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城楼

合集下载

李商隐诗中明珠《安定城楼》

李商隐诗中明珠《安定城楼》

李商隐诗中明珠《安定城楼》本文是关于李商隐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下面这首《安定城楼》,是李商隐年轻时的手笔,其沉雄不减《筹笔驿》。

两者互相辉映,是李商隐诗集里的两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李商隐安定城楼迢递高城百尺楼。

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安定城楼在甘肃,王茂元在那边做过节度使。

写这首诗的时候,李商隐大概是二十七岁。

在唐朝,中了进士只是意味着你有了做官的资格,你想要真正进入仕途,还得通过吏部的考试,博学宏词科就是这种类型的考试。

在博学宏词科这个考试中,李商隐本来已经被录取,但可能是因为他依附了王茂元的原因,最后被中书驳下,也就是说他落选了。

失意的他,寄居在王茂元幕中,写下了这一首诗。

“迢递”是很高很远的样子,“迢递高城百尺楼”说城楼很高,高层上面又有百尺楼,就是说诗人登高登到最高处了。

“绿杨枝外尽汀洲”,他登高往外看,视线的尽头是水边的平地。

安定城是边塞,边地是荒凉的,但在这种地方居然能看到“绿杨”、有“汀洲”,这应该是一件值得欢喜的事情。

然而诗人没有欢喜。

他说,“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贾生是西汉的贾谊,这个人非常有才华,但短命,很年轻就死了。

贾谊心忧天下,他给汉朝皇帝上书,列举了国家有多少种值得痛哭流涕的危险状况,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国家会很危险。

王粲是东汉时候的一个才子,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他就跑去荆州依附刘表去了。

通过这两句,我们可以看到,李商隐把自己比作贾谊和王粲:我像贾谊那样心忧天下,但在“博学宏词科”这个考试中落选,没有济世的机会,所以是“虚垂涕”;我投奔王茂元,就像王粲依附刘表那样,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这两句说的都是他失意的情况。

《安定城楼》这首诗的典故很密集。

写诗使用典故,贵在能以古人事抒写诗人心,不然就只是复述故事而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这两句诗,其好处就在“虚”和“更”这两个字上。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安定城楼》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安定城楼》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安定城楼》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安定城楼①李商隐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②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注】①唐文宗开成三年(838),李商隐试博学宏词而落选,客游泾州(今甘肃省泾川县),寄居在他岳父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中。

①王粲年轻时曾流寓荆州,依附刘表,不得志,曾于春日作《登楼赋》,其中有句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1.下列各项对诗句的理解,不够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登上高耸百尺的安定城楼,远处绿杨树边的洲渚尽收眼底,开篇点题,缘情于景,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上句表现对贾谊才华的欣赏及其未得君王赏识的遗憾,下句由王粲的典故可知此时诗人有依附于别人且不得志的类似经历。

C.颈联暗用春秋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的典故,表明作者既怀淡泊名利之心,又抱建功立业之志。

D.这首诗情绪多端,将忧念国事、抒写抱负、感慨时世,抨击腐朽融为一炉,气韵流动,俊逸高迈,意蕴深厚。

2.尾联借用《庄子•秋水》典故,“腐鼠”“鹓雏”有何含义?作者借此表达了什么情感?【答案】1.A2.“腐鼠”原指相位,在此代指权位利禄;“鹓雏”是与凤凰同类的鸟,是庄子自比,此处是诗人自喻。

李商隐将自己的崇高抱负同贪恋“腐鼠”的小人们对比,表达对那些计较个人功名利禄的平庸之辈的讽刺,对朋党势力造谣中伤的愤怒鄙夷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A.“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错误。

诗的开头两句,诗人登上高耸百尺的安定城楼,远处绿杨树边的洲渚尽收眼底,全诗以高瞻远瞩的意境开篇。

但是后面诗句抒发的却是作者虽仕途受阻,遭到一些人的谗伤,但并不气馁,反而鄙视和嘲笑谗佞的小人的坚定胸怀,没有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情感态度的能力。

李商隐《安定城楼》原文翻译鉴赏

李商隐《安定城楼》原文翻译鉴赏

李商隐《安定城楼》原文|翻译|鉴赏全诗语言含蓄犀利,痛快沉着,用典工丽典雅,极富神韵。

颈联两句写平生抱负,笔力遒劲,境界阔大,意味深长,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句。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安定城楼的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欢迎大家参考。

《安定城楼》原文唐代:李商隐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安定城楼》译文及注释译文高大城墙上有百尺高的城楼,在绿杨林子外是水中的沙洲。

年少有为的贾谊徒然地流泪,春日登楼的王粲再度去远游。

常向往老年自在地归隐江湖,要想在扭转乾坤后逍遥扁舟。

不知道腐臭的死鼠成了美味,竟对鹓雏的爱好也猜忌不休。

注释⑴安定:郡名,即泾州(今甘肃省泾川县北),唐代泾原节度使的治所。

⑵迢递:此形容楼高而且连续绵延。

谢朓《随王鼓吹曲》:“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⑶枝外:一作“枝上”。

汀洲:汀指水边之地,洲是水中之洲渚。

此句写登楼所见。

《安定城楼》鉴赏首二句登楼即景:登上高耸百尺的安定城楼,远处绿杨树边的洲渚尽收眼底。

按泾州城东有“美女湫”广袤数里(见《太平广记》),汀洲殆指其地。

登最高之楼;望最远之处,高瞻远瞩,气象万千。

即景所以生情,以下六句的豪情壮志、无穷感慨都由此生发。

三、四句先以两位古人自比。

贾谊献策之日,王粲作赋之年,都与作者一般年轻。

贾谊上《治安策》,不为汉文帝所采纳,因《治安策》开头有“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之语,故谓“虚垂涕”;作者应博学宏词科试而名落孙山,其心境与贾谊上书未售,同样萦纡抑郁。

