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滑桩加固边坡地震响应离心模型试验

合集下载

砂土场地桩筒复合基础地震响应离心振动台试验

砂土场地桩筒复合基础地震响应离心振动台试验

2023-11-10CATALOGUE 目录•试验概述•试验准备•试验过程•试验结果与分析•结论与展望01试验概述探究砂土场地桩筒复合基础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特性分析不同因素对砂土场地桩筒复合基础地震响应的影响为砂土场地桩筒复合基础的抗震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支持试验目的试验背景地震作用下砂土场地桩筒复合基础的响应特性及影响因素是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目前关于砂土场地桩筒复合基础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特性的研究尚不充分,需要进一步开展相关试验研究砂土场地桩筒复合基础是一种常见的建筑基础形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砂土场地桩筒复合基础模型进行试验,通过对模型的加速度、位移、应变等参数进行测量和记录,来探究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特性及影响因素试验原理采用离心振动台进行模拟地震振动,以模拟真实地震环境通过调整振动台的振动参数,如振幅、频率等,来模拟不同地震等级下的地震作用02试验准备试验场地选择与准备清理与整平场地对选定场地进行清理,去除杂物和不平整区域,确保场地表面平整。

安装地基与支撑在选定场地上安装地基和支撑结构,确保振动台安装稳定。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砂土场地选择一处具有代表性的砂土地震地质条件,确保场地无障碍物,满足振动台安装和试验要求。

根据试验要求,设计桩筒复合基础的尺寸和结构,考虑地震地质条件和上部结构特点。

设计桩筒复合基础制作桩筒复合基础安装桩筒复合基础依据设计要求,选用合适的材料制作桩筒复合基础。

将制作好的桩筒复合基础安装在试验场地上,确保安装稳定。

03桩筒复合基础的制作与安装0201将离心振动台安装在桩筒复合基础上,确保安装稳定。

安装离心振动台对离心振动台进行调试,确保其工作正常,满足试验要求。

调试离心振动台根据试验要求,设置合适的振动参数,如振幅、频率、波形等。

设置振动参数离心振动台的安装与调试03试验过程使用灌水法等确定砂土的密度,判断其紧密程度。

密度测定通过烘干法和酒精燃烧法等测量砂土中水的含量,判断其湿度。

L型抗滑桩加固土坡特性的离心模型试验与有限元模拟研究

L型抗滑桩加固土坡特性的离心模型试验与有限元模拟研究

L型抗滑桩加固土坡特性的离心模型试验与有限元模拟研究彭秀华;刘素嘉;张涵轲;张嘎【期刊名称】《工程地质学报》【年(卷),期】2024(32)1【摘要】L型抗滑桩在传统等截面抗滑桩的基础上加入横段,有效提高桩的稳定性和加固边坡效果。

本文采用离心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L型抗滑桩加固土坡的变形特征与桩土相互作用。

基于离心模型试验得到了L型抗滑桩加固土坡的位移场,并采用有限元软件对离心模型试验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与试验结果得出的土坡荷载位移曲线吻合程度较高,水平位移分布趋势基本一致。

模拟结果表明,L型抗滑桩的加固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等截面抗滑桩,土坡位移减小约25%,桩转角减小约70%。

通过对比、融合离心模型试验观测与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L型抗滑桩对土坡的加固效果及桩-土相互作用。

横段上下侧的土压力分布相差很大,差距最大时上侧土压力仅为下侧土压力的20%左右。

L型抗滑桩横段与土的摩擦力分布存在极小值,竖直段抗滑桩可以改变土坡位移场,使得内侧位移分布存在极大值。

坡体受力变形分析结果表明,抗滑桩导致土坡出现土拱效应,L型抗滑桩的横段会进一步增强土拱效应,形成应力重分布,使横段所受土压力增大,提高抗滑桩的稳定性。

【总页数】10页(P315-324)【作者】彭秀华;刘素嘉;张涵轲;张嘎【作者单位】国能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4【相关文献】1.抗滑桩加固边坡变形破坏特性离心模型试验研究2.抗滑桩加固黏性土坡变形规律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3.模拟库水位变化的抗滑桩加固边坡离心模型试验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抗滑桩加固边坡的地震动力离心模型试验设计

抗滑桩加固边坡的地震动力离心模型试验设计
试验中的滑体采用四川汉源背后山滑坡体的粉质黏土,采用2mm土工筛进行过筛。试验中的滑床采用一定配比的水泥土(粉质黏土:水泥:石英砂:水=1:0.55:1:0.25),掺入水泥量的2%的早强减水剂进行配置而成。抗滑桩若采取预制钢筋混凝土桩时,因模型尺寸太小,制作操作时都很不方便,易造成较大误差,难以保证模型测试结果的精度,且表面粗糙及变形易产生裂缝,使得其表面的应变片测试数据将引起较大的误差。因此,本次试验为简化施工操作选择6061铝合金矩形管桩进行模拟。
抗滑桩加固边坡的地震动力离心模型试验设计
摘要:抗滑桩是边坡抗震加固的有效手段之一。对抗滑桩加固边坡的地震动力离心模型进行设计,详细介绍试验设备、模型箱、模型相似关系、模型尺寸和材料、试验量测系统、各传感器的布置,地震波加载制度。所给出的试验设计方案对开展抗滑桩的动力离心模型试验和理解抗滑桩与边坡土体的动力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理论意义。
地震响应由浙江大学与日本Solution公司联合研制的一维振动台输入,离心机振动台系统如图2所示,振动台水平向振动。振动台最大工作离心加速度为100g,振动幅值范围为±0.6cm,最大振动加速度和速度分别为40g和150cm/s,频率范围10Hz~200Hz。振动台台面尺寸为0.9m×0.8m,最大负载500kg。
图4抗滑桩加固边坡试验总体方案示意图(单位:mm)
(1)通过布置在有机玻璃侧面记录试验过程的高清晰照相机、PIV控制点以及预埋土中的Markers点组成的位移量测系统可以获得整个试验过程中边坡的变形规律;同时布置在坡顶的2个LVDT位移传感器和抗滑桩桩顶的1个激光位移传感器可以分别监测坡顶的竖向沉降和桩顶的水平位移;坡顶以及侧面的摄像头可以记录整个试验过程的动态变化。
(3)通过布置在抗滑桩不同位置的应变片可以记录整个试验过程中的抗滑桩轴向应变时程,根据应变时程可以计算并对比分析抗滑桩不同位置的静动总弯矩受力规律。应变片沿280mm的桩身等间距40mm对称布置6对共计12枚,应变片的连线从空心管桩内部向上引出,如图5所示。

利用离心模型试验求解岩质边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

利用离心模型试验求解岩质边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

利用离心模型试验求解岩质边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
周浩;郭永建;郭风明;孙阳
【期刊名称】《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年(卷),期】2012(010)001
【摘要】在离心模型试验的基础上,对岩质边坡安全系数与加速度增大系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以直线型滑动岩质边坡为例进行分析.推导了在支护与无支护两种边坡形态破坏时的离心加速度同安全系数之间的解析关系,通过两个推导公式分别可以确定任一离心加速度时的边坡安全系数,和支护状态下边坡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的安全系数值,并将推导结果在岩质边坡试验中进行应用,得出了支护边坡的安全系数.为今后采用离心试验确定岩质边坡安全系数起到了一定的参考作用.
【总页数】4页(P27-29,44)
【作者】周浩;郭永建;郭风明;孙阳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公路学院,西安710064;长安大学公路学院,西安710064;山东省冶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济南250101;西安瑞通路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西安7100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411;U416.1
【相关文献】
1.基于离心模型试验的岩质边坡敏感性研究 [J], 王亚冲;张鹏阳
2.反倾层状岩质边坡倾倒破坏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J], 吴昊;赵维;年廷凯;宋怀博;
张彦君
3.岩质边坡稳定安全系数求解:不平衡推力迭代法 [J], 吴贵春
4.水-岩循环作用对岩质边坡安全系数的影响 [J], 何叶;蔡颖
5.岩质边坡安全系数的解析几何法求解 [J], 吴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锚索抗滑桩地震响应的离心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锚索抗滑桩地震响应的离心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锚,袁晓铭 ,齐文 浩
1 5 0 0 8 0 ( 1 .中 国地震 局工 程 力学研 究所 中国地 震局地 震 工程与 工程 振动 重点 实验 室 ,黑 龙江 哈尔 滨
2 .中国地 震局 地 壳运 动监 测工 程研 究 中心,北 京 1 0 0 0 4 5 )
Z HE NG T o n g ,L I U Ho n g s h u a i 。 ,Y UA N Xi a o mi n g ,Q l We n h a o
( 1 .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E a r t h q u a k e E n g i n e e r a n dE n g i n e e r V i b r a t i o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E n g i n e e r i n g Me c h a n i c s ,C h i n a E a r t h q u a k e
A d mi n  ̄ t r a t i o n ,H a r b i n ,He i l o n g j i a n g 1 5 0 0 8 0 ,C h i n a ;2 . Na t i o n a l E a r t h q u a k e I n f r a s t r u c t u r e S e r v i c e ,C h i n a E a r t h q u a k e
A d mi n i s t r a t i o n ,B e i j i n g 1 0 0 0 4 5 ,C h i n a )
Abs t r a c t :Se i s mi c pe r f o r ma nc e s o f a n t i - s l i d e pi l e s wi t h a nc h or c a b l e s a r e t h e ba s i s f o r e s t a b l i s h i n g a n d i mp r o vi n g

