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的自我监测 ppt课件
合集下载
血糖监测PPT课件
控制好血糖就可以 避免产生并发症
好多糖尿病患者都是这样认为的。 其实这种想法也是错误的。
E-1使用已用过的试纸 用新试纸重新测试
E-2在 符号出现前滴血。 用新试纸并且要 等到 显示后再滴加血样。
E-3测试时温度超出了 系统建议范围。 将 血糖仪放置于周边温度在 10 - 40℃(50104℉)的环境中,30 分钟后重新测试。
了解糖尿病控制的怎样, 只要定期监测空腹血糖就可以了
临床上有很多患者空腹血糖不高, 但餐后血糖较高。
血糖监测的频率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推荐自我监测: 注射胰岛素或用促胰岛素分泌剂患者:1-4 次/日 血糖控制良好或稳定:1-2天/周 1型糖尿病:3-4次/日
正确对待血糖结果
1、注意总体情况,别为一个结 果不好而烦心。
2、如果血糖很高或很低,再测 一次。
3、如果血糖波动较大,要及时 去看医生。
糖尿病治疗不达标的危害:
牙周脓肿 肺结核 肾病
脑梗塞、脑出血 白内障,视网膜 病变
心肌梗塞、心绞 痛、高血压
便秘、腹泻
麻木、神经痛
感染 坏疽、截肢
低 血 糖 的 症 状(1)
最早出现的症状: 自觉症状:心慌、手抖、出冷汗、面 色苍白、四肢冰冷、麻木和无力
E-4由于血粘度异常高 或血量不足,而使得 血样未能在2秒钟内 填满试纸反应区。 用新试纸,采足够的血样重新测试。
E-5试纸可能已损坏。 用新试纸重新测试。
测血糖为什么用酒精消毒
人们经过反复的试验,知道浓度为75% 的酒精杀菌力最强,所以医用消毒酒精 一般都是含75%的纯酒精和25%的水
减少血糖仪误差的方法
将采血针紧靠在手指侧前部
血糖监测PPT课件
手指消毒
手指酒精消毒干透后实施采血 消毒面积为直径1--2cm
➢ 在酒精还没有完全挥发的情况下就进针: 酒精浸入针眼后会导致疼痛。
➢ 容易出现酒精混入血液,会降低血液血
禁忌用力挤压指尖 挤压时用力过大,会导致皮下组织内细胞内液被挤
压出来,并与血液混合在一起。这样就可能导致不正确 的测量结果。 选择合适深度进针。 手指血运差可采用温水洗手、反复揉搓准备或在采血前 将手臂下垂摆动10~15秒,使指尖充血。 在手指侧边采血疼痛较轻,而且血量足。无名指指腹血 管丰富而神经末梢分布较少,相对不痛而且出血充分。 采血前确保血液聚集指尖。用力处距离取血点>0.5cm。
血糖仪监测
操作流程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查对床号、姓名、性别、年龄。 2.向病人解释测血糖的目的、方法,取得病人的合作。确认是否空腹或餐后2小时。 3.病人取舒适体位。环境清洁、舒适,光线明亮。 4. 快速从试纸瓶内取出试纸,并快速盖紧瓶盖。插入试纸条,查看血糖仪试纸代 码与血糖试纸型号是否一致,如不一致,予以调整。 5.指导病人手臂下垂5~10秒。
操作图一
插入试纸,开机。
对比代码
操作图二
下垂准备采血的 手10-15秒
操作图三
采集血样:1微升
操作图四
脱去的一次性乳 胶手套,置医疗
废物桶内。
医疗垃圾分类处理
血糖试纸的保存
血糖试纸的保存 (1)试纸应放置在防潮及避光的原装瓶内,并储存
在温度不超过摄氏30度的干爽阴凉处,切勿将试纸放入 冰箱内或在阳光下直射。或将瓶盖一直开启。
血糖仪监测
终末质量 1.动作轻巧准确,操作熟练 。 2.与病人交流有效。 3.患者及家属对您操作满意。
血糖仪监测
糖尿病的自我监测教学课件
试纸应该存放在干燥、避 光的地方,避免潮湿和高 温,使用时注意有效期。
如何解读血糖监测结果?
