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区域环境规划

合集下载

环境规划全部

环境规划全部

2024/4/9
2
• 二、环境规划的作用 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人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计划
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 为
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 ① 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2024/4/9
3
• 三 、环境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 系
环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条件。 环境问题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紧密的联系, 因而环境规划也与许多其他规划相容或相 关。但是,环境规划又与这些规划有着明 显的差异性,具有自己独立的内容和体系。
1. 进一步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 2. 坚持污染防治和保护生态环境并重 3. 实施总量控制计划和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 4. 建立和完善综合决策、监管和共管、环境投
人和公众参与 4项制度
2024/4/9
18
二、环境规划的类型
(一)按规划期划分 按规划期可分为长远环境规划,中期环境规划,
以及年度环境保护计划。 长远环境规划一般跨越时间为 10年以上,中期
2024/4/9
10
二、环境规划的原则
• (一)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 • (二)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
的原则 • (三)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 • (四)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 (五)系统原则 • (六)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 • (七)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
2024/4/9
7
第二节 环境规划的特征和基本原则
• 一、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 • (一)整体性
• 环境规划具有的整体性反映在环境的要素和各个 组成部分之间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虽然各要素之 间也有一定的联系,但各要素自身的环境问题特 征和规律则十分突出,有其相对确定的分布结构 和相互作用关系,从而各自形成独立的、整体性 强和关联度高的体系。

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课件

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课件
在环境规划与管理过程中,根据规划指标表征对象、 作用及在环境规划中的重要性和相关性,通常把它 们分为环境质量指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环境 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以及相关性指标。
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课件
二、环境规划指标体系
1.环境质量指标 环境规划指标是指能直接反映环境对象及有关
事物,用来共同描述环境规划目标内容的数量和 质量的特征值。环境规划的指标体系则是由一系 列既相互独立、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环境指标 构成的有机集合。在环境规划与管理过程中,根 据规划指标表征对象、作用及在环境规划中的重 要性和相关性,通常把它们分为环境质量指标、 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 以及相关性指标。包括如下:
(3)污染评价 突出重大工业污染源评价和污染源综 合评价。根据污染类型通过单项评价,按污染物排 放总量排队,确定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
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课件
二、环境预测
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课件
二、环境规划指标体系
3.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 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是首先达到污染物总
量控制指标,进而达到环境质量指标的支持性和 保证性指标。这类指标有的由环保部门规划与管 理,有的则属于城市总体规划。但这类指标的完 成与否同环境质量的优劣密切相关,因而将其列 入环境规划中。
(1)接受任务与组织规划编制。上一级环保部门代表同 级政府下达编制规划的任务,提出主要要求、时间 进度,下一级环保部门代表同级政府组织规划编制 组,编制工作计划和规划大纲。也可以由政府下达 编制规划的任务,同级环保部门组织规划编制组。 规划编制组一般分为领导组、协调组和技术组,人 员由通晓规划对象的专家以及有关规划、计划管理 部门的人员组成;由对规划地域或领域具有决策权 和协调能力的部门领导人担任指导。

区域环境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区域环境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区域环境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合理规划和管理区域环境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区域环境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密切,只有通过科学的规划理念和手段,才能实现城市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要求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取得平衡。

区域环境规划正是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政策,将不同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在规划中,要综合考虑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经济发展、社会保障、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

只有达到这种平衡,才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首先,区域环境规划要考虑经济发展的需求。

经济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规划应注重调整产业布局和提升城市的经济竞争力,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可以合理规划特色产业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吸引投资和优化资源配置,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其次,区域环境规划要注重社会保障。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关注经济增长,还要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

在规划中,要合理布局社区、学校、医院、公园等公共设施,提供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

此外,也要重视社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塑造城市的独特魅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再次,区域环境规划要合理利用资源。

区域环境规划旨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损失。

在规划中,要注重发展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要规划和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合理利用土地、水资源等;要加强节能减排,推广循环经济模式。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后,区域环境规划要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在规划中,要注重防治污染,减少环境污染物的排放;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生态系统和生态功能;要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实现城市环境的可持续改善,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发展环境。

