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社会化
社会化与社会心理学发展
社会化与社会心理学发展社会化是指一个个体在社会中学习和适应社会规范、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过程。
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个体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和个体认同,并适应和反映社会的变化。
社会化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社会心理学的发展也为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化过程提供了重要框架。
一、社会化的过程和影响因素社会化过程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被广泛认为包含以下几个阶段:社会化开始时,个体主要通过家庭和亲属来认识世界和获得重要的价值观念;随着个体逐渐接触和融入社会,朋友圈、学校、媒体等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最终,个体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形成了一种适应和反映社会价值观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
社会化的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首先,文化传统和社会结构是社会化的重要参照系。
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结构中,对个体的期望、价值观和行为准则都有所不同。
其次,家庭和教育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是社会化的第一学校,父母的教育方式和价值观念对个体的社会化影响深远。
教育系统则提供了系统性的社会化教育,塑造了个体的认知和行为习惯。
此外,媒体、同伴和社会环境也对个体的社会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社会心理学的发展与社会化的关系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与社会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深入理解社会化的过程和结果,对于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社会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发展提供了对社会化过程深入研究的工具。
社会认知理论提出了个体如何从社会环境中获得信息和对他人的理解,社会认同理论研究了个体如何建立自我认同和群体认同。
社会心理学的实验研究方法和问卷调查等工具也为社会化研究提供了科学可靠的数据和分析框架。
其次,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帮助我们理解社会化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
社会化过程中的负面经验可能导致个体心理问题的出现,比如人际关系的紧张、自尊心的低下等。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个体在社交中的支持和认同感对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因此,通过社会心理学的方法,我们可以提供更好的社会支持和心理干预,促进个体的积极社会化和心理健康。
社会心理学 名词解释
1.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中个体与他人、群体和社会相互作用,及其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2. 社会化: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语言、规范、价值观等社会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适应社会并积极作用于社会,创造新文化的过程,它是人和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种持续终身的经验。
3. 社会角色:是在社会系统中与一定社会位置相关联的符合社会要求的一套个人行为模式,也可以理解为个体在社会群体中被赋予的身份及该身份应发挥的功能。
4. 性别角色社会化:是个体社会化的一项具体任务,指个体意识到自己的性别,并获得社会期望的、符合其相应性别的动机、价值、心理特征与行为模式的过程。
5. 社会动机: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在社会生活环境中通过学习和经验而获得的。
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内部刺激,是个人行为的直接原因。
6. 人格:是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态度、价值和动机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独特的心理品质。
7. 自我知觉:是个体对作为一个整体自己的意识和体验相对稳定的观念系统,具有复杂的心理结构,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
8.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作为客体存在的各方面的意识,即个体对自己心身状态的觉察和认识,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和周围世界的关系。
9. 自我提升:个体在自我知觉过程中产生的积极自我偏见。
10. 态度:个体对特定对象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
11. 社会情绪:指伴随个体整个社会心理过程产生的主观心理体验和心理感受,是个体长期社会交往所体验到和表达着的情绪。
12. 社会认知:个体如何理解与思考他人根据环境中的社会信息形成对他人或事物的推论。
13. 图式:按一定格式组织在一起,用于表征事件、事件系列、规程、情景、关系和客体等的概念群。
