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基本操作规范样本
微生物实验室无菌操作技术规范
微生物实验室无菌操作技术规范目的:规范无菌操作流程,减少及避免染菌现象出现。
使用范围:无菌室及洁净区的操作。
无菌操作技术原则:1.环境要清洁,每次无菌操作结束后都需要对环境进行清理、清洗,避免操作前进行清扫。
2.做好个人卫生,进入无菌室前需修剪指甲、洗手,穿好无菌服,帽子需遮住所有头发,口罩遮住口鼻。
3.在无菌操作时,不可讲话、打喷嚏,对怀疑染菌的无菌物品不可使用。
内容:1.1 准备:工作人员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修剪指甲,备齐用物(如接种针、接种环、酒精灯、斜面、平皿、摇瓶、75%酒精棉、无菌水等),核对无菌用品、接种菌种的种类、型号。
1.2 所有实验使用的物品都需要进行消毒、灭杀,在进入洁净区前需要经传递窗进行紫外表面消毒30分钟以上。
1.3 开始实验前需要打开超净台的紫外灯,消毒半个小时以上。
超净台避免放入过多的物品,一般只放入当次实验所有的物品。
所使用的试剂和耗材都需事先进行灭菌,灭菌日期超过4天的需重新消毒。
1.4 进入洁净区前关闭紫外灯,并打开风机,等待半个小时以上,使臭氧尽量排放干净。
1.5 除去手腕等部位的饰品,穿好无菌服,戴好头套、口罩,做到“三不漏”:不暴漏头发、不暴漏口鼻、不暴漏躯干皮肤和衣物。
1.6 双手要进行清洗、消毒。
1.7 要经风淋室风淋30秒后再进入洁净室。
1.8 在局部百级区域操作要戴一次性无菌手套。
1.9 实验操作过程中应尽量减少进入洁净区的人员(不超过4人/间),并尽量减少人员走动。
1.10 所有要放入超净工作台的物品都需经过消毒液喷洒擦拭消毒。
1.11 无菌物品若取离超净台则视为已污染,不得放回再用。
无菌液体在取离超净台前必须密封其开口。
密封的无菌液体在放入超净台后,对其开口前须对开口在酒精灯火焰上烧烤。
1.12 在拆开任何一次性无菌使用耗材的包装时都要在超净台内完成,并须同时保证与细菌直接接触的使用端/面不得与超净台内的任何物品发生触碰。
1.13 工作台面上的用品要放置有序、布局合理,一般说酒精灯(当工作不需要时也可不用)在中间,右手使用的物品在右侧,左手使用的物品在左侧。
微生物SOP
引言概述: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范(StandardOperatingProcedures,SOP)是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安全性、准确性和一致性的关键文件。
本文将针对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范(二)进行详细阐述,着重介绍实验室内如何进行微生物实验的准备、操作、结果分析等各个环节,以确保实验室工作的质量和可靠性。
正文内容:一、实验室准备1.质控标准品准备a.选择适当的微生物株b.确保菌种的存储和传递方式c.推荐适当的质控标准品2.实验室设备准备a.准备所需培养基和试剂b.清洁和消毒设备c.校准仪器和设备3.实验室操作环境准备a.调节实验室温度和湿度b.维护实验室通风和清洁c.确保实验室的安全措施二、实验操作1.培养基的制备与贮存a.培养基配制的准确性和灭菌的必要性b.合理选择培养基的pH值和营养成分c.培养基的贮存条件和传递方式2.微生物实验的操作技巧a.无菌操作的重要性和步骤b.培养基接种方法和数量控制c.使用微生物培养箱的技巧与注意事项3.实验室安全与废物处理a.实验室内的安全措施和操作规范b.废物的分类和处理方法c.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4.实验室记录与数据管理a.实验操作日志的记录要求b.实验结果和数据的保存和整理c.实验数据的分析和报告撰写5.实验结果分析与质量控制a.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比对b.偏差和异常结果的处理c.质量控制的监督和调整结论:本文详细阐述了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范(二)的各个环节,包括实验室准备、实验操作、实验室安全与废物处理、实验记录与数据管理、实验结果分析与质量控制等。
通过按照这些规范进行实验,可以确保实验室工作的质量和可靠性,提高微生物实验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在实验室操作规范的指导下,微生物实验室能够更好地开展工作,为科学研究和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GMT,microbiology,微生物学操作技术规范
GMT,microbiology,微生物学操作技术规范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正确使方法1、遵循“低倍镜→高倍镜+油镜”的原则;2、利用同焦现象进行聚焦:装上待观察的玻片后,将低倍镜(4倍镜)转换到工作位,用粗调节将载物台一个方向放好。
