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屏产业发展分析
全球OLED产业发展现状(论文)
![全球OLED产业发展现状(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e458806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02.png)
全球OLED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目前,中国大陆把OLED产业纳入了国家“十二五”计划。
根据《规划》,新型显示器件领域中的发展重点包括液晶显示器件、等离子显示器件,以及有机发光显示器件方面。
对于有机发光显示器件,《规划》提出将“推进中小尺寸OLED 的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应用,研究大尺寸OLED相关技术和工艺集成。
”中国OLED 技术研究经过10余年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成果,并成功实现了产业化,国内维信诺、上海天马、京东方、彩虹、虹视等都在大力推进OLED特别是AMOLED发展的步伐。
那么我们对日韩台以及大陆OLED产业发展现状做一下浅析。
利润丰厚的OLED产业引起国家间的竞争。
OLED作为未来新一代显示器件,将在全球领引显示和照明两个领域,OLED产值以万亿计不为过,对如此回报丰厚的行业,世界各国和地区争相趋之,以分去最大蛋糕。
OLED产业在国际范围内的竞争已不单是企业间的竞争,而体现为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竞争。
日韩台及欧美均已制定了OLED产业战略规划。
早在1979年开始,日本通产省经光电产业技术振兴协会联合16家企业资助8.2亿美元为期10年的液晶显示产业化基础研究计划,受助企业要匹配70%研究经费。
2011年年底,为抢占苹果iPadiPhone引发的中小尺寸平板显示突破性的需求,又在《企业创新联盟》框架下投资25亿美元(占股70%到80%)组织日立索尼与东芝成立世界最大的中小尺寸LCD触摸屏及OLED显示屏新公司。
日本三菱化学、松下电工、出光兴产、堡土谷化学、柯尼卡美能达、住友化学、NHK、DOW、COVION等企业以及东北先锋、日本山形大学、大日本印刷与日本有机电子研究所等研究机构都积极开展OLED材料、显示等方面的研究,布局全球OLED 市场。
韩国在1990年起组成大专院校100多家企业参加的“平面显示器研究联盟”,每年政府投入30亿韩元支持经费。
在韩国政府在2010年5月19日推出的《显示器产业动向及应对方案》中,已经将OLED产业列为中长期发展目标。
触摸屏技术在车载行业中的运用分析
![触摸屏技术在车载行业中的运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99009d0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49.png)
触摸屏技术在车载行业中的运用分析王春平【摘 要】本文介绍了全球车载显示面板的出货趋势及车载触摸屏应用技术,并针对车载触摸的外挂式和内嵌式两类技术进行了运用分析。
而随着车载显示效果需求的不断提高,车载触摸屏的AG、AR、AF、一体黑等有附加需求的产品也不断增加。
因此,本文还着重分析了车载显示表面处理技术及车载一体黑技术。
【关键词】OGS;G+G;AG;AR;AF;一体黑作者简介:王春平,宜昌南玻显示器件有限公司。
2020年9月22日中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双碳”目标,并于2021年10月24日正式落地相关政策,中国新能源汽车开始呈现井喷式发展[1]。
在国内市场汽车总销量基本维持稳定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占比从10%以下增长至2022年的25.6%。
从对车载显示的影响来看,随着国内汽车电动化趋势的加速,更智能化、美观化的车载屏幕将逐步替代传统的仪表盘、中控屏。
无论从连接方法、使用体验还是美观度来说,车载面板显示都更适合新能源车。
而近年来,车载触摸屏的发展开始趋于多屏化、大屏化,对车载触控显示屏的显示效果要求越来越高。
对于传统的无任何表面处理和光学处理的触控显示屏而言,在复杂的车内光线环境中会有多种不良影响。
首先极易产生眩光,严重危害驾驶安全。
其次,在多屏化的浪潮下,显示效果差的屏幕容易使车辆呈现“廉价感”。
因此,更佳的触控显示效果,更好的光学效果是未来车载触控显示技术的发展趋势。
而触摸模组内嵌化、盖板3A处理、光学一体黑设计是未来几年内车载触控显示技术的具体发展方向。
一、车载触摸屏发展现状(一)车载屏幕多屏化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车载显示面板的出货量为1.6亿片,而2021年全球汽车出货量约8000万辆。
因此,单车平均显示面板数量约在2块左右。
但随着现如今单车多屏化趋势,新上市的新能源汽车搭载三四块屏幕的情况也并不鲜见。
根据Sigmaintell及华经产业研究院的预测数据,预计2025年车载显示面板的出货量可达2.26亿片。
触摸屏行业分析报告
![触摸屏行业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ccd16a6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a9.png)