抗滑桩静力与动力破坏离心模型试验对比分析_于玉贞

抗滑桩静力与动力破坏离心模型试验对比分析_于玉贞

第 30 卷 2008 年第7期 7月岩土工程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Vol.30 No.7 July, 2008抗滑桩静力与动力破坏离心模型试验对比分析于玉贞,李荣建,李广信,郑瑞华(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4)摘要:在探讨边坡中抗滑桩的加固效果时,应该重视混凝土抗滑桩不同条件下破坏规律的研究。

采用研制的微混凝土抗滑模型桩,通过动力离心模型试验研究了两种情况下的破坏特点。

一种情况是混凝土抗滑桩一侧静力开裂后受地 震作用继续开裂至完全断桩,另一种情况是静力条件下稳定的边坡加固桩在地震作用下桩底发生开裂。

根据试验观察 以及试验结果对比分析了微混凝土抗滑桩在两种不同条件下开裂破坏过程中弯矩分布特点:静力开裂后在地震作用下 桩底嵌固约束转化为活动铰约束,其弯矩始终呈抛物线形分布,只是其峰值随时间发生变化;静力条件下稳定的加固 桩在地震作用下,其弯矩先有较大增加然后又由于桩底一侧开裂而下降较多,并且小于震前静态弯矩。

关键词:边坡;抗滑桩;微混凝土;模型试验;动力离心试验;地震响应 中图分类号:TU411.93 yuyuzhen@。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548(2008)07–1090–04 作 者 简 介 : 于 玉 贞 (1966 – ) , 男 , 副 教 授 , 主 要 从 事 边 坡 工 程 及 高 土 石 坝 方 面 的 研 究 工 作 。

E-mail:Centrifuge modeling of static and dynamic failure of stabilizing piles in slopeYU Yu-zhen, LI Rong-jian, LI Guang-xin, ZHENG Rui-hua(State Key Laboratory of Hydro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Abstract: The effect of crack failure of stabilizing piles on the global static and dynamic stability of soil slopes should be properly evaluated in order to check the design in practice. Two dynamic centrifuge tests on soil slopes reinforced by model concrete piles were performed. In model test 1, cracks occurred at the ends of piles due to the static load and the piles were broken completely after the excitation of an earthquake. In model testz, the piles worked well during the static state and the cracks occurred at the ends of piles during the earthquake. According to the observation and the test resul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ment distribution in the two different crack failure patterns could be compared. In model test 1, because of cracks due to the static load, the moment distribution in model concrete piles presented the trends of parabola shape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excitation of the earthquake, and the fixed ends of piles converted to the hinge joints. In model test 2, the moment in piles increased firstly and then decreased owing to the cracks resulted from the earthquake and finally the residual moments were less than the values in the static state. Key words: slope; stabilizing pile; model concrete; modeling test; dynamic centrifuge modeling; seismic response0引言地震诱发滑坡是主要震害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 与边坡及其加固相关的抗震问题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 重视。

边坡悬臂抗滑桩地震动力响应模型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边坡悬臂抗滑桩地震动力响应模型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边坡悬臂抗滑桩地震动力响应模型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在土木工程中,边坡是不可避免的元素,而边坡的稳定性往往是考虑的关键因素。

悬臂抗滑桩适用于缓坡改良和边坡稳定,然而,对于悬臂抗滑桩在地震下的稳定性研究相对较少。

因此,建立起边坡悬臂抗滑桩在地震动力下的响应模型,对于提高边坡设计的可靠性和减少工程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建立边坡悬臂抗滑桩在地震动力下的响应模型,并通过试验来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常用的边坡悬臂抗滑桩的类型和参数,建立地震动力响应分析模型;2.综合考虑边坡的复杂性、滑动面深度、悬臂抗滑桩的初始应力和桩身材料等因素,并根据动力荷载特点,确定试验方案及相关参数;3.利用试验箱模拟地震荷载,进行边坡悬臂抗滑桩的地震动力响应模型试验;4.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并对实际工程中边坡悬臂抗滑桩的设计提出指导意见。

三、研究方法1.理论分析法:根据边坡悬臂抗滑桩的类型和参数,选取适当的软件进行理论分析,建立地震动力响应分析模型;2.试验研究法:在试验箱内模拟地震荷载,进行边坡悬臂抗滑桩的地震动力响应模型试验;3.分析处理法:根据试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并对实际工程中边坡悬臂抗滑桩的设计提出指导意见。

四、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边坡悬臂抗滑桩地震动力响应特性的理论分析和建模;2.试验方案及参数的确定;3.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五、预期成果1.建立边坡悬臂抗滑桩在地震动力下的响应模型;2.获得边坡悬臂抗滑桩的地震动力响应特性曲线;3.通过试验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并给出实际工程中边坡悬臂抗滑桩的设计指导意见。

六、进度安排1.建立地震动力响应分析模型:2个月;2.试验方案及参数的确定:1个月;3.进行边坡悬臂抗滑桩的地震动力响应模型试验:4个月;4.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给出实际工程中边坡悬臂抗滑桩的设计指导意见:2个月;5.论文撰写和答辩准备:3个月。

开挖降雨作用下边坡抗滑桩主动加固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开挖降雨作用下边坡抗滑桩主动加固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总第323期交 通 科 技SerialNo.323 2024第2期TransportationScience&TechnologyNo.2Apr.2024DOI10.3963/j.issn.1671 7570.2024.02.008收稿日期:2023 11 27第一作者:苏文煊(1977-),男,工程师。

通信作者:程 (1997-),男,博士生。

开挖降雨作用下边坡抗滑桩主动加固离心模型试验研究苏文煊1 陈焕美2 程 3(1.中坚隧道工程(广东)有限公司 广州 510000; 2.云南交发咨询有限公司 昆明 650000;3.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 430071)摘 要 为研究挖方边坡在抗滑桩主动加固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变形演化规律,以及抗滑桩主动加固的有效性,依托某高速公路边坡开展抗滑桩主动加固条件下的挖方边坡离心模型试验。

同时为探讨特殊降雨条件下雨水入渗对孔压变化、坡体变形及支护结构的影响,结合雾化喷头和孔压传感器进行了降雨模拟。

结果表明,边坡抗滑桩主动加固有效限制了开挖边坡的水平位移,在离心机加载至80犵时仍保持较小变形,边坡稳定性显著增加。

降雨后边坡不同部位的孔隙水压力响应敏感性不同,坡体中部的孔隙水压力响应最快,坡顶和坡脚的孔隙水压力响应有一定滞后;坡表竖向位移和坡脚水平位移均出现不同程度上升,抗滑桩应变增大,说明降雨对坡体稳定性产生了不利影响,但抗滑桩的存在削弱了这种不利影响。

试验结果证实了抗滑桩主动加固能够有效利用坡体自身的抗滑能力,避免了开挖变形造成的岩体强度下降,极大程度地保证坡体的稳定。

关键词 挖方边坡 降雨入渗 主动加固 稳定性 离心模型试验中图分类号 U416.1 开挖扰动和降雨影响是造成边坡失稳破坏的两大外部因素[1 2],在外因扰动下如何充分利用支护结构特性,选择正确加固时机、高效地加固边坡一直是边坡工程研究的重点和难点[3]。

抗滑桩是工程中常用且有效的加固手段[4],众多学者通过理论分析[5]、数值模拟[6]等手段对其加固机理和有效性进行了大量研究。

大型滑坡桩排推力分担比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大型滑坡桩排推力分担比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分 为较 陡型和较 缓 型 ) ;② 折线 型滑 面 ( 根据 滑 面倾
为保证 测试结果 的准确性 ,特别定 制 了离心模 型 试验测试桩 ,如 图 2 ,已申请 专利 。与 贴应变 片或 用 胶带粘住压力盒相 比,其 特点是将压力 盒预先嵌入桩 模型 的两侧 ,受力后 不会 发生移位导致测试 数据偏差 较大 。测试 桩 内压 力 盒应 变 与 压 力 的线 性度 均 超 过 9 0% ,可直接 用测 试数 据 ( 应变 ) 的比值 分析 推 微
研究直线 型滑坡在桩排布置位置及埋入 方式不 同情况
下各排桩推 力的分配规律 。试验分 两个 阶段 ,先 加载 5 加速度 运行 1 0g 5分钟 ,然后 保持 10g运行 6 0 0分 钟 。离心试验方法参 考文献 [ ] 6。
在滑坡治理工程 中,双排桩 、多排 桩 因具 有较大 抗力 ,在 大型 滑坡 和 特 大 型滑 坡 整 治措 施 中较 为 常 见 。 目前对 于双 排 桩 ( 常桩 排 间距较 小 ) 的研 究 通
1 点 数 据 处 理 9测
0 81.92 P aFt 到 拟 合 数 据 2 o .21 #桩 ek i得
8l

( 6 。限 于 篇 幅, 图 )
仅 对 测试 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桩 前 推
力 较 大 的 测 点 及 对 应
l8 l I
藤 十 一 _
桩 后 承 受 抗 力 的测 点
力分 配 比 。
角 的变化分 为前 陡后 缓 、前 缓后 陡两类 ) ;③ 多剪 出
口型 ( 属多级 滑坡 ,一般 采 取 分 级抗 滑 支 挡 治理 ) 。
本文采用 离心模 型试 验方法 ,对采用多排 桩组合抗 滑 结构 的直线 型滑 面大型滑坡进行研究 。

