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正常范围的诊断
正常及异常心电
RAD +2510 AVR q/R<1
V1 R/s>1
V5 r/S <1
右 房 大 、 右 室 肥 厚
心肌梗死基本图形
心肌梗死 myocardial infarction
Q≥1/4 R
Q≥0.04sec
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范围及其意义
1.P波:代表左右心房除极的波形。 1)P波的振幅<0.25mv 2)P波的宽度<0.11秒 3)P波的方向II III AVFV4—V6导联直立 AVR导联倒置(窦性心律)
2.P—R间期:代表自心房肌开始除极到心室 肌开始除极的时间,时间为0.12—0.20秒。
右房大
SV1=0.9mv RV5=2.7mv
左室肥厚
1.QRS波群电压增大 1)RI+SIII>2.5mv 2)R avL>1.1mv 3)RavF>2.0mv 4)RV5或RV6>2.5mv 5)RV5+SV1>3.5mv(女)4.0mv(男)
2.反映左室劳损的ST—T改变 3.电轴左偏在—10度左右 4.QRS时间轻度延长在0.08—0.11 s之间
左房大
I度房室传导阻滞
P—R间期>0.20 秒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范围及其意义
3.QRS波群:代表左右心室除极 1)QRS波群时间:0.06—0.11秒,延长见于心室 肥厚或心室内传导阻滞。 2) QRS波群振幅:肢体导联R+S>0.5mv 胸前导联R+S>1.0mv。反之则为低电压, 见于 肺气肿、心包积液、全身浮肿、粘液水肿、心肌 损害等。胸前导联RV5<2.5mv 、 RV5+SV1<3.5mv(女)、4.0mv(男)。 3)Q波:Q波<R1/4、Q波时限<0.04秒、Q波无 切迹、正常V1、V2导联无Q波、但可呈QS型。
心电图参数及正常范围是[003]
心电图参数及正常范围是[003]心电图参数及正常范围是一、心电图参数及正常范围1. 心率:正常范围为60-100次/分钟。
心率偏低称为心动过缓,偏高称为心动过速。
2. R-R间期:指两个R波之间的时间间隔,正常范围为0.6-1.2秒。
R-R间期偏短可能是由于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早搏、心房颤动等原因引起,偏长则可能是由于窦性心律不齐等原因引起。
3. P波:代表心房除极过程,正常范围为0.08-0.12秒。
P波的增宽可能是由于房室传导阻滞、房颤等原因引起,P波的缺失可能是由于房性停博、心房颤动等原因引起。
4. PR间期:指从P波的开始到Q波的开始的时间间隔,正常范围为0.12-0.20秒。
PR间期延长可能是由于房室传导阻滞等原因引起,缩短可能是房室早搏等原因引起。
5. QRS波群:代表心室除极过程,正常范围为0.06-0.10秒。
QRS波群的增宽可能是由于束支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等原因引起。
6. QT间期:指从Q波的开始到T波的结束的时间间隔,正常范围为0.36-0.44秒。
QT间期延长可能是由于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等原因引起。
7. ST段:指从QRS波群的结束到T波的开始的水平段,正常范围为-0.5-0.5毫伏。
ST段的抬高可能是由于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死等原因引起。
8. T波:代表心室复极过程,正常范围为0.16-0.36秒。
T波的倒置或宽厚可能是由于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等原因引起。
二、治疗方法1. 心脏复苏:心脏复苏是指在心脏停跳时,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心脏重新开始跳动。
包括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和电除颤等。
2. 药物治疗:心电图异常还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缓解。
例如心律平、贝塔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可以用来控制心律失常,一氧化氮等药物可以用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等。
3. 心脏起搏器:心脏起搏器是植入在病人体内的一个小装置,通过电极与心脏连接,可在需要时向心脏输送电信号,以提高心脏的收缩力和心率。
常见的有单腔起搏器和双腔起搏器。
24h动态心电图诊断标准
24h动态心电图诊断标准24h动态心电图是一种常见的心电图检查方法,通过连续记录患者心脏电活动24小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心脏的功能状态。
而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标准则是对这些记录到的心电图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以确定患者的心脏健康状况。
下面将介绍24h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标准及其相关内容。
首先,对于24h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标准,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心率、心律、ST 段、T波、QRS波群等指标。
在分析这些指标时,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因素,以确定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一般来说,正常的心率范围在60-100次/分钟,心律应该是规则的,ST段、T波和QRS波群的形态也应该符合正常范围。
如果出现异常,就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判断。
其次,对于心率的诊断标准,需要考虑心率的变异性、夜间心率下降、运动时心率的变化等情况。
心率的变异性是指心率在不同时间段内的波动情况,夜间心率下降是指夜间心率相对于日间的下降情况,而运动时心率的变化则是指在运动状态下心率的变化情况。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出患者的心脏功能状态,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再次,对于ST段和T波的诊断标准,需要考虑ST段的抬高或压低、T波的倒置或增高等情况。
ST段和T波的异常往往与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疾病有关,因此对于这些指标的分析和判断至关重要。
在进行分析时,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以确定是否存在心脏疾病。
最后,对于QRS波群的诊断标准,需要考虑QRS波群的时限、形态、电轴等情况。
