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胶凝胶合成技术
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制备粉体溶胶-凝胶法就是用含高化学活性组分的化合物作前驱体,在液相下将这些原料均匀混合,并进行水解、缩合化学反应,在溶液中形成稳定的透明胶溶体系,溶胶经陈化,胶粒间缓慢聚合,形成三维空间网络结构的凝胶,凝胶网络间充满了失去流动性的溶剂,形成凝胶。
凝胶经过干燥、烧结固化制备出分子乃至纳米亚结构的材料。
此方法的化学过程首先是将原料分散在溶剂中,然后经过水解反应生成活性单体,活性单体进行聚合,开始成为溶胶,进而生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凝胶,经过干燥和热处理制备出纳米粒子和所需要材料。
一、基本原理溶胶是指固体或胶体粒子均匀分散在溶液之中,固体粒子尺寸为1nm左右,含有103—109个原子,比表面积大。
胶体粒子受到布朗运动的作用可以稳定持久地悬浮在液相之中,此外粒子的表面电荷引起的双电荷层使固体粒子更加均匀的分布在溶液之中。
凝胶是随着水分的蒸发,溶胶中固体粒子间聚合能量加强,逐渐失去流动而变成的半固态物质。
分散在溶液中的固体粒子间吸引力与排斥力相当,使得凝胶中固态、液态都存在的高分散状态。
溶胶-凝胶法是以无机聚合反应为基础,以金属醇盐或无机金属盐作为前驱物,用水作为水解剂,有醇为溶剂来制备高分子化合物。
在溶液中前驱物进行水解、缩合反应,形成凝胶。
传统的溶胶-凝胶体系中,反应物通常是金属醇盐,通过醇盐缩水而得到溶胶。
但由于稀土金属的醇盐易水解、成本高等问题,限制了溶胶—凝胶法在更多领域的应用。
因此在很多领域中应用较多的是络合溶胶-凝胶法。
该法在制备前驱液时添加强络合剂,通过可溶性络合物的形成减少前驱液中的自由离子,控制一系列实验条件,移去溶剂后得到凝胶,最后再通过分解的方法除去有机配体而得到粉体颗粒。
溶胶-凝胶过程具体包括以下两个反应过程:1.水解反应是把阴离子取代成羟基,诱发综合反应,形成链状或网状交联的聚合物,金属盐类水解:ML + nH2O →M(OH2)z+n + L z-M(OH2)z+n→M(OH)(OH)(z-1)+n-1 + H+2.缩聚反应是把OR或L和OH换去,转换成氧化态:M-OH + M-OH →M-O-M + H2OM-OH + M-OH →M-O-M + ROH聚合程度决定于原颗粒的大小,而聚合速度取决于水解速率。
溶胶-凝胶合成法
Y
Y(OC2H5)3
B
Ca
(OC2H5)2
溶胶-凝胶合成法
无机盐的水解-缩聚反应
水解反应:Mn+ +nH2O → M(OH)n + nH+ 凝胶化 脱水凝胶化 碱性凝胶化 胶粒脱水,扩散层中电解质浓 度增加,凝胶化能垒逐渐减小
xM(H2O)nz+ + yOH- + aA- → MxOu(OH)y-2u(H2O)nAa(xz-y-a)+ + (xn+u-n)H2O A- —— 凝胶过程中所加入的酸根离子。 当x=1时,形成单核聚合物; 在x>1时,形成多核聚合物。 Mz+可通过O2-、OH-、H2或A-与配体桥联。
气凝胶块体
气凝胶隔热
溶胶-凝胶
+
模板工艺
多孔材料
胶质晶态模板
结构性多孔复制品
3.纤维材料
溶胶-凝胶合成法
前驱体经反应形成类线性无机聚合物或络合物,当粘度达10~100Pa· s时,
通过挑丝或漏丝法可制成凝胶纤维,热处理后可转变成相应玻璃或陶瓷纤维 克服了传统直接熔融纺丝法因特种陶瓷难熔融而无法制成纤的困难,工艺 可以在低温下进行,纤维陶瓷均匀性好、纯度高
溶胶-凝胶合成法 (3)凝胶与溶胶是两种互有联系的状态。 1)乳胶冷却后即可得到凝胶;加电解质于悬胶后也可得到凝胶。 2)凝胶可能具有触变性:在振摇、超声波或其他能产生内应力 的特定作用下,凝胶能转化为溶胶。 3)溶胶向凝胶转变过程主要是溶胶粒子聚集成键的聚合过程。 4)上述作用一经停止,则凝胶又恢复原状,凝胶和溶胶也可共 存,组成一更为复杂的胶态体系。
