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总量控制

合集下载

关于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进展及问题分析

关于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进展及问题分析

关于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进展及问题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水污染是目前全球环境问题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控制和减少水污染物排放,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成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

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是指通过确定污染物在特定水域内的总排放量,限定其排放标准,从而实现对水污染的控制。

随着水污染日益严重的形势,国内外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开始重视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

各国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推动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相关领域的科研机构和企业也积极投入到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的研究工作中,探索更加有效的管理方式和技术手段。

通过对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的研究,可以有效减少水体中有害物质的排放,改善水体质量,保护水资源,保障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字数:286】1.2 研究意义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可以提高水环境保护的效率和效果。

传统的水污染治理主要采取单一的污染物控制手段,难以全面解决水体污染问题。

而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则是以降低整体排放量为目标,通过统筹考虑各种污染源、各类污染物,实现更加科学、有效的水污染治理。

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可以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

而水污染物总量控制通过控制污染物总排放量,减少水体污染程度,提高水质,为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政策保障。

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是水环境治理的新思路、新途径,对于实现水环境可持续发展、改善水质状况、保护水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在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背景下,加强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正文2.1 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定义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定义是指通过设定水体特定指标的最大容许排放量,控制水体内各种污染物的总量,从而达到改善水质、保护水环境的目的。

简述水污染防治的主要制度

简述水污染防治的主要制度

简述水污染防治的主要制度。

《水污染防治法》第17 条至第28 条规定了防治水污染的各项具体制度可归纳为两类一类是环境法的一般制度如三同时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排污申报登记制度等另一类是水污染防治所特别强调的制度主要包括总量控制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水环境质量监测和水污染物排放监测制度等。

具体内容如下1总量控制制度。

总量控制制度是指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实现水污染物达标排放仍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水体可实施重点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的法律规定。

修订前的《水污染防治法》中是“对实现水污染物达标排放仍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水体可以实施重点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制度”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将总量控制范围扩大到对重点水污染物排放实施总量控制制度。

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第18 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削减和控制本行政区域的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并将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分解落实到市、县人民政府。

市、县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将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分解落实到排污单位。

具体办法和步骤由国务院规定。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水环境质量状况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需要确定本行政区域实施总量削减和控制的重点水污染物。

”严格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将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促进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违法排污企业停产关闭推动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是防治水污染物的有力武器是实行排污许可证的基础。

只有坚定不移地实施排污总量控制制度才能切实把水污染物的排放量削减下来把水环境质量提高上去。

2排污许可证制度。

修订后的《水污染防治法》对排污许可证制度有些变动。

一是对于排污许可证制度修订后的《水污染防治法》第20 条规定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工业废水和医疗污水以及其他按照规定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方可排放的废水、污水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二是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营单位也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三是禁止企业、事业单位无排污许可证或者违反排污许可证的规定向水体排放法律规定的废水、污水。

环境法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环境法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 五) 名词解释( 每小题3 分,共15 分)1. 许可证制度2. 环境管理3. 水污染总量控制制度4. 水事纠纷5. 国际环境法1. 许可证制度。

是对环境有不良影响的各种规划、开发、建设项目、排污设施或经营活动,其建设者或经营者,需要事先提出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查批准,颁发许可证后才能从事该项活动的制度。

2. 环境管理,是国家采用行政、经济、法律、科学技术、教育等多种手段,对各种影响环境的活动进行规划、调整和监督,目的在于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维护生态平衡。

3. 水污染总量控制制度,是根据水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规定污染物的总排放量,再以限制总排放量为目标,确定各排污单位的污染物削减任务。

4. 水事纠纷,是指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过程中因为当事人之间利益、职权的冲突而产生的纠纷。

5. 国际环境法,是指调整国际法主体在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与资源中所形成的各种国际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 五) 名词解释( 每小题3 分,共15 分)1. 污染者负担2. 捕捞许可证制度3. 环境噪声排放标准4.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5. 人类共同利益原则1. 污染者负担是指由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者承担治理环境的费用的一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2. 捕捞许可证制度,是指凡从事内水、近海捕捞业者,必须取得捕捞许可证,方可从事捕捞活动的制度。

3. 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是指由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根据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对噪声源向周围环境排放噪声所做的最高限值。

4.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对可能影响环境的工程建设、开发活动和各种规划,预先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价,提出环境影响及防治方案的报告,经主管当局批准才能进行建设的制度。

5. 人类共同利益原则,是指国际社会的所有成员都负有为人类的共同利益而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在进行任何可能影响环境的活动时,都应当采取适当措施,防止对环境造成损害,以保障人类在生存环境方面的共同利益。