QRS波群的异常往往与心室肥大、传导阻滞等疾病有关,因此对于这些指标的分析和判断也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综合分析,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心脏健康状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24h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标准涉及到多个方面的指标和参数,需要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准确评估,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心脏功能状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心电图基础知识与诊断书写
心电图基础知识与诊断书写一、正常心电图1、正常心电图必须保证心电图的图面及各项参数都属正常范围内,如参数有偏差应纠正。
2、正常心电图电轴掌握在-30 度~90度范围内。
3、窦性心律P-P间期互差<=160ms时应直接诊断为正常心电图。
当P-P间期互差>=160ms,<=200ms时(1)无须与其他窦性心律失常相鉴别时,在诊断窦性心律不齐时请加诊断“心电图属正常范围内”。
(2)如需与其他窦性或房性心律失常相鉴别时,直接诊断窦性心律不齐。
二、电轴偏移:1、电轴左偏:-30°~-90°:I 导联主波向上,III 导联主波向下,II 导联R/S<1。
2、电轴右偏:90°~180°:I 导联主波向下,III导联主波向上。
3、电轴极度右偏:180°~270°(-90°~ -180°):I,III导联主波均向下。
(SISIISIII 现象:I,II,III导联均呈R/S<1)。
4、六个肢体导联均呈R/S=1,则其QRS 额面电轴为0°。
三、心脏转位:1、注意胸前电极安放位置的准确性。
2、逆钟向转位:V1导联R/S>1,或V1R/S<1,但V2导联R/S>1;如V1导联R/S<1,V2导联R/S=1时,不要下此诊断。
3、顺钟向转位:参考导联为V5。
当V5 或V6 导联R/S<1,V1呈QS 或rS时再作诊断。
四、低电压:1、肢体导联低电压:所有肢体导联电压均<5mm.,只要有1个导联的电压达到5mm 就不作此诊断。
2、胸导联低电压:胸前导联电压<8mm。
如果V1-V4 导联电压正常,仅V5-V6导联电压低于8mm,应作左胸导联低电压诊断,以提醒临床可能出现的左胸腔或胸壁病变。
3、全导联低电压:符合上述两条标准。
五、短P-R间期:1、只要有1个导联的P-R间期达到120ms 就不下此诊断2、P-R间期<120ms,QRS异常,应分别诊断。
正常的心电图报告是怎样的
正常的心电图报告是怎样的首先,正常的心电图报告应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对心电图结果进行正确的解读和分析。
在正常的心电图报告中,通常会包括心率、心律、P波、PR间期、QRS波群、QT间期等参数的测量结果。
其中,心率是指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正常成年人的心率范围在60-100次/分钟之间。
心律是指心脏跳动的节律,正常情况下应该是规则的。
P波代表心房除极,PR间期是指P波开始到QRS波群开始的时间间隔,正常范围为0.12-0.20秒。
QRS波群代表心室除极,正常时间应在0.06-0.10秒之间。
QT间期是指心室除极开始到心室肌完全复极结束的时间,正常值因年龄、性别而异,一般范围在0.35-0.44秒之间。
另外,正常的心电图报告中应当包括心脏各导联的波形图和测量结果。
常见的心电图导联包括I、II、III、aVR、aVL、aVF、V1-V6等。
通过分析这些导联的波形图和测量结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心脏的电活动情况。
在正常的心电图报告中,还应当包括医生对心电图结果的结论和建议。
医生会根据心电图的结果,判断心脏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并提出相应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比如,如果心电图显示存在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等异常情况,医生可能会建议进一步进行心脏超声、心脏负荷试验等检查,以帮助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总的来说,正常的心电图报告应当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心率、心律、各波段的测量结果、心电图波形图、医生的结论和建议等内容。
通过对心电图报告的全面分析和解读,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心脏的健康状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正常的心电图报告是怎样的。
正常心电图波形的正常范围研究
正常心电图波形的正常范围研究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是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来评估心脏功能的常用检查方法。
正常心电图波形的正常范围研究对于正确诊断心脏疾病和评估患者的心脏健康状态非常重要。
本文将针对正常心电图波形的各项指标进行研究,并综合分析其正常范围。
正常心电图波形图包括P波、PR间期、QRS波群、ST段和T波等多个指标,下面我们将逐一进行研究。
1. P波:P波是心脏房室颤动的起始波,代表心脏的房性除极和房性收缩。
正常条件下,P波的振幅通常应小于或等于2.5mm,并且持续时间通常应小于或等于0.12秒。
2. PR间期:PR间期是指从P波的开始到QRS波群的开始所经历的时间。
正常情况下,PR间期应为0.12-0.20秒,反映了心房传导延迟以及心房和心室之间的传导速度。
3. QRS波群:QRS波群代表着心脏的室性除极和室性收缩。
正常情况下,QRS波群的持续时间通常应小于或等于0.12秒。
Q波的深度通常应小于直接相邻R波的幅度的1/4。
4. ST段:ST段出现在QRS波群之后,T波之前。
正常情况下,ST段应该是等电位线,即位于基线水平附近,没有明显的上升或下降。
ST段的上升或下降可能提示心肌缺血、心肌损伤或电解质紊乱等问题。
5. T波T波代表心室肌的复极过程。
正常情况下,T波应为正向波,其幅度应小于或等于0.5mV。
T波的形态和持续时间可能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心率、电解质紊乱和药物等。
总结,正常心电图波形的正常范围研究显示,各项指标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正确的心脏健康评估。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正常范围的定义可能因个体差异、年龄、性别、意识状态、运动和药物等因素而有所变化。
因此,在对患者进行心电图分析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个体差异和心脏病理改变等因素,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诊断。
需要强调的是,本文仅对正常心电图波形的正常范围进行了简要的研究和介绍,仅供参考之用。
正常心电图诊断标准
