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译者的主体性
译者主体性的重要性及其在基础翻译课堂教学中的构建
![译者主体性的重要性及其在基础翻译课堂教学中的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1741ba26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e6.png)
译者主体性的重要性及其在基础翻译课堂教学中的构建译者主体性指的是译者根据自身的经验、知识和价值观对文本进行理解和转化的一种能力。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根据自己对文本的认识和理解加以处理,使翻译结果更贴近原文意义,并兼顾到目标语的语言习惯和传播效果。
译者主体性的重要性在于提高翻译质量。
翻译不仅仅是将一个语言转化为另一个语言,更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
每个译者都有自己独特的经验和视角,因此会对原文有不同的理解和诠释。
如果译者能够运用自己的主体性,结合自身的经验和知识来理解和转化原文,就能够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意义和信息,使翻译结果更加准确和准确。
译者主体性还能够提高翻译的艺术性。
翻译不仅仅是简单的搬运工作,更是一项艺术创作。
译者通过自己的主体性能够在翻译过程中注入个人的创意和风格,使翻译结果更富有艺术感和独特性。
在基础翻译课堂教学中,构建译者主体性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们加强对原文的理解和思考,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独立创作的能力。
在课堂上可以给学生们分发一篇短文,要求他们进行翻译,并在翻译过程中注入自己的主观理解和感悟。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们能够逐渐形成自己的翻译主体性。
课堂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分享彼此的翻译经验和见解。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们拓宽视野,接触到不同的翻译风格和思路,从而丰富自己的翻译主体性。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比较分析,引导他们比较不同译者的翻译版本和风格,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和优点,并融入到自己的翻译中。
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构建他们的翻译主体性。
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演练和作业布置等方式,培养学生们的实际翻译能力。
可以给学生们发放一些翻译任务,要求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主观感受进行翻译,并进行评估和反馈。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逐渐形成自己的翻译主体性。
译者主体性的重要性及其在基础翻译课堂教学中的构建
![译者主体性的重要性及其在基础翻译课堂教学中的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f1fe5e27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4a.png)
译者主体性的重要性及其在基础翻译课堂教学中的构建引言翻译是一门古老而又现代的艺术,它不仅涉及语言和文化的跨越,更关乎译者的个人能动性和主体性。
在传统的翻译课堂教学中,往往重视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译者主体性的培养。
译者主体性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尤其在当今全球化、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它对于提高翻译质量、促进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译者主体性的重要性,并探讨在基础翻译课堂教学中如何构建译者主体性。
一、译者主体性的重要性1. 译者主体性对翻译质量的影响译者主体性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主动性、创造性和个性化特征。
而这些特征对于翻译质量的影响是巨大的。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根据自己的语言能力、文化素养、专业知识等因素进行翻译决策,而这些决策将直接影响到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如果译者缺乏主体性,盲目奉行原文的字面意思,或者机械地替换词语而不顾及语境和文化背景,那么翻译的质量必然会大打折扣。
译者主体性对于提高翻译质量至关重要。
2. 译者主体性对跨文化交流的促进作用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而翻译作为文化交流的桥梁,其作用愈发重要。
如果翻译只是机械地将原文译成目标文,而不注重译者主体性的体现,很难获得被翻译文本的真实意义和情感。
有时候翻译甚至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导致误解和隔阂。
而具有译者主体性的翻译作品,往往能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思想、情感,从而促进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增加,翻译市场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传统的翻译模式难以满足这一需求,因为它往往是以“翻译不出来”的理由来解释许多跨文化问题,而事实上是因为译者缺乏主体性和创造性。
而具有译者主体性的翻译作品,不仅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还能够为翻译行业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发展。
1. 强调语言知识与文化素养的培养译者主体性的培养需要建立在扎实的语言知识和深厚的文化素养之上。
在基础翻译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注重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积累,包括词汇、语法、语用等方面;也要培养学生对原文语言所处文化的了解和感悟,以及对目标语言文化的认知。
浅析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浅析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207b752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31.png)
浅析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一、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重要性文学翻译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需要译者在跨越不同语言和文化的障碍时,不仅保持原作的情感和意义,还要注入自身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在这个过程中,译者的主体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译者主体性是确立翻译个性的基础。
每个译者都有自己的性格、生活经历和审美取向,这些个体特质将直接影响到译者对原作的理解和译文的呈现。
正是这些个性化的特质,才使得不同译者翻译同一文学作品时,所呈现出来的译文呈现出迥然不同的风格和情感。
译者主体性是保持文学作品鲜活性的关键。
文学作品是有生命力的,而译者必须通过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将原作中的鲜活情感和生动意象传递给目标读者。
译者主体性对于在译文中保持原作的艺术魅力和生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译者主体性是促进文学跨文化传播的桥梁。
文学作品的翻译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转换,更是文化观念与情感共鸣的传递。
译者的主体性使得文学作品得以在不同文化间建立起共鸣和联系,从而实现文学跨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在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需要通过一系列具体的翻译策略和手段来实现。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些应用策略进行探讨。
1. 保持原作的情感和意义在文学翻译中,保持原作的情感和意义是译者主体性的重要体现。
译者需要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将原作中的情感和意义传递给目标读者。
译者应该尽量贴近原作的情感蕴含和文化内涵,保持原作的情感张力和精神迸发。
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可以通过增加修辞手法、运用特定语言风格和结构等手段来使译文更贴近原作的情感和意义,从而实现译者主体性的体现。
2. 注入译者个人的审美情趣译者的审美情趣对译文的呈现具有重要影响,是译者主体性的重要表现之一。
在文学翻译中,译者可以结合自身的审美观念和语言风格,注入译文的艺术表现力,从而使译文产生特定的审美效果。