太湖流域重污染区主要水污染物总量控制

太湖流域重污染区主要水污染物总量控制

太湖流域重污染区主要水污染物总量控制边博;夏明芳;王志良;尤本胜;逄勇;常闻捷;王伟霞;蔡安娟【摘要】As industry and population increase rapidly, the pollution of water environment has become a main factor influencing the attainabilit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aihu Basin.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in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otal quantity control of pollutant discharge is important. In the study areas of Meiliang Bay and Zhushan Bay, we made a comprehensive research on situations of area economy, industrial structure, landuse and status of pollutant sources. Nested grid hydrology model and water quality model have been established to calculate regional water environmental capacity and pollutant reduction. Based on the water function and water areas, the water environmental capacity was assigned to every town (settlement). Thus the aim of total quantity control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each town and the plan of control and reduction of main pollutants have been established. The solution of pollutant control of each source in different periods has been proposed. Qualifying rate of regional water quality in river network areas will reach 80% by the year of 2015 after the plan implemented. The plan will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wate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of Taihu Basin.%太湖流域产业、人口集聚,水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整个太湖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为解决经济发展引起的环境问题,对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控制至关重要.为此以太湖流域梅梁湾、竺山湾上游集水区域(重污染区)为研究区域,全面调查区域社会经济、产业结构、土地利用以及各类污染源现状,构建重污染区套网格水文、水质数学模型,计算区域水环境容量与污染物削减量,依据水功能区划与水域面积分配到各镇(街道),确定重污染区以镇(街道)级为基本单位的分阶段总量控制目标,制订主要污染物控制与负荷削减综合系统方案,提出2015年各类污染源重点工程措施,方案实施后区域河网水质平均达标率达80%,为太湖流域水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期刊名称】《湖泊科学》【年(卷),期】2012(024)003【总页数】7页(P327-333)【关键词】太湖流域;重污染区;水环境容量;总量控制;削减方案【作者】边博;夏明芳;王志良;尤本胜;逄勇;常闻捷;王伟霞;蔡安娟【作者单位】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南京210036;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办公室,南京210024;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南京210036;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南京210036;河海大学,南京210098;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南京210036;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南京210036;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南京210036【正文语种】中文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三角洲核心地区,区域内人口积聚、工业密集,流域水环境质量日益恶化,太湖西北部地区污染尤为严重,该区域总面积5272 km2,占太湖流域的14%,基本涵盖了太湖流域上游主要入湖河流,河网区水质达标率仅为17%,占太湖入湖污染物通量的80%左右[1],是影响太湖湖体,特别是梅梁湾、竺山湾水质的主要区域,是太湖流域的重污染区.区域污染产业比重大、水污染物排放量居高不下,跨行政区域的上下游污染源削减和总量控制方面均存在较为突出的矛盾.因此开展重污染区水污染物总量研究,不仅对该地区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整个太湖流域都具有重要作用.流域是一个完整的水文循环单元,也是资源供求、人与自然、发展与水环境保护的矛盾冲突集中体.水环境问题是一个涉及土地利用、上下游相互关系、多种水体类型、多种污染类型的综合性问题,所以基于流域尺度进行水环境管理势在必行[2].美国在1980s提出流域污染治理则强调抓住重点河流、重点流域,逐条河流治理和每个流域整治,强调流域生态系统的整体治理[3],其中的美国日最大排放负荷(TMDL)计划是在满足水质标准的条件下确定总量,总量控制指标已多达9项(沉积物、病原体、重金属、溶解氧、水温、pH、杀虫剂、汞和有机物),允许排污量可根据上述指标在各季节的差异来确定,实现季节总量控制[4],使得美国的水环境污染控制取得明显成效.2000年欧盟《水框架指令》(WFD)强调从流域尺度综合考虑水资源、水利用方式和价值、生态因素、治理措施以及不同层次决策者等诸多因素,通过质量标准反演法,制定基于水质标准的排放限值,实现污染物的控制.近年来,我国在控制污染、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方面取得些进展,在总量指标筛选、排放总量核算、水环境功能区划、水环境容量计算、总量指标分配与污染物削减方案等方面展开研究,将总量控制技术与水污染防治规划相结合,逐步形成了以污染物目标总量控制技术为主,容量总量控制和行业总量控制为辅的水质管理技术体系[5].基于该技术体系,制定了“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水污染防治规划[6-8].但是仍然没有达到控制污染源、改善水质的效果,尤其是太湖入湖污染负荷居高不下,总量控制与水质改善脱节,总量控制缺乏显著实效,难以满足太湖流域水环境管理的迫切需求[9-10].如何科学、合理地在各种污染源以及污染单位之间分配允许排放污染物量,提出公平科学的分配方法,确定更加有效的污染控制方案,成为总量控制的核心问题[11].因此以梅梁湾、竺山湾上游集水区域(太湖流域重污染区)为研究区域,通过综合调查,查清各类污染源排放和水质情况,建立重污染区水质水量耦合水环境数学模型,测算水环境容量并科学分配,确定分阶段总量控制目标,制定主要污染物控制综合方案,形成重污染区污染源综合控制技术体系,为太湖流域水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太湖流域重污染区主要指太湖竺山湾和梅梁湾的上游汇水区域,涉及无锡市南长、崇安、北塘、惠山、新区、滨湖6区和宜兴市,以及常州市钟楼、天宁、戚墅堰、新北和武进5区,共41个镇,56个街道.研究区域总面积5272 km2,占太湖流域的14%.2007年研究区总人口744×104人,占太湖流域的21%,农村人口290×104人;人口密度达1412人/km2,为太湖流域的1.2倍;GDP总量3437×108元,人均GDP 4.6×104元,为太湖流域的0.97 倍;三产比例为1∶28∶21,总体呈“231”结构[12-14];农用地类型主要有旱地、水田、茶园、桑园、果园5种,农用地总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40%,建设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33.28%.在太湖流域套网格模型计算提供的设计水文条件和边界条件的基础上,根据重污染区河网分布特征,将天然河网进行合并、概化;并利用面源产污规律实验结果,参数化后嵌入重污染区水环境数学模型,建立考虑点源及面源共同影响的太湖流域及重污染区分布式污染负荷模型,构建完整的太湖流域重污染区污染物源头发生-河网传输-入湖负荷水量水质耦合水环境数学模型.模型的研究区域主要为常州市区、武进区、无锡惠山区、滨湖区西部和宜兴北部,模型计算范围的边界北至京杭大运河,南至东汣和西汣,西至滆湖,东至梅梁湾和竺山湾(图1).根据确定的边界水文条件,利用研究区域河网水环境数学模型,计算出研究区域最小空间单元和最小时间单元的水环境容量值,再根据公式汇总出研究区域的水环境容量值:式中,αij为不均匀系数;0 <αij≤1;河道越宽、水面越大,则αij越小.影响控制单元水环境容量分配的主要因素有两点:一是控制单元内水功能区划情况,二是控制单元的水域面积(图2).太湖流域平原河网区水环境容量计算过程中,以水功能区为最小计算单元,累加各功能区得到无锡市、常州市和宜兴市三地市水环境容量总值,将三地市容量分配至97个镇(街道).考虑控制单元水功能区划并基于遥感资料和GIS技术分析得到各镇区水域面积,采用水环境容量分配公式(2)和(3)进行分配:式中,αij为某镇j占环境容量的权重;W总为研究区域总水环境容量;Wj为某镇j的水环境容量;Csi为i类水水质标准;Sj为某镇j的水域面积;lij为某镇j的i类水功能区总长;S为研究区域总的水域面积;li为研究区域的i类水功能区总长.以最小投资取得最大治污效果为目标,构建目标函数:式中,Z为投资额;c为费效比;x为减排效益.设定约束条件:式中,xij为第i类污染源第j类措施污染物减排效益,bi为第i类污染源减排效益. 以重污染区总量控制目标为总体约束,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环境治理及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的总体要求,确定各污染源不同治理措施的约束条件及不同情景的费用效益比,最终科学确定工业源、城镇生活源、农村面源污染物最优削减目标.3.1.1 污染源以研究区各镇、街道为基本单元和2007年为基础年,详细调查了工业、城镇生活、农村生活和农业面源四类污染源,依据污染源普查、排污申报、环境统计中的基础数据,通过分类抽样调查与实地监测,田间单元实验与现场采样分析,核实了各污染源数据,对缺失的污染物数据进行校核和补充.调查企业11023家,污染主要集中在无锡市惠山、新区、宜兴市以及常州新北、武进、天宁等地区.区内主要有化工、印染、钢铁、电镀、造纸和食品制造六大行业,纺织染整和化学工业污染较重;农村生活污染主要集中在常州武进区、新北区,无锡惠山区、宜兴市等地;面源污染主要集中在常州市武进、新北以及无锡惠山、宜兴市等地区.2007 年重污染区排放 COD、氨氮和总磷分别为11.06 ×104t、1.16 ×104t和 0.15×104t,排放量分别占总排放量的44.33%、58.25%和51.14%(图3),排放构成均以城镇生活源为主.