3、移液管的包扎和灭菌:(1)移液管在包扎前也应该是干燥的,若有水,应该进行干燥或者用力将水甩干净;(2)应该在移液管尾端塞入一截棉花,起到过滤空气阻留杂菌的作用;棉花应该是完整的一截,而不应该几截拼在一起;松紧应该合适,可以用牙签帮助塞棉花;塞完后,尾端不能有棉花丝露在外面,可以用酒精灯快速灼烧外面的棉花丝;(3)将塞好棉花的移液管按照不同量程规格分开包扎,可以一支一支包,也可多支一起包;(4)包扎时,应该先包管尖,打结在尾端,这样可以避免使用时错将管尖拆出来;(5)灭菌和烘干要求同培养皿;(6)使用移液管时,拆开包装,应从打结一段开始,避免手碰到刻度以下的部位。
4、移液枪及枪头的灭菌:(1)移液枪有大小不同的量程,不同的量程要配不同规格的枪头;(2)移液枪不能放在高热下灭菌,不能放在烘箱或者杀菌锅中杀菌,只能用酒精擦拭表面,然后放在无菌台上进行照射消毒;(3)枪头在包扎前应该检查是否有水,有水的要甩干,然后放在合适规格的小盒中摆好,再将小盒包好,放进杀菌锅中进行杀菌;(4)杀完菌的枪头一定要冷却后才能使用,否则枪头温度过高,在使用时容易被捅弯;(5)枪头是可以重复灭菌使用的,用完的枪头不应该丢弃;(6)使用移液枪使应注意调节刻度,需要移取多少调到多少;使用时注意掌握力度,力度不能过大,刚好感觉到阻力时就应该停止下压,否则,移取的体积将不准确。
5、试管的包扎灭菌:(1)试管要配.上合适大小的塞子;使用棉塞时严禁将试管倾到;(2)多支试管包扎在一起时,应该用烧杯承托,而不能直接将多支试管包在一起,因为试管越多越不容易捆紧。
极有可能因为其中一根松动,造成其他试管全部松动跌落而摔烂;(3)用烧杯承托试管安全得多,只需将试管连同烧杯口包扎起来就可以了。
临床微生物样本采集规范
可疑菌血症或真菌菌血症,但血培养 持续阴性,应改变血培养方法,以获得罕 见的或苛养的微生物。 (4) 可疑细菌性心内膜炎,在1 ~ 2 h 内 采集3 份血标本,如果24 h 后阴性,再采 集3 份以上的血标本。
采集部位
推荐从外周静脉采集血液标本。 不推荐动脉血,因其诊断价值没有比静
血液及骨髓标本采集运送的规范
4.采血间隔:如第一次采集2套(4瓶)血培养 标本,在以后的2-5天不必采血,但除外心内膜 炎和导管相关性败血症。 5.儿童:采血量是总血量的1%。 6.延迟培养瓶处理: 延迟培养瓶不要放冰箱或孵 箱,放常温,尽早送往临床细菌室。 7.皮肤消毒液推荐:建议先用70-80%异丙醇去 脂,再用葡萄糖酸氯乙定消毒。
您知道吗?
正常人尿液是无菌的,而尿液细菌培养 最大的问题是杂菌污染。正常人外尿道有 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存在。而这些细菌 又是尿路感染中常见的病源菌。因此要作 好尿液细菌学检查,首先应注意标本收集 问题。
您知道吗?
尿液经尿道排出时会受到尿道内正常
菌群的污染,但定量培养时计数不会超 过103 CFU /m l, 泌尿系感染时定量 培养在104 ~ 105 CFU /m l 。 另外,由于绝大多数的泌尿系感染是由 肠杆菌科细菌引起,而此类细菌的硝酸 盐还原实验为阳性,故可参考尿十项检 查中的硝酸盐还原实验来推断是否有 细菌感染。
我们可能每天都面临以下问题的挑战
同时做需氧血培养和厌氧血培养时血液先注入 需氧瓶或厌氧瓶? 脓标本有时涂片见到细菌为什么培养阴性? 非上班时间需要做厌氧培养怎么办? 明显细菌性脑膜炎为什么培养阴性? 痰标本分离出4种细菌做哪一种细菌的药敏试 验? 数量很多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在痰里分离出 来是否要做药敏?
微生物技术操作规范
微生物技术操作规范1. 引言微生物技术是一种应用微生物进行实验以及工业生产的技术。
为了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制定和遵守操作规范非常重要。
本文档旨在提供微生物技术操作规范的指导,以确保操作的顺利进行。
2. 实验室环境要求在进行微生物技术操作前,确保实验室环境符合以下要求:- 实验室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 实验室应保持整洁和清洁,定期清理工作台、设备和实验器材。
- 实验室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如消防器材、洗眼器、紧急照明等。
3. 个人防护措施在进行微生物技术操作时,必须采取个人防护措施以确保操作者的安全:- 操作者应佩戴实验室指定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实验服、手套、护目镜等。
- 操作者应洗手并戴上手套,避免直接接触微生物菌液。
- 当操作涉及到有毒或有害物质时,操作者应佩戴口罩或呼吸防护设备。
4. 操作流程微生物技术操作应按照以下流程进行:1. 准备工作:检查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清洁度,并准备所需的培养基和试剂。
2. 操作操作:根据实验要求进行微生物培养、转移、接种等操作。
3. 监控:定期观察培养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相关观察数据。
4. 环境清理:操作完成后,及时清理工作台、设备和实验器材,妥善处理实验产生的废弃物。
5. 废物处理微生物技术操作产生的废弃物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处理:- 固体废弃物应正确分类,使用封闭进行收集,并交由专业机构进行处理。
- 液体废弃物应经过消毒处理后,在指定的污水排放口排放。
