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及病例分类
传染病诊断标准【123页】
(卫生行业标准)
兵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建设兵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现行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
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史 (2)临床表现(症状、体征) (3)实验室检测、检查
病例诊断 (1)疑似病例 (2)临床诊断病例 (3)确诊病例 (4)带菌者、隐性感染、病原携带
建设兵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4、病例诊断 (1)疑似病例
具备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心脏病,白内障/青光眼,视网 膜病,神经性耳聋和(或)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 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脾肿大,黄疸,精神发育迟缓,小 头畸形,脑膜脑炎,X线骨质异常。 (2) 临床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并同时符合流行病学史。 (3)实验室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并同时符合实验室检查中的任何一项。
流泪、结膜炎症状。 (4)皮疹自耳后、面部开始,自上而下向全身扩展,3d-5d
内波及全身。
建设兵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麻疹
(5)起病早期(一般于病程第2d-3d)在口腔颊黏膜见到麻 疹黏膜斑(koplic斑)。
3、实验室诊断 (1)8d-6周内未接种过麻疹减毒活疫苗而在血清中查到麻
疹IgM抗体(麻疹患者出疹3d内仅70%左右患者IgM阳性, 4d-8d则为100%阳性,如第1份血标本是在出疹3d内采集, 检测IgM阴性,需要采集出疹后4d-28d内的第2份血标本, 排除第1份标本中可能出现的假阴性)。 (2)恢复期患者血清中麻疹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或4 倍以上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 (3)从鼻咽标本或尿液中分离到麻疹病毒,或检测到麻疹 病毒核酸。
建设兵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猩红热
(2)轻型猩红热 发热、咽峡炎、皮疹均很轻,持续时间短,脱屑也轻。
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
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1:引言本文档旨在准确界定和规范传染病的诊断标准,以便于医疗机构和相关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判断和处理传染病。
传染病是指能够直接或间接地通过接触、飞沫、血液、昆虫媒介等途径传播给另一人体而引起感染的疾病。
2:传染病的分类传染病根据不同的病原体和传播途径进行分类,并根据病原体的种类和传播途径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
以下是常见的传染病分类:2.1 病原体分类2.1.1 细菌性传染病2.1.2 性传染病2.1.3 真菌性传染病2.1.4 寄生虫性传染病2.1.5 其他病原体性传染病2.2 传播途径分类2.2.1 空气传播传染病2.2.2 飞沫传播传染病2.2.3 接触传播传染病2.2.4 媒介传播传染病3:诊断标准不同的传染病需要根据其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等方面进行综合判断。
以下是常见传染病的诊断标准:3.1 流感3.1.1 临床表现3.1.2 实验室检测3.1.3 伴随症状和并发症3.1.4 诊断标准的分类3.2 肺结核3.2.1 临床表现3.2.2 实验室检测3.2.3 影像学检查3.2.4 诊断标准的分类:::4:处理措施不同的传染病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以控制和治疗疾病的传播和扩散。
以下是常见的处理措施:4.1 隔离治疗4.2 抗生素治疗4.3 疫苗接种4.4 个人防护措施:::5:附件详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附表6:法律名词及注释6.1 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的基本法律,规定了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报告和处罚等内容。
6.2 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办法:管理医疗机构对传染病的报告工作,明确了报告程序和要求。
6.3 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规定:规定了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具体措施和要求。
:::7:结束语本文档提供了详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以及传染病处理措施的指导。
医疗机构和相关人员应严格遵守本文档的规定,以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附件:附件1:传染病诊断标准综合表法律名词及注释:传染病防治法:是指1997年5月28日国务院颁布的中国人民共和国法律,主要目的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流行,并保护人民的健康权益。
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及病例分类
