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河川径流
桥涵水文课件2河川径流
![桥涵水文课件2河川径流](https://img.taocdn.com/s3/m/9120e2b2960590c69ec37619.png)
金沙江虎跳峡,平水期
虎跳石,平水期
金沙江虎跳峡,汛期
虎跳石被淹没,汛期
§1-3 水文测验
第三节 水文测验
• • • • • • • 1、水位观测 2、流速测验 3、断面的测量 4、流量计算 5、相应水位的计算 6、绘制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补充) 7、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应用(补充)
§1-3 水文测验
河段分类
河段分类:
按地区划分
山区河段 平原河段 峡谷性河段 稳定性河段 次稳定性河段 变迁性河段 游荡性河段 宽浅性河段
按河床演变划分
冲击漫流性河段
第二节 径流形成
• 一、径流形成过程 • 二、影响径流的主要因素 • 三、我国河流的水量补给
§1-2 径流形成
一、径流形成过程
1、降雨过程 2、流域蓄渗过程 3、坡面漫流过程 4、河槽集流过程
1、雨源类 2、雨雪源类 3、冰雪源类
1、雨源类
秦岭、淮河以南到台湾、海南岛、云南广大地区 特点:一年内径流量的变化与降水变化完全一致
2、雨雪源类
华北、东北、西北地区的河流,每年有两次汛期, 年流量过程线成双峰形。
黄河解冻(凌汛)
3、冰雪源类
西北地区新疆、青海等地的河流,年流量过程线成 单峰形。
其他看法
• 交通局认为是过度采砂。 • 河道管理部门认为河流缺乏疏浚。 • 民间认为:任何桥梁设计均可能存在问题。
案例二 :辽宁浑河上游苏子河段东南杂木大桥 发生坍塌 (一)
东南杂木大桥发生坍塌 (二)
初步分析
• 中间有一处桥墩被大水冲毁,随之有两跨 上部结构掉入水中。 • 水的流速大,造成桥梁下部基础被冲毁, 是冲刷深度大于基础(扩大基础)的埋深 所致,纠其原因应该是桥梁设计时未考虑 这么大的水,桥跨布置过小,河床段面压 缩过大所致。
桥涵水文 第二章 河川径流PPT课件
![桥涵水文 第二章 河川径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4ccae78d5bbfd0a795673c0.png)
2020/11/12
长安大学
8
2.2.1 流域
流域:降落到地面上的水,被高地、山岭分隔而汇集到不同 的河流中,这些汇集水流的区域称为某条河流的流域。
分隔水流的高地、山岭的山脊线,就是相邻流域的分界线, 称为分水岭。如秦岭是黄河和长江的分水线,而黄河和淮河 的分水线则是黄河南岸大堤。
流域分水线所包围的平面面积,称为流域面积。其大小应该
测速垂线数目,根据河宽、水深来确定。测速垂线上的测点数,根据垂 线的水深,流速仪的悬吊方式和测量精度的要求来确定。
2020/11/12
长安大学
33
2.3.3 流量计算
2020/11/12
长安大学
34
2.3.3 流量计算
V (m/s)
一点法 Vm V0.6
0.0
0.2
二点法
Vm 12(V0.2 V0.8)
2020/11/12
长安大学
31
2.3.2 流速测验
流速观测 天然河流过水断面上的流速分布 流速观测的常用方法:流速仪和浮标法
2020/11/12
长安大学
32
2.3.3 流量计算
断面流量
流速仪只能测得某点的流速,为了求得断面平均流速,首先在断面上布 设一些测速垂线,在每一条测速垂线上布设一定数目的测速点进行测速, 最后根据测点流速的平均值求得测线平均流速,再由测线平均流速求得 部分面积平均流速,进而推得断面流量。
19
2.2.4 河川径流的形成
暴雨:50~100 1) 暴雨( >50mm/24h) 大暴雨:100~200 I
特大暴雨:>200
2) 大雨 :25~50 mm/24h
3) 中雨 :10~25 mm/24h
河川径流的基础知识
![河川径流的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9d94d7c8aa00b52acfc7ca6e.png)
水循环过程图
3、水循环类型
根据其路径和规模分为:
大循环(又称外循环、海陆间循环)
小循环(又称内部循环,包括海洋小循环和陆地小循环)。
水汽输送
蒸 发
径流输送
大陆
海洋
海陆间循环:是指海洋水与陆地水之间通过
一系列过程所进行的相互转换运动。这种循环 又称为大循环。
意义:使得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
第2章 河川径流形成的 基本知识
2.1
水循环及水量平衡
一、水循环
自然界中的水从形态上(固、液、 汽)、位臵上(地面、地下、空中)不 断地、周而复始地变化过程构成了水循 环。(图示)
1、概念
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重力等作用下,通 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