王粲避乱至荆州,依刘表;作者赴泾州,入王茂元幕,都属寄人篱下。

用两位古人的古事,比自己当前的处境和心情,取拟于伦,十分贴切。

这是第一层。

五、六句抒露志趣和抱负。

作者的遭遇虽然困顿,可是他的凌云之志,未稍减损。

江湖、扁舟乃使用春秋时代范蠡的典故;范蠡佐越王勾践,“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见《史记·货殖列传》)。

《安定城楼》课件ppt

《安定城楼》课件ppt
提升读者的审美素养
《安定城楼》等经典诗词有助于提升读者的审美素养,培养他们 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感悟能力。
05 《安定城楼》的社会意义 与影响
唐代社会背景对诗词的影响
01
02
03
唐代盛世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 之一,经济、文化、艺术 等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 的高度。
文化氛围
唐代社会文化氛围浓厚, 诗词作为当时的主要文学 形式之一,得到了广泛的 传播和发展。
02 《安定城楼》文本分析
主题思想
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 表达对时局的忧愤
渴望报效国家的决心
艺术特色
精炼的语言 形象的比喻
深远的意境
段落分析
第一段
描述安定城楼的宏伟和历史背景,为下文 的主题思想做铺垫。
第三段
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的苦 闷和决心。
第二段
诗人登上城楼,看到壮丽的景色,引发了 他的感慨和思考。
《安定城楼》的教学策略及实施方案
激活学生的前知
教学策略选择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安定城 楼》的已有认识和理解。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案 例分析等,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
教学媒体设计
实施方案
运用多媒体技术,如图片、音频、视频等, 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按步骤进行教学,包括导入、讲解、讨论、 案例分析、总结等环节,确保教学质量。
首先,它为诗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其次,它为 诗歌的语言表达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最后,它使诗歌具 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
04 《安定城楼》的审美价值
诗词的审美特点
语言美
李商隐的《安定城楼》语言生 动优美,用词精准,富有节奏 感,展现出独特的语言魅力。

安定城楼的四个典故

安定城楼的四个典故

安定城楼的四个典故
安定城楼是中国古代的一座城楼,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

这座城楼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很多重要的典故,其中最著名的包括以下四个:
1. 安定桥头堡
安定城楼曾经是唐朝的一座关隘,是进入洛阳的必经之路。

在唐朝时期,安定城楼曾经成为一场著名的战役的战场。

唐朝的名将郭子仪曾经在安定城楼上率军抵御了来自西北的突厥军队,这场战役被称为“安定桥头堡之战”,在中国军事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

2. 朱异与刘禹锡
唐朝时期,安定城楼是一座非常著名的文化重地。

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刘禹锡曾经在安定城楼上写下了著名的《陋室铭》一文,这篇文章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而朱异则是一位唐代的画家,他曾经在安定城楼上画下了一幅名画《安定城图》,这幅画至今仍然被人们传颂。

3. 刘知几的英雄壮举
北宋时期,安定城楼曾经成为一场重要的战役的战场。

宋朝名将刘知几曾经在安定城楼上率领他的部队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最终打败了入侵的敌军。

刘知几的这次胜利被人们称为“安定城楼之战”,成为中国军事史上的一段佳话。

4. 钟会的投降
明朝时期,安定城楼曾经成为一次著名的投降事件的现场。

明朝的名将钟会曾经在安定城楼上率领他的部队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最终因为内部叛变,他被迫向清军投降。

这次事件被称为“安定城楼之变”,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悲剧。

安定城楼的四个典故及用意

安定城楼的四个典故及用意

安定城楼的四个典故及用意摘要:一、安定城楼简介二、四个典故及其来源1.杜甫《春望》2.辛弃疾《青玉案·元夕》3.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4.文天祥《正气歌》三、典故在诗词中的用意四、安定城楼的文化价值正文:安定城楼,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建筑。

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包含了四个著名典故。

第一个典故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春望》。

诗中写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描绘了安史之乱时期,国家动荡,杜甫流离失所的情景。

在诗中,他用“国破山河在”的典故,表达了即使国家破碎,但仍要对家园充满信心的信念。

第二个典故出自南宋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词中写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在这首词中,辛弃疾以“宝马雕车香满路”的典故,形象地描绘了安定城楼繁华的景象,展示了当时城市的富饶与文明。

第三个典故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诗中写道:“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首诗通过“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河山破碎的悲痛之情,同时也显现出安定城楼地理位置的险要。

第四个典故出自元代文天祥的《正气歌》。

诗中写道:“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益气,永言观玉京。

”在这首诗中,文天祥以“天地有正气”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崇高的家国情怀,以及坚定的民族气节。