6. 安全意识教育为了提高操作者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应进行定期的安全意识培训和技术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微生物的基本知识和安全操作要求。
- 个人防护措施和实验室安全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
- 废物处理和环境清理的规范要求。
7. 紧急情况处理在发生紧急情况时,操作者应立即采取适当的措施:- 火灾:立即使用消防器材扑灭火源,并按照应急预案进行疏散。
- 溢漏事故:快速将溢漏物清理,并采取适当防护措施,防止进一步扩散和伤害。
微生物检测操作规程
微生物检测操作规程《微生物检测操作规程》一、目的微生物检测操作规程旨在规范微生物检测实验的操作流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实验室内进行微生物检测实验的操作人员,包括但不限于食品、医药、环境等领域的微生物检测。
三、操作流程1. 实验前准备(1)检查所需物品和设备的完整性和清洁度;(2)准备好所需的培养基、培养皿、移液器等实验用品;(3)佩戴实验服和手套,保持操作环境清洁。
2. 样品处理(1)按照标准操作程序采集样品,并确保准确记录样品信息;(2)样品处理前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稀释、离心等。
3. 培养和检测(1)按照操作规程在培养基上均匀涂布样品;(2)标注培养皿的信息,包括样品编号、培养基种类、培养温度等;(3)放置在适当的培养温度下培养一定时间;(4)观察培养皿的生长情况,记录培养时间和结果。
4. 结果分析(1)根据培养结果进行初步鉴定和计数;(2)必要时进行进一步的分离、鉴定和鉴定。
四、质控要求(1)实验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微生物检测知识和技能,并接受相关的培训;(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3)定期对实验室设备、试剂和培养基等进行检查和质量控制,确保其完好和有效。
五、记录和报告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和结果应当及时记录,并进行审查和验证。
对于检测结果,应当制作详细的技术报告,包括检测方法、样品信息、结果分析和结论等内容。
六、实施本规程由实验室主管负责组织实施,并由实验室操作人员严格遵守。
七、附则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如有变动将另行制定修订,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
以上即为《微生物检测操作规程》的内容,希望广大实验室操作人员严格按照规程执行,确保微生物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微生物实验操作规范
1.显微观察:
遵循从低倍到高倍观察,一定要在低倍下确实观察到了目标(验证方法:(1)物象会随载物台移动而动;(2)个头的大小要符合理论大小:um级);然后直接转换镜头到高倍,而不要去上下移动载物台,当转过镜头后,再微调,使物像清晰;观察真菌,物镜头到40倍即可;观察细菌要转到100倍镜头,且要滴加香柏油,注意滴油操作,先找到目标后,再将镜头转出露出空间,将油滴到目标上,再把镜头转回来,微调即可。
2.接种技术:
接种前应该先准备待接菌种和接种器皿,做好标记。
(1)平板涂布接种:倒培养基的标准操作动作,右手托瓶底,左手拿平板,会开关盖,在火焰上方操作;涂布的量0.1-0.2mL,用涂布棒均匀涂开
(2)斜面接种:注意一手拿两支试管的拿法,操作时塞子用右手小指等夹住,接种环灭菌,无菌操作;
(3)划线接种:分三区或四区均可,注意平板的方向转动,接种针划线接好第一区后要火焰灭菌,然后再划第二区,如此进行下去。
(4)接种完毕,应放置于合适的培养箱进行培养。
3.血球计数板使用:
熟悉显微镜的使用,熟悉计数板的格子布局,知道要数哪些格子中的细胞,并且会计算
4.革兰氏染色:
步骤要记好,每一环节的时间要正确,尤其需要严格计时的脱色环节(30秒);注意制片的大小及涂菌体的量;会观察结果并判断阴阳性。
微生物检验操作规范
微生物检验操作规范微生物检验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检验方法,在检验过程中,如果操作人员操作不规范,很容易导致微生物感染。
一、样品打开和处理接收和打开样本的人员应了解样本对健康的潜在危害,并接受如何使用标准保护方法的培训,特别是在处理破损或泄漏的容器时。
标本的内容器应在生物安全柜中打开,并准备消毒剂。
打开试样进行加工时:1、标本管应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
2、必须戴手套,并建议保护眼睛和粘膜(护目镜或口罩)。
3、打开试样管时,用纸或纱布抓住塞子,防止飞溅。
二、避免注入传染性物质1、通过认真的实践和操作,避免了因损坏玻璃器皿刺伤而引起的接种感染。
尽量用塑料制品代替玻璃制品。
2、尖锐的工具损坏(如通过皮下注射针、巴斯德玻璃吸管和碎玻璃)可能导致意外注入感染性物质。
