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科大学药剂学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药剂课程试讲教案范文模板

药剂课程试讲教案范文模板

一、课程名称:药剂学二、授课对象:药学专业学生三、授课时间:2课时四、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使学生了解药剂学的最新发展动态;(3)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药剂制备和评价能力。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具备药剂制备、质量控制和评价的基本技能;(2)培养学生具备查阅文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严谨的学术态度;(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3)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五、教学内容:1. 药剂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 药剂制备技术;3. 药剂质量控制与评价;4. 药剂学前沿动态。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药剂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重要性。

2. 讲授新课:(1)药剂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药剂制备技术:固体制剂、液体制剂、气体制剂等;(3)药剂质量控制与评价:质量标准、检验方法等。

3. 课堂练习:针对药剂制备、质量控制与评价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内容:药剂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 讲授新课:(1)药剂制备技术:散剂、颗粒剂、片剂等;(2)药剂质量控制与评价:稳定性、生物利用度等;(3)药剂学前沿动态:新型给药系统、生物药剂学等。

3. 课堂讨论:针对药剂学前沿动态,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5. 布置作业:查阅相关文献,了解药剂学最新研究动态,撰写一篇简短的综述。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的出勤、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态度;2. 课堂练习:学生的药剂制备、质量控制与评价能力;3.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的文献查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对药剂学的掌握程度。

中药药剂学课件教案(一)

中药药剂学课件教案(一)

中药药剂学课件教案(一)中药药剂学课程是中医药专业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主要研究中药的制剂和质量控制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准确地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制定一份详细的中药药剂学课件教案。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中药药剂学课程主要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中药的基本制剂和配方的制备原理、方法及质量控制,掌握中药制剂的质量评价方法,并能够正确使用计量器具和操作中药药剂制备器具。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技能,提高其能力和水平,为其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中药药剂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中药的基本制剂和配方的制备原理、方法及质量控制、中药制剂的质量评价方法、计量器具的正确使用及中药药剂制备器具的操作方法等方面。

在教学中,应采用讲授、实验教学、讨论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重点讲解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的相关知识,注重学生的实验操作技巧的训练,并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中药药剂学的教学重点在于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中药的制剂方法和质量控制。

教学难点在于中药制剂的制作需要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操作过程需要注意许多细节问题,要求教师在课程中给予学生充分指导和帮助,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四、教学评估和考核方式中药药剂学的教学评估和考核方式主要采用考试评估和实验操作评估相结合的方式。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理论考试和实验考试两部分,理论考试主要考查学生掌握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相关知识等理论知识,实验考试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操作规范等方面。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制定考试方案和实验操作评估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切勿过于苛求,务求切实可行。

五、教学效果的评价为了科学地评价本门课程教学效果,应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学生问卷调查、课堂教学观察、实验操作评估等方式,分别从知识水平、实验操作技能、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为后续教学改进和提高提供重要信息支持。

药剂学教学教案模板及范文

药剂学教学教案模板及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药剂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重要性。

- 了解药剂学的常用术语和基本操作。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3. 素质目标:- 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

-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

- 药剂学的实验操作技能。

2. 教学难点:- 复杂药剂制备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和解决。

- 实验数据的准确记录和结果分析。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什么是药剂学?药剂学在医药领域的作用是什么?2. 引导学生回顾药物的基本知识,为药剂学学习奠定基础。

(二)讲授新课1. 药剂学的基本概念:- 定义药剂学,阐述其研究内容和重要性。

- 介绍药剂学的常用术语,如药物制剂、辅料、处方等。

2. 药剂学的实验操作:- 讲解实验基本操作,如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等。

- 展示实验操作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实验过程。

3. 药剂学实验案例分析:- 分析典型实验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三)实验操作1. 实验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进行一个实验项目。

2. 实验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确保实验安全、规范。

3. 实验观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四)实验报告撰写1. 指导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方法、结果和讨论等部分。

2. 强调实验报告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四、课后作业1. 阅读药剂学相关教材,加深对药剂学知识的理解。

2. 完成课后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是否合适,学生掌握情况如何。

2. 学生反思:对药剂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实验操作技能的提升,以及对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

范文药剂学实验: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过程。

药剂学教学教案设计模板

药剂学教学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了解药剂学的发展趋势。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药剂学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药剂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教学内容1. 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2. 药物剂型的分类和特点3. 药物制剂的制备工艺和设备4. 药物制剂的质量评价5.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与有效性6. 药物制剂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药剂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3.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药剂学的实验技能。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过程1. 导入- 简要介绍药剂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发展历程。