通过增加修辞手法、塑造特定的意象和情感表达等方式,译者可以在译文中展现个人的审美情趣,使译文更具艺术感和生命力。
译者主体性的重要性及其在基础翻译课堂教学中的构建
![译者主体性的重要性及其在基础翻译课堂教学中的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af10bfe8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7f.png)
译者主体性的重要性及其在基础翻译课堂教学中的构建一、概念解释1、译者主体性译者主体性是指译者在翻译时所具有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和特点。
译者主体性具有独立性、个性性和创造性。
2、基础翻译教学基础翻译教学是为学生的翻译能力打好基础的一门课程。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文字的基本知识、阅读能力、口译能力、笔译能力以及文化素养等。
基础翻译教学是翻译教育中的基础教育。
1、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原文,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运用翻译技能。
在基础翻译教学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和交流,找到最优解。
2、注重语言机能语言机能是指语言在实际运用中所承担的各种功能。
在基础翻译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学生的语言机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完成翻译任务。
3、注重文化背景文化背景是影响翻译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基础翻译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帮助他们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从而更好地掌握翻译技巧。
1、拓宽知识面翻译的知识面是非常广泛的,而要想具有较强的译者主体性,就必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通过阅读书籍、文献、期刊等,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可以提高翻译效率和精度。
语言是翻译的工具,基础翻译教育中,老师应该注重学生的语言技能培养,如提高语音、语调、语速等,从而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翻译过程需要译者进行独立思考,基础翻译教育中,老师应该通过一些方法,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提出问题、进行讨论等,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完成翻译任务。
四、结论译者主体性在基础翻译教育中的应用和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要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注重语言机能和文化背景,拓宽知识面、培养语言技能,以及大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从而使学生具有更强的译者主体性,更好地完成翻译任务。
浅析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浅析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22a24b6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26.png)
浅析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是一种较新的翻译观念,其指出翻译时应该考虑到译者自身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以及情感表达,将自己的个人特色融入到翻译过程中,这样能够使译文更贴近原文的精神和风格,同时也能够赋予译本新的艺术价值和生命力。
从文学翻译的角度来看,由于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等问题,译者需要借助自己的主体性来解决问题,而译者主体性的应用有以下三个方面:一、理解原文的主体性文学作品是作者通过自我认识与创作所产生的思想和情感的呈现,其作品的精神内涵就是一种主体性的表达。
译者在翻译时需要通过自己的认知和领悟,切实理解原文的主题、人物性格及背景等重要内容,才能在翻译过程中表达出原作的意境和情感,这就要求译者有良好的主观能动性,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添加自己的理解和表达,实现原文与译文的互通。
比如,翻译《老人与海》这本小说时,译者需要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以及原作所表达的深刻意境,同时在翻译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情感表达,让译文表达出与原作同样的深刻含义。
二、译者的语言表达和风格译者可以融入自己的语言特色和表达风格,使译本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和风格,但同时需要遵循原作的文体和语言风格。
在这个过程中,译者需要在保证原作的风格和译文的流畅性之间进行权衡。
比如,翻译《红楼梦》这样的中国古典名著时,译者需要准确表现原作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同时采用风格优美的中文表达,准确传达出原作的情感和思想。
三、译者的艺术创新译者可以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添加适当的情节、语言或细节等元素,进行艺术创新。
这种创新并不是单纯改变原作,而是在保留原作核心思想和精神的前提下进行创新,使译本有更高的观赏价值和艺术成就。
比如,在翻译《小王子》这本书时,译者可以在原作的基础上添加自己的想象,创造出一些更加精彩的情节和细节,同时保持原作的情感和思想核心不变。
总之,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是一个动态的、有机的过程,需要兼顾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原作的内在精神,以达到最佳的文学艺术效果。
译者主体性的重要性及其在基础翻译课堂教学中的构建
![译者主体性的重要性及其在基础翻译课堂教学中的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12d895f3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b5.png)
译者主体性的重要性及其在基础翻译课堂教学中的构建译者主体性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个人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它是翻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持翻译作品的原创性和独特性具有重要作用。
译者主体性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译者主体性能够赋予翻译作品以个性和鲜明的风格。
每个译者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和感受,这些经历和感受会在翻译中不可避免地影响到译者的选择和决策。
译者主体性能够体现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和诠释,使得翻译作品更具有个性和独特性。
译者主体性能够使得翻译作品更加符合目标读者的需求。
译者不仅是文本的传递者,还是文化的传递者。
他们具有对目标读者的了解和认知能力,能够根据读者的文化背景、语言习惯和阅读习惯进行翻译。
译者主体性能够使得翻译作品更加贴近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情感需求,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译者主体性能够对翻译作品进行创新和改进。
翻译并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而是一种有创造性的语言活动。
译者通过运用自己的语言和文化知识进行创新和改进,使得翻译作品在表达形式和风格上与原文有所不同。
译者主体性能够提供新颖的翻译观点和方法,推动翻译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鉴于译者主体性的重要性,如何在基础翻译课堂教学中构建译者主体性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以下是一些建议: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译者主体性的形成离不开学生广泛的阅读和深入的思考。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各种文本,并鼓励他们积累词汇和文化知识,提高识别和理解能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让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注重学生的翻译实践。
只有通过实际操作,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译者主体性的重要性和价值。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口译和笔译练习,让他们亲身体验翻译中的困难和挑战,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开放性的翻译任务。