正常心电图诊断标准心电图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心脏是否存在异常。
正常心电图的诊断标准对于临床医生来说非常重要,它可以为医生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持,帮助医生准确判断患者的心脏健康状况。
本文将对正常心电图的诊断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便临床医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检查方法。
首先,正常心电图应当具备以下特征,心率在60-100次/分之间,P波、QRS 波和T波的形态和时间均在正常范围内,心脏各部位电轴正常,ST段和T波无明显异常。
具体来说,P波的形态应当是正常的,即呈现出一种典型的尖锐向上的形状,且时间不超过0.11秒;QRS波的时间也应当在正常范围内,通常为0.06-0.10秒;T波应当是向上的,且时间不超过0.25秒。
此外,ST段应当与基线平行,且不应有明显的抬高或压低。
其次,对于心脏各部位电轴的判断也是正常心电图诊断的重要内容。
正常情况下,心脏的电轴应当指向左下方,即心脏的整体电活动应当是从上至下、从右至左的。
如果心脏电轴偏移超出了正常范围,就可能意味着心脏存在异常。
除了以上内容,正常心电图的诊断标准还应当包括对ST段和T波的分析。
ST 段是连接QRS波和T波的部分,其形态和位置可以反映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等情况。
在正常心电图中,ST段应当与基线平行,且不应有明显的抬高或压低。
T波的形态和时间也应当在正常范围内,通常为向上的,且时间不超过0.25秒。
总的来说,正常心电图的诊断标准是非常严格的,需要医生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通过对心电图的仔细观察和分析,医生可以及时发现心脏的异常情况,为患者提供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因此,对于临床医生来说,熟练掌握正常心电图的诊断标准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还可以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好的指导。
综上所述,正常心电图的诊断标准对于临床医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心电图的仔细观察和分析,医生可以及时发现心脏的异常情况,为患者提供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心电图诊断标准
心电图诊断标准
首先,心电图的正常波形包括P波、QRS波和T波,它们代表了心脏的不同阶段的电活动。
P波代表心房除极,QRS波代表心室除极,T波代表心室复极。
正常
的心电图波形应该是规则的,波峰和波谷应该清晰可见,波形之间的时间间隔也应该在正常范围内。
其次,心电图的测量参数也是判断心电图正常与否的重要依据。
常见的测量参
数包括心率、PR间期、QRS间期、QT间期等。
心率是指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正常成年人的心率在60-100次/分钟之间。
PR间期是指P波开始到QRS波开始的
时间间隔,正常范围是0.12-0.20秒。
QRS间期是指心室除极的时间间隔,正常范
围是0.06-0.10秒。
QT间期是指心室除极和复极的总时间,正常范围是0.35-0.44秒。
此外,心电图的异常波形和测量参数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常见的异常包括心
律失常、传导阻滞、心室肥大、心肌缺血等。
心律失常包括早搏、逸搏、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等,这些异常波形和测量参数的改变都可能代表心脏存在疾病或异常。
最后,心电图诊断标准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
比如,患者是否有胸痛、气促、心悸等症状,体征是否有心率不齐、心音异常等。
这些信息都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心电图的异常所在,对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总之,心电图诊断标准是临床医生判断心脏功能和诊断心脏疾病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心电图波形和测量参数的分析,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可以帮助医生做出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希望本文的介绍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心电图诊断标准的相关内容。
心电图解读评分标准
心电图解读评分标准心电图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查手段,用于评估心脏的电活动。
准确的解读心电图对于正确诊断心脏疾病非常重要。
为了标准化心电图的解读,制定了一套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心率:评估心电图中的心率是否正常。
正常心率范围是60-100次/分钟。
2. 心律:评估心电图中的心律是否规整。
正常心律应呈现规整的R-R间距。
3. P波:评估心电图中的P波形态是否正常。
正常P波应呈现圆滑的正向波。
4. PR间期:评估心电图中的PR间期是否正常。
正常PR间期范围是0.12-0.20秒。
5. QRS时限:评估心电图中的QRS时限是否正常。
正常QRS时限范围是0.06-0.10秒。
6. QT间期:评估心电图中的QT间期是否正常。
正常QT间期应根据心率进行校正。
7. ST段:评估心电图中的ST段是否正常。
正常ST段应水平延伸与基线相平。
8. T波:评估心电图中的T波形态是否正常。
正常T波应呈现圆滑的正向波。
根据以上评分标准,对心电图的解读进行评分,可以得到一个综合的结论。
评分越高,心电图结果越接近正常。
评分低的心电图可能存在心脏病变或其他异常情况,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
注意:以上评分标准仅供参考,具体评分应结合临床情况来综合判断。
在解读心电图时,应谨慎操作,避免因误判而导致错误的诊断。
参考文献:- 张三, 李四. 心电图解读评分标准. 医学杂志, 20XX, XX(XX): XXX-XXX.。
诊断学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
(一)各波段时程的检测
01.
RR间期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03.
PR(PQ)间期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05.
QT(QTc)间期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02.
P波时限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04.
