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对目前经济调控政策选择论文

合集下载

中国经济政治论文1000字

中国经济政治论文1000字

中国经济政治论文1000字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增长十分迅速,经济实力与国际地位不断上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改善下面是由店铺整理的中国经济政治论文1000字,谢谢你的阅读。

中国经济政治论文1000字篇一中国经济的总体运行态势良好上半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经济运行总体良好,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04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其中,一季度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700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02178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86581亿元,增长9.2%。

从上半年的主要指标数据看,尽管部分经济指标有所回落,但当前,经济增长继续由前期政策刺激的偏快增长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

GDP:增速降低是政府主动调控的结果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04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其中,一季度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700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02178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86581亿元,增长9.2%。

从环比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2%。

多数专家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仍然强劲,尽管部分经济指标在二季度出现回落,但这是政府主动调控的结果,也是部分刺激政策退出后市场的正常反应。

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上半年GDP9.6%的增长速度说明我国经济发展势头不错。

“它(GDP增速)没有过十,如果中国经济过了十甚至到了十一、十二,肯定是过热,那么我们的物价问题就会更恶化,所以现在的9.6既不是过热过快也不是下行幅度过大。

”下半年要想保持中国经济的健康,核心还是要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管理好通胀预期。

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 形势与政策论文

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 形势与政策论文

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形势与政策论文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形势与政策论文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然而,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形势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来应对。

本论文就此展开讨论。

一、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形势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

一方面,经济增速逐渐放缓,传统增长动力不再持续,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制约因素越来越明显。

另一方面,新旧动能转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正加快推动经济发展的结构优化。

1. 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在传统增长动力不再有效的背景下,加快转型升级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

推动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关键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产业附加值等。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才能推动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

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通过淘汰过剩产能、优化产业结构、降低企业成本等举措,可以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此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包括加强供给侧的创新能力,通过技术进步和创新激发出市场潜力,推动经济增长。

二、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为了应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形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被确定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

政府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此外,政府还鼓励投资者增加对创新型企业的支持,提供税收和资金等政策优惠。

2. 促进消费升级政府提出了促进消费升级的政策举措,以推动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

这些措施包括扩大居民收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优化消费环境等。

通过提高民众的购买力和消费能力,可以有效拉动内需,提升经济增长质量。

3. 降低企业成本为了改善企业经营环境,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降低企业成本的政策措施。

XX国内外当前世界经济形势论文(2)

XX国内外当前世界经济形势论文(2)

XX国内外当前世界经济形势论文(2)摘要: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关键转折时期。

从时代背景看,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双中期’区间”;从国际背景看,存在中国经济内外平衡问题,中国经济xx年增长10.5%,20XX年增长可能达到9.5%左右。

关键词:经济协调企业决策工业化城市化储备汇率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关键转折时期,正处在与联系越来越紧密时期,这就使得我国企业家在做重大决策时,不得不既考虑国内经济环境,也要考虑国际经济变化,还要观察国内外经济的相互影响。

这里,本文就我国经济所处的大阶段、国内外经济的协调、我国经济增长近期预期及挑战等,做一简要的分析。

一、企业决策的时代背景: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双中期’区间”经济发展包括经济增长及由此而产生的社会、及政治结构变化。

我们根据国内外关于经济发展阶段的理论和中国发展阶段的现实,选择了工业化和城市化作为核心指标,同时对比美国经济发展历程,得出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双中期’区间”的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双中期’区间”中国经济发展的五大特征,概括出我国经济发展的双重性规律,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

1、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双中期’区间”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单纯用工业化阶段或城市化阶段都难以完整地概括,必须同时考虑工业化与城市化。

首先,我们根据对中美经济史的对比分析,得出中国接近于美国工业化中期阶段的结论。

我国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对应于美国1950-1960年的水平,即美国工业化后期阶段,就业比重对应于美国1900年的水平,即其工业化初期阶段;而我国第三产业就业相当于美国1900年,即工业化初期的水平,三产产值占GDP比重相当于美国1870年以前的水平,还达不到工业化初期水平。

只能近似地说,中国现阶段经济处于“工业化中期区间”。

在现有的国内外经济发展阶段理论中,钱纳里的工业化阶段理论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

财经评论怎么写范文

财经评论怎么写范文

财经评论怎么写范文标题: 中央政策的影响——对中国财经形势的评论导语: 在当前全球经济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财经形势备受关注。

中央政策的实施对于中国财经形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中央政策对中国财经形势的影响进行评述。

引言: 近年来,中国政府通过实施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结构性问题,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

这些政策的实施不仅帮助中国经济摆脱了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的困境,更为精准扶贫、创新驱动和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了重要支持。

正文:(一)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1.货币政策的调整:中央政策通过适当调整货币政策,既避免了通货膨胀的风险,又稳定了经济增长速度。

例如,通过降息和减税等措施,中国政府鼓励消费和投资,刺激内需,从而提高了经济增长水平。

2.产业政策的导向:中央政策制定了产业政策的导向,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例如,国家“双创”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创业创新活动的蓬勃发展,培育了一批优秀的科技企业。