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及病例分类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感染引起的一类疾病,其传播具有一定的可感染性和一定的流行规律。
为了对传染病进行有效的防控,医学界普遍采用了一系列的诊断标准来确定患者是否罹患某种传染病。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常见传染病的诊断标准以及病例分类。
一、流感的诊断标准及病例分类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流感的诊断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突发性发热:患者通常会突然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9摄氏度以上。
2. 其他呼吸道症状:患者可能伴有咳嗽、喉痛、流涕等呼吸道症状。
3. 其他全身症状:流感患者还可能出现全身症状,如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
基于上述诊断标准,我们可以将流感病例分为轻型、普通型和重型三类。
轻型流感病例通常只有轻微的发热和呼吸道症状,并能够自行康复。
普通型流感病例症状较为明显,但一般也能够通过较简单的治疗缓解。
重型流感病例则表现为高热、严重的呼吸道症状以及全身症状,可能需要住院治疗。
二、肺结核的诊断标准及病例分类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肺部。
肺结核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
1. 临床症状:肺结核患者常伴有长期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并可能出现血痰、盗汗、消瘦等全身症状。
2. 影像学:肺结核患者的胸部X光或CT检查可能显示肺部结节、空洞、浸润等异常改变。
3. 实验室检查:肺结核患者的痰液检查通常能够发现结核分枝杆菌。
根据肺结核患者的病情和传染性,我们可以将其分为活动性结核和非活动性结核。
活动性结核通常具有传染性,病例需接受隔离治疗;非活动性结核患者则不具备传染性,但仍需要定期随访和治疗。
三、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及病例分类病毒性肝炎是由不同的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常见的包括甲型、乙型、丙型和戊型肝炎。
诊断病毒性肝炎主要依据以下几点:1. 临床症状:病毒性肝炎患者通常会出现乏力、食欲不振、黄疸等肝脏症状,也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和腹泻等症状。
传染病诊断标准
有共用注射器吸毒史。 有医源性感染史。 有职业暴露史。
1.1.6 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配偶或性伴侣。
1.1.7 HIV感染母亲所生儿女。
传染病诊断标准
第7页
1.2 临床表现 急性HIV感染综合征。 连续性全身性淋巴腺病。
1.2.3 HIV感染中后期临床表现 成人及15岁(含15岁)以上青少年
传染病诊断标准
第17页
乙型病毒性肝炎诊疗标准 (WS299-)
传染病诊断标准
第18页
乙肝诊疗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 试验室检验、病理学及影像学检验等进行 初步诊疗,确诊须依据血清HBV标志和 HBV DNA检测结果。
诊疗分类:
依据临床特点和试验室检验等将乙肝分为不 一样临床类型,包含急性乙肝、慢性乙肝、 乙肝肝硬化、乙肝病毒相关原发性肝细胞 癌等。
同时符合
传染病诊断标准
第21页
丙型病毒性肝炎诊疗标准 WS213-
传染病诊断标准
第22页
பைடு நூலகம்
1.诊疗依据 流行病学史
曾接收过血液、血液制品或其它人体组织、细胞 成份治疗或器官移植。
有血液透析史、不洁注射史、或其它消毒不严格 有创检验、治疗史、有静脉注射毒品史。
职业供血者,尤其是接收过成份血单采回输者。
传染病诊断标准
第2页
传染病诊疗
流行病学资料 临床资料 试验室检验
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及病例分类
隐性梅毒的诊断标准与病例报告
❖ 疑似病例-疑似病例 ▪ 性接触史/性伴感染史
✓ 无临床诊断病例
▪ 无任何梅毒症状与体征
✓ 无病原携带病例
3.实验室检查
血清筛查试验(RPR/TRUST)阳性,未做确证试验
确诊病例-实验室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实验室检查
血清确证试验(TPPA/TPHA/ELISA)阳性;
或脑脊液检查:WBC、蛋白量异常,VDRL或FTA-ABS阳性;或三期梅毒组织病理变 化。
三期梅毒病例报告要求
✓ 无三期梅毒临床表现者不能报告为三期梅毒 ✓ 仅分实验室诊断病例与疑似病例
乙肝诊断分类
根据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等将乙肝分为不同临床类型,包括急性乙肝、慢性乙肝、乙肝肝硬化、乙肝 病毒相关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等。 急性乙肝和慢性乙型又分别为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
注意:乙肝肝硬化、乙肝病毒相关的原发性肝细胞癌不做为传染病报告。
诊断 急性乙肝 慢性乙肝
疑似急性乙肝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1.HBsAg 阳性;同时有 :近期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乏力和消化道症状,可有尿黄、眼黄 和皮肤黄疸。
2. HBsAg 阳性;同时有: 肝脏生化检查异常,主要是血清ALT 和AST 升高,可有血清胆红素 升高。
确诊急性乙肝病例
疑似病例+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1.有明确的证据表明6个月内曾检测血清HBsAg 阴性。(时间指标?)医生询问?