地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称为水循环。地球
式中,∑L ~ 流域内干支流的总长 度(km) ;A ~ 流域面积(km2)
6、流域的长度和平均宽度
流域长度就是流域轴长。以流域出口为中心向河源方向 作一组不同半径的同心圆,在每个圆与流域分水线相交处 作割线,各割线中点的连线的长度即为流域的长度,以km 计。流域面积与流域长度之比称为流域平均宽度,以km计。
虚拟河底
式中h0 ,…, hn——自下游到上游沿程各点河底高程、 l1 ,…, ln——相邻两点间的距离。m; L ——河段的全长.m。 如果纵剖面呈曲线形,则用折线逼近。
4、河网密度: 流域内河流干支流总长度与流域面积的比值称 为河网密度,以km/km2计。即流域平均单位面积 上的河流长度。表示流域内河网疏密程度,反映 流域汇流能力。密,汇流强;疏,弱。 5、流域面积: 流域分水线包围区域的平面投影面积,称为流 域面积,记为F,以km2计。可在适当比例尺的地 形图上勾绘出流域分水线.量出其流域面积。反 映流域大小,是流域的主要几何特征。
第二章 水循环与河川径流的形成 工程水文学
![第二章 水循环与河川径流的形成 工程水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f8efa4a1f121dd36a32d82ec.png)
2.下垫面因素
下垫面因素:流域的地形、土壤、地质、植被、 湖泊等自然地理因素,称为下垫面因素。 流域的地理位置决定降雨量的多少,地形对降雨 、蒸发、蓄渗及汇流都有影响;土壤和地质因素 决定入渗和地下径流的状况;植被可以改造土壤 和气候;湖泊也有贮存水量、调节径流的作用。 3、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 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对径流的影响可从三方面体 现出来:农林牧措施、水土保持措施以及水利化 措施。 另一方面,人类的活动又极大地影响到水质的变 化,致使水体污染加剧。
两脚规法)
河流比降:单位长度河段的落差,分水面比降
和河底比降
H 2 , H1
H
(1)河流——山区与平原河流的一般特性
山区河流
流经地势高峻、地形复杂的山区。
受水流不断的纵向切割和横向拓宽,河谷断面形 成发育不完全的“V”字和“U”字形。大多为岩
石河床,复杂、无规律
洪水汇流快,暴涨暴 落,水位变副大,丰
三、地下径流与固体径流 1、地下径流 地下径流与地面径流相比,水量较小,水位变幅不大,在数
量和时间上相对稳定。同时,矿物质含量高、地下径流污染
较轻、水质条件较好 2、固体径流 1)悬移质泥沙:颗粒较小,重量较轻,悬浮于水中,随水流 运动的泥沙 2)推移质泥沙 :颗粒较大,重量较重,沉于河底,当水流速 度较大,沿河床滚动、跳动的泥沙
坡面漫流过程
汇流
是净雨经坡面、地下水库、 河槽调蓄,在时程上再分配 的过程
河槽集流过程
1/2
二、河川径流的影响因素
1、气象条件 气温、湿度、风等通过降水、蒸发对径流产生作 用,流域内的蒸发、降水直接决定了河川径流量的大 小。 流域地理位置在地球上的经度、纬度以及与海洋、 山脉的远近直接决定流域内的气象条件。
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练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028bc7d15abe23482f4da4.png)
《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1. 水资源与水文学有何关系?2. 工程水文学与水文学有何联系?主要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3. 将全球的陆地作为一个系统,设年降水量为Pc、年蒸发量为Ec、陆地流入海洋的径流量为R、陆地蓄水量年末与年初之差为ΔS,试根据质量守恒原理列出R的计算方程。
第二章河川径流1.为什么我国的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2.为什么我国夏季常常发生大洪水?3.使水资源具有可再生性的原因,是由于自然界的所引起(____)a、径流b、水循环c、蒸发d、降水4.自然界中,在海陆间的水循环称为(____)a、内陆水循环b、小循环c、大循环d、水文循环5.时段的长短对水量平衡计算没有影响,对吗?6. 如何确定河流某一指定断面控制的流域面积?7. 实际上,从哪些方面判别一个流域是否为闭合流域?8. 毁林开荒为什么会加剧下游的洪水灾害?9. 围垦湖泊,为什么会使洪水加剧?10.对流层中气温随高程变化的曲线有层结曲线和状态曲线,二者一致吗?11.为什么气旋区的气流呈反时针旋转?并为云雨天气。
12. 在高压区,高空气流运动的方向是(____)a. 指向高压一侧;b. 指向低压一侧;c. 与等压线平行,围绕高压中心呈反时针旋转;d. 与等压线平行,围绕高压中心呈顺时针旋转。
13.露点是表示空气状态的一种指标(____)a. 压力;b. 温度;c. 湿度;d. 密度。
