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学习心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流让课堂变得更美

——对课堂的有效交流的思考

泗水县教体局教研室吴桂玲

关键词:有效交流案例分析教师素质

摘要:交流时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手段,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生生之间的课堂交流多了,交流的时效性却并没有提高。本文通过案例分析解释了有效交流是学生与学科本质之间的交流。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主体,通过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倾听和积极评价来引导课堂的有效交流。

这次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培训,许多教授的讲座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很多观点让我耳目一新,确实有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之感。在这里我想就王洁教授关于有效交流的问题谈谈我的学习所得和所思。

“交流”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手段。古人云:“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只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的交流,智慧的碰撞,体验的分享,才能使课堂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国许多地区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十分强调师生、生生之间的课堂交流,以培养学生探究、合作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原有的教条化、模式化、静态化、单一化的课堂已不多见,在课堂上呈现出另外一番热闹景象:情境创设多样化、合作交流争鸣化、探究活动经常化、教学评价呵护化……不可否认这样的变化是令人欣喜的,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师生互动频率增加了,课堂交流的时效性降低了,并且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力等基本素养却没有像预想的那样得到发展。这样在课堂浮华之余,人们有很多的冷思考:什么是有效的课堂交流?教师如何才能提高交流的有效性?

我想通过王洁教授的《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的教学案例和大家一起来了解有效的课堂交流。王教授和教研组的老师们围绕沈老师的一堂公开课展开了研究。沈老师上课的内容是“两位数减两位数(100以内不退位和退位)。

第一次设计与教学:谁能把他的方法重复一遍。

沈老师首先创设春游的情境,然后提出要求:大家动脑筋想一想、算一算,“76—19”的差是多少?

当学生清晰的回答出答案时,教师露出赞许的目光,要求大家齐声拍手表扬他,然后接着问:“听懂他的意思了吗?谁再来说一遍?”

三名学生依次模仿着说了一遍,而后沈老师进行了归纳小结并进行了大量的巩固练习。

课后总结时,沈老师自己对课不满意并且困惑:这堂课学生学得比较被动,课堂交流也不活跃,有什么办法能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起来?

教研组教师的看法是:沈老师的教学还是扎实的,只是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上明显不够。

老师们普遍感到沈老师的课没能体现新课程理念。

教研员何老师介绍了国家和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计算教学要“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让学生“积累四则运算的感性认识,探究计算方法”的新要求。

在集体反思与讨论的基础上,大家得到了一个共同认识:教师应尊重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交流”不意味着让学生重复别人的正确算法,更应更尊重学生计算过程中的多种方法并让学生有机会表达出来。

在重新思考后,该教师又进行了第二次设计和教学。

第二次设计和教学: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教师也首先创设春游的情境,然后提出要求:大家动脑筋想一想、算一算,“76—19”的差是多少?怎么想的?然后在小组内说给大家听,看谁的方法多?

在学生小组内充分交流后,教师引导学生在全班内进行交流。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不时地用提问“还有不同的方法吗”、“你怎么想的”来引导学生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整个交流过程,学生积极主动、踊跃参与,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最后教师由衷的说:“同学们,大家的办法真多!以后你们就用自己喜欢的办法来进行口算。

课后,讲课的教师很兴奋,大家也感觉这堂课气氛活跃,学生积极主动,教师让学生独立地尝试、探索,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口算方法,并让学生在小组和全班中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交流尤其充分。而且沈老师的“自主尝试——小组交流——全班反馈”的教学策略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但是有教师提出了质疑:老师理解了不同学生的计算方法,但是同学之间是否也相互听懂了呢?要不要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呢?而且何老师的语言中几乎没有一句引导学生相互沟通的话,板书中没有引导对各种方法进行整理的暗示,总结中没有意识到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优化的判断。

然后听课的老师们进入班级询问学生,并进行了测验。结果出乎意料:85%的学生表示只知道自己的口算办法,而不明白其他同学的;在对“76-19=”的测试中仅有12%的学生会用两种或三种口算方法。那么,我们不仅要反思:课堂上学生交流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让每个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示给教师听吗? 仅仅是为了体现课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吗?事实上,除了几种常规算法外,其余的算法几乎就是几个优秀生的“专利产品”,他们你争我抢地进行发言,使课堂气氛显得很热闹。而大多数学生却成了“配角”,他们听得一知

半解,个别学困生在课堂上根本就是一个看客,连最基本的方法都不理解,更何况其他的方法呢!热闹的交流过程只是表面现象,事实证明大部分学生没有真正参与交流,这样的交流谈不上是有效的交流。

最后大家觉得在交流中教师要适时介入,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异同,并在比较中让学生寻找合理、简便的算法来培养学生优化算法的意识,看来交流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讲出不同的算法、听懂别人的算法,更重要的是在理解他人算法中作出比较和判断。沈老师也觉得很有必要借班再上一次,对什么是“交流”做出改进。

第三次设计和教学:听懂他的意思了吗?谁能解释一下?

教师也是先创设春游的情境,引导学生列出“76—19”的算式。

学生在全班内进行交流时,教师不断的引导:谁听懂他的意思了?谁能解释一下?与他的方法一样的还有吗?(许多学生举手示意相同)与他的方法差不多(相近)的有吗?

课后,听课的教师也做了同样的调查与了解,结果学生不仅能用多种方法口算,还能说明自己是怎样想的,教学效果非常好。这堂课中教师不仅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而且引导学生彼此沟通、相互理解,还让学生比较和分析他人的发言。这种交流不仅仅是让学生之间相互沟通并理解不同的算法,而是在分析寻找相对合理和最优的算法,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知识脉络,合理建构知识体系。可见,有效的交流不仅是学生对思维结果和思维过程的表达,它像一种对话——多种观点的分享、沟通与理解,更是多种观点的分析、比较、归纳、批判和整合的互动过程,最终形成学生对退位减法的深刻理解。

看来,交流就是让学生充分“说话”,尽可能给学生表达的机会;交流还要让学生表达不同的多样化的意见并相互启发;交流更要让学生之间相互沟通并理解不同意见,比较分析寻找相对合理和最优的意见,是学生与学科本质的一种对话。

有效课堂交流过程应该是学生的思维在交流中相互碰撞、相互沟通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交流中是起到主导作用的。“有效交流”需要教师的精心预设,需要教师的适时介入。有效交流对教师有什么要求?教师如何才能保证课堂交流的有效性?

一、提高自身素质,是实施有效交流的先决条件

正所谓“欲教人,先教己;要助人,先自助”,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交流,就必须充实知识,练好内功,提高自身

素。

首先,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基本功。如果一个教师对教材一知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