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遗址博物馆讲解词四展厅完整版

合集下载

金沙遗迹馆至陈列馆导游词

金沙遗迹馆至陈列馆导游词

金沙遗迹馆至陈列馆导游词(走出遗迹馆)各位游客朋友们在我们的对面就是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陈列馆。

陈列馆是一座斜坡式的方形全钢结构建筑,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

它与遗迹馆的外形一方一圆,一起构成博物馆内的两个主体建筑。

各具特色,相得益彰。

它们均采用斜坡的方式,喻示着金沙遗址从大地上冉冉升起。

其顶上的方格就像考古发掘中的一个个探方,显示着金沙遗址的大量遗迹尚未发掘,神秘的宝藏还未彻底探明。

两座建筑就象两片叶子飘落在摸底河两岸的大地上,建筑在这里与地界充分的交融,在交界处模糊了彼此,让我们不要去惊扰这片神圣的土地和那些沉睡了千年的精灵,而那些已经被破译的远古信息却在清晰地再现与表达。

我们面前这条静静流淌的河流被称为摸底河,她由西向东把金沙遗址分成了南北两个部分。

几千年来她默默无闻的陪伴着金沙遗址,但是它到底源于何时,却不得而知了。

而“金沙”这个美丽的名字,启用于何时,我们也不得而知。

在金沙遗址范围内发掘的一座五代后蜀时期墓葬出土的墓碑上,将此处称为“金沙乡”,隶属当时的犀浦县,说明至少在五代时期“金沙”这一名称就已存在了,并一直沿用到现在。

(过摸底河后)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陈列馆展览面积约6000平方米。

分为五个展厅,主要以金沙遗址所发掘的重要遗迹和遗物为主要内容,在这里发现的一号坑是目前金沙遗址祭祀区发现的形状最规整,也是埋藏文物最集中的祭祀遗存。

虽然由于机械施工破坏,原坑的形制已不清楚,但从残存的坑部情况看,坑内的器物分层叠放。

其上层全部堆积象牙,从断面观察,象牙多达8层,最长的象牙近1.6米。

摆放极有规律,场面非常壮观。

在这个坑的下层还埋葬着玉器和铜器等,由于还没有发掘至底部,玉器、铜器的数量还是未知数。

大家不禁要问,祭祀中用这么多的象牙,这些大象来自哪儿,成都平原有野生大象吗,当年三星堆出土81根象牙的时候,考古工作者对象牙的来源作了种种猜测。

那时候,专家们似乎倾向于大象外来说,人们认为,这些象牙也许来自云南或者印度。

三星堆,金沙遗址出土文物精品展讲解词解读

三星堆,金沙遗址出土文物精品展讲解词解读

消失与复活——三星堆、金沙遗址出土文物精品展讲解词大家好!欢迎来到天津博物馆,我是天津博物馆的志愿者***,接下来将由我带领大家走入神秘的古蜀王国,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探宝之旅。

三星堆遗址和成都金沙遗址的发现发掘是20世纪和新世纪开篇中国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出土的青铜器、玉器、金器、石器、象牙等,内涵深邃、风格特异。

此次展览也是天津博物馆在本年度引进的一次高规格外来展览,各位观众能够足不出户欣赏到我国古蜀文化的发展脉络不能不说是一种幸运。

展览将展出156余件珍贵文物,全程展线分为三星伴月和金沙遗珍两大部分。

请大家随我首先来近距离观赏一下出土于三星堆遗址的神庙秘宝。

诗仙李白曾在《蜀道难》中发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慨,在中华文明演进中,古蜀王国确实像障碍重重的蜀道一般始终为神话传说所遮蔽,难以还原真实面目。

直至1929年春,广汉农民燕氏父子在劳作中意外发现了一坑数量庞大的精美玉石,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无心之举竟拉开了持续近八十年的三星堆考古序幕。

(结合有关发掘现场的展览图片进行指示)标注“*”为重点讲解器物(器物尺寸以厘米为单位)第一部分三星伴月——三星堆古蜀王国神庙秘宝序厅部分:铜立人像*高262,人像高172,底座高90,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

这尊铜立人像通高达2.62米,由人像与底座两部分组成,1986年出土于三星堆遗址,现为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馆藏精品。

立人像采用分段浇铸法嵌铸而成,身体中空,分人像与底座两部分。

人像浓眉直目,高鼻阔嘴,肃穆中带着威严和刚毅。

头戴饰有兽面纹和回形纹的花状高冠,身着三层窄袖半臂式右衽上衣,内衣后裾下垂如燕尾。

衣服纹饰繁复精丽,以龙纹为主,辅配鸟纹、虫纹和目纹,肩佩方格纹带饰。

人像双臂抱握于胸前,双手环握中空。

脚戴足镯,赤足站立于方形怪兽座上。

铜立人像基本采用写实手法,其高矮、比例及动作均与真人相仿,但人像的眼、耳、手部较为夸张,可能是借此来强化其超凡的能力。

四川金沙遗址博物馆解说词完整版

四川金沙遗址博物馆解说词完整版

四川金沙遗址博物馆解说词完整版金沙遗址博物馆解说词(开头语)现在各位已经站在三千年前金沙遗址的土地上了,让我们走进金沙,一起开始一次金沙发现之旅吧。

(走进博物馆大门后)金沙遗址发现于2001年2月8日,是一处商周时期的古蜀文化遗址。

它位于成都市的西北部,介于二环路与三环路之间,距离我们市中心天府广场约5公里。

金沙遗址是在一个基建工地的施工中偶然被发现的。

发现的当年,就被评选为“2001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

经过几年来的考古勘探与发掘,目前已经基本确认遗址的分布范围在5平方公里以上。

在遗址内已发现了大型宫殿式建筑、祭祀活动场所、一般居住区、墓地等重要遗迹现象。

在金沙遗址内已经出土了金器、铜器、玉器、石器、漆木器等珍贵文物6000余件,还有大量的陶器、象牙以及野猪獠牙和鹿角。

这些发现使我们对金沙时期古蜀人的生活、生产、丧葬习俗、宗教祭祀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对遗址的性质、年代等也有了基本的结论。

从这个遗址的规模和一些高规格的重要遗迹、遗物的发现推测,金沙遗址是继三星堆文明之后,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古代蜀国的都邑所在。