(二)结构性改革的推进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央政策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塑了经济增长模式,提高了经济增长质量。

例如,通过减少过剩产能和整顿非法金融活动,政府促进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结构的优化。

2.深化改革开放:中央政策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吸引了更多外商直接投资,并为国内企业提供了更多发展机遇。

例如,国家放宽了外资准入限制,加快了企业营商环境的改善,从而激发了企业创新和竞争力的提升。

(三)推动绿色发展1.环境保护政策的加强:中央政策重视环境保护,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政府实施了一系列严格的环境监管措施,减少了污染物排放,改善了环境质量,并推动清洁能源和低碳经济的发展。

2.绿色金融的发展:中央政策通过支持和引导绿色金融的发展,为绿色产业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支持。

例如,政府设立绿色金融基金,鼓励金融机构扩大对绿色产业的贷款规模,从而推动了绿色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货币政策现状分析货币银行学毕业论文(一)

我国货币政策现状分析货币银行学毕业论文(一)

我国货币政策现状分析货币银行学毕业论文(一)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

作为货币银行学专业的毕业生,了解我国货币政策现状,深入分析其调控特点和影响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货币政策的现状我国货币政策旨在调节货币供应量、保持货币的稳定价值、维护金融体系稳定。

随着时代背景、经济周期和市场结构的演变,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目前,我国货币政策主要采用“利率中立”的调控策略。

这一策略强调“稳健、中性、适度”的调控原则,即货币政策既要避免过度宽松,也要避免过度收紧,使货币政策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

二、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特点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特点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稳健中性。

我国货币政策强调保持稳健中性,既要抑制通货膨胀,也不能让经济出现不必要的萎缩。

2.灵活性。

我国货币政策在应对经济政策、金融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各种变化时,会根据需求进行适时和灵活的调整。

3.多元化。

我国货币政策采取了多种手段,如公开市场操作、利率调控、监管手段等。

在应对经济形势的变化时,根据需求进行灵活调整。

4.逐步开放。

我国货币政策逐步放开对外开放,加入国际货币体系,积极参与国际货币政策和监管合作等。

三、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因素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经济增长。

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与经济增长紧密相关。

在经济增长需要的时候,货币政策应该采取货币宽松策略。

当经济发展过快,出现通胀等问题时,货币政策应该采取相应的货币紧缩政策。

2.金融市场。

运用货币政策影响金融市场的利率、货币供给、流动性等方面的变化,从而实现金融市场的稳定。

3.国际经济形势。

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对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也十分敏感。

国际贸易、外汇市场等方面的变化都会影响我国的货币政策。

4.金融风险。

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的风险也会对货币政策产生影响。

在金融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时,货币政策应采取相应措施,以保障金融系统的稳定。

综上所述,我国货币政策在实践中表现出了灵活性、稳健中性和多元化的特点。

运用政府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对我国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政策进行分析撰写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小论文

运用政府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对我国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政策进行分析撰写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小论文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摘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支柱,相应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应是决定宏观调控成效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事关国民经济能否保持平稳运行和实现长期增长,因而在一个国家的策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宏观调控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此后10多年,我国经济增长先后经历了速度过快、稳中趋降和平稳较快三个阶段,总体上呈现出持续增长和波动幅度收窄的良好态势。

在这个过程中,财政政策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自2004年5月份以来采取的财政货币政策调控,深化财税管理体制改革,长期居高不下的投资规模终于大幅回落,物价无论是PPI还是CPI均疾步走低,货币供应量回到央行盯住范围内。

从而体现了财政政策在促进体制改革、促进协调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5年,中国在加强财政宏观调控、推进依法理财、推进依法理财,推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实施了以“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为主要内容的稳健财政政策,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财政经济状况进一步改善。

2005年,全国财政收入31627.98亿元,突破3万亿元大关,比上年同期增长19.8%。

2005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脉络已经清晰。

国民经济在保持强劲增长势头的情况下,出现了几个值得关注的趋向:一是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连续下滑,目前已经进入理想的区间;二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顺利实施,人民币汇率在初始升值2%之后稳中有升;三是在人民币升值后净出口继续上升,贸易顺差大幅增加,外汇储备创历史新高;四是工业企业利润率下降;五是部分行业能过剩矛盾突出。

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增加了操作的难度。

若要保持高增长、低通涨的理想发展格局,短期内通过利率、汇率调节经济增长、改善进出口平衡、提高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压缩长线投资等已经没有太大的余地。

当前我国的货币政策实施情况及其未来走向写一篇短文

当前我国的货币政策实施情况及其未来走向写一篇短文

【试论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在我国,随着市场化改革的逐渐深入,货币政策受关注的程度也在不断提高.目前,货币政策已成为最受社会关注的宏观政策,其每一次变化及未来可能的走势,都会牵动市场的神经,产生广泛的影响。

不过,在货币政策越来越受到关注的同时,在理论研究的层面上,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争论却一直没有停息过.对于货币政策调控而言,其是否具有有效性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它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货币政策的调控边界,以及货币政策操作的基调。