2. 抗-HBc IgM 阳性1:1000 以上。 3. 肝组织学符合急性病毒性肝炎改变。 4. 恢复期血清HBsAg阴转,抗HBs阳转 。
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
病毒性肝炎报告要求
➢ 病毒性肝炎:甲型、乙型、丙型、戊型、未分型 ➢ 1、病原携带者不需报告; ➢ 2、慢性(发病大于6个月)肝炎不需要报告,急性
肝炎(发病6个月以内)报告要求不变;慢性肝炎 急性发作不需要报告。
➢ 3、丁型肝炎报告:选择未分型,同时在备注中注 明丁肝;
➢ 4、未分型肝炎是指经排除甲、乙、丙、戊等肝炎 后仍无法确认病毒类型的病毒性肝炎,并以实验室 诊断病例报告。
性。 (3)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
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有4倍或4倍以上的升高。
季,南方的冬春季和夏季)一个单位或地区集中 出现大量上吸道感染患者,或医院门诊、急诊上 呼吸道感染患者明显增加。
➢ 1、临床诊断病例:主要针对一起流行性感冒暴发 疫情中出现流感临床表现,但无流感实验室检查 依据者。
➢ 2、确诊病例:流感样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分离 到流感病毒,或特异的核酸检测阳性,或特异抗 原检测阳性,或双份血清4倍升高。
其它感染性腹泻病
➢ 病例分类: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 ➢ 1、腹泻≧3次/日,大便性状异常; ➢ 2、已排除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 ➢ 3、实验室病原学检测阳性(大便中检出有关病原体或特异
性核酸,或者从血清中检测出特异性抗体)。 ➢ 临床诊断病例:1+2; ➢ 实验室确诊病例:1+2+3。 ➢ 说明:对于开展了实验室病原学检测的医疗机构以报告实验
HBsAg阳性。 ➢ 2、确诊急性乙肝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判断。 ➢ 疑似病例+抗-HBcIgM阳性(1︰1000以上)。 ➢ 疑似病例+6个月内HBsAg曾为阴性。
丙型病毒性肝炎
➢ 病例分类: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 ➢ 流行病学史:曾接受过血液、血液制品或其他人
2024年度-《传染病诊断标准》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需要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 径和易感人群。
5
常见传染病类型
病毒性传染病
如流感、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
细菌性传染病
如肺结核、伤寒、细菌性痢疾等。
寄生虫性传染病
如疟疾、血吸虫病、蛔虫病等。
其他传染病
如立克次体病、螺旋体病等。
细菌性痢疾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史进行诊断,如出现发热、腹痛、腹 泻等典型症状,便常规检测发现粘液脓血便,以及细菌培养阳性或PCR检测阳性。
病毒性肝炎
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如乏力、食欲减 退、肝区疼痛等症状,肝功能检查异常,以及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阳性。
15
其他类型传染病诊断标准
狂犬病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史进行诊断,如出现恐水、怕风、咽肌痉挛等症状,狂犬病病毒抗 原检测阳性或病毒分离培养阳性。
破伤风
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诊断,如牙关紧闭、角弓反张等典型症状,破伤风梭菌培养阳性或 PCR检测阳性。
16
04
实验室检测方法及技术应 用
《传染病诊断标准》
1
目录
• 传染病概述与分类 • 诊断标准制定背景与意义 • 各类传染病诊断标准详解 • 实验室检测方法及技术应用
2
目录
• 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评估 • 诊断流程、原则及注意事项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3
01
传染病概述与分类
4
传染病定义及特点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 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传染病的诊断标准全文
天以上呈典型经过。
麻疹【GB 15983—1995】
3.4 病例分类 3.4.1 疑似病例 具备3.1.1 加3.1.2条者,或同时伴有3.1.3条者。 3.4.2 临床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加3.1.4条或3.1.5条或3.2条。 3.4.3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加3.3.1条或3.3.2条或3.3.3条。 具有任何一项临床症状加3.3.1条或3.3.2条或3.3.3条。
急性中毒型菌痢
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有感染性休克症 状,如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细速、血压下 降、皮肤发花、发绀等。
脑型(呼吸衰竭型):有脑水肿表现,如烦躁 不安、惊厥、嗜睡或昏迷、瞳孔改变,甚至出 现脑疝、呼吸衰竭。