仙桃市城乡总体规划(2030)文本

仙桃市城乡总体规划(2030)文本

仙桃市城乡总体规划(2008-2030)文本仙桃市人民政府二〇〇八年十二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3)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3)第四章市域镇村体系规划 (8)第五章市域公共服务设施统筹规划 (12)第六章市域基础设施统筹规划 (14)第七章城乡统筹与建设“两型”社会 (20)第八章城市性质与规划 (21)第九章总体布局 (21)第十章建设用地规划 (24)第十一章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30)第十二章绿地水系规划 (34)第十三章城区基础设施规划 (38)第十四章环境保护规划 (44)第十五章防灾规划 (46)第十六章中期规划 (49)第十七章城区建设时序 (50)第十八章规划实施策略与建议 (51)第十九章附则 (53)附表 (54)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背景仙桃自上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以来。

外部发展条件的改变和新的发展观念(包括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区域协同发展、城乡统筹与科学发展观等)都对仙桃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适应新形势,指导城市建设,特编制此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146号);《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仙桃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仙桃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纲要》第三条指导思想科学发展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来编制和实施城乡总体规划。

特别是以推动城乡统筹促进城乡共同发展,以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动仙桃“两型”社会建设。

社会和谐原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城市发展的固有宗旨和根本动力。

在面对城市与城市内部各部分之间有等级差距拉大、矛盾深化的发展趋势时,社会和谐应当要作为规划的基本原则加以重申。

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为仙桃的后来者留下发展的可能性是今日仙桃人必须承担的使命。

区域生态环境规划的核心工作

区域生态环境规划的核心工作

区域生态环境规划的核心工作
1. 生态环境评估:对区域生态环境现状进行调查、评价和分析,揭示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制定规划提供依据。

2. 目标制定:制定符合区域实际、科学合理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目标,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责任和任务。

3. 空间布局:按照生态环境质量和承载能力的不同,合理划分区域,确定生态区、开发区和保护区等不同功能区,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4. 技术支撑: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探索适应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提高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的能力和水平。

5. 组织管理:建立区域生态环境规划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保障规划实施的顺利进行,加强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规划措施。

环境规划ppt

环境规划ppt
2
三、环境规划的意义和作用
是人们为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而对自身的开发活 动和对环境的影响所做的合理安排。它是经济和社 会发展规划或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
是对一个区域(或城市)进行环境现状调查、监测、 评价、区划,预测由于经济发展可能引起的环境变 化,并根据生态学原则提出调整工业部门结构、生 产布局以及各种防治污染的途径,进行保护和改善 环境的战略性布署。
20
(五)按性质划分 1、生态规划 2、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1)区域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如经济协作区、能源基地、城市、水域 (2)部门(或专业)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如工业、商业、农业 3、自然保护规划 4、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

七、环境规划的编制程序及内容
• (一)环境规划的程序 1、编制环境规划工作计划 2、区域现状调查、分析和评价 3、区域环境预测 4、确定区域环境规划目标 5、拟定区域环境规划草案 6、优选区域环境规划草案 7、环境规划方案的确定 8、区域环境规划方案的实施
第六章
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
0
一、环境规划的概念
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 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 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 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 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1
二、 环境规划的内涵





(1)环境规划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环 境”这一大的复合生态系统,它可能指整个国家, 也可能指一个区域(城市、省区、流域)。 (2)环境规划任务在于使该系统协调发展, 维护系统良性循环,以谋求系统最佳发展。 (3)环境规划依据社会经济原理、生态原理、 地学原理、系统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充分体现 这一学科的交叉性、边缘性。 (4)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合理安排人类自 身活动和环境。其中包括对人类经济活动提出符合 环境保护需要的约束要求,还包括对环境的保护和 建设作出的安排和部署。 (5)环境规划是在一定条件下优化,它必须 符合一定历史时期的要求、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