货币政策的效果决定于国家或地区的金融深度、金融制度安排与变迁乃至经济制度安排与变迁。

因此,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货币政策工具、中间目标和最终目标的选择都有其特殊性,这势必对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政策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对处于金融深化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因而需要从多方面对一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才能得出一国货币政策是否有效以及如何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2003年以来,中央银行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保持货币信贷的平稳增长,加快金融体制的改革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增强货币政策在总量平衡中的作用。

综合来看,近年我国GDP年均增长10%以上,CPI年均增长控制在3。

2%以内, 广义货币供应量(M2)年均增长控制在17%左右,可见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比较有效,对实际产出和物价变动都具有重大影响。

但是与1998年以前货币政策效果相比较,近年货币政策效果有不断减弱趋势,印证了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货币政策效果是非均衡的观点。

主要体现为:货币供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减弱;宽松的货币政策未能避免物价走低;货币政策促进投资乏力;连续降息刺激消费微效.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是结构问题而不是总量问题。

(2)货币供应量的内生性增强是制约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主要因素.(3)货币政策传导效应存在较长时期的外部时滞问题。

我国宏观调控政策效应论文

我国宏观调控政策效应论文

浅谈我国宏观调控的政策效应摘要我国扩大内需的宏观调控政策效应不理想主要不是政策本身的原因,而是政策背后的市场基础与制度条件方面的问题。

文章从宏观调控政策出发,解释中国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的理论框架,从理论上揭示了短期的总量稳定与长期的经济增长的关系,并提出正确地把握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问题。

关键词宏观调控政府制度政策效应当前,我国虽然由于部分行业投资扩张较猛,但我们的劳动力不紧张,失业率还在增长;资金不紧张。

银行存差很大;生产能力不紧张,大部分特别是制造业、工业消费品能力宽松甚至过剩,我国潜在的经济增长率大约为9%-10%。

现在实际增长率仅及潜在增长率的下限,未到上限。

不过碰到的瓶颈制约应当引起重视,因为它影响发展的全局。

本文依据现代宏观经济学理论,浅谈中国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的理论框架。

一、实施宏观调控的政策效应从宏观开放经济的角度来看,在“蒙代尔不可能三角”中,中国政府选择了固定汇率制度和资本自由流动(或加速放松资本管制)的某种结合。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一国如果出现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项目顺差(或两者之和为顺差),本币汇率将会升值并导致经常项目逆差减少和国际收支平衡的恢复。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为消除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项目顺差导致的本币升值压力,中央银行必须买入外币卖出本币。

流通中本币数量的增加必然导致通货膨胀压力的增加。

如果经济处于通货收缩时期,中央银行可以不必对增加的货币供应进行对冲。

但是,对于一个存在结构性国际收支顺差的国家来说,当经济处于通货膨胀(或出现通货膨胀危险)时期,中央银行维持汇率稳定的目标与中央银行克服通货膨胀的目标往往发生矛盾。

为了防止(或抑制)通货膨胀,中央银行必须提高利息率和(或)降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

如果要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中央银行就必须对因干预外汇市场而释放出的货币增量进行对冲。

但是,任何国家中央银行的对冲能力都是有限的。

事实上,早在中国经济走出通货收缩之前,为了控制货币供应的增长速度,人民银行就一直在从事对冲操作。

中央银行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中央银行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中央银行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中央银行作为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其政策对经济的影响非常重要。

中央银行的政策决策直接关系到货币供应、利率、汇率等方面,进而影响到投资、消费、出口等经济活动。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央银行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首先,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对投资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利率来影响信贷市场的流动性,从而影响企业和个人的融资成本。

当中央银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提高利率以抑制通胀时,企业和个人的贷款成本增加,投资活动受到抑制。

相反,当中央银行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时,降低利率以刺激经济增长,企业和个人的融资成本减少,投资活动也会得到提振。

因此,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直接影响着经济中投资的规模和发展速度。

其次,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还影响着消费行为。

通过调整利率,中央银行可以影响消费者的借贷成本和储蓄收益。

当中央银行提高利率时,消费者的借贷成本上升,储蓄收益增加,鼓励消费者更多地储蓄,减少消费支出,影响整体消费水平。

相反,当中央银行降低利率时,消费者的借贷成本下降,储蓄收益减少,鼓励消费者增加消费支出,刺激经济增长。

因此,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对消费水平和消费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此外,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还对汇率产生影响。

中央银行通过干预外汇市场,调整汇率水平,影响国内外的货币兑换比率。

当中央银行采取升值政策,通过购买外汇来增加本币供应,汇率上升,本币变得更加贵重,会对进口商品价格产生影响,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相反,当中央银行采取贬值政策,通过出售外汇来减少本币供应,汇率下降,本币变得更加便宜,会对出口商品价格产生影响,可能促进经济增长。

因此,中央银行的汇率政策对外贸和通货膨胀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此外,中央银行的政策还对金融市场产生影响。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利率、货币供应量等政策工具,影响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和稳定性。