这四个典故在安定城楼的历史背景下,赋予了这座古建筑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们不仅体现了诗人们对国家兴衰、民族存亡的忧虑,也展示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安定城楼_古诗大全

安定城楼_古诗大全

精心整理安定城楼_古诗大全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雏竟未休。

注释中,。

朱楼。

自比。

⑤王粲:东汉末年人,建安七子之一。

《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载:王粲年轻时曾流寓荆州,依附刘表,但并不得志。

他曾于春日作《登楼赋》,其中有句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商隐此以寄人篱下的王粲自比。

⑥永忆两句:《史记?货殖列传》: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乘扁舟归隐五湖。

商隐用此事,说自己总想着年老时归隐江湖,但必须等到把治理国家的事业完成,功成名就之后才行。

⑦不知二句:?雏是古代传说中一种像凤凰的鸟。

《庄子?秋水》:“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雏。

……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赏析;“冀了尾联。

尾联运用《庄子?秋水》中所写的鸱鹰嘴含腐鼠忌?雏抢夺而?雏不屑一顾的典故,既是自我剖白,又是冷峻的讥讽。

表明自己应试博学宏辞,不是为了区区禄位。

远道投幕,婚于王氏,也不是另攀高枝以求飞黄腾达。

对于那些利禄熏心的权贵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无端造谣中伤,则表现了极大的愤怒。

全诗最大特色是使典用事以抒情言志。

四个典故,都能贴合作者的身份、处境与思想感情;而且相互联系、构思缜密。

如颔联所用的贾谊、王粲的典故,一是年龄同作者相仿,都是奋发有为的青年时期;二是经历遭遇同作者相仿,都在“虚垂涕”、“更远游”之痛;三是与颈、尾联结构紧凑,颈联用范蠡之典,是正面阐明“垂涕”“远游”的目的,尾联鸱鹰忌凤凰之曲则速写他人对“垂涕”“远游”动机的歪一。

诗人登上泾源古城头??安定城楼,纵目远眺,看到朝政的混乱,腐败势力的横行,有理想和才干的人无从施展自己的抱负,心中不禁生起了哀国忧时和自伤身世的无穷感触,于是,诗人写下了这首题为《安定城楼》的七律。

唐诗赏析-《安定城楼》原文译文鉴赏

唐诗赏析-《安定城楼》原文译文鉴赏

《安定城楼》原文|译文|鉴赏'《安定城楼》全诗语言含蓄犀利,痛快沉着,用典工丽典雅,极富神韵。

颈联两句写平生抱负,笔力遒劲,境界阔大,意味深长,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句。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安定城楼的古诗相关资料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唐代:李商隐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译文高大城墙上有百尺高的城楼,在绿杨林子外是水中的沙洲。

年少有为的贾谊徒然地流泪,春日登楼的王粲再度去远游。

常向往老年自在地归隐江湖,要想在扭转乾坤后逍遥扁舟。

不知道腐臭的死鼠成了美味,竟对鹓雏的爱好也猜忌不休。

注释⑴安定:郡名,即泾州(今甘肃省泾川县北),唐代泾原节度使的治所。

⑵迢递:此形容楼高而且连续绵延。

谢朓《随王鼓吹曲》:“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⑶枝外:一作“枝上”。

汀洲:汀指水边之地,洲是水中之洲渚。

此句写登楼所见。

⑷贾生:指西汉人贾谊。

《史记·贾生传》:“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又《汉书·贾谊传》载:贾谊认为“时事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太息者六。

“因此”数上书陈政事,多所欲匡建”。

但文帝并未采纳他的建议。

后来他呕血而亡,年仅33岁。

李商隐此时27岁,以贾生自比。

⑸王粲:东汉末年人,建安七子之一。

《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载:王粲年轻时曾流寓荆州,依附刘表,但并不得志。

他曾于春日作《登楼赋》,其中有句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李商隐此以寄人篱下的王粲自比。

首二句登楼即景:登上高耸百尺的安定城楼,远处绿杨树边的洲渚尽收眼底。

按泾州城东有“美女湫”广袤数里(见《太平广记》),汀洲殆指其地。

登最高之楼;望最远之处,高瞻远瞩,气象万千。

即景所以生情,以下六句的豪情壮志、无穷感慨都由此生发。

三、四句先以两位古人自比。

贾谊献策之日,王粲作赋之年,都与作者一般年轻。

安定城楼的四个典故及用意

安定城楼的四个典故及用意

安定城楼的四个典故及用意安定城楼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建筑之一,也是历史文化的象征之一。

它位于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建于明朝,是古代安定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安定城楼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蕴含着许多典故和寓意。

以下是安定城楼的四个典故及用意:1. 贾谊上疏贾谊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曾经在汉武帝时期担任过太中大夫等职位,是汉武帝的重要谋臣之一。

贾谊在安定城楼上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吊屈原文》,表达了他对屈原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这个典故寓意着安定城楼是一个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地方,也表达了人们对忠诚、贤能之士的敬仰之情。

2. 汉武帝梦仙据传,汉武帝在梦中曾经见到过神仙,于是他便派遣张骞等人去寻找神仙的踪迹。

张骞等人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西王母所居之处,并带回了西王母赠送的仙桃等珍贵物品。

这个典故寓意着安定城楼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也表达了人们对于神秘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3. 马援征南疆马援是东汉时期的著名将领,他曾经率领军队征讨南疆,并成功地平定了当地的叛乱。

