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骨关节损伤考点总结
下肢骨关节损伤
![下肢骨关节损伤](https://img.taocdn.com/s3/m/b5c00f0a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82.png)
下肢骨关节损伤一、髋关节脱位★髋关节脱位前脱位后脱位(最为常见)中心脱位分类闭孔下、髂骨下与耻骨下脱位按有无合并骨折可以分为5型:①单纯性髋关节后脱位,无骨折或只有小骨折片②髋关节后缘有单块大骨折片③髋臼后缘有粉碎性骨折,骨折块可大可小④髋臼缘及髋臼底亦有骨折⑤合并有股骨头骨折①第1型:单纯性髋臼内侧壁骨折(耻骨部分),股骨头脱出于骨盆腔内可轻可重②第2型:髋臼后壁有骨折(坐骨部分),股骨头向后方脱出可有可无③第3型:髋臼顶部有骨折(髂骨部分)④第4型:爆破型骨折,髋臼全部受累临床表现①有强大暴力所致外伤史②患肢呈外展、外旋和屈曲畸形③腹股沟处肿胀,可以摸到股骨头④X线片可以了解脱位方向①明显外伤史②明显的疼痛,髋关节不能活动③患肢缩短,髋关节呈屈曲、内收、内旋畸形④可以在臀部摸到突出的股骨头,大粗隆上移明显⑤部分病例有坐骨神经损伤表现⑥X线检查以了解脱位情况及有无骨折①明显强大暴力外伤史②后腹膜间隙内出血较多,将导致出血性休克。
③患处明显疼痛、肿胀,髋关节活动障碍。
④肢体缩短情况取决于股骨头内陷的程度。
⑤常合并有腹腔内脏损伤。
⑥X线、CT检查以了解伤情。
治疗复位以Allis法最常用①第1型的治疗:复位宜早,最初24.48小时是复位的黄金时期,最好尽可能在24小时内复位完毕。
常用的复位方法为Allis法,即提拉法。
复位后,用绷带将双踝暂时捆在一起,于髋关节伸直位下将病人搬运到床上,患肢行皮肤牵引或穿丁字鞋2—3周。
不必石膏固定。
需卧床休息4周。
卧床期间做股四头肌收缩动作。
2-3周后开始活动关节。
4周后扶双拐下地活动。
3个月后可完全负重②第2-5型的治疗:考虑到合并关节内骨折,日后产生创伤性关节炎的机会明显增多,所以主张早期切开复位与内固定治疗:髋关节中心脱位合并有低血容量性休克及合并腹部内脏损伤,必须及时处理。
①第1型的治疗:轻度股骨头内陷,髋臼骨折不严重者可不必复位,需卧床休息l0-12周,行短期皮肤牵引以缓解症状。
下肢骨、关节损伤讲义
![下肢骨、关节损伤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d4b66a75be23482fb4da4c98.png)
左 股 骨 转 子 间 骨 折 术 前 - 男 , 岁
77
DHS 内 固 定 术 后
股 骨 转 子 间 骨 折 术 前 - 男 , 58 岁
DHS 内 固 定 术 后
转 子 间 粉 碎 性 骨 折 术 前 - 男 38 岁
DHS 内 固 定 术 后
第四节 股骨干骨折
股骨干骨折系指小粗隆下2~5厘米至股骨
第六节 髌骨骨折
一、致伤原因及骨折类型
可因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引起。直接暴 力如撞压、打击等多发生粉碎性骨折。间 接暴力常为膝屈曲位,股四头肌突然强烈 收缩而致髌骨骨折,伴有髌骨两旁腱膜撕 裂。如踢球、跌倒等发生的骨折多为横断 型或上、下极的撕脱。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
膝关节积血,明显肿胀、疼痛,膝关 节活动困难,不能自动伸直。横断骨折 有移位时,可摸出骨折线及骨块间间隙。 陈旧性骨折有移位者,因失去股四头肌 作用,伸膝无力,走路缓慢,并可有关 节活动障碍。 X线照片可明确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股 骨 颈 经 颈 型 骨 折 - 女 , 79 岁
人 工 股 骨 头 置 换 术 后
股骨颈经颈型骨折术前-男,36岁
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后
股 骨 颈 经 颈 型 骨 折 术 前 - 男 , 41 岁
全 髋 置 换 术 后
股 骨 颈 基 底 部 骨 折 术 前 - 男 , 78 岁
DHS 固 定 术 后
2.常用的手术方法
(1)股骨上1/3或中上1/3骨折多采用 髓内针固定。此法具有术后不用外固定 及早期下床活动的优点。 (2)股骨中1/3或中下1/3骨折,采用加压 钢板螺丝钉固定。 (3)开放性骨折可用外固定架固定。
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术前-男,20岁
下肢骨关节损伤
![下肢骨关节损伤](https://img.taocdn.com/s3/m/989790257375a417866f8fac.png)
①无移位骨折:石膏固定4-6周
②有移位骨折,手法复位失败:切开复位,钢板螺 钉内固定术 ③严重的三踝粉碎骨折,关节面塌陷,体力劳动者: 右考虑踝关节融合术。
第十二节
◆概述
踝部扭伤
指踝关节处于跖屈位,遭受内翻或外翻暴力时,
踝部韧带过度牵拉,导致韧带部分损伤或完全断裂。 包括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和下胫腓韧带。
