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结题报告.doc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古诗文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在提高学生个人的文学素养上,古诗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故课题组通过“确立古诗文吟诵选材方向――编制古诗文吟诵教材――设计古诗文吟诵活动方案――组织学生参与古诗文吟诵活动――学生成果展示与评估――进行反思小结”一系列环节,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收集、整理、剖析了大量经典诗文诵读的实践案例,探索了循序渐进、反复巩固的经典诗文诵读路径,构建了立体多元的经典诗文诵读体系,初步完成衢州市实验学校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文学素养同步得到了提升。
诵读经典诗文探索路径构建体系提升素养【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一、世界上不少国家都提倡让中小学生从小阅读本民族的基本文化经典,例如俄国人对普希金的推崇,丹麦人对安徒生的敬仰,英国人对莎士比亚的热爱?。
1 正像英国的莎士比亚、德国的歌德、俄罗斯的普希金的诗文一样,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中国文化的骄傲。
美国诗人庞德说过:“汉字永远是诗的,情不自禁是诗的,相反一大行英文字倒不容易成为诗。
”中国历史上许多大诗人呕心沥血,丰富完善了汉语的表达能力,像骈俪典雅的汉赋,工整优美的律绝,荡气回肠的古风,豪放婉约的词曲,千百年来传唱不衰。
可是令人遗憾的是我国现在小学课本里古代诗文的比例还是太少,所以我们将精心选编一些优秀古诗文作为课本的延伸和补充。
近年来,我国的专家学者对于在青少年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这一问题也普遍关注。
他们提出,中华文明不仅活在典籍、展品中,更应活在大众的精神生活中。
在全国上下矢志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更需发掘中国历史上丰富的审美、道德资源,用民族文化的优秀经典教育下一代。
学术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呼声由来已久,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说,一个国家没有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不行,但光有科技也不行。
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意义近年来,在建设和谐社会和中国先进文化的进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一个国家不能没有自己的文化底蕴。
道德是有继承性的,而传统道德中能够为今天所用的精华,是社会最容易接受的,因而也最容易成为社会道德风尚的铺垫和国家凝聚力的来源。
但是,经过批林批孔等歪曲历史的运动,中国传统在50岁上下的人群中被涂抹的不见真面貌了;处在西化的狂潮中,中国传统在40岁以下人群心中被淡化到没有形影了。
为此,人们开始关注国学经典教育。
很多民间国学传播机构悄悄兴起,而且得到了家长和青少年的响应;传媒的国学讲坛开始火爆,吸引了许多听众和读者……可以看出,善良和正直的人对金钱追逐和名利竞争的世态中所造成的精神贫乏,已经从厌倦到痛恨,人们想从国学经典中找回中国人曾经珍惜过而现代却缺失了的国魂。
社会普及领域通过各种渠道对中国典籍的宣传,唤起了人们对传统的亲近感,激起了人们了解传统的兴趣。
这在人们渴求了解自己传统的今天,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的。
但是,通过社会传媒宣传中国典籍,毕竟是一种补充渠道,有时也难免因为炒作并发一点副作用。
有长远效应的国学典籍教育,真正使国学深入人心的渠道,应当是基础教育,通过语文课程来实现。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研究目标本课题的研究,从以中国古典音乐创造清新高雅氛围校园背景音乐环境建设,到坚持每日至少诵读经典一刻钟,聆听音乐半小时等等,将所有教学内容巧妙融入儿童日常生活,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甚至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熏陶感染,从而培植健康身心、良好性情、完整人格。
在童年时代,在儿童启蒙的时代长足的训练他们的记忆力,让他们记住那些文化品位很高的传统文化的精品,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丰厚的文化基础。
三、研究工作小结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6年1月至2007年4月)1.组建课题组,设计研究方案,并加以论证、确定。
2.开展前期活动,组织教师进行培训。
为全校每位老师配备必要的书籍——《儿童中国文化导读(一)(二)(三)》、《论语通译》等,同时利用假期进行自学。
《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教学实验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教学实验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小学部陈工民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提出意义中华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是民族之魂,蕴涵着中华人文精神的基因,是中国人永恒的精神家园,是新世纪具有创造性人才所必备的精神底蕴,是素质教育的宝贵资源。
经典诵读工程,更是培养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是塑造儿童文化素养、高尚人格的源头活水。
让孩子自幼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更能为孩子一生优雅人格的形成奠定基础。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就培养孩子的语文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在总目标2中提出小学生要从小“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可见从事经典文化教育研究对于培养孩子良好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都有积极的影响。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为了让小学教育阶段真正成为我们与学生生命中充满活力的、富有诗意的、最重要的一段精彩的人生经历,为了让每个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夯实人文教育、语文教育的基础,2004年9月在教学处熊主任的直接指导、帮助下,在《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特色构建》总课题引领下,我们成立了《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教学实验与研究》子课题组,该课题旨在小学部构建“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以下简称“经典诵读”)。