5)溶胶是否向凝胶发展,决定于胶粒间的作用力是否能够克服 凝聚时的势垒作用。因此,增加胶粒的电荷量,利用位阻效应 和利用溶剂化效应等,都可以使溶胶更稳定,凝胶更困难;反 之,则更容易形成凝胶。
材料合成与制备 第1章 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化目前主要分为脱水凝胶化和碱性凝胶化两类。
脱水凝胶化过程中(加入强亲水性物质,例已醇),胶粒脱水,扩 散层中电解质溶解质浓度增加,凝胶化能垒降低。
碱性凝胶化过程中, Mn+ 可通过O2-、OH- 或An-(酸根离子)与配 体 简桥言联之,。体影系响加因入素有OHp-H,值胶、粒温表度面、正A电n-荷的减性少质,、能M(垒H2高O度)n+降的低浓。度等。
(3)溶剂化作用也能稳定溶胶。破坏胶粒之间的有序溶剂层, 使胶粒表层脱除溶剂并相互接触需要一定的溶剂化能量。这种 效应对于亲液溶胶更加明显。
反之,由溶胶制备凝胶的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1)使水、醇等分散介质挥发或冷却溶胶,使其成为过饱和 液,而形成冻胶。 (2)加入非溶剂,如在果胶水溶液中加入适量酒精后,即形 成凝胶。 (3)将适量的电解质加入胶粒亲水性较强的憎液型溶胶,即 可形成凝胶。 (4)利用化学反应产生不溶物,并控制反应条件可得凝胶。
前驱物溶液(溶 胶)由金属无机 化合物与添加剂 之间的反应形成
密集的粒子
粉末、薄 膜
有机聚合物 型Sol-Gel
过程
前驱物的控制 水解和缩聚
1.由前驱物得到的无机聚合物构 成凝胶网络 2.刚形成的凝胶体 积与前驱物溶液体积完全一样 3. 凝胶形成的参数--胶凝时间随着 过程中其它参数的变化 而变化 4.凝胶透明
3、 20纪80年代以后,广泛应用于功能材料、特种陶瓷材料、晶 体、薄膜材料 、超微粉体、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制备和应用。从 1981年开始,每二年举办一次溶胶-凝胶科学技术国际会议。溶胶-凝 胶科学已经成为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
三、溶胶-凝胶合成方法的原理
现代溶胶-凝胶技术一般是以金属有机醇盐或无机盐为原料, 溶解于一定的溶剂中形成金属化合物的溶液,然后进行水解、聚合 形成溶胶、凝胶。
第五章 溶胶凝胶
前式表示水解反应的结果。后式则只是反映系统 内发生了脱水和脱醇反应。
脱水缩聚反应: -M-OH+HO-M M-O-M + H2O 脱醇缩聚反应: -M-OH+RO-M M-O-M + ROH
2. 水解-聚合反应的机理过程:
(1)水解反应 水解一般在水、水和醇的溶剂中进行并生成活性 的M-OH,反应可分为三步:
如何解释在酸碱催化条件下的水解过程和结果?
(1)在酸催化条件下,TEOS的水解属亲电子反应机理。 首先,TEOS的一个Si一OR基团迅速质子化,造成Si原 子上的电子云向该一OR基团偏移而呈亲电性,易受水分子 的进攻。水分子从另一侧进攻Si原子,H2O分子上的电子 云向Si偏移而带一正电荷,此时Si原子电子云继续向质子 化一OR基团偏移造成该Si一OR键减弱进而脱离,这样一个 OH一基团便取代了一OR基团。
醇盐溶胶一凝胶法制备玻璃制品的工艺流程
图5.3 醇盐溶胶-凝胶法制备玻璃制品工艺流程
溶胶-凝胶技术的三个基本步骤总结:
(1)将低粘度的金属的醇盐或金属盐(有机或无机) 等先驱体(precursors)均匀混合。先驱体可以提 供最终所需要的金属离子。在某些情况下,先驱体 的一个组分可能就是一种氧化物颗粒溶胶 (colloidal sol)。 (2)制成均匀的溶胶,并使之凝胶。这是决定最终 陶瓷材料化学均匀性的关键步骤。 (3)在凝胶过程中或在凝胶后成型、干燥,然后煅 烧或烧结
5.5.2 催化剂的作用
为调节溶液的酸度而加入的酸或碱实际上起催化 剂的作用。它对溶胶-凝胶反应过程和生成凝胶的结 构都有重要影响。 宏观上表现为对反应溶液体系的粘度随放置时间变化 及凝胶化时间的影响。 如何从溶液粘度与溶液中聚合物的浓度之间的关系来 揭示聚合物的结构特点?