马援在安定城楼上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武威赞》,表达了他对武威地区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这个典故寓意着安定城楼是一个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地方,也表达了人们对于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4. 诸葛亮北伐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他曾经多次北伐中原,试图收复失地。

在北伐过程中,诸葛亮在安定城楼上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出师表》,表达了他对蜀汉人民的热爱和忠诚之情。

这个典故寓意着安定城楼是一个充满爱国情感的地方,也表达了人们对于国家、民族的热爱和责任感。

总之,安定城楼的四个典故涵盖了历史、文化、文学、哲学等多个方面,寓意深刻、内涵丰富。

这些典故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表达了人们对于道德、忠诚、勇敢、爱国等价值观的追求和崇尚。

同时,安定城楼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之一,也成为了人们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重要场所之一。

安定城楼古诗首联赏析

安定城楼古诗首联赏析

安定城楼古诗首联赏析安定城楼,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一,是中国古代城市防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是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更是城市防御体系的核心所在。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安定城楼也是一个常见的意象,被诗人们用来描绘城市的宏伟和壮丽,以及城市的安定和稳固。

其中,有一首古诗以安定城楼为题,首联为“城楼高,城楼寒”,这首诗通过对城楼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城市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关怀。

本文将通过对这首古诗首联的赏析,探讨诗人如何通过城楼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首古诗的首联,“城楼高,城楼寒”。

这两句诗简洁而有力,通过对城楼的高和寒来描绘城市的气势和氛围。

首先,诗中提到了城楼的高,这表明了城楼的雄伟和壮丽。

城楼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通常都是建造在城市的最高处,因此它不仅具有防御功能,更是城市的象征。

城楼高耸入云,给人一种挺拔的感觉,同时也让人联想到城市的繁荣和昌盛。

其次,诗中提到了城楼的寒,这表明了城市的冷清和孤寂。

城楼通常是建造在城市的边缘或者角落,它孤立在那里,既是城市的守护者,也是城市的孤独者。

城楼的寒意让人联想到城市的边缘和角落,让人感受到城市的孤独和凄凉。

因此,这两句诗通过对城楼的高和寒的描绘,展现了城市的壮丽和孤寂,给人一种深沉的感觉。

其次,我们来探讨一下诗人为什么选择城楼作为描写对象。

城楼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它既是城市的象征,也是城市的守护者。

在古代,城楼是城市防御体系中的核心所在,它不仅是城市的防御工事,更是城市的精神支柱。

城楼的高大和坚固,让人感受到城市的稳固和安定。

因此,诗人选择城楼作为描写对象,既是为了表达对城市的热爱,也是为了表达对国家的关怀。

城楼是国家的象征,它的高大和坚固代表着国家的强大和稳固。

诗人通过对城楼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关怀,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的期盼和祝福。

因此,城楼成为了诗人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载体,成为了诗人心灵深处的一种情感寄托。

最后,我们来谈谈这首古诗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李商隐《安定城楼》赏析

李商隐《安定城楼》赏析

李商隐《安定城楼》赏析《安定城楼》李商隐“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诗名《安定城楼》,“安定城楼”:(在现在的甘肃“泾jing1川县“,这个县名是民国时才使用的。

最早是“定安郡”,北魏开始设立“泾州”,几经反复到唐高祖又改回“泾州“。

不管名称怎样,“安定城”本来就一直是有的,只是作为了“泾州”的首府。

)据说这“安定城门”:(是泾州的北门,当时最为繁华,最常用。

城中人口曾经达到30万,军队20万。

是有相当规模的城。

四面城墙都是7里,整个城周长28里。

)七里的城墙是挺长的。

我们来看看有关李商隐这个阶段的资料:(唐开成三年(838年)春,李商隐参加了“吏部博学宏词科”的考试,想通过考试后获得官职。

但录取并拟官职后,却意外地被中书驳下。

开成三年暮春,应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邀请,来到离长安五百里的泾州,在泾原幕府担任从事。

)我们先来看原诗:“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字词典故“迢递”:遥远貌,曲折,连绵不绝的意思。

“汀洲”:水中小洲。

在很多唐诗里头,都是描写春天“汀州”上的草。

(如武元衡《江上寄隐者》“却忆沿江叟,汀洲春草生。

”)赏析李商隐说,连绵不绝的安定城墙,又高又长。

我站在这百尺城楼上眺望城外,只见那嫩绿的杨柳枝外,尽是春草如茵的汀洲。

这安定城城楼前面就是泾水,泾州也是因泾水而得名的。

李商隐长安受挫,来到了五百里外的泾州,站在高楼上望着一派的春天气息,一定是颇有些感慨。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字词典故提这两句诗中提到两个人:“贾谊”和“王粲”,在杜甫的《久客》中说:“去国哀王粲,伤时哭贾生。

”“贾生”:即“贾谊”(汉文帝时期,他上书《治安策》,一开篇就是“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

”可是上书后却不为汉文帝所采纳。

)“贾谊”是古人作为怀才不遇的一个典范。

安定城楼 古诗赏析

安定城楼 古诗赏析

安定城楼古诗赏析安定城楼,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既是城市的防御设施,又是文化的象征。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安定城楼常常被用来抒发诗人对家国安定的愿望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其中一首名为《安定城楼》的古诗,正是表达了诗人对家园安定的期盼和对故乡的深情眷恋。