其构建方式是从低年级起步,从《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的诵读教学实验开始,让学生逐步过度到《大学》《中庸》《老子》(《论语》《孟子》等经典的诵读学习。
估计学生到六年级诵读完以上经典内容,我们拟定的目标是50%的内容学生要能背记,90%的内容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新课程标准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放在首位,明确要求“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坚持江泽民同志“一个民族只有在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持和发扬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才能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结题报告
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结题报告《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研究》结题报告(一)接触诵读教育,提出实验践行路根据县教育局的安排布置,我们有幸接触了新教育实验,并很荣幸的成为其中一员。
起初,我们学校教师对新教育理论知之甚少,教育局的安排学习把老师们带进了这个教育的新殿堂。
学习了先行者的晨诵课、绘本课,观看了学生们精彩的才艺展示,听了新教育践行专家们的精彩讲座、兄弟学校先进的新教育实践体会与成果,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我们加深了对新教育的认知,深深地爱上了这条践行之路。
而新教育提倡的生活方式就是晨诵,午读,暮省。
我们学校的校本晨诵教材,也大量收集了经典内容。
新学期开始,我校多个年级加入了经典教育实验班。
我校所进行的“经典教育”实验,是在吸取参观学习的各校经验基础上,在确保完成国家规定科目教学任务而又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基础上,大胆地进行了课程的调整,将中国古代的经典经文、诗、词、曲、画等融合到语文课程教学中去,让学生们从小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全方位修身养性,让每一个学生享有快乐的经典学习生活。
我们实验班级的成员,都是教语文学科的一线教师,同时承担了经典诵读课的教学任务。
我们一直在考虑能不能找到一个切入点,将我们的语文教学与经典诵读融洽地结合在一起,用我们传统教育的诸多成果来弥补现代语文教学的不足,基于这些,我们提出了这一整合实验研究课题。
(二)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研究课题的主要理论语文教学主要就是教会我们的学生会读会写,愿读愿写,在读中渗透情感品德教育。
小学二、三年级的学生是培养其阅读兴趣的最佳时期;三、四年级是奠定写作基础的关键时期;整个小学阶段是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可塑时期。
错过了这些机会,学生进入了小学高段或中学,学生们和老师们可能会付出更多的努力,我们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作为这一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黄金时期的老师,时刻提醒自己要让学生重视阅读,尤其是阅读古人的经典之作。
经典诗文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文化精髓。
小学生音乐经典诵读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音乐经典诵读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生音乐经典诵读实践的效果和影响,以促进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艺术修养的提升。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法,通过对不同年级小学生进行音乐经典诵读实践,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比较。
研究过程
选题依据
小学生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音乐经典诵读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表达形式,对小学生的音乐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设计
本研究以小学生音乐经典诵读实践作为干预措施,采用实验组
与对照组的比较方式,收集实践前后的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
研究样本
本研究选取了同一学校的不同年级的小学生进行实践,共100
名学生。
实施方案
实验组参与音乐经典诵读实践,对照组继续进行常规音乐教育。
实践期间收集学生的音乐修养水平及情感等数据。
数据分析
通过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得
出结论。
研究结果
经过数据分析,实验组在音乐素养和艺术修养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小学生音乐经典诵读实践对其音乐修养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
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结果表明,小学生音乐经典诵读实践是促进其音乐素养和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建议学校加强音乐教育的实践性,提供更多音乐经典诵读的机会和资源,以培养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
花溪九小经典诵读结题报告
《花溪区第九小学“新经典”有效阅读》结题报告“新经典”诵读实验研究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由上海《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负责主持。
本课题采用课题组宏观指导、实验校自主探索的开放性研究方式。
花溪区第九小学自2009年3月通过省课题组立项以来,在课题组成员共同努力下,经过四年的研究,现已顺利完成了研究初的预定目标,特申请结题。
现将该课题研究的主要研究情况汇报如下:一、课题的提出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国学经典文化更是灿若星河。
这些优秀的国学经典,凝聚了先贤的大智大慧,极富哲理,发人深省,语言精粹,充满情趣。
经常诵读,既利于修身养性,又能使语言表达流畅练达,可以说国学经典文化是人类文化史上一份宝贵的财富。
小学阶段是学生发育成长的黄金阶段,学生大量诵读国学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先进人文理念的熏陶,对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诵读国学经典,在当下的教育界日趋如火如荼。
同时,关于国学经典诵读的课题研究风起云涌。
为顺应潮流,同时也为打造学校书香特色,我校开展了《“新经典”有效阅读》课题研究。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一)学生发展目标1、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切实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开启学生的心智、转化学生的气质、滋养学生的人生;通过熏陶涵咏,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拓宽学生的心胸与视野,以达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的目的。