3、以下两点可以减少针刺损伤:(1)减少注射器和针头的使用(可以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打开瓶塞,然后用吸管代替注射器和针头取样);(2)当必须使用注射器和针头时,采用配套的锐器装置以确保安全安装。
4、不要再将护套放在用过的注射器针头上。
一次性物品应丢弃在容器中,容器盖应能防止锐器渗透。
三、血清分离1、这项工作只能由受过严格训练的人员进行。
2、术中戴手套及眼、粘膜防护用品。
3、标准的实验操作技术可以避免或减少飞溅物和气溶胶的产生。
血液和血清应小心吸取,不得倾倒。
禁止用嘴吸液体。
4、吸管使用后应完全浸入消毒剂中。
移液管应在消毒剂中浸泡一段时间,然后丢弃或消毒并清洗以供再次使用。
5、带血凝块的废弃样品管加盖后,应放置在适当的防漏容器中进行高压灭菌和/或焚烧。
6、应准备一种合适的消毒剂,以清洗溅出的样本。
四、血液和其他体液、组织和排泄物的标准保护方法设计标准保护方法(包括“常规预防措施”),以降低已知或未知感染源的微生物传播风险。
五、玻璃器皿和锐器1、尽量用塑料制品代替玻璃制品。
只能使用实验室级(硼硅酸盐)玻璃,任何破碎或破裂的玻璃产品都应丢弃。
2、皮下注射针不能用作吸管。
微生物限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微生物限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微生物限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一、目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是药品、食品、化妆品等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其目的是为了保障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标准操作规程旨在规范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操作流程,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范围本标准操作规程适用于药品、食品、化妆品等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包括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霉菌和酵母菌等微生物指标的检查。
三、检查设备和试剂1. 培养基:根据不同的微生物指标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如大肠培养基、Mannitol盐琼脂、Sabouraud葡萄糖琼脂等。
2. 培养皿:使用符合规定的试验培养皿。
3. 培养箱:保证培养条件的恒温培养箱。
4. 其他常用实验用具:包括无菌采样容器、吸管、移液器、无菌培养皿等。
四、操作流程1. 样品采集:从产品中采集适量样品,保持无菌状态。
2. 制备稀释液:根据样品的特性,选择适当的稀释液将样品进行适当稀释。
3. 接种培养:将稀释后的样品接种在适当的培养基上,并在符合条件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4. 观察和统计:观察培养皿中微生物的生长情况,统计出微生物的数量。
5. 结果判定:根据标准规定的微生物限度标准,判断检测结果是否符合规定。
五、质量控制1. 实验员必须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训练,并使用正确的个人防护用具。
2. 培养基的质量必须符合规定,避免培养基带有细菌污染。
3. 检查设备必须经过定期的检查和校准,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
4. 标本的采集、处理、保存和运送必须符合规定,避免外界的污染和干扰。
六、结果报告根据检测结果和规定的限度标准,出具检测报告,标明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具体的检测结果数据。
七、总结微生物限度检查是产品质量检验的重要环节,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可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员在操作过程中也需严格遵守规程,做好个人防护措施,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和卫生。
微生物基本操作规范
微生物基本操作规范培养基的制备培养基概念:是指以液体、半固体或固体形式,包含天然或合成成分,用于促进微生物的繁殖或保持其活力的物质组成。
由于各类微生物对营养的要求不同,培养目的和检测需要不同,因而培养基的种类很多。
我们可根据某种标准,将种类繁多的培养基划分为若干类型。
培养基的分类:按功能分类:基础培养基、营养培养基、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特殊培养基。
