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站标准化建设方案
环境监测站标准化项目建设方案

环境监测站标准化项目建设方案白银鑫盛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二〇一三年三月1.建设目标通过中央补助与地方配套相结合的方式,完善监测手段、提高监测能力,积极推进基层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为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奠定基础,切实提高我国环境监测的总体能力与水平。
2.建设依据(1)《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国发〔2005〕39号)(2)《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国发〔2007〕37号)(3)《国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发改投资〔2008〕639号)(4)《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7〕112号)(5)《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07〕67号)(6)《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73号)(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中部六省比照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范围的通知》(国办函〔2007〕2号)(8)《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9〕61号)(9)《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纲要(2010-2020年)》(环发〔2009〕156号)(10)《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2010-2015年)》(11)《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国发〔2007〕36号)(12)《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及其补充标准(1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14)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地表水监测断面》(环发〔2003〕3号)(15)《关于印发〈2010年全国环境监测工作要点〉的通知》(环办〔2010〕1号)《2010年全国重金属监测能力建设仪器设备配置指南》(16)3.背景及现状我国基层县区地大面广,污染源众多,治理水平普遍偏低。
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城市污染源的外迁,基层广大地区的环境污染加重趋势日益明显,基层环境质量监测任务不断加重。
2024年环保监测站标准化实施方案

2024年环保监测站标准化实施方案____年环保监测站标准化实施方案一、前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质量问题日益突出,环境保护工作也变得日益重要。
环保监测站是环境监测和数据采集的重要设施,在环境管理和评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我国环保监测站的标准化程度较低,标准不统一,监测数据存在偏差,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支持功能不够强大。
因此,为了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制定和实施环保监测站的标准化方案势在必行。
二、目标与任务1.目标通过对环保监测站的标准化建设,实现以下目标:(1)统一标准,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2)提高监测站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为环境评估和管理提供可靠数据支持;(3)提高环保监测站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工干预,提高工作效率;(4)提高监测站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2.任务(1)制定环保监测站的标准化规范,确保监测设备和技术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要求;(2)提高环保监测站的自动化程度,改善数据采集和传输方式,减少人工操作;(3)加强监测站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4)加大对环保监测站建设和运营的投入力度,完善设施设备,提高管理水平;(5)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监测站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专业能力。
三、具体措施1.制定环保监测站的标准化规范(1)建立国家统一的环保监测站标准,规范监测站的选址、建设、设备配置、运行管理等方面的要求;(2)制定监测站建设图纸和技术规范,确保监测站的结构和设备符合标准;(3)制定监测设备的采购和验收标准,确保监测设备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2.提高环保监测站的自动化程度(1)采购先进的自动化监测设备,减少人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准确性;(2)实施远程监测技术,改善数据采集和传输方式,提高监测站的科学性和可靠性;(3)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监测数据的自动化处理和管理,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环境保护监测站标准化建设计划

环境保护监测站标准化建设计划一、单位现状常州市戚墅堰区环境保护监测站始建于1990年,是从事环境监测的公益性全民事业单位,隶属常州市戚墅堰区环境保护局,业务上受常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指导,属全国环境监测三级站。
虽然建站已经有十多年,但是由于受人员、仪器装备和工作场所的限制,区监测站基本上是一个空挂单位,其在编4名人员均从事环境管理工作(无一名环境监测业务人员),监测站无正规的实验场所,只有少量小型监测仪器,且至今还没有开展计量认证工作。
区监测工作主要还是依托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及兄弟站。
而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环保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且市政府又将监管重心下移,区环保局承担的监管职能越来越大,由于缺乏监测能力,已经直接制约区环保局的正常工作,因此建设区环境监测站势在必行。
二、工作职能与监管对象常州市戚墅堰区环境保护监测站的主要职能是对全区的水和废水、空气、废气、土壤、生物、固体废物、噪声及振动、辐射等环境要素进行监测;定期向同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上级监测站呈报本区环境质量现状;为污染源的监督管理与执法提供监测数据;为辖区内污染事故处理和污染纠纷仲裁提供监测数据;开展社会服务性监测;开展环境监测科研工作。
目前全区共有各类污染源近千家,大小河道十余条,2007年区环保局组织开展的排污申报和排污收费企业有200余家。
2007年共计审批建设项目300余个,需要建设项目验收的项目达150个,全年处理信访150余件,目前区域内有各种窑炉、锅炉60余台,污水处理设施20余套,全区共有重点环境风险源19家。
所以监管对象的数量还是相当大,需要监测的内容也十分多。
三、建设计划为了适应新时期的环保工作,确保环保监管到位和环境应急到位,近期区环保局将对照国家三级站的要求,实施区环境监测站的标准化建设。
1、实验场所为节约资金和节省时间,区环境监测站将先租用监测用房400平方米,按照要求进行实验室的布置和装修,整个基建总投资约为25万元。
XX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项目可行性方案