研究区共有城镇污水处理厂52座,2007年污水处理率约为67.5%,2009年处理率约提高到78.2%.3.1.2 水质重污染区水系共设有55个省控监测断面,其中25个为国控断面.依据COD、氨氮、TP 3个水质因子评价,在55个省控水质监测断面中,劣Ⅴ类水质占67.27%、Ⅴ类占18.18%、Ⅳ类占10.91%、Ⅲ类占3.64%.主要污染因子为氨氮,2009年水质超标率均有所降低,尤其是总磷超标率下降明显.2007年研究区内14条主要入湖河流中有8条河流为劣Ⅴ类水质、3条为Ⅴ类水质(陈东港、官渎港、洪巷港)、2条为Ⅳ类水质(大浦港、乌溪港)、1条为Ⅲ类水质(大港河);主要污染因子依次为氨氮、总磷和CODMn.3.2.1 重污染区水环境模型参数率定2009年开展了研究区水文水质同步监测实验,共设置了73个监测点位,其中23处水文监测断面(图4),水文监测频次每天1次,监测因子为流量、流速、水深;水质监测频次每天2次,监测因子为pH、水温、COD、CODMn、氨氮、TN、TP,部分断面加测BOD5.根据重污染区水文、水质同步监测结果,利用建立的重污染区河网数学模型,率定得到的COD、氨氮、TP 的降解系数分别为0.09~0.11、0.05~0.07、0.04 d-1.根据率定得到的参数,利用重污染区水文、水质同步监测的结果,采用重污染区河网模型进行计算.重污染区水量的计算平均值和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在20%左右,CODCr、氨氮和总磷浓度的计算值和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7%、16%、19%,四个主要因子的计算值和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在20%之内,说明建立的模型可应用于重污染区水环境容量计算.3.2.2 水环境容量计算和分配通过水文、水质同步监测得到的研究区污染物降解规律成果,依据研究区河网水体水质目标,考虑研究区的水文情势和水流特征,采用构建非稳态水环境数学模型计算建立了容量测算体系.根据设计水文条件计算成果、不均匀系数研究成果及重污染区2015年水环境功能区定位和功能区划水质目标,利用水环境容量计算公式计算出每个功能区的水环境容量.将研究区总量分配削减方案得出的污染物削减率与研究区国控及省控断面的水质监测资料数据中断面水质超标率进行对比分析,验证研究区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的合理性,若两者数据基本保持一致,则说明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基本符合实际.因为河流水质现状主要受上游来水水质及沿岸污染物的影响,当污染物入河量增加时,河流的水质也将相应恶化.因此,当河流水质超标时,污染物削减率随之增大,污染物削减率与断面水质超标率的相对误差小于20%,说明研究区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合理(图5).依据重污染区水环境容量分配方法,以水环境功能区为基本单元,以水环境功能区上、下界面或常规监测断面作为节点,根据重污染区2010年与2020年功能定位和功能区划水质目标,将2015年重污染区COD、氨氮、总磷水环境容量值分别为6.2×104t、0.39×104t、400 t,分配到97个镇(街道),将重污染区的分镇入河量与环境容量进行对比,得出重污染区现状条件下分镇总体达标情况,结果表明,2007污染物排放现状条件下,2015年COD、氨氮和总磷3项指标97个镇(街道)中达标镇(街道)的达标率最低为16.5%,最高的达标率也不超过50.0%(表1),因此对于制定满足分镇总量达标情况下的各镇(街道)2015年污染物削减方案的污染物控制目标,应在污染物负荷预测和对于重污染区的污染物排放现状进行污染潜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污染源控制与污染物减排综合系统方案分源污染物控制的优化目标,然后进行分源削减.3.3.1 方案目标以单位GDP排放强度法预测2015年工业源排放量、结合人口增长和城镇化发展水平预测城镇生活源排放量和加权平均法预测耕地面积、畜禽存栏量、水产养殖面积,测算面源污染物排放量.设定各污染源治理水平,分析主要污染治理措施减排效益,确定各种污染源的减排潜力,采用线性规划方法,构建水环境治污投资费用多目标优化模型,依据工程项目样本,核定费用效益比参数,应用MATLAB优化求解,得到满足最小治理费用取得最大治污效果的污染减排目标,确定2015年分源削减量控制目标(表2),污染物分源控制目标以城镇生活源削减为主,削减比例平均占80%,城镇生活源污染物将得到大幅削减,平均削减率达90%左右.依据分源控制目标,制定研究区工业源削减方案、生活污染源削减方案、农村面源削减方案,将总量控制目标落实到具体空间,最终提出重污染区污染物控制综合系统方案.依据方案目标至2015年,工业集中处理率至少达90%;城镇污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97%和55%以上;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90%,测土配方施肥比例至少达85%,研究区污染物排放总量均达到环境容量要求,区域河网水质达标率需达到60%以上.3.3.2 污染源控制与污染物减排措施至2015年方案制定以下主要任务,重点实施四大类工程,共4736小项,总投资约200亿元.1)工业点源:开展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提升废水集中处理能力、实施重点企业提标改造、加强中水回用建设、推进清洁生产审核和促进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建设五大类任务,2015年主要污染物COD、氨氮、总磷分别削减1.98×104t、1000 t、100 t,工业废水集中处理率达95%以上,实现分源确定的目标.2)城镇生活源: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建设,实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加强尾水深度处理及中水回用措施,COD、氨氮、总磷分别削减108600 t、15600 t、1700 t(表3),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5%以上,尾水回用率达到40%,实现分源确定的目标.3)农业面源:开展建设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实施绿色农业工程、控制畜禽养殖污染、清理整顿水产围垦养殖共四类重点任务,COD、氨氮、总磷分别削减分别削减1.5 ×104t、1.9 ×104t、300 t,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56%,氮肥减施20%,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90%,实现分源确定的目标.3.3.3 方案效益与实施效果通过系统方案重点项目的实施,研究区污染物将得到有效削减,至2015年研究区需要削减的污染物量分别为COD 143000 t/a、氨氮18500 t/a和总磷2100 t/a(表3),方案实施研究区97个镇(街道)中将有72个镇(街道)污染物排放量能够达到各镇(街道)水环境容量要求,达标率为74%,绝大部分镇(街道)污染物排放都能满足环境容量要求,其中有20个镇(街道)是由于污水厂尾水集中排放,比重较大不能达标,加大污水厂中水回用率或对尾水进行进一步净化处理.同时,根据河流水质模型进行控制断面水质达标计算,方案实施后断面CODMn、氨氮和总磷3项水质指标超标率呈逐年递减,至2015年3项水质指标超标率分别为8.4%、37.6%、14.1%,河网水质平均达标率为80%,河网水质得到有效改善.1)全面调查了重污染区各类污染源以及河网水质,污染物排放以城镇生活源为主,工业行业性污染突出,农业面源以畜禽养殖污染为主,14条主要入湖河流中有8条为劣Ⅴ类水质、3条为Ⅴ类水质、2条为Ⅳ类水质、1条为Ⅲ类水质,河流水质主要污染因子依次为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2)构建了重污染区套网格水文、水质数学模型,计算了重污染区水环境容量,依据污染物削减率与断面水质超标率的相对误差,判断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合理,同时基于控制单元水功能区划和各镇区水域面积,确定了水环境容量分配方法并分配到97个镇(街道).3)基于分镇水环境容量、污染源排放量预测和减排潜力分析,构建水环境-治污投资费用多目标优化模型,确定了分源削减量控制目标,制订污染源控制与污染物减排综合方案,实施减排措施,各镇(街道)达到水环境容量要求,达标率为74%,平均达标率为80%,河网水质得到有效改善可满足功能区水质标准要求.【相关文献】[1]马倩,刘俊杰,高明远.江苏省入太湖污染量分析(1998-2007年).湖泊科学,2010,22(1):29-34.[2]孟伟.中国流域水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战略.中国环境科学,2007,27(5):712-716.[3]Davenport TE,Phillips NJ,Kirschner BA et al.The watershed protection approach:a framework for ecosystem protection.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96,33(4/5):23-26.[4]孟伟.流域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与示范.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8-19.[5]孟伟,张楠,张远等.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研究(Ⅰ)——控制单元的总量控制技术.环境科学研究,2008,21(2):35-39.[6]梁博,王晓燕.我国水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的现状与展望.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1):93-98.[7]张利民,刘洋,孙卫红等.太湖流域漕桥河小流域水环境容量估算及污染物削减分配.湖泊科学,2009,21(4):502-508.[8]《中国环境管理制度》编制组.中国环境管理制度.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1:112-135.[9]鲍琨,逄勇,孙瀚.基于控制断面水质达标的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研究——以殷村港为例.资源科学,2011,33(2):249-252.[10]胡开明,逄勇,谢飞等.直湖港、武进港关闸对太湖竺山湖水环境影响.湖泊科学,2010,22(6):923-929.[11]叶兴平,张玉超.TMDL计划在污染物总量控制中的应用初探.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33(8):13-16.[12]武进区统计局.武进区统计年鉴——2008.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15-46.[13]恽东玉.常州统计年鉴——2008.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30-66.[14]无锡市统计局.无锡统计年鉴——2008.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22-53.。