-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2. 讲授- 讲解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

- 结合实例,讲解药物剂型的分类和特点。

3. 案例分析- 提供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 实验教学- 介绍实验目的、原理和步骤。

-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 强调实验安全操作规范。

5. 讨论交流-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体会。

- 引导学生探讨药剂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6. 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

- 强调药剂学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参与度和讨论积极性。

2. 实验报告:检查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结果分析能力。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的案例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药剂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固体制剂 散剂、颗粒剂、胶囊剂、滴丸剂 中国药科大学药剂学讲义

固体制剂 散剂、颗粒剂、胶囊剂、滴丸剂 中国药科大学药剂学讲义

药剂学第七版第十一章固体制剂 – 散剂、颗粒剂、胶囊剂、滴丸剂固体制剂本章学习要求:•掌握固体制剂的各种剂型的概念、分类、特点以及常用的制备方法、工艺和质量要求;•熟悉制备各种固体制剂常用的处方辅料、设备、操作流程及关键技术指标,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了解固体制剂的典型处方并学会对其进行分析。

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固体制剂的单元操作第三节 散剂第四节 颗粒剂第五节 片剂第六节 片剂的包衣第11章 固体制剂-1(散剂、颗粒剂、胶囊剂、滴丸剂)With meWith Prof. Li第一节 概述Ø固体制剂(solid preparations):以固体状态存在的剂型总称。

常用的固体剂型有散剂、颗粒剂、胶囊剂、滴丸剂特点:①物理、化学稳定性比液体制剂好;②生产制造成本较低,服用与携带方便;③制备过程前处理的单元操作经历相同;④药物在体内首先溶解后才能透过生理膜,被吸收入血。

固体剂型的制备工艺流程图药物粉碎过筛混合造粒压片颗粒剂散剂片剂胶囊剂固体制剂的体内吸收途径口服给药崩解溶解生物膜血液循环胃肠道中不同剂型在体内的吸收途径剂型崩解或分散溶解过程吸收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散剂-++混悬剂-++溶液剂--+吸收的快慢顺序药物的溶出过程S增大药物的溶出面积S增大溶出速度常数K提高药物的溶解度CsNoyes-Whitney 方程dC/dt = KS(Cs-C)K=D/Vδsink conditiondC/dt = KSCsδCsVC改善药物的溶出速度的措施•增大药物的溶出面积:通过粉碎减小粒径,提高崩解度等措施•增大溶解速度常数:提高搅拌速度,以减少药物扩散边界层厚度或提高药物的扩散系数•提高药物的溶解度:提高温度,改变晶型,制成固体分散物、包合物等。

第二节散剂(powders)散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经粉碎、均匀混合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

①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易分散、起效快;②对外伤的独特作用(保护、吸收分泌液、促进凝血);③贮存、运输、携带比较方便;④剂量易于控制,可调节,便于婴儿服用⑤制备工艺简单。

大学药剂学教案

大学药剂学教案

课程名称:药剂学授课对象:药学专业学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常用药物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检测技术。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4. 提高学生对药物制剂的认识,为今后从事药学工作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一、药剂学基本概念1. 药剂的定义和分类2. 药剂的制备方法3. 药剂的质量控制二、常用药物制备实验1. 药物溶解度实验2. 药物崩解度实验3. 药物稳定性实验三、药物制剂的质量检测1. 药物含量测定2. 药物杂质检查3. 药物微生物限度检查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介绍药剂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2. 阐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二、药剂学基本概念1. 讲解药剂的定义和分类,举例说明。

2. 介绍药剂制备的基本方法,如溶解、混合、成型等。

三、常用药物制备实验1. 演示药物溶解度实验的操作步骤,讲解实验原理。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一、药物稳定性实验1. 讲解药物稳定性实验的操作步骤,讲解实验原理。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二、药物制剂的质量检测1. 讲解药物含量测定、杂质检查和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方法和原理。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三、总结与讨论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问题,教师解答。

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2. 学生对药剂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1. 教材:《药剂学》2. 实验设备:药物溶解度测定仪、崩解度测定仪、稳定性试验箱、含量测定仪等3. 实验材料:常用药物、溶剂、指示剂等。