14. 印象:人们对认知对象能力、性格、品质等总体特征的反映。
社会心理学(第4版)第四章 社会化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把社会化定义为:社会化是个 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文化而将自己 整合到社会中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2 社会化的内容
2.1 道德社会化
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 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将特定社会所肯定的道德规范逐渐内化 的过程就是道德社会化(moral socialization)。
2.3 法律社会化
法律社会化(legal socialization)是关于法律信仰的形成、法 律准则规范的内化及法律遵从行为等方面的社会化过程。
塔普的法律社会化三阶段论: (1)前习俗阶段 (2)习俗阶段 (3)后习俗阶段
2.4 性别角色社会化
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中,人们对不同性别的人有着不 同的角色期待,而个人学习自己所属文化所规定的性别角色 的过程即为性别角色的社会化(gender socialization)。
3 社会学习理论
在社会化研究中,社会学习理论者的主要观点是将社会 化的过程看作有机体和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用以下三种主 要机制来解释社会化: (1)奖励与惩罚 (2)模范 (3)认同
4 符号互动理论
根据解释理论,个体的社会化或发展是一个再生的过程, 儿童不仅仅学习文化,而且还在日常互动中使用着他们学习 或发现的语言和解释技巧。
(4)工作单位
工作单位是以工作和行业为纽带形成的社会组织,是现 代社会的基础。作为青年面向社会的地方,工作单位在本身 职能之外,也承担着对其职工进行教育的责任。
(5)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是传达于广大人群之中并对他们产生影响的 传播方式,尤其是指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和网络。在现 代社会,大众传媒在社会化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5 强调先天遗传的生物因素影响的理论
2023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备考知识点:社会化
2023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备考知识点:社会化1500字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中逐渐学会适应和融入社会规范、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过程。
社会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出生开始,个体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接受教育和培训等途径,逐步学会适应社会生活。
社会心理学研究社会化的过程,探讨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如何接收社会文化,从而形成个体的社会心理特征。
社会化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角色和身份认同:社会化过程中,个体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作为家庭成员、学生、职员等。
个体通过这些角色的扮演来认识自己、感知自己和他人的身份,逐渐形成自己的身份认同。
2. 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社会化过程中,个体学会逐渐接受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包括行为规范、道德原则、文化习惯等。
个体通过社会化学会什么是正确和合适的行为方式,进而调整自己的行为。
3. 社会认知和情感:社会化过程中,个体学习如何理解和解读社会环境中的他人行为和情感表达。
个体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和情感会对他人产生影响,并学会适应他人的期望和需求。
4. 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社会化过程中,个体学习如何与他人进行交往和建立人际关系。
个体逐渐学会与他人合作、竞争、互助等社会交往方式,同时学会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
在考试中,可能会考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1. 社会化的定义、过程和影响因素:了解社会化的定义、不同的社会化过程以及影响社会化的因素,包括家庭、学校、同伴群体、媒体等。
2. 社会角色和身份认同:了解社会角色的概念、个体如何形成和改变角色认同的过程,以及角色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3. 社会规范和价值观:了解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概念、分类和形成过程,以及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4. 社会认知和情感:了解社会认知和情感的概念、影响社会认知和情感发展的因素,以及社会认知和情感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5. 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了解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的概念、不同类型的人际关系以及人际关系对个体心理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对社会化与社会学习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对社会化与社会学习的影响引言:社会化与社会学习是人类社会中重要的概念,它们涉及到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适应和发展。