这些任务不仅要求学生对原文进行准确的转换,还要求他们思考如何在译文中体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这些任务,学生能够培养自信心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译者主体性。
译者主体性的重要性及其在基础翻译课堂教学中的构建
![译者主体性的重要性及其在基础翻译课堂教学中的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4efb80c7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7c.png)
译者主体性的重要性及其在基础翻译课堂教学中的构建一、引言翻译课程作为翻译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其教学内容涵盖了翻译的基本理论、技巧和方法。
在基础翻译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文字、语言和文化知识的传授为主,但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社会背景下,翻译人才需要具备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素质。
译者主体性逐渐成为翻译教学的重要议题之一。
本文将首先介绍译者主体性的重要性,然后探讨在基础翻译课堂教学中如何构建译者主体性,以期为提升翻译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二、译者主体性的重要性译者主体性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体特质。
在翻译实践中,译者主体性对翻译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具体来说,译者主体性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重要性。
译者主体性是翻译的内在动力和动力来源。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不断地思考、选择和决策,而这些过程都离不开译者个体的认知、情感和意识。
译者主体性可以激发译者内在的翻译热情和创造力,帮助译者更好地完成翻译任务。
译者主体性是翻译个体差异的外在表现。
不同的译者由于个体差异,其在翻译实践中的表现和成果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译者主体性可以体现出译者的独特风格和特点,丰富了翻译活动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译者主体性是翻译过程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在翻译实践中,译者需要根据具体的翻译任务和翻译目的进行灵活的思维和操作。
译者主体性可以帮助译者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翻译环境和需求,提高翻译的质量和效率。
由此可见,译者主体性对翻译活动的开展和翻译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基础翻译课堂教学中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在基础翻译课堂教学中,如何构建译者主体性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下面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探讨在基础翻译课堂中构建译者主体性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基础翻译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和跨语言能力。
跨文化能力是指学生了解和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联系的能力,而跨语言能力是指学生具备在不同语言系统之间进行转换和表达的能力。
浅析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浅析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c255665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c0.png)
浅析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在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因素。
译者主体性指的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加入的个人理解、感情、审美观点等因素。
在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对于译作的质量和风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进行浅析。
可以说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是不可避免的。
因为文学作品往往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情感,译者在翻译这些作品时难免会受到情感、审美等因素的影响。
译者主体性的存在并不意味着译者可以随意改动原文,而是指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译者可以适当地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这也是为什么同一部作品在不同译者手中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色。
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需要符合文学作品的特点。
文学作品通常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复杂性,译者在翻译时需要全面理解原作的内涵和风格,然后将其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表达。
在这个过程中,译者无法完全做到对原作的机械翻译,而需要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来重新创作出适合目标读者接受的译文。
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需要在保持原作思想精髓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语言表达和结构调整来呈现出译者个人的风格。
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可以丰富译作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文学作品是一种艺术的表达形式,它需要通过语言来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译者主体性的存在可以使译作在表达方式和感染力上更加丰富和生动。
译者可以通过合理的语言调整和情感投入,使译作更好地契合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审美需求。
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可以为译作赋予新的生命力和魅力。
译者主体性的重要性及其在基础翻译课堂教学中的构建
![译者主体性的重要性及其在基础翻译课堂教学中的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075869ac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d7.png)
译者主体性的重要性及其在基础翻译课堂教学中的构建译者主体性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个人情感、思想以及对文本的理解与解释。
在翻译实践中,译者主体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影响着翻译作品的质量和效果。
在基础翻译课堂教学中,如何构建学生的译者主体性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译者主体性的重要性及其在基础翻译课堂教学中的构建。
一、译者主体性的重要性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文学翻译中的表现在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对翻译作品的品质有着直接的影响。
文学翻译要求译者在保持原文意境和情感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运用个人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将原作中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得以再现。
如果译者缺乏主体性,可能会导致翻译作品失去原著的韵味和情感色彩,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
2. 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译者主体性在跨文化交际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而译者作为文化的传播者和桥梁,需要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将跨文化信息进行传递和交流。
译者的主体性能够使翻译作品更加贴近目标文化的读者,增加翻译作品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