2.通过国学经典诵读,让学生在诵读熟背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积累精美语词句段,进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并能恰当得体地引用所诵读的锦句华章,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以此奠定语文基础,增加经典储备,以促进《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记诵任务的落实,达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的。
(二)教师研究目标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寻求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的方法,总结出行之有效的经典诵读教学策略,探求如何把学习国学经典和语文课堂教学相融合,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为语文素养的提高奠定基础。
小学经典诵读结题报告
小学经典诵读结题报告篇一:经典诵读结题报告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更是灿若星河,这些优秀的文化经典,凝聚了前贤的大智大慧,睿语哲思,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可以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利用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孩子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做人是我们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初衷。
于是我校响应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号召,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了古诗诵读活动。
XX年,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工作,使得古诗诵读在全校学生中逐步掀起高潮。
两年下来,师都生大有收获,深入体味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们从各个年级入手,并向全校推广,现在,我校全体师生可谓全员参与,全情投入,诵读热情日益高涨,气氛浓厚,已经形成了一支强大而有声势的诵读队伍。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近来国学与传统文化热中,很多专家学者都提出,传统文化教育应当从小抓起、从孩子抓起。
中华传统经典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她源远流长,内容广泛,思想深邃,语言精辟。
一篇篇文章,一首首诗作,就像一面面镜子,反映社会生活,映照人们的心灵,启迪人们的心智。
我校自XX年启动“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工程”以来,把传统经典诵读工程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生动载体,本着继承并激活传统,帮助学生从小打好语言文字功底,增强学生文化底蕴、提升人文修养的目的,有序、扎实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经典诵读活动,经典是我国民族文化、民族智慧、民族心灵的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
也是几千年来维护我民族屡经重大灾难而始终不解体的坚强纽带。
我们要及时采取措施,不能任此文化遗产在下一代消失。
现代教育,偏重技能灌输、功利和考试,以至于在世界文化讯息的冲击下,新生代渐渐远离了独立思考能力、评价能力和深度思想,这怎能不令人担忧呢?人文文化对感情的感染、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养成、环境的造就、传统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读诵经典从儿童抓起,这对强大祖国、繁荣民族、造福人类而言,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
经典诵读的结题报告
经典诵读的结题报告篇一:“经典诵读活动化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经典诵读活动化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一)课题提出的国内背景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国人的自信心越来越强。
在物质越来越丰富的今天,人们道德观念滑坡、急功近利甚至见利忘义者日多、而忠孝鲜讲、仁义疏道、甚多亲情不易持久、珍贵友谊难以弥新、邻里常见淡薄、同事常存不信、孩童心难感恩、夫妻不少倏然反目、读书甚多只为谋生、求学常常就业至上,感叹经史子集,知之者甚少,琴棋书画,会通者不多,我们深知“少年强则国强”,“社会和谐匹夫有责”,切感经典教育意义之非凡。
赵朴初、叶至善、冰心、曹禺、启功、张志公、夏衍、陈荒煤、吴冷西等九位德高望重的全国政协委员在1995年第八届全国政协会议上,以016号正式提案的形式,发出《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
以焦急迫切的文字,为我们敲响了传统文化正处于存亡续绝关键时刻的警钟。
《紧急呼吁》指出:“我国文化之悠久及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罕有其匹的连续性,形成一条从未枯竭、从未中断的长河。
但时至今日,这条长河却在某些方面面临中断的危险。
”《紧急呼吁》强调:“构成我们民族文化的这一方面是我们的民族智慧、民族心灵的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
也是几千年来维护我民族屡经重大灾难而始终不解体的坚强纽带;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任此文化遗产在下一代消失,我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民族的罪人。
”提出议案的这些老一代知识分子,“以风烛之年,未敢忘继承民族的文化”,他们希望学校、社会能重视对传统经典的诵读和教育,“在有生之年重听弦歌,到古典学校中走一走,看看后继之人。
(二)课题提出的国外背景欧美国家也开始反思现代教育中的流弊而逐渐恢复传统的诵读法了。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
”如今,从《论语》中摘录的名言”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就悬挂在联合国总部里,世界人民都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把《三字经》作为儿童启蒙教育读本。
小学经典诵读结题报告doc