按物理性状分类: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所配制的培养基是液态的,这种培养基被用来微生物的增菌和生长状态观察。
固体培养基和半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凝固剂制成成固体培养基和半固体培养基。
常用作凝固剂的物质有琼脂。
固体培养基琼脂用量1.5-2%,半固体培养基琼脂用量在0.5~1%之间。
固体培养基用作微生物的分离、鉴定、计数、保藏等。
半固体培养基被用来观察微生物的动力和保藏菌种。
今天给大家展示一下各种培养基的制备。
培养基制备的基本过程:调配成分、溶解、校正pH、分装、灭菌、质量检查和保存所需物品:试剂、锥形瓶、天平、量筒、微波炉、高压蒸汽灭菌器、玻璃试管、玻璃平板、接种工具。
(1)调配成分:在锥形瓶或大容量烧瓶中依次加入蒸馏水200ml,1%蛋白胨,0.5%NaCL,0.3%牛肉膏(g/v),准确称取各种成分,使其充分混合。
[注意事项]培养基调配溶解:先在锥形瓶底加入少量的蒸馏水,再加入培养基成分,以防其粘在锥形瓶底部烧结。
制备培养基时,除玻璃容器时,还可用铝锅,搪瓷桶,但不可用铁,铜等容器,以免铁和铜离子进入培养基(培养基中铁离子含量超过0.14mg/L时抑制细菌毒素的产生,含铜量超过0.3mg/L 时抑制细菌的生长)。
培养基中若需加入染料,胆盐,指示剂等,应在校正pH后加入。
(2)溶解:将配制好的混合物微波炉加热8min,使其完全溶解,补足失水。
(3)校正PH:不同的细菌需要在含不同pH培养基上生长,一般将培养基的pH 调至7.2~7.6。
微生物血培养真菌标本采集及处理标准操作规程
微生物血培养真菌标本采集及处理标准操
作规程
微生物血培养真菌标本采集及处理的标准操作规程如下:
1. 皮肤消毒程序:用消毒液从穿刺点向外画圈消毒,至消毒区域直径达5cm以上,待消毒液挥发干燥后(常需30s以上)穿刺采血。
2. 静脉穿刺和培养瓶接种程序:
用10ml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后,排尽针头内空气,勿换针头(如果行第二次穿刺或用头皮针取血时,应换针头)。
采血后直接注入血培养瓶,先注5ml于厌氧培养瓶,并注意避免注入空气,后注其它培养瓶,轻轻混匀以防血液凝固或严格按厂商推荐的方法采血。
3. 采血部位:通常为肘静脉,疑为细菌性心内膜炎时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切忌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血。
对于成人患者,每次发热时应该分别在两个部位采集血标本以帮助区分是病原菌还是污染菌。
不应从留置静脉或动脉导管取血,因为导管易被固有菌群污染。
4. 采血次数和血量:对于成年患者,应该同时分别在两个部位采集血标本,在两个不同部位分离到同样菌种才能
确定是病原菌。
疑为心内膜炎时,为提高阳性检出率,可酌情不同部位、不同时间,多次采血或动脉采血进行培养。
采血量过少会明显降低阳性率。
5. 血液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不能及时送检者应置室温暂存,勿放冰箱。
以上步骤完成后,即可将处理好的标本送往实验室进行进一步的检测和分析。
同时,需要注意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以避免污染和误差的产生。
微生物安全操作技术规范
14干燥痰液标本时要注意避免生成气溶胶。 15准备高压灭菌和(或)将被处理的废弃标 本和培养物应当放置在防漏的容器内(如 实验室废弃物袋)。在丢弃到废弃物盛器 中以前,顶部要固定好(如采用高压灭菌 胶带)。 16在每一阶段工作结束后,必须采用适当的 消毒剂清除工作区的污染。 17生物安全柜的使用 生物安全柜的操作见 《生物安全柜标准操作规程》 。
• 4应限制使用皮下注射针头。除了进行肠道外注射 或抽取实验动物的体液,皮下注射针头和注射器 不能用于替代移液管或用作其他用途。 • 5出现溢出、事故以及明显或可能暴露于感染性物 质时,必须向实验室主管报告。实验室应保存这 些事件或事故的书面报告。 • 6必须制定关于如何处理溢出物的书面操作程序, 并予以遵守执行。 • 7污染的液体在排放到生活污水管道以前必须清除 污染(采用化学或物理学方法)。根据所处理的 微生物因子的危险度评估结果,可能需要准备污 水处理系统。 • 8需要带出实验室的手写文件必须保证在实验室内 没有受到污染。
微生物安全操作技术规范
微生物室
谈涛
•
1应使用移液辅助器,严禁用口吸取;所有移液管 应带有棉塞,以减少移液器具的污染;不能像含 有感染性物质的溶液中吹入气体;感染性物质不 能使用移液器反复吹吸混合;不能将液体从移液 管内用力吹出。严禁将实验材料置于口内。严禁 舔标签。 2为了避免感染性物质从移液管中滴出而扩散,在 工作台面应该放置一块浸有消毒液的布或吸有消 毒液的纸,使用后将其按感染性废弃物处理。 3所有的技术操作要尽量减少气溶胶和微小液滴形 成的方式来进行。微生物操作中释放的较大粒子 和液滴(直径>5微米)会迅速陈降到工作台面和 操作者的手上。实验室人员在操作时应戴有一次 性手套,并避免接触口、眼及面部。
