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中2020届高三6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020年6月重庆市普通高中2020届高三毕业班高考模拟调研测试(三诊)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0年6月重庆市普通高中2020届高三毕业班高考模拟调研测试(三诊)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05730ef2e2bd960591c6777b.png)
绝密★启用前重庆市普通高中2020届高三毕业班下学期高考模拟调研测试(三诊)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2020年6月1. 秦汉时期的郡守可以自辟僚属,若非因违法而被罢免治罪,有些郡守任期长达20年,一年一度的上计制度有时也只是流于形式。
这表明秦汉时期A. 君主春行无为而治B. 尚未形成中央集权C. 地方自主权力较大D. 监察制度效能有限【答案】C【解析】【详解】秦汉时期郡守有权“自辟僚属”,中央对地方官的考核(上计)不严,表明当时郡守等地方官有较大的自主权,C项正确;君主推行“无为而治”只是西汉初期的短期做法,不适用于整个秦汉时期,A项错误;秦汉时期我国形成并发展了中央集权,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监察制度效能有限,D项错误。
2. 唐代思想家李朝发挥《中庸》、《孟子》的心性论,作《复性书》三篇。
他认为“人之性本皆善,而邪情昏焉”,主张“复性灭情”以成贤成圣。
他的主张A. 以调和三教冲突为目的B. 重在探求万物本源之道C. 弘扬了儒家民本精神D. 开辟了儒学复兴新路径【答案】D【解析】【详解】在儒释道竟行的唐代,李朝发挥孟子的心性论,在同佛教的辯驳中也吸纳了佛教观念,并试图重建儒学道统,这为儒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故D项正确;调和冲突不是目的,排除A项;B项不是作者的主张,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民本精神,排除C项。
3. 南宋绍兴(1131~1162年)初年,朝廷多次下诏劝民种麦,“(南方)佃户输租只有秋课,于是竞种春稼,极目不减淮北。
”这表明南方地区A. 农业商品化加快B. 租佃经营方式盛行C. 土地利用率提高D. 成为全国经济重心【答案】C【解析】【详解】南方地区长期以来主要种植水稻。
南宋政府劝民种麦,农民“竞种春稼(冬小麦)”。
南方农业生产形成稻麦复种(两熟)制,故C项正确;ABD项在材料中的没有体现,排除。
4. 清代医学家王清任曾亲至义家、刑场,观察人体脏器,发现古书所绘与实际不符之处,绘成《亲见改正脏腑图》二十五种。
重庆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6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答案
![重庆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6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c4cafacaaedd3383c4d3de.png)
绝密★启用前
重庆市第一中学
2020届高三毕业班下学期6月高考模拟考试
文科综合试题参考答案
2020年6月
地理参考答案
1-11 CADBD CADBCA
36.(1)分布广泛(2分),呈东北-西南向条带状分布,有西北、中部和东南沿海三带。
(2分)
西北部和中部为东北-西南向山地,山地和生态景观旅游资源丰富;(2分)东南部沿海地区地势低平,海岸曲折,人口稠密,人文景观和海滨生态景观丰富。
(2分)
(2)福建远离中原(1分);北方移民(客家人)深入南方少数族裔之地,为求集体防卫,因此土楼强调公共防御属性(2分);
福建位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地形崎岖(1分);人口分布集中于部分河谷和山间平地,为防相互干扰,土楼私密性强(2分)。
(3)历史上福建耕地资源少,人地矛盾突出,人口外迁规模大(2分);东南亚离福建较近(2分);临海,海岸曲折,商贸港口多,往来航班多,到东南亚方便(2分)。
(4)冬季(2分);古代海运主要依靠风力航行,东南沿海冬季盛行北风,夏季盛行南风,因此,冬季向南航行正好顺风,且此时海上风浪小,台风威胁少(2分)。
37.(1)答:冬春季降水较少;(2分)积累了许多可燃物质;(2分)春季气温高(2分)
(2)答:澳大利亚南部与新西兰都位于盛行西风带;(3分)西风将火灾上升到高空的灰尘带到新西兰上空,部分沉降到冰川上;(2分)冰面的灰尘吸收更多太阳辐射导致冰川融化加速。
(3分)
(3)答:提高对公民森林火灾的知识普及及防患意识;(2分)控制进入林区的
1。
2019-2020年重庆一中高考历史专项训练一卷模拟题.doc
![2019-2020年重庆一中高考历史专项训练一卷模拟题.doc](https://img.taocdn.com/s3/m/eaaccbd0d0d233d4b14e6995.png)