(二)手术治疗 ◆①非手术治疗失败 ◆②多处骨折或多段骨折 指 ◆③合并血管、神经损伤 征 ◆④陈旧性骨折不愈合或畸形 ◆⑤开放性骨折 ◆⑥不宜长期卧床的老年人骨折
手 术 方 法
①钢板螺钉内固定 ②髓内针固定 ③带锁髓内针
第五节
外伤性脱位 习惯性脱位
髌骨脱位
类 型 向上脱位:髌韧带断裂
向外侧脱位:关节囊从髌骨内侧附着处撕脱
◆临床表现与诊断
①外伤史 ②各种试验:
◆
侧方挤压试验:侧副韧带 抽屉试验:前后交叉韧带
◆
◆
轴移试验:前交叉韧带
③动力性摄片及MRI
◆治疗
早期可用保守治疗
第八节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解剖概要
半月板是一种月牙状纤维软骨,充填在关节腔内, 每个关节有两个半月,内C型、外O型。 功能:①保持膝关节的稳定性 ②富于弹性,吸收震荡 ③润滑关节 ④协同膝关节的伸屈与旋转活动。
临床表现与诊断
①外伤后局部肿痛、畸形、异常活动及功能障碍 ②X线片加明确诊断 ③合并血管损伤有血管危象征
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①手法复位,适用于小儿骨折 ②骨牵引治疗,放在布朗氏架和托马氏架上 ③ 时 间 8-10 周 。 摄 片 复 查 , 骨 愈 合 后 , 拔 针 作肌肉训练 ④三个月后负重行走。
25、【外科学笔记、复习资料】下肢骨、关节损伤
![25、【外科学笔记、复习资料】下肢骨、关节损伤](https://img.taocdn.com/s3/m/da32f4faf524ccbff1218482.png)
髋关节脱位(一)分类及临床表现按股骨头脱位后的方向可分为前脱位、后脱位和中心脱位,以后脱位最为多见。
1.髋关节后脱位的典型表现(1)有明显外伤史,通常暴力很大。
(2)有明显的疼痛,髋关节不能活动。
(3)患肢缩短,髋关节呈屈曲、内收、内旋畸形。
(4)可以在臀部摸到脱出的股骨头,大粗隆上移明显。
(5)部分病例有坐骨神经损伤表现,大都为挫伤,2~3个月后会自行恢复。
神经损伤原因为股骨头压迫,持续受压使神经出现不可逆病理变化。
2.髋关节前脱位的典型表现髋关节呈屈曲,外展、外旋畸形。
3.髋关节中心脱位的典型表现患肢缩短情况由股骨头内陷的程度决定;由于后腹膜间隙内出血甚多,可以出现失血性休克。
(二)髋关节后脱位的并发症坐骨神经损伤,大多数为挫伤或股骨头压追所致。
表现为膝关节的屈肌,小腿和足部全部肌肉均瘫痪,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和足部感觉消失。
(三)后脱位治疗单纯髋关节后脱位多采用手法复位。
1.复位复位宜早,最初24~48小时是复位的黄金时期。
常用Allis法复位,即提拉法。
2.固定复位后患肢做皮肤牵引或穿丁字鞋2~3周。
不必石膏固定。
3.功能锻炼。
第六节股骨颈骨折成人股骨头的血液供应有多种来源:①股骨头圆韧带内的小凹动脉,提供股骨头凹部的血液循环;②股骨干滋养动脉升支,沿股骨颈进入股骨头;③旋股内、外侧动脉的分支,是股骨头、颈的重要营养动脉。
旋股内侧动脉损伤是导致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主要原因。
一、病因与分类★1.按骨折线部位分类(1)股骨头下骨折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机会很大。
(2)经股骨颈骨折(3)股骨颈基底骨折骨折部血液供应的干扰较小,骨折容易愈合。
2.按X线表现分类(1)内收骨折远端骨折线与两侧髂嵴连线的夹角(Pauwells角)大于50。
,为内收骨折。
(2)外展骨折远端骨折线与两侧髂嵴连线的夹角小于30。
为外展骨折。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中、老年人有摔倒受伤历史,伤后感髋部疼痛,下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有时伤后并不立即出现活动障碍,仍能行走,但数天后,髋部疼痛加重,逐渐出现活动后疼痛更加重,甚至完全不能行走。
下肢关节知识点总结
![下肢关节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65cb67c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60.png)
下肢关节知识点总结一、下肢髋关节1. 髋关节结构:髋关节是由髂骨、耻骨和坐骨与股骨头组成的,髂骨、耻骨和坐骨与股骨头构成关节面。
髂骨、耻骨和坐骨上存在关节盂,股骨头与关节盂相契合。
2. 髋关节功能:髋关节具有承受身体重量和支撑身体的功能,同时也能够完成行走、奔跑等活动。
3. 髋关节的损伤与疾病:髋关节的常见损伤与疾病包括股骨头坏死、髋关节脱位、髋关节炎等。
4. 髋关节的保养:合理的运动锻炼、保持适当的体重、减少长时间坐姿对髋关节的损伤等都是保护髋关节健康的方法。
二、膝关节1. 膝关节结构:膝关节由股骨、胫骨和髌骨构成,股骨与胫骨组成关节面,髌骨连接在股骨前面。
2. 膝关节功能:膝关节承载了下肢的大部分重量,同时也具有弯曲和伸直的功能。
3. 膝关节的损伤与疾病:膝关节的损伤与疾病包括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膝关节韧带损伤、骨性关节炎等。