金沙遗址是二十一世纪初中国第一个重大的考古发现,也是四川省继三星堆之后又一个重大的考古发现。

金沙遗址的发现,极大地拓展了古蜀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对蜀文化起源、发展、衰亡的研究有着重大意义,特别是为破解三星堆文明突然消亡之迷找到了有力的证据,可以说金沙遗址再现了古代蜀国的辉煌,复活了一段失落的历史,揭示了一个沉睡了三千多年的古代文明。

并将成都市的建城史从距今2300年提前到距今3000年左右。

金沙遗址的发现如一声春雷,再次掀起了古蜀王国神秘的面纱。

而金沙村这个成都市西北郊平淡无奇的小村庄,在2001年初顿时成为西部的磁场,社会关注的焦点,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从南大门到遗迹馆间)金沙遗址发现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党和国家领导非常关心、关注金沙遗址的发掘、保护与建设工作,江泽民、曾庆红、吴官正、乔石、宋平、尉建行、王乐泉、吴仪、李岚清、李铁映、姜春云、陈至立等二十多位中央领导先后视察了金沙遗址,并指示要把金沙遗址发掘好、保护好、建设好。

金沙博物馆讲解

金沙博物馆讲解

金沙博物馆讲解
金沙博物馆位于中国北京市东城区,是一座以收藏、陈列和研究古代中国艺术品为主题的博物馆。

金沙博物馆的收藏品丰富多样,涵盖了中国历史上各个时代的艺术品,包括陶器、青铜器、玉器、书画等。

在金沙博物馆参观,首先进入的是展厅一,这里主要展示了中国古代陶器的精华。

陶器是中国古代的传统工艺品,展厅一中的陶器收藏丰富多样,包括彩陶、灰陶、黑陶等各种类型。

其中最著名的是南京长江文明时期的黑陶和陶玛型彩陶,这些陶器不仅形制精美,还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生活和文化。

接着进入展厅二,这里主要展示的是中国古代的青铜器。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杰作之一,展厅二中收藏了各个时期的青铜器,包括商代、周代、战国时期的器物。

这些青铜器在艺术造型上独具特色,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宗教和礼仪。

展厅三是金沙博物馆的特色展厅,展示了中国古代的玉器。

玉器在中国文化中一直具有重要地位,展厅三中的玉器收藏丰富多样,包括玉石雕刻、玉器器物等。

这些玉器不仅在艺术造型上精美,还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最后是展厅四,这里展示的是中国古代的书画作品。

中国书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厅四中的作品涵盖了古代经典名家的篆刻、书法和绘画作品,展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独特魅力。

除了展览之外,金沙博物馆还经常举办各种特色展览和活动,包括艺术讲座、学术研讨会等,为观众提供更多的文化交流和学习机会。

总的来说,金沙博物馆是一座以古代艺术品为主题的博物馆,通过丰富多样的展览和活动,向观众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和艺术的魅力。

成都金沙博物馆解说词

成都金沙博物馆解说词

金沙遗址博物馆讲解材料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2007年8月编(讲解从南大门始)上午(下午)好!欢迎大家光临我们金沙遗址博物馆。

我是讲解员,非常荣幸,今天能陪同大家参观我们博物馆。

现在各位已经站在三千年前曾经兴盛一时的金沙遗址的土地上了,让我们走进金沙,一起开始一次梦幻般的发现之旅吧。

(从大门到遗迹馆间或陈列馆前内容)发现于2001年2月8日的金沙遗址,位于成都市城区西北部,占地面积在5平方公里以上,是一处商周时期的古蜀文化遗址,也是古代蜀国继三星堆之后又一个都城所在。

金沙遗址被评选为“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也被誉为本世纪初中国第一个重大的考古发现。

金沙遗址博物馆是在金沙遗址原址上建立起来的,占地面积达456亩(与国外观众讲解时必须用3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8000多平方米,博物馆由遗迹馆、陈列馆、文物保护中心、园林区、游客接待中心等几个部分组成。

[以横贯东西的摸底河为横向景观轴,以南北轴线的开放空间形成纵向文化轴,通过功能协调,充分实现现代博物馆教育,休憩,观光,游览的多种功能(大多数时候可省)]金沙遗址发现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党和国家领导非常关心、关注金沙遗址的发掘、保护与建设工作,江泽民、曾庆红、吴官正、乔石、宋平、尉建行、李岚清、吴仪、王乐泉、李铁映、姜春云、陈至立(视时间可适当省略一些)等二十多位中央领导先后视察了金沙遗址,并指示要把金沙遗址发掘好、保护好、建设好。

金沙遗址的保护与建设得到了国家文物局、四川省委、省政府,成都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

[尤其是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把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作为成都建设文化强市的突破口,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和政策条件,为金沙遗址成为我国一流博物馆创造了较好的外部条件。

金沙遗址发现后,市委、市政府重新规划了遗址周边的所有建设项目;2002年市委、市政府组织全国文物保护、考古发掘、城市规划方面的专家在成都召开金沙遗址保护的专家论证会,市委、市政府根据论证会意见,划定了遗址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为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建设创造了条件。

金沙遗址解说词

金沙遗址解说词

金沙遗址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西郊青羊区金沙遗址路。

这是一处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古蜀文化遗址,被视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

金沙遗址的发现,揭示了古蜀文化的多样性。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古代居民的生产、生活、祭祀等场景。

他们使用石器、陶器、玉器等各类文物,展示了古蜀文化的独特魅力和高度发展水平。

金沙遗址的发现,也为我们揭示了古代社会的社会结构和宗教信仰。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大型祭祀场所和礼仪建筑,显示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宗教信仰的重要性。

同时,也发现了大量的祭祀物品,如玉器、石器、陶器等,这些物品不仅反映了古蜀文化的特色,也体现了古代人们对神灵的敬仰和祭祀的传统。

金沙遗址的发现,对于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它不仅丰富了我们对古蜀文化的认识,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代社会的重要材料。

在参观金沙遗址时,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古蜀文化的深厚底蕴,也可以看到考古学家们的工作成果,了解到考古学的魅力和重要性。

让我们在这里共同感受古蜀文化的独特魅力,追溯历史的脚步,探索人类文明的起源。

金沙遗址博物馆讲解稿

金沙遗址博物馆讲解稿

金沙遗址博物馆讲解稿
金沙遗址博物馆讲解稿
尊敬的各位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大家参观金沙遗址博物馆。

金沙遗址位于福建省莆田市,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珍贵的文化遗产。

早在距今3000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文明的雏形,当时的文明已经
拥有了独立的社会组织形式、独立的经济形式和独立的文化形式。