3. 译者主体性对翻译能力的培养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是译者运用自己的语言能力和文化修养进行创造性表达的重要保障。
通过运用自己的语言天赋和文化积淀,使翻译作品更加生动具体,产生异于原作的审美效果。
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影响着翻译作品的品质和效果,对于翻译能力的培养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基础翻译课堂教学中,如何构建学生的译者主体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在基础翻译课堂教学中,构建学生的译者主体性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包括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修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思维方式的培养。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学生的译者主体性:1. 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译者需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包括语法、词汇、句式和表达方式等。
浅析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浅析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ec81397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d7.png)
浅析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从古至今,文学翻译一直扮演着文化交流和文学传播的重要角色。
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的主体性对结果产生着重要影响,而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也成为了研究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从译者主体性的概念、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以及对翻译品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浅析。
一、译者主体性的概念译者主体性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主观意识和主观能动性。
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通过对原文的理解、分析和再创作,将原文重新呈现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译者的主体性会对翻译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译者主体性主要包括译者的文化背景、语言能力、认识水平、审美情趣等因素,这些因素会在翻译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影响到翻译的准确性、流畅性和传达效果。
在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学作品的翻译不仅要传达作品的语言信息,还要传达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和文化内涵。
在这个过程中,译者的主体性会直接影响到翻译的效果和品质。
在文学翻译中,译者的文化背景对翻译起着重要作用。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产生影响,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充分考虑作品所处的文化环境,将原著中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在译文中得以体现,使译文更具有可读性和可接受性。
在文学翻译中,译者的语言能力直接影响到翻译的质量。
译者需要具有优秀的语言能力,准确理解原文的语言信息,并且能够巧妙地运用译文语言,使译文通顺流畅、表达得当,符合目标读者的语言习惯和审美情趣。
在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审美情趣也会直接影响到翻译的效果。
译者需要通过对作品的理解和把握,用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去再创作译文,使译文既能忠实地传达原著的风格和韵味,又能迎合目标读者的审美需求。
三、译者主体性对翻译品质的影响译者主体性对翻译品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翻译的准确性、流畅性和情感传达等方面。
在翻译的准确性方面,译者的主体性直接影响到翻译的准确性。
译者需要准确把握原文的语言信息和含义,理解原文所表达的意思,并能够准确地再现在译文中。
浅析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浅析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96c6fa6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54.png)
浅析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摘要】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借助自身的语言、文化背景和情感体验,赋予原作独特的诠释和表达。
本文首先从翻译的定义和主体性入手,探讨了文学翻译的特点和译者主体性的重要性,以及译者主体性在实际翻译中的表现方式和与原文的关系。
接着分析了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实际应用,讨论了其作用和局限性,并对译者主体性的理解与看法做出总结。
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可以启发出更具个性和魅力的译文,但也可能使原文的意境和细节有所偏离。
译者需要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恰当地运用自身主体性,以确保翻译作品既忠实于原作又能传达出独特的译者风格。
【关键词】文学翻译、译者主体性、翻译、定义、重要性、表现方式、关系、实际应用、作用、局限性、理解、看法1. 引言1.1 翻译的定义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活动,指的是将一种语言的文字或口头表达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过程。
翻译不仅是简单的语言转换,更是文化传播和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
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翻译扮演着连接不同文化之间的桥梁的角色。
通过翻译,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的作品和思想,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文学翻译中,译者需要不仅仅对文字进行准确的转换,还要注入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以确保所译文本符合目标语言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
译者的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影响着最终翻译成果的质量和效果。
了解并认识译者的主体性对于深入理解文学翻译的本质和意义至关重要。
1.2 翻译的主体性翻译的主体性是指译者在进行文学翻译时个人的主观意识和审美情趣所表现出来的特质。
翻译并非简单的文字转换,而是一个充满个人色彩和体验的艺术过程。
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每位译者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文化背景和语言风格,这些因素会在译文中得到体现。
译者主体性不仅能够为译文增添个性和鲜活感,还能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原著的内涵和风格。
浅析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浅析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f886b6b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d3.png)
浅析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1. 引言1.1 译者主体性的概念译者主体性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个人主观意识和独特风格。
译者主体性并非完全客观客观客观客观客观客观客观客观客观客观客观客观客观客观客观客观客观客观客观客观客观客观客观客观。
译者主体性在翻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体现了译者的个人才华和文化素养,更为译文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和品味。
通过译者主体性的运用,译文能够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意境和情感,让读者更加贴近原著的精神内涵。