小学经典诵读结题报告篇一:经典诵读结题报告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更是灿若星河,这些优秀的文化经典,凝聚了前贤的大智大慧,睿语哲思,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可以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利用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孩子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做人是我们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初衷。
于是我校响应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号召,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了古诗诵读活动。
XX年,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工作,使得古诗诵读在全校学生中逐步掀起高潮。
两年下来,师都生大有收获,深入体味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们从各个年级入手,并向全校推广,现在,我校全体师生可谓全员参与,全情投入,诵读热情日益高涨,气氛浓厚,已经形成了一支强大而有声势的诵读队伍。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近来国学与传统文化热中,很多专家学者都提出,传统文化教育应当从小抓起、从孩子抓起。
中华传统经典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她源远流长,内容广泛,思想深邃,语言精辟。
一篇篇文章,一首首诗作,就像一面面镜子,反映社会生活,映照人们的心灵,启迪人们的心智。
我校自XX年启动“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工程”以来,把传统经典诵读工程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生动载体,本着继承并激活传统,帮助学生从小打好语言文字功底,增强学生文化底蕴、提升人文修养的目的,有序、扎实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经典诵读活动,经典是我国民族文化、民族智慧、民族心灵的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
也是几千年来维护我民族屡经重大灾难而始终不解体的坚强纽带。
我们要及时采取措施,不能任此文化遗产在下一代消失。
现代教育,偏重技能灌输、功利和考试,以至于在世界文化讯息的冲击下,新生代渐渐远离了独立思考能力、评价能力和深度思想,这怎能不令人担忧呢?人文文化对感情的感染、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养成、环境的造就、传统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读诵经典从儿童抓起,这对强大祖国、繁荣民族、造福人类而言,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
五年级古诗文诵读结题报告
五年级古诗文诵读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古诗文,蕴藏着中华的传统美德和文化精髓,浓缩了华夏五千年文明史,积淀在每个华夏后裔的血液中,对每个中国人都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让学生直面经典,诵读古诗文,从传统美德和文化精髓中吸取营养,不仅能由此向世界展示我们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活力,让我们的学生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获得强大的精神力量去和西方文化对话,接受人类的优秀文化,并且能以此启迪心智,修身治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成为21世纪的新人。
为此,我校于2011年确立了“古诗词诵读”实验课题。
至此已经两年的时间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决定于今年结题,现将结题报告总结如下:二、实验的实施1、加大投入,奠定基础我们的投入在资金和人力两方面,首先是校领导带头,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同时,我们改善环境氛围,投入资金精心设置了诵读长廊,诵读专版。
每班教室中都开辟专门的古诗小天地,为办手抄报而用,这样为更好地开展诵读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1)我们采用一些固定的形式和活动阵地进行诵读活动。
如:红领巾广播站,“古诗文欣赏”把一些名篇佳作配以民族乐曲,先诵再赏析,不仅学习了文化也得到了审美教育。
“每晨一诗”,利用每天的课余时间读诗背诗,充分利用每天20分钟的晨读时间进行诵诗,不作考试要求,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积累知识,教学相长,亲情互动,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2)班队会:班队会是学生们的天地,是他们发挥主动性的最好机会,同时也是学生们学习最自然最活泼的形式,充分利用好班队会课,设计不同形式的活动,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手抄报:诵读活动又为手抄报引进了新的内容。
两周一次手抄报,学生们可以根据古诗的内容,精心设计,查找相关资料,给诗配画,安排版面……一张张别具一格的手抄报诞生了,通过读、背、想、写、画,学生理解了。
在构思过程中培养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抄写过程中也练习了书法绘画。
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课题结题报告
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课题结题报告精品文档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课题结题报告篇一:《“经典诵读对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研究》结题报告《“经典诵读对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1、文化历史背景:我国乃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化底蕴非常深厚。
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诗词歌赋、名篇名言可谓感人至深,脍炙人口。
炎黄子孙的我们,长期沐浴在深厚文化底蕴的温床上,却往往轻视人文素养,重视物质享受,不尊重“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不理解“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现实生活缺乏对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精神,国民文化素养并未能与迅猛的经济步伐齐头并进。
2、研究状况与创新:近年来,一些专家学者作了不懈的努力,如江苏省靖江地区率先进行的童谣诵读教学研究、或如上海市积极开展的“经典诵读与弘扬传统文化研究”,又如《百家讲坛》的热播、《光明日报》专门开设的国学版等等,均引领了诵读文化的新潮流。
然而,如何有效地带领和组织学校进行传承祖国优秀的文化,如何提高学生特别是小学生的诵读兴趣和能力,则是一个“瓶颈”问题。