触摸屏行业市场分析报告目录核心观点3一、触摸屏概况4(一)触摸屏的概念4(二)触摸屏基本原理4(三)触摸屏主要种类5(四)触摸屏制造工艺6(五)触摸屏核心技术7(六)触摸屏应用领域7(七)触摸屏发展历程8二、全球触摸屏产业发展状况9(一)市场容量与增长趋势9(二)细分行业市场表现11(三)技术发展最新进展12(四)全球触摸屏制造地区分布12(五)全球触摸屏不同尺寸出货量12(五)全球主要厂商与市场份额13三、中国触摸屏产业发展状况15(一)国触摸屏产业发展现状15(二)国涉足触摸屏产业厂商15四、触摸屏上游原材料供应状况17(一)触摸屏主要原材料构成17(二)ITO导电薄膜市场供应情况17(三)ITO导电玻璃市场供应情况17五、触摸屏下游市场需求分析19(一)触摸屏手机19(二)触摸屏电脑20(三)触摸屏MP421(四)触摸屏数码相机21(五)其他应用产品22六、触摸屏行业发展前景展望23(一)国家相关产业政策23(二)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23核心观点1.触摸屏是一种特殊的传感器,可以广泛应用于几乎所有需要人机对话的显示器,如手机、mp3、mp4、数码相机、游戏机、个人电子导航仪、家用电器、信息查询系统等。
2.触摸屏可分为四种:红外、电阻式、声表面波和电容式触摸屏。
不同通用类型的触摸屏各有优缺点,应用领域也有所不同。
3.触摸屏技术起源于美国,日本实现产业化,然后中国发展壮大。
目前,触摸屏制造中心开始从日本转移到中国大陆。
4.根据iSuppli发布的报告,2008年全球触摸屏模组出货量将达到3.41亿片,2013年将增至8.33亿片,年复合增长率为19.5%。
预计触摸屏模组的全球销售额将从2008年的34亿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6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3.7%。
5.从子行业来看,电阻式触摸屏最为常见,占全球触摸屏出货量的91%,但销售比例仅为52%,未来市场份额还会下降;由于苹果iPhone的巨大成功,电容式触摸屏的销量大增。
2014年触摸屏行业简析
![2014年触摸屏行业简析](https://img.taocdn.com/s3/m/27a15c0ebed5b9f3f90f1ccc.png)
2014年触摸屏行业简析
一、行业监管体制、相关政策及产业政策 (3)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3)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3)
二、行业发展现状 (3)
1、产业链分布 (4)
三、行业周期性、季节性、区域性特点 (5)
1、周期性 (5)
2、季节性 (5)
3、区域性 (6)
四、行业竞争状况 (6)
1、国内市场主要企业 (6)
五、行业壁垒 (7)
1、技术壁垒 (7)
2、市场壁垒 (7)
3、人才壁垒 (7)
4、品牌壁垒 (8)
六、行业与行业上下游的关系 (8)
1、与上游行业的关联性 (8)
2、与下游行业的关联性 (9)
七、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 (10)
1、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10)
(1)政策扶持 (10)
(2)市场前景广阔 (10)
(3)行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11)
2、影响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11)
(1)行业集中程度低 (11)
(2)市场需求受全球经济影响 (12)
一、行业监管体制、相关政策及产业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行业的主管部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公司所处行业已充分市场化,各企业面向市场自主经营,政府职能部门进行产业宏观调控。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目前,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汇总如下:
二、行业发展现状
目前艾博德所处的行业领域,在国内发展时间不长,属于国家重点扶持与关注的领域。
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把新型显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列为战略性产业,2007年初国家发改委将其作为优先发展的高。
2014年触摸屏功能材料市场简析
![2014年触摸屏功能材料市场简析](https://img.taocdn.com/s3/m/26b624253169a4517723a3f2.png)
2014年触摸屏功能材料市场简析
一、触摸屏市场需求快速增长 (2)
二、触摸屏上游原材料替代空间巨大 (2)
三、光学胶带进入壁垒高、利润率高、成本占比高,进口替代前景广阔 (4)
四、人工石墨散热片将取代其他材料成为高集成度消费电子散热的首选 (5)
五、高净化保护膜、高净化胶带处于成长期,未来空间巨大 (8)