大学药剂学教案

大学药剂学教案

教案名称:大学药剂学课程简介: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配制、性质、评价和应用的一门科学。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药剂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药物制剂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为从事药品研发、生产、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等工作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1. 掌握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 了解药物制剂的分类、制备工艺和质量评价。

3. 熟悉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规律。

4. 学会运用药剂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药剂学基本概念与原理2. 药物制剂的分类与制备3. 药物质量评价与控制4. 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5. 药剂学在药品研发和生产中的应用教学安排:第一讲:药剂学基本概念与原理1. 药物与药物学2. 药剂学的定义、任务与发展趋势3. 药剂学的基本原理第二讲:药物制剂的分类与制备1. 药物制剂的分类2. 溶液型药物制剂的制备3. 悬浮液型药物制剂的制备4. 乳剂型药物制剂的制备5. 固体剂型药物制剂的制备第三讲:药物质量评价与控制1. 药物质量评价的意义与要求2. 药物的性状检查3. 药物的含量测定4. 药物制剂的质量评价第四讲: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1. 药物的吸收2. 药物的分布3. 药物的代谢4. 药物的排泄第五讲:药剂学在药品研发和生产中的应用1. 药物研发的基本过程2. 药剂学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3. 药品生产的基本工艺4. 药剂学在药品生产中的应用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讲解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工艺,使学生掌握药剂学的基本知识。

2. 实验: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熟悉药物制剂的制备工艺和质量评价方法。

3. 讨论:组织学生就药剂学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学会运用药剂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要求:1. 理论教学:要求学生掌握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工艺,了解药物制剂的分类、制备和质量评价方法。

药剂学教学教案模板范文

药剂学教学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药剂学二、授课对象:药学专业学生三、授课时间:2课时四、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内容:1. 药剂学基本概念2. 药物剂型与制剂3. 药物稳定性与有效期4. 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5. 药物制剂的质量评价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药物剂型与制剂、药物稳定性与有效期、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2. 教学难点: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药物制剂的质量评价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药剂学知识。

3.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药剂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应用领域。

2. 强调药剂学在药物研发、生产、临床应用等方面的重要性。

二、药剂学基本概念1. 讲解药剂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任务。

2. 介绍药剂学的分类和发展历程。

三、药物剂型与制剂1. 讲解药物剂型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 介绍常见药物剂型的制备方法。

第二课时一、药物稳定性与有效期1. 讲解药物稳定性的定义、影响因素和评价方法。

2. 介绍药物有效期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二、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1. 讲解固体剂型的制备方法,如片剂、胶囊剂等。

2. 讲解液体剂型的制备方法,如溶液剂、注射剂等。

三、药物制剂的质量评价1. 讲解药物制剂质量评价的意义和方法。

2. 介绍药物制剂质量评价的指标和标准。

四、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完成案例分析。

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2. 实验操作:评价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药剂学教学教案模板范文

药剂学教学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药剂学二、授课对象:药学专业学生三、授课学时:共8学时四、教材版本:《药剂学》刘建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五、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药剂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药学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六、教学内容:1. 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2. 药物的剂型及制备方法3. 药物的稳定性和质量控制4.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药代动力学5. 药物制剂的配伍和相互作用6. 药物制剂的合理应用和不良反应处理七、教学进度安排:第1学时: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第2学时:药物的剂型及制备方法第3学时:药物的稳定性和质量控制第4学时: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药代动力学第5学时:药物制剂的配伍和相互作用第6学时:药物制剂的合理应用和不良反应处理第7学时:实验操作技能训练第8学时:综合练习与考核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药剂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4.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九、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 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药剂学的基本技能。

3.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十、教学考核:1.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药剂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操作考核:考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3. 课堂表现:考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十一、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2. 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药剂课程试讲教案模板范文(3篇)

药剂课程试讲教案模板范文(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2)使学生了解药剂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3)使学生熟悉药剂学的常用术语和基本概念。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具备药剂学的实验操作技能;(2)培养学生具备药剂学的科研能力;(3)培养学生具备药剂学的实际应用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药剂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二、教学内容1. 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2. 药剂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3. 药剂学的常用术语和基本概念;4. 药剂学的实验操作技能;5. 药剂学的科研能力;6. 药剂学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2.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药剂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3.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4.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药剂学的实验技能;5. 研究性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药剂学的科研活动,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介绍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2)阐述药剂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3)强调药剂学在医药领域的地位和作用。