血糖正常范围
血糖正常范围为3.96.9mmol/L,不同时间点的血
糖值可能会有所不同。
血糖波动
血糖波动是指血糖水平在短时间内 发生的较大变化,可能是由于饮食、 运动、药物等多种因素引起的。
血糖趋势
通过长期监测血糖,可以观察到血 糖变化的趋势,这对于调整治疗方 案和预防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自我监测的方法与工具
血糖监测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自我监测的核心,包括指血血糖监测和动态血糖监测。指血血糖监测是通过采指血 来测量血糖值,动态血糖监测则可以连续监测血糖变化。
其他指标的监测
除了血糖监测,糖尿病患者还需要定期测量血压、体重、尿糖等指标。血压计、体重秤、尿糖试纸等 都是常用的自我监测工具。
自我监测的注意事项与解读
糖尿病的自我监测教 学课件
• 糖尿病基础知识 • 自我监测在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性 •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监测实践 • 自我监测在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 • 常见问题与解答 • 附录:自我监测表格模板与参考书籍推荐
01
糖尿病基础知识
糖尿病的定义与类型
糖尿病定 义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组织细胞 对胰岛素反应不足而引起的血糖升高。
糖尿病类型
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等。
糖尿病的病因与症状
糖尿病病因
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
糖尿病症状
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等。
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
糖尿病诊断
根据血糖水平、胰岛素水平、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进行诊断。
糖尿病治疗
如何解读血糖监测结果?
血糖正常范围
血糖正常范围为3.96.9mmol/L,不同时间点的血
糖值可能会有所不同。
血糖波动
血糖波动是指血糖水平在短时间内 发生的较大变化,可能是由于饮食、 运动、药物等多种因素引起的。
血糖趋势
通过长期监测血糖,可以观察到血 糖变化的趋势,这对于调整治疗方 案和预防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自我监测的方法与工具
血糖监测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自我监测的核心,包括指血血糖监测和动态血糖监测。指血血糖监测是通过采指血 来测量血糖值,动态血糖监测则可以连续监测血糖变化。
其他指标的监测
除了血糖监测,糖尿病患者还需要定期测量血压、体重、尿糖等指标。血压计、体重秤、尿糖试纸等 都是常用的自我监测工具。
自我监测的注意事项与解读
糖尿病的自我监测教 学课件
• 糖尿病基础知识 • 自我监测在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性 •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监测实践 • 自我监测在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 • 常见问题与解答 • 附录:自我监测表格模板与参考书籍推荐
01
糖尿病基础知识
糖尿病的定义与类型
糖尿病定 义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组织细胞 对胰岛素反应不足而引起的血糖升高。
糖尿病类型
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等。
糖尿病的病因与症状
糖尿病病因
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
糖尿病症状
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等。
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
糖尿病诊断
根据血糖水平、胰岛素水平、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进行诊断。
糖尿病治疗
血糖监测课件ppt
日 期
饮食状况 早中晚
运动 情况
口服 降糖 药用
量
胰岛 素用
量
空腹
血糖值(mmol/L)
早餐 后
午餐 前
午餐 后
晚餐 前
晚餐 后
睡前
夜间
其他
其他 情况
血糖监测得操作规范流程
1、选用75%酒精消毒采血部位,不可以选择 其她对检测有干扰性得消毒剂,例如碘伏。
2、待酒精干后,方可进行采血。