译者主体性的发挥需要译者具备丰富的文学修养和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译者对原文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译者主体性的确立是翻译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译者与原著之间的一次精神碰撞和融合。
在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情感表达,需要译者有才华和感悟力来恰如其分地传译。
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成为了提高译文质量和传播原著精神的关键因素之一。
1.2 翻译中的重要性翻译中的重要性在文学翻译领域中是至关重要的。
译者通过对原文的理解和再创作,将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沟通桥梁。
翻译不仅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著作品,还能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翻译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翻译帮助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通过翻译,读者能够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学作品,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和情感。
翻译作为文化的传播工具,承载着跨越语言和文化障碍的使命。
翻译促进了文学作品的传承和发展。
许多经典文学作品因为被翻译成多种语言而得以广泛传播,留存至今。
翻译是文学作品跨越时空的桥梁,使得不同时代的读者能够共享这些优秀作品。
翻译也对文学创作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翻译作品,译者可以借鉴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风格和表达技巧,拓宽自己的创作思路,促进文学创新。
翻译在文学领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既是文学作品与读者之间的桥梁,也是文学创作的灵感源泉。
译者在进行文学翻译时需对自己的主体性有清醒的认识,秉持专业精神和责任感,为原作品和读者之间搭起一座稳固的桥梁。
译者主体性
![译者主体性](https://img.taocdn.com/s3/m/c91805bf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15.png)
译者主体性译者主体性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个人风格和特点。
每个译者都有自己的独特视角和表达方式,因此在翻译同一段文字时,不同译者可能会有不同的译文呈现。
译者主体性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词语、翻译句式和表达方式来展现。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根据原文的语境和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灵活地运用自己的翻译技巧和判断力。
译者应具备丰富的背景知识,对原文所涉及的领域有一定的了解,以便准确地传达作者的意图。
同时,译者还需要有较强的语言驾驭能力,能够准确理解原文中的词汇、句法和语法结构,并将其转化为目标语言的恰当表达方式。
译者主体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译者的翻译功底和个人风格。
不同的译者可能会偏好不同的表达方式,或者在翻译时会注入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因此每个译者的译文都可能略有不同。
然而,译者主体性并不意味着译者可以随意加入个人观点或对原文进行改编。
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义和风格是译者的首要任务,译者主体性应确保在传达原意的基础上进行,并尽量避免过度干涉原文的语义和风格。
作为一名译者,在展现自己的主体性的同时,还应注意保持译文的专业性和客观性。
译文应符合目标语言的文化和习惯,以便读者能够准确地理解原文的含义。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可以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如意译、词组转换、换句话、比喻等,来准确地传达原文的信息和情感。
同时,译者还应注意语言的简洁性和流畅性,使译文更易于阅读和理解。
总之,译者主体性是翻译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每个译者都应该在符合原文意图的基础上,保持自己的独特风格,以提供高质量的译文。
译者主体性的展现需要译者具备专业知识和语言驾驭能力,并注重译文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译者应努力提升自己的翻译水平,为读者呈现更优秀的译作。
综上所述,译者主体性是翻译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它反映了译者的个人风格和翻译能力。
译者应根据原文的语境和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恰当运用自己的翻译技巧和判断力,以准确地传达作者的意图。
然而,译者主体性的展现应保持在传达原意的基础上,并注意语言的简洁性和流畅性。
浅析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浅析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5c60b73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89.png)
浅析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译者主体性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人特色和个性色彩。
在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应用对于保持原著风貌和表达译者个人风格都具有重要意义。
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有助于保持原著风貌。
文学作品往往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情感,而译者主体性的应用可以帮助译者更好地理解并传达原作的风格和情感。
译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理解和感受,选择合适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来保持原著风貌。
对于一部幽默搞笑的小说,译者可以运用自己的幽默感和理解,用恰当的表达方式让读者领略到原著的幽默风格。
译者主体性的应用可以让文学作品在翻译过程中获得新的生命和魅力。
每个译者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和审美观,他们可以通过在翻译中采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为作品注入新的灵感和创意。
这种独特的个人风格可以让读者对原著有更深的感受,从而使文学作品在不同语境中得到更多的欣赏和理解。
译者可以通过更加流畅和通顺的句子结构,使原著的情节更加生动和紧凑,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译者主体性的应用也有助于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文学作品是不同文化之间的桥梁,而译者则是文化之间的中介者。
译者主体性的应用可以帮助译者更好地理解和解读原著中的文化元素,并将其传达给读者。
通过在翻译中结合自己的文化背景和理解,译者可以更准确地传达原著中的文化内涵和思想精髓,从而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理解。
译者主体性的应用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译者主体性应该建立在对原文的准确理解和表达的基础之上。
译者在运用个人风格和表达方式进行翻译时,应该注意不要偏离原著的意图和风格,从而导致翻译的误差和失真。
译者主体性应该尊重和体现原著作品的风格和特点,而不是过度突出个人的主观色彩和偏好。
译者应该保持客观和中立的立场,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作品和读者。
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它能帮助译者保持原著风貌,使文学作品在翻译中获得新的生命和魅力,并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译者主体性的应用也需要注意在准确理解原著和尊重原著风格的基础上进行,以保证翻译的质量和准确性。
译者主体性的重要性及其在基础翻译课堂教学中的构建
![译者主体性的重要性及其在基础翻译课堂教学中的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7dd13613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1b.png)
译者主体性的重要性及其在基础翻译课堂教学中的构建导言翻译是一门复杂而又细致的学科,翻译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翻译能力的关键环节。