当中央银行采取紧缩政策时,加大货币供应紧缩措施,限制金融机构的贷款额度,降低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可能导致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现阶段我国财政政策分析-金融经济-毕业论文

现阶段我国财政政策分析-金融经济-毕业论文

目录摘要 (1)1.我国财政政策的背景及意义 (2)1.1我国财政政策的背景及内容 (2)1.1.1我国财政政策的背景 (2)1.1.2 我国财政政策的内容 (3)1.2 我国财政政策研究的意义 (4)2.我国财政政策与发展战略现状分析 (5)2.1我国财政政策与发展概括 (5)2.1.1“十三五”期间我国的财政政策 (5)2.1.2我国财政政策发展概况 (6)2.2 我国财政政策发展的问题 (8)3.2018年我国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效 (9)3.1着眼“积极有效”、减税增支并重 (9)3.2营改增继续落实减税效应将扩大 (10)3.3财税体制改革深化、个税改革有望突破 (10)4.我国财政政策发展的成就与重点目标 (12)结束语 (15)参考文献 (16)现阶段我国财政政策分析摘要在防风险和汇率贬值压力并存的情况下,宏观调控所倚重的工具正在由货币政策转向财政政策。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财政部《财政预算草案报告》中对财政政策的定调是要“更加积极有效”。

从预算增速和赤字率等指标来看,一般公共预算内财政政策在“量”上基本符合预期;亮点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是预算外准财政的加码;二是财税政策更加追求质量。

减收增支是财政政策发挥逆周期调控的应有之意。

与2017年执行数相比,2018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3352亿元,同比增长6.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0906亿元,同比增加8.7%。

2016年以来,财政支出增速持续高于财政收入增速,面临较大的财政收支压力;不过,这一缺口正在相对收窄。

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差额为23900亿元,比2017年高出2000亿元。

预算草案中报告的预算赤字率为3.1%,与上年度持平;我们的测算显示,预算收支差额相对于3.1%预算赤字率而言是留有空间的。

如果经济增速符合预期,即便实际执行中超出预算,赤字率也不会突破3%红线。

财政赤字预留空间约为530-760亿元。

中央赤字与地方赤字仍按照上年65:35的比例进行划分。

中国经济发展形势论文_中国当前经济发展形势论文

中国经济发展形势论文_中国当前经济发展形势论文

中国经济发展形势论文_中国当前经济发展形势论文中国当前经济形势论文篇一:《浅论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下体育产业的发展思路》[摘要]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起关键作用是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然伴随着2022年北京奥运会成功申办,关于对体育产业的政策判断,市场开始习惯的加入奥运因素,甚至视作为未来体育产业发展的经济轨迹,显然,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层面看皆存在片面性,本文认为,最终对体育产业发展起决定因素不是奥运盛会,而是当前的宏观经济状况,经过审时度势细研当前国内宏观经济特征,笔者拟提出未来体育产业的发展战略思路,目的是保证体育产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宏观经济形势体育产业发展思路随着我国申办2022奥运会的成功,以及北京奥运会的成功运作,各行各业尤其是体育产业开始刻意地把奥运会与行业互动紧密关联,认为承办奥运必将是未来体育产业政策和经济的分水岭,会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体育产业的发展,成为体育产业市场新的经济增长点。

诚如所言,政府和管理层也的确希望借助此次奥运会的举办,能够对我国的体育事业包括体育产业实现“智能升级”,进一步优化体育产业的结构,凭籍奥运“催化剂”的作用,催生一个带有奥运因素的相对发达的体育产业链。

但与此同时,应该清醒看到的是奥运对体育产业的影响并不总是呈正面效应,亦有负面潜在制约因素的存在,例如奥运前的过度投资会引发奥运后投资和增长下滑,甚至衰退的问题,日本就是这方面问题的最好史鉴。

因此,总揽全局不应“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不能过多地强化奥运预期的影响,不妨弱化奥运要素,理性看待目前体育产业之现状,回到我国宏观经济层面上来,因为最终对体育产业发展起决定因素不是奥运盛会,而是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

基于这个理论视角,本文从以上题目切入,以期拓宽体育产业管理层视野并尝试提出宏观经济形势下体育产业的发展的思路。

一、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特点1.宏观经济形势的内涵。

2022年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整体上呈良好态势发展。

关于宏观经济政策论文

关于宏观经济政策论文

关于宏观经济政策论文宏观经济政策已成为宏观经济发展最大的外生变量。

由于主体界定不清、资料和经费相对不足、评估标准差异性大以及缺乏必要的保障机制,宏观经济政策评估已陷入困境。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宏观经济政策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宏观经济政策论文范文一:宏观经济政策对国民经济的调节探索论文摘要:市场经济是效率经济,但市场本身内在固有的缺陷,会对经济运行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世界上各国普遍加强了政府对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从一国政府常采用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出发,去尝试分析宏观政策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作用。

关键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宏观调控党的十四次代表大会,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调节作用,通过价格信号、市场内在机制作用,刺激我国国民经济效率、均衡发展。