社会心理学作为研究个体与社会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对于理解社会化与社会学习的过程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社会心理学对社会化与社会学习的影响,以及它们在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
一、社会化的心理过程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通过各种交往与互动,逐渐习得和内化社会规范、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过程。
社会化的心理过程涉及到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发展。
社会心理学通过研究认知发展、情绪调节和行为塑造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揭示了社会化的心理机制。
1. 认知发展:社会化过程中,个体的认知能力逐渐发展,从最初的感知和运动阶段,到逐渐形成符号思维和抽象概念的能力。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揭示了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模仿、观察和言语交流等方式,从他人那里获取信息和知识,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
2. 情绪调节:社会化过程中,个体需要适应和处理各种情绪体验,包括自我情绪的调节和他人情绪的理解与共情。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发现,情绪的表达和感知是社会化过程中重要的心理机制,它们通过社会交往和情感沟通的方式,帮助个体适应社会环境。
3. 行为塑造:社会化过程中,个体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逐渐习得适应社会环境的行为方式。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揭示了行为塑造的过程,包括模型学习和行为反馈等机制。
通过社会化的行为塑造,个体能够逐渐适应社会环境,并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模式。
二、社会学习的心理机制社会学习是指个体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社会学习的心理机制涉及到注意、记忆和激励等方面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通过研究观察学习、模型学习和激励理论等,揭示了社会学习的心理机制。
1. 注意:社会学习的前提是个体能够注意到他人的行为和结果。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个体对他人行为的注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行为的显著性、情绪的激活和个体的自我效能等。
2023年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备考知识点:社会化的途径
2023年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备考知识点:社会化的途径1500字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逐渐习得和适应社会规范、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过程。
在心理咨询师备考社会心理学时,了解社会化的途径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社会化的途径和相关知识点,供您参考。
1. 家庭社会化家庭是个体最早接触和学习社会化信息的地方。
家庭社会化主要通过家人的教育、示范和引导来实现。
家庭的社会化能力对个体的价值观、认知能力、情绪表达和行为习惯等方面具有深远影响。
2. 学校社会化学校是个体在教育环境中接受社会化过程的重要场所。
学校社会化主要通过课堂教育、同伴互动和校园文化的塑造来实现。
学校社会化对个体的认知、情感、人际关系和道德价值观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3. 同伴社会化同伴关系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同伴的接纳、交往和分享,个体能够学习社会规范、沟通技巧和适应群体行为。
同伴社会化对于个体的人际关系能力、自我认同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积极影响。
4. 媒体社会化现代媒体成为了个体接收社会化信息的重要途径。
电视、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媒体平台能够对个体的认知、态度、价值观和行为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媒体社会化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问题,例如信息超载、虚假信息和网络欺凌等。
5. 社会组织和社区社会化社会组织和社区也是个体进行社会化的重要环境。
通过参与社会组织和社区活动,个体可以获取社会资本,建立社交网络,学习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并发展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身份。
6. 跨文化社会化在多元文化的社会环境中,个体需要适应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
跨文化社会化需要个体具备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能力,并且能够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和差异。
总结起来,社会化是个体适应社会环境的过程,涉及多个层面和途径。