第十四章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十四章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1)城镇化的速度和城镇化水平 (2)城镇规模结构 (3)城镇化的质量(城镇现代化与城乡一体化程度)
2021/7/30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27
二、城镇化水平预测
1.城镇化水平的定义 城镇化水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城镇化水平的不同理解…… 2.区域总人口增长预测 3.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动预测 4.区域城镇化水平预测
一词,并阐明了城镇体系研究的实际意义。
贝里(B.Berry)用系统论的观点研究了城市人口分布与服务中 心等级体系的关系。
20世纪60年代以来,对于城镇体系理论与方法,进行了广泛的探 讨。
……
2021/7/30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9
3.新时期城镇体系理论
(1)世界体系理论与城市化。 (2)全球与地方联系:新的城市等级体系关系。 (3)城市间相互作用新途径:信息网和航空网。 (4)城市职能演化:全球重建与新国际劳动分工影响。 (5)参与全球城市体系竞争必由之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22
第三节 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
一、区域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 二、城镇化水平预测
2021/7/30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23
一、区域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
1.城镇化的涵义
城镇化(urbanization)在英文中与城市化是同一个词。 城镇化是中国学者创造的一个新词汇,1991年,辜胜阻 在《非农化与城镇化研究》中使用并拓展了“城镇化”的 概念,但至今无一个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
质变,走廓城市和网络城市得到发展。荷兰的兰斯塔德, 日本的关西地区
2021/7/30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11
三、城镇体系规划的任务与内容
1.城镇体系规划的任务 (1)以区域为整体,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2)协调区域开发活动的空间布局和时序; (3)保障社会公益性项目的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

区域环境规划教材

区域环境规划教材
区域环境规划教材
School of Forestry , NEFU
§1 区域环境规划概述
区域环境规划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人类为使环境与 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而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 空间的合理安排。
School of Forestry , NEFU
§1 区域环境规划概述
❖ 区域环境规划任务
▪ 摸清“家底”
➢ 通过生态专项规划,建立自然保护区体系,通过生态廊道的规划 ➢ 与建设,将主要自然保护区连接起来,加强不同生态系统之间 的 ➢ 生物联系,增强生态保护效果。
School of Forestry , NEFU
§4 区域环境专项规划
❖ 区域环境专项规划作用
▪ 将宏观区域环境规划提出的本区域的重点环境问题 , ▪ 进一步调查评价、预测分析,制订出详细的规划方 ▪ 案和措施。 ▪ 在制订专项环境规划过程中,因对环境问题调查评 ▪ 价、预测分析、可达性论证更加具体深人,可能发 ▪ 现宏观环境规划有不切合实际的问题,作为信息反 ▪ 馈,有助于宏观环境规划调整更加科学合理。
School of Forestry , NEFU
§3 区域环境总体规划
▪ 环境功能综合分区体系
➢ 重点环境保护区 一般指区域中风景游览、文物古迹、疗养、旅游和度假等综合 环境质量要求高的地区。
➢ 环境保护区 主要是以居住、商业活动为主的综合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地区
➢ 污。染控制区 一般指目前环境质量相对较好,需要严格控制新污染的工业区 ,这类地区应逐步建成清洁工业区。
School of Forestry , NEFU
§4 区域环境专项规划
❖ 区域大气环境综合防治规划
▪ 区域大气环境综合防治规划的内容
首先对大气环境系统进行系统分析,确定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其次对规划期内的主要资源进行需求分析,重点分析城市能 流过程,从能源的输入、输送、转换、分配和使用各个环节中 ,找出产生污染的主要原因和控制污染的主要途径,从而为确 定和实现大气环境目标提供可靠保证。关键内容包括确定具体 的大气污染控制目标和优化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

环境规划讲义(全)

环境规划讲义(全)