试卷第1页,总3页 …………○…………外…………○…………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内…………○…………装…………○…………订…………○…………线…………○………… 绝密★启用前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分卷I 分卷I 注释 一、 选择题(注释) 1. 【题文】武汉大学冯天宇教授等撰著《中华文化史》,研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和阶段特征,如“隋唐:隆盛时代”,那么两宋时期的文化发展历程和阶段特征应该是( ) A .从神本走向人本 B .乱世中的文化多元走向 C .内省、精致趋向与市井文化的勃兴 D .沉暮与开新 2. 【题文】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
与这一创作风格相符的文学作品是( ) A .《巴黎圣母院》 B .《人间喜剧》 C .《老人与海》 D .《格尼尔卡》 3. 【题文】梁启超认为:“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新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
”这说明维新变法( ) A .开创了中国民主与科学的先河 B .使中国进入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新阶段 C .使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D .促进了近代中国人的思想解放 4. 【题文】今天,我们之所以能如此普遍的阅读到白话文,新文化运动中的两篇文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们是( ) A .《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 B .《海国图志》和《狂人日记》 C .《庶民的胜利》和《文学革命论》 D .《孔子改制考》和《文学改良刍议》 5. 【题文】武汉大学冯天宇教授等撰著《中华文化史》,研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和阶段特征,如“隋唐:隆盛时代”,那么两宋时期的文化发展历程和阶段特征应该是( ) A .从神本走向人本 B .乱世中的文化多元走向 C .内省、精致趋向与市井文化的勃兴 D .沉暮与开新 6. 【题文】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
重庆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Word版
![重庆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6628f39af61fb7360a4c655a.png)
秘密★启用前【考试时间:11月23日9:00—11:30】2019年重庆一中高2020级高三上期半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甲、乙两国要发展粮食生产,应致力的方向是A.缩小生产规模 B.扩大耕地面积C.增加化肥用量 D.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根据材料推断最不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国家是A.甲 B.乙 C.丙 D.丁下图为太平洋沿岸的阿拉斯加地区部分输油管道景观图,这是世界上第一条深入北极圈的输油管道。
在平坦地带也采用“之”字形铺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输油管道在平坦地带采用“之”字形铺设的原因是A.管道可能发生纵向移动和横向移动 B.暴风雪多发C.河湖密布 D.沼泽和沟谷等因素4.下列有关阿拉斯加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口增长以人口自然增长为主 B.对外联系以海运和空运为主C.矿产资源丰富,人口容量巨大 D.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荷兰位于欧洲西偏北部,风车、奶酪、木鞋、郁金香号称荷兰“四宝”,下图为荷兰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荷兰“四宝”反映A.风车—季风强 B.奶酪—游牧业C.木鞋—多山的地形 D.郁金香—温和湿润6.影响岛链走向的最主要因素是A.板块运动 B.洋流流向 C.径流分布 D.火山喷发下图为世界某地区水平衡分布图(水平衡:年降水量减年蒸发量),读图完成7-9题。