了解社会化的途径有助于心理咨询师更好地理解个体的社会化过程,为个体提供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支持。
同时,对于个体来说,了解社会化的途径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自己,适应社会环境,发展自己的潜力和实现个人目标。
社会心理学讲义3--社会化
至少可分为五类:
第3章
① 政治社会化 ——指正式负有教育责任的政治家和 教学机构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公民灌输政治信息、 价值观和政治信念的过程。
② 民族社会化 —— 自然人成为具有民族意识的人 的过程。 ③ 法律社会化 —— 人们学会用法律及其制度调节 自己的行为。
④ 性别角色社会化 —— 按照社会规定的男女性别 角色的要求学习支配自己的行为。 ⑤ 道德社会化 —— 将社会肯定的道德准则加以内 化,使公民形成合乎社会规范的道德行为过程。 第3章
性 格——是人格最鲜明的表现,是在社 会化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 应的习惯化的行为倾向。 性格是人格中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一旦 形成具有相对稳定性。 第3章
性格是有结构的:
◇
性格结构是多重矛盾的统一
◇
◇
性格结构具有确定性和变异性
性格结构具有复杂性和主导性
◇
性格结构具有表层性和深层性
3、社会角色的冲突 ① 同一社会角色内心的冲突 ② 新旧角色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③ 身兼几个角色时的内心冲突 ④ 角色规定人格与个体真实人格的冲突
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就是既要学会担当社会 角色,又要不断解决角色冲突的过程,解决角 色冲突的过程本质上个体不断适应社会的过程。
第3章
四、人格的形成 社会化使自然人变成社会人,便有了人格。 ① 什么是人格 许多心理学家从不同角度对人格都作过论 述。奥尔波特曾综述过50种定义。 人格(personality)—— 是个体与其环境 交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身心组织 (扬国枢)。人格一旦形成,就构成人们之间 稳定的心理特点上的差异,它是人的心理-物 理个体性的多面综合,体现了一个人过去和现 在的全部特征。 第3章
社会心理学-第2章 社会化
第二章社会化第一节社会化的含义与内容一、社会化的定义(掌握)(一)西方社会心理学家的定义1、弗洛姆的定义社会诱导社会成员去做那些要想使社会正常延续就必须做的事,它是使社会和文化得以延续的手段。
2、赖兹曼的定义没有任何一个儿童是在完全的真空状态中成长起来的,从婴儿出生的时候起,他就受着各种不同的人物和事件影响,而这些人和事塑造了他对世界的认知,个体意识到它所属的社会的各种价值并把它们都吸收进去的过程。
3、安德烈耶娃的定义社会化是一个两方面的过程:一方面是个体通过加入社会环境、社会关系系统途径掌握社会经验的过程;另一方面是个体对社会关系系统的积极再现的过程。
4、霍兰德的定义(目前被广泛采用)一个婴儿是带着众多的行为潜能来到人世间的,这些行为的发展有赖于各种复杂因素的相互联系,包括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儿童在人类社会成长的过程中学会了抑制某些冲动,并被鼓励获得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人所具有的特征和价值,这个过程叫做社会化。
(二)我国社会心理学者的定义1、一般的定义:社会化是人在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中形成自己个性的过程,是人们能动地参与社会生活,吸收社会价值文化、发展和丰富自己个性的过程。
2、沈德灿的定义: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指出,社会化是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
3、时蓉华的定义:从社会文化传承角度来看社会化,把社会化看成是文化的继承,是使社会发挥维持与继承的作用。
4、陈元晖的定义:提出“濡化”,即社会化的观点,也是从社会文化传承角度出发,认为社会化起的作用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人类长期所积累下来的文化为中介而起作用的。
(三)本书的定义1、上述观点的共性:第一,社会化是个体学习技能、知识、价值、动机以及在社会群体中应该扮演的角色的过程,它使个体知道社会或群体对其有哪些期待,规定了哪些行为规范;第二,社会化是使个体逐步具备实现这些期待的条件,自觉地以社会或群体的行为规范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让自然人变为一个社会人;第三,社会化是使社会和文化得以继承的手段。
《社会心理学》第三章 社会化 知识点
第三章社会化社会化的定义:一个人获得自己的人格和学会参与社会或群体的方法的社会互动过程。
/ 社会化是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的文化,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社会化的种类:社会化不仅仅是儿童期就完成了的,它实际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
根据人的发展周期和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可把社会化分为4种:基本社会化、预期社会化、发展社会化和再社会化。
前两种指个体出生到成年的社会化的初步完成阶段,后两种指成年期后的社会化阶段。
社会化的内容:社会化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下面仅对几项主要的作些介绍,他们是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
第一节人类生物学与社会化这一节主要是讲先天的生理基础和后天的教养的关系问题。
人和其它动物相比有超长的依赖期,这种依赖期为我们在社会学习文化、技能提供了机会。
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二者共同形塑人的行为。
社会生物学认为生物因素在个体社会化中起关键作用,社会学人类学认为后天教养在个体社会化中起决定作用。
(视角)生物因素个体的方面、繁衍的方面和基因的方面。