本课题组经过认真调查取证,发现《“经典诵读对语文素养提升”探究》1 / 6精品文档这一课题,有效地提高了小学生的诵读效果,达到了熟能成诵、出口成章的文化兴奋点,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创新突破。
为此,进行本课题研究,发掘本地课程资源,把诵读古典诗文的活动扩展到教育教学领域中去,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乃至综合修养;另一方面有利于弥补课堂教学资源的不足,提高语文教师收集及运用名篇名言的能力,促进教师教学智慧的成熟和专业水平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学校自然班级为单位,依据学生的兴趣、学段、年龄特点及学生个体需要,把搜集到适合各个年段的名篇名言分组实施到位,每个小组长将负责年段的诵读情况和效果通过不同的形式汇报,奖励先进,表扬优秀。
主要探索内容如下:一年级加背《三字经》;二年级加背《成语接龙》;围绕“直面经典、不求深解,但求熟背,终生受益”的诵读理念,要求每个学生能够在老师启发下运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诵读。
2024年“经典诵读”活动总结范文5篇
2024年“经典诵读”活动总结范文5篇篇1一、活动背景与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各种压力使得人们逐渐忽视了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大家的经典文化素养,我单位组织了今年的“经典诵读”活动。
本次活动以诵读经典、传承文化为主旨,通过一系列的诵读、讲座、比赛等形式,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经典文化,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
二、活动内容及成果展示本次活动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
在初赛阶段,我们收到了来自各个部门的报名选手的作品,内容涵盖了古诗词、古代散文、古代小说等各种类型。
经过评委团的认真评选,最终有十位选手进入了决赛。
在决赛阶段,选手们纷纷展示了自己的诵读实力,有的声情并茂,有的激情四溢,有的沉稳大气,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XXX获得了本次活动的冠军。
此外,我们还设立了优秀组织奖、最佳表现奖等多个奖项,以表彰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组织者和参与者。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收获颇丰。
一方面,参赛选手们的诵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于经典文化的理解也更加深入;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选手的诵读技巧有待提高,部分参与者对经典文化的认识还不够深入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活动中加强培训和指导,以提高大家的诵读水平和对经典文化的认识。
三、活动反思与改进本次“经典诵读”活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活动的宣传力度不够大,导致一些潜在的参与者没有了解到活动的信息;其次,活动的组织还不够严密,部分环节的衔接不够顺畅,影响了活动的整体效果;最后,活动的形式还不够丰富,缺乏创新性,难以吸引更多的参与者。
为了改进这些问题,我们将加强宣传力度,提高组织效率,并尝试引入更多的创新元素,如网络直播、互动问答等,以吸引更多的参与者,并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经典文化的魅力。
四、活动展望与建议为了更好地传承经典文化,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加强经典文化的普及工作,可以通过开展讲座、培训等形式,提高普通民众对经典文化的认识和兴趣;其次,鼓励更多的机构和个人参与到经典文化的传承中来,可以通过设立奖励机制,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最后,加强经典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可以通过创新形式和方法,让经典文化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
经典诵读活动总结报告
经典诵读活动总结报告
一、总体情况
经典诵读活动以活跃班级气氛,拓展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自觉性阅读习惯为主要目的,开展了一期经典诵读活动,本期活动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理想成效。
二、活动具体实施情况
1、活动内容:此次经典诵读活动主要以诗歌类作品为主,学生们把自己喜欢的经典诗歌背诵下来,并在小组内一起诵读,最终由一些优秀诵读效果的小组进行朗读表演,制作成PPT报告,作为本次活动的总结。
2、报名人数:本次活动共有30名同学报名参加,分别组成6个小组,每小组5名同学。
3、活动时间:该次活动总共进行了4个星期,每周活动两次,每次活动时间为1个小时。
三、活动成果
1、小组分工:每个小组组员分工明确,把握好每个组员担任的角色,有助于活动顺利进行。
2、诗歌表演:本次活动结束时,每个小组都准备了自己的PPT 表演,考验了小组成员的诵读能力和演讲能力,受到了同学们的大力赞扬。
3、诵读习惯:在本次活动的过程中,同学们积极参与,思想受到鼓舞,主动发表意见和诗歌欣赏,激发出对诗歌的热爱,以及诵读
阅读的习惯。
四、总结
本次经典诵读活动的实施,沉浸在诗歌的美好氛围中,不仅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更提高了学生的诵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更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激发学生对经典诗歌的热爱。
《“经典诵读对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研究》结题报告
《“经典诵读对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研究》结题报告《“经典诵读对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1、文化历史背景:我国乃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化底蕴非常深厚。
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诗词歌赋、名篇名言可谓感人至深,脍炙人口。
炎黄子孙的我们,长期沐浴在深厚文化底蕴的温床上,却往往轻视人文素养,重视物质享受,不尊重“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不理解“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现实生活缺乏对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精神,国民文化素养并未能与迅猛的经济步伐齐头并进。
2、研究状况与创新:近年来,一些专家学者作了不懈的努力,如江苏省靖江地区率先进行的童谣诵读教学研究、或如上海市积极开展的“经典诵读与弘扬传统文化研究”,又如《百家讲坛》的热播、《光明日报》专门开设的国学版等等,均引领了诵读文化的新潮流。
然而,如何有效地带领和组织学校进行传承祖国优秀的文化,如何提高学生特别是小学生的诵读兴趣和能力,则是一个“瓶颈”问题。