混合型:同时出现脑型、休克型的征候,是最 凶险的一型。
细菌性痢疾
慢性菌痢:急性菌痢者病程超过2个月以上为 慢性菌痢。
传染病的诊断标准
法定传染病分类
法定传染病共分三大类:共39种 甲类2种(强制管理):鼠疫、霍乱 乙类26种(严格管制):包括非典、禽流感、
甲型H1N1流感等 丙类11种(监测管理):手足口病、流行性感
冒、其它感染性腹泻病等 其中乙类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包括SARS、人
感染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脊灰
急性细菌性痢疾 应同其它病因所致的急性 腹泻相鉴别
霍乱与副霍乱 病前一周来自疫区,或者与本 病患者及其污染物有接触史。突然起病,先泻 后吐,常无恶心腹痛等症状,粪呈米泔样或黄 水样。重症病例可致外周循环衰竭。粪便或沤 吐物中检出霍乱弧菌或爱尔托弧菌。
急性细菌性痢疾 应同其它病因所致的急性 腹泻相鉴别
病学联系的疑似病例。 ◎实验室证实为麻疹暴发,同一暴发中其它未经实验实
法定传染病诊断分类标准
法定传染病诊断分类标准
病种
疑似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
确诊病例
其他类型
备注
鼠疫
√
×
√
×
霍乱
√
√
√
带菌者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
√
√
×
艾滋病
×
×
√
HIV
HIV由疾控中心报告
病毒性
肝炎
甲肝
×
√
√
×
乙肝
√
×
√
携带者
分急、慢性,
携带者报告类型为“确诊病例”
丙肝
√
√
√
×
丁肝
√
×
√
×
报告时请选择“肝炎未分型”进行报告,并备注为“丁肝”
×
×
√
×
菌(-)
√
√
×
×
未痰检
√
×
×
×
仅培阳
×
×
√
×
伤寒和
副伤寒
伤寒
√
√
√
带菌者
副伤寒
√
√
√
带菌者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பைடு நூலகம்
常见八种传染病的诊断标准PPT专业课件【28页】
乙肝
• 1.4 慢性活动型肝炎(简称慢活肝) • a)有明显的肝炎症状。 • b)体征: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肿大或黄疸等(排除其他原
因)。 • c)肝功能检查:ALT反复和/或持续升高,血浆白蛋白降低,A/G蛋白
比例失常,γ-球蛋白升高和/或胆红素长期或反复异常。 • d)HBV标记物检测:符合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原学指标,见附录A(标准
10
甲肝
• 3.2 亚急性重型 • 3.2.1 以急性肝炎起病,临床上有极度乏力,严重食欲不振,黄疸
迅速加深,出现腹水及出血倾向。肝脏进行性缩小。病程在10天以上, 8周以内,出现意识障碍(肝性脑病)。 • 3.2.2 肝功能明显异常,胆酶分离,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倒置(【正 常值】1.5~2.5:1),胆固醇降低(成人胆固醇2.86~5.98mmol/升), 凝血酶原活动度小于40%(正常值为70-100%)。 • 3.2.3 HAV标志检测;同1.1.5。 • 3.2.4 肝脏病理学特点:可见新旧不等的亚大片坏死和桥形坏死 。 • 疑似病例:3.2.1+3.2.2。 •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3.2.3或3.2.3加3.2.4。
11
乙肝
• 1.1急性肝炎
• 1.1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 a)流行病学资料:半年内接受过血及血制品或曾有其他医源性感染,生活中的密切接触, 尤其是性接触而未采用避孕套者。
• b)症状:指近期出现的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持续一周以上的明显乏力和消化道症状。 • c)体征:主要指肝脏肿大,伴有触痛或叩痛。 • d)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增高。 • e)HBV标记物检测:符合急性乙肝的病原学标志 • (1)病程中HBsAg由阳性转为阴性,或HBsAg由阳性转为阴性且出现抗-HBs阳转。 • (2)抗-HBC IgM滴度高水平,而抗-HBc IgG阴性或低水平。。 • f)病理组织学特点:如鉴别诊断需要,有条件者可作肝活检,详见附录B。 • 在以上各项中病原学指标、症状和肝功能异常为必备条件,流行病学资料和体征为参
传染病诊断标准
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规定管理的39种传染病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甲型H1N1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
甲类传染病鼠疫【GB 15991—1995】诊断标准1.1 流行病学线索患者发病前10d到过鼠疫动物病流行区或接触过鼠疫疫区内的疫源动物、动物制品及鼠疫病人,进入过鼠疫实验室或接触过鼠疫实验用品。
1.2 突然发病,高热,白细胞剧增,在未用抗菌药物(青霉素无效)情况下,病情在24h内迅速恶化并具有下列症候群之一者:1.2.1 急性淋巴结炎,肿胀,剧烈疼痛并出现强迫体位。
1.2.2 出现重度毒血症、休克症候群而无明显淋巴结肿胀。
1.2.3 咳嗽、胸痛、咯痰带血或咳血。
1.2.4 重症结膜炎并有严重的上下眼睑水肿。
1.2.5 血性腹泻并有重症腹痛、高热及休克症候群。
1.2.6 皮肤出现剧痛性红色丘疹,其后逐渐隆起,形成血性水泡,周边呈灰黑色,基底坚硬。
水泡破溃,创面也呈灰黑色。