QRS时限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心电图时程测量注意
一.心电图是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二.心电图记录在坐标线上,横坐标为时
间,通常采用25mm/s纸速记录 三.时间:横坐标,1小格=1mm=0.04
秒 四.测量应从波形起点内缘到终点内缘
心率的检 测
常用两种方法:
○ 测量15厘米长心电图内P波或QRS波群出现的数目:该 数目乘以10
○ 测量P-P或R-R间期:测量5个或5个以上P-P或R-R间期, 计算其平均值,60除以该周期即为每分种的心率。
(二)各波段振幅的检测
一.心电图是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二.心电图记录在坐标线上,纵坐标为电压。
心脏解剖位置
一.横位心电轴可左偏, <-30°
二.垂位心电轴可右偏, >+120°
左右心室的对比
左室肥大,电轴偏左 右室肥大,电轴偏右 婴幼儿右室比例大,电轴右偏
平均心电轴 的临床意义 2
一.心室内除极顺序
○ 下列除极顺序异常会导致心电轴方向改变: ○ 激动起源于心室 ○ 室性心动过速 ○ 心室起搏心律 ○ 室内传导阻滞 ○ 心肌局灶纤维化,心肌梗死
.
所 有 肢
所 有 导
偏 移
导 联 及
ST
联
段 下
正 常 范
移围
导:
无.
明 显 偏 移
段 一 般 位
于
等
段
≤0.5mV
心电图正常诊断报告单
心电图正常诊断报告单简介心电图是一种常用的医学检查手段,用来评估人体心脏的功能和心脏病的情况。
本文将介绍心电图正常诊断报告单的格式和内容,帮助读者理解和解读心电图结果。
部分一:基本信息心电图正常诊断报告单的第一部分是基本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正确地诊断和记录患者的病情。
部分二:医生诊断心电图正常诊断报告单的第二部分是医生的诊断结果。
医生会根据心电图的图形和波形来判断心脏是否正常。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诊断结果:1.正常心电图:代表心脏功能正常,没有明显的异常。
2.心房颤动:代表心脏存在不规律的心跳,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3.心室颤动:代表心脏的室性心跳过快,是一种严重的心电图异常,需要立即处理。
部分三:心电图波形解读心电图正常诊断报告单的第三部分是心电图波形的解读。
心电图包括P波、QRS波和T波,每个波形都代表着心脏的特定功能。
以下是心电图常见波形的解读:1.P波:代表心房的收缩,正常情况下应该是一个正常的波峰。
2.QRS波:代表心室的收缩,正常情况下应该是一个正常的波峰和波谷。
3.T波:代表心室的复极,正常情况下应该是一个正常的波峰。
在正常的心电图中,这些波形应该有规律地出现,并且它们的形状和幅度应该在正常范围内。
部分四:心率和节律心电图正常诊断报告单的第四部分是心率和节律的评估。
心率指的是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正常成人的心率范围是60到100次/分钟。
节律指的是心脏跳动的规律性,正常情况下应该是规律的。
部分五:结论和建议心电图正常诊断报告单的最后一部分是结论和建议。
医生会根据心电图的结果给出一份结论,并提供进一步的建议。
例如,如果心电图正常,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定期体检。
结论心电图正常诊断报告单是一份重要的医学文档,能够帮助医生准确地评估患者的心脏状况。
通过了解心电图报告单的格式和内容,患者和医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心电图结果,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心电图的正常解读与异常分析
心电图的正常解读与异常分析一、引言心电图是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方法,通过电极记录心脏传导系统产生的电信号,反映心脏的功能状态。
正常的心电图结果可以提供有关心脏结构和功能的信息,并且能够帮助医生诊断和监测各种心脏病变。
本文旨在介绍心电图正常解读以及常见异常分析。
二、心电图的正常解读1. 心电图采集过程心电图采集需要将导联贴到患者的胸部和四肢上,形成12个标准导联或多道心房导联。
经过放大、滤波和放大等处理后,信号被记录下来。
2. 基本波形与间期(1) P波:代表心房除极,应该是尖锐且对称的。
(2) PR间期:指P波开始到QRS波群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正常范围为0.12-0.20秒。
(3) QRS波群:代表室壁起搏除极,其中QRS应该窄于0.10秒。
(4) QT间期:从QRS波群开始到T波结束所经历的时间,正常范围应根据性别和心率来调整。
(5) ST段:是QRS波群结束到T波开始的水平线段,通常应与基线相平行。
3. 心率的计算心电图上的每小格可以代表0.04秒,标准心电图纸上每一厘米有25个小格。
通过数出R波数量并除以时间长度,可以得到心率。
正常的成人心率范围在60-100次/分。
4. 等电位线与导联间关系等电位线是指处于静息状态下测得的心肌细胞脱极后呈现出等电势状态时的记录。
每个导联都记录了不同位置和角度下的信号,从而提供了全面的视角和信息。
三、常见异常分析1.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心房颤动是一种快速而不规则的心跳,由心脏上部产生连续且不协调的搏动。
在心电图上,R波消失了,并且看不到P波;代之以快速、细小而不规则振动。
2. 房室传导阻滞(1)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延长,大于0.20秒。
(2)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主要特征是室上性搏动被逐渐地舍弃而未前传到心室。
(3)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指的是心房激动无法通过房室结到达心室。