本课题组经过认真调查取证,发现《“经典诵读对语文素养提升”探究》这一课题,有效地提高了小学生的诵读效果,达到了熟能成诵、出口成章的文化兴奋点,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创新突破。
为此,进行本课题研究,发掘本地课程资源,把诵读古典诗文的活动扩展到教诲教学领域中去,一方面有益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乃至综合修养;另一方面有益于补偿课堂教学资源的不足,提高语文教师收集及运用名篇名言的本领,促进教师教学智慧的成熟和专业水平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学校自然班级为单位,根据学生的兴趣、学段、年龄特点及学生个别需要,把搜集到适合各个年段的名篇名言分组实施到位,每个小组长将负责年段的诵读情形和效果通过不同的形式汇报,嘉奖先进,表扬优良。
首要探究内容如下:一年级加背《三字经》;二年级加背《成语接龙》;围绕“直面经典、不求深解,但求熟背,终生受益”的诵读理念,要求每个学生能够在老师启发下运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诵读。
经典诵读结题报告
经典诵读结题报告一、引言经典诵读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积淀,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经典诵读的定义、历史背景、艺术特点以及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二、经典诵读的定义经典诵读是指通过朗读经典文学作品、诗歌等方式,将文字进行表述和演绎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要求朗读者具备良好的发音、语调和表达能力,以及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情感把控。
三、经典诵读的历史背景经典诵读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诵经、吟诗等文化传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学艺术的繁荣,经典诵读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产生了不同的流派和风格。
例如,在中国古代,朗诵经典诗词被视为一种高雅的修养,被皇室贵族和文人雅士广泛推崇和追求。
四、经典诵读的艺术特点1.语言的美感:经典诵读注重对语言的把握和表达,通过声音和语调的变化,将文字的美感传达给听众,使其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2.表达的力量:经典诵读要求朗读者具备优秀的表达能力,能够准确理解作者的意图,并通过声音和语气将其生动地表达出来,使观众深入体会到文本背后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
3.情感的传递:经典诵读追求触动人心的效果,朗读者需要通过声音的变化和情感的表达,将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传递给听众,使其产生共情和共鸣。
五、经典诵读对个人成长的影响经典诵读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演,更是对个人成长有着积极影响的活动。
以下是经典诵读对个人成长的几个方面的影响:1.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通过经典诵读的训练,可以增强朗读者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口头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这对于个人的沟通能力和社交技巧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2.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经典诵读要求朗读者具备准确把握文本情感的能力,并通过声音的变化传递给听众。
这有助于个人情感的表达和情商的培养。
3.文学素养的提升:经典诵读要求朗读者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理解和解读,从而提升个人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这有助于培养个人的人文关怀和思考能力。
经典诵读活动总结报告(精选5篇)
经典诵读活动总结报告(精选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演讲致辞、口号大全、心得体会、策划方案、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report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speeches, slogan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经典诵读活动总结报告(精选5篇)您所需要的“经典诵读活动总结报告”我们已经准备好了。
经典诵读活动总结报告(精选13篇)
经典诵读活动总结报告(精选13篇)经典诵读报告篇1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国人不断从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食粮,从中感悟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和谐友善、包容宽厚、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感悟到仁爱孝悌、诚信报恩、精忠爱国,勤俭朴实,互助友爱的传统美德。
本学期我校深入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
一学期来,我校以经典诵读活动为载体,积极构建学习型校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特色。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我们把经典诵读作为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抓手,作为提高学生道德情操、文明习惯的重要工程。
学校制定了《诵读经典诗文》。
在方案中,既有学校的总目标,又有各年级的分目标。
对于各年级经典诵读的内容,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作了相应的规定。
而在经典诵读的实施策略上,我们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作了如下要求:着眼“熏陶”,注重“感悟”即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标。
虽提倡探究但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耳熟能详。
承认个体差异,不求程度整齐划一。
教师在操作中只有鼓励,没有责备。
引导学生学习要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积少成多。
二、科学安排,营造氛围。
突出以“经典诗文诵读”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布置,突出传统文化气息,注重厚德载物、大气沉静的校园文化建设。
1、利用橱窗、走廊、墙壁等空间和角落,或用印制的精美诗文图画,或用学生亲笔书画的名言佳句,或用孩子们充满灵性的“诗配画”加以装饰。
2、在班级黑板报上,都刊出一些经典诗文,并提供历史背景材料和诗词析义,供学生阅读、赏析、评比、积累。