3、采血针穿刺皮肤后,轻压血液自然流出, 滴入试纸区上得指定区域,穿刺皮肤后勿用 力挤压,以免组织液混入血样造成结果产生 误差。
X
血糖仪得质控
1、每天进行血糖仪检测前,都应该在每台 仪器上进行质控液检测。 2、当更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号试纸,血糖仪更换电池,仪器 或试纸可能未处于最佳状态时,应当重新进 行质控品得检测。 注明:每种血糖仪均有相应浓度葡萄糖得质 控品,包括高低两种浓度。
血糖控制得目标
血糖目标及控制状态分类
血糖(mmol/L) 空腹 非空腹
良好
一般
4.4-6.1 ≤7.0
4.4-8.0 ≤10
差 >7.5 >10.0
摘自2007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血糖监测适用于哪些人群
血糖自我监测适用于所有糖尿病患者 下列糖尿病患者更要重视血糖得自我监测:
– 1型糖尿病患者 – 刚开始用药治疗得或血糖控制不稳定得2型糖尿病患者 – 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得患者 – 处于妊娠期间得患者 – 对低血糖反应不敏感得患者 – 平时血糖波动较大得患者
服用药物、生活方式干预 ---
2-4次/周
*血糖控制差:FBG>6、1mmol/L,A1C>7、0% *病情严重:合并酮症酸中毒、严重低血糖、感染等急性并发症
正确监测血糖 ppt课件
监测血糖,拥有健康
正确监测血糖
血糖监测的时机
• 清晨空腹血糖/空腹的 • 三餐前半小时血糖 • 三餐后2小时血糖 • 晚上睡觉前血糖 • 必要时加测凌晨1—3时的血糖 • 其他特殊时间血糖
2020/6/22
血糖监测的频率
不同的糖尿病人自我监测血糖的频率不同 • 最近刚被诊断为糖尿病、接受多次胰岛素注射治疗或正
前 午餐
后在使用胰岛素泵的病人 • 糖尿病血糖未控制的病人 • 采用单纯饮食控制或口服降糖药治疗的病人
2020/6/22
如何自测血糖
2020/6/22
开机:
1、洗净双手 2、使用新的试纸 3、倒拿试纸插入血糖仪
如何自测血糖
2020/6/22
取血:
1、取血部位消毒 2、使用采血笔,快速进针 3、采血部位轻靠试纸条, 不要涂抹血液
如何自测血糖
2020/6/22
测试:
1、竖直拿稳血糖仪
2、5秒钟后即可显示测试 结果
2020/6/22
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
2020/6/22
快
速 血 糖 仪
?糖 化 血 红
测
蛋
定
白
值
做好血糖监测记录
2020/6/22
血糖监测表范例
测试时间 早餐
测试值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 平均值 前 后
正确监测血糖
血糖监测的时机
• 清晨空腹血糖/空腹的 • 三餐前半小时血糖 • 三餐后2小时血糖 • 晚上睡觉前血糖 • 必要时加测凌晨1—3时的血糖 • 其他特殊时间血糖
2020/6/22
血糖监测的频率
不同的糖尿病人自我监测血糖的频率不同 • 最近刚被诊断为糖尿病、接受多次胰岛素注射治疗或正
前 午餐
后在使用胰岛素泵的病人 • 糖尿病血糖未控制的病人 • 采用单纯饮食控制或口服降糖药治疗的病人
2020/6/22
如何自测血糖
2020/6/22
开机:
1、洗净双手 2、使用新的试纸 3、倒拿试纸插入血糖仪
如何自测血糖
2020/6/22
取血:
1、取血部位消毒 2、使用采血笔,快速进针 3、采血部位轻靠试纸条, 不要涂抹血液
如何自测血糖
2020/6/22
测试:
1、竖直拿稳血糖仪
2、5秒钟后即可显示测试 结果
2020/6/22
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
2020/6/22
快
速 血 糖 仪
?糖 化 血 红
测
蛋
定
白
值
做好血糖监测记录
2020/6/22
血糖监测表范例
测试时间 早餐
测试值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 平均值 前 后
血糖监测与管理PPT课件
使用注意事项
保持设备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 和电磁干扰,定期与医生沟通监测 结果。
尿液分析法
测试原理
通过检测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来 推断血糖水平。
优缺点
无创、简便,但准确性较低,容 易受到饮食、运动等因素的干扰
。
使用注意事项
采集尿液前需清洁外阴部,避免 污染样本,尽量采用晨尿进行检
测。
其他辅助诊断手段
α-糖苷酶抑制剂
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 性,降低血糖,改善血脂紊乱, 适用于胰岛素抵抗的T2DM患者 。
胰岛素治疗适应症和方案选择
适应症
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无效或 合并急慢性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等。
方案选择