一、触摸屏市场需求快速增长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硬件的用户体验要求越来越高,而人机交互技术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触摸屏作为最新的一种电脑输入设备,是目前最简单、最方便、最自然的一种人机交互方式,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2010 年随着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等终端电子产品的销售井喷,触摸屏市场取得了快速增长。
二、触摸屏上游原材料替代空间巨大
上游原材料被日本和美国高度垄断,利润率处产业链最高端。
触。
浅析触摸屏产业的发展及未来展望
![浅析触摸屏产业的发展及未来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91da2b88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51.png)
浅析触摸屏产业的发展及未来展望汇报人:2023-12-29•触摸屏产业概述•触摸屏产业的发展现状•触摸屏产业的技术创新目录•触摸屏产业的未来展望•结论01触摸屏产业概述触摸屏产业概述•请输入您的内容02触摸屏产业的发展现状0102全球触摸屏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不断完善,技术不断创新,市场前景广阔。
触摸屏技术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普及,全球触摸屏产业迅速发展。
中国触摸屏产业在技术、规模、产业链等方面均取得显著进展,但同时也面临着环保、技术升级等挑战。
随着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触摸屏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市场竞争格局日益激烈,众多企业纷纷进入触摸屏市场,但市场份额主要被几家大型企业占据。
触摸屏产业的市场规模与竞争格局03触摸屏产业的技术创新新型触摸屏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柔性触摸屏技术柔性触摸屏技术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具有可弯曲、轻薄、便携等特点,为智能终端设备带来更多创新可能。
多点触控技术多点触控技术能够实现多个手指同时操作,提高了触摸屏的交互性和用户体验。
透明触摸屏技术透明触摸屏技术将触摸屏与显示屏幕合二为一,为用户提供更加直观、自然的交互体验。
降低成本随着触摸屏技术的普及,降低成本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突破点,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和材料选择来实现。
耐久性和可靠性提高触摸屏的耐久性和可靠性是另一个关键问题,需要加强材料和工艺的研发。
触控精度和灵敏度提高触控精度和灵敏度是当前触摸屏产业面临的重要瓶颈,需要不断优化算法和材料选择。
触摸屏产业的技术瓶颈与突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触摸屏技术将更加智能化,能够实现更加复杂、自然的人机交互。
智能化集成化定制化触摸屏技术将与其他技术进行集成,如语音识别、生物识别等,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服务。
随着个性化需求的增加,触摸屏技术将更加定制化,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和偏好。
030201触摸屏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04触摸屏产业的未来展望触摸屏产业的未来展望•触摸屏产业作为当今信息时代的代表性产业之一,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OCA vs OCR 贴合 - 触摸屏水胶贴合工艺市场现状分析
![OCA vs OCR 贴合 - 触摸屏水胶贴合工艺市场现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8b195cb2cc58bd63186bde2.png)
OCA vs OCR 贴合- 触摸屏贴合工艺市场现状分析
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人记得的那件“亿元罚款”事件,在2013年,某家触摸屏厂商由于OCR贴合产品在终端客户出现异常,被联想罚款1亿人民币。
使得整个产业OCR贴合几乎全部停滞,此次被罚事件只是一个个案。
如果整个行业都因噎废食,那就有点反映过头了。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目前市场上TP和LCM的两种贴合方式:
通过以上的对比,全贴合的优势越来越明显,这也将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目前全贴合产品市场占有率已接近40%,且有从中高端向低端渗透的发展趋势。
然而受OCA材料本身特性及成本的影响,全贴合市场已经走到了一个急需转型的阶段。
这一切是否意味着OCR工艺机会的来临呢?