第一章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1.1.1 环境规划的概念目前对于环境规划(Environmental Planning: Planning for the use of environmental resource on a sustainable basis. 摘自/uem/seeds-glos.html)的概念并未形成公认、一致的看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环境规划是以人类──环境系统为研究对象,应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对环境系统进行优化设计的一种科学理论,是实现环境系统最佳管理、控制环境污染、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发展,即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的一个重要手段。

第二种观点:环境规划是对一个城市、一个地区或一个流域的区域环境进行调查、质量评价和预测因经济发展所引起的变化,根据生态学原则提出调整工业部门结构以及安排生产布局为主要内容的环境保护,改造和塑造环境的战略布置。

第三种观点:环境规划是以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地学原理和数学模型方法为指导,研究把握社会-经济-环境生态系统在一个较长时期内的发展变化趋势,提出优化生态系统,预防潜在问题发生的可行措施的一种科学理论和方法。

第四种观点: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环境决策在时间、空间上的具体安排,是规划管理者对一定时期内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所做出的具体规定。

1.1.2 环境规划的目的环境规划的目的主要有:1.最直接的目的是对资源和环境管理进行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以达到资源利用的持续性及其最大效益。

2.从人文的角度考虑,其目的是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

3.最终目的是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作为环境管理的依据或准则。

环境规划是对一个区域在一定时期内环境保护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它给各级环境保护部门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和工作任务,因此,环境规划是实施环境管理的基本依据。

环境规划方案

环境规划方案

环境规划方案第1篇环境规划方案一、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为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本方案针对某区域环境现状,制定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环境规划方案。

二、规划目标1. 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共生。

2. 提高区域环境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3. 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4. 增强环境风险防控能力,确保环境安全。

三、规划原则1. 科学发展:充分考虑区域自然环境、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2. 绿色发展:倡导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3. 人本原则: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为出发点,关注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4. 系统治理: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提高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5. 预防为主:加强环境风险防控,从源头上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四、规划内容1. 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1)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提高生态功能。

(2)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强化生态红线管理。

(3)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2. 环境污染治理(1)加强水污染防治,实施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工程。

(2)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力度,推进重点行业和企业脱硫、脱硝、除尘设施建设。

(3)强化土壤污染防治,开展污染土壤修复和风险管控。

3. 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1)推进能源结构调整,提高清洁能源利用比例。

(2)加强水资源节约和保护,提高用水效率。

(3)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 环境风险防控(1)建立环境风险防控体系,提高环境风险识别、评估和预警能力。

(2)加强危险废物、重金属和有毒有害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

(3)建立健全环境应急预案体系,提高环境应急能力。

5. 环境监测和管理(1)完善环境监测网络,提高环境监测能力。

区域环境规划PPT课件

区域环境规划PPT课件
第2页/共34页
(二)加强区域经济特征分析 经济特征分析主要集中于资源配置,生产布局、产业结构以及生产力发展水 平等方面。
1.资源形势分析:一般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 资源及其他资源的形势分析。
2.产业结构分析。
3.生产力布局分析:包括投入产出损益分析;重大环境项目的环境影响分析; 区域生产、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各生产部门、各生产要素的空间组合方式,及其 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区域内城市、乡村、工业、农业及其它部门之间的协调程度 及造成的环境影响与危害等。
⑤根据行政辖区划分功能区,按一定层次的行政辖区划分功能,往往不仅反 映环境的地理特点,而且也反映某些经济社会特点,有其合理性,也便于管理;
⑥根据环境保护的重点和特点划分功能区,特别是一些敏感区域,可分为重 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污染控制区和重点整治区等。
第15页/共34页
第16页/共34页
四、污染控制规划
(三)声学环境功能区划
声环境要素主要对城镇、村庄、居住区等敏感的要素,但污染源的影响范围 一般较小,区域间相互影响较轻,划分的区域空间可以相对小些,根据《城市区 域环境噪声标准》的分类方法进行划分,其范围可参照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功能区 范围,落实到相应的网格区上。
第28页/共34页
三、总量控制技术
(一)宏观总量控制模型
(二)水域允许纳污量
水域允许纳污量,是在给定水域和水文、水力学条件、排污口位置情况下, 满足水域某些功能而确定的水质标准的最大排放量,称为该水域所能容纳污染物 质总量,通称水域允许纳污量或水环境容量。
(三)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也是从功能区划分、环境质量目标出发,考察污染物排 放与功能区大气质量关系,分析达到功能区质量要求的途径和措施,编制达标方 案,进行效益费用分析,协调与综合目标可达性及目标调整等。