14.从大气环流看,在北半球近地面层存在哪4个纬向的气压带?15.从空气的动力抬升作用看,降水可分为哪4种类型?16. 累积雨量过程线与降雨强度过程线有何联系?17. 流域围湖造田和填湖造田,将使流域蒸发(____)a.增加b.减少c.不变d.难以肯定18. 流域退田还湖,将使流域蒸发(____)a.增加b.减少c.不变d.难以肯定19.同一地区的多年平均雨量山区的往往大于平原的,而多年平均蒸发量则往往相反,为什么?20.蒸发对水文循环有何影响?21.土层的包气带是指[____]a.土壤的表层b.地面到地下潜水面之间的土层c.地面以下的整个土层d.地下潜水面以下的土层22.下渗率总是[____]a.等于下渗能力b.大于下渗能力c.小于下渗能力d.小于、等于下渗能力23.田间持水量可以转化为[____]a.地下径流b.地面径流c.地面和地下径流d.蒸、散发水量24.某流域(为闭合流域)上有一场暴雨洪水,其净雨量将()a.等于其相应的降雨量b.大于其相应的径流量c.等于其相应的径流量d.小于其相应的径流量25.对于闭合流域来说,为什么径流系数必然小于1?26.河川径流是由流域降雨形成的,为什么久晴不雨河水仍然川流不息?第三章水文测验及水文资料收集1.水文测站观测的项目有(____)A. 风B.水位C.流量D.湿度E.泥沙F.降水G.蒸发H.辐射I.水质2.根据测站的性质,水文测站可分为(____)A.水位站B.雨量站C.基本站D.专用站E.流量站3.对于测验河段的选择,主要考虑的原则是(____)A.在满足设站目的要求的前提下,测站的水位与流量之间呈单一关系B.在满足设站目的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在距离城市近的地方C.在满足设站目的要求的前提下,应更能提高测量精度D.在满足设站目的要求的前提下,任何河段都行4.基线的长度一般(____)A.愈长愈好B.愈短愈好C.长短对测量没有影响D.视河宽B而定,一般应为0.6B5.水文站布设的断面一般有(____)A.基本水尺断面B.流速仪测流断面C.浮标测流断面D.比降断面6.全国水位统一采用的基准面是(________)A.大沽基面B.吴淞基面C.珠江基面D.黄海基面7.水位观测的精度一般准确到(________)A.1mB. 0.1mC. 0.01mD. 0.001m8.当一日内水位变化不大时,计算日平均水位应采用(________)A.加权平均B.几何平均法C.算术平均法D.面积包围法9.当一日内水位较大时,由水位查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以推求日平均流量,其水位是用(________)A.算术平均法计算的日平均水位B.12时的水位C.面积包围法计算的日平均水位D.日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的平均值10.我国计算日平均水位的日分界是从(_A_)时至(_D_) 时,计算日降水量的日分界是从(_B_)到(_C)。
第二章 河川径流形成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 河川径流形成的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f5d43509fc4ffe473368abd3.png)
多年平均情况下,∆S→0
则多年平均水量平衡方程为: P - ( E + R )= 0
4) 全球水量平衡方程 大陆的水量平衡方程: 海洋的水量平衡方程:
Pc R Ec Sc
C指大陆
Po R Eo So
O指海洋
多年平均情况下:∆S→0
大陆多年平均水量平 衡方程为:
海洋的多年平均水量平 衡方程为:
闭合流域与非闭合流域 地面分水线和地下分水线相重合的流域为闭合流域;
地面与地下分水线不重合的流域为非闭合流域 一般大中河流多按闭合流域考虑
P19
地面分水线 地下分水线
地下分水线 地面分水线
合流域示意图
3) 闭合流域水量平衡方程
闭合流域:地表分水线和地下分水线重合,无水分从 地表和地下流入 则 RsI = RgI = 0; 令出流水量 R = RsO + Rg,再假设区域用水量小到 可以忽略,即 q = 0,则闭合流域水量平衡方程为: P - ( E + R )= ∆ S
中游
下游 河口
海洋
上游:直接连着河源 河口:河流的终点
河源
上游断面
洪水位
上游特点:河道坡度大,水流急,流量小,水情变化大,河谷 窄,多急滩瀑布,河槽多为基岩或砾石,冲刷下切占优势
中游断面
洪水位
中游特点:河道坡度变缓,流速减小,流量增大,河道冲淤都不 严重,河床比较稳定,下切力减弱,但侧蚀力量增强,河槽 逐渐拓宽和曲折,两岸出现滩地
二
流域
1 流域
(1)分水线:地形等高线中的极大值区域称为山峰,
山峰的下坡方向为山脊,相邻山峰之间的区域称 为鞍部。山峰、山脊和鞍部的连接线称为分水线
第二章河川径流形成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河川径流形成的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95ee0fd0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00.png)