抗滑桩加固二元结构边坡可视化模型试验

抗滑桩加固二元结构边坡可视化模型试验

林业工程学报,2023,8(2):172-179JournalofForestryEngineeringDOI:10.13360/j.issn.2096-1359.202208001收稿日期:2022-08-02㊀㊀㊀㊀修回日期:2022-09-2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02288);福建省财政厅科技专项(KLE18014A)㊂作者简介:刘强,男,研究方向为岩土与地下工程㊂通信作者:吴能森,男,教授㊂E⁃mail:fafuwns@163.com抗滑桩加固二元结构边坡可视化模型试验刘强1,吴能森1∗,黄志波2,许旭堂1,徐祥1(1.福建农林大学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福州350108;2.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福州350002)摘㊀要:为全面了解抗滑桩加固土岩二元结构边坡土体的变形过程及特点,采用透明土模型试验结合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研究不同抗滑桩支护形式对坡内土体位移场的影响及滑移破坏规律㊂通过对比分析无支护和不同抗滑桩加固边坡土体位移场及位移⁃荷载曲线,同时结合FLAC3D数值模拟对土体㊁岩石和抗滑桩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得到主要结论:抗滑桩支护的二元结构边坡,边坡土体破坏发生在桩前坡面浅层,表现为越顶剪切破坏;抗滑桩的阻滑效果与支护刚度正相关,支护刚度按大小依次是嵌岩双排桩㊁单排嵌岩桩㊁非嵌岩双排桩和单排桩;土体的黏聚力㊁弹性模量㊁内摩擦角及重度等参数是影响坡内土体滑移的重要因素,抗滑桩和岩石参数对土体滑移无直接关联,而抗滑桩的阻滑效果与自身弹性模量和重度呈正相关㊂基于研究结论,对工程应用提出如下建议:单排桩支护仅用于对变形要求不高的二元结构边坡,且必须保证桩底有足够的抗滑约束力;对变形要求较高的重要工程,宜采用嵌岩双排桩支护㊂关键词:二元结构边坡;抗滑桩;透明土模型试验;土体位移场;位移⁃荷载曲线中图分类号:TU43㊀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2096-1359(2023)02-0172-08Visualizationmodeltestsofdual⁃structureslopereinforcedbyanti⁃slidingpilesLIUQiang1,WUNengsen1∗,HUANGZhibo2,XUXutang1,XUXiang1(1.CollegeofTransportationandCivilEngineering,FujianAgricultureAndForestryUniversity,Fuzhou350108,China;2.JinshanCollegeofFujianAgricultureAndForestryUniversity,Fuzhou350002,China)Abstract:Inordertofullyunderstandthedeformationprocessandcharacteristicsoftheslopesoilreinforcedbyanti⁃slidepilesinthedual⁃structuresoil⁃rockstructure,thetransparentsoilmodeltestcombinedwithparticleimageveloci⁃metry(PIV)isusedtostudytheinfluenceofdifferentanti⁃slidepilesupportformsonthesoildisplacementfieldintheslopeandthelawofslidingfailure.Thedisplacementfieldanddisplacement⁃loadcurveoftheslopereinforcedwithunsupportedanddifferentanti⁃slidingpilesarecomparedandanalyzedbycombiningwithFLAC3Dnumericalsimulations.Theresultsshowthatthefailuremodeofdualstructureslopewithoutsupportisslopetoeshear,andthedevelopmentprocessofsoildisplacementcanbedividedintothreestages,includingstablestage,uniformdeformationstageandaccelerateddeformationstage.Thedualstructureslopesupportedbyanti⁃slidepilerestrictsthedisplacementofdeepsoilmassduetothe"angular"areaformedbypileandrock.Thefailureofslopesoilmassoccursintheshal⁃lowlayerinfrontofpile,whichismanifestedastheacross⁃topshearfailure.Theanti⁃slidingeffectofthepilesispos⁃itivelyrelatedtothesupportstiffness.Thesupportstiffnessisintheorderofrock⁃socketeddouble⁃rowpiles,rock⁃socketedsingle⁃rowpiles,non⁃rock⁃socketeddouble⁃rowpilesandsingle⁃rowpiles.Parameterssuchascohesion,e⁃lasticmodulus,internalfrictionangleandweightofsoilareimportantfactorstoaffectthesoilslipinslope.Theanti⁃slidingpileandrockparametershavenodirectcorrelationwithsoilsliding,whiletheanti⁃slidingeffectofthepileispositivelycorrelatedwithitsownelasticmodulusandweight.Thus,thefollowingsuggestionsareputforwardforen⁃gineeringapplications.Firstly,thesingle⁃rowpilesupportisonlyusedforthedualstructureslopewithlowdeforma⁃tionrequirements,anditmustensurethatthepilebottomhassufficientanti⁃slidingrestraintforce.Secondly,forim⁃portantprojectswithhighdeformationrequirements,rock⁃socketeddouble⁃rowpilesshouldbeusedforsupport.Keywords:dualstructureslope;anti⁃slidingpile;transparentsoilmodeltest;soildisplacementfield;displacement⁃loadcurve㊀㊀抗滑桩是一种沉埋于边坡内部的抗滑结构,可有效延缓坡内土体滑移,由于具有抗滑能力强㊁施㊀第2期刘强,等:抗滑桩加固二元结构边坡可视化模型试验工简便㊁桩位布置灵活等优点被广泛使用㊂目前对抗滑桩边坡的研究可分为两方面,一是针对抗滑桩桩身的受力和变形特征的研究,这方面研究成果较多[1-3];二是针对抗滑桩支护边坡土体的变形规律研究,但这方面研究报道较少㊂其中对抗滑桩边坡土体变形的研究,主要采用常规室内模型试验㊁数值模拟及两种相结合的方式开展[4-7]㊂常规模型试验,由于天然土体的不透明性,只能采用介入式传感器进行变形量测,其缺点:一是传感器设置数量受限,无法做到全面量测;二是试验过程中避免不了对土样的扰动,可能导致较大的量测误差㊂近年来,一种由透明土模型试验和粒子图像测速(PIV)相结合的技术成功运用于岩土工程研究领域[8-12]㊂透明土是由透明固体颗粒及与其折射率相匹配的透明孔隙溶液所组成的两相介质㊂经研究,以沉淀白炭黑(无定形硅石粉末)作为土体颗粒,正十二烷和15#白油的混合溶液模拟孔隙溶液,按一定比例配制的透明土其物理力学性质与天然黏土类似[13]㊂为了克服常规模型试验的缺点,实现边坡土体的可视化,针对坡顶受均布荷载的土岩二元结构边坡,采用透明土模型试验结合PIV技术,进行了无支护和不同抗滑桩加固形式的试验研究,并结合数值模拟(FLAC3D)分析边坡土体位移特征㊂1㊀模型试验概况1.1㊀透明土配制材料试验采用0.23μm沉淀白炭黑模拟固体颗粒,采用化妆品级15号白油和正十二烷的混合溶液作为孔隙溶液,以化妆品级钛白粉作为示踪粒子㊂上述原材料分别选自吉林双龙化工公司㊁山东绿森化工公司和天津科密欧试剂公司,其基本物理指标见表1㊂在透明土中加入钛白粉是为了制造良好的散斑点,钛白粉主要成分为二氧化钛,不会与透明土配制材料发生反应,将其分散在透明土中,在激光的照射下会形成亮斑点,可清晰显示土颗粒的运动轨迹㊂表1㊀透明土配制材料基本物理指标Table1㊀Basicphysicalindexesofrawmaterialsfortransparentsoilpreparation材料类型颜色外观密度/(g㊃cm-3)22ħ下材料的折射率沉淀白炭黑白色粉末2.320 2.6501.44215号白油无色液体0.815 0.8321.458正十二烷无色液体0.748 0.7511.422钛白粉白色粉末3.840 4.2602.7001.2㊀模型箱及试验设备模型箱和基岩模型均采用透明亚克力材料制作,选定试验模型比尺n=1ʒ100(模型尺寸/原型尺寸),设计模型箱内径尺寸为40cm(长)ˑ15cm(宽)ˑ30cm(高),内置坡面打磨处理后作为基岩模型,坡角30ʎ㊂由于下台阶区域的土体无明显变化,不作为分析区,故取图1中虚线区域为二元结构边坡模型分析区,其中模型边坡垂直高度10cm,宽15cm,坡顶上台阶长10cm,坡面长18cm,坡角30ʎ㊂透明有机玻璃的弹性模量E=22.24GPa,接近混凝土的弹性模量E=22 38GPa,在常温状态下力学性能稳定,弹性较大,可承受较大的应变,在受到较大作用力时不易折断[14],同时可保证激光能穿过桩体在透明土中形成散斑面,利于试验数据采集㊂试验采用截面尺寸1cmˑ1cm方形透明有机玻璃模型桩模拟实际工程抗滑桩㊂图1㊀试验模型示意图Fig.1㊀Schematicdiagramoftheexperimentalmodel图2㊀试验设备Fig.2㊀Testequipment除模型箱外,主要试验设备有激光发射器㊁温度监测器㊁CCD相机㊁加载平台㊁真空泵及计算机等,如图2所示㊂激光发射器采用LSR520CPD⁃371林业工程学报第8卷2W⁃LN型号,最大工作电流1.74A,最大输出功率2080mW㊂真空泵采用2X⁃15型号,运行功率3kW,抽气速率15L/s㊂图3㊀4种试验工况下土体位移矢量图Fig.3㊀Soildisplacementvectographsunderfourtestconditions1.3㊀试验步骤透明土边坡制作流程:①在室温22ħ条件下,选取15号白油和正十二烷按照质量比1ʒ1配制混合溶液,采用高速分散机均匀搅拌4 