溶胶凝胶法的基本原理、发展及应用现状
溶胶凝胶法的基本原理、发展及应用现状一、本文概述溶胶凝胶法(Sol-Gel Method)是一种重要的材料制备技术,广泛应用于陶瓷、玻璃、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等多个领域。
本文旨在全面阐述溶胶凝胶法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以及应用现状。
我们将深入探讨溶胶凝胶法的基本原理,包括溶胶的形成、凝胶化过程以及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调控。
我们将回顾溶胶凝胶法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探索阶段到如今的成熟应用,分析其技术进步和主要成就。
我们将重点关注溶胶凝胶法的应用现状,涉及领域广泛,如能源、环境、生物医学等,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潜在应用。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溶胶凝胶法知识体系,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溶胶凝胶法的基本原理溶胶凝胶法(Sol-Gel Method)是一种在湿化学领域广泛应用的材料制备技术,其基本原理涉及胶体化学和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
该方法通过控制溶液中的化学反应,使溶液中的溶质原子或离子在液相中形成稳定的溶胶体系,随后经过凝胶化过程转化为固态凝胶,最后经过热处理等步骤得到所需材料。
在溶胶凝胶法的过程中,溶胶的形成是关键。
溶胶是由固体颗粒(通常为纳米尺度)分散在液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
这些固体颗粒可以通过水解和缩聚等化学反应从溶液中的前驱体(如金属盐或金属醇盐)中生成。
水解反应是指前驱体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氢氧化物或氧化物,同时释放出水分子。
缩聚反应则是指这些氢氧化物或氧化物之间进一步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网络状的结构,从而使溶液转化为溶胶。
凝胶化过程是溶胶凝胶法的另一个重要阶段。
随着溶胶中固体颗粒的不断生成和长大,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逐渐增强,形成三维网络结构,使溶胶失去流动性,转变为固态的凝胶。
这一过程中,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如范德华力、氢键等)以及颗粒表面的电荷状态等因素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热处理等步骤,可以去除凝胶中的残余水分和有机溶剂,同时使凝胶中的无机物发生结晶或相变,从而得到所需的材料。
第二章溶胶凝胶法ppt课件(2024版)
醇-金属醇盐体系的缩聚反应
M(OR)n+xH2OM(OH)x(OR)n-x+xROH -M-OH + HO-M- -M-O-M- + H2O -M-OH + RO-M- -M-O-M- +ROH
S ( O i ) 4 S H ( O i ) 4 H ( O ) 3 S H O iS ( O i ) 3 H
光源
凸透镜
Fe(OH)3胶体
光锥
丁达尔效应示意图
2
2. 溶胶(sol) 具有液体特征的胶体体系,在液体介质中分散了 1~100nm粒子(基本单元)。
溶胶的特点: (1)溶胶不是物质而是一种“状态”
3
(2)溶胶与溶液的相似之处 溶质+溶剂→溶液 分散相+分散介质→溶胶(分散系)
分散相
液体 固体 气体 液体 固体 液体 气体
Si(OCH3)4(液体) > Si(OC2H5)4(液体) > Si(OC3H7)4(液体) > Si(OC4H9)4
② 在制备多组分氧化物溶胶时,不同元素醇盐的 水解活性不同
选择合适的醇盐品种,可使它们的水解速率达到较好 的匹配,从而保证溶胶的均匀性。
39
③ 起始溶液中的醇盐浓度必须保持适当 作为溶剂的醇加入量过多时,将导致醇盐浓度
1 预热到30C 控制在35C-
3 60C之间
B: 6 ml无水乙醇 2 ml乙酸 1.5ml浓盐酸 3 ml蒸馏水
A:23ml无水乙醇 20ml钛酸丁脂
28
淡黄色透 静置5—10min 明冻状溶 红外灯照射1—2h
胶
黄色干凝胶
80C恒温5h 干凝胶粉末
不同温 度焙烧
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1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Sol-Gel)技术是指金属有机或无机化合物经过溶胶,凝胶化和热处理形成氧化物或其他固体化合物的方法。
其过程:用液体化学试剂(或粉状试剂溶于溶剂)或溶胶为原料,而不是用传统的粉状物为反应物,在液相中均匀混合并进行反应,生成稳定且无沉淀的溶胶体系,放置一定时间后转变为凝胶,经脱水处理,在溶胶或凝胶状态下成型为制品,再在略低于传统的温度下烧结。
2 溶胶凝胶法基本原理溶胶,凝胶法的主要步骤为将酯类化合物或金属醇盐溶于有机溶剂中,形成均匀的溶液,然后加入其他组分,在一定温度下反应形成凝胶,最后经干燥处理制成产品。
2.1 水解反应金属盐在水中的性质受金属离子半径,电负性,配位数等因素影响,如Si、Al 盐,它们溶解于纯水中常电离出Mn+,并溶剂化[3]。
水解反应平衡关系随溶液的酸度,相应的电荷转移量等条件的不同而不同。