第二章河川径流形成的基本知识2.1水文循环及水量平衡一、水文循环1水文循环(水循环):存在于地球上各种水体中的水,在太阳辐射与地心引力的作用下,因蒸发成为水汽,经输送、上升、冷却、凝结,并在适当条件下,降落到地面,再经过入渗和径流等方式进行不断交替转移的现象。
2水文循环的要素:蒸发(E)、降水(P)、下渗量(I)、径流(R)3水文循环的分类:大循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分交换;小循环---海洋与大气之间、陆地与大气之间的水分交换。
4水文循环的内外因:外因---太阳辐射、地心引力;内因---水的气、液、固三态在一定条件下彼此之间的转化。
5中国水分循环的途径我国位于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处于西伯利亚干冷气团和太平洋暖湿气团的交绥带。
——太平洋是水汽的主要来源,由东南季风和热带风暴降大量水汽输向内陆形成降水,雨量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而相应的大多数河流则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如长江、黄河、珠江等;——其次是印度洋,水汽随西南季风进入我国西南、中南、华北以至河套地区,成为夏秋季降水的主要源泉之一,径流的一部分自西南一些河流注入印度洋,如雅鲁藏布江、怒江等;另一部分分流入太平洋;——北冰洋水汽借强盛的北风经西伯利亚和内蒙古进入我国西北地区,但水汽含量少,引起的降雨并不多,且大部分回归太平洋;——鄂霍茨克海和日本海的水汽随东北季风进入我国,对东北地区春夏季降水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径流注入太平洋;——大西洋的少量水汽随盛行的西风环流东移,也能参加我国内陆腹地的水分循环。
6水体更替周期:水体通过水循环得到更新,其更新时间称为“更新周期”。
计算公式为:t r= S/Q。
(式中,t r为更新所需时间;S为水体的储量;Q为流量)二、水量平衡1水量平衡:在任一区域给定时段内,输入水量与输出水量之差等于该区域内的蓄水量变化2水量平衡方程——I –O = △S式中,I——给定时段内的输入水量;OO——给定时段内的输出水量;△S——给定时段内的蓄水量变化,可正可负。
2.4 河川径流的形成过程及影响径流的因素
![2.4 河川径流的形成过程及影响径流的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fc51381689eb172dec63b748.png)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水文学第2章 水文学的一般概念与水文监测 本章提纲2.1 河流2.2 流域2.3 河川径流及其表示方法2.4 河川径流形成过程及影响径流的因素2.5 流域水量平衡2.6 水文资料的观测方法和收集2.7 水位与流量关系曲线2.4.1 河川径流形成过程2.4.2 影响径流的主要因素2.4.3 固体径流2.4.1 河川径流形成过程2.4 河川径流形成过程及影响径流的因素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考证资料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1)产流阶段这是降水扣除各种损失产生径流的阶段。
转化为径流的降雨称为净雨。
由降雨扣除损失雨量推求净雨的计算称为产流计算。
径流量(净雨量)= 降雨量 - 损失雨量(2)损失雨量植物截留量 I s被植物茎叶拦截的雨。
土壤蓄水量 S 被土壤吸附存储于土壤孔隙中的雨量。
填洼量Vd 停蓄在地面洼陷处(水库、湖等)雨量。
雨间蒸散发量 E(3)地表径流坡面漫流 Rs:指沿坡地成片连续流动的水流。
土壤中径流/表层流 :指下渗的雨水在土壤中形成沿不透水层面运移的表层流。
(4)地下径流浅层地下径流 :指潜水面以下和第一个不透水层以上的含水层中的水流,亦称作无压地下水。
深层地下径流 :指第一不透水层以下基岩以上的深含水层中的水流,亦称作有压地下水或承压水。
河川径流形成过程示意图入渗S 土壤蓄水填洼量V d 植物截流I s降雨P 蒸发E壤中流R in 浅层地下径流R g s 深层地下径流R g d 坡面漫流R s隔水层2.4 河川径流形成过程及影响径流的因素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考证资料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2.4 河川径流形成过程及影响径流的因素径流形成过程示意图(4) 汇流过程坡地汇流(快)坡面汇流壤中流河网集流(慢)地下径流小沟✦小溪 ✦小河✦大河流 域出 流2.4.2 影响径流的主要因素径流主要受自然地理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1)流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影响① 气象条件直接影响因素:降水、蒸发;间接影响因素:气温、湿度、风等。