1.2.7 剧烈头痛、昏睡、颈部强直、谵语妄动、脑压高、脑脊液浊浑。
1.3 患者的淋巴结穿刺液、血液、痰液,咽部和眼分泌物以及尸体脏器或管状骨骨骺取材标本,分离到鼠疫菌。
1.4 患者2次(间隔10d)采集血清,用PHA法检测F1抗体呈现4倍以上增长。
2 疑似病例具备1.1加1.2中任一项。
3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1.3或1.4。
4 隐性感染者有鼠疫流行病学线索,没有明显的鼠疫临床表现,没有接种过鼠疫菌苗,有PHA检测其血清出现1∶40以上F1抗体滴度者。
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
肺部真菌感染的常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发热、呼吸困难等。不同病原菌引起的感染症状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曲霉菌感 染常表现为发热、咳嗽和咳痰,而毛霉菌感染则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和咯血。
治疗建议
肺部真菌感染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真菌药物治疗和对症治疗。抗真菌药物主要包括氟康唑、伊曲康唑等,对症治疗主要包括 控制体温、保持呼吸道通畅等。治疗期间应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吸入烟雾和其他刺激性气体。
治疗建议
皮肤真菌感染的治疗主要包括外用药物和口服药物。外用药物主要有抗真菌药膏、霜剂等 ,口服药物主要有抗真菌药物和抗炎药物等。治疗期间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共 用浴具和毛巾等物品,以防止交叉感染。
肺部真菌感染
诊断标准
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痰培养。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咳嗽、咳痰、发热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 肺部炎症、空洞等异常表现。痰培养可分离出病原菌。
详细描述
立克次体感染的症状通常包括发热、头痛、 肌肉疼痛、皮疹、淋巴结肿大等,有时可能 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心肌炎等。诊 断立克次体感染需要进行血液检查、尿液检 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同时需要了解患者 的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治疗立克次体感 染主要采用抗生素类药物,如四环素、氯霉
素等。
衣原体感染
07
临床症状和诊断方法
临床症状概述
发热
大多数传染病会出现发热,可能是全身性或局部 性,持续性或间歇性。
寒战
寒战是身体试图通过增加肌肉活动和加速呼吸来 产生热量。
头痛
大多数传染病会出现头痛,可能是轻微或剧烈。
肌肉疼痛
这是身体在对抗病毒或细菌入侵时的反应。
疲劳
大多数传染病会导致疲劳,因为身体在与感染作斗争 时会消耗大量能量。
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及病例分类
注意:对临床可疑病例作特异性血清学诊断(监测抗-HBcIgM抗体), 排除误诊和漏诊率。
疑似慢性乙肝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时间+临床症状或生化指标)
1. 急性HBV感染超过6个月仍HbsAg阳性或发现HbsAg阳性超过6个月。 慢性肝病患者的体征如肝病面 容,肝掌、蜘蛛痣和肝、脾肿大等。
三、梅毒
梅毒 临床分期:一期、二期、三期、隐性和胎传梅毒
诊断分类
• 疑似病例 • 确诊病例
一期梅毒的诊断标准与病例报告
疑似病例 同时具备以下3项
1.有多性伴/不安全性行为/性伴感染史
无临床诊断病例 无病原携带病例
血清ALT、AST升高,部分病例可有血清胆红素升高。
临床诊断丙肝: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1、血清抗-HCV阳性和流行病学史 2、血清抗-HCV阳性和临床表现 3、血清抗-HCV阳性和实验室检测: 血清ALT、AST升高,部分病例可
有血清胆红素升高。
确诊丙肝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1、疑似病例和血清HCV RNA阳性; 2、临床诊断病例和血清HCV RNA阳性。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1) 1+3+5 (2) 1+4+5 (3) 2+3+5 (3) 2+4+5
乙肝报告要求
一、报告管理原则
• 乙肝诊断分型包括疑似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其临床类型包括急性乙肝, 慢性乙肝,乙肝肝硬化,乙肝相关的原发性肝细胞癌。
• 其中诊断为乙肝肝硬化,乙肝相关的原发性肝细胞癌不进行传染病报告。
• 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适等。
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
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病毒性肝炎一、疑似病例,同时具备下列2项:1.最近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厌油、乏力、巩膜黄染、茶色尿、肝脏肿大、肝区痛等,不能排除其他疾病者。