根据患者病情、血糖水平、胰岛功能、并发 症及经济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制定个体化 的胰岛素治疗方案。
预防策略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 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定期进行血 糖监测,及时发现并控制血糖异常。
筛查方法
定期进行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 等检测,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等相关指 标检查。
02 常用血糖监测方法介绍
指尖采血法
测试原理
通过针刺手指获取微量血 液样本,利用血糖试纸和 血糖仪进行测量。
03
及时发现异常
通过定期监测血糖,可以 及时发现血糖异常,避免 病情恶化。
指导治疗
血糖监测结果可以为医生 提供治疗依据,帮助患者 更好地控制血糖。
评估效果
监测血糖还可以评估治疗 效果,为调整治疗方案提 供参考。
高危人群筛查及预防策略
高危人群
包括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高血压 、高血脂等人群,以及孕妇、老年人 等特殊人群。
注意事项
在采样过程中,患者需保持放松,如有晕针、晕 血等情况,应提前告知医护人员。
保持设备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 和电磁干扰,定期与医生沟通监测 结果。
尿液分析法
测试原理
通过检测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来 推断血糖水平。
优缺点
无创、简便,但准确性较低,容 易受到饮食、运动等因素的干扰
。
使用注意事项
采集尿液前需清洁外阴部,避免 污染样本,尽量采用晨尿进行检
测。
其他辅助诊断手段
α-糖苷酶抑制剂
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 性,降低血糖,改善血脂紊乱, 适用于胰岛素抵抗的T2DM患者 。
胰岛素治疗适应症和方案选择
适应症
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无效或 合并急慢性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等。
方案选择
根据患者病情、血糖水平、胰岛功能、并发 症及经济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制定个体化 的胰岛素治疗方案。
预防策略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 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定期进行血 糖监测,及时发现并控制血糖异常。
筛查方法
定期进行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 等检测,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等相关指 标检查。
02 常用血糖监测方法介绍
指尖采血法
测试原理
通过针刺手指获取微量血 液样本,利用血糖试纸和 血糖仪进行测量。
03
及时发现异常
通过定期监测血糖,可以 及时发现血糖异常,避免 病情恶化。
指导治疗
血糖监测结果可以为医生 提供治疗依据,帮助患者 更好地控制血糖。
评估效果
监测血糖还可以评估治疗 效果,为调整治疗方案提 供参考。
高危人群筛查及预防策略
高危人群
包括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高血压 、高血脂等人群,以及孕妇、老年人 等特殊人群。
注意事项
在采样过程中,患者需保持放松,如有晕针、晕 血等情况,应提前告知医护人员。
2024血糖的ppt课件完整版
血糖调节机制
01
详细阐述了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在血糖调节中的作用及
其相互关系。
糖尿病诊断标准
02
介绍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
红蛋白等指标。
糖尿病并发症
03
列举了糖尿病的多种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
变等,并强调了早期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性。
新型降糖药物研究进展
SGLT2抑制剂
利用生物传感器对血糖进行实时 监测,具有无创、连续等优点。
连续血糖监测系统介绍
系统组成
包括传感器、发射器、接收器等部分 ,实现对血糖的实时监测和数据传输 。
临床应用
适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可帮 助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工作原理