7.图中赤道穿过的东部数值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A.海拔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 B.全年气温高,蒸发旺C.降水均匀,水平衡数值小 D.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8.结合所学相关知识,撒哈拉土地沙化出现了南扩的现象,“南扩”的自然原因是A.沙漠南侧的农业生产方式要比北侧落后B.草原上的野生食草动物数量增加C.位于东北信风带,沙丘容易向西南移动D.气温升高,暴雨增多,水土流失严重9.图中A、B和C三地数值差异很大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位置差异大 B.海陆位置差异大C.大气环流差异大 D.人类影响差异大泰国香米主要产于泰国东北部(15°~18°N、100°~105°E),这里具有特殊的生长条件,尤其是香稻扬花期间,凉爽的气候、明媚的日光,以及水稻灌浆期间渐渐降低的土壤湿度,对香味的产生及积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依据材料完成10-11题。
2020年重庆一中高三历史月考
![2020年重庆一中高三历史月考](https://img.taocdn.com/s3/m/9eb38ecc767f5acfa0c7cd2d.png)
•24.有学者指出:“西周的封邦建国实现了以姬姓为主的贵族阶层、被征服的臣仆、封地土著三种人的结合,突破了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
”该学者主要强调,分封制•A.打破了血缘宗法关系B.扩大了西周的疆域范围•C.确立了官僚政治体系D.体现地缘与血缘的结合•25. 南朝裴子野论及汉晋之流变时谈到,两汉之时“士庶虽分,而无华素之隔”,至东晋末年,“三公之子,傲九棘之家;黄散之孙,蔑令长之室”。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是•A.大一统政治遭到破坏B.南方经济持续发展•C.佛教和道教势力兴盛D.门阀士族垄断政权•26.《唐律疏议•职制》载:“诸官有员数,而署置过限及不应置而置,谓非奏授者。
一人杖一百,三人加一等,十人徒二年。
”此律令的直接目的在于•A.注重任人唯贤B.防范机构臃肿•C.严惩贪污腐化D.强调公正廉明27.南宋孝宗年间,有大臣上书指出:临安府风俗,“(民)效异方之习”,“服饰乱常,习为边装,声音乱雅,好为北乐”,奏请禁之惩之。
这一奏议折射出当时A.城市商品经济发达B.中原文化影响扩大C.民族文化交融增强D.理学正统地位确立28.明清时期,随着部分手工业部门的转移(见下表),苏州成为一个以府城为中心、以郊区市镇为“卫星城市”的特大城市,这说明当时苏州地区A .城镇空间格局的优化B .行业分工更为合理C .生产专业化发展趋势转移方向主要行业备注从城内转移至城外碾米业、酿酒业、榨油业等原料消耗大、产生废料多部分从城内转移到城外铁器制作、纸张加工、印刷业等消耗大、废料多的生产部门从城外转移到城内丝织业工艺与附加值高的生产部门29.根据以下素材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是A.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响B.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C.西方宗教传播的结果D.天灾人祸严重的恶果30.1904年,美国国内的排华暴行引发中国反美运动。
上海各织布厂原本“连年亏折”,而在1905年“生意之佳,为往年所未有,实因各处相戒不用美货,是以本布销场,顿形畅旺”。
2020年高考文综历史一模试卷及答案
![2020年高考文综历史一模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2d0ac9aef8941ea76e055e.png)
2020年高考文综历史模拟试卷及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1.公元前11世纪,兴起于陕西关中的周国,击败了强大的商王国,代之而为中国的主人。
对此,周人提出“天命糜常,惟德是亲”的理论。
以下相关评论正确的是()A. 甲骨文是了解这一史实最有价值的材料B. 周克商,显现出周人的文化制度优势C. 周人认为天命和道德是政权存亡的关键D. 周克商,开启了古代王朝更替的序幕2.自昭宣时期到西汉末年,丞相计21人,22人次,考其出身地域,其中齐鲁人合计7人,8人次。
这段材料客观上反映出了()A. 地方豪强地主势力不断壮大B. 儒学的政治影响力显著增加C. 察举成为人才选拔主要途径D. 黄河下游成为政治文化中心3.“缁衣之众,参半于平俗;黄服之徒,数过于正户。
所以国给为此不足,王用因之取乏。
”材料反映出南北朝时期()A. 佛教势力已对政权构成威胁B. 刑罚严酷社会矛盾尖锐C. 民族融合导致服饰丰富多彩D. 割据混战造成人口剧减4.在明朝,粮食的主要产地是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但江南所产粮食不能满足本地需要,以至于“吴中等地,全恃湖广、江西”。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A. 城市居民的迅速增加B. 区域间长途贩运的发展C. 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D. 重农抑商事实上的松弛5.唐代的印刷品主要为儒、佛、道德经典。