5min;其间散入适量钛白粉,混合溶液静置后,采用2WA⁃J型号阿贝折射仪测得混合溶液折射率与沉淀白炭黑相同(1.442)㊂②将沉淀白炭黑缓慢倒入配置好的混合溶液中并用分散机搅拌均匀,沉淀白炭黑与混合溶液按质量比1ʒ5配制㊂③将配制好的透明土移入模型箱内,利用真空泵使之在负压0.1MPa条件下除气1h后静置㊂④待气泡完全去除后采用60kg砝码堆载(10kPa)将土样分层预压固结㊂本次试验分两层预压固结,每层预压前高度为15cm㊂⑤采用数字位移监测器监测土样沉降量达到‘土工试验方法标准“规定后形成坡面(图1)㊂边坡加载及量测方式:坡顶加载采用砝码,为使荷载均布,加载试验前在坡顶放置15cmˑ10cmˑ1cm(厚)透明亚克力材质板,加载从1kg(0.67kPa)开始,按每级增量1kg(0.67kPa)连续施加,直至坡内土体发生剪切破坏或抗滑桩出现明显位移后停止加载㊂激光切面位置在模型宽度方向7.5cm处,激光发射器工作电流设置为1.7A,CCD相机放置在距模型箱正前方30cm处,相机设置每30s存㊂为保证加载过程的连续性,各级荷载间隔时间不超过5s㊂由于15号白油和正十二烷的折射率受温度影响较大,试验过程中需保持室内温度基本恒定,温差不超过ʃ1ħ㊂1.4㊀试验工况共设置4个工况模型试验,包括无支护边坡(工况1)和3个抗滑桩支护边坡(工况2 4),各工况桩型及参数见表2㊂抗滑桩均设置在边坡中部,为双排桩,桩间距4cm,桩排距4cm,呈梅花形布置,如图1所示㊂试验时采用自制的导向装置保证模型桩垂直植入㊂表2㊀试验工况参数Table2㊀Testconditionparameters试验工况抗滑桩类型桩长/cm是否嵌岩桩间距/cm桩排距/cm1无支护2单排桩10否43双排桩10否444双排桩15是44㊀注:编号1为无支护形式的黏土边坡㊂2㊀试验结果分析采用PIVLab图像分析软件对拍摄照片进行后处理分析,得到边坡土体位移矢量图,再使用Origin软件绘制土体位移等值线图㊂2.1㊀土体位移特征分析图3为各试验工况下加载破坏时土体位移矢量图,图中矢量的箭线长度表示土体位移大小,矢量箭471㊀第2期刘强,等:抗滑桩加固二元结构边坡可视化模型试验头指向表示土体位移方向㊂由于土颗粒位移量较小,这里将土体位移矢量进行了放大处理㊂由图3可见,4种工况下坡顶区域矢量箭头与X轴正向的夹角沿斜下方向为60ʎ左右,自坡顶至坡脚的夹角变化规律有所不同㊂在无支护时各处位移大小均匀,位移矢量角度由斜向下逐渐减小,并在靠近坡面处方向变为斜向上㊂其中坡脚附近的斜上夹角最大,表明滑动面剪出位置在坡脚附近,滑动面呈圆弧,这与砂土边坡有明显不同[8]㊂抗滑桩支护时,各处位移大小很不均匀,表现为桩前大于桩后,沿桩长方向自上而下逐渐减小㊂桩前土体位移矢量夹角由斜下方向逐渐变化为斜上方向,滑移轨迹亦呈圆弧状㊂随着支护刚度的逐渐增强(单排桩ң非嵌岩双排桩ң嵌岩双排桩土体位移减小㊂这说明抗滑桩可有效阻挡边坡土体滑移,且随支护刚度增大,阻滑效果提高㊂图4 7分别为各试验工况下二元结构边坡失稳时土体归一化位移等值线图,土体位移和坐标轴均采用模型桩横截面边长b(10mm)作归一化处理㊂从图4可见,无支护时的二元结构边坡土体最大水平位移主要集中在边坡中部区域(图4a),而在坡顶和坡脚区域土体竖向位移较大(图4b),呈现坡顶区域土体逐渐下沉,而坡脚区域土体呈斜上剪出趋势,说明坡内土体在滑移过程中,坡顶区域内土体受上部荷载的挤压逐渐下沉,土体位移向下延伸,由于受到基岩阻挡,迫使土体位移由斜下逐渐过渡至水平,最后在破坏时沿圆弧面从坡脚剪出,滑动面为坡脚圆㊂图4㊀无支护时土体归一化位移等值线图Fig.4㊀Normalizeddisplacementcontourmapsofsoilwithoutsupport图5㊀单排桩支护时土体归一化位移等值线图Fig.5㊀Normalizeddisplacementcontourmapsofsoilsupportedbysingle⁃rowpiles图6㊀双排桩支护时土体归一化位移等值线图Fig.6㊀Normalizeddisplacementcontourmapsofsoilsupportedbydouble⁃rowpiles571林业工程学报第8卷图7㊀双排嵌岩桩支护时土体归一化位移等值线图Fig.7㊀Normalizeddisplacementcontourmapsofsoilsupportedbydouble⁃rowrock⁃socketedpiles㊀㊀由图5 7可见,有抗滑桩支护时土体水平和竖向位移分布形式与无支护时类似,但土体位移主要集中在桩前区域,且随支护刚度增强,桩后土体位移减小㊂滑动面出现在桩前浅层区域,滑动面曲率半径变小,滑动面为坡面圆㊂这是由于抗滑桩与基岩组成的 角形 区域约束了深部土体的位移,随着桩顶浅层区域土体位移量不断积累,土体逐渐向坡面移动,最终在此区域内形成新的滑动面,表现为越顶剪切破坏㊂陈建峰等[15]在砂土边坡中发现同样的现象㊂试验过程中发现,桩前土体发生剪切破坏时,坡面土体发生隆起,支护刚度越强,隆起现象越明显㊂图8㊀无支护边坡各级荷载下坡中水平位移Fig.8㊀Horizontaldisplacementsinthedownslopeofunsupportedslopesundervariousgradeloads2.2㊀土体滑移过程分析为进一步了解4种工况下土体滑移过程,对无支护边坡取坡中垂直断面的5个位置(h=2 10cm,自下而上,见图1)水平位移进行分析(图8)㊂可见无支护边坡整个滑移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坡顶荷载小于6kg时,坡中水平位移值均小于0.5mm,可以认为在此加载过程中,土体仅在坡内发生小范围蠕动,土体处于弹性平衡状态,土坡稳定;当荷载从6kg增加至11kg,土体最大水平位移从0.5mm增加至2mm,增量明显,但曲线斜率在此过程中基本保持不变,坡体处于局部塑性区扩展和匀速变形阶段;当荷载从11kg增大至13kg,土体最大水平位移从2mm迅速增加至4.4mm,曲线斜率持续增大,坡体处于滑动面形成发展的加速变形阶段,边坡稳定极限荷载可取11kg,此时土体最大水平位移约为2mm㊂图9㊀抗滑桩边坡各级荷载下桩顶水平位移Fig.9㊀Horizontaldisplacementsofpiletopofanti⁃slidingpileslopeundervariousgradeloads抗滑桩边坡各级荷载下桩顶水平位移(双排桩取前排桩桩顶水平位移)见图9㊂由图9可见,有支护桩的边坡,桩顶水平位移变化情况则各不相同(荷载ɤ9kg位移累计值很小,图中不予展示)㊂单排桩支护时,桩顶水平位移也可分为3个阶段,但第一㊁二阶段变化不太明显,当坡顶荷载增大到16kg后,曲线曲率才明显持续增大,桩㊁土一起失稳,边坡稳定极限荷载可取16kg,此时桩顶水平位移为1.39mm㊂双排桩支护时:首先其在相同荷载下的桩顶位移约为单排桩的一半或更小,说明双排桩的抗滑效果更好;其二是桩顶水平位移的发展基本只有两个阶段,当坡顶荷载ɤ22kg时,不论是嵌岩桩还是非嵌岩桩,位移⁃荷载曲线均近乎平缓上升的直线,嵌岩桩的位移较小;其三是当坡顶荷载>22kg后,两种桩型的曲线变化截然不同㊂非嵌岩桩位移加速发展,桩体进入失稳状态,边坡稳定极限荷载宜取22kg,671㊀第2期刘强,等:抗滑桩加固二元结构边坡可视化模型试验则进入弹塑性变形阶段,桩顶位移仅缓慢发展,这表明嵌岩桩具有良好的延性㊂由于此时桩前土体趋于破坏,边坡稳定极限荷载仍宜取22kg,此时桩顶水平位移为1.51mm㊂3㊀数值模拟3.1㊀模型建立利用FLAC3D软件建立模型,模型尺寸按比尺进行建模,抗滑桩截面尺寸为1mˑ1m,模型四周设法向位移约束,底部设X㊁Y㊁Z三向位移约束,顶面为自由界面㊂土体㊁抗滑桩和基岩均采用实体单元,土体采用摩尔⁃库仑本构模型,其物理力学参数参考已有研究进行取值(表2)[13]㊂抗滑桩和基岩赋予相同线弹性本构,弹性模量20GPa,泊松比0.25,重度25kN/m3,桩(岩)⁃土以及非嵌岩桩的桩⁃岩之间为滑动摩擦接触,接触面上法向刚度kn和剪切刚度ks按10倍土体等效刚度取值,黏结力㊁摩擦角取土体c㊁φ值的0.8倍,详见表3㊂表2㊀土体物理力学参数Table2㊀Physicalandmechanicalparametersofsoil重度/(kN㊃m-3)黏聚力/kPa内摩擦角/(ʎ)弹性模量/MPa泊松比9.27.7122.241.450.35表3㊀接触面力学参数Table3㊀Mechanicalparametersofcontactsurface法向刚度/(Pa㊃m-1)剪切刚度/(Pa㊃m-1)摩擦角/(ʎ)黏结力/kPa膨胀角/(ʎ)抗拉强度/kPa4.66ˑ1074.66ˑ10717.86.17003.2㊀模型验证4种工况在试验极限荷载下的土体位移矢量见图10㊂同时,为便于对比分析增加单排嵌岩桩工况的土体位移特征图(图10d)㊂可见,无支护和双排嵌岩桩工况的土体位移特征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即无支护工况下坡体沿经过坡脚的弧形滑裂面破坏,单排和双排嵌岩桩支护下桩前土体产生浅层越顶滑移,不同在于单排嵌岩桩桩后会出现少许位移㊂这是由于抗滑桩有一定的延性,且坡内土体受压从桩间挤出,双排嵌岩桩后排桩承担了此部分的土压力㊂此外,单排桩㊁非双排嵌岩桩工况与试验结果不一致,并未在桩前形成浅层滑动面,而是支护桩随土体一起滑移㊂其主要原因是桩底与基岩按滑动摩擦接触建模,且接触面的摩擦角㊁黏结力取值小于土体,而模型试验时,为保证支护桩位置及间距准确,在模型的基岩面预留槽口,并采用自制的导向装置使模型桩垂直植入,故实际上桩底与基岩之间为铰接;因此,在工程上按非嵌岩桩设计的支护桩,必须保证桩底有足够的抗滑约束力㊂图10㊀数值模拟土体位移矢量图Fig.10㊀Soildisplacementvectographsofnumericalsimulation3.3㊀参数分析为进一步探讨土体㊁岩石和抗滑桩的参数对边坡土体滑移规律的影响,本研究分别选取无支护边坡坡中垂直断面位移和单排嵌岩抗滑桩边坡桩身位移进行参数分析㊂1)土体参数分析保持抗滑桩和岩石参数不变,改变土体参数,设置6组试验工况如表4所示㊂对6组工况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取无支护坡中垂直断面位移(h=0 10m,自下而上),得到土体771林业工程学报第8卷高度-水平位移曲线如图11所示㊂从图中可以看出,土体位移随γ㊁c㊁φ和E的变化而变化,但μ对边坡土体的滑移影响并不显著㊂坡内土体水平位移随c㊁φ和E值的增大而减小,而与γ呈正相关㊂由此可见,坡内土体的强度是影响边坡滑移的重要因素㊂表4㊀土体参数变化工况Table4㊀Changesofsoilparameters工况重度γ/(kN㊃m-3)黏聚力c/kPa内摩擦角φ/(ʎ)弹性模量E/MPa泊松比μ19.27.7122.241.450.35218.47.7122.241.450.3539.215.4222.241.450.3549.27.7124.001.450.3559.27.7122.242.900.3569.27.7122.241.450.25图11㊀不同土体参数下坡中垂直断面水平位移Fig.11㊀Horizontaldisplacementsofverticalsectionsindownhillslopewithdifferentsoilparameters㊀㊀2)岩石和抗滑桩参数分析保持土体参数不变,改变岩石和抗滑桩弹性模量㊁重度和泊松比等参数,控制唯一变量弹性模量E(10GPa)㊁泊松比μ(0.15)和重度γ(10kN/m3),对单排嵌岩桩边坡进行数值模拟计算㊂给出变化E值边坡土体的位移矢量图(图12,因改变岩石和抗滑桩其他参数坡内土体滑移规律影响很小,在此不予展示),同时取4组不同抗滑桩参数下桩身位移(h=0 