传感器植入皮下组织,与皮下组织间 液中的葡萄糖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电 信号进行传输。接收器接收信号后转 化为血糖数值。
未来糖尿病管理将更加注重综合管理,包 括饮食、运动、药物、心理等多方面的干 预。
新型降糖药物的研发
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
随着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未来 将有更多新型降糖药物问世,为糖尿病患 者提供更多选择。
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化技术将在糖尿病管 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提高患者的生 活质量和预后。
2024血糖的ppt课件完整版
目 录
• 血糖基本概念与生理作用 • 血糖检测方法与技术 • 高血糖诊断标准与分类 • 低血糖危害与处理措施 • 药物治疗选择与注意事项 • 非药物治疗方法探讨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血糖基本概念与 生理作用
血糖定义及正常范围
血糖定义
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 是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
血糖的自我监测 PPT课件
夜间血糖 指凌晨1点—3点血糖 胰岛素治疗已接近达标,但空腹血糖仍高者 利于发现夜间的低血糖或高血糖,区别黎明现象和苏木 杰现象,指导治疗
监测低血糖
出现低血糖症状或怀疑低血糖时应及时监测血糖 剧烈运动前后宜监测血糖
血糖监测频率 [1]
胰岛素治疗的患者 血糖未达标时,每天至少5次监测血糖 血糖达标后每天2-4次
自我监测血糖的方案 [1]
采用生活方式干预控制糖尿病的患者,可根据 需要有目的地通过血糖监测了解饮食控制和运 动对血糖的影响来调整饮食和运动
自我监测血糖的方案 [2]
使用口服降糖药者可每周监测2~4次空腹或 餐后血糖或在就诊前一周内连续监测3天, 每天监测7点血糖(早餐前后、午餐前后、晚
餐前后和睡前)
自我监测血糖的方案 [3]
胰岛素治疗者 使用基础胰岛素的患者应监测空腹血糖 使用预混胰岛素者应监测空腹和晚餐前血糖 使用餐时胰岛素者应监测餐后血糖或餐前血糖
血糖控制目标
参考糖尿病防治指南或自行定义 培训患者寻找适合自己的低血糖和高血糖界限
值 培训患者寻找适合不同时点的血糖极值
养成每天记录血糖的好习惯
血脂也有“好”和“坏”
坏的成分:促进动脉硬化
− 甘油三酯 − 胆固醇 − 低密度脂蛋白
好的成分:抑制动脉硬化
− 高密度脂蛋白
自我感觉
以下症状出现可能预示病情发展,请及时就医 心慌、胸闷、胸口疼——心脏病变 心痛、说话不清、手脚麻木——脑血管病变 小腿疼、脚疼、脚肿——下肢血管病变 视力下降、视物模糊、感到眼胀、眼前有黑影——视
高血压是肾脏病变和视网膜病变的诱因之一
糖尿病患者要强化血压控制
糖尿病患者血压的达标标准为: <130/80毫米汞柱
自我血压监测频率
监测低血糖
出现低血糖症状或怀疑低血糖时应及时监测血糖 剧烈运动前后宜监测血糖
血糖监测频率 [1]
胰岛素治疗的患者 血糖未达标时,每天至少5次监测血糖 血糖达标后每天2-4次
自我监测血糖的方案 [1]
采用生活方式干预控制糖尿病的患者,可根据 需要有目的地通过血糖监测了解饮食控制和运 动对血糖的影响来调整饮食和运动
自我监测血糖的方案 [2]
使用口服降糖药者可每周监测2~4次空腹或 餐后血糖或在就诊前一周内连续监测3天, 每天监测7点血糖(早餐前后、午餐前后、晚
餐前后和睡前)
自我监测血糖的方案 [3]
胰岛素治疗者 使用基础胰岛素的患者应监测空腹血糖 使用预混胰岛素者应监测空腹和晚餐前血糖 使用餐时胰岛素者应监测餐后血糖或餐前血糖
血糖控制目标
参考糖尿病防治指南或自行定义 培训患者寻找适合自己的低血糖和高血糖界限
值 培训患者寻找适合不同时点的血糖极值
养成每天记录血糖的好习惯
血脂也有“好”和“坏”
坏的成分:促进动脉硬化
− 甘油三酯 − 胆固醇 − 低密度脂蛋白
好的成分:抑制动脉硬化
− 高密度脂蛋白
自我感觉
以下症状出现可能预示病情发展,请及时就医 心慌、胸闷、胸口疼——心脏病变 心痛、说话不清、手脚麻木——脑血管病变 小腿疼、脚疼、脚肿——下肢血管病变 视力下降、视物模糊、感到眼胀、眼前有黑影——视
高血压是肾脏病变和视网膜病变的诱因之一
糖尿病患者要强化血压控制
糖尿病患者血压的达标标准为: <130/80毫米汞柱
自我血压监测频率
糖尿病病人的自我监测PPT课件
在任何部位注射时,与上次注射点距离1cm以 上,以避免重复的组织损伤 腹部有硬结、瘢痕、脐周5cm内不可注射
6
7
8
9
监测的内容
10
11
监测HbA1c的目标和频率
12
13
降低HbA1c 减少糖尿病相关并发症风险
14
监测血糖的时间点
血糖监测时间点 血糖控制状态
空腹
较差时
餐前
较好时,尤其老年人
48
31
监测足部
32
监测眼底
33
监测肾脏功能
34
35
自我监测的目的——达标
36
目前的达标现状
37
糖尿病治疗不达标的后果 ——严重并发症
38
一旦发生并发症,危害很严重
39
不达标的原因 ——传统治疗模式存在问题?