2. 讲授(1)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2)药剂学的常用术语和基本概念;(3)药剂学的实验操作技能。

3. 讨论(1)药剂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2)药剂学在医药领域的地位和作用。

4. 案例分析(1)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2)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5. 实验教学(1)使学生掌握药剂学的实验操作技能;(2)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6. 研究性学习(1)引导学生进行药剂学的科研活动;(2)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7. 总结(1)回顾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2)强调药剂学在医药领域的地位和作用;(3)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大学老师药剂学教案

大学老师药剂学教案

课程名称:药剂学授课对象:药学专业本科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

2. 掌握药剂学的基本原理和药物制剂的基本类型。

3. 了解药物制剂的制备过程和质量控制要点。

4. 培养学生对药剂学知识的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一、药剂学概述1. 药剂学的定义和范畴2. 药剂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3. 药剂学与临床医学、药理学的关系二、药物制剂的基本类型1. 固体制剂:片剂、胶囊剂、丸剂等2. 液体制剂:溶液剂、悬浮剂、乳剂等3. 半固体制剂:软膏剂、凝胶剂等4. 气体制剂:气雾剂、吸入剂等三、药物制剂的制备1. 制备工艺流程2. 原料选择与处理3. 制备方法与设备4. 质量控制要点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药剂学吗?2. 引导学生回顾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

二、药剂学概述1. 讲解药剂学的定义和范畴。

2. 介绍药剂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3. 分析药剂学与临床医学、药理学的关系。

三、药物制剂的基本类型1. 讲解固体制剂、液体制剂、半固体制剂、气体制剂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展示各类制剂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第二课时一、药物制剂的制备1. 讲解制备工艺流程,包括原料选择与处理、制备方法与设备。

2. 介绍常见的制备方法,如粉碎、混合、制粒、压片等。

3. 强调质量控制要点,如无菌操作、稳定性和安全性等。

二、案例分析1.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药物制剂制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 引导学生讨论,提高学生对药剂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课堂小结1. 总结药剂学基础知识,强调重点内容。

2. 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进一步拓展知识面。

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药剂学基本概念和范畴的理解。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操作,检验学生对药物制剂制备过程和质量控制要点的掌握程度。

备注:1. 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多媒体课件,提高教学效果。

药剂课程试讲教案模板(3篇)

药剂课程试讲教案模板(3篇)

第1篇一、课程名称药剂学二、授课对象药学专业学生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2)熟悉常用药物的剂型和制备方法;(3)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4)熟悉药物制剂的质量评价和稳定性。

2. 能力目标:(1)具备独立进行药物制剂制备和实验操作的能力;(2)具备药物制剂的质量评价和稳定性分析的能力;(3)具备药物制剂研发和创新的能力。

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内容1. 药剂学基本概念2. 药物剂型3. 药物制剂制备方法4. 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5. 药物制剂的质量评价和稳定性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药学专业相关课程,激发学生对药剂学的兴趣;2. 介绍药剂学在医药行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学生对药剂学的认识。

二、新课讲授1. 药剂学基本概念(1)药剂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任务;(2)药剂学的分支学科和药物剂型的分类;(3)药物剂型在药物研发、生产和使用中的作用。

2. 药物剂型(1)固体剂型:片剂、胶囊剂、丸剂等;(2)液体剂型:溶液剂、悬浮剂、乳剂等;(3)半固体剂型:凝胶剂、软膏剂等;(4)气体剂型:气雾剂、吸入剂等。

3. 药物制剂制备方法(1)片剂制备方法:粉末压片法、湿法制粒压片法等;(2)胶囊剂制备方法:硬胶囊制备、软胶囊制备等;(3)溶液剂制备方法:溶解法、乳化法等;(4)悬浮剂制备方法:搅拌法、超声波法等。

4. 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1)药物吸收:被动扩散、主动转运、载体转运等;(2)药物分布:组织分布、器官分布等;(3)药物代谢:氧化、还原、水解、结合等;(4)药物排泄:肾脏排泄、胆汁排泄等。

5. 药物制剂的质量评价和稳定性(1)药物制剂的质量评价:外观、含量、纯度、稳定性等;(2)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影响因素、稳定性试验方法等。