有时电离析出的Mn+又可以形成氢氧桥键合。
水解反应是可逆反应,如果在反应时排除掉水和醇的共沸物,则可以阻止逆反应进行,如果溶剂的烷基不同于醇盐的烷剂,则会产生转移酯化反应,这些反应对合成多组分氧化物是非常重要的。
2.2 聚合反应硅、磷、硼以及许多金属元素,如铝、钛、铁等的醇盐或无机盐在水解的同时均会发生聚合反应,如失水、失醇、缩聚、醇氧化、氧化、氢氧桥键合等都属于聚合反应,性质上都属于取代反应或加成反应。
主要反应:,M,OH ,HO,M, ? ,M,O,M,+H2O ;,M,OR + HO,M, ? ,M,O,M,+ROH 等。
Okkerse等提出硅酸在碱性条件聚合成六配位过渡态,Swain等则提出形成稳定的五配位的过渡态,由于硅酸盐的水解和聚合作用几乎同时进行,它的总反应过程动力学将决定于3个反应速率常数,使得在最临近的尺度范围内,中心Si原子可以有15种不同的化学环境,R.A.Assink等曾描述了这15种配位方式的关系。
可见聚合后的状态是很复杂的[4-6]。
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Sol-Gel法,简称S-G法)就是以无机物或金属醇盐作前驱体,在液相将这些原料均匀混合,并进行水解、缩合化学反应,在溶液中形成稳定的透明溶胶体系,溶胶经陈化,胶粒间缓慢聚合,形成三维空间网络结构的凝胶,凝胶网络间充满了失去流动性的溶剂,形成凝胶。
凝胶经过干燥、烧结固化制备出分子乃至纳米亚结构的材料。
溶胶-凝胶法由于其前驱物及其反映条件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制备方法。
l、金属醇盐水解法该方法的基本过程是将醇盐溶于有机溶剂,然后在搅拌的同时缓慢加入蒸馏水的醇溶液,控制一定的pH值,经反应一定时间即可得到溶胶。
溶胶的化学均匀程度一方面受到前驱液中各醇盐混合水平的影响,这与醇盐之间的化学反应情况密切相关;另一方面,每种醇盐对水的活性也有很大的差异。
当金属醇盐之间不发生反应时,各种金属醇盐对水的活性起决定作用,反应活性的不同导致溶胶不均匀。
添加有机络合剂是克服这些问题切实可行的办法,常用的络合剂有羧酸或β-二酮等添加剂。
2、强制水解法该方法的基本过程是将将所要制备的金属氯化物加到氯化氢的水溶液中,将其加热到沸腾反应一段时间即得到对应的溶胶。
这种方法在制备氧化物在氧化物阳极材料的制备中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3.金属醇盐氨解法4、原位聚合法及聚合螫合法这种方法的作用机理是有机单体聚合形成不断生长的刚性有机聚合网络,包围稳定的金属螫合物,从而减弱各种不同离子的差异性,减少各金属在高温分解中的偏析溶胶-凝胶法就是将含高化学活性组分的化合物经过溶液、溶胶、凝胶而固化,再经热处理而成的氧化物或其它化合物固体的方法。
⑴Sol-Gel法的基本原理及特点S01-Gel法的基本反应步骤如下:1)溶剂化:金属阳离子M z+吸引水分子形成溶剂单元M(H2O)nx+,为保持其配位数,具有强烈释放H+的趋势。
M(H2O)nx+→M(H2O)n-1(OH)(x-1)+H+2)水解反应:非电离式分子前驱物,如金属醇盐M(OR)n与水反应。
溶胶-凝胶法合成磷酸铁锂材料的方法
溶胶-凝胶法合成磷酸铁锂材料的方法
一、试剂准备:
1、磷酸三铝:将≥98%纯度的磷酸三铝和溶剂(乙醇或甲醇)以20:10的比例混合溶解,待备用;
2、锂离子溶液:将≥98%纯度的锂离子溶液(LiCl)和溶剂(乙醇或
甲醇)以20:10的比例混合溶解,待备用;
3、水性金属氧化物:将≥99.5%纯度的水性金属氧化物(例如Fe2O3)和溶剂(水)混合溶解,待备用;
4、磷酸铁溶液:将上述溶解后的磷酸三铝和水性金属氧化物以1:1的
比例混合,并适当加热,待其完全反应;
二、溶胶-凝胶法合成磷酸铁锂材料:
1、先将磷酸铁溶液和锂离子溶液以1:1.5的比例均匀混合在一起;
2、用磷酸铁溶液以1:1.5的比例混合锂离子溶液时,加入一定量的三
乙氧基苯胺(TEPA)作为混合剂,使其完全混合均匀;
3、在充分的混合的情况下,溶胶和凝胶完全分解,形成磷酸铁锂材料;
4、继续加热,使磷酸铁锂材料完全熔融,然后冷却到室温,得到最终
的磷酸铁锂材料。
溶胶凝胶法的基本原理、发展及应用现状
溶胶凝胶法的基本原理、发展及应用现状一、本文概述1、溶胶凝胶法的定义溶胶凝胶法(Sol-Gel Method)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领域的湿化学合成方法。
该方法基于溶胶(sol)和凝胶(gel)两个关键阶段的转换,通过控制化学反应条件,使前驱体在溶液中发生水解和缩聚反应,形成稳定的溶胶体系。
随着反应的进行,溶胶粒子逐渐增大并相互连接,形成三维网络结构的凝胶。
最终,通过热处理等后处理手段,凝胶转化为所需的纳米材料或涂层。
溶胶凝胶法的基本原理在于利用前驱体在溶液中的化学反应活性,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如温度、pH值、浓度等,使前驱体在分子或离子水平上均匀混合,并发生水解和缩聚反应。
这些反应使得前驱体之间形成化学键合,进而形成稳定的溶胶体系。
随着反应的进行,溶胶粒子逐渐增大并相互连接,形成三维网络结构的凝胶。
这种凝胶具有高度的多孔性和比表面积,为后续的材料处理和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溶胶凝胶法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但直到近年来,随着纳米科技的兴起和人们对材料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溶胶凝胶法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目前,溶胶凝胶法已经成为制备纳米材料、薄膜、涂层和复合材料等的重要方法之一。