40
41
依据指南,尽早使用胰岛素,尽早达标
42
43
44
45
问答
问题提问与解答
24
监测血压的重要性
25
监测血压的目标
26
监测血压的时间
27
监测血脂的目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6mmol/L 合并冠心病<2.07mmol/L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男性>1.0mmol/L 女性>1.3mmol/L
甘油三脂<1.7mmol/L
28
监测血脂的时间
29
监测体重
30
监测心脏
HERE COMES THE QUESTION AND ANSWER SESSION 46
添加
添加
添加 标题
标题
标题
添加
标题
6
7
8
9
监测的内容
10
11
监测HbA1c的目标和频率
12
13
降低HbA1c 减少糖尿病相关并发症风险
14
监测血糖的时间点
血糖监测时间点 血糖控制状态
空腹
较差时
餐前
较好时,尤其老年人
48
31
监测足部
32
监测眼底
33
监测肾脏功能
34
35
自我监测的目的——达标
36
目前的达标现状
37
糖尿病治疗不达标的后果 ——严重并发症
38
一旦发生并发症,危害很严重
39
不达标的原因 ——传统治疗模式存在问题?
40
41
依据指南,尽早使用胰岛素,尽早达标
42
43
44
45
问答
问题提问与解答
24
监测血压的重要性
25
监测血压的目标
26
监测血压的时间
27
监测血脂的目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6mmol/L 合并冠心病<2.07mmol/L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男性>1.0mmol/L 女性>1.3mmol/L
甘油三脂<1.7mmol/L
28
监测血脂的时间
29
监测体重
30
监测心脏
HERE COMES THE QUESTION AND ANSWER SESSION 46
添加
添加
添加 标题
标题
标题
添加
标题
糖尿病血糖监测ppt课件
医生没有对监测结果采取措施
经常外出不方便
工作忙,没时间
自我监测的重要性
自我监测的内容
自我监测的目的 坚持自我监测失败的原因? 如何才能坚持自我监测?
自我监测是血糖达标的保证
健康生活 到百年
•如何监测血糖
试纸的检查
• 检查试纸筒号码与密码牌号码是否一致 • 查看试纸有效期、有无潮湿、氧化变色
血糖监测操作一
测血糖的注意事项
• 二、在测指血的时候需要消毒 测试前手指的皮肤准备推 荐用温水和皂液清洗手指,或 用酒精棉签消毒,两种方法都 可以。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用 肥皂、流水洗手作为指血测血 糖前的皮肤准备。 但不论哪一种方法都必须 记住:手指一定要在干燥状态 下取血,也就是说温水和皂液 清洗后要凉干手指,酒精消毒 后要等酒精完全挥发后再用采 血笔刺破手指,保证测量的准 确。
坚持自我监测失败的原因?
如何才能坚持自我监测?
自我监测的目的—达标
糖尿病治疗不达标的后果 —严重并发症
心肌梗死 糖尿病足
脑梗死
自我监测的重要性 自我监测的内容 自我监测的目的 坚持自我监测失败的原因? 如何才能坚持自我监测?
血糖值判定自己是“好人”或“坏 人”
监 测 失 败 的 原 因
血糖仪好像控制了自己的生活
自我监测的重要性 自我监测的内容 自我监测的目的 坚持自我监测失败的原因? 如何才能坚持自我监测?