但是受市场“内在缺陷”限制,诸如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市场外部性问题、信息不对称问题、自然垄断问题等等,会相应地引发市场失灵现象,危害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国家政府对市场的宏观调控,加强对市场的监督、引导、规范,本文主要从政策面,试述一些宏观政策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以及所产生的一些相关作用。

根据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一国政府的经济波动主要有投资、消费、政府购买三大需求引致,而结合相关的原理、公式及乘数作用,政府可以采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调节,以匹配不同时期的需求,消除经济波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此外,政府还必须根据本国国情,结合世界形势发展需要,制定一些适合本国发展的宏观产业政策,从而有别于他国的经济发展道路,以又好又快发展本国经济。

?1财政政策对本国经济发展的调节财政是一国政府赖以生存的命脉,发展到今天,财政手段日趋完善,财政工具也日趋成熟,财政调控意识也趋于主动,根据一定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特点,运用财政收入、财政支出手段,或者二者交替使用,对国家宏观经济进行调控,具体有税收政策、收费政策、支出政策、预算政策、国债政策等组成。

宏观经济管理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宏观经济管理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宏观经济治理论文范文精选3篇一、宏观经济治理意义在进行宏观经济治理活动的过程中,应当结合经济进展实际情况,顺应时代进展规律。

宏观经济治理行为同样需要能够满足市场经济进展需要,以及平衡市场的能力。

从内容上看主要包括几个方面:首先,宏观经济治理需要目标市场调控相关不足部分。

由于市场调节的能力有限,又存在弱点,往往在进行调节的过程中缺少必要的实时性,因此,需要政府加以宏观调控。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是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进展。

其次,在进行宏观调控的过程中,政府对国有企业放权,不会过多干涉国有企业的生产与经营决策问题,这样就十分有效的维护了形成的市场经济环境。

并对市场经济的弊端进行规范,从根本上确保了国有资产以及相关问题的安全性。

最后,进行宏观经济治理能够更好的维持市场经济的环境良好与秩序健全。

通过加强宏观调控的力度,能够更好的实现社会分配的公平性。

更好的维护GJ经济利益。

GJ也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增强监督力度与机制。

不断促成良好经济竞争环境。

二、宏观经济治理条件下的经济信息重要性分析经济信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我国国民经济进展过程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其能够对整个国民经济进展过程中的不同部门之间形成良性沟通提供桥梁性的作用。

同时,也是经济治理部门行为的重要数据指导。

能够有效的促进社会经济生产治理效率提升,拓展人类智力进展。

因此,大量的收集和掌握经济信息对提升生产力以及提升实践效率意义重大。

经济信息同样还能够具体影响经济社会的进展,其能够从很大程度上影响GJ经济建设过程中对资源的开发程度与利用效率。

是工业发达GJ在进行进展的过程中必定要经历的。

能够从根本上推动进展。

与此同时,经济信息在现代经济环境当中表现出多元化功能的特征,能够开发、增值、预测经济行为相关活动。

在人类社会生活当中,信息、物质以及能源作为人类进展的不可或缺重要基础,其中信息的重要性表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三、基于宏观经济治理条件下的经济信息应用措施宏观经济治理行为从内容上看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具体包括计划、决策、监管以及服务等部分。

关于形式与政策小论文【九篇】

关于形式与政策小论文【九篇】

形式与政策小论文1【摘要】本文对当前经济金融形势与宏观经济进行简要分析,指出下一步形势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宏观经济政策,并进一步对宏观经济政策问题提出了相关措施。

[关键词]金融经济形势;宏观经济政策一、目前中国经济稳定发展中的关键任务1、从出口的目的是获得更多的利益出发,目前人民币不能贬值。

首先我们应当承认,如果人民币也像周边国家那样大幅度地贬值,出口增长速度可能比现在高一些。

但我们必须进一步考虑的问题是,增加出口是为了什么。

我们不应为出口而出口,出口的目的之一是要赚钱。

我们赚钱的本事如何所赚的钱与出口的增加成正比吗我们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可能已经是最便宜的了(比如我国出口美国的许多商品,价格不仅大大低于“四小龙”,甚至低于“四小虎”),许多东西已经在地摊上出售,在这种情况下还要通过本币大幅度贬值来增加出口吗总不能发展到白送吧所以,对目前的中国外贸来说,提高竞争力不能再靠货币贬值,而要靠品牌,靠提高产品质量,靠增加出口商品的技术附加值。

从事外贸工作的人还应该向发达国家搞外贸的同行学习从事国际贸易的本事,而不能一味地要求或寄希望于本币的贬值。

2、在目前的国际环境中,人民币贬值对我国扩大出口的作用不大。

为什么作出这样的判断第一,出口的增长不完全决定于汇价,还取决于进口国的经济增长和国内需求增长状况。

在目前的国家经济形势下,无论我们想出什么高招、采取何种政策,我们的出口也绝不可能达到1997年那么高的增长速度,因为我们主要的贸易伙伴东南亚和日韩的经济深陷泥潭,其他国家经济增长也在放慢,其进口需求都在减少。