金沙遗址博物馆是由当地政府于2002年开设的,是一座综合性
的博物馆,它将金沙遗址的文物保存、展览和研究结合在一起,把金沙遗址的发现、整理、研究、保护和展示集中在一起,可以让游客深入探索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内涵。

博物馆藏品以金沙遗址的文物为主,收集、保存、展览了新石器时代的文物,其中最为珍贵的是金沙遗址出土的石器、陶器、骨器、木器等文物,以及金沙遗址出土的青铜器、铁器等文物。

金沙遗址博物馆采取了多种形式和方法,以动态的方式让游客了解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内涵,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新石器时代文明的发展历程。

经过我们今日的参观,相信你们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新石器时代文明的发展,感受到新石器时代文明的精髓,这也是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宗旨之一。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来参观金沙遗址博物馆,希望大家在福建新旅程中一切顺利。

谢谢!。

金沙遗址博物馆讲解词

金沙遗址博物馆讲解词

金沙遗址博物馆讲解词欢迎来到第三展厅《天地不绝》.在这儿首先请大家注意听一个声音…这是来自三千年前的天籁之音,它是由祭祀区出土的两件石磬发出来的,就让我们在三千年前古蜀祭祀神圣庄严的礼乐伴奏之下,一起走进他们的神巫世界。

首先迎接我们的是一件代表性器物——青铜立人。

这件青铜立人高14.6厘米,您看他头戴涡形帽,身穿中长服,整个人神情肃然地踩在一个插件上,似乎正在主持一场神圣而重要的仪式。

在他的腰间插有一根象征权力的短杖,显示出他高贵的身份,有的说是巫师,有的说是蜀王,也有的说是巫师兼蜀王的身份。

而这件青铜立人最特别的就是他的手势,您看他的手一上一下环抱在胸前,手里边还是空的,似乎握有什么东西。

对此专家们也是众说纷纭,有的说他的手没在一条直线上,可能拿了两件器物,也有的说可能拿了一根迎接太阳的神树枝,还有的从他双手的弧度来看,认为可能握的是象牙…..不管怎样的猜测,他手中的器物一定是奉献给祖先神灵的神秘礼物。

三星堆当年也出土了一件身高1.62米的青铜搭理人像,虽然这两件青铜立人大小差别很大,装束也不相同,但是他们都做了一个一模一样的手势,这就足以说明金沙和三星堆应该有着同样的宗教信仰和宗教习俗。

现在您看到的就是三千年前的象牙,我们为这些象牙量身定制了透明的亚克力册匣,并用高分子有机硅胶封存起来。

这里展示的象牙长度都在1.6米左右。

同时展柜中还展示有古蜀先民加工成片状、棍状、圆柱状的象牙。

也许大家心中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古蜀先民会用这么多象牙来祭祀呢,专家们是这样猜测的,由于成都平原在修建都江堰之前经常发生洪水灾害,而中国古代方术家有用象牙魔力镇杀水中精怪的方法,金沙人用象牙祭祀,可能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象牙主要是古蜀王国早期的祭祀物品,同时这一阶段也盛行用石器来祭祀。

金沙共发现了1000多件石器,现在我们看到的圆形石器叫作石壁,所谓“圆形象天”,专家们认为这类器物很可能是用来祭天的礼器。

金沙遗址导游词解说

金沙遗址导游词解说

金沙遗址导游词解说金沙遗址导游词解说金沙遗址博物馆建立在3000年前古蜀王都的废墟之上,占地面积约30万平方米,是国内一流的大型遗址博物馆。

走进金沙!这里有许许多多的文物供我们欣赏。

来到了金沙遗址博物馆你才知道古时候的人们有多么的聪明。

如果我们看到一块石头,而我们又不知道这是一块颇有价值的珍贵的文物,而古时候的人们就会在第一时间内想到这是一块文物,利用他们的智慧和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这块文物就从此诞生了!走进金沙!这里有精美绝伦的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太阳神鸟金饰、神奇的黄金面具、色彩斑斓的玉器、巨大的象牙……走进金沙!你会看到最为珍贵的王都剪影,王都剪影从居所、工具、烧陶、冶铸、制玉、墓葬等方面,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古蜀王都社会生活剪影。

走进金沙!你会看到当时的金沙时期的自然生态环境,气势磅礴,极具视觉的冲击力。

感受到金沙时期的庞大与磅礴。

走进金沙!你会看到在陈列馆内金沙遗址发掘的重要遗迹和遗物,从古蜀金沙王国的生态环境、建筑形态、生产生活、丧葬习俗、宗教祭祀、文化背景等多个角度,全面展示金沙文明的辉煌与灿烂。

走进金沙!你还可以领略到金沙遗址博物馆的4维立体影院,为您展开一幅古蜀王朝由杜宇到开明的壮丽画卷,观看4D电影,你宛如就身临其境。

带你回溯到古蜀金沙丰饶而美丽的土地!走进金沙!你会对金沙文明更加的了解——金沙遗址博物馆在内有一个解读金沙神秘王国的解说,让你对金沙文化加深了解,对金沙文明的辉煌灿烂的"历史背景进行纵横概述,以加深我们对金沙的`立体认识。

走进金沙!荟萃的金沙遗址最富有神秘色彩的30余件精品,其中以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太阳神鸟”金饰,最为令人瞩目。

走进金沙!金沙主要展现祭祀区出土的金器、铜器、玉器、石器、象牙、卜甲等精美文物,重点表现金沙先民的精神世界及宗教祭祀内容。

金沙遗址祭祀区是中国发现的延续时间最长、保存最好、祭祀器物埋藏最丰富的古代遗存之一,我们在这里可以感受古蜀国祭祀活动的频繁和宏大气派,还可近距离实地观看考古发掘的过程。

金沙讲解词

金沙讲解词

列馆展览面积有6000平方米,共有五个展厅,分别从生态环境、生产生活、丧葬习俗、宗教祭祀等方面为您讲述三千年前的故事。

我们现在所在的是第一展厅《远古家园》。

进入展厅后我们首先看看脚下的这处遗迹,这是从祭祀区整体切割,并用套箱套取的方法将其整体平移调运过来的。

这处遗迹中埋藏有大量的陶器、鹿角和野猪獠牙等,土壤中含有大量植物的孢粉,这都成为复原3000年前古蜀先民生活画卷的重要依据之一。

结合大量的考古资料,我们为您想象复原出一幅面积达500平米的半景画,它运用声、电、光等现代科技技术将画与景、虚与实和谐自然的交融在一起,真实地再现三千年前古蜀金沙春夏之交的美好画景。