宋代印刷的文献,则无所不包:史地、方术、诗文、戏曲、医学、方剂……造成这一变化的关键因素是()A. 商品经济的发展B. 文化教育的兴盛C. 重文轻武的政策D. 印刷成本的降低6.八一三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外交部发表《抗暴自卫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联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
”其意图主要是()A. 论证中国抗日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一部分B. 揭露日本侵犯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C. 希望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暴自卫D. 呼吁世界各国制止日军的侵略行径7.从下列近代西方科技在上海、重庆出现的时间表中,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 开辟为通商口岸有利于城市发展B. 科学技术也是巨大的生产力C. 上海引进西方技术走在全国前列D. 工业革命扩展到了上海重庆8.如表是1952年主要工业品总产量的国际比较,据此可知()A. 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B. 重工业发展出现急躁冒进情绪C. 中国工业生产基础和水平落后D. 冷战形势制约了中国战略选择9.1950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开始实施,成为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法律。
重庆高三高中历史高考模拟带答案解析
![重庆高三高中历史高考模拟带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b5b2bfe581b6bd97e19eaac.png)
重庆高三高中历史高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从英国历史的发展轨迹看,1832年改革法第一次对英国议会选举制度进行了重大调整,标志着从贵族寡头制度向西方民主制度的转变,奠定了一个现代工业国家扼守渐进和非暴力的道路。
但1832年10月25日的《贫民卫报》则指出:“提出改革法案的人,不是想推翻,甚至也不是为了改造贵族制度,而是为了从中等阶级那儿获得一支准贵族增援军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英国的议会制度是高度民主制度B.英国议会始终被少数大贵族控制C.英国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都获得选举权D.遏制民主的举措却促进了民主的发展2.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中国报刊和书籍中,有人把马克思译为“马客偲”“麦喀”等,把马克思主义称为“讲求安民新学”等。
这表明当时A.马克思主义占据思想界主流B.向西方学习的发展态势减弱C.国人对马克思主义有所接触D.各种新思想在中国同时存在3.1928年底,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建立了赤白贸易线,通过各种渠道,向白区输出苏区盛产的竹木等。
后来又设立了对外贸易机构,派人到白区进行贸易,也保护来苏区进行贸易的白区商人。
这些措施的作用主要在于A.打破敌人对根据地的封锁B.赢得农民对根据地的支持C.缓和国共两党之间的分歧D.打击地方土豪劣绅的势力4.先秦时期的中国将对图腾的祟拜转化为对祖先的祟拜,将英雄与祖先重合,将祖先英雄化和神化;而后又发展为对祖宗的祟拜。
该变化有利于A.弱化神权的影响B.强化宗族观念C.土地私有制的确立D.中央集权制的建立5.子夏(孔子的弟子)曾指出:“工匠在作坊里完成产品,君子(品德高尚之人)通过学习来领悟道理。
”子夏将“工匠”和“君子”相提并论是为了说明A.私营手工业已经出现B.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C.自身修养的培养须讲究方法D.思想变革引领手工业的发展6.唐中宗任命品级较低的豆卢钦望为尚书省长官,故意不加“同三品”的头衔,观察他的反应。
重庆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文科综合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重庆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文科综合试题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983870fc4ffe473268ab66.png)