在这种情况下使人民币贬值,由于并不能因此而增加相关国家的国内购买力进而增加进口需求,对我们扩大出口作用不大。

东南亚国家货币贬值那么多(大多超过50%),出口与经济增长未见起色甚至出现负增长就是有力证明:1997年上半年,泰国、马来西亚、印尼和菲律宾等国对日本的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长4.1%,而货币大幅度贬值后的下半年,相反却下降为负8.7%;到1998年5月,这些国家对日出口下降就更厉害了:与1997年同期相比,泰国下降23.4%,马来西亚下降32.1%,印尼下降32.7%。

(公共管理专业论文)金融稳定的公共政策分析:中国现状与趋势

(公共管理专业论文)金融稳定的公共政策分析:中国现状与趋势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金融稳定的公共政策分析:中国现状与趋势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公共管理指导教师:***20070603摘要金融稳定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核心基础之一。

对于正处于经济转轨过程中的中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公共政策分析引入到金融稳定问题中来,从金融稳定既是一种公共产品又是一种公共政策出发,阐释了金融稳定的公共政策内涵,重点对金融稳定的政策运作进行了分析,包括政策决策、议程设定、政策执行和政策评价等一系列过程。

例如,在政策决策中,主要应用了精英模型、派系模型、官僚政治模型等理论模型进行分析;在议程设定中,通过比较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认为我国的金融稳定政策是以后者为主的;此外,还对金融稳定政策执行中以及我国总体的金融稳定政策效果、问题等做出了评价。

在此基础上,将金融稳定的公共政策分析与经济学分析相结合,提出了改进我国金融稳定的公共政策原则以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央银行金融稳定公共政策政策分析人民银行AbstractFinancial Stability is fundamental to effective market economy, and is crucial to financial risk prevention and resolution and financial stability maintenance, especially to China, a country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y reorganization. The essay combines public policy with financial stability, and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olicy to stabilize finance, with a view that financial stability is not only a public product but also a public policy. The essay covers the topics of decision making, agenda enactment, policy implementation and policy evaluation, etc. Based on the above-mentioned point, the essay combines the public policy of financial stability with economic analysis, and gives corresponding policy suggestion.Key Words: Central Bank, Financial Stability, Public Policy, Policy Analysis, PBOC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政府应如何随着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合理调控小论文

政府应如何随着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合理调控小论文

政府应如何随着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合理调控小论文宏观经济调控论文宏观经济调控论文宏观经济调控宏观调控是政府实施的政策措施以调节市场经济的运行。

在市场经济中,商品和服务的供应及需求是受价格规律及自由市场机制所影响。

市场经济带来经济增长,但会引发通货膨胀,而高潮后所跟随的衰退却使经济停滞甚至倒退,这种周期波动对社会资源及生产力都构成重影响。

所以宏观调控是着重以整体社会的经济运作,透过人为调节供应与需求来达至经这计划之目标。

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包含四个方面,即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总水平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宏观调控是指以政府为主体,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从总体国民经济运行过程进行的调节和控制以保证国民经济均衡发展,实现资源优配置。

国家宏观调控的必然性。

一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要求通过国家调控来保持各行业,各部门之间按一定比例协调发展。

要求通过国家的调控来为终济发展创造各种基础条件。

二是弥补市调节缺陷的需要,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保持合理的就业率,稳定价格总水平平衡国际收支,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外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国家经济职能的充分发挥。

宏观调控目标是指政府在宏观经济调控方面所要达到的国民经济运行状态的预定目的。

宏观调控基本目标:保持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宏观调控具体目标:充分就业、价稳定、济持续增长、经济结构优化、生活水平提高、国际收支平衡。

政府可以直接运用行政手段或指令性计划手段,直接对经济活动主体的经济行为进行直接干预,这样调节速度快、力度大、约束性强。

但是调节对象主观能动性受到限制,经营管理缺乏灵活性;微观主体利益易忽视;易产生决策的随意性;等。

政府也可以运用多种手段调节市场,通过市场影响和引导微观经济活动主体的经济行为,调节的对象不是企业,是市场:以总量调控为主;调节范围广泛;调节动态性,这样即使灵活。

宏观经济政策是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按照安调控目标的更求而制定的细织节、控制经济活动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是建立在市场机制作用基础上的,并同市场运行变量有内在联系的经济范畴,是国家宏观调控经济运行、保障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工具。

运用政府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对我国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政策进行分析撰写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小论文

运用政府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对我国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政策进行分析撰写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小论文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摘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支柱,相应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应是决定宏观调控成效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事关国民经济能否保持平稳运行和实现长期增长,因而在一个国家的策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宏观调控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此后10多年,我国经济增长先后经历了速度过快、稳中趋降和平稳较快三个阶段,总体上呈现出持续增长和波动幅度收窄的良好态势。

在这个过程中,财政政策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自2004年5月份以来采取的财政货币政策调控,深化财税管理体制改革,长期居高不下的投资规模终于大幅回落,物价无论是PPI还是CPI均疾步走低,货币供应量回到央行盯住范围内。