第二章__河川径流
![第二章__河川径流](https://img.taocdn.com/s3/m/5ade0935376baf1ffc4fad25.png)
流域面积A越小,Q越小,但洪水涨落较为急剧。流域形
状影响径流汇集时间的长短和径流形成过程。若流域形 状狭长为羽毛形,则出口断面流量就小,径流过程的变
化较小而历时较长。相反,流域形状为扇形,则出口断
面流量大,径流过程的历时较短。
2.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主要是流域的地理位置和地形
流域的地理位置一般以流域中心和流域边界的经纬度来表
顺直微弯型河段
弯曲型河段(长江下荆江蜿蜒型河段)
分叉型河段(长江南京附近八卦洲)
游荡型河段(黄河花园口)
顺直微弯型 分汊型 散乱型
弯曲型
第二节 河川径流的形成
降落在流域表面的雨水,除去损耗外,剩余的部分
从地面和地下汇入河槽中而形成河川径流。其中来自地
面的部分称为地面径流,来自地下的部分称为地下径流
(2)蒸发
流域内的蒸发是指水面蒸发、陆面蒸发、植
物散发等各种蒸发的总和。
在一次降雨过程中,蒸发对径流影响不大,但对降雨 前的流域蓄渗影响却很大;如蒸发强度大,则雨前土壤的 含水率就小,降雨的入渗损失量就增大,而径流量就减小 。因此,蒸发也是影响径流变化的重要因素。
2.下垫面因素 流域的地形、土壤、地质、植被、湖泊等自然地理 因素,相对于气候因素而言,称为下垫面因素。
(3)降水强度(mm/min或mm/h):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
降水的变化过程直接决定径流过程的趋势,降水过 程是径流形成过程的重要环节。
2.流域蓄渗过程
降水开始时并不能立即形成径流。雨水被流域内的树木、杂 草以及农作物等的茎叶截留一部分,不能落到地面,称为植物截 留;落到地面上的雨水,部分渗入土壤,称为入渗;单位时间内 的入渗量(mm)称为入渗强度(mm/min或mm/h)。降雨开始时入 渗较快,随着降雨量的不断增加,土壤中水分逐渐趋于饱和,入 渗强度减缓,达到一个稳定值,称为稳定入渗;还有一部分雨水 被蓄留在坡面的坑洼里,称为填洼。
第二章__河川径流
![第二章__河川径流](https://img.taocdn.com/s3/m/5ade0935376baf1ffc4fad25.png)
桥涵水文(第四版)
第二章 河川径流
高冬光 王亚玲 编著 李家春 李朋丽 课件编制
高冬光校审
人民交通出版社
自然界的水循环
地球表面的各种水体,在太阳幅射热的
作用下,不断蒸发成水汽,上升至空中,随气流的运动散 布到各处,并在适当条件下凝结,以降水(雨、雪、霄、 雹等)的形式降落到地面,到达地面的水分,除部分被植
流域的地理位置直接影响降雨量的多少,流域的地
形对降雨、蒸发以及蓄渗和回流过程都有影响,流域面
积的大小、形状又与径流量有直接关系。土壤和地质因
素决定着入渗和地下径流的状况。植物茎叶截留部分降 雨,植物根系又能贮藏大量水分,可改造土壤和气候。 湖泊也有贮存水量、调节径流的作用。
3.人类活动因素
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也有重要影响。封山育林
流域面积A越小,Q越小,但洪水涨落较为急剧。流域形
状影响径流汇集时间的长短和径流形成过程。若流域形 状狭长为羽毛形,则出口断面流量就小,径流过程的变
化较小而历时较长。相反,流域形状为扇形,则出口断
面流量大,径流过程的历时较短。
2.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主要是流域的地理位置和地形
流域的地理位置一般以流域中心和流域边界的经纬度来表
.
一 径流形成过程
流域内,自降水开始到水量流过出口断面为止的整 个物理过程,称为径流形成过程。
降雨 蓄渗 漫流 集流
Hale Waihona Puke 径流形成过程示意图1.降水过程 降水是形成地面径流的主要因素,降水的多少决定 径流量的大小。
降水的形式:雨、雪、霰、雹、霜等。 降水的特征要素: (1)降水量(mm):以降水厚度表示。 (2)降水历时(min或h):降水的持续时间。
第二章__河川径流
![第二章__河川径流](https://img.taocdn.com/s3/m/cb24ff1b227916888586d705.png)
流量计算
五点法 V V V V m m m
1 10 1 3 1 2
(V
1 Vi (Vm1 Vm2 ) 2
0.0
3V
0.2
3V ) 0.8
0.6
2V
0.8
V 1.0
三点法 二点法 一点法 或
(V (V
0.2 0.2
V V
0.6
V
Q
i 1
v i Ai
海河