4. 膝关节的保养:适当的运动、保持肌肉力量、避免长时间蹲坐等是保护膝关节健康的方法。
三、踝关节1. 踝关节结构:踝关节由胫骨、腓骨和距骨组成,胫骨和腓骨在上端形成关节面,与距骨相连接。
2. 踝关节功能:踝关节支撑身体重量,支撑身体行走、跑步等活动,保持身体平衡。
3. 踝关节的损伤与疾病:踝关节损伤与疾病包括扭伤、踝关节韧带损伤、骨折等。
4. 踝关节的保养:适当的锻炼、加强踝部力量、避免疲劳或过度用力等对保护踝关节健康有帮助。
四、腿部肌肉1. 腿部肌肉结构:腿部肌肉主要包括大腿肌群、小腿肌群和足部肌肉。
2. 腿部肌肉功能:腿部肌肉对下肢的运动和支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腿肌肉支撑身体重量,小腿肌肉完成走路、跑步等动作,足部肌肉维持足部的力量和平衡。
3. 腿部肌肉的损伤与疾病:腿部肌肉的损伤与疾病包括肌肉拉伤、肌肉疲劳、腱鞘炎等。
4. 腿部肌肉的保养:适当的运动、保持肌肉灵活性、避免过度用力等是保护腿部肌肉健康的方法。
五、足部关节1. 足部关节结构:足部关节包括跖骨和跖间关节。
下肢骨关节损伤(1)
![下肢骨关节损伤(1)](https://img.taocdn.com/s3/m/c2c7a193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63.png)
下肢骨关节损伤(1)
下肢骨关节损伤是广泛存在的一种疾病。
主要表现在膝盖、踝关节以及髋关节等部位,常见的有骨折、扭伤等。
下面将就该病进行相关内容的介绍。
一、骨折
下肢骨折是一种很常见的损伤,其发生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跌倒、自行车车祸等因素。
对于骨折的处理,一般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保守治疗包括外固定或石膏固定,而手术治疗就是将骨折处通过手术方式固定。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老年人或是其他健康状况较差的人,手术治疗可能会存在不良后果。
二、扭伤
扭伤是指运动或活动时受到损伤,导致韧带和肌肉的拉伤或是撕裂。
踝关节是最常见的扭伤部位,其发生的原因则主要是因为在运动或进行一些体育活动时,踝关节发生了异常的弯曲。
对于踝关节扭伤,一般的处理方法是及时冷敷和充分的休息,同时通过按摩和理疗等方式来加速康复。
三、髋关节疾病
髋关节疾病是下肢骨关节损伤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而其最常见的表现就是髋关节炎。
髋关节炎是由于长期的过度用力、药物过敏等因素导致的一种炎症性疾病。
在髋关节炎的治疗中,除了药物治疗以外,手术治疗也是一个比较好的处理方法。
综上所述,下肢骨关节损伤是一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疾病。
在处理该病时,对于不同的病情要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以及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包括避免高空坠落等危险行为。
通过科学、合理地治疗和预防,我们可以减少下肢骨关节损伤的发生率,提升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下肢骨关节损伤总结
![下肢骨关节损伤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6d97b11f12d2af90242e642.png)
DHS (Dynamic hip system) 内固定
股骨干骨折
解剖概要
肱骨干骨折指转子下与股骨髁上这一段 骨干的骨折 股骨干是人体最粗,最长,承受应力最 大的管状骨,骨干的密质骨较厚,松质 骨较少,骨干的解剖和生物力学特点, 使股骨干骨折发生于遭受强大暴力后, 同时骨折后的愈合与重塑的时间延长 股骨干中份后外方有四条由股深动脉发 出的分支进入股骨嵴,是股骨干的营养 血管
颈干角
前倾角
成人股骨头的血液供应
①股骨头圆韧带内的小凹动脉,
提供股骨头凹部的血液循环
②股骨干滋养动脉升支,沿股骨
颈进入股骨头
③旋股内,外侧动脉的升支,是股
骨头,颈的重要营养动脉 旋股内侧动脉发自股深动脉,分为 骺外侧动脉,干骺端上侧动脉和干 骺端下侧动脉 骺外侧动脉供应股骨头4/5-2/3区 域的血液循环,是股骨头最主要的 供血来源 旋股内侧动脉损伤是股骨头缺血坏 死的主要原因
的畸形愈合 ⑥无污染或污染很轻的开放性骨折
股骨 干骨 折交 锁髓 内针 固定
髌骨骨折
解剖概要
髌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与其周围的 韧带,腱膜共同组成伸膝装置,是下 肢活动中十分重要的结构 髌骨在膝关节活动中有重要的生物力 学功能,若髌骨被切除,股四头肌需 要比正常多30%的肌力才能伸膝 因此,髌骨骨折后应尽可能恢复其完 整性
临床表现
外伤病史,青少年多见,男性多于女 性,运动员最多见 伤后膝关节出现肿胀,疼痛,压痛, 积血/液,膝部肌肉痉挛,髌骨活动 膝部,膝关节处于强迫体位,韧带断 裂处有明显压痛点
特殊试验