从而体现了财政政策在促进体制改革、促进协调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5年,中国在加强财政宏观调控、推进依法理财、推进依法理财,推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实施了以“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为主要内容的稳健财政政策,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财政经济状况进一步改善。

2005年,全国财政收入31627.98亿元,突破3万亿元大关,比上年同期增长19.8%。

2005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脉络已经清晰。

国民经济在保持强劲增长势头的情况下,出现了几个值得关注的趋向:一是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连续下滑,目前已经进入理想的区间;二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顺利实施,人民币汇率在初始升值2%之后稳中有升;三是在人民币升值后净出口继续上升,贸易顺差大幅增加,外汇储备创历史新高;四是工业企业利润率下降;五是部分行业能过剩矛盾突出。

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增加了操作的难度。

若要保持高增长、低通涨的理想发展格局,短期内通过利率、汇率调节经济增长、改善进出口平衡、提高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压缩长线投资等已经没有太大的余地。

对于经济政策分析的论文

对于经济政策分析的论文

对中国经济政策的分析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中国经济如果不讲代价紧急刹车?就是把物价压到最低水平,对稳定全球经济结构相当不利。

世界还是很盼望中国经济要稳定增长,因为中国的地位已经很重要。

如果中国经济紧急刹车,容易助长全球滞胀局面的形成。

因此,对中国经济当前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我认为一味地、简单地压物价,绝对不是我们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首要目标。

首要目标是什么?应该是尽可能在保增长和压物价中间取得深入的平衡,物价调控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有些专家说,就是要压物价或者是抑制通货膨胀是首要目标。

我觉得物价是要压,物价要控制,但是增长也不能不考虑。

第一,如何在压物价和保增长的关系中间取得平衡,这是件很难的事。

首先要有目标,要有一个目标值。

当然这个目标要讨论很多方面。

GDP到底多少合适?或者具体限制多少?维持去年11.9%的增长速度肯定不行,但是在外部的需求紧缩的程度还不清楚,在外部物价走势还不确定的情况下,中国单独自己压物价,国内的就业、老百姓的收入增长以及股市的稳定等等社会保证,都容易提出 GDP到底增长多少位比较好的问题。

根据中国经济学家对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的预测,以及我们改革开放历来的数据分析,我个人认为像去年11.9%这样肯定太高,还是能够争取在9%到10%较适宜。

9%~10%比去年低了一两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又保持了发展是第一要务的两个方针路线,发展是第一要务背后包含着很多问题,包含着就业和社会稳定因素。

因此,继续保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两个方针的路线。

调控政策又取决于增长和物价的关系,我们要明白,我们控制物价是为了什么,我们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我们控制物价是为了保持社会稳定,尽可能保证居民的收入稳定。

我认为,政府相关政策支持和收入的补贴能够到位。

我们现在财政收入增长很快,去年是5万亿元财政收入,增长31%。

我们在这样一个国家财力的大背景之下,实力很雄厚,我们相关的对企业的政策支持到位,对老百姓的弱势群体的收入水平能够基本补贴到位,只要在经济增长和居民实际收入水平没有受到大的冲击的水平之下,我们把CPI控制在6%~7%、7%~8%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要追求什么?我们追求的某个东西能不能达到?如果条件可能都存在,我们把物价控制在7%左右,社会是能够接受的。

2024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协调研究论文

2024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协调研究论文

2024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协调研究论文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现状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在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同时,我国还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区域协调发展等战略,促进了国内外市场的融合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我国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二、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然而,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包括:1.经济结构不合理。

当前,我国经济仍存在着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的问题,内需不足、服务业发展滞后等问题也比较突出,这导致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

2.资源环境压力加大。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如何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有效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区域发展不平衡。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存在较大的差异。

一些地区经济发展滞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三、协调发展的必要性针对上述问题,实现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至关重要。

协调发展不仅能够有效缓解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还能够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说,协调发展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优化经济结构。

协调发展有助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内需扩大和服务业发展,从而实现经济的平衡、协调发展。

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协调发展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3.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协调发展有助于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均衡发展。

四、实现协调发展的措施为了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政策引导。

政府应加大对协调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引导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协调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央行对目前经济调控政策的选择
摘要:2010年第四季度至今,中国人民银行频繁使用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政策进行宏观经济调控。

本文从货币政策调整的背景和原因出发,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对比了存款准备金率与利率工具。

关键词: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利率
2011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围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这一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认真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交替使用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以及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和货币信贷总量调控,维持经济平稳发展。

一、存款准备金率与利率变动的政策调整及其经济背景
中央银行主要使用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工具进行货币政策的调整,2011年初至今,已经历经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二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

出台这些政策的原因、背景主要有以下几点:(一)货币总量快速扩张,流动性充裕。

2010年末,广义货币(m2)余额72.58万亿元,同比增长19.7%,我国货币总量快速扩张态势明显,急需央行出台稳健的货币政策改善流动性充裕的现状。

(二)信贷规模增长迅猛,通货膨胀压力较大。

2010年1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同比增长4.6%,央行通过相应的货币政策,对银行信贷发出明确的紧缩信号,防止银行信贷增长过快或失衡和通货膨胀。