秘密★启用前【考试时间:11月23日9:00—11:30】2019年重庆一中高2020级高三上期期中考试理科综合测试试题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F-19 Si-28 P-31 K-39 Ca-40 Pr-141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光合色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叶绿体中的色素有四种,其中叶绿素a含量最大B. 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C. 大棚种植蔬菜时应选择红或蓝色透明的塑料薄膜D. 光合色素只存在于叶绿体的内膜上2.下列对细胞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不同动物同类器官的大小主要决定于细胞数量的多少B. 线粒体膜上没有运输葡萄糖的载体蛋白C.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D. 细胞间传递信息的信号分子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3.下列有关“分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分离绿叶中各种色素的原理是色素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且溶解度不同B. 分离细胞内各种细胞器时,常用差速离心法进行分离C.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用盐酸和酒精的混合液处理可使植物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D.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使用酒精使染色质中DNA和蛋白质分离4.下列关于酶和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酶和ATP的组成元素一定不相同B. 人体成熟红细胞中不能合成酶和ATPC. ATP的合成与水解都需要酶的催化D. 酶催化细胞内的化学反应,都伴随A TP的水解5.如图所示为细胞呼吸的生理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④过程没有[H]的积累B.①~④过程都有能量的释放C.植物细胞只能进行①②④过程D.人体细胞只能进行①②过程CO2+H2O 乳酸酒精+CO2C6H12O6→①6.室温下,将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某溶液中,测得细胞液浓度与该溶液浓度的比值(P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2020届重庆市一中高三下学期6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参考答案
![2020届重庆市一中高三下学期6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a3ae2cfd0a79563c1e72f2.png)
2020届重庆市一中高三下学期6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地理参考答案2020.61-11 CADBD CADBCA36.(1)分布广泛(2分),呈东北-西南向条带状分布,有西北、中部和东南沿海三带。
(2分)西北部和中部为东北-西南向山地,山地和生态景观旅游资源丰富;(2分)东南部沿海地区地势低平,海岸曲折,人口稠密,人文景观和海滨生态景观丰富。
(2分)(2)福建远离中原(1分);北方移民(客家人)深入南方少数族裔之地,为求集体防卫,因此土楼强调公共防御属性(2分);福建位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地形崎岖(1分);人口分布集中于部分河谷和山间平地,为防相互干扰,土楼私密性强(2分)。
(3)历史上福建耕地资源少,人地矛盾突出,人口外迁规模大(2分);东南亚离福建较近(2分);临海,海岸曲折,商贸港口多,往来航班多,到东南亚方便(2分)。
(4)冬季(2分);古代海运主要依靠风力航行,东南沿海冬季盛行北风,夏季盛行南风,因此,冬季向南航行正好顺风,且此时海上风浪小,台风威胁少(2分)。
37.(1)答:冬春季降水较少;(2分)积累了许多可燃物质;(2分)春季气温高(2分)(2)答:澳大利亚南部与新西兰都位于盛行西风带;(3分)西风将火灾上升到高空的灰尘带到新西兰上空,部分沉降到冰川上;(2分)冰面的灰尘吸收更多太阳辐射导致冰川融化加速。
(3分)(3)答:提高对公民森林火灾的知识普及及防患意识;(2分)控制进入林区的人员及用火;(2分)加强对火灾的监测预测;(2分)配备更强的灭火装备和人员等(2分)(合理即可)43.(1)吃住等不用费心考虑;途中有丰富的活动;可尽情欣赏大海风光;旅途较轻松;在船上可享受更好的服务。
(2)耗时长;目的地受限(或只能游览港口城市和海岛);下船后的游览时间较少44.(1)冰川运动干扰原有河道,部分河段废弃,河床泥沙成为风沙源头(2分);冰川运。