关于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进展及问题分析

关于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进展及问题分析

关于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进展及问题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我国,水污染问题同样突出,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城市生活污水等导致了许多地区水质严重下降。

为了有效解决水污染问题,我国政府和科研机构开展了大量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工作,探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治理方法和技术。

深入研究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的理论和方法,对于改善水环境质量、保护水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和分析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指导未来研究方向和政策制定。

1.2 研究意义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对水污染源头的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行科学管理和控制,可以有效减少水环境受到的污染程度,提高水质,保护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运行。

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是实现水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手段,可以为解决水资源紧缺和水污染问题提供技术支撑和政策依据。

水污染物总量控制也是推动我国水污染防治工作向更加科学、规范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的重要保障。

开展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于推动我国水环境治理工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 正文2.1 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概念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是指通过设立目标限制水体中污染物的总量,以达到减少水污染、保护水环境的目的。

其主要原理是控制水体容许的最大总体污染负荷,以确保水体质量能够满足特定的环境质量标准和使用要求。

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其核心理念是将污染控制从传统的单项指标转变为综合考虑水体的容许负荷,进一步推动了水污染治理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的转变。

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实施需要依托于高效的监测和评估技术,常见的研究方法包括水体监测、数据分析、模型建立等。

还需要结合政策法规、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通过科学规划和综合控制,有效减少水污染物总量,改善水体质量。

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1)排污许可制度是落实企事业单位总量控制要求的重要手段,通过排污许可制改革,改变从上往下分解总量指标的行政区域总量控制制度,建立由下向上的企事业单位总量控制制度,将总量控制的责任回归到企事业单位,从而落实企业对其排放行为负责、政府对其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的法律责任。

(2)排污许可证载明的许可排放量即为企业污染物排放的天花板,是企业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指标,通过在许可证中载明,使企业知晓自身责任,政府明确核查重点,公众掌握监督依据。

一个区域内所有排污单位许可排放量之和就是该区域固定源总量控制指标,总量削减计划即是对许可排放量的削减;排污单位年实际排放量与上一年度的差值,即为年度实际排放变化量。

(3)改革现有的总量核算与考核办法,总量考核服从质量考核。

把总量控制污染物逐步扩大到影响环境质量的重点污染物,总量控制的范围逐步统一到固定污染源,对环境质量不达标地区,通过提高排放标准等,依法确定企业更加严格的许可排放量,从而服务改善环境质量的目标。