第14章环境规划

第14章环境规划

大气环境规划简图
大气环境规划可划分为两类,即大气环境质量规划和 大气污染控制规划。
14.6.2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
通过给定区域污染源允许排放量,将其优 化分配到各污染源以确保实现大气环境质 量目标值的方法。 主要包括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区边界确定、 大气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计算和总量负荷 分配。
14.7 案例研究 湄洲湾开发区环境规划综合研究 湄洲湾开发区概况 环境承载力的表述 环境承载力指标 环境承载力分析
14.2.2 环境规划的作用
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 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 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 实现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14.3 环境规划的内容和技术方法 14.3.1 环境规划的内容
环境目标和指标体系 环境质量指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环境规划措施与 管理指标以及相关指标 环境预测 按预测目的可分为:警告型预测(趋势预测)、目标导 向型预测(理想型)和规划协调型预测(对策型)
14.5.2 水环境规划的技术措施
水环境污染整治的途径大致有两种: 一是减少污染物排放负荷 二是提高或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
14.6 大气环境规划
14.6.1 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和类型
明确 问题 确定 规 划目 标 建立源 与 目标关 系 选择方 法建立 模型 确定 优选 方案 方 案 实 施
图14-2
第14章 环境规划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环境规划的分类和特征 环境规划的原则和作用 环境规划的内容和技术方法 环境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水环境规划 大气环境规划 案例分析
14.1 环境规划的分类和特征

区域环境规划

区域环境规划

区域污染防治综合规划通常包括:
——环境质量调查与基本生态状况分析;
——生态环境预测,对不同的发展建设方案都要 进行生态环境影响预测; ——正确处理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提出恰当 的生态环境目标; ——各污染物防治系统规划,如水污染防治系统 规划、大气污染防治规划、 物理污染控制规划等; ——实现规划的支持和保证,如所需人、财、物 的计划,科研攻关规划,以及必要的政策与法规等。
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污染综合防治规划也称污染控制规划,是当前 我国生态环境规划的重点。根据范围和性质不同 又可分为区域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和部门污染综合 防治规划。 区域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如经济协作区、能源基地、城市或水域等的污染综 合防治规划。这类规划的常见形式就是城市的 “三废”治理规划。这类规划在污染源调查、评 价的基础上,提出一个经主观判断决策的生态环 境目标,列出应治理的项目(“三废”综合利用 或净化处理)及所需投资和完成的期限。
第二步 污染源评价: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通过调查、监测和分析研究,找出主要污染源和主要 污染物以及污染物的排放方式、途径、特点、排放规律 和治理措施等。
生态环境污染现状评价:
根据污染源结果和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评价生态 环境污染的程度。
生态环境自净能力的确定; 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价; 费用效益分析:
部门或专业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工业系统污染防治规划、农业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商业污 染综合防治规划,以及企业污染防治规划等等。
工业系统还可以按行业再分为化工污染防治规划、石油工 业污染防治规划、轻工污染防治规划、冶金污染防治规划等 等。 部门污染综合控制规划,要密切结合部门的经济发展,提 出恰当的生态环境建设目标,污染控制指标,产品标准和工 艺标准。 在控制污染当中,对街道工业、县办和乡镇企业、民营企 业的污染也不能忽视,这类企业面广量大、设备简陋、操作 管理水平低,污染严重并有扩大的趋势。主要应从产品方向、 工业类型的布局上控制,这是生态环境规划的重要内容。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第十四章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第十四章