放眼望去,碧野蓝天,白云飘浮,生机盎然。

大量考古学资料证明,金沙时期成都地区曾是一个森林密布、野生动物繁多的天地。

遗址中出土了数以吨计的象牙,还有大量野猪犬齿、鹿角、麂骨、犀牛骨、马牙等,并埋藏有大量乌木,经过专家对动植群的研究和遗址内土壤中的孢粉分析,显示数千年前成都平原气候温暖湿润、河渠纵横、植物繁盛、动物成群。

在这舒适宜人的环境中,金沙先民过着依水而居的定居生活,目前金沙遗址发现有100多座小型房屋建筑基址(普通房屋),同时也发现一座面积高达1万平米的大型房屋建筑基址(宫殿建筑),画中平民之家与王者之居交相辉映,显示出三千年前兴旺繁盛的都邑画卷。

在世外桃源般的远古家园里,古蜀先民繁衍生息、辛勤劳作,从事着农业、狩猎、渔捞、家畜饲养以及手工业等生产活动,世世代代过着平静而充实的生活,为我们留下了一段灿烂辉煌的历史。

展厅两侧的展柜中还布陈着金沙遗址及同时期其他遗存中出土的众多的动物标本,这是复原当时生态环境的科学依据。

一侧展柜中主要陈列有猪、马、牛、狗、鸭子等家禽类动物骨骼,说明当时六畜兴旺;另一侧展柜中陈列着鹿角、犀牛臼齿、老虎犬齿、野猪獠牙等野生类动物骨骼,目前已知三千年前这片土地上生存的野生动物就有斑鹿、水鹿、赤麂、野猪、猪獾、犀牛、老虎、黑熊等,说明当时有着丰富的动物资源。

金沙遗址讲解6第四厅《千年绝唱》

金沙遗址讲解6第四厅《千年绝唱》

第四厅《千年绝唱》此厅所呈现的展品,堪称金沙文物中最富历史、文物和艺术价值,且最具神秘意味的秘宝重器。

它们携带着远古文明的密码,存储着天地宇宙的信息,承载着先民虔诚的信念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凝聚着文明时代的神髓精气。

向世人展示出金沙先民关于族群的历史记忆,独特的生存意象及其瑰丽奇幻的精神世界。

(上台后左边第一组展柜)我们在这是看到的是几件精美的玉戈。

这件白玉戈玉质润泽晶莹,制作细致讲究。

器身中部都有略微突起的中脊,上下出边刃,在前端锋刃与边刃相接处各有一尖突。

在近柄端的两面都有长方形方框,框内又刻划交叉菱形纹。

其造型与商后期的妇好墓、甘肃庆阳的晚商玉戈、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广汉三星堆一号祭祀坑出土的几件玉戈形制和纹饰都非常相近。

这应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结果,说明当时的成都平原与中原地区已有着密切地往来。