10m,自岩面至桩顶),如图13所示㊂由矢量图可见,E值改变后坡内土体的滑移规律与原参情况基本保持一致㊂这是由于数值模拟桩(岩)⁃土接触面参数是以土体参数为基设置,岩石和抗滑桩参数变化对坡内土体的滑移无直接关联,同时抗滑桩达到一定刚度,起到了良好的阻滑效果㊂此外,由位移曲线图可见,μ的改变与原参数曲线近于重叠,说明μ对抗滑桩阻滑效果影响不显著,而抗滑桩桩顶水平位移随E和γ的减小而增大㊂这是由于抗滑桩为线弹性体,E值越大,抗滑桩抵抗变形能力越强,其阻滑效果越好㊂图12㊀改变抗滑桩弹性模量的数值模拟位移矢量图Fig.12Displacementvectographsofnumericalsimulationforchangingelasticmodulusofanti⁃slidingpile图13㊀不同抗滑桩参数下桩身水平位移Fig.13㊀Horizontaldisplacementsofpilesunderdifferentparametersofanti⁃slidingpile4㊀结论及建议采用透明土模型试验结合PIV技术,研究坡顶荷载下土岩二元结构边坡土体变形,经深入分析边坡土体位移矢量㊁位移等值线以及桩顶水平位移变化,较好地揭示了土岩二元结构边坡的变形规律㊂主要结果如下:1)无支护的二元结构边坡土体破坏形式为坡脚剪切,抗滑桩支护的二元结构边坡,会因桩㊁岩形成的 角形 区域约束深部土体位移,边坡土体破坏发生在桩前坡面浅层,表现为越顶剪切破坏,且随着支护刚度的增大,土体位移减小,滑动面上抬,滑动范围减小㊂2)无支护二元结构边坡的位移发展过程具有比较明显的三阶段,即稳定阶段㊁匀速变形阶段和加速变形阶段㊂采用抗滑桩支护可使边坡的极限荷载提高1倍,但单排桩边坡在极限荷载下的位移大于无支护边坡,而双排桩边坡在极限荷载下的位移小于无支护边坡,尤其是嵌岩双排桩,不仅位移最小,而且嵌岩桩具有良好延性㊂3)分别探讨了土体参数变化对坡内土体位移的影响和抗滑桩参数对护坡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土体的抗剪强度㊁重度及弹性模量是影响边坡871㊀第2期刘强,等:抗滑桩加固二元结构边坡可视化模型试验滑移的重要因素㊂抗滑桩和岩石参数与土体滑移无直接关联,而抗滑桩的阻滑效果与自身弹性模量和重度呈正相关㊂4)建议单排桩支护仅用于对变形要求不高的二元结构边坡,当对变形要求较高时应采用双排桩支护,对变形要求较高且需要在滑坡后能够及时修复的工程,宜采用嵌岩双排桩支护㊂值得注意的是,采用非嵌岩单排或双排桩支护时,必须保证桩底有足够的抗滑约束力㊂参考文献(References):[1]徐青,刘红宇,王一凡.抗滑桩设计推力计算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21,54(6):488-493.DOI:10.14188/j.1671-8844.2021-06-002.XUQ,LIUHY,WANGYF.Studyondesignthrustforceforanti⁃slidepiles[J].EngineeringJournalofWuhanUniversity,2021,54(6):488-493.[2]LIZ,ZHUZG,LIULL,etal.Distributionsofearthpressureandsoilresistanceonfullburiedsingle⁃rowanti⁃slidingpilesinloessslopesinnorthernShaanxibasedoninsitumodeltesting[J].BulletinofEngineeringGeologyandtheEnvironment,2022,81(3):127.DOI:10.1007/s10064-022-02583-5.[3]任青阳,赵梦园,谢忠伟,等.抗滑桩应变特征与内力非线性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21,48(2):114-124.DOI:10.16030/j.cnki.issn.1000-3665.202004034.RENQY,ZHAOMY,XIEZW,etal.Astudyofthestraincharacteristicsandinternalforcenonlinearityofanti⁃slidepile[J].Hydrogeology&EngineeringGeology,2021,48(2):114-124.[4]李阳,南亚林,贺海超,等.黄土双排抗滑桩模型试验[J].安全与环境学报,2022,22(3):1315-1322.DOI:10.13637/j.issn.1009-6094.2021.0673.LIY,NANYL,HEHC,etal.Researchonmodeltestofdoub⁃lerowanti⁃slidepilesinloess[J].JournalofSafetyandEnviron⁃ment,2022,22(3):1315-1322.[5]王旋,胡新丽,周昌,等.基于物理模型试验的滑坡⁃抗滑桩位移场变化特征[J].地质科技通报,2020,39(4):103-108.DOI:10.19509/j.cnki.dzkq.2020.0413.WANGX,HUXL,ZHOUC,etal.Modeltestonthedisplace⁃mentfieldcharacteristicsofthelandslidestabilizingpiles[J].BulletinofGeologicalScienceandTechnology,2020,39(4):103-108.[6]王成汤,王浩,张玉丰,等.锚索抗滑桩加固堆积型滑坡的受力特性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J].岩土力学,2020,41(10):3343-3354.DOI:10.16285/j.rsm.2019.2195.WANGCT,WANGH,ZHANGYF,etal.Modeltestandnu⁃mericalsimulationstudyonthemechanicalcharacteristicsoftheanchoredslide⁃resistantpileforstabilizingthecolluviallandslide[J].RockandSoilMechanics,2020,41(10):3343-3354.[7]曾红艳,韩利彪,周成,等.抗滑短桩加固土坡模型试验及数值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20,42(S1):132-136.DOI:10.11779/CJGE2020S1026.ZENGHY,HANLB,ZHOUC,etal.Modeltestsandnumeri⁃calanalysisofslopesreinforcedbyshortanti⁃slidingpiles[J].ChineseJournalofGeotechnicalEngineering,2020,42(S1):132-136.[8]王壮,李驰,丁选明.基于透明土技术土岩边坡滑移机理的模型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9,41(S2):185-188.DOI:10.11779/CJGE2019S2047.WANGZ,LIC,DINGXM.Modeltestsonslidingmechanismofsoil⁃rockslopesbasedontransparentsoiltechnology[J].ChineseJournalofGeotechnicalEngineering,2019,41(S2):185-188.[9]LIC,WANGZ,DINGXM.Anti⁃slidingmechanisminsoil⁃rockslopewithtransparentsoilmodeltestsandDEM[J].InternationalJournalofPhysicalModellinginGeotechnics,2020,21(4):1-42.DOI:10.1680/jphmg.19.00027.[10]DINGXH,ZHOUW,LUX,etal.Physicalsimulationtestofsoil⁃rockmixturefromsynthetictransparentsoil[J].JournalofCentralSouthUniversity,2018,25(12):3085-3097.DOI:10.1007/s11771-018-3976-4.[11]XIEQ,CAOZL,SHIXK,etal.Modeltestofinteractionbe⁃tweenload⁃causedlandslideanddouble⁃rowanti⁃slidepilesbytransparentsoilmaterial[J].ArabianJournalforScienceandEn⁃gineering,2021,46(5):4841-4856.DOI:10.1007/s13369-020-05256-1.[12]吴跃东,罗如平,刘坚,等.基于透明土的取土管贯入扰动变形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6,38(8):1507-1512.DOI:10.11779/CJGE201608019.WUYD,LUORP,LIUJ,etal.Soildisturbancedeformationinducedbypenetrationofsamplertubebasedontransparentsoils[J].ChineseJournalofGeotechnicalEngineering,2016,38(8):1507-1512.[13]宫全美,周俊宏,周顺华,等.透明土强度特性及模拟黏性土的可行性试验[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4(6):853-860.DOI:10.11908/j.issn.0253-374x.2016.06.006.GONGQM,ZHOUJH,ZHOUSH,etal.Strengthpropertyandfeasibilitytestoftransparentsoiltomodelclayeysoil[J].JournalofTongjiUniversity(NaturalScience),2016,44(6):853-860.[14]王威.基于土拱效应的抗滑桩与土体相互作用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8.WANGW.Studyoninteractionmechanismbetweenanti⁃slidepileandsoilbasedonsoilarcheffect[D].Xi an:ChanganUni⁃versity,2018.[15]陈建峰,郭小鹏,田丹,等.抗滑桩锚固长度对均质边坡滑动面及抗滑能力影响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50(1):42-49.DOI:10.11908/j.issn.0253-374x.18310.CHENJF,GUOXP,TIAND,etal.Effectofanti⁃slidepilesanchoragelengthsonslipsurfaceandanti⁃slidecapacityofhomo⁃geneousslope[J].JournalofTongjiUniversity(NaturalScience),2022,50(1):42-49.(责任编辑㊀葛华忠)971。