中国药科大学药剂学讲义 药物制剂的设计

中国药科大学药剂学讲义 药物制剂的设计

3
研发流程中药剂学的相关内容
药物候选化合物的筛选和优化过程:考察药物的物理化 学特性,如盐型、晶型、溶解度、稳定性等。 制剂开发阶段:根据临床用药的需求设计适宜的给药途 径和剂型。 确定给药途径和剂型后:设计和筛选合理的处方和工艺。 已上市的药物:基于更为安全和有效的目标而开展的新 制剂研究
4
第二节 制剂设计的基础
30
•药物必须处于溶解状态才能被吸收 •药物溶解后主要以解离型和非解离型存在。
一般,解离型药物不能很好地通过生物膜被 吸收,而非解离型药物往往可有效地通过类脂性 生物膜。
31
2、 pKa和溶解度的测定
(1) pKa的测定 Handerson-Hasselbach公式 对弱酸性药物: pH = pKa +log[A-]/[HA] 对弱碱性药物: pH = pKa + log[B]/[BH+]
中国药科大学图书馆
25
PubMed检索系统 /pubmed/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WS01/CL0001/ 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ccd/view?id=2
34
(2) 溶解度的测定
一般测定

平衡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测定出达到平衡后的药物的浓度, 亦 称为表观溶解度。
溶解度的测定需注意同离子效应的影响。
pH溶解度曲线
对某一定pH值,溶解度 S=SHA+SA-
35
3. 提高药物溶解度和溶出速度的方法 (不改变药理效应)
减小粒径:研磨、机械/气流粉碎、微粉化 成盐:如苯妥英、巴比妥、青霉素等制成钠盐 固体分散体:药物高度分散于可溶性载体 包合技术:使用环糊精 潜溶:采用复合溶剂 助溶:添加小分子物质 增溶:采用表面活性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药科大学2005药剂学
1、试述剂型的定义、重要性,举例说明。

(10分)
2、试述Liposomes的定义、特点及提高其靶向性的3种方法。

(10分)
3、试说明注射剂调节pH值的目的有哪些,维生素C注射剂需要将药液的PH调节到何值?为什么?(10分)
4、狄戈辛为强心药,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

其处方为
原料每1000片用量
狄戈辛 2.5g
淀粉530g
糖粉256g
10%淀粉浆15g
硬脂酸镁 8g
试说明:
(1)分析处方中各物料的作用
(2)本处方采用何种方法制片?并简要写出其制备方法
(3)狄戈辛是由毛花洋地黄中提纯制得的结晶性甙,几乎不溶于水及无水乙醇,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差距小,经研究其生物利用度差,且血浓因生产厂家及批号不同差异大,请指出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及控制指标(质量控制)。

(15分)
5、滴丸剂属于速效剂型还是长效剂型?为什么?叙述其速效或长效原理及滴丸制备方法和制备要点。

(15分)
6、试述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的定义、测定原理及其在表面活性剂应用中的意义(15分)
7、试述絮凝和反絮凝定义,有何异同?试述其对混悬剂物理稳定性的影响。

(15分)
8、何为生物技术药物?简述这类药物不稳定地的原因。

生物技术药物口服给药主要存在哪些问题?以胰岛素为例,研制成哪些新型口服给药系统。

(20分)
9、气雾剂全身作用有何特点?影响其肺部吸收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某药不溶于抛射剂和潜溶剂,试设计气雾剂处方;叙述其设计要点及制备工艺。

(20分)
10、某药临床用于胃部疾病的治疗(每次100mg),试设计胃内滞留片的处方及制备工艺,并说明其设计要点、释药机理。

(20分)
中国药科大学2003年药剂学(硕士)
(注: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无效)
1.试述DDS、TTS、TDS的基本定义(10分)
2.试述表面活性剂定义、分类及在制剂中至少3种主要应用(10分)
3.试述药物制剂水解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及其稳定方法(10分)
4.试述溶出度和释放度定义和测定方法(15分)
5.试述3种提高难溶性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的方法(15分)
6.试述分散片的处方设计要求及制备工艺(15分)
7.试述制备缓控释制剂的3种技术,并简述其缓控释机理(15分)
8.试设计含A、B两种成分的复方制剂的处方及制备工艺(20分)
【注:A、B两种成分有相互作用】
9.某口服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常用给药剂量为2.5mg/次(tid)。