这两件玉戈则是形体厚重、宽大,显得气宇不凡。

而玉器上的沁色也非常丰富。

刚才我们已了解到玉璋的一些用途,知道玉璋在古代是一种祭天、拜日、祈年等活动中使用的极为重要的礼器,还是权力和尊贵社会地位的象征。

这件玉质温润的玉璋阑部(柄与身交接处)的装饰极为复杂,横视则为一卧伏状的动物形象:主阑为凸起的阔嘴兽首;阑间两侧各有两组齿突,构成兽身;附阑呈台阶状,构成兽尾。

在器物两侧对称雕刻出的这对立体蹲兽,好似在互相对峙,形象生动,制作精细,器表打磨得极为光滑,复杂的阑部装饰显示出极高的玉器制作工艺。

这件器物制作精美,工艺技术相当高超。

这件玉璋的形状为平行四边形。

过去这种平行四边形的玉璋在三星堆二号坑中也有出土,被称为边璋,只是刻划的图案不同。

这件器物两面分别用极浅的线条刻划出了两组对称的图案,每组图案由一跪坐人像、两道云雷纹、四条平行线纹构成。

人像头戴高冠,高鼻、立眼、阔口、方耳、方颐,身着长袍,双膝着地,左手持握肩扛器物。

人像头部与三星堆遗址的青铜人头像极为相似。

人像肩扛之物应是一根完整的象牙。

肩扛象牙人像图案的发现,清楚地向人们展示了金沙遗址的巫师们肩扛着象牙进行祭祀活动的一个场景,为我们记录下来了象牙在祭祀中的使用方法,所以非常重要。

金沙遗址博物馆讲解词四展厅

金沙遗址博物馆讲解词四展厅

第四展厅千载遗珍集中展示了30多件文物精品,接下来我将着重为您介绍三件国宝级器物;首先我们欣赏到的是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太阳神鸟金饰;这件金饰的直径为厘米,厚度仅毫米,重20克,含金量高达%;您看它整体呈圆形,图案分内外两层,都采用了透空的表现形式,而且中心的太阳光芒和外层的四只鸟都为等距分布,看上去就像一幅现代的剪纸作品;太阳神鸟不仅制作精美,而且寓意深刻;大家仔细一数会发现,中心的太阳光芒有十二道,外层的鸟为四只,这难道是象征着一年的十二个月和春夏秋冬四季轮回也许古蜀先民对自然规律和历法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那为什么又会将太阳和鸟的图案结合在一起呢我们知道太阳带给我们光明和温暖,世间万物都依靠太阳而生存,所以对太阳的挚爱和崇拜是全人类共有的情感,比如在埃及、印度、古希腊的神话中都有太阳神,古玛雅文明也有举世瞩目的太阳神庙;而在中国古代神话中,人们常常将太阳和鸟结合在一起,例如山海经中“金乌负日”的故事;相传天上共有十个太阳,每天由长着三个脚趾的金乌轮流背负着太阳从东方的扶桑飞向西方的若木,这才形成了太阳的东升西落;请大家仔细观察,金饰上四只鸟全部都只有三个脚趾,这就和“金乌负日”中的神鸟形象完全相符,因此专家们认为,这件精美绝伦的黄金饰品正是体现了古蜀先民对太阳和神鸟的强烈崇拜值得自豪的是,2005年8月16日,太阳神鸟金饰在1600多件参选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同年10月12日,它的图案又以蜀绣的形式,搭乘着神舟六号飞船在太空遨游5天后成功返回了地球实现了远古先民千年的飞天梦想如今,太阳神鸟的图案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成为中国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的杰出代表,这既是成都人的骄傲,也是我们全中国人的的骄傲;这件国宝级器物叫“十节玉琮”;它通高厘米,器表分节分槽共有十节,每一节以转角为中轴组成了一个简化的人面纹,整个玉琮有四个面十个节,因此一件玉琮上竟然刻划着四十多人微雕的人面,让我们不得不感叹当时工匠的创造力;从这件玉琮的玉质来看它不是本地玉料,因此我们认为并不是本地制作的;而从它的制作工艺、形制和纹饰来看,完全属于典型的浙江良渚文化晚期玉琮的风格;因此专家们认为,这件玉琮很可能就是来自于良渚;可是良渚文化是一个分布在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距今有着5300——4200年的历史;而金沙则位于长江上游,一个长江头、一个长江尾,而且还相隔了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是怎么来到金沙的呢…..我们常说历史是人类创造的,但历史在人类面前,永远保存着一个个解不透的谜;而这件玉琮身上还有一个谜….就是在它有一面的顶部还刻有一个特殊的人形符号;您看这个人头戴羽冠、双手平举、双脚叉开,感觉像是在舞蹈,然而这样的人形符号在良渚的玉琮上却从没有出现过,它究竟是谁又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将它刻化上去的呢……从人形符号的装束来看,专家们认为它表现的是一个正在祭祀舞蹈的巫师形象,它的出现让这件玉琮显得更加神圣而独特;同时我们在玉琮身上发现了很多油沁的斑点和磨损的痕迹,这些痕迹成为它长途跋涉,辗转而来的见证;接下来请各位欣赏另一件国宝级的器物——金面具;面具在我国发现了很多,但是金面具在我国目前只有蜀文化才有;这件金面具宽厘米、高11厘米、厚厘米、重46克,是目前发现商周时期形体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金面具;面具在祭祀中主要起着通神娱神的作用,人使用面具便具有与神沟通的能力,而神灵也可以附在面具上传达它的旨意,所以面具是人神交流的媒介;也有的专家认为面具还具有娱神的作用,在祭祀中戴上面具舞蹈来取悦神灵,从而得到神的庇佑;金沙出土的这件金面具表面打磨很光亮,但是背面却非常粗糙,它应该不会直接戴在人脸上,推测这应该也是贴附在某种器物上使用;世界上最着名的金面具,是戴在古埃及十八王朝的第十二位法老图坦卡蒙的脸上;而虽然面具在中国出土了很多,但是用黄金制成的面具目前只出现在蜀文化中;因此有学者认为,蜀文化的金面具很可能是通过古代印度和中亚的途径传来,借鉴吸收了西亚近东文明的类似文化因素,由古蜀人按照自身的文化传统加以改造创新而成;但是,另一些学者认为成都地区古蜀文明自成系统,有着自身的渊源和发展演化轨迹,金面具体现了基于中原技术的地方文化因素;。

金沙遗址博物馆讲解词

金沙遗址博物馆讲解词

金沙遗址博物馆讲解词
金沙遗址博物馆讲解词
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金沙遗址博物馆。

我将为大家介绍这个历史悠久的遗址和博物馆展览,带您领略金沙文化的博大精深。

金沙遗址位于中国华东地区,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这个遗址
是一个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史前时期最重要的考古遗址之一。

在此之前,人们对于这个文明的存在并不了解,在考古发掘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大量的人类文化遗存,这些遗存为我们研究古代社会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金沙遗址博物馆展示了大量的出土文物,其中包括陶器、玉器、青铜器等等。

这些文物反映了当时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情况,例如农业、手工业、艺术等等。

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文物了解到古代金沙人民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的信息。

博物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展示了金沙遗址的复原模型,使游客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古代遗址的规模和布局。

此外,我们还通过多媒体展示、互动体验和讲解解说等方式,使参观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金沙文化的魅力。

金沙遗址博物馆还致力于开展学术研究和教育推广工作。

我们与国内外的研究机构合作,进行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宝贵的研究资源。

同时,我们也定期举办讲座、研讨会和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金沙文化知识,培养人们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最后,我希望大家在参观之余,能够深入思考金沙遗址所代表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希望这次参观能够让大家对金沙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谢谢大家的光临!。

金沙遗址博物馆讲解词

金沙遗址博物馆讲解词

金沙遗址博物馆讲解词金沙遗址博物馆是位于广西贵港市桂平市中心的一个文化遗址博物馆,建筑面积为4500平方米,总投资5000万元人民币。

该博物馆是为了保护和展示金沙遗址文化而建立的,也是一座汇集考古、文物保护、专业展示和科普宣传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馆内共展示有3组壁画和3000多件古代文物,其中包括石器、陶器、玉器、铜器、金器、银器和玻璃器等各类文物。

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这座博物馆。

一、简介金沙遗址博物馆是一座展示和保护金沙遗址文化的博物馆,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展馆主体建筑为一座仿古建筑,气势恢宏,大气磅礴。

整个博物馆坐拥广大自然景观,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展品丰富,室内外相映成趣。

二、展览1、东南亚史前文明展东南亚史前文明展以生产力和生活方式为主线,展示了东南亚史前时期的文化、工艺和社会制度。

展馆通过3D模拟技术,再现了原始人类的生活场景。

展品包含石器、陶器、玉器、铜器、金器、银器和玻璃器等各类文物,同时也展示了古代社会的农业、手工业、商业、渔业等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金沙古城遗址展金沙古城遗址展展示了一个世界级的考古遗址——金沙遗址。

展馆通过照片、文字、实物、模型等多种形式,介绍了金沙遗址的发现、发掘、保护和研究,让观众了解到中国古代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历程。

3、古墓园展古墓园展展示了金沙遗址墓葬的发掘和研究成果,介绍墓葬的结构、文化、文物和研究成果。

观众可以从中了解到古代人类的生命、文化、信仰和艺术创作,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古代人类对生命的敬畏与追求。

4、唐宋文化展唐宋文化展展示了唐宋时期的历史、经济和文化成就。

展馆通过各种古籍、字画、瓷器、器皿、文物、金银器等形式,让观众了解到唐宋时期中国的艺术创作、文化交流和商业贸易等方面的成就和影响。

三、教育性金沙遗址博物馆不仅是一个文物保护、文化遗产和科普教育的场所,还是一个具有大众性、文化性和教育性的场所。

博物馆内设有大量的信息展板、多媒体展示、3D场景和模型,将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等知识呈现给观众,促进观众能够在知识和文化方面得到提升。