2.血清ALT反复升高而不能以其他原因解释者。
甲型肝炎1.病人发病前1个月左右(2-6)周,曾接触过甲型肝炎病人,或吃不洁食物史或饮生水史2.最近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厌油、乏力、巩膜黄染、茶色尿、肝脏肿大、肝区痛等,不能排除其他疾病者。
3.血清ALT升高。
4.血清抗-HAVIgM阳性。
5.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抗-HAVIgG滴度呈四倍升高。
6.免疫电镜在粪便中见到27nm甲肝病毒颗粒。
疑似病例: 2+3 ,参考1。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4、5、6中任何1项。
乙型肝炎①半年内接受过血及血制品治疗,或有任何医疗性损伤如:不洁的注射、针灸、穿刺、手术等,或与乙型肝炎病人或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有密切接触。
②最近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厌油、乏力、巩膜黄染、茶色尿、肝脏肿大、肝区痛等,不能排除其他疾病者。
③血清ALT升高④病程中HBsAg由阳性转为阴性,或HBsAg由阳性转为阴性且出现抗-HBs阳转;抗-HBcIgM滴度高水平,而抗-HBcIgG阴性或低水平。
疑似病例:②+③,参考①。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④。
病程大于半年为慢性肝炎。
丙型肝炎①半年内接受过血及血制品治疗,或有任何医疗性损伤或与携带HCV者有非常密切的接触史。
②长期乏力,有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或肝脾肿大有触痛和叩击痛。
③血清ALT升高或正常与升高反复波动持续半年以上。
④用排除法不符合甲、乙、戊型肝炎,CMV,EBV感染。
⑤血清抗一HCVIgM阳性。
疑似病例:②+③+④参考①。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⑤。
戊型肝炎①发病前2个月,曾接触过戊型肝炎病人,或到过戊型肝炎暴发点工作,旅行,并进食,或聚餐。
②最近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厌油、乏力、巩膜黄染、茶色尿、肝脏肿大、肝区痛等,不能排除其他疾病者。
③血清ALT升高。
传染病诊断标准课件
5.1.8 疑似急性乙肝病例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5.1.8.1 同时符合5.1.1 和5.1.3。 5.1.8.2 同时符合5.1.2 和5.1.3。 5.1.9 确诊急性乙肝病例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5.1.9.1 疑似病例同时符合5.1.4。 5.1.9.2 疑似病例同时符合5.1.5。 5.1.9.3 疑似病例同时符合5.1.6。 5.1.9.4 疑似病例同时符合5.1.7。
O139 群霍乱弧菌前后各5 天内有腹泻症状者。
第二类 乙类传染病
病毒性肝炎
伤寒和副伤寒
细菌性痢疾
流行性出血热
狂犬病
猩红热
钩端螺旋体病
麻疹
流行性乙型脑炎
登革热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百日咳
白喉
新生儿破伤风
甲型肝炎(Viral hepatitis A)【WS
298-2008】
4 诊断依据 4.1 流行病学史 发病前2 周~7 周内有不洁饮食史或不洁饮水史;或与甲型
霍乱(Cholera)【WS 289-2008】
1.3 实验室监测 1.3.1 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细菌培养分
离到O1 群和(或)O139 群霍乱弧菌。 1.3.2 在腹泻病患者日常生活用品或家居
环境中检出O1 群和(或)O139 群霍乱弧 菌。
1.3.3 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标本霍乱毒 素基因PCR检测阳性。
1.3.4 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标本霍乱弧 菌快速辅助检测试验阳性。
霍乱(Cholera)【WS 289-2008】
2 诊断原则 依据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结果进行综合
判断。 3 诊断标准 3.1 带菌者 无霍乱临床表现,但符合1.3.1 者。 3.2 疑似病例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即可诊断: 3.2.1 具备1.1.2 加1.2.1 者; 3.2.2 具备1.2.1 加1.3.3 者; 3.2.3 具备1.2.1 加1.3.4 者; 3.2.4 具备1.2.3 加1.3.3 者; 3.2.5 具备1.2.3 加1.3.4 者; 3.2.6 具备1.2.2 者。
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
HBsAg 阳性连续时间 不详/抗HBc IgM -
慢性肝病体征如肝病 面容,肝掌、蜘蛛痣和 肝、 脾肿大等。
HBsAg 阳性连续时间 不详/抗HBc IgM -
血清ALT 反复或连续↑, 可有血浆白蛋白↓和或球 蛋白↑,或胆红素↑。
WS
2
毒症状。
重症患者伴有惊厥、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也可引起脱水和 电解质紊乱,可有左下腹压痛伴肠鸣音亢进。
WS
5
细菌性痢疾 WS 287-2023
1.2
临床分型
临
1.2.3.1 急性一般型(经典)
床 体
起病急,畏寒、发烧,可伴乏力、头痛、纳差等毒血症
现