海河洪水来自夏季暴雨,可分南系洪水 和北系洪水,南系洪水主要来源于太行 山区,北系洪水主要来源于燕山山区。 海河洪水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7月下旬至 8月上旬,洪水季节最为集中。大部分河 道中游段短,洪水源短流急,洪量集 中。洪水洪峰流量量级和洪水年际变化 大是本流域洪水的最大特点。
辽河、松花江
珠江
珠江流域的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4~7月份为前 汛期,主要由大气环流热带季风影响的结果;8~ 9月份为后汛期,主要由热带风暴和台风形成。洪 水峰高量大,历时长。一般来说,各大支流洪水 出现的时间自东向西逐步推进,但西江与北江洪 水遭遇的情形较多,且两江洪水量级越大,其遭 遇的机会越多,从而形成珠江三角洲特大洪水。 另外,热带风暴和台风导致的风暴潮对沿海地区 威胁很大。淮河 Nhomakorabea
淮河流域洪水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6~8月。 从梅雨期开始,大范围连续多次暴雨可形成历时达2个月 以上的流域型洪水;而由台风或涡切变天气系统暴雨则往 往形成的局地性洪水,且洪峰流量很大。 淮河水系为非对称的羽状河流,来自淮南山区的暴雨洪水 源短流急,暴涨暴落,而来自北部平原支流的洪水在比降 平缓的中游河段相继汇入。 13~19世纪黄河夺淮期间,大量泥沙淤积在淮河下游,使 淮河丧失了自己的入海通道,在淮河平原洼地上蓄积成洪 泽、高邮等湖泊后,被迫向南汇入了长江。而在干流中游 入洪泽湖的河段甚至形成了倒比降,使得中游洪水消退缓 慢,汛期长时间处于高水行洪状态,不得不沿河设置大量 行洪区与蓄洪区以分滞大量的洪水。
工程水文学 第二章 河川水文基础知识
![工程水文学 第二章 河川水文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7a12d9ceda38376baf1fae71.png)
式中,L ~ 河段的长度 河段的长度(m) 式中, h0, h1, … hn ~ 从下游到上 游各点河底高程(m) 游各点河底高程 l1, l2, … ln ~ 各点间的距 离(m)
河底线
hn 0 ln
h
i
h li L
l
h0 l
l
2.1.2 流域及流域的主要特征
★ 流域的定义
河流某断面以上, 河流某断面以上 , 汇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区 域( 分别称做地面集水区和地下集水区)统称做 分别称做地面集水区和地下集水区) 河流在该断面以上的流域。 河流在该断面以上的流域。
河流按不同的级别划分为: 干流: 干流:
河系中取长度最大或水量最多的河流为干流。 河系中取长度最大或水量最多的河流为干流。
支流 :
汇入干流的河流均称为一级支流, 汇入干流的河流均称为一级支流,而汇入一级 支流的河流则称为二级支流,以此类推。 支流的河流则称为二级支流,以此类推。 依据水流的流动方向从上至下分为五段: 依据水流的流动方向从上至下分为五段: 河源 上游 中游 下游 河口
W = ∫ Q( t ) = Q dt T
t1
t2
式中, 式中, Q(t) ~ 流量过程线 t 时刻
Qm Q1 W t1 T t2 t(s) Q(m3/s)
的瞬时流量; 的瞬时流量 T = t2 - t1 ~ 计算时段 计算时段;
Q(t)
Q~ 计 算 时 段 内 的 平 均
流量。 流量。
(3) 径流深 R
∆Z为相邻二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差(km) 为相邻二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差( ) 为相邻二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差
A为流域面积(km2) 为流域面积( 为流域面积
ln l2 l1 l0
2第二章 河川水文基础知识
![2第二章 河川水文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515f431e0b4e767f5acfce1e.png)
地面分水线和地下分水线示意图
3、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 流域的地理位置:一般以流域所处的经纬度来表示 • 流域的气候特征:包括降水、蒸发、湿度、气温、气压、 风等要素 • 流域的下垫面条件:流域的地形、地质构造、土壤和岩石 性质、植被、湖泊、沼泽情况等
第二节 径流形成过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地 下 面
水
入渗
面
水
不
透
水
层
4) 河槽集流过程 坡面漫流的雨水汇入河槽后,顺着河道由小沟到支 流,由支流到干流,最后达到流域出口断面,这个过程 称为河槽集流。
分水岭
出口断面
图 7-10
产流过程
流域出口
河网汇流
坡面汇流
流域汇流过程
二、影响径流的主要因素 • 1)气象气候因素
一、径流形成过程
•地面水流和地下水流汇集到河网并沿河槽流出