金沙遗址博物馆讲解词

金沙遗址博物馆讲解词

欢迎来到第三展厅《天地不绝》.在这儿首先请大家注意听一个声音…这是来自三千年前的天籁之音,它是由祭祀区出土的两件石磬发出来的,就让我们在三千年前古蜀祭祀神圣庄严的礼乐伴奏之下,一起走进他们的神巫世界。

首先迎接我们的是一件代表性器物——青铜立人。

这件青铜立人高14.6厘米,您看他头戴涡形帽,身穿中长服,整个人神情肃然地踩在一个插件上,似乎正在主持一场神圣而重要的仪式。

在他的腰间插有一根象征权力的短杖,显示出他高贵的身份,有的说是巫师,有的说是蜀王,也有的说是巫师兼蜀王的身份。

而这件青铜立人最特别的就是他的手势,您看他的手一上一下环抱在胸前,手里边还是空的,似乎握有什么东西。

对此专家们也是众说纷纭,有的说他的手没在一条直线上,可能拿了两件器物;也有的说可能拿了一根迎接太阳的神树枝;还有的从他双手的弧度来看,认为可能握的是象牙…..不管怎样的猜测,他手中的器物一定是奉献给祖先神灵的神秘礼物。

三星堆当年也出土了一件身高1.62米的青铜搭理人像,虽然这两件青铜立人大小差别很大,装束也不相同,但是他们都做了一个一模一样的手势,这就足以说明金沙和三星堆应该有着同样的宗教信仰和宗教习俗。

现在您看到的就是三千年前的象牙,我们为这些象牙量身定制了透明的亚克力册匣,并用高分子有机硅胶封存起来。

这里展示的象牙长度都在1.6米左右。

同时展柜中还展示有古蜀先民加工成片状、棍状、圆柱状的象牙。

也许大家心中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古蜀先民会用这么多象牙来祭祀呢?专家们是这样猜测的,由于成都平原在修建都江堰之前经常发生洪水灾害,而中国古代方术家有用象牙魔力镇杀水中精怪的方法,金沙人用象牙祭祀,可能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象牙主要是古蜀王国早期的祭祀物品,同时这一阶段也盛行用石器来祭祀。

金沙共发现了1000多件石器,现在我们看到的圆形石器叫作石壁,所谓“圆形象天”,专家们认为这类器物很可能是用来祭天的礼器。

再来看看这一件特殊的石器。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导游词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导游词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导游词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成都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2001年2月,3000多年前的金沙带着一个灿烂古蜀文明的荣光惊世现身,因为没有文字史料的记载,金沙遗址中数以千计的精妙文物带着一个又一个离奇的谜展现到世人面前。

2004年11月,金沙遗址博物馆破土动工,这是在其考古发掘还未完成之时,在原址上建成高标准的博物馆。

博物馆于2007年4月正式对外开放。

馆藏的众多金沙遗址发掘出来的各种珍贵金器、玉器、青铜器等,以及国内文物界少见的古代象牙及象牙制品。

金沙遗址在中国考古界创下了三个“最”。

金器最多:是中国同时期出土金器最多的遗址之一,目前已经出土金器200余件,以金箔和金片为主,有金面具、金带、太阳神鸟金箔、盒形器、喇叭形器、蛙形饰、鱼形饰等。

其造型生动、栩栩如生,表现出高超的工艺技术和非凡的艺术想象力,同时也包含着丰富的古代历史信息。

玉器最多:是中国同时期出土玉器最多的遗址。

2000余件玉器种类相当丰富,有、璧、戈、璋、圭、钺、斧、凿、刀、剑、矛、环、镯等,尤其是玉璋出土的数量超过中国其他地区出土的总和。

且其造型优美、色彩斑斓,与其他地区商周文化中的玉器完全不同。

象牙最多:是世界上同时期出土古代象牙最集中的遗址。

目前已经出土象牙数百根,有完整的大象牙,也有经过切割的象牙尖、象牙段、象牙片,还有经过磨制加工的条状、柱形、逗形象牙器和象牙珠,此外,还出土了少量的象头骨、象臼齿等,经鉴定,这些都属亚洲象,而据史籍记载和考古出土情况分析,金沙遗址的象牙应该来自于成都本地。

金沙遗址博物馆是为保护、研究、展示金沙遗址及出土文物而设立的主题公园式博物馆,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5000平方米,由遗迹馆、陈列馆、文物保护中心等部分组成。

博物馆其他区域为大面积的绿地,林木繁茂,环境优美。

园区内有“玉石之路”和“乌木林”等休闲文化景观,另还配备有功能齐全的各种服务设施,畅游其间,令人心旷神怡。

金沙遗址博物馆导游词

金沙遗址博物馆导游词

金沙遗址博物馆导游词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大家好刚才大家在参观过程中,已看到我们的考古工作人员田野工作的情形,现在请随我来看看考古后期整理工作的情况。

刚刚看到的那些器物在现场经过测绘、照相、登记、装袋等一系列工作后,就会送到这里来进行清洗,筛选、拼接、修复、绘图、拓片、整理、分析、研究编写报告等一系列后期工作。

每一个过程都需要极其的细致与极大的耐心。

技术人员常常要在一大堆器物的碎片中,寻找探索,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他们就像福尔摩斯一样,把各种不同形状的碎片根据它们的形状、颜色、质地来进行拼接,最大可能的恢复它们的原貌。

在器物最大可能的修理复原后,就要分门别类地进行绘图工作、有纹饰、图案的器物还要做拓片工作,考古工作者会详细精确地描绘与记录下每件遗物的细部特征,最后根据这些特征编写出科学的考古发掘报告。

(走出遗迹馆)在我们的对面就是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陈列馆。

陈列馆是一座斜坡式的方形全钢结构建筑,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

它与遗迹馆的外形一方一圆,一起构成博物馆内的两个主体建筑。

各具特色,相得益彰。

它们均采用斜坡的方式,喻示着金沙遗址从大地上冉冉升起。

其顶上的方格就像考古发掘中的一个个探方,显示着金沙遗址的大量遗迹尚未发掘,神秘的宝藏还未彻底探明。

两座建筑就象两片叶子飘落在摸底河两岸的大地上,建筑在这里与地界充分的交融,在交界处模糊了彼此,让我们不要去惊扰这片神圣的土地和那些沉睡了千年的精灵,而那些已经被破译的远古信息却在清晰地再现与表达。