本文将对这首古诗进行赏析,探究其内涵和艺术特色。

《安定城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全诗如下:安定城楼高百尺,。

手持短剑斩长虹。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这首诗共四句,通过对安定城楼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园安定的祈愿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先,诗中提到“安定城楼高百尺”,这里的“安定城楼”并非具体的一座城楼,而是象征着家园的安宁和稳定。

其高百尺,不仅显示了城楼的雄伟壮观,更寓意着家园的稳固和安定。

接着,诗中写到“手持短剑斩长虹”,这句话意味着诗人愿意以自己的力量来保卫家园,斩断可能出现的危机和变故。

这种对家园的忠诚和担当精神,表现了诗人对家园的深情眷恋。

接着,诗中写到“天街小雨润如酥”,这里的“天街”指的是城楼上层的街道,而“小雨润如酥”则表现了家园的宁静和祥和,给人以温馨的感觉。

最后,诗中写到“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话通过描绘远处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远处的草色虽然看起来很近,但实际上却无法触及,这种遥远的感觉正是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真实写照。

整首诗通过对安定城楼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园安定的祈愿和对故乡的深情眷恋。

诗人以城楼为象征,表达了自己对家园的忠诚和担当,以及对故乡的深情眷恋。

同时,诗中的意象和描写也非常生动,给人以清新淡雅的感觉,让人在阅读中仿佛置身于诗人描绘的景象之中,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和家园的美好。

总的来说,王之涣的《安定城楼》是一首表达了诗人对家园安定的期盼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的优秀作品。

通过对安定城楼的描绘,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情感,表达了对家园的忠诚和担当,以及对故乡的深情眷恋。

同时,诗中的意象和描写也非常生动,给人以清新淡雅的感觉,让人在阅读中仿佛置身于诗人描绘的景象之中,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和家园的美好。

安定城楼的四个典故及用意

安定城楼的四个典故及用意

安定城楼的四个典故及用意
1. "安定城楼高,烈日暗金桥": 这个典故描述了一座高大坚固
的城楼,即使在炎炎夏日阳光下,楼下的金桥也被遮蔽得暗淡无光。

用意是指城楼坚固稳定,能够给人以安全感。

2. "安定城楼上飞鸟无翅": 这个典故形象地描述了城楼的高度
和固实程度,使得飞鸟无法在城楼上停歇。

用意是指城楼的安定固定,使得城内的秩序得到维护。

3. "安定城楼矮,白日折翼虎": 这个典故指出了城楼的不稳定
以及城外的危险。

虎因城矮而丧失了飞翔的能力,难以攻击城楼。

用意是指城楼的稳定程度与高度对于防御外敌的重要性。

4. "安定城楼耐久好,四季如春可养人": 这个典故说的是城楼
的耐久性和内部环境稳定,能够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用意是指城楼的稳定与坚固可以提供安定舒适的居住条件,适合人们居住。

这些典故都强调了安定城楼的稳定性、耐久性和对于人们安全、舒适保障的重要性。

安定城楼的四个典故及用意

安定城楼的四个典故及用意

安定城楼的四个典故及用意摘要:一、安定城楼的四个典故1.贾谊和王粲的典故2.宛雏腐鼠的典故3.庄子的典故4.李白的典故二、典故用意1.表达作者有贾谊、王粲之才而不受重用2.表达高洁而为人所嫉恨的苦闷与无奈3.反击政敌的恶意中伤4.反映作者睥睨一切的精神状态正文:安定城楼是李商隐的一首诗,其中运用了四个典故,表达了作者的曲曲心事。

这四个典故分别是贾谊和王粲的典故、宛雏腐鼠的典故、庄子的典故以及李白的典故。

首先,贾谊和王粲的典故用于表达作者有贾谊、王粲之才而不受重用。

贾谊是汉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王粲则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

他们都是才华横溢的人物,但是都曾遭遇过不被重用的困境。

在李商隐的这首诗中,作者借助这两个典故,暗示自己也有着像贾谊和王粲一样的才华,但是却不被重用,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

其次,宛雏腐鼠的典故用于表达高洁而为人所嫉恨的苦闷与无奈。

宛雏是古代的一种鸟,据说它的羽毛非常美丽,但是却常常被人恶意中伤。

腐鼠则是指被腐烂的老鼠,它的出现往往会被人们视为不祥之兆。

在诗中,作者用宛雏腐鼠的典故,暗示自己高洁的品质却被人嫉恨,感到非常苦闷和无奈。

第三,庄子的典故用于反击政敌的恶意中伤。

庄子是古代著名的哲学家,他的思想深邃,富于批判精神。

在诗中,作者借助庄子的典故,对政敌的恶意中伤进行了有力的反击,表达了不屈服于压力的决心。

最后,李白的典故用于反映作者睥睨一切的精神状态。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豪放奔放,具有强烈的个性。

在诗中,作者借助李白的典故,表达了自己睥睨一切的精神状态,反击了政敌的恶意中伤,展示了不屈不挠的意志。

《安定城楼》(定)

《安定城楼》(定)