2020年6月重庆市南开中学2020届高三毕业班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0年6月重庆市南开中学2020届高三毕业班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646ebeeba76e58fafbb0038e.png)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等信息可知,司马迁对汉代盛世不同景象的描述,不虚美不掩恶,有助于对盛世的全面了解,B项正确;材料所述内容是司马迁对汉代盛世不同景象的描述,并不矛盾,A项错误;材料内容司马迁不仅仅是对盛世的赞美,同时体现了当时存在的社会问题,C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内容;司马迁对汉代盛世不同景象的描述,有助于对盛世的全面了解,没有体现司马迁对汉武帝的规劝,D项错误。
2.南北朝时期寺院经济大规模发展,寺院拥有 土地占当时全国可耕地面积的1/3,依附农民占当时总劳动力的1/7,僧尼达几百万之众。材料反映了
A. 寺院经济成为社会经济支柱B. 百姓为躲避剥削而进入寺院
C. 民众对社会现实不满与失望D. 大量寺院与政府争夺劳动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几百万之众的民众进入寺院,而当时的寺院是不给政府上税的,这样为政府提供赋役来源的劳动力就减少了,故选D项;A项材料不体现,排除;百姓是因为战乱和逃避政府沉重的赋役而进入寺院,其实进入寺院依然会受寺院的剥削,排除B项;广大的民众是在战乱和政府剥削下几乎无法生存的情况下进入寺院的,不仅仅是不满与失望,排除C项。
9.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演说家伊索克拉底赞扬奥林匹亚节说:“我们宣布体.我们共同来到一个地方,通过共同的祈祷与共同的献祭活动,回忆起存在于我们之间的亲属关系。”这一节日的开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康熙帝宣布取消海禁,重开海外贸易,……允许外国商船前来贸易,在这些港口沿线及邻近地区也都允许进行对外贸易”可知,当时清朝统治者有限制地开放“海禁”,故选C;康熙有条件地开放海禁并不是要迎合世界发展大势,排除A;从材料可知,康熙对开放海禁的口岸和范围都是有明确规定的,说明是有限制地开放而不是废止海禁政策,排除B;D项时间不符,朝贡贸易体系瓦解是在晚清,排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一中2020届高三6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24.《尉缭子》强调战争本于“仁义”,“不攻无过之城,不杀无罪之人”。
《孙朕兵法》则指出,战争必须讲“天时、地利、人和”,如果天人不合,即使取得胜利也是暂时的。
这反映出战国时期A.墨家思想成为显学B.诸子思想相互渗透C.耕战思想成为主流D.军事理论高度成熟25.东汉以后,匈奴、鲜卑、羯、氏、羌等民族相继内迁中原地区,逐渐建立起许多政权,即“五胡”十六国。
唐代所修的《晋书》记载,匈奴、鲜卑、氏、羌均为黄帝后裔。
对此最准确的解读是A.民族融合推动文化认同B.人口迁徙促进区域开发C.战乱频仍导致国家分裂D.黄帝是各民族共同祖先26.宋代,皇帝的诏令,原则上必须经过“二府”,以“敕牒”方式颁布执行,直接自宫内颁出的皇帝批示,被认为是“灭裂纪纲”的源头,经常受到臣僚的批评。
这表明当时A.专制皇权遭到削弱B.官僚制度比较成熟C.行政效率日益低下D.权力制衡机制建立27.“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善画竹,为了迎合顾主的喜好,他画竹常常在不同情境下寓意有别,或表长寿吉祥寓意,用于祝寿;或代表鱼竿,表向往隐居生活。
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A.文人画逐渐走向衰落B.社会矛盾日益尖锐C.传统绘画开始商品化D.商品经济发展繁荣28.1893年,陈炽在为郑观应的《盛世危言》作序时指出,西方“倚商立国,《洪范》八政之遗也;籍民为兵,管子连乡之制也;…公法睦邻,犹秉《周礼》。
”其旨在A.为学习西方开辟道路B.正确认识西学价值C.抵制西学在中国传播D.弘扬中华传统文化29.月份牌是西方广告画与中国年画结合的产物,民国初年发行遍及全国农村及城市。
右图所示,中间为身穿旗袍的中国女性形象,两边附有12个月节令的年历表,上方印有“健胃固肠丸”的商品名称。
据此可知A.实业救国思潮盛行全国B.旗袍是城乡最流行服饰C.时代变迁影响商品营销D.西方经济侵略日趋严重30.有学者在分析中国某一时期政治形势时说。
“国民党被赶出长江中下游地区,并丧失了精锐部队,同时中国共产党正在广阔农村扩大力量,并赢得民众的支持。
”据此推断,此后A.农村革命根据地广泛建立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C.中共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D.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战主战场31.下图所示是中国对外援助变化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时间名称援助方式援助原则/政策援外支出占GDP百分比/%1971全国第一次援外工作会议总交货人部制无产阶级国际主义1.51972、1973、1975、1977 全国第二、三、四、五次援外工作会议承建部负责制同上1.51(平均值)1980全国外经工作会议投资包干制有出有进、平等互利0.171983第六次全国援外工作会议承包责任制平等互利、讲究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