地震作用下桩锚组合结构加固滑坡的动力响应分析

地震作用下桩锚组合结构加固滑坡的动力响应分析

来说 , 锚索锚固段除头部外轴力变化较小 。
3 . 4 桩 身剪 力、 弯矩 动 力响应 分析
( 1 ) 在动力 时程 1 ~ 3 s 之 间, 滑面上下桩身剪 力陡然增加 , 随 着应力的减小桩身剪力增加缓慢 。滑面 以上剪力峰值位置下移,
滑 面 以下 锚 固 段剪 力增 大 明显 。
2 . 2 . 2 地震 波的调整与计 算步骤
由于模型底部采用静态 ( 粘性) 边界, 需输入应 力时程 。因此
下滑坡及加 固物的动力响应规律 。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 在地震作 用下 , 滑坡会逐渐发生一定的永久位移 ; 加固后 , 坡体临空 面处地震 波的“ 放 大” 作用得 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 预应力锚 索 自由段轴 力随着动力持 时呈现 一直增大 , 并随动力峰值 增大
显著增 大; 抗 滑桩桩 身剪力在滑  ̄. L - F 都有增大趋势、 桩 身弯矩在 滑面下锚 固 段 显著增大 , 建议设 计中对这些薄弱部 位予
图 3 静 力计算 网格
各岩层材料均采用莫尔 一库仑弹塑性计 算模 型。 根据该滑坡 的工程地质勘 察报 告及 工程经验 ,综合确 定的各地层基 本岩体
力学参数见表 1 。
表 1 各地屡基本岩体力学参数
地层岩性 体积模量 剪切模 量 k N・ ( G P a ) ( G a ) 重度 ( m - 3 ) 粘聚力 ( MP a ) 内摩擦 角 ( 。 ) 千枚岩夹变砂岩 1 . 6 0
1 9 6 m, 如图 3 。
1 5 9・

施工 技 术
曩 柳 目 蒜 晦
2 0 1 3 年 9月
2 . 2 动力计 算
2 . 2 . 1 动力计算模型

模型试验在抗滑桩研究中的应用

模型试验在抗滑桩研究中的应用
维普资讯
杨红梅 ,等 :模型试验在抗滑桩研究 中的应用
模 型试 验 在 抗 滑 桩 研 究 中的应 用
杨 红 梅 于志 强 周 志 林
(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 院 四川成都 6 03 ) 10 1


简要 介 绍 了模 型试 验在抗 滑桩 研 究 中的应 用 ,包括 室 内模 型试验 和 离心 模型 试验在
状态 。
研究表明滑动面的存在和作用 ,决定了抗滑桩 的受力条件 。当滑动面以下桩前滑体的极 限抗滑力 ( 由滑动 面的强 度所 控制 ) 被 克 服 ,即 虽有 滑 动 面 而不 能真 正起 作用 时 ,抗滑桩 与普 通地 基 中的侧 向 受荷桩无本质区别 ;当滑动面 以上桩前滑体的极限 抗 滑 力起 作用 时 ,最 初 ,这部 分抗 滑力 随下 滑力 的 增加 而逐 渐增 大 ,分布 图式 近抛 物线 ,待抗 滑力 基 本不 再增 大 ,分布 图式 近于矩 形 或梯形 ,且 稳定 的 抗力值与桩前滑体的极限抗滑力基本一致。 ( )文献 [ ]在滑体的被动区设置单排抗滑 2 2 桩 ,提出了滑体为松散介质时,作用在抗滑桩上的
悬臂 抗 滑桩 、深埋 式抗 滑桩 及预 应 力锚 索抗 滑桩 方 面的研 究 方法 、研 究成果 ,以及 模拟 抗 滑桩特
性的优 点和局 限性 。
关 键词
模 型试验
抗 滑桩 离心ຫໍສະໝຸດ 预应 力锚 索 下滑 力 、桩 前 滑体 抗 力 和 锚 固段 地 层 反 力 的 分 布
1 引 言
规律 。
石 英砂 为试 验砂 土 ,研 究 了桩周 土破 坏机 理 。 作 者进行 理论 推导 并试 验验 证 了抗滑 桩桩 周土 体 的破 坏 区域可 分为 三个 区域 ,如 图 1所 示 。

堆积型滑坡地震响应的离心模型试验

堆积型滑坡地震响应的离心模型试验

Centrifuge M odel Test on the Seism ic Response of Colluvial
Landslide
Jie.wen ,LIU Hong.shuai ,TANG Ai-ping ,ZHENG Tong。 (1.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a rbin 150090,China;2.Nat ional Earthquake Infrastructure Service, Beijing 100036, China;3. Inst it ute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Ch ina Earthqua k e Administration,Harbin 150080,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LIU Hong—shua l,E—ma ll:iem—lhs@ 163.tom )
Abstract: Seismic response behaviors of colluvial landslide were discussed by inputting Taft wave with different intensities based on dynamic centrifuge model test. Results under Taft wave and
Qingxi wave were comparatively analyzed.Results show that both the horizontal an d vertical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PGA)amplification coef icients at slope sur face increase wit h the increasing