第二节婴幼儿的社会化一.婴幼儿与人类的接触爱抚二.情感的发展婴幼儿社会化情感的发展过程:出生—5周满足感、惊讶、厌恶、沮丧6-8周快乐3-4个月生气8-9个月悲哀、害怕12-18个月亲切感18个月害羞2岁骄傲感3-4岁内疚感5-6岁社会性情感、无安全感、谦虚、信任、嫉妒他人青少年罗曼蒂克激情哲学沉思第三节人格发展理论人格简单的说就是特殊的思想、感觉和自我关照的模式。
人格包括三个方面:认知方面、情感方面、行为方面社会心理学家倾向于认为人格是社会和文化力量的产物。
人格一个很重要方面就是自我问题。
小孩子最初是没有我的,不会把自己和别人分别开来。
我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小孩子眼里先有别人后有我。
自我建立的过程,不同的学者提出各异的理论。
1.查尔斯库利:镜中我三阶段:首先,我们觉察到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其次,我们领悟到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判断和评价第三步,根据他人对自己的判断评价自己2.乔治赫伯特米德:角色借用和库利镜中我的理论有些类似,但要更复杂。
心理学名词解释社会化
心理学名词解释社会化嘿,伙计们!今天我们要来聊一聊"社会化"这个词儿。
你们听过吗?我知道这听起来可能有点儿深奥,就像是心理学课本里的专业名词一样。
不过别担心,让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你们解释一下吧。
首先啊,我们得弄清楚"社会化"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从小到大逐渐学会并接受社会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的过程。
就像是一个小孩子刚出生的时候,他什么都不懂,就像是一张白纸。
但是随着他长大,慢慢地就会从父母、老师、朋友那里学会说话、穿衣、吃饭等等基本的社会技能。
你们想啊,如果一个人从小就生活在与世隔绝的环境里,从来没有接触过社会,那他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估计他就会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野人"吧,连说话都不会,更别提其他的社会常识了。
就像电影里那些被遗弃在丛林里的孩子一样,长大后就会变得野蛮无知。
所以啊,社会化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它就像是一把钥匙,能够打开通往文明社会的大门。
只有通过社会化,我们才能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遵守规则、如何融入集体。
否则的话,我们就会变成一个与世隔绝的"外人"。
不过嘛,社会化这个过程可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需要漫长的时间和不断的学习。
就拿我们来说吧,从小时候开始,我们就一直在接受社会化的教育。
在家里,父母会教导我们说话的礼貌、吃饭的规矩;在学校里,老师会教我们如何与同学相处、如何尊重他人。
甚至连电视上看到的那些广告和节目,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念。
你们说,这不就像是在给我们"洗脑"吗?从小到大,我们的大脑就像是一块海绵,不断吸收着社会文化的种种元素。
有时候我都会觉得,我们现在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是不是已经被社会化给"同化"了?不过别担心,这并不代表我们就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相反,正是因为有了社会化的基础,我们才能更好地融入这个社会,发挥自己的潜能。
心理学社会化的名词解释
心理学社会化的名词解释心理学社会化是一个涵盖心理学和社会学领域的概念。
它指的是个体在社会过程中的认知、情感、行为以及个人发展的过程。
本文将通过介绍相关概念、影响因素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解释心理学社会化的含义。
一、心理学社会化的概念解析心理学社会化是研究个体在社会交往和社会环境中,如何适应、习得和内化社会规范、价值观和行为的过程。
它包括个体的情感认知、道德发展、性别认同、群体归属等方面的内容。
在心理学中,社会化主要关注个体在社会交往中所获得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而在社会学中,社会化研究更注重社会结构、社会角色和社会组织对个体行为和认知的影响。
二、心理学社会化的影响因素1. 社会环境: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对其心理学社会化起着重要作用。
家庭、教育机构、媒体以及社会组织等都是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不同的社会环境会塑造出不同的社会化路径和结果。
2. 规范和价值观:社会化过程中,个体接触到的规范和价值观对其认知和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规范和价值观通过家庭、学校和媒体等渠道传递给个体,并在个体内部形成一种内化的终身指导原则。
3. 社会角色: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如亲子、学生、员工等。
这些不同的社会角色对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产生着独特的塑造作用。
三、心理学社会化的实际应用1. 教育:心理学社会化理论在教育领域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教育机构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价值观、社会技能和自我认知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
2. 犯罪心理学:心理学社会化理论在犯罪心理学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研究者通过分析犯罪者的家庭环境、社会影响因素以及个体心理特点,探讨犯罪行为的形成过程,从而为犯罪预防和矫治提供科学依据。