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溶胶凝胶法在反应机理、材料设计、工艺优化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在应用方面,溶胶凝胶法已经广泛应用于陶瓷、玻璃、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等多个领域。
例如,在陶瓷领域,溶胶凝胶法被用于制备高性能的陶瓷材料,如氧化铝、氧化锆等。
在金属氧化物领域,该方法被用于制备纳米金属氧化物颗粒,如二氧化钛、氧化铁等,这些颗粒在光催化、气敏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溶胶凝胶法还在涂层和复合材料的制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制备防腐涂层、功能薄膜等。
溶胶凝胶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湿化学合成方法,在材料科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材料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溶胶凝胶法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溶胶凝胶法制备SiO2凝胶
干燥处理
将制备好的凝胶进行干燥处理, 除去残余溶剂和水分,得到 SiO2凝胶。
03
溶胶凝胶法制备SiO2凝胶的实 验步骤
实验前的准备
实验器材
确保实验室内具备所需的实验器 材,如烧杯、搅拌器、滴管、称 量纸等,并确保其清洁干燥。
试剂准备
根据实验需求,准备好适量的硅 酸乙酯、乙醇、蒸馏水等试剂, 并确保其质量合格。
玻璃材料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玻璃材料具有高透过率、低反射率 、高硬度和化学稳定性等优点,在光学、电子和建筑等领 域有广泛应用。
吸附剂
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吸附剂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孔容、可调 孔径等优点,在气体分离、废水处理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02
SiO2凝胶的制备原理
SiO2凝胶的化学性质
稳定性
SiO2凝胶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不易与 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目前,溶胶凝胶法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材料制备技术,尤其在制备纳米材料和特种 陶瓷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溶胶凝胶法的应用领域
陶瓷材料
溶胶凝胶法制备的陶瓷材料具有高纯度、高致密性、高强 度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子、航空航天、能源等领域。
催化剂
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催化剂具有高活性、高选择性、长寿命 等优点,在石油化工、环境保护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将制备好的SiO2凝胶进行洗涤 ,去除杂质,然后进行干燥处
理。
实验后处理与注意事项
废液处理
01
实验结束后,应将废液进行妥善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实验记录
02
实验人员应及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以便后续分析和总结。
安全警示
03
第三章 溶胶凝胶法
m(OR)n-2 M(OH)2 → [(OR) n-2M-O]m + mH2O m(OR)n-3 M(OH)3 → [(OR) n-3M-O]m + mH2O + mH+ 羟基与烷氧基之间也存在缩合反应 :
(OR)n-x(HO)x-lM-OH + ROM(OR)n-x-l (OH)x → (OR)n-x(OH)M-O-M(OR)n-x-l (OH)x(OH)x + R-OH
+
+
+
φ0
+
ζ+ +
+
A
-
-
-
-
--
---
-
B
Distance x from surface
颗粒间的范德华力 双电层静电排斥能
粒子间总作用能
VT VA VR
➢ 溶胶是固体或大分子颗粒分散于液相的胶体体系, 具有很大的界面存在,界面原子的吉布斯自由能比 内部原子高,粒子间便有相互聚结从而降低表面能 的趋势。
溶胶(回流),进一步蒸馏, —OH
除去生成的过量水,进一步 脂化、缩合,形成凝胶,然 后干燥、灼烧成超微粉。
O
OH
O
C—C—C—C—C
HO
C
O(H)
O O(H)
M2+
3.4 溶胶-凝胶合成方法的适用范围
薄膜及 涂层材料
粉体材料
块体材料
溶胶 凝胶
多孔材料 纤维材料
复合材料
1. 块体材料 溶胶-凝胶合成法制备的块体材料是指具有三维 结构,且每一维尺度均大于1mm的各种形状且无裂 纹的产物。
阳离子 Si Al Ti B
溶胶凝胶合成中常用的醇盐