但是目前来看,无论是手机、平板,还是PC全贴合都以OCA(光学胶)工艺为主流。
但从技术发展角度和价格走势来看OCR(光学液态胶或称水胶)贴合工艺都将是未来替代OCA工艺的一个发展的趋势,尤其是针对TP和PC全贴合。
下面小编针对全贴合的OCA(光学胶)相比OCR(光学液态胶或称水胶)的优势:
虽然和OCA相比较OCR有很多优势,而且随着产业的发展,OCR水胶贴合这将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但是为什么到现在为止,OCR水胶贴合仍旧没有被大规模的推广起来呢?影响OCR水胶贴合推广的因素有哪些?这是留给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全球前16位触控屏触摸屏厂家收入排名及销售渠道分析
![全球前16位触控屏触摸屏厂家收入排名及销售渠道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383741b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8b.png)
全球前16位触控屏触摸屏厂家收入排名及销售渠道分析调研机构水清木华指出~2010年触控屏厂家收入大增。
首要原因是手机需求旺盛~智能手机出货量大增~即便非智能手机~触控屏所占比例也大增。
其次是苹果iPad的上市~iPad采用最高等级的触控屏~单价非常高~比一般3.5英寸手机触控屏高大约两倍。
2010年iPad出货量预计可以达到1380万。
三是苹果的iPhone和iPad在2010年都采用触控屏与TFT面板贴合成最终显示面板的方式出货~单价里包含了TFT面板的价格。
无论是iPhone还是iPad~它的触控屏供应商是TPK和胜华两家。
TPK于2010年10月底在台湾上市~上市当天大涨139%~市值突破1100亿新台币。
洋华背后是三星、LG和HTC~洋华近50%的收入都来自三星。
介面背后同样是三星、LG和HTC~介面超过55%的收入来自三星。
富晶通则主要出货给富士通。
时纬的背后是全球第二大笔记本电脑代工厂家仁宝。
和鑫和达虹是彩色滤光片厂家转型来的~主攻中大尺寸领域~和鑫已经出货了iPad触控屏sensor。
Elo touchsystems是电子大厂TYCO的子公司~主要做大尺寸触控屏~应用在ATM机、自动贩卖机等非消费类电子领域。
意力是非上市公司~主要生产基地位于广州。
NISSHA,日本写真印刷,曾经是全球最大的触控屏厂家~现在仍然具备比较强的实力。
奇美的产业链最为齐全~触控屏来自其刚刚合并的群创~而群创收购了诺基亚手机显示屏的主要供应商统宝~未来前途无限。
信利是中国大陆最大的手机显示屏厂家。
DIGITECH是韩国厂家~主要供应三星。
ELK是韩国最大的触控屏厂家~以EL背光起家~主要供应LG和RIM。
MELFAS 则是韩国触控屏IC厂家~通常触控屏IC都和触控面板一起出货~于是MELFAS干脆自己做触控面板~主要客户是三星和日本厂家。
2010年最火热的话题是玻璃型投射式电容触控屏~也就是苹果的最爱。
2023年触摸屏行业现状及前景:触摸屏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2023年触摸屏行业现状及前景:触摸屏应用领域不断拓展](https://img.taocdn.com/s3/m/70b6e96a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a6.png)
PARTTWO
02
Current Situation of Touch Screen Industry
触摸屏行业现状
触摸屏行业现状
1.2023年触摸屏行业蓬勃发展,市场规模预计持续两位数增长触摸屏行业在2023年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据市场研究数据显示,全球触摸屏市场规模已经超过200亿美元,且预计在未来几年内以每年两位数的增长率持续增长。
触摸屏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等领域的先进人机交互技术。自其诞生以来,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并逐渐渗透到各个行业领域。2023年,触摸屏行业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增长态势,同时,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