在翻译课堂教学中,译者主体性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因素,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翻译水平和翻译质量。
本文将从译者主体性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在基础翻译课堂教学中的构建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加深对译者主体性的理解,为翻译教学提供一定的启示。
一、译者主体性的概念译者主体性是翻译过程中译者自身特有的认识、认知、情感等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简单来说,译者主体性就是译者个体在翻译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主观意识和主观能动性。
在翻译理论研究中,译者主体性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但无疑地,译者主体性对翻译活动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译者主体性决定了翻译活动的独特性。
每个译者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学术背景、文化观念等,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思维模式、选择策略、语言表达等方面,使得每一份译文都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译者主体性决定了翻译活动的主观性。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会受到各种意识形态、情感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必然会在译文中得以体现,因此译文往往会反映出译者自身的主观倾向和情感色彩。
译者主体性决定了翻译活动的双重性。
翻译活动不仅仅是对源语言的解释和再现,更是对目的语言的再创造和再构建,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既要尊重原文的风格和特点,又要充分考虑目的语言的交际要求和接受者的理解能力,这就需要译者主体性的双重发挥。
译者主体性不仅是翻译活动的内在属性,更是翻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在基础翻译课堂教学中,如何构建学生的译者主体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动性,已成为当前翻译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1. 促进学生思维深入和意识形态建构在翻译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对待翻译的态度是尤为重要的。
译者主体性的构建能够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原文的意义,主动探寻原文之外的文化与社会信息,提高对原文背景和蕴涵的理解。
通过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可以促使学生对源语言和目的语言文化、思维方式的比较和交流,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积累,提高其综合素养。
从目的论角度浅谈外宣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从目的论角度浅谈外宣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https://img.taocdn.com/s3/m/639a4484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61.png)
从目的论角度浅谈外宣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1. 引言1.1 外宣翻译的重要性外宣翻译在国际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外宣翻译越来越成为政府、企业、组织等各种单位传播信息、推广形象、开展合作的重要手段。
外宣翻译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转换,更是文化传播和意识形态交流的载体。
通过外宣翻译,一个国家或组织可以将自己的政策、文化、价值观等信息传递给国际社会,增进各国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促进合作和发展。
外宣翻译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外宣翻译有助于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通过翻译外宣材料,可以让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信息,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外宣翻译有利于提升国家或组织的国际形象和声誉。
精准、规范的翻译可以使信息传达更加清晰、准确,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提升国际影响力。
外宣翻译还可以弥补不同语言之间的沟通障碍,帮助人们跨越语言障碍,分享文化、知识和思想,促进文明交流与互鉴。
外宣翻译不仅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更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对于国际交流与合作、文化交流与传播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1.2 译者主体性的意义译者主体性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个人思想、情感和风格。
在外宣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存在具有重要的意义。
译者主体性能够使翻译作品更具个性化和生动性,从而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增强翻译作品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译者主体性能够使翻译作品更具创造性和灵活性,有助于突破语言和文化的障碍,让原文的内容更好地传达给目标读者。
译者主体性还可以使翻译作品更具情感色彩和人文关怀,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联系。
译者主体性在外宣翻译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能够提升翻译作品的质量和效果,实现有效的传播和交流。
2. 正文2.1 外宣翻译的定义和特点外宣翻译是指将政府、企业或组织的宣传材料、新闻稿件等内容进行翻译,以便传播到国外受众中。
外宣翻译具有以下特点:外宣翻译要求译者具备高度的专业素养。
译者需要对所翻译内容的背景、专业术语有深入的了解,以确保准确传达原文意思。
译者主体性的重要性及其在基础翻译课堂教学中的构建
![译者主体性的重要性及其在基础翻译课堂教学中的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a43c6824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ff.png)
译者主体性的重要性及其在基础翻译课堂教学中的构建译者的主体性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个体差异和个人观点的体现。
与机器翻译不同,译者的主体性能够赋予译作更多的灵活性和独特性,使译文更具有艺术性和感染力。
培养译者的主体性在基础翻译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译者的主体性能够提高翻译质量。
翻译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
每个译者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文化背景和情感体验,这些因素都将对译者的翻译产生影响。
通过培养译者的主体性,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翻译理论,并在实际操作中注入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个人经验,从而创造出更具有独特风格和个性的译作。
译者的主体性能够提升学生们的翻译能力。
在基础翻译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译者的主体性有利于学生们更深入地理解源语和目标语之间的文化差异和语言特点。
通过分析和比较不同译者的译作,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翻译中的个体差异,并积累翻译经验。
培养译者的主体性还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创新能力,激发他们在翻译过程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进一步提升翻译质量。
在基础翻译课堂教学中构建译者的主体性还可以促进学生们的自我认知和发展。
翻译是一项高度复杂和艰巨的任务,需要译者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和深厚的文化素养。
通过培养译者的主体性,学生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发展自己的翻译能力。