XX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项目可行性方案一、项目背景和目标随着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的不断加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建立标准化的环境监测站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项目旨在通过标准化建设环境监测站,提高环境监测的水平和效率,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数据支持,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权益。
二、项目内容和措施1.选址:根据环境监测站的功能和要求,选择地处交通便利、气候适宜的地方作为建设基地。
2.建设规模:按照国家环境监测站标准,建设一个标准化的环境监测站,该站包括监测仪器设备室、样品处理室、实验室、办公室和配套设施等。
3.设备采购:根据环境监测站的功能和需要,采购先进、精准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人员培训:招聘专业化的环境监测人员,并提供相关培训,使其掌握环境监测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5.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6.信息化建设: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环境监测数据管理系统和数据共享平台,提高数据的处理和利用效率。
7.配套服务:建立配套的样品采集、运输和处理体系,确保样品的准确采集和处理。
三、项目成效和效益1.提高监测水平:标准化建设的环境监测站将配备先进的监测仪器设备,通过精确测量和分析,提高环境监测的水平,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数据支持。
2.提高数据准确性和一致性: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和信息化建设,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排除人为操作和数据造假的可能性。
3.提高监测效率:标准化的环境监测站将提高监测的效率,缩短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时间,提高数据利用的效率。
4.提供及时预警和应急响应:标准化建设的环境监测站能够及时发现环境问题,提供及时预警和应急响应,避免环境问题的扩大和危害。
5.保障环境权益:标准化建设的环境监测站将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数据支持,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权益,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四、项目实施计划1.项目前期准备阶段:选址、设计、方案审批等。
海洋生态监测站建设指南的标准化构建

海洋生态监测站建设指南的标准化构建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海洋生态监测站建设指南的标准化构建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海洋生态环境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威胁。
为了更好地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监测海洋环境及资源变化,建设海洋生态监测站成为当务之急。
目前我国海洋生态监测站的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建设主体不清晰、标准不统一、技术水平不高等。
为此,有必要制定一份关于海洋生态监测站建设指南的标准化构建,以规范海洋生态监测站的建设和管理,保障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一、建设标准1.选址环境:海洋生态监测站应选址在远离人类活动干扰的海域,水质清澈、植被茂盛、动植物丰富,并且有利于长期监测和科学研究。
2.建设规模:海洋生态监测站的建设规模应根据监测内容和需求确定,包括建筑面积、科研设备、观测设备等。
3.设施配备:海洋生态监测站应配备必要的监测设备和仪器,包括水质监测设备、生物采集设备、气象观测设备、声纳设备等。
二、建设流程1.项目立项:确定海洋生态监测站的建设需求和目标,制定项目计划和预算,明确项目建设的主体。
2.选址规划:进行现场勘测和环境评估,确定最佳选址,并进行规划设计。
3.设备采购:根据监测需求和规模确定监测设备和仪器的选购计划,依据采购管理规定进行设备采购。
4.建设施工:依据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建设施工,确保建设质量达标,工程验收合格。
5.设备调试:对采购的监测设备和仪器进行调试和安装,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6.开展监测:进行定期的海洋生态监测工作,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为海洋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管理机制1.监测站负责人:设立海洋生态监测站站长,负责站点的管理和运营,组织监测工作的开展。
2.技术团队:建立专业的监测团队,包括海洋生态学家、水文学家、化学专家等,提供技术支持。
3.监测数据管理:建立健全的数据管理体系,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便于数据共享和科学研究。
4.安全防护措施:加强海洋生态监测站的安全管理,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和设备的保护。
县级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方案技术指南