流域的出口断面称为河川径流。
•由降水开始到水流流经流域出口断面的全部物
理过程,称为径流形成过程。可将其概化为四个
阶段:降水过程、流域蓄渗过程、坡面漫流过程
和河槽集流过程。降水和流域蓄渗过程统称产流
过程;坡面漫流和河槽集流过程统称汇流过程。
降雨过程→ 扣除损失→ 净雨过程→流域汇流→流量过程 ⑴产流过程:降雨扣除损失后形成净雨。 ⑵汇流过程:净雨沿坡面和地下汇入河网,经河道汇集形成流 域出口断面的流量过程。
M
Q F
10
3
a
y x
例:已知某流域F=100km2,多年平均年降水量 =1200mm,多年平均年径流深=600mm。 试求:多年平均流量、多年平均年蒸发量、多 年平均年径流系数、多年平均年径流模数M。
Q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F k= = 2 l l
河网密度:单位面积内的河流总长度称为河网密度。 河网密度:单位面积内的河流总长度称为河网密度。 它表示一个地区河网的疏密度。 它表示一个地区河网的疏密度。 ∑L D= F 流域自然地理特征: 流域自然地理特征: 流域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植物被覆、 流域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植物被覆、土壤特 地质构造,沼泽及湖泊情况等, 性,地质构造,沼泽及湖泊情况等,都是与流域水 文特性密切有关的自然地理特征。 文特性密切有关的自然地理特征。
2径流总量(W): 径流总量(
某时段T内通过河流某过水断面的总水量( 某时段T内通过河流某过水断面的总水量(×108m3) W=Q×T
3径流深(Y) 径流深(
径流总量平均分布在流域上的水深(mm) 径流总量平均分布在流域上的水深(mm)
1 W Y= 1000 F
4径流模数(M): 径流模数( 单位流域面积上所产生的流量。(L/s·km2) 单位流域面积上所产生的流量。(L/s·
海洋 陆地 云、大气 云、大气 海洋 陆地
水汽输送 云 云
蒸发 植物蒸腾 降水 小循环 湖
降水
蒸发
降水
蒸发
地下径流
地表径流
小循环
海洋
2.1 河流和流域
2.1.1河流 2.1.1河流 河流的形成和分段 河流的形成 河流:汇集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的水道。 河流:汇集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的水道。 河谷:河水流经的谷地。 河谷:河水流经的谷地。 河床:河谷底部有水流的部分。 河床:河谷底部有水流的部分。 河川径流: 河川径流:受重力作用沿河床流动的水流 水系(或河系):干流与支流形成脉络相通的系统 ):干流与支流形成脉络相通的系统。 水系(或河系):干流与支流形成脉络相通的系统。 干流:水系中直接流入海洋、 干流:水系中直接流入海洋、湖泊的河流 支流: 支流:流入干流的河流
作业
已知河流某测站控制的流域面积F = 1000 km2,且年径流模数M = 30 L/(s·km2),试 求年径流流量、年径流总量与年径流深度?
2.3 水文测验
1水位观测 水位观测 水位是指某一时刻该站测流断面(水文站固定观测 的河床横断面)的水面高程。 观测常设备有水尺和自记水位计两大类。 采用水尺观测时,水面在水尺上的读数加水尺零 点高程即为水面水位。即 水位 = 水尺零点高程 + 水尺读数 水尺零点高程是指水尺板上刻度起点的高程,可以 预先测量出来。
河流分段: 河流分段: 一般天然河流,按照河谷和河床的情况,冲淤程度, 一般天然河流,按照河谷和河床的情况,冲淤程度, 水情变化等特点,分为: 水情变化等特点,分为: 河源 上游 中游 下游 河口
河流各段的一般特征? 河流各段的一般特征?
河流的基本特征
河流 长度
河流 平面
河流 基本特征
河流 纵断面
河流平面特征
平原河流: 平原河流:深、浅槽交替出现,呈“蛇曲”、牛轭湖 浅槽交替出现, 蛇曲”
A
凹岸 凸岸
线 溪
B
凸岸 凹岸
河流横断面:垂直于水流方向的断面。
冲积层
平原河流 — 复式横断面
山区河流——单式横断面 单式横断面 山区河流
河流纵剖面:沿河流中泓线的断面。 河流比降:单位长度河段的落差。 某河段比降: I = H 2 − H 1 × 100 %
水文循环 (1) 定义
存在于地球上各种水体中的水,在太阳辐射与地心 引力的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入渗和径流方式进 行的往复交替的运动过程,称为水文循环或水循环。 (2) 分类 1) 大循环( Long cycle ):海陆之间的水文循 环 海洋 云、大气 陆地 海洋
2) 小循环( Short cycle ):海洋或陆地的 局部水文循环
1)降水 降水强度大、历时长、面积大, 降水强度大、历时长、面积大,则产生的径流 就大; 就大; 2)蒸发 蒸发包括水面、土壤、植物上的水分蒸发, 蒸发包括水面、土壤、植物上的水分蒸发,在 一定条件下,蒸发越大径流越小。 一定条件下,蒸发越大径流越小。 3)下垫面因素 流域内汇水区的大小、形状、地理位置、 流域内汇水区的大小、形状、地理位置、地质 情况、植被、湖泊、沼泽等统称为下垫面因素。 情况、植被、湖泊、沼泽等统称为下垫面因素。