3、各校的教室环境布置要求体现班级特色,除了诗画、诗文,每个班级都可以开辟诗园,内容或是学生阅读古诗文的活动成果,或是古诗书法展、,或等。
三、开展活动,保证实效。
1、课前一吟,熟读成诵。
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充分利用每一节课前五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学而时习之”。
2、每周一节诵读课,教师认真备课,分门别类精心讲授经典诗文、加大积累容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诵读”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长期以来,我们语文教学注重的是篇章结构的分析、基础知识的灌输,使得学生文化底蕴单薄,语言积累不足,表达空乏无趣,写作刻板生硬,究其原因,是阅读量不够。
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时期,大量阅读是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有效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145万字。
由此可见,要完成《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要求,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仅仅靠我们的课内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课外阅读纳入到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来。
而诵读经典无疑是最现实、最易得的选择。
由此可以看出教学与经典诗文诵读进行有机的融合,已成为必然。
鉴于以上认识,我们试图通过深入、有效地开展诵读活动,不断改革诵读活动的形式,使之不断向诵读实效性方向发展。
在诵读的应用,特别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上进行有益地探究与探索,真正让诵读活动成为学生汲取知识、提高文化的有效途径。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一)课题研究的目标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活跃思维,陶冶情操,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促进学校人文化发展,提高办学品味和办学特色。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1、培养小学生热爱和诵读诗文的方法、途径的研究。
2、诵读中华优秀经典诗文对提高儿童智力、开发潜能的研究。
3、做新世纪中华少年,学校、家庭共育方法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1、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浓厚的诵读兴趣和良好的诵读习惯,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为学生创设文化传承的平台,提高学生诵读兴趣、水平。
2、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扩大学生阅读视野,引导学生探寻民族文化之源,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灿烂文化的热爱。
3、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不断改变诵读形式,对诵读与课堂教学整合进行积极探索,摸索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要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理论修养和实践能力,培养我校科研型、创新型骨干教师队伍。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措施1、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利用每周四下午课外活动,各班按照不同学段的内容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师生集体共读经典,共赏美文,共写佳句,进行经典吟诵、演讲,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等学习游戏活动,为经典诵读拓展更宽的道路。
2、与学校养成教育活动相结合。
开展“人人读经典、做谦谦君子”活动,利用语文课前五分钟时间,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提倡制定恰当的周背诵量,力求达到每个小目标。
语文老师每天要与学生共同进行诵读活动。
每节语文课前准备2分钟,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生全员参与。
每班可选一名普通话及朗诵较好的学生做带读的小老师。
3、与班队活动相结合。
每班每月可抽出一至两节班队课作为经典诵读活动课,将本月所吟诵的古诗文全面复习,或在班级内举行吟诵表演。
举行古诗文默写或经典文化手抄报、书画展览、凡人凡言征集等活动。
4、与养成教育相结合。
开辟诵读窗口,学校橱窗每周推荐一首古诗,供学生诵读赏析、感悟。
在每次校园广播中必吟诵至少一首古诗词。
5、与亲子活动相结合。
鼓励、提倡家长参与经典诵读,督促学生每天回家进行十分钟经典诵读活动。
倡导家长和孩子一起读,积极营造浓厚的家庭诵读氛围。
五、课题研究的进程本课题实施周期为四年(2011.12——2015.12),为保证课题积极、稳妥的实施,具体的实施时段如下:1、准备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2月)具体任务包括:(1)确立课题小组,明确分工。
为了确保“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和实践”课题实验扎实进行,我校建立了课题实验领导小组,抽选骨干教师担任课题组成员。
校长负责整个课题研究的策划和指导,包括经费的落实;教务处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人员的分工,诵读课程的安排落实,日常情况的督查;教务主任钟芳萍负责活动方案的起草与操作,拟定计划,整理资料。
(2)建立研究工作制度。
我校领导高度重视,专门制定了课题管理制度和奖励制度,支持和激励教师做好研究工作。
(3)做好开题论证工作。
2011年12月1日,举行了课题《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和实践》的开题论证会,课题组成员及全体语文老师参加了会议,理解了课题研究的明确要求。
2、实施阶段(2012年2月—2015年9月)(1)积极进行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一是搜集资料,交流学习。
课题小组根据研究内容积极主动地查找、搜集相关理论资料。
二是利用空闲组织全体语文老师集中学习,交流有关国学经典诵读方面的文章,实现资源共享。
三是派送教师参加有关课题方面内容的知识培训,外出观摩课堂教学。
(2)营造诵读的氛围,建设校园经典文化味①为每位学生订阅湖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经典诵读》,及《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论语》、还有红安本地红色歌谣等,并把所有书籍分解到每一年级,每一学期。
②每学期利用升旗仪式号召学生进行经典诵读。
③让校园到处充满经典味。