附件一:县级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方案技术指南一、建设范围未达到《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环发〔2007〕56号)及《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补充标准》中标准化建设要求的县级环境监测站(不含地市设区的监测站)。
二、建设内容结合各地区监测工作的实际需要,对符合建设条件的环境监测站在其原有能力建设、仪器装备水平基础上,根据监测工作需要提出《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和《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补充标准》,按照填平补齐原则,主要配齐基本监测设备以实现基本达标要求。
同时可提出3—5种自定设备需求(设备配置范围见附表1)及一种专项设备需求,环境保护部将统一审核。
三、申报条件1.必须是独立的法人单位;2.必须有当地编委正式批准的人员编制,已批编制与在岗人员满足三级环境监测站人数标准;3.必须是财政全额预算拨款单位;4.必须具备基本的监测业务用房(350平方米以上实验用房,保证所配置设备能够合理配置,充分使用。
)国家优先支持承担国家和省监测任务的重点区域、流域的县级环境监测站,优先支持县级市环境监测站,对近三年国家已支持过的县级监测站,原则上不再重复支持。
四、资金筹措方案国家按照东、中、西40%、60%、80%的比例补助,其余地方自筹。
五、设备配置及参考价格设备配置及参考价格见下表:表1-1:县级环境监测站基本设备配置表及参考价格序号 设 备 名 称县级环境监测站配备数量单 价(万元)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1 万分之一分析天平 1 1 1 0.52 PH计(实验室用) 2 1 1 0.53 电导仪 2 1 1 0.54 离子计 1 1 1 0.55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2 1 1 6.06 冷原子吸收测汞仪 自定 自定 自定 15.07 离子色谱仪 自定 自定 自定 15.08 BOD培养箱 1 1 1 1.59 溶解氧测定仪 1 1 1 1.510 超净工作台 1 1 1 3.011 生物显微镜 1 1 1 1.012 高压灭菌锅 1 1 1 1.013 土壤采样器 自定 自定 自定 0.214 水样自动采样器 1 1 1 1.0序号 设 备 名 称县级环境监测站配备数量单 价(万元)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15 大气采样器 4 4 2 0.316 颗粒物采样器 4 4 2 1.017 汽车尾气监测仪 自定 自定 自定 6.018 柴油机排烟黑度监测仪 自定 自定 自定19 声级计 2 2 2 2.020 振动测定仪 自定 自定 自定 1.021 监测数据处理平台 1 1 1 1.022 多媒体计算机 5~10 3~4 3~4 0.523 笔记本计算机 1~2 1 1 1.024 移动通讯设备 2~4 2 2 0.125 全球定位系统(GPS) 1 1 1 0.526 环境监测车 2 1 1 20.027 降水采样器 以监测点位为基数,另有备用。
海洋生态监测站建设指南的标准化构建

海洋生态监测站建设指南的标准化构建一、选址标准1. 监测站应选址在能代表某一特定海洋生态区域或生态类型的地点,以便进行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监测。
2. 选址时应考虑地理、水文、气象等自然环境因素,以及交通、通讯等便利性。
3. 应尽量避开污染源和人为干扰因素,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设施布局1. 监测站设施应包括实验室、观测平台、宿舍、仓库等,布局应合理、紧凑,方便工作和生活。
2. 设施应考虑抗风、抗浪、抗腐蚀等性能,以及防雷、防震等安全措施。
3. 应配备必要的供电、供水、通讯等基础设施,以确保监测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设备配置1. 设备配置应根据监测项目的需要,包括水质分析仪、生物采样器、气象观测仪等。
2. 设备应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高可靠性等特点,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应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四、监测方法1. 监测方法应遵循国家或行业标准,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监测。
2. 监测频率和采样点布设应考虑海洋生态环境的季节性和年际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3. 监测方法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可比性和可追溯性。
五、数据处理1. 数据处理应遵循相关标准和规范,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2. 数据处理过程中应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避免数据失真和误导。
3. 数据处理应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和准确性。
六、质量保证1. 监测站应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质量保证措施应包括设备校准、样品处理、数据审核等方面,并对监测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和管理。
3. 应对监测人员进行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培训,提高监测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心。
2023年环保监测站标准化实施方案