钱塘江流域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实施方案

钱塘江流域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实施方案

钱塘江流域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实施方案钱塘江流域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实施方案(试行)为加强钱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工作,有效控制重点水污染物排放,实现钱塘江流域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决定在钱塘江流域部分地区试行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一、总体要求通过对钱塘江流域重点水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控制,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增长的基础上,逐步削减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效改善全流域水环境质量。

二、排污总量控制目标钱塘江流域试行排污总量控制的重点水污染物是指CODcr(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等两项指标。

近期目标:到2007年,流域水质达标率达60%以上,跨界断面水质达标率达70%以上,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85%以上。

中期目标:到2010年,流域水质达标率达85%以上,跨界断面水质达标率达100%,城镇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

远期目标:到2020年,流域水质全面达标,城镇及农村饮用水源水质全面达标,水域富营养化状况全面改善。

为达到上述总目标,本方案制定了各断面水环境质量改善的分年度目标,见附表1(附表本刊略)。

三、排污总量控制依据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办法》。

政策依据: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钱塘江流域污染整治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2005〕60号)。

技术依据:省科技厅组织的《钱塘江流域水环境容量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

四、排污总量控制区域根据省政府统一部署,首先选择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小于70%的地区试行排污总量控制方案。

其中:萧山、东阳、义乌、永康、浦江5个县(市、区)试行CODcr排放总量控制,萧山、金华市区、东阳、义乌、永康、浦江、江山7个县(市、区)试行氨氮排放总量控制。

废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确定及控制对策

废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确定及控制对策

废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确定及控制对策化工环保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CHEMICALINDUSTRY1999年第19卷第4期 VOL.19 NO.41999废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确定及控制对策赖正华摘要着重论述了株洲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废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确定方法,并简述了排放总量控制对策。

关键词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砷氟汞化学需氧量Formulation of Total Discharge Control Standard for Pollutants inWastewater and Control CountermeasuresLai Zhenghua(Zhuzhou Chemical Industry Group Ltd., Zhuzhou 412019)Abstract: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method by which Zhuzhou ChemicalIndustry Group Ltd. has formulated the total discharge control standard for pollutants in wastewater and presents briefly the countermeasures forrealizing total discharge control.Keywords:water pollutant,total discharge control, arsenic, fluorine, COD.湖南株洲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以基本化工原料、化肥、农药为主导产品的大型化工企业,环境问题是制约该公司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该公司废水中As、F、Hg、COD等污染物是湘江污染防治的重点控制对象。

为保护湘江水环境,实现该公司乃至湘江流域经济的持续发展,我们根据湘江霞湾江段的环境质量要求,运用适当的数学模型,计算出了湘江霞湾江段的污染物允许排放量,进而确定了该公司废水中As、F、Hg、COD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并提出了排放总量控制对策。

成都市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管制办法.doc

成都市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管制办法.doc

成都市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管理办法发文单位:成都市人民政府文号:成都市人民政府令第21号发布日期:1991-11-1执行日期:1991-11-1生效日期:1900-1-1第一条为有效控制水污染,加强对水污染源的监督管理,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总量控制是指在水污染物排放浓度控制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对排放水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排污单位),实施水污染物排放申报、登记,核定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分配水污染物排放削减量,发放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实施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成都市行政区域内实施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排污单位。

第四条本办法由成都市环境保护局和区(市)、县环境保护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和统一监督管理。

市和区(市)县水利、卫生等有关部门,应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和管辖范围,依法协同环境保护部门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条我市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项目暂定为:COD (化学耗氧量)、挥发酚、石油类、总氰、重金属、放射性物质、氨氮七类。

各区(市)、县环境保护部门,可根据本地区的水域流量、环境污染状况和排污情况,适当增加或减少总量控制的项目,并将其总量控制项目,报市环境保护局备案。

第六条市和区(市)、县环境保护部门在其管理范围内实行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应根据本地区水体功能、水质目标要求和污染物排放现状进行总量分配、确定污染物削减量。

第七条实施总量控制的排污单位,由市、区(市)、县环境保护部门确定。

其控制量,应不低于各地区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和百分之八十。

第八条排污单位必须按照环境保护部门的规定办理排污申报登记手续,如实填写《水污染物排放申报登记表》,经其主管部门核实后,报当地环境保护部门审批。

排污单位排放水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排放方式、排放去向发生变更时,应提前十五天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申报、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江西省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及分配方案(一)

江西省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及分配方案(一)

江西省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及分配方案(一)摘要:为了使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本文按照保持全省水质总体良好,局部污染合理控制,兼顾各市、县发展需求,并给下游行政区良好入境水质的思路,提出了一个全省水污染物(COD、氨氮)点源总量控制及分配方案。

本方案给出的先确定全省排污控制总量,然后往各市、县以及各城区河段分配的技术路线和具体算法,注重于合理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实际应用简单、方便。

关键词: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分配方案纳污能力江西省在我国大部分经济较发达地区以及一些欠发达但缺水地区,排入水体的污染物超过了水环境承载能力,水体污染已经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江西省水资源量相对比较丰富,且工业化及城镇化水平较低,水污染物排放量也相对较少,因此,全省地表水总体质量还比较好。

但是,近年来随着全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部分地区的用水量和排污量正在增加,一些城镇河段已受到明显污染,有的饮用水源区水质得不到保障,并且水污染事件也时有发生。

合理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减少水污染危害,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当务之急。

根据水环境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要求,综合考虑河流上、下游的利益,合理制定全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及分配方案,为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基本依据,对促进水资源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全省概况江西省位于长江中下游交接处南岸,属于我国中部正在崛起的欠发达地区。

全省土地总面积16.69×104km2,其中:山地占36%,丘陵占42%,岗地、平原、水面占22%。

全省行政区划包括11个设区市,所辖99个县、市、区。

2002年,全省人口总数4222.43×104人,其中城镇人口约占31%;全省国内生产总值2450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692亿元。

江西省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1642mm,各地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41mm~1934mm。

关于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进展及问题分析

关于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进展及问题分析

关于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进展及问题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围绕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展开研究,通过分析相关文献和现有研究,探讨了该领域的定义、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展。