我们詹店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经典文化在我校一直倍受重视,所在的乡镇是红色名镇,有文化根基。
我们的教师职业追求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们食堂的提示语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教师的班训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④每次语文早读必须有十分钟诵读时间,教师组织学生诵读,并做到全程参与,学生全员参与。
加强诵读指导,开展小型而活泼的诵读活动。
让每天清晨的校园内充满“子曰”、“诗云”朗朗诵读声。
(3)积极开展多项活动,确保诵读效果。
我们先后开展了“《三字经》诵读表演“比赛、“国学经典演讲”比赛、“国学经典手抄报”评比活动、“做有根的中国人——国学经典诵读”征文活动等主题活动。
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孩子们感受到了《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等国学文化的博大和语言的魅力,也能加深孩子们对勤奋学习、勤俭节约、谦虚谨慎等传统美德的理解。
3、总结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2月)(1)撰写课题结题报告,积极撰写科研论文。
我们组织教师参加课题组及论文、教案评选,以总结课题研究经验,交流最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展示最新的教学科研成果。
(2)学生经典诗文诵读汇报,开展经典诵读课题成果展示活动。
我们组织学生共同交流对此次课题活动的感受,并畅言自己所取得的收获,对自己的影响。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一)经典诵读促进了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国学经典是各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诵读它,可以修身养性,增加智慧,开启成功之门;诵读它,可以让人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美丽人生。
实践证明,经典诵读是提升学生品行和修养的有效途径。
在国学经典的浸润下,学生的性情变得平和了,创作力更强了,胸怀更广阔了,人格更健全了。
(二)经典诵读提高了学生记忆力。
从各班教师提供的诵读阶段总结中可以看出,学生的记忆力有所提高。
从部分家长的诵读反馈表中也可以看出,孩子们背书比以前背得快,后来家长发现参加活动后,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大大提高,出口成章。
越来越多的家长认为,孩子们在经典古诗文中吸取了做人的精神力量,培养了气质,大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风范。
(三)经典诵读丰富了学校文化内涵。
走进詹店小学校园,处处洋溢着“经典味”。
走廊里,围墙上,标语中都有体现学校特色、弘扬传统文化的国学经典内容,营造了浓郁的儒家文化氛围。
每天都能听到孩子们诵读经典的朗朗书声,能够聆听悠扬的国乐。
作为我校颇有特色的经典活动,每年的演出,都会吸引许多家长前来观看。
2012年“六一”儿童节,我们五(1)班同学根据红安歌谣《小小红安》自创的红色歌舞《红安颂》深受许多领导、学者的赞许。
该节目也在中国青年发展基金会组织的希望工程快乐音乐会节目中荣获一等奖。
(四)国学经典诵读提升了教师的国学素养。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们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文化素养得到了有效的发展,教育理念也得到了提升。
他们认识到进行经典诵读的研究,不是追求一种时尚,而是在教育者心中根植一种理念;不是追求一种形式,而是在教学活动中实施一种策略;不是一种功利行为,而是一种为学生终身发展的投资。
诵读经典逐渐成为教师的生活习惯,成为教师的文化自觉。
经过国学经典诵读的实践研究,教师对经典的认识已经得到了大大的丰富和拓展。
《论语》、《礼记》增长了教师的教育智慧;熟读启蒙读物、诸子散文和经典诗歌,丰富人生体验和审美体验,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在教学中做好了学科内容与国学经典的整合,更加激发学生的诵读欲望,更好地指导诵读活动广泛深入开展。
七、结果的分析与讨论经过一年的研究,虽然在课题研究上,取得了点滴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1、学生方面。
由于学生存在差异,学生积累的量有差异。
对于浅显的诵读内容,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及《论语》里常见语句,能熟读成诵,可是对于不太好理解的《老子》、《庄子》等则不感兴趣,诵读效果较差。
2、家长方面。
经典诵读不能奢望孩子们能够现学现用。
对于小学生而言,经典熏陶是不可能显奇效的。
因此,很多家长对经典诵读的活动不够理解,支持力度不够。
3、教师方面。
如何更有效提高课题研究人员的文化底蕴?如何提高教师的课题论文写作数量与质量?经典的东西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蕴涵着深邃的思想和理论。
即使只要学生略知一二,教师了也必须知之到相当深度,如若教师还只一知半解,自然很难在教学中随心所欲,所以对于每一位实验的老师的语文素养都存在着极大的挑战。
除此之外,在小学阶段诵读经典诗文,开展国学研究毕竟是一项新生事物,我们小学进行这个研究还处于探索之中,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
虽然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仅限于一些零星的具体操作,与学校课程的结合还不是非常紧密,浮于常规学校教育的表层;怎样才能将经典诵读教学与小学教育深层融合,使之成为小学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怎样解决经典诵读在小学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怎样使诵读活动更丰富、有突破,更具个性,从而使学生人文素养不断提升;如何使诵读活动与其他学科更好地融合,充分整合各学科之间可以交互的学习资源等,这些都是我们后续急需解决的问题。
我们还确立了今后一段时间课题研究的努力方向:一是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在更高的领域开展诗词研究活动,使诗文诵读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效结合,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是不断完善校本教材,使这一课题的研究以校本课程的形态得以延伸深化。
三是组织教师对古诗文进行更为系统、更为全面的研究实践,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八、结语总之,“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只有付出努力,才会有收获。
“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学生带来了一片生机,它时时唤起学生创造的灵性,奏响学生心中诗文的琴弦,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充满激情的美好情怀,健全学生的人格魅力,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与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