1. 应用领域不断拓展随着科技的进步,触摸屏的应用领域已经不再局限于消费电子产品。越互界面。这一趋势预示着触摸屏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触摸屏技术让医疗设备更人性化在智能家居领域,触摸屏技术成为了智能家居控制的核心,实现了家庭智能化,让用户可以更加方便地控制家中的各种设备。在医疗设备领域,触摸屏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医疗设备提供了更加人性化的操作界面,提高了医疗设备的可及性。
触摸屏技术广泛应用,未来将普及并拓展应用领域此外,触摸屏技术也在车载导航、游戏机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触摸屏技术将会更加普及,应用领域也将进一步拓展。
触摸屏应用领域
触摸屏市场趋势
1.2023年触摸屏行业已成新发展热点触摸屏行业在2023年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触摸屏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从智能手机到智能家居,从车载设备到医疗设备,甚至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2013年触摸屏行业分析报告
![2013年触摸屏行业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17fcf0376c66137ee06199d.png)
2013年触摸屏行业分析报告2013年3月目录一、供需状况向好 (4)1、长期:触摸屏前景向好 (4)2、中期:中大尺寸需求带动行业整体供需状况向好 (5)(1)智能机在未来几年仍将维持高增长且尺寸不断增大 (6)(2)平板电脑继续高歌猛进 (9)(3)触控型NB有望带动大尺寸触控需求起飞 (12)3、供给端:考虑良率及技术成熟度后行业整体供应偏紧 (15)(1)中大尺寸产能紧张 (15)(2)中小尺寸产能仍会维持供过于求不用技术路线竞争日趋激烈 (19)二、GFF/GF:小屏占据优势地位迈出向中大屏进军步伐 (21)1、薄膜式触摸屏在小屏已经占据优势地位 (21)2、技术不断成熟向中大屏领域进军 (23)3、欧菲光:13年增长动能明确可高看一线 (25)三、OGS:前途不可限量 (27)1、OGS与其他几种触控技术的对比:在大屏的笔电领域具有优势 (27)2、OGS制程工艺与成本测算 (28)(1)OGS制程工序 (28)(2)OGS成本测算 (29)3、中大尺寸OGS产能紧缺将持续 (30)4、长信科技:下游需求景气,导电玻璃、减薄和触控sensor 业务13年持续增长 (32)四、In-Cell:等待技术成熟 (34)1、In-Cell:良率偏低但有望成为未来触摸屏终极选择 (34)2、In-Cell供应链效率占优 (38)3、In-Cell vs OGS (39)(1)触摸屏发展的方向是减少层数及贴合次数 (39)(2)OGS门槛较低有望率先取得突破 (40)(3)On-cell:AMOLED决定发展前景 (41)4、深天马:现有业务贡献利润弹性,新产品贡献估值弹性 (43)五、主要风险 (44)1、智能终端出货量增长率放缓的风险 (44)2、触摸屏渗透率不达预期的风险 (44)3、产能过度投放导致供过于求的风险 (45)一、供需状况向好1、长期:触摸屏前景向好正如我们在上一篇触摸屏报告所提出的,从产业发展的逻辑来看,制造业(包括工业设备、交通工具、家电、消费电子等)目前最重要的发展趋势是智能化,其实现模式即为“设备(产品)+计算机”,该模式发展中存在重要瓶颈:传统人机交互方式(键盘、鼠标、显示器)交流信息的效率和人性化程度较低。
2014年触控显示器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触控显示器行业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68f9d02844769eae009ed6e.png)