第十四章控制性详细规划一、查阅世界相关国家(如德国、美国等)在城市开发控制方面的相关规划制,结合我国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比较其优缺点。

(P356)答:我国采取“法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综合控制方式。

以德国为代表的通则式开发控制,以英国为代表的判例式开发控制。

优缺点:通则式的开发控制具有透明和确定的优点,但在灵活性和适应性方面较为欠缺。

判例式的开发控制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但也难免会存在不透明和不确定的问题。

由于通则式和判例式的开发控制各有利弊,我国大多数城市在规划管理工作中采用“法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综合控制方式。

二、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各项指标是如何确定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如何与城市设计相衔接?答: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以对地块的用地使用控制和环境容量控制、建筑建造控制和城市设计引导、市政工程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以及交通活动控制和环境保护规定为主要内容,并针对不同地块、不同建设项目和不同开发过程,应用指标量化、条文规定、图则标定等方式对个控制要素进行定性、定量、定位和定界的控制和引导。

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详见课本P304 表14-1-1规定性控制要素:土地使用、环境容量、建筑建造、城市设计引导、配套设施和行为活动(课本p314 图14-2-1)引导性控制要素:城市设计;建筑高度、体量、形式与色彩控制;其他引导性控制要素控规与城市设计衔接:(P337)1)控制性详细规划从两个方面决定和影响着城市形态:其一是地块的总体格局和整体形象,这方面影响是决定性的;其二是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各种细则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城市设计的品质。

控规在实践中,强于“量”上的控制,城市设计在实践中则强于对空间“质”的引导。

2)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城市设计对城市空间形成的指导作用,主要在于要比较准确地把握规划地区与城市整体空间的关系与特色。

3)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城市设计引导是为了创造美好的城市环境,依照空间艺术处理和美学原则,从城市空间环境对建筑单体和建筑群体之间的空间关系提出指导性指导性综合设计要求和建议,其中成果一部分转译为各项控制指标,纳入到控规成果中,另一部分表现为设计引导,以图则的形式补充到控规成果中,必要时可用具体的城市设计方案进行示意与引导。

区域规划与环境保护

区域规划与环境保护

区域规划与环境保护陈蓓桓(江西省化学工业设计院 330002)摘 要:从人类经济生产活动对生态的作用,以及改变了的生态环境对人类及其生产的反作用出发,对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与区域环境规划的一体化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主张要在区域环境规划的前提下,再进行工业区、农业区、各个协作区以及工农业生产体系的详细规划,试图使项目建设与环境评价,更为科学合理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区域规划、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国民经济对某一地区环境的利用,和该地区的自然生态息息相关。

同时,国民经济的开发,利用所产生的自然生态变化,影响着环境与资源的利用效益。

因此,人类的生产活动应当注意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相对稳定,以期达到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活动效果。

这就需要重视区域规划与环境保护的内在联系;对拟发展的地区或发展中的地区,从地域的表面概貌到地下矿藏及地下水的岩层构造,乃至地表以上一公里的空气层,和接近地面的大气层加以经济利用,并创造一个符合人类美学要求的环境。

不言而喻,这是一项政策性很强,涉及专业广泛的综合性学科。

它不仅要研究与安排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确定工农业的生产布局,而且还必须研究这些布局在生产过程中,对生态系统所起的作用,以及这些作用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反作用。

前者是区域规划的研究内容,而后者则是近代逐步形成的环境科学的研究课题。

就它们各自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来看,似乎是两个范畴。

然而实践证明,人类经济活动对生态的作用,以及在这种作用下改变了的生态,对于人类生产与人体健康的反作用,却是客观存在的。

它们是密切相关,相互影响而又相互制约的。

因此必须重视在区域规划的范畴内,引入环保科学的研究成果。

把区域规划与环境保护作为一个综合体加以研究与认识,以保证在经济开发的过程中,维持与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相对稳定。