微混凝土抗滑模型桩的地震动力弹性反应试验研究

微混凝土抗滑模型桩的地震动力弹性反应试验研究
中 图分 类 号 :T 4 19 T 4 3 1 U 1. 3+ U 7 .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8 0 20 )5 04 .4 0 0 0 6 (0 8 0 .0 7 0
Ex rm e t t pe i n alsudy o d na c ea tc r s on e o o lc nc e e sa l i g pi s d i a t qua e n y mi - ls i e p s fm de o r t t bi z n l urng e r h i e k
固边坡模 型 中有足 够 的抗 弯承 载 强度 ,仍 处 于弹性 工作 范 围 内。进 一 步分析 而表 明 ,抗 滑桩 对周 围土 体 的 约束和 由此 形成 的 土拱 效应使得 桩 体 附近 土体 的反应 加速 度略 有 减 小 ,抗 滑桩 加 固是有 效 的。
关 键词 :边坡 ;微 混 凝 土 ;抗 滑桩 ;动 力 离心模 型 试验 ;地 震响 应
L ogj n Y uze , H I i L u n —i I n -a , U Y — n C A n, IG agx R i h L n
( teK yL brt yo yrsi c n nier g Tigu n esy B rn 10 8 C i ) Sa e aoa r f doc nea dE gne n , s h aU i ri , e ig 0 04, hn t o H e i n v t a
Ab ta t n od rt v l ae t e a es c e e t fr if r e o cee s bl i g p l n h y a c r s o s p ooy e, s r c :I r e e au t h s i o mi f c en o c d c n r t t i zn i a d t e d n mi e p n e i rt tp o a i e n t e d n mi e t f g d l e t fs i so e r i o c d w t n w i s n a lp r s a e fr d b k n s f e h y a c c n r u e mo e s o o l lp en re i o e r p l e r s e c t s p r me y ma i gu e o i t f h o e o e w o h t mo e o ce ep ls T ed f r a o d r s o s c ee ai no lp ,a d t e s t d d a i me t o i sw r a . d l n r t i . h eo c e m t n a e p n e a c lrt fs e n h t i a y m c mo ns fpl e eme s i n o o a cn n e u e . e r s l h w h t h d lc n r t t i zn i s h v n u h b n ig s e g h a d si n e a t tt u n rd T e u t s o t a ,te mo e o c ee sa l i g p l a e e o g e d n  ̄ n t t l i lsi sae d r g h s b i e n l c i e r q a e F r e o e,t e r s it n o u r u d n o lb d lc n r t i sa d t e s i a c i g e e t a e e e r ・ at u h k . ut r r hm h e t ci n s ro n i g s i y mo e o c ee p l o l r h n f c r o e n h we k n d t h e s n e a c lr t n o ols me a. e eo e,t e s b l ig p l sa e d mo srtd t f c v . o p s c ee ai fs i o wh t T r fr o h h t i zn i r e n t e o b e e t e a i e a e i Ke r s lp y wo d :s e;mo e o c t ;sa i zn i ;d a i c nrf g d lts ;s imi e p n e o d l n r e tb l i g p l c e i e y m c e t u e mo e e t e s c r s s n i o

碎石桩处理饱和砂土坝基地震响应离心模型试验

碎石桩处理饱和砂土坝基地震响应离心模型试验

第 54 卷第 12 期2023 年 12 月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V ol.54 No.12Dec. 2023碎石桩处理饱和砂土坝基地震响应离心模型试验黄俊清1, 2,黄晓实1, 3,颜业敢1, 2,汪玉冰1, 3,周燕国1, 2(1. 浙江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310058;2. 浙江大学 软弱土与环境土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 杭州,310058;3. 浙江大学 超重力研究中心,浙江 杭州,310058)摘要:为了研究坝体与坝基相互作用下饱和砂土坝基的地震响应规律及碎石桩的抗液化效果,首先,设计和开展了2组超重力振动台试验,研究了碎石桩处理前后饱和砂土坝基不同位置的加速度、孔压和位移等地震响应规律;然后,评估了坝基液化的可能性及碎石桩的抗液化效果;最后,通过反演方法探究了坝体和碎石桩对坝基不同位置土体的动剪应力−剪应变响应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未处理坝基的加速度放大系数在坝体正下方随高程增加而逐渐减小,在坝趾下方和坝外自由场随高程增加而先减小后增大;碎石桩处理坝基具有更大的刚度和更小的阻尼,加速度放大系数整体比未处理坝基的大;坝体能够增强下方土体的抗液化能力;碎石桩处理能够降低超静孔压的累积速率和峰值,加速震后孔压消散,但在遭遇强震时处理区外土体仍会发生液化。

坝基土体的动剪应力−剪应变响应受初始围压和超静孔压影响,坝体下方土体的剪切模量更大,碎石桩能够通过抑制超静孔压的发展来缓解处理区内土体剪切刚度的退化。

关键词:坝基;液化;碎石桩;地震响应;离心模型试验中图分类号:TU411 文献标志码:A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文章编号:1672-7207(2023)12-4848-12Centrifuge shaking table tests on stone column-improvedsaturated sandy dam foundationHUANG Junqing 1, 2, HUANG Xiaoshi 1, 3, YAN Yegan 1, 2, WANG Yubing 1, 3, ZHOU Yanguo 1, 2(1.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58, China;2. MOE Key Laboratory of Soft Soils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58, China;3. Center for Hypergravity Experiment and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58, 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study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the saturated sandy foundation and the effectivenessin收稿日期: 2023 −01 −15; 修回日期: 2023 −03 −21基金项目(Foundation item):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988101) (Project(51988101)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Foundation of China)通信作者:汪玉冰,博士,研究员,从事地震作用下岩土体动力响应研究;E-mail :******************.cnDOI: 10.11817/j.issn.1672-7207.2023.12.022引用格式: 黄俊清, 黄晓实, 颜业敢, 等. 碎石桩处理饱和砂土坝基地震响应离心模型试验[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54(12): 4848−4859.Citation: HUANG Junqing, HUANG Xiaoshi, YAN Yegan, et al. Centrifuge shaking table tests on stone column-improved saturated sandy dam foundation[J].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3, 54(12): 4848−4859.第 12 期黄俊清,等:碎石桩处理饱和砂土坝基地震响应离心模型试验mitigating liquefaction of stone columns under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dam and the foundation, firstly, two centrifuge shaking table tests were designed and conducted, the acceleration, pore pressure and displacement at different locations of the saturated sandy dam foundation were comparatively studi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with stone columns. Secondly, the possibility of liquefaction of the dam foundation and the effectiveness in mitigating liquefaction of stone columns were assessed. Finally, the influence of the dam body and stone columns on the dynamic shear stress−shear strain response of the soil at different positions of the dam foundation was investigated through back-analysis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celeration amplification factor of the untreated foundation decreases with elevation under the center of dam, and it decreases firstly and then increases with elevation under the toe of dam and at free field. The stone column-improved foundation has greater stiffness and less damping. The acceleration amplification factor of stone column-improved foundation is generally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untreated foundation. The dam can increase the liquefaction resistance of the soil below. Stone columns can reduce the accumulation velocity and peak of excess pore pressure, accelerate the dissipation of excess pore pressure, but the soils outside the treatment area will still liquefy during strong earthquakes. The dynamic shear stress−strain response of the foundation soil is affected by the initial confining pressure and excess pore pressure. The soil beneath the dam body has larger shear stiffness. Stone columns can mitigate the degradation of shear stiffness of the soil in the treatment area by inhibiting the development of excess pore pressure.Key words: dam foundation; liquefaction; stone columns; seismic response; centrifuge model test地震引起的地基液化是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1]。

地震条件下抗滑桩有限杆单元时程法与离心机模型试验研究

地震条件下抗滑桩有限杆单元时程法与离心机模型试验研究

地震条件下抗滑桩有限杆单元时程法与离心机模型试验研究作者:金亚兵孙勇徐晶鑫来源:《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第03期摘要:地震条件下抗滑桩计算主要是基于岩土体动力应力应变关系的数值法和拟静力法,前者误差很大,后者不能考虑地震的时程作用。

采用弹性地基梁理论、有限杆单元法(矩阵位移法)理论、多质点有阻尼体系动力反应的振型叠加法理论和Reyleigh阻尼理论,提出一种抗滑桩计算方法,用于地震条件下抗滑桩时程法分析计算,并给出了地基系数的比例系数的计算公式。

最后,在浙江大学ZJU-400土工振动离心机上进行了模型试验,实测值与计算值相吻合,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

该方法为地震条件下抗滑桩时程法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计算方法,对工程实践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地震作用;抗滑桩;动力地基系数法;有限杆单元法中图分类号:TU473.1文献标志码:A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

2008年,汶川地震由于其震级高,又位于西部山区,大量边坡、滑坡破坏,严重影响救灾工作。

抗滑桩作为一种有效加固措施已得到大量应用,然而抗滑桩在地震作用下的研究才刚开始起步,特别是计算理论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1-2]。

地震作用下抗滑桩的研究主要有试验法、数值分析法、拟静力法和时程法。

模型试验分为1g(g表示重力加速度)的振动台试验和Ng的离心机试验。

国内一些学者进行了1g的大型振动台试验,对岩质边坡和土质边坡进行地震波作用下边坡滑坡的振动试验。

普通1g振动台模型试验规模较大,实施简便,但也存在诸如不能满足关键的相似比尺等缺点。

Ng条件下的离心机振动台试验在相似关系方面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可以深入了解地震作用下的滑坡及抗滑桩等加固的地震响应和抗震机理,推进对滑坡及其抗震加固的全面认识。

刘红帅等[3]对岩土边坡地震稳定性动力试验方法进行了总结,于玉贞等[4]对抗滑桩进行了静力与动力破坏离心模型试验和对比分析,涂杰文[5]对抗滑桩加固滑坡体地震反应进行了离心机模型试验,郑桐等[6-7]对锚拉桩和悬臂桩进行了动力离心机试验。