溶胶凝胶法简介第一讲溶胶凝胶法的基本原理与过程
溶胶凝胶法简介第一讲溶胶凝胶法的基本原理与过程一、本文概述溶胶凝胶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材料制备技术,广泛应用于陶瓷、玻璃、涂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多个领域。
本文旨在全面介绍溶胶凝胶法的基本原理与过程,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并掌握这一技术。
文章将首先概述溶胶凝胶法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应用领域,为后续详细讲解其基本原理和过程奠定基础。
接下来,文章将详细介绍溶胶凝胶法的核心原理,包括溶胶的形成、凝胶化过程以及凝胶的热处理等方面。
文章还将对溶胶凝胶法的制备过程进行细致阐述,包括原料选择、溶液配制、溶胶制备、凝胶化、干燥和烧结等步骤。
文章将总结溶胶凝胶法的优势与局限性,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为读者提供全面的技术参考。
二、溶胶凝胶法的基本原理溶胶凝胶法(Sol-Gel method)是一种材料科学中常用的化学技术,它基于湿化学原理,通过溶液中的化学反应来生成固态材料。
该方法的核心在于将原料在液相中均匀混合并进行水解、缩聚化学反应,形成稳定的透明溶胶体系,再经过陈化,胶粒间缓慢聚合,形成三维空间网络结构的凝胶,最后经过干燥、热处理等过程,制备出所需材料。
溶胶凝胶法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水解反应和聚合反应两个步骤。
原料中的金属醇盐或无机盐在溶剂(如水或有机溶剂)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对应的金属氧化物和羟基。
水解反应的速度和程度受到溶剂的性质、温度、pH值等因素的影响。
随后,水解产物之间发生缩聚反应,形成溶胶。
缩聚反应是一种逐步聚合的过程,通过羟基之间的脱水或脱醇反应,形成金属氧化物之间的化学键。
缩聚反应的速度和程度可以通过调整反应条件(如温度、pH值、浓度等)来控制。
在溶胶形成后,通过陈化过程,溶胶中的胶粒逐渐聚集,形成三维空间网络结构的凝胶。
凝胶的结构和性质受到溶胶的浓度、pH值、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经过干燥和热处理等过程,凝胶中的溶剂和水分被去除,同时凝胶中的化学键得到进一步加强,最终得到所需的固态材料。
溶胶凝胶法的基本原理使其具有制备材料纯度高、均匀性好、反应温度低、设备简单等优点。
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1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Sol-Gel)技术是指金属有机或无机化合物经过溶胶,凝胶化和热处理形成氧化物或其他固体化合物的方法。
其过程:用液体化学试剂(或粉状试剂溶于溶剂)或溶胶为原料,而不是用传统的粉状物为反应物,在液相中均匀混合并进行反应,生成稳定且无沉淀的溶胶体系,放置一定时间后转变为凝胶,经脱水处理,在溶胶或凝胶状态下成型为制品,再在略低于传统的温度下烧结。
2 溶胶凝胶法基本原理溶胶,凝胶法的主要步骤为将酯类化合物或金属醇盐溶于有机溶剂中,形成均匀的溶液,然后加入其他组分,在一定温度下反应形成凝胶,最后经干燥处理制成产品。
2.1 水解反应金属盐在水中的性质受金属离子半径,电负性,配位数等因素影响,如Si、Al 盐,它们溶解于纯水中常电离出Mn+,并溶剂化[3]。
水解反应平衡关系随溶液的酸度,相应的电荷转移量等条件的不同而不同。
有时电离析出的Mn+又可以形成氢氧桥键合。
水解反应是可逆反应,如果在反应时排除掉水和醇的共沸物,则可以阻止逆反应进行,如果溶剂的烷基不同于醇盐的烷剂,则会产生转移酯化反应,这些反应对合成多组分氧化物是非常重要的。
2.2 聚合反应硅、磷、硼以及许多金属元素,如铝、钛、铁等的醇盐或无机盐在水解的同时均会发生聚合反应,如失水、失醇、缩聚、醇氧化、氧化、氢氧桥键合等都属于聚合反应,性质上都属于取代反应或加成反应。
主要反应:,M,OH ,HO,M, ? ,M,O,M,+H2O ;,M,OR + HO,M, ? ,M,O,M,+ROH 等。
Okkerse等提出硅酸在碱性条件聚合成六配位过渡态,Swain等则提出形成稳定的五配位的过渡态,由于硅酸盐的水解和聚合作用几乎同时进行,它的总反应过程动力学将决定于3个反应速率常数,使得在最临近的尺度范围内,中心Si原子可以有15种不同的化学环境,R.A.Assink等曾描述了这15种配位方式的关系。
可见聚合后的状态是很复杂的[4-6]。
溶胶凝胶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应用很广泛的材料合成方法。
如玻璃、无机材料粉体、陶瓷、涂料、纤维、薄膜等,特别在纳米结构材料的制备方面,是最常采用的化学合成方法之一。
溶胶-凝胶法:就是用含高化学活性组分的化合物作前驱体,在液相下将这些原料均匀混合,并进行水解、缩合化学反应,在溶液中形成稳定的透明溶胶体系,溶胶经陈化胶粒间缓慢聚合,形成三维空间网络结构的凝胶,凝胶网络间充满了失去流动性的溶剂,形成凝胶。
凝胶经过干燥、烧结固化制备出分子乃至纳米亚结构的材料。
溶胶- 凝胶法的特点:通过溶液相使反应物混合,可以获得所需配比的均相多组分体系;能在低温下通过化学反应实现化合物的合成;由于反应发生从分子或离子开始,因此制备得到的前驱体材料多为纳米级,能有效降低材料的制备温度;形成的溶胶或凝胶就要一定的流动性,有利于通过喷涂、浸拉,旋涂、雾化等方法制备薄膜、纤维或沉积材料。