2014年触控显示器行业分析报告2014年12月目录一、行业管理体制与主要政策 (4)1、行业主管部门 (4)2、行业主要政策 (5)二、行业上下游产业链 (5)三、行业发展历程 (6)四、行业市场现状 (7)1、触摸屏幕尺寸 (7)2、触摸屏技术 (8)(1)电阻式技术 (8)(2)电容感应式技术 (9)(3)表面声波技术 (9)(4)红外线技术 (10)五、行业发展趋势 (11)1、触控显示设备行业产品应用领域广度、深度不断升级 (11)2、触控显示设备行业产品品质和性能不断提高 (11)3、中大尺寸触控显示设备市场将更具爆发性 (12)六、影响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2)1、有利因素 (12)(1)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 (12)(2)信息产业发展的推动 (13)(3)人性化设计需求的推动 (13)(4)人力成本上升对自助终端的需求 (13)2、不利因素 (14)(1)技术替代的可能性 (14)(2)国际客户对中国厂商认同度有待提高 (14)(3)人民币升值 (15)七、行业市场规模 (15)1、ATM触控显示设备市场规模 (15)2、VTM触控显示设备市场规模 (17)3、触控收银系统市场规模 (18)八、行业风险特征 (19)1、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19)2、外部经济状况风险 (19)3、受下游行业影响的风险 (19)4、劳动力成本风险 (20)5、国际市场开拓风险 (20)九、行业竞争格局 (21)1、行业基本竞争情况 (21)2、行业主要企业 (21)一、行业管理体制与主要政策1、行业主管部门本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为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简称工信部),该部门主要负责拟订、实施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和产业标准,并对行业的发展方向进行宏观调控。
行业协会为中国触控协会(简称CTCA),该协会由扩展展览联合港澳台以及大陆触摸屏行业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相关机构于2008 年在香港注册成立,主要负责协助政府制定触摸屏行业的发展规划和行业管理法规,帮助入会企业享受政府对触摸屏行业的政策支持,组织企业参加各种国内外大型活动(展览、论坛、考察),协助会员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以及推动促进触摸屏产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触摸屏产业发展分析近几年消费性电子信息产品的市场快速成长,配合“人机接口”的设计概念,趋向人机互动模式,因而带动了触控面板(Touch Panel)的蓬勃发展,最明显的应用市场以信息家电IA,以及各种个人化以及小型化的便携式电子产品如PDA、e-Book、Handheld PC等为最大宗。
一、前言:近几年消费性电子信息产品之市场快速成长,配合“人机接口”的设计概念,趋向人机互动模式,因而带动了触控面板(Touch Panel)的蓬勃发展,最明显的应用市场以信息家电IA,以及各种个人化以及小型化的便携式电子产品如PDA、e-Book、Handheld PC等为最大宗。
如<图一>所示,即为全球触控面板技术的应用市场类别,主要为公共信息查询系统、商业应用、便携式专业运算以及消费性应用等,左图为1998年,右图为2004年。
若根据触控面板大厂MicroTouch Systems预测,2003年触控面板市场值将达20亿美元,约为1998年的4倍。
另外,根据富士通预测,2004年全球市场更可达25亿美元。
由右图2004年的市场应用分布得知,触控式面板的最大应用市场为消费性产品(占触控面板产值60%),相较于1998年仅占13%大幅提升,而此更为众多厂商所寄望的市场大饼。
在消费性电子产品以外市场的应用比例亦将降低,预估2004年所占比例分别为商业应用20%、便携式专业运算12%、公共信息查询系统8%。
图一、全球Touch Panel市场产品应用类别资料来源:富士通二、触控面板技术与市场应用:就现今全球在触控面板的技术,依结构大致可分为以日本厂商领军的电阻式(Film on Glass),以及以美国厂商为首的电容式、音波式、红外线式等,如<图二>所示。
而其中以4线电阻式最为广泛应用,挟其薄型化、成本低之优势,在信息相关产品市场上随处可见。