砂土边坡地震动力响应离心模型试验

砂土边坡地震动力响应离心模型试验

砂土边坡地震动力响应离心模型试验
砂土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是地震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为了深入了解砂土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性,进行离心模型试验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从试验的目的和意义来谈。

离心模型试验可以模拟真实工程中的地震作用,通过对砂土边坡进行模拟地震振动,可以研究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破坏机理及稳定性等动力响应特性,为工程实践提供可靠的依据。

其次,我们可以从试验的设计和实施来谈。

离心模型试验需要设计合理的试验方案,包括选取合适的模型比例、地震波的模拟、试验参数的设置等。

在试验实施过程中,需要对模型边坡施加适当的离心加速度场,观测记录边坡的变形、应力、加速度等数据,并及时分析数据,以获取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性。

另外,可以从试验结果和分析来谈。

通过离心模型试验得到的数据和结果可以用来验证和修正地震工程的理论模型和计算方法,揭示砂土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规律,为工程设计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我们可以从离心模型试验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来谈。

通过对砂土边坡地震动力响应离心模型试验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实际工程中的边坡设计、加固和灾害防治提供重要参考,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砂土边坡地震动力响应离心模型试验是一个综合性研究课题,需要从试验的目的、设计、实施、结果分析以及工程应用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定阻滞作用;桩前动土压力随着地震输入而迅速增大至峰值,此后保持稳定直至地震结束;抗滑桩各截面弯矩的变
化规律与动土压力类似,弯矩最大值出现在抗滑桩下部。 关键词:边坡;抗滑桩;地震响应;桩土相互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548(2007)09–1320–04
图 7 为边坡中部及顶部的地震响应曲线。边坡中 部 A7、A8 位置的加速度峰值分别为 0.34g、0.30g, 靠近坡面位置的响应大于土体内部,说明抗滑桩对土 体动力响应的限制作用在此高程已趋于减弱。坡顶的 加速度峰值为 0.44g,为土体地震响应最大的位置,相 对于地震动输入峰值的放大倍数为 1.63。
2 试验配置
试验材料取自北京某地,为一种细砂。砂土首先 经干燥处理,主要物性参数如表 1 所示。
表 1 砂土物性指标
Table 1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oil
参数
数值
土粒密度ρs /(g·cm3)
2.66
平均粒径 D50 / mm
0.17
最大孔隙比 emax
0.98
最小孔隙比 emin
图 3 El Centro 地震波加速度时程曲线 Fig. 3 Acceleration time history of El Centro earthquake
图 4 El Centro 输入地震波反应谱 Fig. 4 Acceleration response spectrum of El Centro earthquake
图 7 边坡中部及坡顶地震响应曲线 Fig. 7 Response acceleration time histories at mid slope and crest
图 8 边坡底部地震反应谱 Fig. 8 Acceleration response spectra at slope base
图 6 边坡底部地震响应曲线
作者简介:于玉贞(1966– ),男,江苏沛县人,副教授,从事边坡和土石坝的研究工作。E-mail: uyuzhen@。
Centrifuge modeling of seismic behavior of slopes reinforced by stabilizing pile
YU Yu-zhen, DENG Li-jun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Hydro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 Centrifuge model tests on sand slopes were carried out on a centrifuge shaking table to investigate the seismic behavior of pile-reinforced slope and soil-pile interaction. The adjusted El Centro earthquake was excited as the input motion under 50g centrifugal accelerations. Acceleration time histories at different locations were recorded and analyzed in the frequency domain. Dynamic soil pressure and vertical strain along the piles were also recorded. It was indicated that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the slopes was amplified as the earthquake motion propagated upwards. The response of adjacent soil was impeded by stabilizing piles to a certain degree. Along with the excitation of earthquake motion, the dynamic soil pressure rapidly increased to the peak value and then kept roughly stable until the end of the motion. The bending moment of the piles performed similar variation and the maximum moment occurred at the lower section of the piles. Key words: slope; stabilizing pile; seismic response; soil-pile interaction; shaking table; centrifuge modeling
图 5 试验前后边坡模型轮廓图 Fig. 5 Schematic of pre- and post-test slope profile
1322
岩土工程学报
2007 年
3.1 加速度响应
加速度计采集记录了地震荷载作用下边坡不同位 置的动力响应。水平地基部分的加速度反应(A1~A3) 与输入地震波相比变化不大。图 6~7 为地震响应加速 度时程曲线,图中标注了地震响应峰值 ap 及传感器的 高程,以基底为高程零点。图中可看到边坡的地震响 应曲线形状相似,加速度幅值随着高程增加而增大。 边坡底部的 6.5 m 高程处,3 个传感器测得加速度峰 值分别为 0.25g、0.26g、0.30g,靠近坡面位置(A4) 的动力响应小于边坡土体内部响应(A5 和 A6)。一般 规律表明,对于无加固措施的素边坡,靠近坡面位置 的地震动力响应大于同一高程的土体内部响应,然而 加固边坡试验的响应规律恰好相反。这是因为加速度 计 A4 靠近抗滑桩,由于抗滑桩的加固和阻滞作用, 附近土体的动力响应受到限制,使得该位置的加速度 幅值小于远离抗滑桩的土体内部幅值。
摘 要:为研究抗滑桩加固边坡的地震响应和桩土相互作用规律,利用土工离心机及专用振动台进行了砂土边坡的动
力离心模型试验。在 50g 离心加速度条件下,输入 El Centro 地震波,记录了边坡不同位置的加速度时程并作频谱分析, 采集了桩前动土压力和抗滑桩应变等。结果表明:边坡的地震动力响应自下而上逐渐放大;抗滑桩对周围土体响应有
图 9 边坡中部及坡顶地震反应谱
Fig. 9 Acceleration response spectra at mid slope and crest
动台上,启动离心机至 50g 加速度,待转动稳定后进
行激振。
试验过程中共使用了 3 种传感器:加速度计、土
压力传感器和应变计。加速度计共 9 个,A1~A3 放
置于边坡模型的水平地基部分,A4~A9 在边坡部分。
注意图 1 中 A1、A2 和 A4 与抗滑桩并排布置于边坡
中部,而不是埋于桩体内部。A1、A9 为双向加速度
出薄壁厚度计算公式[5]:
1
tm
=
tp n
⎡ ⎢
Ep
⎢⎣ Em
(1 (1
− −
µm2 µp2
) )
⎤ ⎥ ⎥⎦
3

(1)
式中 tp 为原型桩厚度;Ep 为原型桩弹性模量,取一 般合金钢的模量 210 GPa; Em 为模型桩的弹性模量, 根据模型桩压缩试验测定为 36 GPa; µp 和 µm 为原型 和模型桩材料的泊松比,取为 0.33;n 为离心模型相
0引 言
抗滑桩能有效提高边坡的抗震稳定性,因此,广 泛应用于工程实践中,成为滑坡治理的常用工具。但 抗滑桩的设计方法并不成熟,特别是地震荷载作用下 桩体内力变化规律及其加固效果还不十分清楚。1995 年日本阪神地震后,国外学者开始利用动态离心模拟 试验技术研究地震液化和侧向流动引起的桩弯矩及挠 度变化,如 Brandenberg 等[1]、Abdoun 等[2]、Boulanger 等[3]。但桩基础的受力变形特性与作为支挡物的抗滑 桩有较大差异,而目前国内外岩土工程界对抗滑桩加 固边坡的动力离心模型试验还比较少。
3 地震响应分析
地震波施加后边坡模型可观察到明显滑动,上部 土体顺坡滑下堆积于坡趾,坡趾线向前推移;滑动面 比较平滑,坡肩形成弧面。边坡模型的坡顶沉降明显, 抗滑桩防护范围内的边坡上部相对于两边壁土体略有 凸起,表明了抗滑桩的局部加固效果。试验前后的边 坡模型轮廓如图 5 所示。
图 1 边坡轮廓及传感器布置示意图 Fig. 1 Schematic of layout and instrumentations
计。土压力传感器共 5 个,固定于模型桩靠近边坡上
部一侧,用于测定试验过程中不同高程处的水平土压
力。应变计共 12 枚,粘贴于模型桩外壁,左右两壁对
称布置。边坡轮廓及传感器布置如图 1 所示,图中尺
寸均按相似准则换算为原型,本文以下数据也均换算
为原型处理。抗滑桩上土压力传感器及应变计的详细
布置如图 2 所示。
似比尺,本研究中 n=50。
模型桩管壁平均厚度 0.70 mm,由式(1)可计算
─────── 收稿日期:2006–07–17
第9期
于玉贞,等. 抗滑桩加固边坡地震响应离心模型试验
1321
原型壁厚为 19.4 mm。模型桩断面尺寸为 24.89 mm× 24.84 mm,桩长 255 mm,可模拟断面尺寸 1244 mm ×1242 mm、桩长 12.75 m 的原型桩。
图 2 土压力传感器及应变计布置图 Fig. 2 Layout of strain gauges and soil pressure sensors
采用调整峰值的 El Centro 波作为地震动输入,地 震波历时约 40 s,加速度峰值为 0.27g,如图 3 所示。 计算了该地震波在阻尼比为 0.05 时的单自由度体系反 应谱,如图 4 所示。反应谱峰值为 1.21g,卓越频率 2.2 Hz。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