以往在区域规划工作中,人们的注意力多半侧重到对自然景观的利用与改造。

况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许多地区的开发与发展没有进行系统的、综合性的规划安排。

区域环境保护规划设计研究

区域环境保护规划设计研究

区域环境保护规划设计研究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境遭到了巨大的破坏。

为此,区域环境保护规划设计研究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必经之路。

一、区域环境保护规划设计的概念区域环境保护规划设计是一种以区域为单位,以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的综合性规划设计。

其核心任务是规划和建立具有可持续性的环境保护措施,以确保区域生态环境的长期稳定。

二、区域环境保护规划设计的意义1、为保护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2、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研究和掌握生态环境保护的核心技术和实践方法。

三、区域环境保护规划设计的原则1、科学系统性原则在制定规划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区域内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因素,制定较为系统的区域环境保护规划设计,并结合气候、地貌、水系、土壤等特征因素来定制地理信息系统。

2、可行性原则制定规划设计主要目标是使之能够被实现,同时根据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提出具体的可行性建议。

3、可持续性原则区域环境保护规划设计必须充分尊重生态环境的自然规律,保护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并保障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四、区域环境保护规划设计的流程(1)项目准备阶段项目准备阶段主要包括项目拟定、工作组建设、资金筹集、调查研究等。

(2)环境保护风险评估阶段环境保护风险评估阶段主要是对区域环境保护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根据环境保护目标制定保护行动计划,提出可行性建议等。

(3)环境保护方案制定阶段在环境保护方案制定阶段,首先对环境保护措施进行设计,然后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和风险评估,最后提出可行性方案。

(4)方案实施阶段方案实施阶段主要是实施环境保护方案,对实施效果与评估调查。

五、区域环境保护规划设计的案例分析纽约市区域环境保护规划设计是新型城市环境规划设计的典范。

纽约市在大都市环境保护规划中,以区域性动态解决基础设施问题的模式,对环境、土地利用、交通、水资源等方面都进行了细致地规划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区域环境总体规划
▪ 环境功能综合分区体系
➢ 重点环境保护区 一般指区域中风景游览、文物古迹、疗养、旅游和度假等综合 环境质量要求高的地区。
➢ 环境保护区 主要是以居住、商业活动为主的综合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地区。
➢ 污染控制区 一般指目前环境质量相对较好,需要严格控制新污染的工业区, 这类地区应逐步建成清洁工业区。
▪ 区域环境压力调查
分析研究区域环境的压力状况,包括压力来源,压力强度指数 以及相应的缓解措施的分析研究。
第14章区域环境规划
§2 区域环境调查与评价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是指利用近期的环境质量监测数据, 反映的是环境系统的现状质量,了解区域环境系统与区 域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协调状态,掌握长期以来区域经 济活动对环境系统的影响以及区域环境系统可能承受经 济活动压力状况,为实现区域经济活动与环境系统的相 宜结合,建立区域自然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区域环 境规划提供依据。
第14章区域环境规划
§3 区域环境总体规划
❖ 区域环境规划目标
环境规划目标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对象如国 家、城市和工业区等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方 向和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它既体现了环境规划的战略意 图,也为环境管理活动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管理依据。
第14章区域环境规划
§3 区域环境总体规评价
❖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目前大气环境现状质量评价主要采用大气环境指数的评价方法, 如格林大气污染综合指数是以二氧化硫和烟雾系数为参数建立的 二氧化硫污染指数(I1)和烟雾系数(COH)及污染指数(I2)。
▪ 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包括地面水何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常用的评价方法有统计 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
▪ 环境治理与保护方案
规划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排放、加强生态屏障和消解能力的 建设,以及有序地调节产业的发展方向、完善区域基础建设 与保护文化遗产和自然物种。
▪ 规划实施的对策与措施
在不同时空域规划目标和方案确立的基础上,从社会、经济和 生态调节机制与政策、法规、管理措施方面,探索和制定切实 可行的策略。
第14章区域环境规划
2020/11/25
第14章区域环境规划
§1 区域环境规划概述
区域环境规划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人类为使环境与 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而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 空间的合理安排。
第14章区域环境规划
§1 区域环境规划概述
❖ 区域环境规划任务
▪ 摸清“家底”
从区域发展的生态环境可支撑角度掌握生态环境的受损程度、 污染的危害和根源、环境未来的承载压力和容量、区域生态 循环可调节的潜力,以及污染治理、生态补偿的社会需求与 经济、技术支撑的能力。
第14章区域环境规划