11接收和打开标本的人员应当了解标本对身 体健康的潜在危害,并接受过如何采用标 准防护方法的培训,其实是处理破碎或泄 露的容器是更应如此。标本的内层容器要 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并准备好消毒剂。 12为了避免接种物洒落,微生物接种环的直 径应为2∽3mm并完全封闭,柄的长度应< 6cm,以减小抖动。 13使用封闭式微型电加热器消毒接种环,能 够避免在本省等的明火上加热所引起的感 染性物质爆溅。最好使用不需要再消毒的 一次性接种环。
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范及其仪器的使用
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程1.工作人员加强有菌观念,无菌操作。
工作人员加强有菌观念,无菌操作。
2.每日工作前用紫外线照射实验室半小时以上。
3.入室前应穿工作服,并做好实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4.实验室内应保持肃静,不准吸烟、吃东西及用手触摸面部。
尽量减少室内活动,以免引起风动,无关人员禁入。
5.非必要物品禁止带入实验室,必要资料和书籍带入后,应远离操作台。
6.做好标本的登记、编号及试验记录。
未发出报告前,请勿丢弃标本。
7.标本处理及各项试验应在操作间进行,接种环用完后应立即火焰灭菌,沾菌吸管、玻片等用后应浸泡在消毒液内。
8.实验时手部污染,应立即用过氧乙酸消毒或浸于 3%来苏儿溶液中 5-1010分,再用肥皂洗手并冲洗干净;如误入口内,应立即吐出,并用 1:1000高锰酸钾溶液或 3%双氧水漱口,根据实际情况服用有关药物。
9.实验过程中,如污染了实验台或地面,应用 3%来苏儿覆盖其上半小时,然后清洗;如污染工作服,应立即脱下,高压灭菌。
10.使用后的载玻片、盖片、平皿、试管等用消毒液浸泡,经煮沸后清洗或丢弃。
试管等用消毒液浸泡,经煮沸后清洗或丢弃。
11.所有微生物培养物,不管标本阳性或阴性均用消毒液浸泡后,经煮沸消毒,才能清洗或丢弃。
12.取材、最好采用一次性工具,不能采用一次性工具者,每次取材前均应彻底消毒。
13.若出现着火情况,应沉着处理,切勿慌张,立即关闭电闸,积极灭火。
易燃物品(如酒精、二甲苯、乙醚和丙酮等)必须远离火源,妥善保存。
14.工作结束时检查电器、酒精灯等是否关闭,观察记录培养箱、冰箱温度及工作情况,用浸有消毒液的抹布将操作台擦拭干净,并将试剂、用具等放回原处,清理台面,未污染的废弃物扔进污物桶,有菌废弃物应送高压灭菌后处理。
15.离室前工作人员应将双手用消毒液消毒,并用肥皂和清水洗净。
16.爱护仪器设备,遵守仪器使用规范,经常清洁,注意防尘和防潮。
每天观察培养箱、冰箱、干燥箱的温度,并做好记录。
微生物检测室无菌操作规范(万能版)
微生物检测室无菌操作规范
一、使用玻璃器皿应轻取轻放,以避免破损后造成培养物扩散,
二、应在近火焰区操作(如离火焰3寸内)。
三、使用金属接种器皿时,用前、用后均需灼烧灭菌,待冷却后方可接种培养物。
四、接种石蜡、油脂类培养物时,不应立即在火焰上灼烧,应先在内焰里将培养物烘干后再烧灼灭菌,以免外溅污染环境。
五、在接种培养物时,不应使培养物飞溅,以免污染。
六、在用吸管,注射器接种菌液时,切勿用嘴直接吸吹吸管。
用后应置入消毒桶内消毒。
七、在观察平板培养物时,一般不宜开盖观察,如取菌落或菌苔涂片,染色或做玻片凝集试验时,在离火焰三寸以内操作,平皿上下盖可适当开缝。
微生物检验的操作规范
微生物检验的操作规范一、检验样品的制备1、冷冻样品先使之融化,可在0-4℃融化,时间不超过18小时,也可在不超过45℃的环境中融化,时间不超过15分钟,放入无菌室。
2、按照程序进入第一道缓冲间换上工作服,口罩、工作帽、拖鞋,经过第二道缓冲间进入无菌室。
3、先将自己的手部用70%-75%的酒精棉消毒,然后开始制样。
4、包装的样品,应先将包装物表面擦干净,然后用70%-75%的酒精消毒开启部位及其周围。
5、用灭菌手术剪及镊子打开包装,剪取25G样品于无菌袋中,加入225ML稀释剂或培养基进行均质(10%稀释)。
6、工器具及加工设备的样液充分摇匀,待检。
7、样品从均质到接种相隔时间不应超过15分钟。
二、检验1、成品按出口微生物学检验方法标准GB/T4789.2、GB/T4789.3、GB/T4789.4、GB/T4789.38进行,或根据客户需要采用客户指定的检验方法。
2、生产用水微生物检验按GB5750进行。
3、工器具及加工设备等要根据其污染的程度做倍加稀释,然后进行检验。
三、检验过程中的要求:1、在检验过程中,样品、稀释剂、试剂、培养基及所用一切器具等必须经过有效的灭菌程序。
2、所用检验操作必须严格遵循无菌程序。
3、制备试剂和培养基所用的水应为去离子水或玻璃器皿蒸馏水。
4、检验结束后,所有带菌的培养基、试剂、器皿等必须尽快灭菌和洗刷,清洗过的器皿不残留洗剂痕迹。
5、检验结束后,用有效的消毒液消毒工作台面及手部以保证安全。
四、检验记录和结果报告1、经检验的样品应填写详细的真实的完整的检验记录,不得随意涂改,检验记录以月为单位,装订成册备查。
记录内容有:样品名称、样品数量、样品编号、生产日期、取样日期和检验日期、检验项目及各项反应情况,评语和结论、检验结束日期、检验人等。
2、检验结束后,应尽快根据实际检验结果填写检验结果报告单,经有关人复核无误后分送生产经理、品管部、生产厂长、质检科,并留底存档,备查两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基制备培养基概念:是指以液体、半固体或固体形式,包括天然或合成成分,用于增进微生物繁殖或保持其活力物质构成。
由于各类微生物对营养规定不同,培养目和检测需要不同,因而培养基种类诸多。