在存在问题分析部分,对目前水污染物总量控制中存在的挑战和难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现有研究成果,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进展、问题分析、解决方案、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定义、研究方法、总结、展望、启示、未来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水污染是全球范围内的一个严重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生态系统和经济发展都造成了严重影响。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给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带来了巨大挑战。

为了有效地控制水污染,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始重视水污染物总量控制这一手段。

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是指通过对水体中污染物的总量进行限制和控制,来达到水质改善的目的。

这种控制方法主要包括设定水污染物总量排放限值、实施排放许可证制度、开展水污染物总量交易等措施。

通过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可以更加科学地管理和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质达标率,保护水生态环境,维护人类健康。

我国在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排放数据不准确、监管不到位等。

加强对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的研究和实践,解决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研究意义水污染是全球环境问题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稳定具有严重影响。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给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带来了极大挑战。

对水污染物总量控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可以有效减少水体受污染的风险,提高生活饮用水的质量。

通过限制污染物的总排放量,可以减少水体受到的污染程度,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十四五水污染总量控制指标包括

十四五水污染总量控制指标包括

十四五水污染总量控制指标包括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十四五规划、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大力推动节能减排,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完善实施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以下称能耗双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组织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进一步健全节能减排政策机制,推动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实现节能降碳减污协同增效、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确保完成“十四五”节能减排目标,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能源消费总量得到合理控制,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比2020年分别下降8%、8%、10%以上、10%以上。

节能减排政策机制更加健全,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

三、实施节能减排及指标要求(一)重点行业绿色升级工程。

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等行业为重点,推进节能改造和污染物深度治理。

推广高效精馏系统、高温高压干熄焦、富氧强化熔炼等节能技术,鼓励将高炉—转炉长流程炼钢转型为电炉短流程炼钢。

推进钢铁、水泥、焦化行业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到2025年,完成5.3亿吨钢铁产能超低排放改造,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燃煤锅炉全面实现超低排放。

加强行业工艺革新,实施涂装类、化工类等产业集群分类治理,开展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和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改造。

推进新型基础设施能效提升,加快绿色数据中心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17.06.27•【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号•【施行日期】2018.01.01•【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污染防治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4年5月1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根据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2008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修订根据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水污染防治的标准和规划第三章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第四章水污染防治措施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工业水污染防治第三节城镇水污染防治第四节农业和农村水污染防治第五节船舶水污染防治第五章饮用水水源和其他特殊水体保护第六章水污染事故处置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水污染,保护水生态,保障饮用水安全,维护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地表水体以及地下水体的污染防治。

海洋污染防治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第三条水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积极推进生态治理工程建设,预防、控制和减少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水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水环境质量负责,应当及时采取措施防治水污染。

第五条省、市、县、乡建立河长制,分级分段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内江河、湖泊的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工作。

污水达标排放与污染物总量控制

污水达标排放与污染物总量控制

污水达标排放与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了总量控制和渡度控制的概念,着重阐述了机械行业某企业污水污染源现状、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要求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应对挑战的对策措施。

1引言浓度控制是指以控制污染源排放口排出污染物的浓度为核心的环境管理方法体系。

总量控制是指以控制一定时段内一定区域内排污单位排放污染物总量为核心的环境管理方法体系。

污染源达标排放属于浓度控制范畴;污染物总量控制属于总量控制范畴。

2000年之前我国的“排污收费”、“三同时”、“环境影响评价”等都是以浓度排放标准为主要评价标准,2000年以后,特别是进入“十一五”以后,环境管理是以浓度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为评价标准的,并且要求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减少。

对于存在环保欠账的机械行业某老企业来说,污染源达标排放和污染物总量减排控制要求给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

对于污水国控企业而言,实现污水达标排放和重点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2实现污水达标排放和重点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内涵2.1有助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环境保护责任是企业的重要社会责任。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人们开始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从各个方面着手保护环境。

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员,理应担负起相应的环境保护责任。

这一责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产品绿色化,二是保护和治理环境。

而水污染防治法明确规定,排放水污染物,不得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这也是为企业开展污水治理工作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因此,企业对污水开展治理,实现污水达标排放和重点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是对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非常重要的。

2.2有助于企业防范环境法律风险国家在环境保护法和水污染防治法对水污染物超标排放或超过水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法律责任都开展了明确规定,上级部门和母公司也将水重点污染物如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排放总量作为绩效考核指标。

环境保护法规定了对企业违法排放污染物的,按照原处分数额按日处分外,还规定了对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的,可以责令其采取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等措施;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关闭。