3. 社会工作:在社会工作领域,心理学社会化理论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社工从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出发,通过个体辅导、家庭访谈、社区活动等方式,帮助个体实现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的目标。
结语通过对心理学社会化的名词解释,我们了解到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是如何适应、习得和内化社会规范、价值观和行为的。
社会心理学社会化
教师的作用
布洛菲和古德(BROPHY,J,E & GOOD,S;1974) 对此结果进行了原因分析,认为,对每个学生的成绩, 教师分别抱有不同的期望。基于期望,教师以不同的方 法和态度对待学生,学生则以不同的方法对教师做出回 应。同时,学生表现出补充或加强教师对自己期望的行 为。其结果就使学生的成绩沿着教师的期望而改变。
2.性别角色社会化
三个核心概念: 性、性别、性别角色 • 理解与性别角色相符的行为规范和要 求,按照社会的性别期望和要求行事。 • 家庭对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是通过 性别期待与认同、模仿的机制实现的。
• 67、表现男女行为方式上的差异概念是( )。 (A) 性别(B) 性别角色(C) 性(D) 性别认同 • 34、性别表示男女在( (A)生物学方面的差异 (B)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 (C)社会学方面的差异 (D)行为方式方面的差异 )
第二节 社会化的途径
2.认知加工 个体通过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加 工,把现实世界内化的过程,并从中建立 自身的认知体系。
第二节 社会化的途径
3.角色扮演 扮演真实角色;扮演假想的角色;暂充 当某一角色。
第二节 社会化的途径
4.主观认同
它是个体主观上把自己属于某一个体 或群体,并在行为模式上向其看齐的过程。
第二节 社会化的途径 专断型 这些父母试图控制孩子的行为和态度,并要 孩子遵守规定很死的行动准则。他们要求绝对 服从,惩罚严厉。这种父母不太容易被孩子接 近,孩子常觉不满、畏缩不前和不信任人,智 商低、易怒。
父母态度
鲍姆林德
(BAUMRIND)
把父母态度 分为三类
随意型 这些父母对孩子无要求,让孩子尽可能自己 管理自己。也认为自己是孩子可依赖的源泉, 但不是标准的传授者和榜样。做决定与孩子商 量,从不惩罚,不控制,较温暖,但对未成熟 的孩子缺乏控制。 权威型 这些父母试图合理指导孩子的行动,注意启 发儿童,有必要时坚决控制。但他们会解释这 样做的理由,鼓励孩子同他们交换意见,多鼓 励、少惩罚。这些孩子能自立、自控,很自信, 有探索精神并且对生活心满意足,易于合作。
社会心理学__第二章___社会化
日本老兵生活在荒岛28年,发现后不会说话,但是返回社会后81天恢复了 语言能力。而印度狼孩等小时候没有经过社会化过程,错过了语言等发展关 键期的人,恢复起来有极限。
二、社会化的过程-类型
早期社会化
儿童期社会化 主要进行的是初级社会化
早期社会化
青年期社会化
主要进行的是预期社会化
初始社会化
初始社会化是发生在生命早期的社会化。 其主要任务是向儿童传授语言和其他认知 本领,使其内化社会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 能够正确理解社会关于各种角色的期望和 要求。
预期社会化
心理社会发展论埃里克森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埃里克森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心理社会阶段理论
三、家庭
几乎对每个人来说,家庭都是个体出生后接受社会化的第一个社会环境, 家庭的教育和影响对个人早期社会化甚至一生的社会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家
庭
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起点。原因有三方面: 第一,童年期是人生社会化的关键期。儿童时期 的智力水平、个性特征、社会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对后来的社会化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第二,儿童时期,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是 对家庭依赖最强烈的时期。 第三,家庭是社会结构中的基本单位,儿童可以 从中习得各种社会关系。
社会心理学资料全
2、社会规范理论 (1)互惠规范 (2)社会责任规范 3、进化心理学理论 (1)保护家族 (2)互惠 (二)儿童利他行为的发展
第二节 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一、影响助人行为的情景因素 (一)旁观者在场 (二)榜样的存在 (三)时间压力 二、被助人的特点 (一)性别 (二)相似性 (三)不被责备者
三、助人者个人的影响因素
四、沟通的功能 (一)获取信息的手段。 (二)思想交流与感情分享的工具。 (三)满足需求、维持心理平衡的重要 因素。 (四)减少冲突,改善人际关系的过程。 (五)协调群体内行为,促进组织目标 的实现与效率的提高。
五、人际沟通的分类 (一)语词沟通与非语词沟通 (二)口语沟通与书面沟通 (三)有意沟通与无意沟通 (四)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五)个人内沟通与人际沟通
三、实证分析阶段
这一阶段始自20世纪20年代。其特点是,社会心理学从 描述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纯理论研 究转向应用研究。
第二节 社会化与自我
第一单元 社会化
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 过程。
一、社会化概念
社会化涉及社会及个体两方面。从社会视角看, 社会化即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从个体视角 看,社会化即个体与其他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 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第三节 群体极化与群体思维
一、群体极化 Leabharlann 一)冒险转移原因:1.个人假设群体鼓励富有冒险性的见解2. 责任分散3.文化价值倾向于对高冒险性有较高评 价 (二)群体极化的概念 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得到嘉庆,是一种 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 支配性地位的现象。