咱们可依照某种原则,将种类繁多培养基划分为若干类型。
培养基分类:按功能分类:基本培养基、营养培养基、鉴别培养基、选取培养基、特殊培养基。
按物理性状分类: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所配制培养基是液态,这种培养基被用来微生物增菌和生长状态观测。
固体培养基和半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适量凝固剂制成成固体培养基和半固体培养基。
惯用作凝固剂物质有琼脂。
固体培养基琼脂用量1.5-2%,半固体培养基琼脂用量在0.5~1%之间。
固体培养基用作微生物分离、鉴定、计数、保藏等。
半固体培养基被用来观测微生物动力和保藏菌种。
今天给人们展示一下各种培养基制备。
培养基制备基本过程:调配成分、溶解、校正pH、分装、灭菌、质量检查和保存所需物品:试剂、锥形瓶、天平、量筒、微波炉、高压蒸汽灭菌器、玻璃试管、玻璃平板、接种工具。
(1)调配成分:在锥形瓶或大容量烧瓶中依次加入蒸馏水200ml,1%蛋白胨,0.5%NaCL,0.3%牛肉膏(g/v),精确称取各种成分,使其充分混合。
[注意事项]培养基调配溶解:先在锥形瓶底加入少量蒸馏水,再加入培养基成分,以防其粘在锥形瓶底部烧结。
制备培养基时,除玻璃容器时,还可用铝锅,搪瓷桶,但不可用铁,铜等容器,以免铁和铜离子进入培养基(培养基中铁离子含量超过0.14mg/L时抑制细菌毒素产生,含铜量超过0.3mg/L时抑制细菌生长)。
培养基中若需加入染料,胆盐,批示剂等,应在校正pH后加入。
(2)溶解:将配制好混合物微波炉加热8min,使其完全溶解,补足失水。
(3)校正PH:不同细菌需要在含不同pH培养基上生长,普通将培养基pH调至7.2~7.6。
商品化试剂配制后可省略该环节,无需校正PH。
依照所需培养基用途不同分别加入不同含量琼脂,制成半固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
(4)分装:(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某些固体培养基分装可在灭菌钱也可在灭菌后)①基本培养基:普通分装于容量为500ml锥形瓶灭菌后备用,以便随时分装倾注平板或配制营养培养基等;②琼脂斜面:普通在融化后分装于试管,量约为试管高度1/4~1/3,灭菌后倾斜放置。
③半固体培养基:分装量为试管容量1/4~1/3,灭菌后直立放置。
④液体培养基:分装量为管长1/5,灭菌后直立放置。
(5)灭菌:分装好培养基惯用高压蒸气灭菌,条件为103.43kPa,温度121℃15~20min;含糖培养基以68.95kPa,10~15min为宜,以免破坏糖类物质;不耐高热物质配制成培养基,惯用流通蒸气灭菌或滤过除菌。
琼脂平板制备:先将灭菌琼脂融化后冷却至50℃左右,以无菌操作倾注于灭菌平皿内(内径75mm平皿约8-9ml),水平旋转平皿,待琼脂凝固后将平皿翻转,置4℃保存备用。
营养平板制备:先将灭菌琼脂融化后冷却至50℃左右,以无菌操作加入10%无菌脱纤维羊血(临用前置37℃水浴预温30min),轻轻摇匀(避免产气愤泡),倾注于灭菌平皿内(内径75mm平皿约8-9ml),水平旋转平皿,待琼脂凝固后将平皿翻转,置4℃保存备用。
[注意事项]平板浇注:倾注培养基时,切勿将皿盖所有启动,以免空气中尘埃及细菌等微生物落入。
倾注时若培养基温度过高,则冷凝水过多,易致污染,不易分离到菌落;若温度过低,某些琼脂凝固,倾注平板表面高低不平。
可在无菌室或接种罩内倾注培养基后,将皿盖稍开一缝隙,在紫外灯照射下待凝,这样利于蒸气散发,减少平板内冷凝水。
倾注血液琼脂时,由于加血时琼脂表面容易产气愤泡,倾注时适时转动锥形瓶,使气泡附于瓶壁,以减少血平板表面气泡。
(6)质量检查:需做无菌实验和效果实验。
①无菌实验:将灭菌后培养基置37℃孵育24h,无任何微生物生长为合格。
②效果实验:将已知原则参照菌株接种于待检培养基中,检查细菌生长繁殖状况和生化反映与否与预期成果相符和。
(7)保存:通过质量检查合格培养基注明名称,制作日期存储于冷暗处或4℃冰箱(固体培养基应将平皿底朝上,盖朝下或用保鲜袋包裹,以减少水分蒸发,液体培养基应直立放置,以免污染)。
微生物分离培养和接种技术接种:将微生物接到适于它生长繁殖人工培养基上或活生物体内过程叫做接种。
将微生物混和培养物通过一定接种技术接种到人工培养基中得到纯培养过程称为分离纯化。
今天给人们展示一下各种培养基分离培养接种技术和细菌生长状态。
1.接种所需物品:接种工具(接种环、接种针等)、酒精灯、待接种菌种。
接种环用于固体和液体培养基接种,接种针用于固体培养基和半固体培养基接种。
接种技术规定:用灭菌工具(如接种针和吸管等)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含菌材料(如样品、菌苔或菌悬液等)于灭菌培养基上,这个过程叫做无菌接种操作。
接种工具灭菌办法:普通接种环或接种针在火焰上外焰灭菌。
灭菌后接种工具在接种微生物前需先冷却,可接触一下培养基,待接种环冷却到室温后,方可用它来挑取含菌材料或菌体,迅速地接种到新培养基上。
接种后将接种工具再次灭菌才可放置。
2.接种环境:为避免接种过程中标本中微生物污染环境及空气中微生物污染培养物,微生物接种应在特定环境内接种。
惯用设备有接种罩、超净工作台或无菌室等。
3.接种办法:依照待检标本性质、培养目和所用培养基性质采用不同接种办法。