症状,腹泻、腹痛、里急后重,脓血便或黏液便,左下
腹部压痛。
体
现
1.2.2 有巩膜、皮肤黄染并排除其他疾病所致黄
疸者。
WS
1
甲肝 WS 298-2023
1.3
1.3.1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明显升高。 试 验 1.3.2 血清总胆红素(TBIL)不小于正常上限数值一倍以 室 检 上和(或)尿胆红素(BIL)阳性。 验
1.3.3 血清学检测:抗-HAV IgM阳性或抗-HAV IgG双份血
病 学
1.1.3 性伴淋病感染史
史
1.1.4 新生儿旳母亲有淋病史
WS
6
淋病 WS 268-2023
1.2
1.2.1 无合并症淋病
急性轻型(非经典)
症状轻,可仅有腹泻、稀便
WS
5
细菌性痢疾 WS 287-2023
1.2
急性中毒型
1.2.3.3.1 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确诊病例-实验室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实验室检查 血清确证试验(TPPA/TPHA/ELISA)阳性
二期梅毒病例报告要求
无二期梅毒临床表现者不能报告为二期梅毒
仅分实验室诊断病例与疑似病例
无临床诊断病例
无病原携带病例
无阳性检测病例
复诊病例不报告
随访病例不报告
跨年度随访血清检查阳性者不报告 不能将胎传梅毒报告为二期梅毒
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适等。
疑似丙肝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2、 流行病学史和实验室生化指标 流行病学史: 曾接种过血液、血液制品或其他人体组织、细胞成分治疗 ,或器官移植。 有血液透析史、不洁注射史,或其他消毒不严格的有创检 查、治疗史,有静脉注射毒品史。 职业供血者,特别是接受过成分血单采回输者。 与HCV感染者有性接触史,或HCV感染者(母亲)所生的 婴儿。 实验室: 血清ALT、AST升高,部分病例可有血清胆红素升高。
三期梅毒的诊断标准与病例报告
无临床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 同时具备以下3项
无病原携带病例
血清筛查试验(RPR/TRUST)阳性,未做确证试验 确诊病例-实验室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实验室检查
1.性接触史/性伴感染史(或) 2.可有一期或二期梅毒史,病期2年以上,皮肤粘膜损害:头面部及 四肢结节梅毒疹、皮肤、口腔、舌咽树胶肿,上腭、鼻中隔等穿 孔性损害;骨、眼损害,其它内脏损害。神经梅毒、心血管梅毒 3.实验室检查
3、(血清ALT反复或持续升高,可有血浆白蛋白降低和(或)球蛋白升高,或胆红
素升高等。) 4、(肝脏病理学有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特点) 5、(血清HbeAg阳性或可检出HBVDNA,并排除其他导致ALT升高的原因。)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1) 1+3+5 (2) 1+4+5 (3) 2+3+5
(3) 2+4+5
Hale Waihona Puke 随访病例不报告 跨年度随访血清检查阳性者不报告 不能将无症状的胎传梅毒报告为隐性梅毒
以下情况不做隐性梅毒诊断,也不作为隐性梅 毒病例报告
在对人群筛查中,发现的无任何症状与体征,血清筛查试验(RPR/TRUST) 阴性,血清确证试验(TPPA/TPHA)阳性,不为隐性梅毒 在对人群筛查中,发现的无任何症状与体征,血清筛查试验(RPR/TRUST) 阳性(滴度很低在1︰4及以下),血清确证试验(TPPA/TPHA)阳性,经过 询问病史,过去有明确的梅毒诊断史,经过了规范的长效青霉素治疗, 并排除再感染的可能性,不为隐性梅毒 术前、孕产妇梅毒筛查阳性者,不立即作为隐性梅毒诊断与报告。应做 进一步确证,进一步检查后确认是否为隐性梅毒。
乙肝诊断分类 根据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等将乙肝分为不同 临床类型,包括急性乙肝、慢性乙肝、乙肝肝硬 化、乙肝病毒相关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等。
急性乙肝和慢性乙型又分别为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
注意:乙肝肝硬化、乙肝病毒相关的原发性肝
细胞癌不做为传染病报告。
诊 断
急性乙肝 慢性乙肝
疑似急性乙肝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2. HbsAg阳性持续时间不详,抗HbcIgM阴性。慢性肝病患者的体征如肝病 面容,肝掌、蜘蛛痣和肝、脾肿大等。
3. HbsAg阳性持续时间不详,抗HbcIgM阴性。血清ALT反复或持续升高, 可有血浆白蛋白降低和(或)球蛋白升高,或胆红素升高等。
确诊慢性乙肝病例
1、(急性HBV感染超过6个月仍HbsAg阳性或发现HbsAg阳性超过6个月)。 2、(HbsAg阳性持续时间不详,抗HbcIgM阴性。)
确诊病例-实验室诊断病例
符合疑似病例 实验室检查
血清确证试验(TPPA/TPHA/ELISA)阳性;和 脑脊液检查(WBC、蛋白量)无异常
隐性梅毒病例报告要求
有梅毒临床表现不能报告为隐性梅毒
仅分实验室诊断病例与疑似病例
无临床诊断病例
无病原携带病例
无阳性检测病例
复诊病例不报告
胎传梅毒的诊断标准与病例报告
无临床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疑似病例
无病原携带病例
无阳性检测病例 生母为梅毒患者或感染者 临床表现:2岁以内发病的早期胎传梅毒,类似于二期梅毒表现( 营养障碍:消瘦、老年貌、发育迟缓;皮肤黏膜损害;骨损害) ;2岁以后发病的晚期胎传梅毒,类似于三期梅毒的表现(骨骼牙 齿畸形;肝脾肿大、鼻或腭树胶肿)。胎传隐性梅毒,无症状。 实验室检查