以下即针对此4种技术,作一简介以及比较。
图二、触控面板技术(一)电阻式:目前市场上曝光率较高的第2代触控面板技术(第1代为纯玻璃技术)主要以电阻式为主,其主要组成包括一片氧化铟锡导电玻璃ITO Glass,以及一片ITO Film导电薄膜,中间以间隔球Spacer 分开,加上Tail软式排线、控制IC组成,如<图三>所示。
作用原理为当面板受到外力接触使薄膜与玻璃接触时导通而传递信号。
由于借由压力使两片导电材料接触,触控介质不需导体,可以连续接触,感应速度很快,在需要书写的环境最适用,目前PDA市场均采用电阻式触控面板。
图三、电阻式触控面板的结构简图资料来源:突破光电(二)电容式:主要作用原理是在透明的玻璃表面镀上一层氧化金属,由四角提供电压在玻璃表面形成均匀电场,一旦有导电体接触时,在接触处产生压降而计算出触控点。
电容式触控面板最大要求为要与导电体接触,如人的手指。
优点为产品较为强固,应用场所则以户外或公共场所较为适宜。
(三)音波式:工作原理是在面板周围有音波产生器,并在边缘有音波之反射器,当触控到某一点时,靠波形改变计算出按触处。
音波式面板尺寸以10英寸以上为主,适用在公共场所或户外。
(四)红外线式:主要是在显示器面板周围装置红外灯,当有物体接触时则会遮断红外灯,进而知道接触区域,优点是显示屏幕前完全没有任何遮蔽物,透光度绝佳,缺点是分辨率无法达到任何上述技术标准。
以下,即针对电阻式技术(Film on Glass)与纯玻璃技术(Glass)作一比较,如<图四>所示,主要分为制造成本、制程难易、耐用度、透光率以及市场应用等5方面。
由图中得知,电阻式技术在制造成本、制程难易方面较具优势,但在耐用度以及透光率方面则呈劣势,而此亦为未来研发改进的重点。
图四、电阻式与纯玻璃技术资料来源:突破光电以整个触控面板产业而言,电阻式占整个触控面板市场59%,电容式约占22%,音波式占13%,而红外线式占4%,如<图五>所示。
其中,电容式的市场有趋于缓步成长的态势,而电阻式随消费性电子的应用增加,未来成长可期。
图五、触控面板的技术比重资料来源:突破光电目前全球触控面板是以美国和日本为主要供货商,美国大量采用电容式以及红外线式为输入方式,应用在公众情报信息系统、游戏机、办公室用品、以及金融机构使用的ATM上,日本厂商则几乎独占电阻式市场,主要用途为电子手册、PDA、便携式终端产器及WAP手机等。
<图六>所示,即为2000 全球Touch Panel供货商市场占有率分布。
图六、2000 全球Touch Panel供货商市场占有率资料来源:突破光电以往美商Micro Touch(已被3M购并),除拥有电阻式技术,亦有电容式触控面板的专利权,不过目前已过期。
另外,若单就电阻式市场而言,日商Gunze与Nissha合计约占近40%的市场,其它日商则占25~30%,三星等韩国厂商约占15%,台湾厂商占有率仍低,未来发展空间大。
三、台湾厂商机会:随着PDA、e-Book、Handheld PC、以及GPS等消费性电子信息产品市场快速成长,促使关键零组件的触控面板市场发展可期,台湾厂商亦相当看好触控面板的商机,并已陆续与日本厂商接触,并借由技术移转的方式合作,以电阻式触控面板所衍生的消费性产品为主攻市场,特别是PDA。
虽然美系产品目前市场销售额占总市场的60%,但销售量却正好与其相反,80%掌握在日系产品手中,而此现象相当适合以量产取胜的台湾厂商,特别是PDA和便携式终端产品未来需求量仍有很大成长空间,加上卫星导航系统、数字相机等产品的触控面板使用量亦逐渐增加,更吸引台湾厂商争相投入电阻式触控面板的市场,目前约有20几家厂商涉入,以制造中小尺寸触控面板为主。
另外,若将触控面板产业的观察期拉长,依照全球产业分工的模式来看,美、日大厂终将因成本考虑逐渐淡出市场,转而与台湾厂商合作,以技术移转以及委托代工等方式,来延长其市场占有期限,并配合台湾在PC产业的完整架构,而此更为台湾厂商的潜在优势。
(一)台湾厂商投入概况:目前台湾在触控面板产业方面,除既有的早期专业面板厂商,如良英、铭源以及洋华光电之外,部分STN型LCD厂商包括碧悠、胜华亦陆续投入,各自看好其竞争利基,但相对也产生某种程度的竞合关系,不过由于台湾厂商原来所占比重不高,因此发展空间值得期待。
另外,陆续成立的尚有中环与富士通合资成立的富晶通、奇菱科技、接口光电、突破通讯转投资的突破光电、力晶半导体技转工研院成立的天龙视讯以及盐光转投资的研光精密等。
天龙视讯,目前以台湾、日本以及大陆等地之LCM大厂为策略联盟对象,八成客户为台湾LCM厂,市场开发多以承接LCM厂因成本压力而释出的订单,此部份订单原多属日本以及美国业者所掌握,更重要的是让台湾LCM厂不再受限于触控面板而影响出货。