一般不需要过滤等工艺,反应设备简单;溶胶-凝胶法的发展历程:1846年法国化学家J.J.Ebelmen用SiCl4与乙醇混合后,发现在湿空中发生水解并形成了凝胶。
20世纪30年代W.Geffcken证实用金属醇盐的水解和凝胶化可以制备氧化物薄膜。
1971年德国H.Dislich 报道了通过金属醇盐水解制备了SiO2-B2O-Al2O3-Na2O-K2O多组分玻璃。
1975年B.E.Yoldas 和M.Yamane制得整块陶瓷材料及多孔透明氧化铝薄膜。
80年代以来,在玻璃、氧化物涂层、功能陶瓷粉料以及传统方法难以制得的复合氧化物材料得到成功应用。
溶胶- 凝胶法就是用含高化学活性组分的化合物作前驱体,在液相下将这些原料均匀混合,并进行水解、缩合化学反应,在溶液中形成稳定的透明溶胶体系,溶胶经陈化胶粒间缓慢聚合,形成三维空间网络结构的凝胶,凝胶网络间充满了失去流动性的溶剂。
凝胶经过干燥、烧结固化制备出分子乃至纳米亚结构的材料。
●胶体(colloid )是一种分散相粒径很小的分散体系,分散相粒子的重力可以忽略,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短程作用力。
溶胶-凝胶合成法
可以用于制备各种光学透镜、功能陶瓷块、梯度折射率玻璃等 。
成本较高,生产周期长,故不适宜材料大规模的生产 。
2.多孔材料
多孔材料是由形成材料本身基本构架的连续固相和形成孔隙的流体所组成。
气凝胶块体
气凝胶隔热
将金属醇盐溶解于低级醇中,水解得到 相 应 金 属 氧 化 物 溶 胶 ; 调 节 pH 值 , 纳 米 尺度的金属氧化物微粒发生聚集,形成 无定形网络结构的凝胶。将凝胶老化、 干燥并作热处理,有机物分解后,得到 多孔金属氧化物材料(一般为陶瓷)
5
2 3
4
7
电力搅拌溶胶-凝胶合成反应示意图 1.回流装置 2. 电力式脉动器 3.温度计
4.容器 5. 水热装置
磁力搅拌溶胶-凝胶合成反应示意图 1.容器 2. 密封盖板 3.反应溶液 4.转动磁子
5. 磁力搅拌器加热板 6. 温度调节器 7. 转速调节器
3. 溶胶-凝胶工艺过程
Sol-gel 合成材料
m(OR)n-2 M(OH)2 → [(OR) n-2M-O]m + mH2O m(OR)n-3 M(OH)3 → [(OR) n-3M-O]m + mH2O + mH+ 羟基与烷氧基之间也存在缩合反应 :
(OR)n-x(HO)x-lM-OH + ROM(OR)n-x-l (OH)x → (OR)n-x(OH)M-O-M(OR)n-x-l (OH)x(OH)x + R-OH
反应气体
羧酸盐等
消耗蒸发热、电离等
提供激活能、高温、化学 自由能
加热处理
250~2000℃(蒸发源) 25~适合温度(基片)
150~2000℃(基片)
300~800℃(基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溶胶-凝胶法在无机合成中的应用
金属有机配合物溶液
不同金属的酸溶液+ 金属有机配合物溶液
水解缩合成含羟 基的三维高分子
溶液蒸发脱水成凝胶
不同金属盐溶液
溶液蒸发脱水成凝胶
低温煅烧成活性 氧化物粉料
27
5.1 粉体材料的制备
例1 YBa2Cu3O7- 粉体制备:无机途径
1)Y(NO3)3 5H2O
是现代无机合成的主要方法。
2
概述
共沉淀法, 高温固相合成的替代方法; 该法已在制备性能优良陶瓷、玻璃、涂层、
薄膜、纤维、复合材料等方面获得应用, 也用于制备纳米粒子。
3
特 点:
1.均相多组份体系 原料分散于溶剂中形成低粘度溶液,在短时间内获得分子 水平上的均匀混合;
2. 制备温度低 与固相反应比,反应在较低温度进行,体系中组分在纳米 范围内扩散,(固相反应,在微米范围内扩散);
TEM表明,CeO2纳米粒子基本是球形的, 250℃时生成的纳米粒子平均粒径可达8 nm。
32
CeO2纳米晶
焙体烧颜温色度 由高 深于 黄逐25渐0过C渡时到,黄随白C色eO;2粒径增大,粉
XPS研究Ce价态变化: 干凝胶中Ce3+和Ce4+共存, 在空气中焙烧, 温度低于230C时,随温度升高,Ce3+的含量 减少,Ce4+含量增加; 温度高于230C时, Ce3+快速氧化为Ce4+, 250C 时全部氧化成Ce4+;
ESR也表明,250 C以上均为Ce4+
33
5.2 多孔陶瓷膜的制备
粒子凝胶 vs.聚合物凝胶
前驱物种类对sol-gel演变的影响不 同,这对形成的薄膜影响很大。所制 得的凝胶层结构不同.
粒子凝胶:单个粒子的排列;
聚合物凝胶: 水解和缩聚反应速率和程度对凝胶形 成起着关键作用。
采用这两种路线制备的陶瓷膜中孔形 成机制不同,分别表现为胶体粒子堆 积和分子团簇聚集。
34
粒子溶胶路线
正常情况下分为两步: 1.前驱体通过水解-缩合反应,生成氧化物或者氢
氧化物沉淀; 2.通过加酸或碱电解质使沉淀胶溶解而形成稳定
胶态粒子溶胶。必要时添加有机粘合剂, 形成的溶胶就可直接用来进行支撑体膜的制备。
35
5.2 多孔陶瓷膜的制备
无机陶瓷膜中孔形成机制 1)胶粒堆积 2)分子团簇形成与聚集 3)模板剂的应用
3. 溶胶前驱物可提纯,可制备高纯材料;
4. 经溶液反应步骤,易实现分子水平上的均匀定量掺杂;
5.溶胶/凝胶的流变性,
有利于通过喷射、涂覆、浸渍等方法在温和条件下
制备出陶瓷、玻璃、膜、纤维、超微材料和复合材料等。
或特种聚集态(如:YBa2Cu3O7-x超导氧化膜)。
4
Sol-gel法的不足
所用原料价格比较昂贵,有些原料有毒; 通常制备周期较长,常需几天或几周; 凝胶中存在大量微孔,干燥过程中逸出气体及
继续干燥,有气泡产生.形成白色凝胶;
凝胶于120℃干燥12h,得到淡黄色的干凝胶;
将干凝胶在不同温度下处理,得到不同粒径的
CeO2粉末。
31
CeO2纳米晶
低于230℃, 无定形, 250-1000℃,,面心立方的萤石型CeO2。
随焙烧温度降低,衍射峰逐渐变宽, 晶粒减小,晶格畸变明显增大;