(三)群体极化的机制
二、群体的形成 (一)群体形成的过程
结合社会心理学谈个人社会化的过程
结合社会心理学谈个人社会化的过程个人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环境的影响,逐渐形成自己的社会角色、社会身份和社会价值观的过程。
社会化过程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人际关系的建立、价值观念的形成、社会角色的识别等等。
社会化过程的背后隐藏着许多社会心理学的原理和机制。
首先,家庭是个体最早接触到的社会化场所。
家庭是社会化的起点,在这个环境中,个体接受到最初的社会化教育。
家庭成员对个体的言传身教对其社会化具有重要影响。
个体通过观察父母和兄弟姐妹之间的相处方式、学习语言、价值观念的传递等方式,逐渐形成个体社会行为的基础。
除了家庭外,学校也是个体重要的社会化场所。
学校是个体接受集体化教育的地方,其中教师和同学成为个体进行社会化的主要对象。
在学校中,个体逐渐从家庭中获得的习惯和态度与学校内部的规范进行交流和整合。
个体通过学校中的集体活动、竞争、合作等实践活动,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社会角色。
社会化过程中的社会认同也是个体重要的组成部分。
社会认同是指个体对其所处社会群体的认同感受,通过与社会群体的互动和交流,个体逐渐形成对社会群体的认同。
社会认同可以分为个体对自己所属社会群体的认同和对其所处的社会地位的认同。
个体在与社会群体的交往中会根据不同情境中的需求实现自我认同的维持。
另外,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也会面临一些社会心理问题。
例如,个体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可能会出现社会焦虑情绪。
社会焦虑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产生的一种担心与紧张情绪,害怕受到他人的评价和批评。
社会焦虑会影响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的表现和投入程度。
另外,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也可能面临对自我认同的困惑和挑战。
个体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可能收到不同的期待和评价,这可能导致个体对自己的认同感受出现不稳定和混乱。
总结起来,个人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社会角色、社会身份和社会价值观的过程。
社会化过程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家庭、学校、社会认同等多个方面。
心理咨询师《三级社会心理学》考点:社会化
心理咨询师《三级社会心理学》考点:社会化心理咨询师《三级社会心理学》考点:社会化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于人的始终的过程,是指个体在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下面店铺带来的心理咨询师《三级社会心理学》考点:社会化。
一、社会化(一)概述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是个体与他人交往,接受社会影响,学习掌握社会角色和行为规范,形成适应社会环境的人格、社会心理、行为方式和生活技能的过程。
社会化涉及社会和个体两个方面。
从社会视角看,社会化是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从个体视角看,社会化是个体与其他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儿童及青少年时期的社会化是早期社会化,成人时期的社会化是继续社会化。
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叫再社会化。
(二)社会化的内容(1)教导社会成员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教导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
(3)教导社会成员明确生活目标,树立人生理想。
(4)培养社会角色。
(三)社会化的基本条件1.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附期人从出生一直到独立生活,有一个比较长的对父母或监护人的生活依附期。
这个依附期受文化传统、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每个人有所不同,大致持续13至25年。
生活依附期的社会化是个体未来适应社会生活的基础。
2.人类的遗传素质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性人脑的神经网络构成了自然界最神奇、最完备的信息加工系统,不仅能使人掌握语言,进行学习,积累知识和经验,而且使人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表现出巨大的能动性。
没有脑的智能作为基础,个体的社会化是很难顺利完成的。
(四)个体社会化的.主要载体1.家庭家庭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位置独特、作用突出。
童年期是社会化的关键期。
2.学校学校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向个体系统传授社会规范、价值观念、知识与技能的机构,其特点是地位的正式性和管理的严格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社会化的历程
(一)儿童期的社会化
哈里· F.哈洛的实验
实验过程:小猴同两个人造的母猴妈妈(一只用铁丝绕 成,身上带有奶瓶;另一只在铁丝外裹有同母猴毛相似 的织物)关在一起。
(二)青春期与青年期的社会化 (三)成人期的社会化
继续社会化
指成年人经过基本社会化之后,为了适应 社会文化环境,继续学习社会知识、价值观念、 行为规范的过程。
再社会化