3. 心肌缺血心肌缺血表示心脏供血不足,可能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
心电图报告单正常范围
心电图报告单正常范围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是一种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方法,用来评估心脏功能和诊断心脏疾病。
正常的心电图报告单反映了心脏的正常电活动,有助于医生判断患者的心脏健康状况。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心电图报告单中的正常范围,以便大家更好地了解和解读心电图报告单。
1. 心率。
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正常成年人的心率在60-100次/分钟之间。
在心电图报告单中,心率通常会有一个明确的数字标识,如果在正常范围内,通常会标注为“正常”或“N”;如果超出正常范围,可能会标注具体的心率数字,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处理。
2. P波。
P波是心脏电活动中的一个特征波形,代表心房的兴奋和收缩。
在心电图报告单中,P波的形态和时间应当在正常范围内,通常会标注为“正常”或“N”,如果存在异常,可能会标注具体的异常类型,如P波改变、P波消失等。
3. PR间期。
PR间期是指P波开始到QRS波群开始的时间间隔,正常范围在0.12-0.20秒之间。
在心电图报告单中,PR间期的测量值应当在正常范围内,如果超出范围,可能会标注具体的数值,并结合临床情况进行评估。
4. QRS波群。
QRS波群代表心室的兴奋和收缩,其时间和形态对诊断心脏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在心电图报告单中,QRS波群的时间和形态应当符合正常范围,通常会标注为“正常”或“N”,如果存在异常,可能会标注具体的异常类型,如QRS波群增宽、QRS波群分裂等。
5. QT间期。
QT间期是指心室肌细胞兴奋-复极过程的总时间,正常范围在男性为0.36-0.44秒,女性为0.36-0.46秒。
在心电图报告单中,QT间期的测量值应当在正常范围内,如果超出范围,可能会标注具体的数值,并结合临床情况进行评估。
6. ST段。
ST段代表心室除极和充盈期,其形态和位置对诊断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在心电图报告单中,ST段的形态和位置应当在正常范围内,通常会标注为“正常”或“N”,如果存在异常,可能会标注具体的异常类型,如ST段抬高、ST段压低等。
常见心电图诊断标准
常见心电图诊断依据【心电图脑电图讨论版】正常窦性心律和窦性心律失常正常窦性心律诊断要点1.P波的方向:呈直立型,PⅡ直立,PaVR倒置,PⅢ、aVF一般也是直立的。
2.PR间期:在每个P波之后都继有QRS波群,PR 间期0.12~20秒,而且在每个心搏是恒定的。
小儿PR间期随心率和年龄的不同而不同,不小于正常的低限或大于正常高限。
3.PP间期:并不绝对匀齐,但PP间期的互差<0.12秒医学。
4.心房频率:60~100次/分。
小儿不超过正常相应年龄组心率95%或不低于正常相应年龄组的5%。
窦性心动过缓诊断要点1.P波的方向:呈直立型,PⅡ直立,PaVR倒置,PⅢ、aVF一般也是直立的。
2.PR间期:在每个P波之后都继有QRS波群,PR 间期0.12~20秒,而且在每个心搏是恒定的。
小儿PR间期随心率和年龄的不同而不同,不小于正常的低限或大于正常高限。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3.P波频率<60次/分,但很少<40次/分。
小儿心率低于下列范围:1岁以内超过100次/分,1~6岁超过80次/分,6岁以上超过60次/分。
4.可能伴有窦性心律不齐,结性逸搏等;窦性心动过速诊断要点1.P波的方向:呈直立型,PⅡ直立,PaVR倒置,PⅢ、aVF一般也是直立的。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2.PR间期:在每个P波之后都继有QRS波群,PR 间期0.12~20秒,而且在每个心搏是恒定的。
小儿PR间期随心率和年龄的不同而不同,不小于正常的低限或大于正常高限3.P波频率100~160次/分,但甲亢的成人患者,P波频率可大于180次/分。
小儿心率超过下列范围:1岁以内超过140次/分,1~6岁超过120次/分,6岁以上超过100次/分。
4.心动过速时由于P电轴下移,P波的形态可发生某种程度的改变,心率过快时可与T波重叠,PR段及ST段可下降,T波平坦甚至倒置。
窦性心律不齐诊断要点1.窦性心律2.PP间期互差>0.12秒,也有人以互差>0.16秒作为诊断标准。
正常心电图的诊断标准
正常心电图的诊断标准心电图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检查手段,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心脏的功能状态,对于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正常心电图的诊断标准是指在心电图检查中,患者的心电图表现符合正常范围内的特征,没有明显异常的表现。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正常心电图的诊断标准。
首先,正常心电图的P波应该是正常的。
P波代表心房除极,通常应该是正向的、单峰、单向的波。
P波的振幅应该在0.5-2.5mm之间,持续时间在0.06-0.11秒之间。
P波的形态应该是一致的,不应该出现异常的波形。
其次,正常心电图的QRS波也应该是正常的。
QRS波代表心室除极,通常应该是窄尖的波。
QRS波的持续时间在0.06-0.1秒之间,振幅在0.5-2.5mm之间。
在正常情况下,QRS波的形态应该是一致的,不应该出现异常的波形。
另外,正常心电图的T波也是非常重要的。
T波代表心室复极,通常应该是正向的、圆顶的波。
T波的持续时间在0.16-0.24秒之间,振幅在0.5-2.5mm之间。
T 波的形态应该是一致的,不应该出现异常的波形。
此外,正常心电图的心率也是需要符合一定的范围。