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进展及问题分析

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进展及问题分析

( 1. School of W ater Resour ces and H ydro po wer , W uhan U niver sity, Wuhan 430072, China; 2. W ater R eso ur ces Department, China Institute of W ater Resources and H ydro po wer Resear ch, Beijing 100038, China) Abstract: F ir st ly this paper deals w ith the total contr olling amount o f pollutants in the w at er env iro nment and summarizes the co ncept of to tal amount contro l at home and abroad. T hen it analy zes the fo rmatio n o f fo reign theo ries of to tal amount co nt rol and the ex isting problems o f total amount co ntr ol. F inally it loo ks to the futur e o f our r esear ch o n w ater po llution total amount co nt rol. Key words: w ater co ntam inants; t otal amo unt contr ol; w ater envir onment pr otectio n 末首先提出了水污染总量控制的概念 , 即把在一 定区域内将 水 体或者大气中的污染物总量控制在一定 的限度内 [ 2] 。 一定 的 限度 后来就作为 确定环 境容 量概念 的主 要依 据。而后 , 日 本 在 1973 年制定的 濑户内 海环 境保护 临时 措施 法 中 , 首次 在 废水排放管理汇中引用 了总 量控制 的概 念 , 以 CO D 指 标限 颁 发排污许可证。同 时期 , 美国 国家 环保局 ( EP A ) 于 1972 年 在 水清洁法 提出 T M DL ( T otal M ax imum Daily L oads) 计划 的 概念 , 即在满足水质标 准的 条件 下 , 计 算水 体能 够接受 的某 种 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 并在污染源之间 进行污染 负荷总量的 分 配 [ 3] 。同时美国从 1972 年开始在全国 范围内实行 水污染物 排 放许可制度 , 并 使之 在 技术 路线 和 方法 上不 断 得到 改进 和 发 展 [ 4] 。1983 年又正式立法 , 实施以水质限制为基点 的排放总量 控制[ 5] 。近 年来 , EPA 也在不断对 T M DL 计划实施 调整 [ 6] , 使 美国水资源保护由过去的 单纯 污染源 控制 转变 为根据 生态 健 康和生态功能来决定控制污染 , 这一转 变给从事 环境管理问 题 研究的科学家带来了新的挑战。 联邦德国和欧盟各国 采用 水污染 物排 放总 量控制 管理 方 法后 , 使 60% 以上 排入 莱茵 河的 工 业废 水和 生活 污水 得到 处 理 , 莱茵河水 质 有了 明显 好 转。其 他国 家如 瑞 典、 前 苏联、 韩 国、 罗马尼亚、 波兰等国家 也都 相继实 行了 以污 染物排 放总 量 为核心的水环境管理方法 , 取得了一定 的效果 [ 7, 8] 。近 几年 , 瑞 典实施广泛的氮削减总量控制计 划 , 到 2000 年 , 30% ~ 35% 的 城市污水 处理厂 设有除氮 工艺过 程 , 使氮的 排放量在 1985 otal max imum D aily L oads, 即最大日负荷总 量。 T M DL 的 概 念是在 1972 年美 国的 清 洁水 法 303( d) 条款中 提出 的 [ 3] , 该 条款主要是关于 各联邦 的水 体污 染控 制改 善的 法案。 T M DL 计划的程序包括 点源 污 染的 负荷 分 配 , 非点 源 污染 的负 荷 分 配 , 由于环境容量计算 的不 确定 性带来 安全 界限 , 还有 流域 未 来发展的排污余地 [ 14, 15] 。我国的总量控 制与美国的 T M DL 模 式在总体思路上是相似 的 , 都是 预先制 定目 标 , 然后将 达到 该 目标所允许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进行分配。但是 , T M DL 有 许 多方面是我们总量控制 所忽 略的、 没有 达到 的 , 值得我 国的 学 习和借鉴。 ( 1) 水质目标 的确 定。 T M DL 是以 恢复 受污 水体 的指 定 用途为出发点的。在确定水质目标时 , T M DL 对破坏水体指 定 用途及使得生态功能丧失的所有污染物进 行研究 , 并针对不 同 的污染物确定不同的水质目标。从这一点来说 , T M DL 制定 的 水质目标更为明确直 观 , 也更 具现实 性。比 较而言 , 我 国总 量 控制在制定水质目标时 , 从生态角度及 特定水体 用途方面考 虑 较少 ; 确定目标的对象 污染 物种 类相对 单一 , 也 很少单 独对 某 一特定污染物进行水质目标的确定 , 往 往是笼统 的确定水体 应 达到几类标准。 ( 2) T M D L 对非点 源污染 的控 制。有关 非点 源污 染控 制 管理的研究 , 在决策方 法上 , 国 外越来 越偏 重政 策手段 的定 量 化设计与评价 [ 16] , 从而获取优选 方案 , 并在此 基础上 进行环 境 经济效益的综合量化评 估 , 最终 选取最 佳方 案 , 以使非 点源 污 染治理的社会总效益达到最大。非点源污 染在我国日 趋严重 , 而 T M DL 在控制与 管理非 点源 污染 方面 具有 巨大 的生 命力 , 在负荷总量控制下 , 其 对点 源和 非点源 进行 了负荷 分配 , 可 使 污染指标值定量化。对我 国污 染负荷 量估 算模 型的研 究和 非 点源污染的防治有启发和指示作用。 ( 3) 安全因数 M OS 的应用。 T M DL 模式下的污染负荷 分 配 , 最大的特点就 是在 分配 中考虑 了安 全 因数 M O S。 该概 念 的提出 , 主 要 是 为解 决 水 污 染负 荷 总 量 控制 中 的 不 确定 性。 M OS 的应用是通过假设 分析提供一个不确 定的数量 比例关 系 或者直接从水体 污染 负 荷中 除去 一 定明 确数 量 的污 染 负荷。 M OS 具有简单易行的优 点 , 在我国的 总量控制 研究中 , 也可 以 采用像类似的概念 , 采 用偏 安全 的方法 , 在 计算 水环境 容量 时 乘上一个安全系数或设置一个安全余量。

水污染物排放的浓度控制和总量PPT课件

水污染物排放的浓度控制和总量PPT课件

3、城市总量指标
城市总量指标根据省级总量指标和城 市实际情况确定,应不宽于省级总量指标。 城市总量控制的内容包括:环境质量控制 区的划分、控制区总量控制指标的确定、 控制取得指标分解(必须分接到排污单位, 这是总量控制的关键)。环境质量控制区 一般为地理上连续的和相对于所控制的污 染物来说的均质区域。 *
二:是不少地区按排放标准进行污染物削减, 所需投资巨大,经济上无法承受,并且不 能充分利用环境承载能力导致环境资源浪 费,造成 这两类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实行浓 度控制时,既没有将污染物削减与环境质 量目标联系起来,也没有结合污染源实际 进行污染治理,从而使浓度控制已不能满 足与我国环境管理现状,尤其不能适应于 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和主要城市。*
总量控制一般以年为单位,性,同时降低了执行成本。
总结
总量控制是以浓度控制为基础的环境 政策的重大改进 ,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 性的工程。同时,总量控制也是环境政策 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重大行动。针对 不同控制单元、不同污染源和不同污染物 采取不同的与之适应的污染控制,可在一 定技术经济条件下更为有效的控制污染, 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
1、国家总量控制
国家总量控制指标是指国家制定的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的重要流域的总量控制指标。 国家总量控制指标是从国家角度综合由国家 经济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计划确定。
2、省级总量控制
省级总量控制指标根据国家总量指标和 省级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确定,应不宽于 国家总量指标。省级指标包括城市、省内 跨城市的流域的总量控制。
水污染物排放的浓度控制和总量
主要内容
4.分层次实施总量控制
1.浓度控制
2. 总量控制
3. 水污染控制选择的依据
总量控制和浓度控制的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污染总量控制
水污染总量控制
(一)分配观点与实践
国内外曾经提出过或采用过的水污染物总量分配原则和方法可以分为最优化分配和公
平性分配两大类。