目前公司资本额2.8亿元新台币,预计2001年营收可达3亿元新台币,预期2002年营收更将大幅成长至10亿元新台币以上。
1、奇菱目前已开始运转PDA用的第一条触控面板生产线,满载月产能为70万片。
目前仅止于小量出货阶段,正积极与日本和台湾厂商洽商OEM订单,产品主要为3.8至12.1英寸以下面板。
未来发展目标为设置至少4条月产能在70万~100万片之触控面板生产线,扩充时机将视PDA用产品的稳定度,以及手机触控面板的市场成熟度而定。
突破光电,目前除新店厂拥有1条300mm×400mm的自动化生产线外,未来主要生产厂房将位于中坜工业区,目前月产能可达100万片(以3.8英寸计算)。
所架设的第一条生产线,优良率由最初不到50%,提升至目前70%,并自行开发完成台湾第一条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程度逾70%,产能将进一步提升。
除上游关键材料的掌握外,该公司与下游厂商策略联盟亦相当完整。
2、洋华光电原以电子零件材料贸易为主要业务,1999年10月正式成立光电事业部,投入新台币3亿元,其中2亿元建置首条生产线,该生产线基板尺寸为300mm×400mm,全产能为每月7.5万片基板,年产能为90万片基板,目前月产能达2万片基板。
公司初期以中型尺寸产品之4线电阻式触控面板切入,如WebPad及手写输入板用触控面板等,并接洽台湾以及日本中小尺寸STN-LCD厂商,扩展订单,产品品质已获美商Handspring的认证。
预估2001年单月营收估计为1亿元新台币,全年可达10亿元新台币,并超越电子事业部的6亿元新台币营收,总计2001年营收达16亿元新台币。
洋华2000年增资后,资本额自6.7亿元新台币成为11亿元新台币。
另外,STN型LCD厂商亦投入触控面板生产,其中胜华于1999年投入研发,主要技术来自美国,并于2000月7月开始小量出货,此外,碧悠为解决LCD零组件、特别是PDA部分之短缺问题,亦已规划自行设立触控面板生产线,预计2002年第一季末试产,至于光联及久立等LCD厂触控面板生产线,亦将陆续量产。
(二)触控式面板厂商作一比较:以下即针对洋华光电、突破光电以及富晶通科技作一简单比较。
针对洋华光电、突破光电以及富晶通科技作一简单比较资料来源:今日周刊四、台湾厂商的挑战:在大环境方面,全球科技产业受到不景气影响,成长普遍趋缓,而触控面板应用最深的PDA、IA 市场亦受到波及,虽有成长但幅度却不如预期,加上全球TOUCH PANEL产能增加的幅度大于需求成长幅度,因此将相对压缩新加入厂商的生存空间,大部分订单依然由日商所把持,少许订单流向台湾,在粥少僧多的情况下,台湾厂商产能利用率就普遍不高。
就目前台湾厂商现况来看,投入者众,但仍处于试产阶段者居多,真正达到大量量产的厂商仍属少数,在2001、2002年两年技术及量产成熟后,市场的竞争将愈趋激烈,亦难避免经历一场杀价竞争抢单的情况,因此投入的业者莫不积极找寻并培养本身的利基,以适应未来市场竞争,而成本控制是不可轻忽的一环。
另外,在关键材料ITO导电薄膜方面,为触控面板产业的另一重要观察风向标。
目前导电薄膜尚由日商供应,但目前仍以日本本土厂商为优先提供,使得台湾在ITO薄膜材料上受限严重,而为使货源能充沛供应,台湾厂商往上游扎根显然成为必要趋势。
目前虽已有剑度以及联享光电等积极投入研发,但产品品质仍有待观察。
因此,台湾投入触控面板厂商,短期虽因成本优势,得到从日商移转过来的订单,但若技术仅停留在将ITO玻璃及ITO Film贴合的组装层次,缺乏核心技术,将不利未来产业发展。
台湾厂商SWOT分析五、结论:在大者恒大的市场主流趋势下,未来的触控面板市场将竞争更激烈,各厂商能否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需观察各厂商在自动化生产技术与设备掌握程度,当然,制造良率的高低更为重要,另外,成本亦是关键。
不过,短期对于台湾厂商而言,也许能否掌握关键材料ITO导电薄膜更胜过其它因素。
触摸屏产业发展分析摘要:全文共4117字,7页前言近几年消费性电子信息产品的市场快速成长,配合“人机接口”的设计概念,趋向人机互动模式,因而带动了触控面板(Touch Panel)的蓬勃发展,最明显的应用市场以信息家电IA,以及各种个人化以及小型化的便携式电子产品如PDA、e-Book、Handheld PC等为最大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