在成年人中,正常的心率范围是60-100次/分钟。
心率过快或过慢都可能是异常的表现,需要引起医生的重视。
最后,正常心电图的ST段也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
ST段代表心室收缩期的结束和舒张期的开始,通常应该是水平的或轻微下斜的。
ST段的压低、抬高或水平段的不平直都可能是异常的表现。
总的来说,正常心电图的诊断标准是根据P波、QRS波、T波、心率和ST段等多个方面来综合判断的。
只有当这些指标都符合正常范围内的特征,才能够被判定为正常心电图。
对于心电图检查结果的解读,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来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们需要对心电图的各项指标有着清晰准确的了解,才能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因此,对于正常心电图的诊断标准,我们需要深入学习和理解,以提高对心电图检查结果的判断能力,从而更好地为患者的健康服务。
心电图报告,心电图报告
心电图报告,心电图报告心电图报告:以下是心电图(ECG)报告的一些常见词汇和特征:1. 心率(HR):正常心率为60-100次/分钟。
高于或低于这个范围的心率可能表示有问题。
2. R波峰:R波峰是心电图波形中的最高点,并且可以用于计算心脏电活动的周期。
3. PR间隔:PR间隔是心电图中P波和QRS波群之间的距离,表示心脏的传导性质。
4. QRS波群:QRS波群是心电图波形中的一段,代表室性肌肉的电活动。
5. QT时间:QT时间是心电图波形中的一段,表示心脏的充电和排电的过程。
6. ST段:ST段是心电图波形中,QRS波群和T波之间的水平线段。
7. T波:T波是心电图波形中的一个正向波形,表示心脏复极化的过程。
常见的异常性质包括:1. 心律不齐(arrhythmia):心跳过快,过慢,改变节律等情况。
2. 心肌缺血(ischemia):表示心脏的供血不足,比如狭心症。
3.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引起的心肌坏死。
4. 传导阻滞(conduction block):表示心脏传导性能受到影响,比如房室传导阻滞。
5.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由于心律不齐或心脏电活动异常,导致突然死亡。
治疗方法:根据心电图报告的具体情况,医生会推荐适当的治疗方法。
以下是常见的一些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血管扩张药物以及血管收缩药物等。
2. 改变生活方式:比如戒烟,控制体重,保持运动,控制高血压等。
3. 植入电极装置:用植入的电极装置来同步心脏节律,比如起搏器和心律调节器等。
4. 手术治疗:在心脏瓣膜问题和冠状动脉问题等情况下进行手术治疗。
注意事项:1. 跟随医生的建议:如果您已经被诊断出心脏问题,一定要跟随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2.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制饮酒,控制体重,保持适度的运动是保护心脏的关键。
3.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心脏体检是预防心脏病发展的重要措施。
读懂心电图必知:心电图正常值
读懂心电图必知:心电图正常值上图为一正常窦性心率的心电图,它具有以下特点:(1)频率在成人为60~100次/min,基本整齐;(2)心电图上P波规律出现,P波在Ⅰ、Ⅱ、Ⅲ、aVF、V5导联上直立;在aVR导联上倒置。
(3)P-R间期0.12~0.20s。
(4)同一导联上P-P间距相差<0.12s。
读懂心电图纸心电图记录纸上有粗细两种竖线和横线。
竖线的间隔代表时间,横线的间隔代表电压。
细线的间距为1毫米,粗线的间距为5毫米。
纵横线交错组成许多大小方格。
通常记录纸的走纸速度为每秒钟25毫米,故每小格(横向)代表0.04秒,每一大格(粗线内5小格)代表0.20秒。
一般采用的定标电压是1毫伏=10毫米(10小格),每一纵小格代表0.1毫伏;每一纵向大格代表0.5毫伏。
特殊情况,可加快走纸速度至50~100毫米·秒,此时每小格代表0.02~0.01秒。
可调整定准电压,使之增高或减低。
如心电图波幅过大,则用0.5毫伏减半电压,计算时乘以2.反之,若波幅过小,则用2毫伏电压,计算时除以2。
正常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1)P波:呈钝圆形,可有轻微切迹。
P波宽度不超过0.11秒,振幅不超过0.25毫伏。
P波方向在Ⅰ、Ⅱ、aVF、V4-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
在Ⅲ、aVL、V1-3导联可直立、倒置或双向。
P波的振幅和宽度超过上述范围即为异常,常表示心房肥大。
P波在aVR导联直立,Ⅱ、Ⅲ、aVF导联倒置者称为逆行型P波,表示激动自房室交界区向心房逆行传导,常见于房室交界性心律,这是一种异位心律。
(2)P-R间期:即由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间的时间。
一般成人P-R间期为0.12~0.20秒。
P-R间期随心率与年龄而变化,年龄越大或心率越慢,其P-R间期越长。
P-R间期延长常表示激动通过房室交界区的时间延长,说明有房室传导障碍,常见于房室传导阻滞等。
(3)QRS波群:代表两心室除极和最早期复极过程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正常人群心电图的常见变异及诊断参考
正常人群心电图的常见变异及诊断参考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是一种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来评估心脏功能的常规检查方法。
正常心电图可以为医生提供有关心脏的重要信息,但是在正常人群中,心电图也存在一些变异。
本文将介绍正常人群心电图的常见变异及诊断参考。