0.171991全国对外经济贸易会议总承包责任制同上0.08A.以对外援助为工作中心B.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C.对外政策逐渐趋于实用D.对外援助规模有所下降32.在罗马法中,很早就有私人建筑物之间必须留有一定距离的规定。
后来,这一规定扩展至水渠与树之间,以便水渠不会受到到处伸展的树根的影响。
这反映出罗马法A.注重保护公共利益B.旨在服务于社会生产C.保障私有财产权利D.维护奴隶主贵族权益33.1863年,在伦敦召开了支援波兰起义的群众大会,并通过了告法国工人书。
很快法国工人广泛地讨论了英国工人的呼吁书,热烈支持英国工人的倡议。
这反映出当时欧洲的工人运动A.以城市暴动为主要的斗争形式B.具有明显的国际性特征C.以英国为中心向其他国家扩展D.需要科学革命理论指导34.日本政府在1955年制定了《经济自立五年计划》,目标是实现经济自立和充分就业。
在1957年又制定了《新长期经济计划》,提出了更高的政策目标。
日本政府此举旨在A.效仿苏联社会经济发展模式B.解决经济停滞和通胀危机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D.引导和促进经济高速增长35.下表是一些经联合国或其他国际组织建议的每年在国际范围内开展的单项主题活动日,也被称为国际日(世界日)。
这可以说明A.经济全球化导致世界发展不平衡加剧B.世界性问题需要国际合作应对C.联合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起决定作用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可阻挡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唐朝时期,丝织业高度发展,生产有绢、罗、纱、绩、锦等不同品种的丝绸,印染技术也迅速发展,白居易曾在《缭绩》中记载:“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
”精美的丝绸离不开纹饰,“联珠纹”颇为典型,该纹饰源自波斯,给丝绸增添了别样风情。
丝绸还是地方向朝廷交纳的重要贡品,初以黄河流域的河南道、河北道进奉最多,但到唐代后期,主要丝绸贡品已大多来自江南。
唐王朝还经常对往来的外国官员、使者回赠以精美的丝绸,波斯、大食的商人也在长安收购丝绸,动辄以千百匹计,丝绸大量输往世界各地,至今日本正仓院和法隆寺都还珍藏着许多唐代蜀锦残片。
——据姚培建《千年丝绸见唐风》等整理材料二16世纪以来,历代法国君王和贵族对丝绸倾力支持,法国丝织业蓬勃发展,逐渐取代意大利成为欧洲丝绸生产的中心随着东方航线贸易的发展,大量中国丝绸被运往欧洲,并受到广泛追捧。
在这种形势下,欧洲丝织品厂开始大量设计生产具有中国风格的丝绸产品。
身穿长袍的中国人物、雕梁画栋的楼台亭阁、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等中国元素,大量出现在法国的丝绸产品中17—18世纪,法国的宫廷是欧洲各地时尚的发源地,法国丝绸图案因此在欧洲各地模仿流行。
——摘编自袁宣萍《17—18世纪欧洲丝绸中的“中国风”》(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丝绸生产的特点,简析唐代丝绸业发展的影响。
(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7-18世纪欧洲丝绸业的新发展,并分析其原因。
(10分)(3)综上,就商贸与文化交流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3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统计表(1949—2018)单位:亿元——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这一时期的中国对外贸易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
(要求:阶段明确,解释合理,表述清晰)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由于当皇太子时就深知官僚制度的专横,加上当时自治思想风行于俄国,亚历山大二世决定以地方自治来抗衡官僚政治。
1864年,沙皇政府开始在地方设置自治机构。
这些机构由地主、市民和农民选举的代表组成,主要负责地方的文化、教育、卫生、食品供应等公共事务。
地方自治机构的活动为改变当地落后的生活条件和陈规陋习起了良好作用,但它没有政治权力,一切听命于省长的裁决。
在进行地方自治改革后,政府实际上允许了不依赖国家的、独立的公民社会的出现。
但当自由主义者强烈要求建立一个全俄国的代表机构——杜马时,亚历山大二世无论如何都拒绝对此作出让步,从而制止发展到君主立宪政体的倾向。
革命的道路于是不可避免。
——摘编自曹维安《评亚历山大二世的俄国大改革》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国进行地方自治改革的背景。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俄国地方自治改革的影响。