(1)平板划线分离培养法:通过平板划线分离培养使混合细菌培养物在培养基表面分散生长,各自形成菌落,依照菌落形态及特性,挑选单个菌落,通过移种而获得纯种细菌(纯培养)。
平板划线分离培养法惯用来分离、鉴定、检查杂菌、计数、保藏、生物测定等。
依照划线方式不同有持续划线分离法、分区划线分离法、棋盘划线分离法等。
a.持续环线分离法:先将接种环火焰灭菌,待冷后取培养物少量。
左手拿起平板,并用拇指和食指将平板盖打开,右手迅速将取有培养物接种环从打开空间插入平板内,使接种环与培养基表面呈45℃角,先在平板上1/5处轻轻涂布,然后即可左右来回以曲线形式作持续划线接种,线与线间留有恰当距离,将整个平板表面划满曲线。
注明标记后,置35℃培养箱中培养,普通在18~24小时后观测成果。
b.分区划线分离法:用接种环先将培养物涂布于平板1区并作多次划线,再在2、3……区依次划线。
每划完一种区域,均将接种环灭菌一次,待冷后再划下一区域。
每一区域划线均接触上一区域接种线1~2次,使接种量逐渐减少,以获得单个菌落。
其她操作与上述曲线划线分离法相似。
c.棋盘格线划线分离法:将培养物涂布于平板上1/5处,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自1/5划线处作平行划线5~6条,将接种环灭菌后,划垂直线5~6条,使呈正方形格。
其她操作同前。
(2)斜面接种培养法:重要用于纯菌移种,以进一步鉴定或保存菌种。
接种办法是以灭菌接种环挑取细菌后伸入斜面培养基管,在斜面底部向上划一条直线,然后从底部起向上作曲折持续划线,直至斜面上方顶端。
取出接种环,火焰灭菌管口,加塞;最后将接种环经火焰灭菌放好。
做好标记,置35℃培养箱中培养18~24小时。
(3)液体接种法:重要用于微生物增菌和生长状态观测。
接种办法是以灭菌接种环挑取细菌后伸入培养基管中,在接近液面管壁上方轻轻研磨,并沾取少量培养基液体调和,使细菌混合于培养基液体中。
取出接种环,火焰灭菌管口,加塞;最后将接种环经火焰灭菌放好。
做好标记,置35℃培养箱中培养18~24小时。
(4)半固体培养基穿刺接种法:多用于保存菌种、观测动力及厌氧培养等也可以用于观测细菌某些生化反映。
以灭菌接种针挑取细菌后,垂直刺入培养基中心(半固体或普通琼脂高层)直达近管底部(但不能完全刺到管底),接种针应沿原路退出。
细菌生长现象细菌在不同培养基上接种后,在一定培养条件下(普通为35℃培养箱中培养18~24小时),可体现不同生长现象。
(1)固体培养基:细菌在固体培养上生长后可体现出2种生长状况:菌落和菌苔。
菌落:单个细菌分裂繁殖成一堆肉眼可见细菌集团。
菌苔:各种细菌分类繁殖后形成密集一片细菌集团。
(2)液体培养基: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后可体现3种生长状况:表面生长、均匀浑浊、沉淀生长。
(3)半固体培养基: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后可体现2种生长状况:沿穿刺线呈羽毛状或云雾状混浊生长和沿穿刺线呈线性生长。
惯用染色液配制实验室观测微生物形态构造重要通过一定染色办法后在显微镜下,惯用染色办法有革兰染色、抗酸染色等。
革兰染色液配制(1)结晶紫染液:称取结晶紫4~8g,溶于100ml 95%乙醇中制成饱和液。
取20ml饱和液与80ml 10g/L草酸钾溶液混合即成,用滤纸过滤备用。
(2)卢氏碘液:先将2g碘化钾溶于10ml蒸馏水中,再加1g碘,待碘所有溶解后再加蒸馏水至300ml即成。
(3)95%乙醇或丙醇乙醇溶液(95%乙醇70ml+丙醇30ml)(4)稀释石炭酸复红液:称取4g碱性复红溶解于100ml 95%乙醇,即成碱性复红乙醇饱和液,吸取10ml饱和液和90ml 50mgL石炭酸水溶液,混匀,即成石炭酸复红饱和液,再量取10ml石炭酸复红饱和液加90ml蒸馏水混匀即成。
抗酸染色液配制(1)石炭酸复红液:碱性复红8g溶于100ml 95%乙醇制备成碱性复红饱和液,取10ml饱和液与90ml 5%石炭酸水溶液混匀。
(2)盐酸酒精:5%盐酸乙醇液(5ml浓盐酸+95ml 95%乙醇),使用时10倍稀释即可。
(3)亚甲兰液:0.3g亚甲蓝+50ml 95%乙醇,待溶后,加蒸馏水100ml,混匀,使用时10倍稀释。
细菌涂片制作、染色观测和细菌基本形态观测所需物品:细菌培养物、革兰染色液、细菌接种工具、载玻片、生理盐水、光学显微镜。
1.细菌涂片标本制作细菌进行染色检查前一方面要制备细菌涂片,制作细菌涂片普通涉及涂片、干燥、固定三步。
(1)涂片:用灭菌接种环挑取1-2环生理盐水涂于干净载玻片上,将接种环灭菌后挑取固体培养基上细菌培养物少量于生理盐水中磨匀,呈轻度混浊。
涂好菌膜大小普通以1cm2左右为宜。
注意事项:1)细菌涂片制作每次挑取细菌培养物先后都要注意无菌操作。
2)若是细菌培养物在液体培养基(如肉汤、浓汁、痰液、咽拭子)中,可用灭菌接种环直接挑取1-2环液体培养物涂布于干净载玻片上,不需要此外添加生理盐水。
3)若各种标本同步进行同样染色,可用蜡笔在玻片上画出数格,做好标记再分别涂片,以免混淆。
4)用火焰烧灼沾有菌液接种环时,为防止菌液受热溅散污染环境,接种环灭菌前,须先将接种环接近火焰或放内焰中烤干,然后再在外焰中烧红灭菌,杀死残留细菌。
(2)干燥:涂片最佳在室温下自然干燥,或将标本面向上,置于酒精灯火焰半尺高处慢慢烘干,切不可在火焰上烧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