①侧方应力试验 检查侧副韧带有否损伤.在膝关节伸直或 屈曲20-30度位置下被动膝内翻与膝外翻动 作,并与对侧比较 ②抽屉试验 检查交叉韧带.膝关节屈曲90度,小腿下 垂,检查者用双手握住胫骨上段作拉前和 推后动作,注意胫骨结节前后移动的幅度, 前移增加表示前交叉韧带断裂;后移增加 表示后交叉韧带断裂
下肢损伤知识点
![下肢损伤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866fc00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06.png)
下肢损伤知识点下肢损伤是指腰部以下的腿部和脚部受到的伤害。
这种类型的损伤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可能是由于摔倒、扭伤、骨折等原因造成的。
了解下肢损伤的知识点,对于预防和处理这类伤害非常重要。
下面将逐步介绍下肢损伤的相关知识点。
1.骨折类型下肢骨折是指下肢骨骼的断裂。
常见的下肢骨折类型包括股骨骨折、腓骨骨折和胫骨骨折。
股骨骨折通常发生在大腿部位,腓骨和胫骨骨折发生在小腿部位。
2.扭伤和拉伤扭伤是指关节周围的韧带被过度拉伸或撕裂,而拉伤是指肌肉或肌腱受到拉伤或撕裂。
这些损伤常常是由于运动或意外事故引起的。
3.肌肉拉伤肌肉拉伤通常是由于肌肉过度伸展或受到直接外力造成的。
这种损伤常见于运动员或从事剧烈体力劳动的人群。
常见的肌肉拉伤部位包括大腿、小腿和脚部。
4.腱炎腱炎是指肌腱发炎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常见的腱炎类型包括跟腱炎、膝盖腱炎和腕腱炎。
这些腱炎常常是由于过度使用或受伤引起的。
5.淤血和肿胀下肢损伤时,可能会导致淤血和肿胀。
淤血是指血液在受伤部位积聚,肿胀是指组织液体在受伤部位积聚。
这些症状常常伴随着疼痛和不适。
6.损伤处理对于下肢损伤的处理,首先需要停止活动并给予充分休息。
同时,可以应用冰敷来减轻疼痛和肿胀。
对于严重的损伤,可能需要使用石膏固定或外科手术来修复骨折或撕裂。
7.康复训练一旦下肢损伤开始康复,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对恢复功能至关重要。
康复训练可以包括物理治疗、运动疗法和肌力锻炼。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加强肌肉和韧带,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8.预防措施预防下肢损伤的关键是注意安全。
在进行体育运动或从事剧烈体力劳动时,应该正确使用保护装备,并进行适当的热身和拉伸运动。
同时,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长时间站立或坐着。
总结起来,下肢损伤是指腿部和脚部受到的伤害,常见类型包括骨折、扭伤、拉伤、肌肉拉伤和腱炎。
对于处理下肢损伤,停止活动、休息、冰敷和适当的康复训练是关键。
此外,预防措施也很重要,如正确使用保护装备和注意安全。
下肢骨、关节损伤 学习笔记
![下肢骨、关节损伤 学习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741fcd44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cf.png)
下肢⻣、关节损伤髋关节脱位分类以后脱位最为常⻅Ⅰ型:单纯脱位或伴有髋⾅后壁⼩⻣折⽚Ⅱ型:股⻣头脱位,合并髋⾅后壁⼀⼤块⻣折Ⅲ型:股⻣头脱位,合并髋⾅后壁粉碎⻣折Ⅳ型:股⻣头脱位,合并髋⾅后壁和顶部⻣折Ⅴ型:股⻣头脱位,合并股⻣头⻣折髋关节后脱位脱位机制⼤部分发⽣于交通事故分类临床表现与诊断明显外伤史明显疼痛,不能主动活动患肢短缩,髋关节呈屈曲、内收、内旋畸形可以在臀部摸到脱出的股⻣头,⼤转⼦上移明显可合并坐⻣神经损伤,出现⾜下垂、趾背伸⽆⼒和⾜背外侧感觉障碍影像学检查治疗Ⅰ型损伤的治疗复位髋关节脱位复位时需肌⾁松弛,必须在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下⾏⼿法复位(最重要)复位宜早,最初24~48⼩时是复位的⻩⾦时期,应尽可能在24⼩时内复位完毕常⽤的复位⽅法为Allis 法,即提拉法固定、功能锻炼4 周后扶双拐下地活动。
3 个⽉后可完全承重过重负重活动容易发⽣股⻣头缺⾎坏死Ⅱ~Ⅴ型损伤的治疗主张早期切开复位与内固定髋关节前脱位脱位机制临床表现与诊断患肢呈外展、外旋和屈曲畸形治疗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髋关节中⼼脱位脱位机制临床表现与诊断⼀般为⾼能量损伤后腹膜间隙内往往出⾎很多,可出现出⾎性休克髋部肿胀、疼痛、活动障碍合并腹部内脏损伤的并不少⻅X线检查+CT三维成像治疗股⻣近端⻣折股⻣颈⻣折解剖概要⾎供旋股内侧动脉损伤是导致股⻣头缺⾎坏死的主要原因骺外侧动脉供应股⻣头2/3~4/5区域的⾎液循环,是股⻣头最主要的供⾎来源,由旋股内侧动脉发出股⻣颈的主要⾎液供应来源是股⻣⼲的滋养动脉升⽀股⻣颈的⻓轴线与股⻣⼲纵轴线之间形成颈⼲⻆,为 110° ~ 140°,平均 