愤 慨
不知道腐臭的死鼠成了美味,竟对鹓雏的爱好 也猜忌不休。 这里运用《庄子·秋水》中所写的鴟鹰嘴含腐 鼠忌鹓雏抢夺而鹓雏不屑一顾的典故,既是自 我的剖析,又是冷峻的讥讽。
第一阶段:文宗开成二年(837),24 岁以前,是他的青少年时期。
第二阶段:从开城三年到武宗会昌六年 (846),33岁,是李商隐踏上仕途和开 始卷入党争漩涡的中年时期。
第三阶段:宣宗大中元年(847)34岁 以后,是李商隐三入幕府,天涯漂泊的 后期。
古往今来,文人总是爱登高赋诗。不同 际遇的诗人,登高望远,总是思绪飞扬, 感慨万千。 相似的主题,表现出不同的人生情感和 人世感慨,登楼诗成为中国诗歌颇有意 味,颇有深度的一类作品,涌现出大量 的千古名篇。那么,当失意的李商隐站 在安定城楼举目远眺时,他又有什么独 特的人生感喟呢?接下来我们将走进这 首诗,了解李商隐。
安定城楼
李商隐
安定城楼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雏竟未休。
李商隐的一生
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 溪(谿)生,又号樊南生,今河南沁阳 人。开成八年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 年轻时即以文采受令狐楚赏识,从师于 令狐楚,可是李商隐却与泾源节度使王 茂元之女结婚。当时牛李党争正在尖锐 时期,令狐楚是牛党,王茂元则是与李 党有关。宣宗即位以后,牛党当权,令 狐楚的儿子当了宰相,打击一切与李党 有关的人,从此李商隐一直被压抑而抬 不起头。最后,只得了一个太常博士。 最后死于阳,年仅四十七岁。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迢递:绵长

百尺:高俊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汀州:水边平地

安定城楼阅读答案-李商隐

安定城楼阅读答案-李商隐

安定城楼阅读答案-李商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安定城楼阅读答案-李商隐安定城楼(唐)李商隐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安定城楼 李商隐 (精编)

安定城楼 李商隐 (精编)

大家 !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七、八句借庄子寓言表示自己敝屣功名利禄, 正告他人不要妄加猜测。 A.既阐明自己没有患得患失的私心杂念,胸次光 明磊落,淡泊宁静,为上面“永忆江湖”句提供 有力的论证; B.又表示对世间一切恶浊事物,睥睨蔑视,决不 妥协容忍; C.还尖锐地批判那些捧住权位不放的禄蠹,对他 们尽调侃奚落的能事。据近人张采田《玉溪生年 谱会笺》,作者应博学鸿词试被摈,是由于牛党 的打击,诚如是,这两句诗乃是有的放矢的。
全诗脉络
高楼远眺 引发感慨 引述古人 借古抒怀 言归江湖 述己伟志 暗讽奸邪 表达愤慨
整体感悟
情; 而且相互联系、构思缜密。如颔联所用的贾谊、 王粲的典故,一是年龄同自己相仿,都是奋发有 为的青年时期;二是经历遭遇同自己相仿,都在 “虚垂涕”、“更远游”之痛;三是与颈、尾联 结构紧凑,颈联用范蠡之典,是正面阐明“垂涕 ”“远游”的目的,尾联鸱鹰忌凤凰之曲则速写 他人对“垂涕”“远游”动机的歪曲。另外,此 诗用典手法也多有变化,贾谊、王粲典是明用, 好在准确深沉;范蠡曲是隐用,好在有意无意之 间;出于《庄子》的典是活用,好在灵巧而流转。 正由于能通过使典用事含蓄而深刻地抒情言志, 《安定城楼》才成为李商隐七律代表作之一。
赏析“虚”“更”的表达作用。 “虚”“更”字抒发志不得展的悲慨之情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五、六句抒露志趣和抱负。作者的遭遇虽 然困窘,可是他的凌云之志,未稍减损。江湖、 扁舟乃使用春秋时代范蠡的典故:范蠡佐越王 勾践,“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 江湖”(见《史记·货殖列传》)。意为,自 己早有归隐江湖之志,但等回天撼地之日,旋 乾转坤之时,头飘白发,身入扁舟。永忆江湖, 即怀淡于名利之心;欲回天地,即抱建立功业 之志。两者似相反,实相成。因为如果没有永 忆江湖的志趣,便成为争名逐利的禄蠹巧宦, 哪里还会有欲回天地的宏愿?

李 商隐《安定城楼》的壮志未酬与怀才不遇

李 商隐《安定城楼》的壮志未酬与怀才不遇

李商隐《安定城楼》的壮志未酬与怀才不遇在晚唐的诗坛上,李商隐宛如一颗璀璨而独特的星辰,他的诗作常常蕴含着深邃的情感和复杂的人生思考。

《安定城楼》便是其代表作之一,此诗充分展现了他壮志未酬与怀才不遇的悲愤与无奈。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诗的开篇,诗人登上高耸的安定城楼,极目远眺。

百尺高楼,迢递耸立,城楼下绿杨枝外,是无尽的汀洲。

这壮阔的景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的辽阔,也映衬出诗人内心世界的宽广。

然而,此时的他,却身陷困境,前途迷茫。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这里诗人借贾谊和王粲的典故,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