通过与其他译者的交流和讨论,学生们可以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在基础翻译课堂教学中,如何构建译者的主体性是一个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老师可以通过讲解翻译理论和实例,引导学生们理解翻译中的主观因素和个体差异,并鼓励他们在翻译过程中注入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交流和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翻译经验和观点,从而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成长。
老师还可以通过评价学生们的译作,给予他们具体的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不断改进和提高。
浅析新闻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浅析新闻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https://img.taocdn.com/s3/m/54c40cc8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8d.png)
浅析新闻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摘要】新闻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译者的主体性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译者在选择词语时的主体性发挥能够影响翻译的质量和传达的效果,同时对新闻事件背景的理解和表达也展现出译者的主体性。
在处理文化差异时,译者的主体性也会有所体现,影响着翻译稿件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译者还通过对新闻报道风格的影响和对翻译责任与选择的把握展现出其主体性。
译者的主体性对新闻翻译具有重要影响,如何更好地发挥译者主体性成为一项重要议题。
新闻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发挥至关重要,需要被更多重视和研究。
【关键词】新闻翻译、译者主体性、词语选择、新闻事件背景、文化差异、报道风格、责任与选择、影响、发挥、重要性。
1. 引言1.1 新闻翻译的重要性新闻翻译在信息传播和跨文化交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们对国际新闻的需求日益增加,而新闻翻译就是连接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桥梁。
通过新闻翻译,人们可以了解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事件和信息,增进对外界的认知和理解。
新闻翻译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新闻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新闻可以了解到国内外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实时信息,对公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而跨文化沟通和理解的障碍也使得新闻翻译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通过翻译,不同国家之间才能更好地交流和互动。
新闻翻译在当今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它不仅连接着不同语言和文化,还促进着信息的传递和沟通,对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译者在新闻翻译中的主体性发挥显得尤为重要。
1.2 译者主体性的定义译者主体性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展现出的独特个性和思维方式。
译者主体性包括译者的语言能力、文化背景、审美观念、价值观念等多个方面,这些因素将影响译者对原文信息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译者主体性不仅仅是对原文的简单翻译,更是译者个人对原文内容的解读和再创作,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展现出的专业能力和思维深度。
译者主体性的重要性及其在基础翻译课堂教学中的构建
![译者主体性的重要性及其在基础翻译课堂教学中的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20612529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e5.png)
译者主体性的重要性及其在基础翻译课堂教学中的构建译者的主体性是指译者在进行翻译活动时所持有的主观态度、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等个体特征。
这些个体特征会对翻译的结果产生影响,并且是翻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译者的主体性是一种个体差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去理解和表达。
译者主体性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译者主体性是翻译过程中思维和判断的先决条件。
翻译是一种高度复杂的语言活动,需要译者根据文本的语言和文化背景进行理解和转化。
译者的主体性会影响他们对原文的理解和选择,从而对翻译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译者主体性体现了翻译的创造性和灵活性。
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译者需要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转化和再创作,使得翻译文本与目标读者的语言和文化背景更加契合。
译者的主体性可以帮助他们在翻译过程中发现并运用新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以提高翻译质量。
译者主体性反映了翻译过程中的个体参与和主权意识。
每个译者都有自己独特的经验和知识,这些经验和知识会影响他们对原文的理解和翻译策略的选择。
译者主体性的存在使得翻译不再是一种机械的转换过程,而是一种个体参与和主动创造的活动。
为了培养和构建学习者在基础翻译课堂中的主体性,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教师应该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素材和案例,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翻译实践。
通过让学习者面对不同领域和类型的文本,让他们在实际的翻译中感受到自己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的方式引导学习者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
翻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学习者充分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分析和判断。
教师可以引导学习者在翻译实践中思考翻译问题的多样性和可能性,培养他们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习者进行翻译实践和交流,鼓励他们在课堂中分享自己的翻译经验和观点。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讨论,学习者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和观点,从而拓宽自己的思路和方法,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教师还可以通过反思和评估的方式帮助学习者认识到自己的主体性和翻译质量。
译者主体性的重要性及其在基础翻译课堂教学中的构建
![译者主体性的重要性及其在基础翻译课堂教学中的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bb011923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de.png)
译者主体性的重要性及其在基础翻译课堂教学中的构建译者主体性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人特质,用自己的语言和风格诠释原文,使译文更加贴近读者和原作的意图。
译者主体性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帮助译者产生积极的翻译心态;二是提高译文的质量和可读性;三是丰富翻译的文化内涵。
译者主体性有助于培养积极的翻译心态。
翻译工作本身是一种高度主观的活动,需要译者对原文进行理解和解读,并用自己的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法来表达。
如果译者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翻译过程中只是机械地替换字词,那么必然会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动力和创造性。
相反,如果译者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将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情感融入到译文中,那么翻译工作就会变得更加有趣、有意义,译者也会更有信心和热情地面对挑战。
译者主体性有助于提高译文的质量和可读性。
译者主体性意味着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能够根据自己的语言能力、文化背景和审美观点,选择最合适的词汇和句法结构,使译文更加贴近读者和原作的意图。
