


连续
斑片
单一形态
肉瘤样间皮瘤 vs 梭形细胞肿瘤
• 分布 • 双向分化 • CK • Vimentin • Calretinin • CD34
间皮瘤 肉瘤样癌 肉瘤
弥漫 +/+ + +/-
局限 +/+/+/-
-
局限 + -
SFT
局限 + +
鉴别诊断(四)
• 间皮瘤vs转移性腺癌 • 间皮瘤vs反应性间皮增生 • 肉瘤样间皮瘤vs梭形细胞肿瘤 •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间皮瘤vs机化性胸膜炎
• Calretinin
100
8
80
6
• CK5/6
100
2
63
6
• WT1
93
0
N/A
N/A
• Thrombomodulin 77
14
53
6
• Mesothelin
100
38
N/A
N/A
• TTF-1
0
74
0
69
• N-cadherin
73
30
78
26
• E-cadherin
40
88
22
100
• CEA
间皮瘤病理组织分型
弥漫性恶性间皮瘤
– 上皮样型 – 肉瘤样型 – 双向型 – 促结缔组织增生型
上皮型间皮瘤
50%的胸膜间皮瘤和75%的腹膜间皮瘤属于上 皮性。
基本特点:瘤细胞无明显异型性。 细胞形态:瘤细胞形态基本一致,呈立方状、
多边形;胞浆嗜酸性;核分裂象不常见。
上皮型间皮瘤形态学变型
6-10
– CK5/6
64-100
0-19
– WT1
43-93
0
– Thrombomodulin
34-100
5-77
– Mesothelin
100
0-39
• Positive carcinoma markers
– MOC31
2-10
90-100
– BerEP4
13-18
32-100
– CEA
0-2
50-90
AB(+)透明质酸酶 中性粘液
Cal etl CEA, TTF1, B72.3
恶性间皮瘤 vs 转移性腺癌
• 原发部位 • 胸膜病变范围 • 细胞密度 • 浸润方式 • 肿瘤细胞特点 • 双向分化 • 组织形态 • 特殊染色
• 免疫组化
间皮瘤
转移性腺癌
胸膜

弥漫
局限


连续
斑片
单一形态
形态多样
可能
– B72.3
0
75-85
– BG8
3-7
89-100
– LeuM1
0-32
50-70
免疫组化
阳性标记
阴性标记
• Calretinin • CK 5/6 • WT1 • Podoplanin • CK (AE1/AE3) • EMA
• CEA • MOC31 • BerEP4 • LeuM1 • B72.3 • Others
间皮瘤
胸膜 弥漫 高 连续
转移性腺癌
肺 局限 低 斑片
恶性间皮瘤 vs转移性腺癌
• 原发部位 • 胸膜病变范围 • 细胞密度 • 浸润方式 • 肿瘤细胞特点
间皮瘤
胸膜 弥漫 高 连续 单一形态 嗜酸性
转移性腺癌
肺 局限 低 斑片 形态多样 胞浆淡染
恶性间皮瘤 vs转移性腺癌
• 原发部位 • 胸膜病变范围 • 细胞密度 • 浸润方式 • 肿瘤细胞特点 • 双向分化
形态多样
可能

多样
多样
AB、胶体铁(+) 中性粘液
可被透明质酸酶预处理
恶性间皮瘤 vs 转移性腺癌
• 原发部位 • 胸膜病变范围 • 细胞密度 • 浸润方式 • 肿瘤细胞特点 • 双向分化 • 组织形态 • 特殊染色
• 免疫组化
间皮瘤
转移性腺癌
胸膜

弥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