(9分)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1953年底,苏联提议召开有新中国参加的五大国外长会议,审查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措施。
对此,中国政府积极响应,于1954年3月正式决定派遣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并指示代表团在会议上要加强外交活动,促进国际局势缓和。
会议开始后,关于印度支那问题,各方陷入持久的僵局,会议即将无果而终。
6月16日,中国代表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六点建议。
除美国外的几乎所有与会代表团都认为中国所提建议富有建设性和协商精神。
周恩来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迅速开展一系列外交活动,推动有关各方朝解决问题的方向迈进。
7月21日,会议终于通过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最后宣言——摘编自林蕴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二卷)(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内瓦会议召开时的国际形势。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新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中所发挥的作用。
(9分)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沈钧儒(1875—1963),中国民盟成员。
早年留日学习法律,1907年回国后积极号召开国会定宪法,以从制度上保障人民的权利。
1922年,沈钧儒在《好政府与法》中提出“凡事有一定手续,有一定制裁,必为法,而非人”。
抗战时期,他又大力倡导冤狱赔偿运动。
新中国成立后,沈钧儒担任第一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挑选了一批政治坚定、法律修养高深和经验丰富的审判人员,推动新中国的审判工作有序开展。
他还参与起草了第一部宪法,宪法草案公布时,他强调要“加强人民民主法制和加强人民群众爱国守法的教育,使宪法和法律能够贯彻执行”。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沈钧儒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沈钧儒对新中国法治建设的贡献。
(9分)重庆一中2020届高三6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41.(25分)(1)特点:品种多样,色彩丰富,技艺高超;兼收并蓄,融合外来艺术;生产范围广,中心从黄河流域向江南转移。
(6分)影响:促进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江南地区发展;促进对外经济文化交往,传播中华文明。
(6分)(2)发展:法国成为生产中心;“中国风”丝绸盛行。
(4分)原因:法国政府大力支持丝织业;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中国丝绸大量销往欧洲;中国文化在欧洲广受欢迎;法国是欧洲时尚中心,被其他各国模仿。
(6分)(3)商业贸易是推动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商品的文化内涵有利于商业贸易。
(其他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3分)42.(12分)水平三:能够将表中所示年份转换为某种恰当的时间尺度,并结合表中数据,对划分依据的解释合理充分,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9—12分)水平二:能够将表中所示年份转换为某种较为恰当的时间尺度,并结合表中数据,对划分依据的解释较为合理,思路较清晰。
(5—8分)水平一:能够将表中所示年份转换为某种较为恰当的时间尺度,对划分依据的解释具有一定合理性,思路较清晰。
(0—4分)【示例】第一阶段:1949—1974年,即改革开放前。
这一阶段中国对外贸易的进出口总额较小,呈现出缓慢增长的趋势,主要是由于这一阶段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刚刚起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围堵封锁的遏制政策导致的。
第二阶段:1979—1989年。
这一阶段中国对外贸易的进出口总额较之前有较大增长,但处于逆差且不断增大的趋势。
这是由于改革开放后,经济特区的设立,中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尤其是大量的工业制成品的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