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莫高窟》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莫高窟》赏析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五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敦煌学已是显学,莫高窟早已名扬天下。这里无疑处处皆是文章。如何使一个轮廓完整、形神兼备的莫高窟在读者心中油然而生,而又不减损它的审美情趣和独特魅力,实在是一个难题。因为这不仅需要作者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深邃的洞见力,还要具备“天机之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万尺”的艺术造诣。一般的风物记游往往会陷入徒得其表、失其神韵的窠臼。秋雨先生以深厚的学养和文学造诣带领我们移步换形,时而留恋徘徊,时而凝思默想,不由自主便进入了一个如梦如幻的艺术空间里。
作者首先交代的是莫高窟所在——三危山。在这里,作者不是泛泛地介绍山如何,方位如何,而是一落笔就将三危山的历史引向遥远的几乎与神话分不清界限的一场战争,引向那浩浩荡荡的中原大军,引向那哒哒的马蹄声,人们感受到的是那无可比拟的气势,用这样的一座三危山来做莫高窟的映壁,莫高窟的气概之大也可想而知了。
莫高窟的缘起更是令人着迷。你看那一刻:“他(乐樽和尚)怔怔地站着,眼前是腾燃的金光,背后是五彩的晚霞,他浑身被照得通红,手上的锡杖也变得水晶般透明。他怔怔地站
着,天地间没有一点声息,只有光的流溢,色的笼罩。”于是,他有所憬悟,发愿要广为化缘,在这里筑窟造像,使它真正成为圣地。这就给莫高窟的由来涂上了一层浓浓的神秘色彩。但我们却不会觉得它荒诞。因为一个伟大的奇迹就要在这沙漠深处诞生。作者写道:“这个沙漠深处的陡坡,浓浓地吸纳了无量度的才情,空灵灵又胀鼓鼓地站着,变得神秘而又安详。”
接下来该介绍莫高窟的真面目了。目不暇接的景观如果完全按照初创者的线路记叙,无疑会造成审美逻辑的零乱,流于浮泛琐碎,缺少艺术感染力,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落入前人的套路之中。
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牢牢把握住了莫高窟内在的生命力。以自己探询莫高窟底蕴的思路为线索,一步步地深入,展现出莫高窟的非凡神韵。这种神韵是什么呢?就是它艺术生命力的传承和累聚。这是美的世界。秋雨先生比较了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名胜古迹,得出“大凡至今轰传的历史胜迹,总是具有生生不息、吐纳百代的独特禀赋”的结论。而“莫高窟可以傲视异邦古迹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层层累聚。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一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停,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生命!”因此作者没有介绍具体的景观,而是以思接千载、心游万仞的艺术想像力,带我们去领略一代代艺术家们赋予莫高窟的不朽。作者将历史、文学、美术以及一个民族的成长糅合在一起,创造了一个童话般的神奇世界。作者的笔下是亦真亦幻、洋洋洒洒,我们的感受是
驰骋千古、心潮澎湃。这里的文字是感性的却又是充满智慧的。
作者写了北魏、隋朝、五代、大宋、元代等时期的遗存,而用大段文字对唐代壁画艺术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这里什么也没有,只有人的生命在蒸腾”,“唐代就该这样,这样才算唐代。我们的民族,总算拥有这么一个朝代,总算有过这么一个时刻,驾驭如此瑰丽的色流,而竟能指挥若定”。
作者带领我们走过了一段“美的历程”,也引领我们进行了一次心灵的旅行,一次中华民族生命之美的探询。秋雨先生没有纠结于具体的壁画和雕塑,而是撷取几段印象来作为代表,展现莫高窟的神韵。虽然是印象,但经过作者心与灵的浸润,已经赋予其美学、史学和哲学的意味,将我们带到了一个个既陌生又熟悉的场景中,与作者一起为之喝彩,为之激奋,为之感叹,为之低徊。这是一种宏大的美,是作者对鲜活生命力的深情呼唤。
莫高窟的底蕴显然不止这些。作者用一个摄影术语——“景深”——非常形象地说明了莫高窟的立体存在。故事、艺术、历史、文化这里都能找到,但又不是其中任何单纯的一种,它是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去观照的。在这里,艺术的长廊和观看者的心灵长廊互相观照,历史的景深和民族心理的景深和谐交融。接下来则以排比句式把握莫高窟的复杂和神奇:“它是一种聚会,一种感召;它是一种狂欢,一种释放;它是一种仪式,一种超越宗教的宗教。”
这些比喻奇妙新颖,神采斐然,饱含着作者的审美情趣、内心的独特感悟和体验。秋雨
先生为我们写出了他自己心目中的莫高窟。它的精魂是美——自然的美、精神的美、人性的美、艺术的美。当作者将其亲历的其他几个佛教艺术圣地讲解员的“古怪道德课程”作为铺垫和对照,笔锋一转,忧虑地告知读者:“我真怕,怕这块土地到处是善的堆垒,挤走了美的踪影。”行文的跌宕起伏,终于显示出作者的精神走向,他深情地呼唤:“人类的将来,就是要在这颗星球上建立一种有关美的宗教”,“我们,是飞天的后人!”这是一种期盼,也是一种警醒。
本文在语言文字上也富有特色。作者深谙疏密有致的艺术辩证法。仔细地领会一下《莫高窟》,我们会真切地发现其语言细密而不拖沓,朴素而不滞板,是异常洁净洗练的。随着作者的感情波澜,文字也摇曳生姿,单就那段追怀盛唐气魄的文字而言,就让人惊叹。行乎所当行,止乎所不可止,含蓄蕴藉,意味深长。徘徊在莫高窟这样的艺术天地里,作者无意于语言上的雕饰,而是致力于语言的朴素和文义的明哲,浑厚中透出灵动,文字与描写对象——莫高窟的博大精深相生相谐,浑然一体,从而营造了一种大散文的气魄。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