改变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建 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确立新的生活目 标的过程。 1. 强制性的:通过法律等强制手段来实施的再社 会化过程。 2. 非强制性的:由于社会文化急剧变迁或生活方 式陡然改变造成的。
反向社会化:文化反哺
指被教育者反过来向施教者施加影响,向他们传授 社会变化知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社会化过程。 分两种情况: 1. 于地理迁徙而产生的旧文化和新文化出现之时。
(三)学校
皮格马林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Pygmalion)是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 他同时还是一位出色的雕塑家。他精心雕塑了一座少女像, 美丽动人,皮格马利翁真心地爱上了她。结果,奇迹发生了, 塑像被皮格马利翁的真心所打动,少女“复活”了。
(四)同辈群体
由地位、年龄、兴趣爱好、 行为方式相似的人组成的 一种非正式群体。 影响大的原因: 1. 同辈群体认同感很强。 2. 有自己的价值标准和独特 的亚文化。 3. 同辈群体的社会化是非强 制的,在对其成员给予安 全、尊严、优越感的满足 中自然而然地实现。
第一节
一、社会化概念
社会化的含义
社会化是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 应并吸收社会的文化,成为一个合格的社 会成员的过程。
社会化是社会行为的模塑过程。通过这一过 程,人们形成了为其生存环境所认可的社会 行为模式,对其生存其间的社会文化环境中 的各种简单或复杂的刺激能够给予合适、稳 定的反应。
政治社会化是一般社会化的核心。 实质:双向互动过程。个体在政治社会化的同时, 形成自己独立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并反作用于 社会政治。 政治社会化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及其政治制度的 稳定,以及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的高低 。
青少年政治社会化仪式
少先队入队仪式
共青团宣誓仪式
(二)道德社会化
将特定社会所肯定的 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 内化,形成合乎社会 要求的道德行为的过 程。
当代观点
我们并不是单纯的遗传或学习的产物,而 是两者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产物。 生物学的因素提供了一种可能,而实现这 种可能性要靠后天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社会化过程是我们籍以理解天性与教养相 互作用的关键,生物的和社会的因素正是 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彼此相遇并融为一体。
没有社会化,我们几乎无法形成个性,而 且连生活中最简单的问题都无法应付。 我们通过与他人相互作用进行学习,使自 己成为社会的人和完全的人。
第二节 社会化的因素
一、遗传因素 狼孩
二、社会环境因素
(一)社会文化
通过文化传承了解前 人的社会经验,向个 人传递本群体、民族 的行为价值准则,使 个人能够顺利地与他 人及其群体建立社会 联系。
外来流行文化
(二)家庭
专断型 这些父母试图控制孩子的行为和态度,并要 孩子遵守规定很死的行动准则。他们要求绝 对服从,惩罚严厉。这种父母不太容易被孩 子接近,孩子常觉不满、畏缩不前和不信任 人,智商低、易怒。
鲍姆林德
(BAUMRIND)
把父母态度 分为三类
随意型 这些父母对孩子无要求,让孩子尽可能自己 管理自己。也认为自己是孩子可依赖的源泉, 但不是标准的传授者和榜样。做决定与孩子 商量,从不惩罚,不控制,较温暖,但对未 成熟的孩子缺乏控制。 权威型 这些父母试图合理指导孩子的行动,注意启 发儿童,有必要时坚决控制。但他们会解释 这样做的理由,鼓励孩子同他们交换意见, 多鼓励、少惩罚。这些孩子能自立、自控, 很自信,有探索精神并且对生活心满意足, 易于合作。
天性与教养之争
个性和社会行为究竟是遗传的产物还是 学习的产物? 19-20世纪初:天性论占主要地位。
20世纪:教养论的观点占主导地位。
天性论
19-20世纪初占主要地位。 理论基础:社会达尔文主义。 由于遗传的作用,不同的阶级、国家或种族 也有优劣之分。 战争——侵犯本能;社会——群集的本能; 资本主义——贪婪的本能。
其他媒介呢?
(五)大众传播媒介——电视
积极作用:使人们有效地了解社会、分享经验、 增长知识、促使人们接受社会所公认的价值观 和行为方式。 消极影响:
1. 暴力节目直接影响到儿童侵犯行为。
2. 电视影响儿童学习潜力,缩短儿童注意力的间 隔时间,限制他们的语言能力。 3. 电视防碍人们积极地思考。
(六)职业背景
职业背景是成人社会化的重要因素。
教养论
20世纪占主导地位。
理论基础:巴浦洛夫的条件反射、第二信号系统 理论。
给我12名身体健康的婴儿,并让他们在我指定的 环境成长,我保证能把其中任意挑选出来的婴儿 培养成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 商界领袖,甚至培养成乞丐和强盗,而不管他的 天资、能力、才能,以及他的祖先的种族情况如 何——华生
孔融让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性别角色社会化
性别角色:指由于性别不同而产生的符合社会期望的 品质特征,包括男女两性的不同态度、人格特征和社 会行为模式。 性别角色社会化:人们依据自己的性特征获得特定文 化中的性别角色特征的过程。 性别角色由社会模塑。父母及社会对男女儿童的差别 对待和儿童本身对符合自己的性别角色模式的认同, 是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关键所在。
2. 于社会文化的急剧变迁而形成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 的迅速变动之时。迅速变动可能造成成年长一代的 知识过于陈旧,而年轻一代则可能因为更贴近时代 而能够向长辈们提供新的信息和新的生活样式。
相学互长
三、社会化的内容
政治社会化
道德社会化
性别角色社会化
(一)政治社会化
个人逐渐接受被现在的政治制度所肯定和实行的 政治信念和规范,形成特定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行 为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