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译文的准确性和流畅度,还可以使译文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译者主体性还可以使译文更具个性化,区别于机器翻译和不同译者之间的风格差异,增加读者的阅读体验和译文的可读性。
译者主体性有助于丰富翻译的文化内涵。
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转换的过程,还涉及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当译者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时,他们可以在译文中加入更多的文化色彩和内涵,使译文更贴近原作和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
这样做不仅可以传递原作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还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
译者主体性还有助于译者应对文化冲突和价值观差异,避免过度本土化或异化,保持译文的原汁原味。
由于译者的主体性对翻译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因此在基础翻译课堂教学中应该重视对译者主体性的培养和构建。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发表个人观点和想法,提供个人经验和感受,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译者的主体性
【摘要】翻译一直热衷于对忠实标准及由此衍生出的类似概念的讨论,而对于译者的主体性却没能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文化转向”后,译者才逐渐从幕后走向前台,有关其主体性研究也经历了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本文从译者身份的变迁、译者主体性的表现等方面探讨了译者主体性这一命题,并通过英语的文学翻译,说明译者主体性的体现、作用以及影响。
说明翻译不是复制,译者不是处于被动的地位,译者的主观介入和创造性不可避免,译作不可能是透明的。
【关键词】译者;主体性;边缘化;翻译
翻译史可以说跟人类的历史一样悠久,自从有了语言就有了翻译。
但译者却出现了边缘化的现象——把对译者的研究从翻译研究领域中排挤出去,直到西方翻译研究出现“文化转向”之后。
一、译者身份的转变
(一)译者主体性遮蔽的原因
中国译者的地位边缘化首先是由于中国文化长期自视为世界中心的社会文化心态所造成的。
其次就是传统翻译观对翻译主体的遮蔽。
中国历史悠久,大部分时间处于强势地位。
便形成了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历史上出现过三次翻译高潮,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都是在中国主体意识下进行的,与译者相关的译论很少。
纵观中国翻译理论,无不以“忠实”为核心。
传统翻译观中还有诸多翻译的理想标准.这些通常是难以企及的。
再者就是很多译者同时是著名的学者、作家、政治家等,后者所代表的更为崇高的社会地位也使他们的译者身份显得无足轻重。
在西方也同样如此,首先源于圣经翻译的传统。
圣经翻译要求译者完全抹杀自己的个性,成为上帝之言的忠实记录者。
其次,很多著名译者也有较为引人注目的其它身份,如作家;而普通译者,他们通常接受赞助人的委托进行翻译,对翻译的决策没有话语权。
第三,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导致文化上“自恋”情节,从选材上和翻译决策上实行归化的翻译策略,导致译者的“隐形”。
(二)主体地位的显现
令人高兴的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出现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翻译研究得到了应有的重视。
这期间形成了面向译入语文化的文化学派翻译理论.以埃文左哈尔,图里为代表的多元系统理论和以安得烈.勒菲弗尔为代表的操纵学派理论强调了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作用及其可见性。
接下来在解构主义者如罗兰.巴特的“作者之死”以及韦努蒂的对传统翻译观的抵制等的理论研究中译者地位都得到了大大的提
高。
在国内,也不断有学者谈论有关译者主体性的话题。
总而言之,译者地位有了很大的提升,其主体性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二、主体性的体现
译者主体性体现在翻译的整个过程,当译者面对形形色色的外来文化与耀眼夺目的作品时,该如何取舍呢?
首先包括对原文本的选取,对翻译策略的选择,以及对译语风格和具体词汇的选择等。
而这些往往取决于译者的文化背景、个人品位、意识形态、政治观点等。
此外,翻译目的也可以影响译者对文本的选择。
其次,译者主体性还表现在译者对原文本的阐释上。
译者作为原作的读者不可能在对原文本的理解上和原作者的本来意图完全一样,因为两者毕竟生活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
能否充分理解原作的要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第三,译者主体性可以表现为译者在翻译中对原作品的操纵。
这种操纵包括了译者对原作的故意篡改,可以说是其主体性表现的一种极端形式。
虽然我们一直强调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但并不意味着译者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创作.在特定的情况下,采用翻译、解释或是改编的策略,可能是合适的。
但是必须存在一定的限度,造成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曲解则是译者翻译的失败。
三、译者的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具体体现
受译者的生活经验、翻译目的等因素影响.不同译者对同一作品有不同的理解,这也是很多文学作品存在不同译本的原因。
翻译目的不同,翻译的策略也不同,如果译者想尽量考虑读者的文化背景和水平,向读者靠拢,用较强的目的语使译文尽可能地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和理解方式.方便读者快速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他就可以采用归化法的翻译策略,如
原文:Said the Rocket。
“……However。
I don’t care a bit.
Genius like mine is sure to be appreciated some day.”
其中一种译法是,火箭说:“可是我一点儿也不在乎。
天生我材必有用。
”
而巴金则翻译为,火箭说:“不过我倒一点儿也不在乎。
像我这样的天才总有一天会给人赏识的。
”
前一种译法将汉语成语和谚语运用到翻译的作品之中.语言简练,用目的语使读者快速把握句意,更能使读者所接受,所以在两种翻译中显现出优势。
采用目的语中常用的措辞和语言表达方式,使他们能够轻松地保持自己的阅读习惯进行阅读。
不会对读者产生太大的心理负担。
文学作品中常出现的翻译障碍还有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双关、对比、押韵等。
这些修辞手法使得原作品充满了艺术魅力,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而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倘若破坏了这种艺术价值,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文学作品的魅力。
在译文中体现译者的创造力对译者的语言驾驭能力和文化造诣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而这些正是译者主体性的重要体现。
总之,译者的地位经历了一个从隐身到现身的过程。
有关译者的主体性的研究也在译界掀起一阵旋风。
需要指出的是,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并不是无限度的,过度的张扬主体性难免会陷入另一个极端。
因此,译者在发挥主体性时还应注重适度性原则。
随着语言文学的不断发展.人们也逐渐意识到文学翻译不仅仅是语言之间的转化.更多地涉及到译者的主体性。
是一个语言与文化不断冲击和融合的过程。
这是对译者语言转化能力的一个考验,但这些都要求译者能够把握主体性的限度,使其真正发挥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桥梁作用,实现文学翻译中的价值,促进文学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查明建,田雨.论译者主体性---从译者的文化地位的边缘化谈起[J].中国翻译,2003年第1期.
[2]陈秀.论译者介入[J].中国翻译2002,(1).
[3]陈缘梅.再论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J].茂名学院学报,2009,19(5):46-48.
[4]葛校琴.后现代语境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5]任肖飞.论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J].知识经济.2009(11):153.
[6]苏福忠,张敏.了不起的火箭[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96.
[7]Venuti,Lawrence.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Press,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