我们面前这条静静流淌的河流被称为摸底河,她由西向东把金沙遗址分成了南北两个部分。

几千年来她默默无闻的陪伴着金沙遗址,但是它到底源于何时,却不得而知了。

而“金沙”这个美丽的名字,启用于何时,我们也不得而知。

在金沙遗址范围内发掘的一座五代后蜀时期墓葬出土的墓碑上,将此处称为“金沙乡”,隶属当时的犀浦县,说明至少在五代时期“金沙”这一名称就已存在了,并一直沿用到现在。

金沙遗址的命名则是在2001年。

金沙遗址博物馆讲解词

金沙遗址博物馆讲解词

金沙遗址博物馆讲解词金沙遗址博物馆讲解词金沙遗址博物馆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金沙镇,是一座以发掘的金沙遗址为主题的博物馆。

金沙遗址博物馆建立于2005年,占地面积31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960平方米,分为四个主要展厅和一个临时展厅,馆内收藏有众多精美的文物,主要有镇守闸文化、先秦、汉、唐、宋等时期的遗物,包括石器、玉器、陶器、青铜器、铁器、金银器、彩绘瓷器等,其中大量文物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馆内第一展区旨在向观众介绍金沙遗址的发掘历程,遗址地貌,以及遗址文物等内容,其中最为引人入胜的便是仿制的金沙古城模型,游客可以立体感受周围的建筑和环境,感受农耕文化的发展变迁,通过观看文物展品,可以清晰的看到农器、器皿、陶片、土坯屋和木构建筑,使游客们更真实的感受到了商周时期的历史,这里承载了苏州地区至今未解之谜,吸引了众多的历史考古爱好者前来探讨研究。

在第二展区,游客可以看到先秦时期青铜器、石器等藏品,精美的青铜器让人感到浓浓的历史气息,例如:青铜鼎、青铜壶、青铜镜的展示,它们精致的做工、神秘的文化内涵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叹,同时也感受到了华夏民族的悠久文化。

第三展区展示着汉唐时期文物,陈列了形态各异的罐、壶、盂、罂、甁等陶器,以及青铜器、铜镜、灯、狮、鱼、龙等铜器,其中的一些文物,如石门吕氏墓出土的"魏至璞墓志铭"、通闻阁藏有汉代竹简等文物,都是首次公开展出,展示出汉唐的文化艺术风貌和特点,吸引着众多游客的目光。

第四展区展示的是宋代文物,如宋代雕花青瓷盘、盂、弥勒佛、卧佛、象、鹿、狮子等精美的陶器、石雕和青铜器。

这个展区的亮点是大型佛教建筑模型“张浚塔”,它是宋代佛塔的典型代表,以艺术体系的知识和技术设计、建造,是古建筑艺术中的杰作。

这也反映出宋代康泰(公元1034年至1038年)年间张浚即丹阳地方领导人,对佛教的崇信和对社会的关爱,从而推动了佛教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此外,临时展厅更是亮点之一,时常展出别致的文化艺术展、交流展和主题展等,如展品丰富、布展严谨的“江南水乡—金沙古城文物展”等,吸引游客的眼球。

金沙遗址博物馆导游词

金沙遗址博物馆导游词

金沙遗址博物馆导游词【篇一:金沙遗址博物馆讲解词】进入第二展厅我们将了解人们的生产生活。

首先我通过一个沙盘来了解一下三千年前古蜀金沙的功能布局。

目前金沙遗址的发掘面积达5平方公里以上,在此范围内,已发现有祭祀区、宫殿区、墓葬区、生活居址区等几部分重要内容,通过这个模型能够直观看到金沙遗址有着合理的布局和规划,加之遗址内出土众多精美器物,因此认为金沙遗址不是一般村落,是当时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的中心,甚至很可能就是商周时期古蜀王国的都城所在。

接下来我们将一起进入展厅,了解当时人们的衣食住行。

生活离不开水,我们首先了解一下古人如何解决饮水的问题。

您看,这就是当时的水井圈,它的底部是空的,使用时是先在地上挖一个坑,将陶罐放进坑中,然后再在周围填充鹅卵石和稻草,起到过滤水的作用。

金沙目前发现有十多处这样的陶井,说明当时人们对水质要求还是比较高了。

再看看人们的居住条件。

这是根据发掘的建筑基址一等一比例复原的茅草屋,三千年前的普通百姓住的就是这种20平米左右的单间。

这种房屋我们称之为“木骨泥墙式”建筑,这类建筑一直沿用了几千年,直到今天在一些偏远的农村都还能看到。

老百姓居住的是单间,而当时的王公贵族居住的则是庭院。

前方的三维动画正在演示它的修建过程,而这是根据发掘现场1:17的比例制作的微缩模型,通过这个基址我们可以看到这处建筑的布局结构,您看它有庭院、大堂、过厅和对称的厢房,很显然,它在修建时一定经过了精心的设计。

这处建筑群总面积有一万平方米,相当于一个半足球场的大小,可以想象它当年的宏伟气势。

有专家认为它可能是当时的宫殿,也有的认为是当时的宗庙建筑。

另外从生活区发现的几千座大大小小的灰坑可以看到三千年前古蜀先民富足的生活。

比如您看这两件高达1米多的大陶瓮,有的专家就认为它应该是用来储存食物的,可见当时已经有许多剩余的物品。

而这两件陶瓮的底部都是尖的,推测可能是在地上挖个坑,然后将它埋入坑中使用,专家认为这应该能起到除湿和保持恒温的作用,好比今天的冰箱一样。

金沙遗址导游词

金沙遗址导游词

金沙遗址导游词【篇一:导游词成都——金沙遗址】景点讲解——金沙遗址评委老师,我抽到的是成都旅游片区,要讲解的景点是金沙遗址,请问可以开始了吗?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金沙遗址博物馆游览。

金沙遗址博物馆位于成都市城西,距市中心约5公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今天咱们的游览线路是:遗迹馆各展厅、陈列馆、交流展览馆、园林区,游览时间约两个小时。

请大家在游览过程中保管好随身物品,注意安全,请勿大声喧哗,紧跟团队。

金沙遗址发掘于2001年2月8日,它是一处商周时期的古蜀文化遗址,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金沙遗址是中国同时期出土古代象牙最集中、出土金器和玉器最多的遗址。