127°颈⼲⻆变⼤,为髋外翻,变⼩为髋内翻从⽮状⾯观察,股⻣颈的⻓轴线与股⻣⼲的纵轴线也不在同⼀平⾯上,股⻣颈有向前的⻆,称为前倾⻆(12°~15°)病因与分类多数发⽣在中、⽼年⼈按⻣折线部位分类股⻣头下⻣折发⽣坏死⼏率最⼤经股⻣颈⻣折股⻣颈基底⻣折对⾎液供应的⼲扰较⼩,⻣折容易愈合按⻣折线⽅向分类内收⻣折远端⻣折线与两侧髂嵴连线的夹⻆( Pauwels ⻆)⼤于 50°不稳定性⻣折外展⻣折远端⻣折线与两侧髂嵴连线的夹⻆⼩于 30°稳定性⻣折按移位程度分类★★★★★临床表现与诊断外旋畸形,⼀般在45°~60°;若外旋畸形达到90°,应怀疑有转⼦间⻣折患肢短缩在平卧位,由髂前上棘向⽔平画垂线,再由⼤转⼦与髂前上棘的垂线画⽔平线,构成Bryant 三⻆,股⻣颈⻣折时,此三⻆底边较健侧缩短半屈髋,由髂前上棘与坐⻣结节之间画线,为Nelaton 线,,正常情况下,⼤转⼦在此线上,若⼤转⼦超过此线之上,表明⼤转⼦有向上移位晚期最常⻅的并发症是股⻣头缺⾎性坏死治疗⾮⼿术治疗⽆明显移位的外展“嵌插”型⻣折可⽤持续⽪牵引6~8周对年龄过⼤,体⼒较差,不宜⼿术者,可做⽪牵引,保持下肢中⽴位⼿术治疗闭合复位内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关节置换术⽼年⼈的股⻣头下型⻣折并有移位(GardenⅢ、Ⅳ型),由于股⻣头的⾎液循环已严重破坏,股⻣头坏死发⽣率极⾼,应选⽤⼈⼯关节置换术全身情况好——全髋关节置换术全身情况较差——半髋关节置换术股⻣转⼦间⻣折解剖概要病因与分类好发于中⽼年⻣质疏松病⼈Ⅰ型:顺转⼦间⻣折,⻣折⽆移位,为稳定性⻣折,占股⻣转⼦间⻣折的 11. 1 %Ⅱ型:⼩转⼦⻣折轻微,可获得稳定的复位,为稳定性⻣折,占股⻣转⼦间⻣折的17. 4%Ⅲ型:⼩转⼦粉碎性⻣折,不能获得稳定的复位,为不稳定性⻣折,占股⻣转⼦间⻣折的 45. 1%Ⅳ型:不稳定性⻣折,为Ⅲ型⻣折加⼤转⼦⻣折,占股⻣转⼦间⻣折的 20. 1%V型:逆转⼦间⻣折,由于内收肌的牵引存在移位的倾向,为不稳定性⻣折,占股⻣转⼦间⻣折的 6.3%临床表现与诊断下肢外旋畸形明显,>90°容易发⽣的并发症是髋内翻畸形治疗⾮⼿术治疗⼿术治疗股⻣⼲⻣折解剖概要病因与分类在上 1/3 ⻣折,近折端向前、外及外旋⽅向移;远折端则由于内收肌的牵拉⽽向内、后⽅向移位股⻣⼲中 1/3 ⻣折后,由于内收肌群的牵拉,使⻣折向外成⻆下 1/3⻣折后,远折端由于腓肠肌的牵拉以及肢体的重⼒作⽤⽽向后⽅移位,近折端向前移位,断端重叠,形成短缩畸形临床表现与诊断在下 1/3 段⻣折,由于远折端向后移位,有可能损伤腘动脉、腘静脉和胫神经、腓总神经治疗新⽣⼉股⻣⼲⻣折最好采⽤⼩夹板固定或患肢贴胸壁固定3 岁以下⼉童采⽤垂直悬吊⽪肤牵引⼿术治疗成⼈股⻣⼲⻣折于术多采⽤钢板、带锁髓内钉固定。
下肢骨、关节损伤(1)
![下肢骨、关节损伤(1)](https://img.taocdn.com/s3/m/3922b547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50.png)
下肢骨、关节损伤(1)下肢骨、关节损伤是运动、工作和生活中常见的一类伤害,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本文将从下肢骨、关节损伤的原因、预防和治疗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下肢骨、关节损伤的原因1. 运动受伤:包括足球、篮球、羽毛球、网球等运动受到碰撞或扭伤等损伤。
2. 车祸:发生交通事故时,乘车人员下肢易受到撞击或扭伤。
3. 高空坠落:从高处坠落时常受到下肢的伤害,如踝关节骨折等。
4. 艰苦工作:长时间站立、走路、奔跑等工作也将导致下肢受到损伤。
二、下肢骨、关节损伤的预防1. 运动前的热身运动:包括慢跑、伸展、各种动态运动,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的柔软度,预防受伤。
2. 良好的体格训练:包括平衡、协调、力量和耐力等方面的训练,使下肢肌肉更加灵活,提高其受力能力。
3. 良好的睡眠和饮食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营养摄入,有助于维持下肢的健康和强壮。
4. 使用防护装备:包括运动护具、安全带等,有助于减轻外部伤害的影响。
三、下肢骨、关节损伤的治疗方法1. 保守治疗:包括局部冷敷、卧床休息、使用止痛药等,适用于轻度损伤。
2. 牵引矫正:适用于骨折或关节错位等严重损伤,通过牵引或外固定器固定,使骨骼复位。
3. 手术治疗:适用于无法通过保守治疗或牵引矫正来恢复肢体功能的情况下,通过手术修复骨和关节的损伤。
4. 康复训练:适用于手术后恢复和完全康复的过程,包括肌肉强化、关节功能锻炼、协调训练等。
综上所述,下肢骨、关节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和生活中的伤害,预防和治疗都非常重要。
预防措施的落实和治疗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患者的恢复情况。
因此,我们要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确保健康和安全。
临床医学重点总结下肢骨关节损伤
![临床医学重点总结下肢骨关节损伤](https://img.taocdn.com/s3/m/1ef76fc55f0e7cd1852536bd.png)