临床诊断丙肝: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1、血清抗-HCV阳性和流行病学史 2、血清抗-HCV阳性和临床表现
3、血清抗-HCV阳性和实验室检测: 血清ALT、 AST升高,部分病例可有血清胆红素升高。
确诊丙肝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1、疑似病例和血清HCV RNA阳性;
2、临床诊断病例和血清HCV RNA阳性。
确诊病例-实验室诊断病例
符合疑似病例 实验室检查
血清筛查试验(RPR/TRUST)阳性,抗体滴度等于或高于生 母4倍(2个稀释度)。低于不排除需观察。
血清确证试验(TPPA/TPHA/ELISA)阳性(婴儿血不是脐 带血) 血清筛查试验或3个月随访上升4倍,TPPA:18个月后仍 呈阳性
1.HBsAg 阳性;同时有 :近期出现无其他原因可 解释的乏力和消化道症状,可有尿黄、眼黄和皮 肤黄疸。
2. HBsAg 阳性;同时有: 肝脏生化检查异常, 主要是血清ALT 和AST 升高,可有血清胆红素升 高。
确诊急性乙肝病例
疑似病例+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1.有明确的证据表明6个月内曾检测血清HBsAg 阴性 。(时间指标?)医生询问? 2. 抗-HBc IgM 阳性1:1000 以上。 3. 肝组织学符合急性病毒性肝炎改变。
二期梅毒的诊断标准与病例报告
无临床诊断病例 无病原携带病例
疑似病例 同时具备以下3项
无阳性检测病例 1.有多性伴/不安全性行为/性伴感染史或输血史 2.可有一期梅毒史,病期2年内,多形性皮损(全身斑丘疹、掌跖部暗红斑、 外阴扁平湿疣),也可出现其它损害(关节、眼、内脏等) 3.实验室检查 血清筛查试验(RPR/TRUST)阳性,未做确证试验
4. 恢复期血清HBsAg阴转,抗HBs阳转 。 注意:对临床可疑病例作特异性血清学诊断(监 测抗-HBcIgM抗体),排除误诊和漏诊率。
疑似慢性乙肝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时间+ 临床症状或生化指标)
1. 急性HBV感染超过6个月仍HbsAg阳性或发现HbsAg阳性超过6个月。 慢性肝病患者的体征如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和肝、脾肿大等。
期梅毒诊断与报告
胎传梅毒病例报告要求
仅有通过胎盘传播者为胎传梅毒 仅分实验室诊断病例与疑似病例
无临床诊断病例 无病原携带病例 无阳性检测病例
复诊病例不报告
随访病例不报告 跨年度随访血清检查阳性者不报告 胎传梅毒都不能报告为二期、三期、隐性梅毒 经产道感染的梅毒,出现硬下疳,作为一期梅毒诊断与报告
胎传梅毒病例报告要求
肺结核 一、疑似病例 凡符合下列项目之一者: 1.痰结核菌检查阴性或未痰检,胸部X线检查怀疑活动性肺结核病变 者; 2.痰结核菌检查阴性或未痰检,胸部X线检查有异常阴影,病人有咳 嗽、咳痰、低烧、盗汗等可疑肺结核症状或按肺炎治疗观察2-4周未 见吸收; 3.儿童结核菌素试验(5个单位,相当于1∶2000)强阳性反应者,伴有 结核病临床症状。 发现疑似病例后,即填写肺结核转诊单,将病人转诊至结核病防治专 业机构进一步确诊。
常见传染病报告标准及病例分类 休宁县陈霞卫生院 2018年1月
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 HBV
乙肝有3个抗原抗体系统(g-抗原、抗-抗体)
1.HBsAg(表面抗原) 2.抗-HBS 3.HBeAg(e抗原 )4.抗-HBe 5.抗-HBc(核心抗体),HBcAg查不到 。
大三阳:1、3、5;小三阳:1、4、5。
丙肝
丙肝诊断分型包括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 实验室确诊病例,网络直报上不允许出现阳性检 测结果和病原携带者诊断报告。其临床类型包括 急性丙肝,慢性丙肝。
疑似丙肝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1、 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
流行病学史: 曾接受过血液、血液制品或其他人体组织、细胞成分治疗,或器官移 植。 有血液透析史、不洁注射史,或其他消毒不严格的有创检查、治疗史 ,有静脉注射毒品史。 职业供血者,特别是接受过成分血单采回输者。 与HCV感染者有性接触史,或HCV感染者(母亲)所生的婴儿。 临床表现
无阳性检测病例
血清确证试验(TPPA/TPHA/ELISA)阳性; 或脑脊液检查:WBC、蛋白量异常,VDRL或FTAABS阳性;或三期梅毒组织病理变化。
三期梅毒病例报告要求
无三期梅毒临床表现者不能报告为三期梅毒
仅分实验室诊断病例与疑似病例
无临床诊断病例
无病原携带病例
无阳性检测病例
三、急性和慢性分型
“急性”和“慢性”诊断用于区分新发和既往病例。 其中“急性”肝炎是指半年内有过感染史或首次发病 的新发病例;其它所有病程超过半年尚未痊愈者(包 括慢性肝炎的急性发作)均作为“慢性”肝炎报告。
四、“疑似”和“确诊”诊断分类:乙肝仅有疑 似和确诊病例两个诊断分类,且为必填项。
网络直报上不允许出现临床诊断、阳性检测结果和病 原携带者诊断报告。医疗机构诊断为乙肝病原携带者 时不进行网络直报,需在门诊日志上注明(携带者) 。 报告疑似病例时,应及时进行排除和确诊。
各指标意义
1.HBsAg – 感染的标志 2.抗-HBs – 既往感染/接种疫苗 3.HBeAg – 急性病毒复制,有传染性 4.抗-HBe –表示依然有传染性、但是在减弱 5.抗-HBc IgM – 急性感染标志;抗-HBc IgG – 既往或慢 性感染 HBV-DNA – 急性病毒复制,比HBeAg更准确;主要 用于监测治疗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