贾谊才华出众,却遭佞臣排挤,空自流涕;王粲怀才不遇,流落他乡。

李商隐以他们自比,暗示自己同样有着卓越的才能,却无法得到施展的机会,只能在这异乡漂泊。

这种无奈和悲哀,如同春日里的阴霾,笼罩在他的心头。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他渴望能够扭转乾坤,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然后功成身退,归隐江湖。

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他的理想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根本无法实现。

这一强烈的反差,更加凸显了他壮志未酬的痛苦。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诗人用庄子寓言中的典故,将那些追逐功名利禄的小人比作“腐鼠”,而将自己比作高洁的“鹓雏”。

那些小人以权谋私,为了一点蝇头小利争得头破血流,却不理解他的高远志向,还对他百般猜忌和排挤。

这让诗人感到无比的愤怒和失望。

李商隐生活的时代,唐王朝已经走向衰落,政治腐败,社会动荡。

尽管他有着出众的才华和远大的抱负,却始终无法在仕途上有所建树。

他一生都在各个幕府之间辗转漂泊,寄人篱下,备受冷落。

他的诗歌,往往是对自己不幸命运的倾诉,也是对那个黑暗时代的批判。

《安定城楼》不仅仅是李商隐个人情感的宣泄,更是那个时代无数怀才不遇的文人的共同心声。

《安定城楼》(作者李商隐)唐诗赏析

《安定城楼》(作者李商隐)唐诗赏析

《安定城楼》(作者:李商隐)唐诗赏析【作品介绍】《安定城楼》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40卷第49首。

这首诗体现了作者青年时期的高远抱负和奋发精神,抒发了作者虽仕途受阻,遭到一些人的谗伤,但并不气馁,反而鄙视和嘲笑谗佞的小人的坚定胸怀。

【原文】安定城楼作者:唐;李商隐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鸳雏竟未休。

【注释】①此诗冯《谱》、张《笺》俱编入文宗开成三年(838)。

商隐于开成三年应博学宏词科不中,乃回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府治在关内道泾州(今甘肃省泾川县北,参《旧唐书;地理志》)。

王茂元于大和九年(835)节度泾原,至开成四年犹在泾原。

因唐之泾原在隋代为安定郡,故此诗依旧习称“安定城楼”。

②迢递:此形容楼高而且连续绵延。

谢朓《随王鼓吹曲》:“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③汀洲:汀指水边之地,洲是水中之洲渚。

此句写登楼所见。

④贾生:指西汉人贾谊。

《史记;贾生传》:“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又《汉书;贾谊传》载:贾谊认为“时事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太息者六。

“因此”数上书陈政事,多所欲匡建”。

但文帝并未采纳他的建议。

后来他呕血而亡,年仅33岁。

商隐此时27岁,以贾生自比。

⑤王粲:东汉末年人,建安七子之一。

《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载:王粲年轻时曾流寓荆州,依附刘表,但并不得志。

他曾于春日作《登楼赋》,其中有句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商隐此以寄人篱下的王粲自比。