区 域 环 境 规 划 内 容 体 系
§1 区域环境规划概述
❖ 区域环境规划类型
▪ 区域宏观环境规划
是一种战略层次的环境规划,主要包括环境保护策略\污染 总量宏观控制规划\区域生态建设与生态保护规划等。
▪ 区域专项环境规划
包括区域环境分要素规划和区域子空间规划。
另外,根据环境规划区域尺度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国家环境 规划、区域环境规划、部门环境规划。
❖ 区域环境规划目标确定的原则
▪ 以规划区环境特征、性质和功能为基础 ▪ 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想为依据 ▪ 环境规划目标应当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基本要求 ▪ 环境规划目标应当满足现有技术经济条件 ▪ 环境规划目标要求能作时空分解、定量化
第14章区域环境规划
§3 区域环境总体规划
❖ 区域环境规划目标类型
第14章区域环境规划
§2 区域环境调查与评价
❖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续)
▪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常采用指数法,常用的有单元型污染指 数和综合污染指数等。
▪ 噪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一般可采用监测值与评价标准值直接比较法进行评价。
▪ 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生态质量现状评价系统包括3个层次:目标层、约束控制层、 评判层。在此基础上,依据评价系统的层次建立科学的评价指 标体系。
第14章区域环境规划
§3 区域环境总体规划
❖ 环境功能综合分区
环境功能分区是从整个空间观点出发,根据特定区域生态 系统的结构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结合自然生态系统和 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条件,按照一定的准则和指标体系把 该区域的环境空间划分为若干不同功能地域单元的一项综 合决策过程。
第14章区域环境规划
➢ 非生态用地区划定 根据城市建设用地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城市规模扩张的要求, 划定规划期城市建设区即为非生态用地区。非生态用地区内部 可根据分区生态环境目标、分区内部生态环境现状与发展趋势 以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划分为:抑制拥塞区、 重点开发区、适度开发区、抑制开发区等。
❖ 区域环境调查的内容
▪ 区域环境数量、质量与空间结构特征调查
数量调查主要查清区域环境各构成要素的数量特征;质量调 查主要是对环境系统的整体质量状况和各环境要素的质量的 调查;环境系统空间结构调查主要查清区域环境系统的构成 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
▪ 区域环境污染状况调查
主要指对区域内存在的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等的调查。
第14章区域环境规划
§2 区域环境调查与评价
区域环境现状调查是指运用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的相关理 论和方法,借助遥感、制图等相关技术手段,查清区域环 境构成要素的数量、质量及其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关 系,为区域环境评价、规划以及经济活动布局提供基础和 依据。
第14章区域环境规划
§2 区域环境调查与评价
▪ 经济制约型
环境保护服从于经济发展的需求,一般表现为针对已发生的环 境污染和生态的破坏,制订相应对策的环境保护规划。
▪ 协调型
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由负相关向正相关转化,以提出经济 和环境目标为出发点,实现这一双重目标为终点。
▪ 环境规划目标要求能作时空分解、定量化
充分体现经济发展服从环境保护的需要,经济发展目标是建立 在环境基础上的。
➢ 重点治理区 指现状污染比较严重,在规划中要加强治理的工业区。
第14章区域环境规划
§3 区域环境总体规划
▪ 环境功能综合分区的划分方法
各区域根据自身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系统的状态以及二者之间的 结合关系,在进行具体的划分时可采用分层次的划分方法,首先 可将区域范围划定为生态用地区和非生态用地区两大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