2007年在金沙遗址原址上建成了现在的金沙遗址博物馆,建立这座主题公园式博物馆是为了保护、研究、展示金沙遗址及出土文物。

博物馆的总建筑面积约三万八千平方米。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己来到了遗迹馆的“千载遗珍” 厅,该厅荟萃了金沙遗址最富神秘色彩的30余件精品,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镇馆之宝“太阳神鸟”。

太阳神鸟是一件圆环形的金箔,外径12.5厘米,内径5.29厘米,厚度仅0.02厘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儿的厚度,重量仅有20克,却有高达94.2%含金量,是出土金器中含金量最高的。

她的圆环形图案分内外两层,都采用了镂空的表现形式。

内层图案顺时针等距分布的十二条弧形齿状光芒,大家看是不是很像一个旋转的火球或太阳呢?外层图案由四只相同的逆时针飞行的鸟组成。

这四只三足神鸟围绕着旋转的太阳飞翔,于是这件金箔就得名为“太阳神鸟”,又被称为“四鸟绕日”。

说到这里,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相传在上古时期,鸟和太阳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一种叫“金乌”的三足神鸟,是由太阳变幻而成的,金乌背着太阳由东向西飞翔,就形成了日升日落的景象。

所以古蜀人们认为太阳的东起西落不是自身运动的结果,而是由“金乌负日”来实现的。

于是,有着丰富想象力的古蜀人就用黄金打造出这光艳夺目的太阳神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沙遗址博物馆讲解词
四展厅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第四展厅《千载遗珍》集中展示了30多件文物精品,接下来我将着重为您介绍三件国宝级器物。

首先我们欣赏到的是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太阳神鸟金饰。

这件金饰的直径为12.5厘米,厚度仅0.2毫米,重20克,含金量高达94.2%。

您看它整体呈圆形,图案分内外两层,都采用了透空的表现形式,而且中心的太阳光芒和外层的四只鸟都为等距分布,看上去就像一幅现代的剪纸作品。

太阳神鸟不仅制作精美,而且寓意深刻。

大家仔细一数会发现,中心的太阳光芒有十二道,外层的鸟为四只,这难道是象征着一年的十二个月和春夏秋冬四季轮回?也许古蜀先民对自然规律和历法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

那为什么又会将太阳和鸟的图案结合在一起呢?我们知道太阳带给我们光明和温暖,世间万物都依靠太阳而生存,所以对太阳的挚爱和崇拜是全人类共有的情感,比如在埃及、印度、古希腊的神话中都有太阳神,古玛雅文明也有举世瞩目的太阳神庙。

而在中国古代神话中,人们常常将太阳和鸟结合在一起,例如《山海经》中“金乌负日”的故事。

相传天上共有十个太阳,每天由长着三个脚趾的金乌轮流背负着太阳从东方的扶桑飞向西方的若木,这才形成了太阳的东升西落。

请大家仔细观察,金饰上四只鸟全部都只有三个脚趾,这就和“金乌负日”中的神鸟形象完全相符,因此专家们认为,这件精美绝伦的黄金饰品正是体现了古蜀先民对太阳和神鸟的强烈崇拜!
值得自豪的是,2005年8月16日,太阳神鸟金饰在1600多件参选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同年10月12日,它的图案又以蜀绣的形式,搭乘着神舟六号飞船在太空遨游5天后成功返回了地球!实现了远古先民千年的飞天梦想!如今,太阳神鸟的图案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成为中国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的杰出代表,这既是成都人的骄傲,也是我们全中国人的的骄傲。

这件国宝级器物叫“十节玉琮”。

它通高22.2厘米,器表分节分槽共有十节,每一节以转角为中轴组成了一个简化的人面纹,整个玉琮有四个面十个节,因此一件玉琮上竟然刻划着四十多人微雕的人面,让我们不得不感叹当时工匠的创造力。

从这件玉琮的玉质来看它不是本地玉料,因此我们认为并不是本地制作的;而从它的制作工艺、形制和纹饰来看,完全属于典型的浙江良渚文化晚期玉琮的风格。

因此专家们认为,这件玉琮很可能就是来自于良渚。

可是良渚文化是一个分布在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距今有着5300——4200年的历史。

而金沙则位于长江上游,一个长江头、一个长江尾,而且还相隔了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是怎么来到金沙的呢?…..我们常说历史是人类创造的,但历史在人类面前,永远保存着一个个解不透的谜。

而这件玉琮身上还有一个谜….就是在它有一面的顶部还刻有一个特殊的人形符号。

您看这个人头戴羽冠、双手平举、双脚叉开,感觉像是在舞蹈,然而这样的人形符号在良渚的玉琮上却从没有出现过,它究竟是谁又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将它刻化上去的呢……从人形符号的装束来看,专家们认为它表现的是一个正在祭祀舞蹈的巫师形象,它的出现让这件玉琮显得更加神圣而独特。

同时我们在玉琮身上发现了很多油沁的斑点和磨损的痕迹,这些痕迹成为它长途跋涉,辗转而来的见证。

接下来请各位欣赏另一件国宝级的器物——金面具。

面具在我国发现了很多,但是金面具在我国目前只有蜀文化才有。

这件金面具宽19.5厘米、高11厘米、厚0.04厘米、重46克,是目前发现商周时期形体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金面具。

面具在祭祀中主要起着通神娱神的作用,人使用面具便具有与神沟通的能力,而神灵也可以附在面具上传达它的旨意,所以面具是人神交流的媒介。

也有的专家认为面具还具有娱神的作用,在祭祀中戴上面具舞蹈来取
悦神灵,从而得到神的庇佑。

金沙出土的这件金面具表面打磨很光亮,但是背面却非常粗糙,它应该不会直接戴在人脸上,推测这应该也是贴附在某种器物上使用。

世界上最着名的金面具,是戴在古埃及十八王朝的第十二位法老图坦卡蒙的脸上。

而虽然面具在中国出土了很多,但是用黄金制成的面具目前只出现在蜀文化中。

因此有学者认为,蜀文化的金面具很可能是通过古代印度和中亚的途径传来,借鉴吸收了西亚近东文明的类似文化因素,由古蜀人按照自身的文化传统加以改造创新而成。

但是,另一些学者认为成都地区古蜀文明自成系统,有着自身的渊源和发展演化轨迹,金面具体现了基于中原技术的地方文化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