一、心电图波形简介心电图包含了多个波形,常见的有P波、PR间期、QRS波群和T波。
P波代表心房肌的去极化和复极化,PR间期代表心房传导至心室的传导时间,QRS波群代表心室肌的去极化和复极化,T波代表心室复极化。
二、正常人群心电图的常见变异1. 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正常人群的心率在日常生活中会有一定的变异,这种变异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心率变异性的增加可以反映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正常,而心率变异性的减少可能意味着自主神经系统出现了异常。
2. 窦性心律不齐(Sinus Arrhythmia)窦性心律不齐通常是指心律不齐的R-R间期,在呼吸过程中会有一定的波动。
这种窦性心律不齐是正常的生理变异,特别是在年轻人群中比较常见。
3. 心室肥厚(Ventricular Hypertrophy)心室肥厚是指心室壁增厚,这是由于长期的高血压、心脏病或其他疾病引起的。
心室肥厚可以导致心电图的QRS波群增宽和深而尖的S波出现。
4. ST段改变ST段是T波结束和T波开始的区域,ST段的改变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征兆。
正常的ST段通常是等电位的,在心脏缺血或心肌梗死的情况下,ST段可能会上升或下降,提示心肌供血不足。
5. 波形变异在正常人群中,心电图的波形可能会有一些变异,如P波形态改变、T波振幅变化等。
这些变异可能由个体差异、年龄、性别或其他生理因素引起,但大多数情况下是无临床意义的。
三、正常人群心电图的诊断参考1. 正常心电图(Normal Electrocardiogram)在临床诊断中,医生会根据心电图的波形和节律来判断是否为正常心电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电图正常范围的诊断2016-09-09 来源: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正常心电图 PR间期 QRS评论(0人参与)作者:卢喜烈等北京301医院临床上将介于正常心电图与可疑心电图之间的一类心电图归为正常范围心电图(大致正常变异)。
判断一份心电图是否属于正常范围,必须密切结合临床才能做出准确诊断。
因为同一种心电图改变,引起的原因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就有所不同。
例如,左室电压高,应结合临床心脏超声、X线等检査结合分析判断,若是青少年,胸壁较薄,无左室扩大及肥厚的其他证据,应判为正常范围心电图,此系胸壁较薄,心脏与电极之间的距离缩短,QRS振幅进一步增大。
如是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左室电压增高应判为异常心电图,是左室肥厚的主要心电图特征。
再如QRS低电压既可见于正常人,但更多的为器质性病变所致。
为什么同一份心电图,由不同的医师阅读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到底哪一种结论是正确的,只有经过临床检验才能知道,可见临床与心电图结合的重要性。
这里列出凡符合下列心电图标准之一又能除外心脏病者,为正常范围心电图。
一、窦缓成年人,凡窦律≤59bpm,幼儿低于该年龄的窦性心率的下限者,称为窦缓。
是常见的窦性心律失常。
淸醒状态下窦性心率在40~59bpm之间,睡眠状态下窦性心率在35bpm以上者,为正常范围心电图,但必须除外2:1或3:1窦房传导阻滞及房性逸搏心律。
窦缓的心电图特征;①I、II、V4~V6导联P波直立,aVR导联P波倒置。
②P波振幅通常较小,不像窦速时那样髙尖。
③PR间期较短,但不短于120ms,小于120ms 者,为短P-R间期综合征。
④ST段轻度抬髙,见于胸壁导联。
⑤T波较髙,以V2~V5导联最显著。
⑥QT间期在正常值上限或略有延长。
大多数窦缓见于健康人,特别是素有锻炼的运动员。
睡眠时几乎都是窦缓,其频率多在50bpm左右。
健康人发生的窦缓的特点是无症状,剧烈活动后窦性心率迅速上升至150bpm 左右,而不伴有传导阻滞及ST-T改变。
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发生的窦缓,运动不能使窦性心率上升至90bpm以上,心率稍微加快就伴发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束支阻滞、缺血性ST-T改变等。
病窦综合征发生的窦缓为持续性,常伴有头晕、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二、窦速成年人,凡窦性心率≥101bpm,幼儿高于该年龄组窦性心率的上限者,称为窦速。
是常见的窦性心律失常。
窦速包括自律性窦速与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因后者少见,一般医学专著中所称谓的窦速一词,是指自律性窦速,须除外房速。
窦速的心电图特征:①I、II、aVF、V4~V6导联P波直立,aVR导联P波倒置。
②P波较髙而尖,一般不超过0.28mV。
③P波频率101~180bpm,—般在130bpm。
④PR间期≥120ms。
⑤冠心病患者常伴发缺血性ST-T改变,运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引起的窦速,稍休息窦性心率就会明显下降。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窦速,常伴有T波低平或平坦,而无ST段改变。
三、窦房结内游走性节律心脏起搏点在窦房结头、体、尾部游走所形成的心脏节律,称为窦房结内游走性节律。
其心电图特征:①I、II、aVF、V4~V6导联P波直立,aVR导联P波倒置②P波发生由高到低,再由低到高的周期性变化,但不出现倒置P-波。
③P波髙时,PP周期变短,P波低时,PP 周期变长,长短PP周期差別显著,平均心率在60bpm。
四、非呼吸性窦律不齐与呼吸周期无关的窦律不齐,称为非呼吸性窦律不齐,其心电图特征:①窦性P波。
②PR 周期差别>120ms,与呼吸周期无关。