比较焙烧温度与时间对粒度的影响表明, 随焙烧温度升高,晶粒明显地增大;而焙 烧时间的增加,晶粒仅稍有增大。
金属盐(或醇盐)溶于水后,水中基本反应有三类:
(1) 溶剂化 金属阳离子形成水(溶剂)合离子:
Mz++ n:OH2 [M(:OH2)n]
(2) 水解反应(hydrolysis):
[M(OH2)n]z+↔[M(OH)(OH2)n-1]z-1+ H+ ↔ [O=M(OH2)n-2]z-2 + 2H+
水解过程中的三种配位基
水合基(aqou): 羟基(hydroxo): 氧化墓(酰基oxo):
M(←OH2); M-OH; M=O
水解产物都可以通式[MONH2N-h](z-h)+来
表示。 N是与金属M的配位数,z是M的价态, h称水解摩尔比。
14
水解产物
水解产物都可以通式:[MONH2N-h](z-h)+
20
2) oxalation(氧配)缩合过程
通学过特亲征核,加易成导致(A形N)方成式共在核两和个共M面间的形多成面-体O-。桥,具有极快动力 该反应可以分两步进行,先AN,再失水,如:
-M-OH + M-OH —(1) -M-O(H)-M-OH —(2) M-O-M + H2O
第(1)阶段易为碱所催化;第(2)阶段易为酸催化。
15
溶胶特点
多相分散系统
胶体溶液 动力学:沉积平衡
热力学:不稳定
溶胶的起始原料种类
金属无机盐
金属有机盐
硝酸盐 M(NO3)n 金属醇盐 M(OR)n
氯化盐 MCln
醋酸盐 M(C2H3O2)n
氯氧化物 MOCln-2 草酸盐 M(C2O4)n/2
16
3. 无机盐的水解-缩聚反应
无机盐为原料,加入碱液水解生成沉淀, 沉淀分散于酸中得溶胶, 脱水得凝胶。
21
2) Oxalation缩聚
2CrO3(OH) ↔ [Cr2O7]2- + H2O
[VO3(OH)]2-+ [VO2(OH)2]- ↔ [V2O6(OH)]3- + H2O
[VO3(OH)]2- +[V2O4(OH)3]↔ [VO3(OH)]2- + H2O
22
4. 金属有机分子的水解-缩聚反应
胶凝作用(gelation): 溶胶 凝胶
胶凝过程: 从粘性溶胶转变成粘弹性的凝胶而固 化的过程,体系流变性质突变点称为胶凝点,即 sol-gel的转变点; 不同体系的胶凝时间差别很大,从几秒到几个小 时不等。
8
2.1 溶胶-凝胶(sol-gel)过程
前驱物分散在溶剂中, 水解/醇解生成活性单体, 活性单体进行缩合,开始成为溶胶(Sol), 溶剂脱出生成一定空间结构的凝胶(Gel), 干燥和热处理。
当 h=0时,水合离子[M(OH2]Nz+; 当 h=2N时, 氧合离子MON; 当 N<h<2N时, 氧-羟基配合物:[MOxOHN-x](N+x-z)例: AlOOH;
当 0<h<N时,羟基-水配合物:[MOHh(OH2)N-h](N+x-z)例:[AlOH(OH2)5]2+; 当 h=N时,羟基配合物:[M(OH)N](N-z)例:[Al(OH)6]3-.
第8章 溶胶-凝胶合成技术
1. 概 述 2. 溶胶-凝胶过程(sol-gel) 3. 无机盐的水解-缩聚反应 4. 金属有机物的水解-缩聚反应 5. 溶胶-凝胶法在无机合成中的应用
1
1. 概 述
典型的软化学合成路线, 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 1980年代以来,发展很快; 在软化学合成中占重要地位,
M(OR)n+H2O (OH)xM (OR)n-x+ xROH 11
(3) 缩合反应(condensation):
脱水缩聚反应:-M-OH + HO-M -M-O-M- + H2O 脱醇缩聚反应:-M-OR + HO-M -M-O-M- + ROH 反应可能同时进行,可能存在多种中间产物,过程非常复杂。 控制反应条件可以改变凝胶结构。
•电解质进行胶溶分散而形成粒子溶胶的路线.所得溶 胶称物理胶;
•采用金属有机物前驱体,如醇盐在有机溶剂中控制水 解,通过分子簇的缩聚形成元机聚合物溶胶的方式, 这种溶胶叫化学胶。
7
2.1溶胶-凝胶(sol-gel)过程
凝胶(gel): 溶胶失去流动性,变成半刚性(semi-rigid)的固相
体系,内部呈网络结构,网络间隙中含有液体的 固体,称作~。
分子前驱物 → 聚合物或粒子聚集体 → 小粒子簇(溶胶) →大粒子簇(凝胶)
→ 三维网络(晶态或非晶态)
9
基本原理和过程 醇盐或无机盐
水解 1. 溶胶的制备 (控制沉淀的颗粒大小) sol
2. 溶胶-凝胶转化 (化学法、物理法)
gel
3. 凝胶干燥
干燥, 煅烧
(使溶剂蒸发) 晶态/非晶态
10
2.2 Sol-gel过程中的基本反应
12
水解程度和水解产物
取决于M的电荷Z, 配位数N和pH。过渡金属 考虑配位场稳定性的影响。
pH和Z对配位基形成的影响, 如右图所示:
低价阳离子(Z<4)在整个pH范围内, 形成水合离子和/或水合氢氧基配离子;
高价阳离子(Z>5) 在同样pH范围内, 形成氧化和/或氧化-氢氧基配离子。
13
有机物,产生结构收缩,导致大量缺陷。
5
2.溶胶-凝胶(sol-gel)过程
溶胶(sol):胶体溶液(colloidal solution); 凝胶(gel) 胶凝作用(gelation): 溶胶 凝胶
6
2.1溶胶-凝胶(sol-gel)过程
溶胶(sol):胶体溶液(colloidal solution) 固体颗粒(1 ~ 100nm)分散于介质中形成的多相体系, 是指胶体颗粒分散悬浮在连续相介质中的液体。
1) Olation(氢氧配)缩合过程
在M配位饱和情况下,通过sN方式,在两个M间形成 -OH-, 缩合形成M-O-M键。
-M-OH + -M-OH2 M-O(H)-M- + H2O
通过sN方式,可获得不同形式的-OH桥
例: 2Cr(OH)(OH2)5 → (H2O)4Cr-(OH)2-Cr(OH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