肢骨、关节损伤、股骨颈骨折:(一)定义:股骨颈骨折是指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常见于老年人,并以老年女性较多,但也可见于儿童和中年人。
二)分类:1、按骨折部位分类:①头下骨折;②经颈型骨折,③基底部骨折。
2、按骨折两端的X 线表现分类:①内收骨折:是指在X线正位片上远端骨折线和两髂嵴连线所形成的角度(称Pauwels角)大于500,属不稳定骨折,易错位。
②外展骨折:是指Pauwels角小于30o,属稳定型骨折,但处理不当也可发展为不稳定骨折。
3、按骨折移位程度即Garden分类:①I 型:不全骨折。
②n型:完全骨折无移位。
③m型:完全骨折部分移位。
④W型:完全骨折完全移位。
(三)临床表现和诊断:有明确的外伤史,患髋疼痛,功能障碍,伤肢呈外旋(45〜60o)缩短畸形,纵向叩击痛。
但“嵌插”骨折患者,疼痛轻微,尚可行走,容易漏诊,检查时应注意伤肢有无外旋畸形及纵轴叩击痛。
X 线片可明确诊断,并可确定骨折类型。
四)、治疗:1、外展骨折移位不明显者,可作伤肢皮肤牵引6〜8 周,也可让患者穿一防旋鞋以维持患肢位于轻度外展中立位,以避免外旋。
2 个月后复查X 线片, 3 个月后可持双拐下地活动, 6 个月内伤肢不可负重。
2、内收骨折,可在X 线透视下牵引复位同时行内固定术。
较常用的内固定方法有多根加压螺纹钉(或针)内固定,或用滑动加压钉板系统内固定。
目前很少应用三翼钉或钢针内固定法。
手术后患者穿防旋鞋外固定,并鼓励患者作股四头肌舒缩运动, 2 个月后可持拐下地活动。
较高龄的老年病人股骨颈头下型骨折,或内收型骨折有明显移位者,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活动。
3〜4周即可持拐下地3.、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可行粗隆间截骨术、人工股骨头或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二、股骨转子间骨折:一)定义:股骨转子间骨折又称粗隆间骨折,指股骨颈基底部至小转子水平之间的骨折,多见于老年人。
二)分类:1、按股骨距完整性分类:①稳定骨折;②不稳定骨折。
11.下肢骨关节损伤
![11.下肢骨关节损伤](https://img.taocdn.com/s3/m/01a343c8aa00b52acfc7ca79.png)
坚强的韧带与强壮的肌群,只有强大的暴力才会引
起髋关节脱位(dislocation of the hip joint)
分类:股骨头脱位的方向,分为前、后、中心脱 位,后脱位多见
据统计后脱位占85%-90%
脱位机制 屈膝,屈髋内收、内旋,膝部受到暴力,股骨 头从关节囊后下部薄弱区脱出,多发在交通事故时。 分类 按有无合并骨折分成五型: ⒈单纯性关节后脱位,无骨折或小片髋臼 缘骨折 ⒉髋臼后缘单块大骨折片 ⒊髋臼后缘有粉碎性骨折,骨折块可大可 小 ⒋髋臼缘及壁亦有骨折 ⒌合并有股骨头骨折
第3型 髋臼顶部有骨折(髂骨部分)
第4型 爆破型骨折,髋臼全部受累
临床表现与诊断
⒈外伤史
⒉后腹膜间隙内出血,可出现出血性休克
⒊伤处肿痛,活动障碍,大腿上段血肿,肢体短 缩
⒋合并内脏损伤多见 ⒌X片、CT、三维成像
治疗 注意合并伤的处理
⒈第1型治疗,股骨头轻度内 移,髋臼骨折不重,卧床 10-12周,皮牵引,移位明 显,需要骨牵引4-6周,3个 月后负重,复位不良应切开 复位,螺钉内固定 ⒉第2-4型治疗,切开复位, 内固定,关节融合,全髋置 换
⒉固定,髋关节伸直中立位, 牵引或穿丁字鞋固定2-3周
⒊四周后下床,扶双拐下地, 3个月完全承重
(二)第2-5型治疗,主张切开复位,内固定
脱位机制 髋外展外旋位、受到直接暴力、 车祸、高空坠 下 分类 闭孔下、髂骨下、耻骨下脱位
临床表现与诊断 ⒈外伤暴力所致 ⒉患肢呈外展外旋、屈曲畸形 ⒊腹股沟处肿胀,可摸到股骨头 ⒋X片见关节脱位
病因与分类 多数发生在中、老年人,与骨质疏松有
关,扭转暴力易发生骨折,青少年也可发生 ⒈按骨折线部位分类 ⑴股骨头下骨折,旋股内、外侧动脉发出的营养血管 支损伤,中断股骨头的血运,仅有很少的股骨头小凹 动脉供血,股骨头缺血坏死机会很大 ⑵经股骨颈骨折,同样营养血管损伤, 头坏死机会很大 ⑶股骨颈基底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颈 与大小转子间连线处,由于有旋股内、 外侧动脉的供血,骨折容易愈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肢骨关节损伤考点总结考试大纲下肢骨关节损伤髋关节脱位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部骨折股骨干骨折膝关节韧带损伤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胫腓骨干骨折踝部骨折考情分析重难点:骨折的表现、特点及区别。
易考点:①股骨颈骨折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主要区别②根据临床表现作出诊断③B型题髋关节脱位1.概念按股骨头脱位的方向可分为前、后和中心脱位,以后脱位最为常见,占全部脱位的85%~90%。