试设计每日口服给药一次的缓控释胶囊的处方及制备工艺,并说明其释药机理(20分)
10.某药用于临床脑疾病发作的抢救治疗(每次100mg),现欲制备有效的临床用制剂,试设计制剂处方及制备工艺(20分)
2000 中国药科大学药剂学试题
(注: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无效)
1.试述茶碱缓释片释放度测定过程以及在设计释放度试验时应考虑的问题。

(10分)2.写出至少三种释药速度方程,并对膜控释机理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讨论。

(10分)3.试述润滑剂、助流剂、润湿剂或是粘合剂在压片过程中对流动性和均匀性的作用和机理。

(10分)
4.试述渗投泵型、脉冲型、结肠定位型控释片的控释机理。

(15分)
5.细胞色素C为细胞色素激活剂,拟制成规格为15mg/2ml的注射剂供用,试述其制备工艺及注意事项。

(15分)
[注]:细胞色素C是一种含铁元素的有色蛋白质,其分子量为13000,等电点为pH10,溶于水,易溶于酸性溶液,本品为生物体内酶氧化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酶。

6.临床用于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等疾病的黄体酮注射剂,系黄体酮的油溶液,每毫升含主药10mg或20mg。

今欲制成软胶囊口服,试述其处方设计之要点及软胶囊的制备工艺。

(10分)
[注]:黄体酮油针,口服无效,因其大部分在肝内被灭活;黄体酮为黄色或白色结晶性粉末,在空气中安定,不溶于水,溶于植物油、醇等;软胶囊剂的内容物250mg内含主药50mg。

7.从生物药剂学原理阐述一天一次给药的缓控释试剂的设计思想以及处方和工艺学的具体
要求。

(16分)
8.某抗高血压药物制成口服渗透泵制剂,今欲通过人体血液浓度测定来了解该制剂在胃肠道内的总有效释药时间T,请详细安排人体试验的设计方案,以及提供至少三种求算T的方法(每种求算方法也须详细介绍)。

(14分)
中国药科大学药剂学试题
1.试述冷冻干燥的原理并举例说明冻干注射剂的处方原则及工艺过程。

12分
2.某有机弱酸药物在临床口服主要用于治疗肌肉及关节疼痛,作用时间持久,但在水中难溶,
3.吸收缓慢,试设计一种适宜口服剂型及其处方工艺。

(10分)
4.试述药物粉粒理化特性对制剂的有效性、稳定性、安全性的影响和应用。

(10分)
5.说明拟定乳膏剂处方及工艺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10分)
6.分析以下混悬型注射剂处方及其混悬稳定剂的作用机理。

(10分)
处方:醋酸可的松微晶25g
氯化钠3g
羧甲基纤维素钠5g
硫柳汞0.01g
聚山梨酯80 1.5g
注射用水加至1000ml
7.口服氨茶碱片每天四次,每次50mg,试设计每24小时服用一次的膜控释包衣微丸胶囊(200mg/粒)的基本处方及工艺。

并拟定一个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方案,指出须比较的参数的实际意义。

(18分)
8.简述统计矩理论的特点和意义。

如某药物在经典药物动力学研究中属双室模型,当静脉注射该药1.0g时,从血药浓度数据可得AUC=57.23h*μg/ml,AUMC=87.12h2*μg/ml,试用统计矩阵方法计算β、t1/2(β)、CL和Vss等参数。

(15分)
某单室模型药物按下列不同方式口服后获得有关信息如下:
用药条件Cmax(μg/ml) AUC 0-σ(h*μg/ml)
空腹 3.85±1.22 1.52±0.96
与抗酸剂同服 2.27±1.20 1.27±0.65
与高脂肪饮食同服 1.21±0.87 1.39±0.71
问题:1)试判断该药的性质和吸收机制。

2)该药常规给药每日4次,先研究每日2次的控释制剂,是设计给药剂量。

已知
k=0.3h-1,ka=2.0 h-1,tmax=1h,V=10L,F=1。

(15分)
中国药科大学2006药剂学博士考题
1. 列举10个外文专业期刊,5个专业数据库。

(10分)
2.10个名词解释(20分)
3.渗透泵制剂的原理、基本处方、工艺、进展(15分)
4.口崩片的基本处方、基本工艺和注意事项(15分)
5.环糊精的药剂学应用(15分)
6.药物体外溶出试验的意义、试验设计和注意事项(15分)
7.博士阶段设想(1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