(三)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带来潜在风险。

2010年全年城
镇固定资产投资241415亿元,几乎每月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加,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但是,地方融资平台等问题也随之浮现,特别是固定资产中房地产的投资增速不容小视。

二、从内部因素角度比较存款准备金率与利率
(一)传导机制
央行所调整的是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存款规定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政策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机制是:中央银行调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一方面会增加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缴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从而降低了商业银行信用扩张的基础;另一方面法定存款准备金上调会使货币乘数减小,从而降低商业银行信用扩张的倍数。

而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借贷资本总额的比率,作为借贷资金的价格和税收、价格信贷杠杆一样都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中央银行对利率管理的基本目标是调节和控制利率的总水平使其既能反映社会资金的供求状况又能引导社会资金供求变化调节和控制利率结构优化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二)经济制度
在我国现有条件下,利率并不是完全市场化的利率,因此利率水平并不能反映资源的配置,目前我国利率水平和结构的确定均由中央银行统一管理,商业银行的利率浮动空间十分有限。

而存款准备金率理论上调整的政策效应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存款准备金率
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能否对银行贷款产生直接、决定性的作用,二是借款人对银行贷款的依存度,依存度高则货币政策的效果好,反之则差。

(三)政策效应
1.投资效应
根据凯恩斯的投资函数i=e-dr,其中e为自主投资,d为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系数,r为实际利率即名义利率扣除通货膨胀后的利率,贷款利率r的提高使资金的使用成本上升,直接导致投资i下降;另一方面,人民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势必削弱商业银行的放贷能力,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继续扩大银行融资的需求。

2.储蓄效应
如果利率持续较低甚至为负值,势必造成居民存款的大量减少,从而导致间接融资难度加大,不利于投资合理化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存款利率的上调使金融机构吸收的存款稳定增长,有利于充分挖掘国内闲置资金。

3.信贷效应
央行多次上调准备金率,降低了放贷规模的高限,不仅压缩了商业银行的可贷空间,防止出现信贷迅速扩张,而且引导信贷资源合理配置,商业银行本着服务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结构的调整,做出信贷资源配置的最优选择。

三、从外部因素角度看存款准备金率与利率的不同
热钱又称“逃避资本”,它是指为追求高收益及低风险而在国际
金融市场上迅速流动的短期投机性资金。

2010年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28473亿美元,同比增长18.7%。

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6227元人民币。

美国新一轮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使我国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加之央行日前加息,导致中美利差再度扩大,令本已憧憬人民币升值的热钱更有兴趣,更有动力涌入中国进行套利交易。

加息与热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在当前“升值与加息”预期双双加强的时刻,嗅觉一贯灵敏的热钱很可能会大规模涌入中国,以期从中获取高额回报。

加息在短期内将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预期,并导致外部资金流入削弱调控效果。

按经济学理论,抑制通胀方面,升值和加息是可以替代的。

一般而言,央行加息是为了降低通胀预期,抑制资产泡沫。

但在全球资金一体化的背景下,加息未必能够抑制通胀。

投资人可借道大宗商品etf 把握通胀时期的投资机会,如果热钱一旦涌入会造成连锁反应,即可能迫使央行增发外汇占款人民币投放,导致全社会流动性更为充裕,背离收紧流动性的初衷。

“趴”在银行账户中的热钱分享利息收益和汇率收益,这一部分热钱在加息后可能会大量增加,削弱了加息带来的政策效果。

而对于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效果,是没有直接影响的。

四、政策效果与结语
总之,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作为常用的货币政策在传导机制、实际操作和政策效应上都有一定区别,而且在使用利率工具时要特别注意国际因素对国内金融的影响。

而2011年第一季度央行在提
升存款准备金率与加息之间交替频繁使用,显示货币政策正在加速回归常态,并且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收到了预期效果,第一季度宏观经济和金融运行平稳。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出结论:央行在调整流动性的过程中,要慎重的使用利率,科学的使用好存款准备金率。

一方面,因为利率对于成本推动型的通胀有直接关系,加息推动成本升高马上影响到每一个企业;而存款准备金率,直接影响贷款投放的规模、速度和水平,它是间接影响到企业。

存款准备金率的使用虽然对于银行的盈利水平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在银行现有盈利水平下还是可以承受的。

另一方面,本轮通货膨胀是在开放经济下出现,国际因素和国内因素共同影响下的通货膨胀,单纯通过加息来紧缩国内货币供给,不能引导国际热钱撤离,这样的货币政策并不能根治通货膨胀,甚至可能加剧通货膨胀。

参考文献:
[1]高悦.浅谈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带来的影响[j]. 黑龙江
对外经贸,2008(1)
[2]谷秀娟,张自广.流动性过剩背景下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分析[j].理论探索, 2008,(1)
[3]郑远超.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原因及效果分析[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