⑥永忆两句:《史记;货殖列传》: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乘扁舟归隐五湖。

商隐用此事,说自己总想着年老时归隐江湖,但必须等到把治理国家的事业完成,功成名就之后才行。

⑦不知二句:鹓雏是古代传说中一种像凤凰的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绹见诗后,大怒,下令永闭客厅,永不再 进。
寄令狐学士
▪ 秘殿崔嵬拂彩霓,曹司今在殿东西。 ▪ 赓歌太液翻黄鹄,从猎陈仓获碧鸡。 ▪ 晓饮岂知金掌迥,夜吟应讶玉绳低。 ▪ 钧天虽许人间听,阊阖门多梦自迷。 ▪ 李商隐诗一赞扬祝贺,二提醒他要慎重行
事。并希望得到提拔(令狐绹当时是翰林 大学士,下一步是宰相)写于桂林回来
▪ •春蚕到死丝方尽, 无题
▪ 蜡炬成灰泪始干 比喻 象征
▪ •夕阳无限好, 登乐游原
▪ 只是近黄昏。
▪ 1、开创了无题诗的先河(约15首)
▪ 2、被视作朦胧诗的“鼻祖”
▪ 3、李商隐和杜牧合称“小李杜”,被称为 唐诗“灿烂的晚霞”
▪ 4、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且都在家族 里排行十六, 故并称为“三十六体”。段成
《安定城楼》
: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 身无彩凤双飞翼, ▪ 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
▪ 李商隐“五岁诵经书,七岁弄笔 砚”,回乡后,曾从一位精通五经 和小学的堂叔受经习文。至十六岁, 因擅长古文(《才论》、《圣论》, 今不存)而得节度使的令狐楚欣赏。
▪ 令狐楚欣赏其文才,让其和子令狐 綯等交游,并亲授今体(骈丽)章 奏之学,生活上亦予以照顾和资助。 后又聘其入幕为巡官。
▪ 在唐代,缺乏门第背景的知识分子
党人的成见,加上李商隐孤介的个 性,他一直沉沦下僚,在朝廷里 仅任九品的秘书省校书郎、正字, 和闲冷的六品太学博士。为时都 很短。从大和三年踏入仕途,到 大中十二年去世,30年中有20年 年辗转于各处幕府。远离家室, 东西南北,四处飘泊。“欲问孤 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 李商隐早年的贫苦生活对他性格和观念的 形成影响很大。一方面,他渴望早日做官
▪ 另一方面,早年的经历使他养成忧郁、敏 感、清高的性格,这些特征既大量地从他 的诗文中流露出来,其诗构思新奇,风格 绮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 含蓄、朦胧的表现手法运用到了极致,但 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 说。
▪ 《酬别令狐补阙》、《寄令狐郎中》、《 酬令狐郎中见寄》、《寄令狐学士》、《 梦令狐学士》、《令狐舍人说昨夜西掖玩 月因戏赠》
▪ (839),李商隐再次参加授官考试,顺利通过,得到了
秘书省校书郎的职位,同年辞职。 (842)设法又回到秘 书省任职。这一次,他的职位品阶比校书郎更低。
▪ (843),岳父王茂元病故,无疑使李商隐的处境更加困 难
▪ (847)随桂管观察使郑亚赴桂林任职。不到一年,郑亚 就再次被贬官李商隐也随之失去了工作(848年),回到 京城长安。在潦倒之际,写信给令狐绹)请求帮助,遭到 拒绝。
无题
▪ 含情春晼晚,暂见夜阑干。 楼响将登怯,帘烘欲过难。 多羞钗上燕,真愧镜中鸾。 归去横塘晓,华星送宝鞍。
无题诗 爱情诗
▪ 其诗歌的主要题材内容,大致 可分为政治诗、咏史诗、咏怀 诗和爱情诗四类。各类皆有优 秀作品,如政治诗中的著名的 五古长篇《行次西郊一百韵》 是反映自“安史之乱”至“甘 露之变”近百年历史、追溯唐 王朝由盛转衰的过程的一篇力 作。
▪ 1、开创了无题诗的先河(约15首)
▪ 2、被视作朦胧诗的“鼻祖”
▪ 3、李商隐和杜牧合称“小李杜”,被称为 唐诗“灿烂的晚霞”
▪ 4、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且都在家族 里排行十六, 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无题诗 爱情诗
《无题
▪ 昨夜星辰昨夜风, ▪ 画楼西畔桂堂东。 ▪ 身无彩凤双飞翼, ▪ 心有灵犀一点通。 ▪ 隔座送钩春酒暖, ▪ 分曹射覆蜡灯红。 ▪ 嗟余听鼓应官去, ▪ 走马兰台类转蓬。
在仕途上的发展,主要有两个入口:
科举和幕府。在令狐父子的影响下 837考中进士。当年年入令狐楚幕。 同年令狐楚死,(838)年春入泾原
节度使王茂元幕。王茂元爱商隐之
才,将最小的女儿嫁给他。。
牛李党之争:起于宪宗——唐宣 宗结束,持续时间将近40年
▪ 朝廷以“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选拔 人材,举子牛僧儒等3人策文被主考官评为 上等。宰相李吉甫(李德裕之父)对此大 为不满,认为三人策文(批评朝政,揭露了他的短处) 是危言惑众,将主考官贬出朝廷,举子牛 僧儒等三人不予录用。朝野哗然,民情鼎 沸,争为牛憎儒等鸣冤叫屈,谴责宰相李 吉甫。唐宪宗为了平息风波,于同年把宰 相李吉甫贬为淮南节度使。这样朝臣之中 分成了两个对立派。在之后的穆宗、敬宗、

▪ 李商隐(813-859),字义山,号玉 溪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 (今河南沁阳县),自祖父辈起, 迁居郑州。祖辈几代历官均不过县 令。其父李嗣曾任获嘉(今河南获 嘉县)县令,商隐三岁时,父亲至 浙江为使府幕僚。商隐十岁时,父 卒于幕府。于是,孤儿寡母扶丧北 回郑州,“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 无可倚之亲”(《祭裴氏》),虽 在家乡,却无依无靠,过着清贫艰 苦的生活。
▪ (849),得到武宁军节度使卢弘止的邀请做幕僚。一年 多后,卢弘止病故。
▪ 849秋天西川节度使柳仲郢向李商隐发出了邀请,在四川 生活4年。柳仲郢被调回京城任职。他给李商隐安排了一 个盐铁推官的职位,李商隐在这个职位上工作了两到三年 ,罢职后回到故乡闲居。大中十三年(859),李商隐在
家乡病故。
寄令狐郎中(2首) (写于王茂元去世后2年)
▪ 嵩云秦树久离居, ▪ 双鲤迢迢一纸书。 ▪ 休问梁园旧宾客, ▪ 茂陵秋雨病相如。
▪ 。▼ ▪
九日
李商隐 曾共山翁把酒时,霜天白菊绕阶墀。 十年泉下无人问, 九日樽前有所思。 不学汉臣栽苜蓿,空教楚客咏江蓠。
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因再得窥。 讽刺令狐绹不招揽人才,《唐诗纪事》令狐
▪ 牛僧儒
令狐楚 令狐绹
李德裕
王茂元 李商隐
▪ 当时朝廷上“牛李党争”尖锐,令狐楚属 牛党,王茂元被视为亲近李党的武人。李 商隐以令狐楚门人身份于王氏结亲,引起 令狐等人嫉恨,被攻击为“背恩”、“无 行”。838他应博学宏词科考试,先已录取 ,吏部报中书省复审时被刷落,理由是“ 此人不堪”。可能即与此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