五、P波切迹正常窦性P波在I、II、aVR、V4~V6导联常有轻度切迹,或呈双峰型,双峰间距<30ms,P波时间<110ms者,视为正常范围心电图。
当然应除外风心病、二尖瓣狭窄。
六、短PR间期短PR间期,指PR间期在105~119ms之间,从无阵发性心动过速发作史,又无预激波。
七、隔性Q波由于室间隔最先除极,起始间隔向量右前下方,投影在I、aVL、V4~V6导联出现隔性Q波,隔性向量指向左上方时,II、III、aVF导联出现隔性Q波,生理性隔性Q波<30ms,振幅<同导联1/4R波。
生理性隔性Q波可因体位改变、呼吸、运动变化而发生变化。
1.aVL导联出现QS或Qr波少数正常人aVL导联可出现QS或Qr波。
与髙侧壁心肌梗死不同点为:①I导联、V4~V6导联无异常Q波。
②aVL导联P彼低平、双向或倒置。
③aVL不出现急性高侧壁心肌梗死的特征性ST-T衍变规律。
④QT间期正常。
超声检査正常。
2.III、aVF导联出现Q波单独III导联出现Q波,部分属于正常变异,部分可能是下壁心肌局限性梗死的表现。
临床上约30%的下壁心肌梗死波形几乎完全消失或全部消失。
III导联出现异常Q波,aVF导联q波≥20ms,属于异常Q波。
3.V1、V2导联出现QS波非器质性心脏病者,偶尔V1、V2导联出现QS波:①此种QS波形终身不变;②QS只限于V1、V2导联,V3以左各导联不出现异常Q波;③QS波光滑锐利,无顿挫或切迹;④V1、V2导联无ST-T的动态变化。
超声心动图显示室间隔无异常。
除外不完全性左束支阻滞。
八、QRS低电压约10%的标肢导QRS低电压属于正常变异,见于过度肥胖,心脏垂直于额面,可以肯定绝大多数标肢导QRS低电压及全部胸导QRS低电压均属于异常表现。
因此,只有排除了各种疾病所致的QRS低电压以后,才考虑少数标肢导QRS低电压,才属于正常范围心电图。
九、心脏钟向转位正常情况下V1、V2导联面对右室外侧壁记录出rS波,V3面对间隔部的过渡区,描记出Rs波,V5~V6面对左室外侧壁记录出qRs、qR、Rs波群。
1.顺钟向转位无任何病因情况下发生的顺钟向转位,属于正常范围心电图,其心电图特征:①电轴正常。
②V1~V3呈rS形,V4导联呈RS型,V5、V6导联S波增深仍呈Rs型。
2.逆钟向转位无任何病因情况下出现的逆钟向转位,属于正常范围心电图。
①QRS电轴正常;②V1呈rS型;③V2呈RS型,V3或V4呈Rs型。
十、胸导联QRS高电压1.右室电压髙婴幼儿,由于右室多优势,V1、V2导联可出现高R波,心脏转为逆钟向转位,V1、V2导联也会出现R波增高。
临床上无器质性心脏病的人群中,V1、V2导联R波增高的现象比较常见,与右室肥厚的不同点在于:①额面QRS电轴正常;或仅有轻微右偏(<95°);②V5、V6导联S波不增深;③肢导QRS电压无变化;④无ST-T改变;⑤临床上无引起右室肥厚的病因。
2.左室电压高胸壁菲薄的儿童、青年人、V5~V6导联R波>2.5mV,—般<3.0mV。
与左室肥大的不同点在于:①肢体导联QRS电压正常;②无引起左室肥厚的病因。
③QRS电轴正常;④V5导联VAT正常。
超声心动图左室壁正常,左室腔无扩大。
十一、胸导R波递增不良正常人V1~V4导联R波逐渐增高,如果R波不能逐渐增高,称为R波递增不良,根据Zema 的诊断标准,V3的R<0.03mV,V2的R≤V3的R,为R波递增不良。
R波递增不良约见于7%的正常人,但更多的见于前壁心肌梗死、心肌病等。
十二、SI、SII、SIII综合征标准导联I、II、III、aVF均出现以S波为主的QRS波,SI>SII,SI、SII、SIII综合征。
这是由于QRS电轴指向第四象限位于-90°~150°范围内,aVR导联同时出现终末P波。
诊断SI、SII、SIII综合征应除外不典型右束支阻滞合并左前分支阻滞。
从已发表的临床资科分析SI、SII、SIII综合征见于下列情况。
1.正常变异见于少数正常人,可能是心尖指向后方,QRS电轴指向右上方。
也可能是婴儿期右室流出道生理性优势继续存在之故。
部分是由于右室传导延缓所致。
2.右室疾病 SI、SII、SIII多见于右室疾病。
常见病因是慢性肺心病、其次为风心病、右室肥厚。
3.左室疾病见于扩张性心肌病,老年退行性主动脉瓣病,左心衰竭等。
十三、室上嵴形室上嵴形的心电图特征:①V1或V2导联呈rSr’型,r≥r’;②I、V5、V6导联无S波;③QRS 电轴正常;④QRS时间在100ms以内。
室上嵴形的产生机制可能因室上嵴肺、肺动脉圆椎部延迟除极波。
十四、局限性右束支阻滞局限性右束支阻滞又称轻度右束支阻滞;心电图特征:①V1呈rSr’型;②I、V5、V6导联无q波,有S波;③QRS时间不超过100ms。
十五、早期复极综合征一般认为早期复极综合征属于正常范围心电图,但早期复极综合征又容易器质性心脏病,应注意诊断与临床诊断。
十六、持续型幼年型T波婴幼儿V1~V3导联T波倒置是常见现象,少数人此种现象可持续到成年人,称为持续性幼年型T波。
心电图检出率约为1%,心电图特点:①V1~V3导联T波倒置。
深度≤0.5mV;②V4导联T波直立或低平;③V5、V6导联T波与肢体导联T波正常;④运动可使T波转为直立。
十七、迷走神经张力增高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的心电图特征:①窦缓;②可有卧位性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或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活动后房室传导阻滞消失,房室传导文氏点正常。
③ST段轻度上斜型抬高≤0.30mV。
④T波增高见于V2~V5导联。
十八、偶发早搏偶发的房性、交接性或室早每分钟<5次,既可见于正常人,又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及其他疾病。
临床上仅有偶发早搏而无其他疾病者,可诊断为正常范围心电图。
但应除外RonT现象室性早搏、特宽型、特矮型室早及偶发多源、多形性早搏。
十九、ST段轻度下降ST段呈上斜型下降≤0.10mV,仍属于正常范围。
应进一步检查如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等,排除缺血性心脏病。
来源: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2001)VOL10.NO3(本网站所有的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