2.分类髋关节后脱位的分类按有无合并骨折可分为5型。
(1)单纯性髋关节后脱位,无骨折或只有小片骨片。
(2)髋关节后缘有单块大骨折片(3)髋臼后缘有粉碎性骨折,骨折块可大可小。
(4)髋臼缘及髋臼底有骨折。
(5)合并有股骨头骨折。
3.表现·后脱位:患髋屈曲、内收、内旋,较健侧肢短缩·前脱位:患髋屈曲、外展、外旋,较健侧肢延长·中心脱位:患髋短缩,剧痛,功能障碍后脱位(1)明显外伤史(2)明显的疼痛、髋关节不能活动(3)下肢缩短,髋关节呈屈曲、内收、内旋畸形。
(4)可以在臀部摸到突出的股骨头,大粗隆上移明显。
(5)部分病例有坐骨神经损伤表现。
(6)X线检查了解脱位情况及有无骨折。
5.治疗第1型的治疗:1)复位——Allis法复位,即提拉法。
①必须麻醉。
②复位宜早,最初24~48小时是复位的黄金时期。
2)固定患肢做皮肤牵引或穿丁字鞋2~3周。
不必石膏固定。
3)功能锻炼卧床4周。
2~3周后开始活动关节。
4周后扶双拐下地活动。
3个月后可完全承重。
5.治疗第2~5型的治疗:考虑到合并关节内骨折,日后产生创伤性关节炎的机会明显增多,因此主张早起切开复位与内固定。
股骨颈骨折1.解剖股骨颈的长轴线与股骨干纵轴线之间形成颈干角,为110°~140°,平均127°。
儿童的颈干角大于成年人。
在重力传导时,力线并不沿股骨颈中心线传导,而是沿股骨小转子、股骨颈下沿传导,因此形成骨皮质增厚部分。
若颈干角大于127°为髋外翻,小于127°为髋内翻。
从矢状面上观察,股骨颈的长轴线与股骨干的纵轴线也不在同一平面上,股骨颈有向前的12°~15°角,称为前倾角。
3.分类按骨折线部位分类:头下骨折:股骨头坏死率高经股骨颈骨折:易发生股骨头坏死或不愈合股骨颈基底骨折:股骨头坏死率低股骨颈骨折按X线表现分类:内收骨折:Pauwells角>50°,不稳定外展骨折:Pauwells角<30°,稳定4.表现①疼痛,多数不能站立行走;②45~60°外旋畸形,患肢缩短;③压痛,下肢纵向叩痛;④Bryant三角底边短缩。
“嵌插”型骨折有时仍能行走,痛轻,外旋5.治疗①无明显移位外展“嵌插”型骨折:持续皮牵引6~8周;3个月后扶腋杖下地。
②内收骨折或有移位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③大于65岁股骨头下骨折:人工股骨头或全髋置换术。
④年龄过大、体力较差者:皮牵引,3月后扶杖下地。
手术指征相对指征:GardenⅠ型及Ⅱ骨折;绝对指征:GardenⅢ型及Ⅳ型骨折。
手术方法65岁以下任何类型的骨折及65岁以上GardenⅠ型及Ⅱ型骨折:①闭合复位内固定;②切开复位内固定。
65岁以上GardenⅢ型及Ⅳ型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
股骨转子间骨折1.概念2.血供3.分类Ⅰ型:单纯转子间骨折,骨折线由外上斜向下内,无移位。
Ⅱ型:在Ⅰ型的基础上发生移位,合并小转子撕脱骨折,但股骨矩完整。
Ⅲ型:合并小转子骨折,骨折累及股骨矩,有移位,常伴有转子间后部骨折。
Ⅳ型:伴有大、小转子粉碎骨折,可出现股骨颈和大转子冠状面的爆裂骨折。
V型:为反转子间骨折,骨折线由内上斜向下外,可伴有小转子骨折,股骨矩破坏。
4.表现①中、老年人有摔倒受伤史,②患髋疼痛、下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
③检查患肢出现外旋90°畸形,可出现局部压痛和纵向叩击痛,患肢短缩。
5.治疗①主张早期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
②主要分为髓内固定系统一一各种形式的髓内钉和髓外固定系统——各种形式的接骨板。
6.鉴别股骨颈骨折:外旋、外展45~60°股骨转子间骨折:外旋90°髋关节后脱位:屈曲、内收、内旋髋关节前脱位:屈曲、外展、外旋股骨干骨折1.概念2.血供3.分类①上1/3骨折由于髂腰肌、臀中、小肌和外旋肌的牵拉,近折端向前、外旋方向移位;远折端则由于内收肌的牵拉而向内、后方向移位;股四头肌、阔筋膜张肌由于内收肌的作用而向近端移位。
②中1/3骨折由于内收肌群的牵拉,使骨折向外成角。
③下1/3骨折远折端由于腓肠肌的牵引以及肢体的重力作用而向后方移位,可能损伤腘动静脉和腓总神经等;又由于股前、外、内肌肉的牵拉合力,使近折端向前上移位,形成短缩畸形。
4.表现①受伤后出现大腿肿胀、皮下瘀斑。
②局部出现成角、短缩、旋转等畸形。
③检查局部压痛、假关节活动、骨摩擦音。
5.治疗①非手术疗法手法复位后,儿童可采用Braun架固定持续牵引或Thomas架平衡持续牵引。
3岁以下儿童则采用垂直悬吊皮肤牵引。
②手术指征非手术疗法失败;同一肢体或其他部位有多处骨折;合并神经血管损伤;老年人骨折,不宜长期卧床;陈旧骨折不愈合或有功能障碍的畸形愈合;无污染或污染很轻的开放性骨折。
③手术方法现代的方法有采用闭合复位或间接复位交锁髓内针固定及MIPPO技术。
传统的方法有切开复位加压钢板内固定,或切开复位采用传统的髓内针,如V形针、梅花针固定。
6.鉴别膝关节韧带损伤1.解剖2.分类①扭伤(部分纤维断裂);②韧带部分断裂;③韧带完全断裂;④联合性损伤(如前交叉韧带断裂合并内侧副韧带与内侧半月板损伤,称为三联伤)。
3.检查1.侧方应力试验——痛点局部麻醉后进行。
在膝关节完全伸直位与屈曲20°~30°位置下,做被动膝内翻与膝外翻,并与对侧比较。
如有疼痛,或内翻外翻角度超出正常范围并有弹跳感——侧副韧带扭伤或断裂。