2023年环保监测站标准化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监测和管理,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环保监测站标准化体系势在必行。
本文将提出2023年环保监测站标准化实施方案,旨在规范环保监测站的建设、布局和运营,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1)实施标准化的环保监测站管理,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2)促进各地环保监测站建设和发展,提高监测站的综合管理水平;(3)完善环保监测站的布局,实现对各类环境污染的全面监测;(4)提高环境监测技术和标准的研究水平,推动环保监测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2. 原则(1)科学性原则:依据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化管理措施;(2)统一性原则:统一环保监测站的建设、布局、管理和运营标准,确保数据的可比性;(3)综合性原则:兼顾各类环境污染物的监测需求,确保环境污染的全面评估;(4)可行性原则: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提高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
三、管理体系建设1. 建立环保监测站建设评估和监督机制,确保环保监测站的规范建设;2. 制定环保监测站布局规划,结合区域环境污染特点和人口分布情况,合理布局监测站;3. 确立环保监测站管理机构和人员配备标准,统一管理和运营;4. 建立环保监测站数据管理系统,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存储;5. 完善环保监测站设备采购和维护机制,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6. 加强对环保监测站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技术水平和素质素养;7. 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协作,实现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流。
四、监测项目及标准制定1. 制定各类环境污染物的监测项目和标准,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2. 完善环境监测技术和方法,推广使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3. 建立环境样品采集和分析方法标准,确保样品采集和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4. 实施监测数据质量控制措施,定期进行数据质量评估和校核;5. 加强对环境监测标准的研究和创新,推动环保监测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城市盐湖区环境保护监测站标准化建设
方案
运城市盐湖区是运城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盐湖区占地面积123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0万亩,下辖9个办事处、7镇、6乡共21个乡镇(办),现有人口63万,其中城市人口达25万。
65人,其
中工程师17人,助理工程师17
一、建设目标
对照《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运城市盐湖区环境保护监测站目前机构和人员编制、监测用房面积均满足标准要求,根据当前监测工作需要尤其是“十一五”期减排监测任务要求,我局正在积极筹集资金,向监测工作倾斜,并争取国家资金支持,计划添置监测仪器18台(套),总投资69.4万元,基本达到《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中部地区三级站要求,尽快通过《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验收。
二、项目依据
1、《国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
2、关于申报2010年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项目有关事项的紧急通知
3、《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
4、《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补充标准》
5、关于印发《主要污染物减排监测技术规定》等3项技术规定的通知(总站源字[2007]148号)
三、建设内容
根据我站当前监测工作需要,在现有能力建设、仪器装备水平基础上,我们对照《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和《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补充标准》,按照填平补齐原则,我站需配置离子计等18套监测仪器,总投资69.4万元(设备配置见附件:表1-4)。
四、实施进度和资金筹措方案
目前我站监测用房有500平米,具备持证上岗监测项目47项。
待新增仪器到位后,经调试和检定,预计两个月内可投入正常使用。
资金筹措方面。
盐湖区环境保护监测站标准化建设项目总投资69.4万元,现盐湖区财政局已承诺给付配套资金27.8万元,本月底可全部到位。
缺口41.6万元申请国家给予解决。
五、效益分析
该项目投入运行后,我站基本达到《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中部地区三级站标准要求,同时监测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可新增监测项目20%以上,监测效率成倍增长,监测质量
该项目投入运行后,可显著增加盐湖区环境监测总量,拓宽监测工作面。
在确保完成环境质量和污染减排等例行监测任务基础上,提高环境监测有偿服务的能力,盐湖区环境监测站2009年有偿服务监测收费42万元,该项目运行后预计可提高有偿服务监测收费50%即20余万元,可明显缓解基层环境监测经费紧张的局面,增强我区环境监测可持续发展能力,经济效益是很明显的。
二〇一〇年五月十九日
附件:2010年县级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需求申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