2.1.3山区河流和平原河流
山区河流 特点: 平原河流 特点:
2.2 河川径流的形成
2.2.1径流形成过程 径流形成过程 径流
流域内自降水开始到雨水流过出口断面的整 个物理 过程称为径流形成过程。一般将这一 过程分为四个阶段:降水—流域蓄渗—坡面 漫流—河槽集流。
2.2.2影响径流的主要因素
第二章 河川径流
内容
河流和流域 河川径流形成过程及影响径流的因素 水文测验 水文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水位与流量关系曲线 重 点: 河川径流的形成过程、影响因素、表示方法; 平原河流的特征; 水位与流量关系曲线绘制及延长—断面特性法。 难 点: 径流模数和径流深度的概念和计算; 断面特性法延长水位与流量关系曲线
河流 横断面
河流长度及弯曲系数
河长:河流源头至河口沿河槽中泓线量取的距离。 河长:河流源头至河口沿河槽中泓线量取的距离。 中泓线量取的距离 弯曲系数( 弯曲系数(λ):
L λ = l
式中: l —河源至河口直线距离。 河源至河口直线距离。 式中: 河源至河口直线距离 中泓线: 中泓线: 河流中沿水流方向各断面最大水深点的连线。 河流中沿水流方向各断面最大水深点的连线。
浮标法测流速浮标投放断面 及测速垂线布置示意图
1000 Q M = F
5径流系数(α): 径流系数( 某时段径流深度Y与同期降雨量X之比。 某时段径流深度Y与同期降雨量X之比。
Y α = X
2.2.4我国河流水量的补给类型
我国河流 水量的补给类型基本上可分为三类: 1)雨源型 雨源型河流的洪水由降雨形成。主要分布 在秦岭—淮河以南直至台湾、海南岛、云南广大南 方地区,一年内流量的变化与降雨变化一致,夏天 降雨大则流量增加,秋天流量逐渐下降。 2)雨雪源型 雨雪源型河流的洪水在三四月间主要由 融雪形成春汛,之后有一段枯水期,入夏后随降雨 量增多,在六月至九月形成夏汛和秋汛。主要分布 在我国华北、东北地区。 3)雪源型 西北地区如新疆、青海等地的河流,水量 补给以融雪为主,洪水的大小与气温高低关系密切, 汛期大多集中在气温较高的六七月间
自记水位计能将水位变化的连续过程自动记录 下来,不遗漏任何突然的变化和转折,有的还 能将所观测的数据以数字或图像的形式远传室 内,使水位观测工作趋于自动化和远传化。
直立式水尺
倾斜式水尺
2、流速测定
常用的流速测量方法有流速仪和浮标法两种 。
流速仪
浮标
3流量计算
流速仪测流速 测流断面及断面流速分布
主要影响因素
气候因素 降水 蒸发 地理位置、地形 地理位置、 人类活动 农业措施 植被、湖沼 植被、 林牧业措施 水利措施 流域形状和面积 土壤、地质 土壤、 下垫面因素
2.2.3径流量的表示 径流量的表示
1 流量(Q): 流量(
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过水断面的水量(m 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过水断面的水量(m3/s)
分 水 线
主
河 槽
出口断面
分水线( ):流域的周界 流域的周界。 分水线(divide):流域的周界。
地面分水线 地下分水线
河 隔水层 B河
闭合流域:地面分水线和地下分水线相重合的流域。 闭合流域:地面分水线和地下分水线相重合的流域。 非闭合流域:地面与地下分水线不重合的流域。 非闭合流域:地面与地下分水线不重合的流域。
L
式中: I — 河底或水面比降。 H2、H1 — 河段上游端和下游端水面或河底的 高程。 L — 河段长度。
Z5
高程
Z4 Z3
Z2
Z1
5
4
3
L
2
Z0
1
河长
整条河比降: 整条河比降:
J = ( Z 0 + Z 1 )l1 + ( Z 1 + Z 2 )l 2 + ⋯ + ( Z n −1 + Z n )l n − 2 Z 0 L L2
流域几何要素
流域面积F 流域面积F (Km2):流域面积是流域的主要几何特 征。通常先在适当比便例尺的地形图上定出流域分水 然后量出它所包围的面积。 线,然后量出它所包围的面积。 流域长度L Km) 流域长度L(Km):从流域出口到流域最远点的流域 轴线长度。 轴线长度。 流域平均宽度B Km) 流域平均宽度B (Km):流域面积与流域长度的比值 B=F/L 流域形状系数: 流域形状系数:流域平均宽度与流域长度的比值
式中:Z0,Z1,… Zn — 自河流出口断面起沿流程各地面特征点的高程。 自河流出口断面起沿流程各地面特征点的高程。 式中: L1,L2,… Ln — 各特征点间的距离。 各特征点间的距离。
2.1.2流域
定义:降水落到地面形成的地表与地下径流,被山 定义:降水落到地面形成的地表与地下径流, 高地分隔而汇集到不同的河流中, 岭、高地分隔而汇集到不同的河流中,汇集水流的 同一区域为某河流的流域。即河流的集水区域。 同一区域为某河流的流域。即河流的集水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