2.抽屉试验——麻醉下进行。
·膝关节屈曲90°,小腿垂下。
·双手握住胫骨上段做拉前和推后动作,观察胫骨结节前后移动的幅度。
·前/后移增加——前/后交叉韧带断裂(需两侧对比)。
·单独前交叉韧带断裂时,胫骨前移幅度仅略大于正常,若前移明显增加——可能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
3.轴移试验检查前交叉韧带断裂——膝关节不稳定。
患者侧卧,检查者一手握住踝部,屈曲膝关节到90°,另一手在膝外侧施力,使膝处于外翻位置,然后缓慢伸直膝关节,至屈曲30°位时觉疼痛与弹跳——(+)。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1.解剖2.分类①纵裂,也称桶柄样撕裂;②中1/3撕裂——体部撕裂;③前角撕裂;④前1/3撕裂;⑤后1/3撕裂;⑥分层裂,又名水平裂。
3.表现1.急性——外伤病史,运动员与体力劳动者。
慢性——无明确外伤病史。
2.膝关节剧痛,伸不直,迅速出现肿胀,有时有关节内积血。
3.急性期过后转入慢性阶段,可能出现关节交锁。
关节间隙压痛,弹跳,膝关节屈曲挛缩,股内侧肌萎缩。
4.检查A.过伸试验:检查者一手握住小腿,一手按压髌骨使膝关节过伸,如果出现疼痛即为阳性。
多为半月板前角损伤;也可见于关节游离体卡夹于关节内。
B.过屈试验;患者仰卧,检查者一手握住患侧小腿,尽量使足跟紧靠臀部以尽量屈曲膝关节,如果出现疼痛即为阳性。
多见于半月板后角损伤。
C.半月板旋转试验(McMurray-Fouche试验)患者屈髋、屈膝仰卧,检查者一手握住患侧踝部转动小腿——出现疼痛为阳性——半月板损伤。
◆向内旋转试验(+)——内侧半月板损伤;◆向外旋转试验(+)——外侧半月板损伤D.研磨试验——又称“膝关节旋转提拉试验”、“旋转挤压试验”、“阿普利试验”病人俯卧。
检查者双手握住患肢足部,使患膝屈曲90°,小腿呈足心向上直立位,再向下挤压膝关节,并向外及向内旋转,同时将膝关节屈曲到最大限度,然后伸直下肢,如发生疼痛,则为阳性。
用于:侧副韧带损伤,或半月板破裂,可定位。
E.蹲走试验让患者蹲下并行走,或左或右不断变换方向,如果因为疼痛不能充分屈曲膝关节,蹲走时出现响声及膝关节疼痛为阳性——半月板后角损伤。
总结韧带及半月板损伤半月板:过伸试验→前角过屈试验→后角蹲走试验→后角麦氏试验→内、外Apley试验:破裂韧带:侧方应力试验→侧副韧带抽屉试验→前后交叉韧带轴移试验→膝关节稳定性胫腓骨干骨折1.解剖2.表现①以胫腓骨干双骨折为最多见,单纯胫骨或腓骨骨折少见。
②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成角、短缩、旋转畸形。
开放骨折较常见,伤口内可见骨折断端。
③骨筋膜室综合征常发生在胫腓骨骨折,如果肿胀、疼痛严重,应予以警惕。
踝部骨折1.解剖2.表现踝关节受伤后,局部肿胀明显、瘀斑、出现内翻或外翻畸形、活动障碍、局部压痛。
3.检查 X线、CT4.治疗①无移位的和无胫腓下关节分离的单纯内踝或外踝骨折,在内翻或外翻位用石膏固定6~8周。
②有移位的内踝或外踝骨折或三踝骨折,伴或不伴胫腓下关节分离,均应行切开复位内固定。
查体股骨颈骨折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主要区别是A.髋部压痛B.髋部肿胀C.患侧下肢外旋60°D.患侧下肢轴向叩击痛E.患侧下肢短缩畸形『正确答案』C老年女性,不慎摔倒,右髋部先着地,伤后感到髋部疼痛,不能行走,检查发现右下肢外旋,肢体短缩,最可能的诊断是A.股骨干骨折B.股骨粗隆间骨折C.股骨颈骨折D.髋关节脱位E.髋臼骨折『正确答案』B(1~3题共用备选答案)A.研磨试验B.侧方应力试验C.拾物实验D.抽屉试验E.蹲走试验1.反映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损伤『正确答案』B2.反映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正确答案』D3.反映膝关节半月板后角损伤『正确答案』E患者男,48岁。
外伤后致胫腓骨中下1/3开放性骨折,经治疗,3个月后复查X线片见骨折端略有移位,骨折线清晰,影响骨折愈合最主要的原因是A.年龄较大B.骨折段血液供血不足C.伤口有感染D.周围软组织挫伤严重E.骨折复位不良『正确答案』B某青年由高处坠落时,右小腿胫骨中段骨折,局部明显肿胀,趾端麻木,剧痛,足背动脉搏动微弱。
应最先采取哪种措施A.应用止痛药B.骨折复位C.小夹板固定D.石膏固定E.减张切开『正确答案』E股骨颈骨折后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最主要的原因是A.来自圆韧带内小凹动脉供血中断B.来自干骺端的滋养动脉供血中断C.来自旋股内侧动脉供血中断D.来自旋股外侧动脉供血中断E.来自旋髂浅动脉供血中断『正确答案』C女,75岁。
股骨颈骨折,Garden Ⅳ型首选的治疗方法是A.人工关节置换B.加压空心钉内固定C.髓内钢钉内固定术D.三翼钉内固定术E.保守治疗『正确答案』A女性,69岁。
不慎摔倒,自觉左髋、左膝关节疼痛,不能站立、行走。
查体:左下肢外旋45°,髋部无肿胀及淤血,有纵轴叩击痛,膝关节无肿胀、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