最优化分配是以城市区域水污染控制总费用最小(或是以水环境质量——污染控制费用——社会效应综合最佳)为目标来分配各排污源的允许排污量及其污染物的应削减量。

我国在很长实践内在环境规划与管理中,一直强调最优化规划和最小费用的分配。


种费用规划追求的是城市区域整体的治理费用最小,而并不考虑谁得益和谁损失的大小问题。

于是,不可避免地起着一种“鞭打快牛、奖坏惩好”的作用。

同时,由于实际的区域
水污染控制的管理系统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系统,在推行最小费用总量分配方案时,既会
因不公平性产生许多矛盾,而且也难以做到系统内各环节都能按照规划者“最小费用分配
方案”的统一要求行
动,相反,过分的集中,不仅在管理实施上有很大的难度,而且使控制污染的设施僵滞,失去灵活机动性,结果使系统预想的高效率也不能实现。

因此,有管理部门自上而下
地集中对一个区域进行最小费用总量分配管理的机制,是与现代化市场经济体制不相协调的。

(二)排污总量分配方法
曾经提出过或采用过的分配排污总量方法:等比例分配法(包括均摊水体允许负荷量、等比例削减实际排污量、等比例削减超污水排放标准的总量);按水质影响率削减排污量
分配法;综合因素加权分配法;按公平分配规则和模型分配总量等。

(三)排污总量公平分配模型建立及分析以“公平原则”指令性分配污染物排污量,
以“最小费用原则”引导提高削减率两者相结合的管理政策。

即在城市环境承载力的约束
条件下,根据排污源对水质影响的贡献率大小,公平分配排污削减量,作为法定性指标,
它是一种指令性和有计划的管理。

同时,管理机构还应当积极组织制定城
市水污染控制费用最小规划,引导和促进排污者之间进行排污权的交易转让,提高控
制污染的效率。

区分和协调两种不同性质的管理,并加以协调,使集中和分散、计划性和
灵活性得以较好的配合,这种“公平分配总量”与“引导提高治理效率”相结合的总量控
制管理体制是比较合理而又便于操作的。

(1)关于公平的原则假设
因地理位置的差异,费用负担的不均,历史责任的承担是造成总量控制中污染物允许
排放量分配不公平的主要因素。

已有的分配规则由于未能基于对这三种因素全面考虑,顾
此失彼,造成在分配过程中隐含着潜在的不公平。

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关于公平的原则假设
以消除上述三种因素对分配中公平性的影响,才能在此基础上推导出公平分配规则。

①污染物允许排放量分配基准应体现“人人平等”的原则。

由于自然资源的公有性,
根据普遍接受的人权观念,每个人都具有同等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三条第一款规定:“水资源
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

水污染物总量分配实际上是水环境容量资源的分配,
所以应体现出“人人平等”的原则。

②各污染源分配的削减率应体现“费用平等”的原则。

该原则实用于不同的行业污染
源间削减率的分配。

由于各种行业间技术差异或污染物处理边际费用差异,使得处理相同
数量污染物所需费用相差很大或生产单位产品排放污染物数量相差甚远,因此在污染物允
许排放量分配中消除这种因行业不同导致的费用差异。

③各污染源分配削减率应与其传输率成正相关;各源分配到的环境容量(在目标点的
允许传输量)应与其传输率成正相关;允许排放量与基准排放量成正比,即一个大源分配
到的允许排放量应该等于将大源拆分成若干小源后各个小源分配得到的几个允许排放量之和。

(2)满足公理的分配规则
满足公理的分配规则应为:
γ*(α*p+α*q)*e⎧ m=F(a,m,l)=,(5.26)⎪1+a*l⎪,p∈(0,1) ⎨
aγ*(α*p+α*q)*e⎪aimi==CP,(5.27)i1i2iiii0pi⎪∑⎩∑ii1i2i
1+aip*l
式中α=∑P/P;α=1-α;q=Q/∑Q;e=∑m/P
mi0 第i个污染源的排放量,kg/d;mi 第i个污染源的允许排放量,kg/d;Pi 第i
个污染源的就业人数;P 该地区总人口数;Qi 第i个污染源利用水资源创造的社会效益,以该污染上交利税衡量;ai第i个污染源的污染传输率,即传输到目标点处的污染量与排放量的比值;ηi 第i源的削减率,ηi=1-mi/mio;CP 目标点处的环境承载力,即本底
值以上允许增加的污染物通量,kg/d;η0 全区的平均削减率,η0=1-CP/∑aimio;γi
各污染源所属的行业排污权值,以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所列各行业污水排放标准为依据确定
各行业排污权值。

p、l为常数,l表示削减程度。

(3)分配规则中有关公平问题的探讨
首先,为解决污染源地理位置差异造成的不公平问题,清华大学林巍曾提出并证明满
足原则三的分配规则:
m⎧ m=F(a,m,l)=⎪1+a*l⎪⎨⎪∑am=∑am=CP,P∈(0,1)1i21iiii0iii0i0Pii ⎪⎩ii1+a*li0
P
i
但式中第i个污染源基准排放量是其现状排放量mi0,显然未能消除各污染源因排污
现状不同造成分配中的不公平。

为了体现了每个人都具有同等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的观点,使排污总量分配过程中各污染源具有一个较为公平的起始点。

因此排污总量分配中应体现
出“人人平等”原则,这反应在污染物允许排放量分配上,就要求每个人的环境容量占有
量相同,劳动力多的污染源占有的环境容量也多。

此外,由于各污染源利用水环境资源创
造的价值不同,给该地区带来的社会效益不同,该地区其它居民从中享受到污染源利用水
环境资源所带来的效益也因此不同。

基于此,污染物允许排放量分配中各污染源所得排污
量应以此为基准:第i个污染源的基准排放量: m(kg/d)=(α*P+α*q)*e
式中,α=∑P/P;α=1-α;q=Q/∑Q;e=∑m/P
其次,为解决由于各种行业污染源间因技术差异造成污染物处理边际费用差异导致分
配过程中费用负担不公平,本规则中引入权值系数γi。

鉴于我国污水综合排
i01i2i1i21iiii0
放标准制定时考虑到技术经济的合理性、可行性,针对不同行业技术差异和污染治理
费用差异分别采用不同的标准。

因此以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所列各行业污水排放标准为依据,在此基础上确定各污染源所属的行业排污权值γi不仅简单易行,而且较为合理,能在一
定程度上体现“费用平等”的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