监测的内容
血糖
糖化 血红蛋白 危险因素
(血压、血脂、 体重、眼底等)
监测血糖的时间点
空腹/餐前 餐后2小时 睡前 夜间 有低血糖症状时 剧烈运动前
பைடு நூலகம்最常用的四个时间点
血糖监测时间
空腹血糖 指禁食8小时以上,一般测定隔夜晚餐至早 餐前的血糖,采血前不用降糖药、不吃早 餐、不运动情况下的血糖情况。 餐后血糖 从进第一口餐时计时(不能从餐中或餐后 计时),满两小时的血糖情况。 夜间凌晨血糖 一般指凌晨0-3点血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明饮食,运动及其他疾病的变化
特殊需要时
怎样测血糖结果才最准确?
心态放松,聊天,听音乐 操作正确 试纸不过期,一次滴足够的血 冬天进入室内暖和之后再测血糖
您还需要关注的监测项目
腰围
血压
体重
自我感觉
血压监控
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的风险是一般人的1.75-5倍
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发生早、进展快、 中风、冠心病发病率高
您的体重符合标准吗?
体重指标 <18.5
18.5-22.9 23-24.9 25-29.9 30以上
定义体重标准:BMI<24 体重不足 体重正常
超重 肥胖 严重肥胖
腰围要经常测量
腰围与腹型肥胖相关 腰围越长,越容易并发心脑血管疾病 控制标准
男:85cm以下 女:80cm以下
糖尿病的晴雨表——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自我监测血糖的方案 [1]
采用生活方式干预控制糖尿病的患者,可根据 需要有目的地通过血糖监测了解饮食控制和运 动对血糖的影响来调整饮食和运动
自我监测血糖的方案 [2]
使用口服降糖药者可每周监测2~4次空腹或 餐后血糖或在就诊前一周内连续监测3天, 每天监测7点血糖(早餐前后、午餐前后、晚
餐前后和睡前)
夜间血糖 指凌晨1点—3点血糖 胰岛素治疗已接近达标,但空腹血糖仍高者 利于发现夜间的低血糖或高血糖,区别黎明现象和苏木 杰现象,指导治疗
监测低血糖
出现低血糖症状或怀疑低血糖时应及时监测血糖 剧烈运动前后宜监测血糖
血糖监测频率 [1]
胰岛素治疗的患者 血糖未达标时,每天至少5次监测血糖 血糖达标后每天2-4次
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 物
反映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评价血糖控制情况的 金指标
不能反映血糖波动的瞬时情况
HbA1c的正常值范围为4%~6%
在治疗之初建议每3个月检测1次,一旦达到治疗 目标可每3~6个月检查一次
应定期查血脂
血脂异常导致冠心病、中风的发生风险增加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血脂异常,应定期检查 糖尿病患者应每3个月至半年检查一次
高血压是肾脏病变和视网膜病变的诱因之一
糖尿病患者要强化血压控制
糖尿病患者血压的达标标准为: <130/80毫米汞柱
自我血压监测频率
没有发生高血压的病人应当每3个月测量一次血压, 以便及时发现高血压
血压不稳定或控制比较差的人,应每天监测2-3次
血压稳定或控制良好,应每周监测1-2天,每天监 测1-2次
非胰岛素治疗的患者 血糖未达标时,每周3天,5-7次/天 血糖达标后每周3天,2次/天
血糖监测频率 [2]
对于某些特殊患者更要注意加强血糖监测,如妊娠期接受 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该增加监测频率
对于那些没有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采用定期结构化的血 糖监测,监测次数可以相对较少
住院期间的规范监测很重要 病员在家的自我监测也同样重要
自我监测血糖的方案 [3]
胰岛素治疗者 使用基础胰岛素的患者应监测空腹血糖 使用预混胰岛素者应监测空腹和晚餐前血糖 使用餐时胰岛素者应监测餐后血糖或餐前血糖
血糖控制目标
参考糖尿病防治指南或自行定义 培训患者寻找适合自己的低血糖和高血糖界限
值 培训患者寻找适合不同时点的血糖极值
养成每天记录血糖的好习惯
餐后2小时血糖注意事项
测定餐后2小时血糖前必须和平时一样,该吃的药要吃, 该打的胰岛素还要打,进食的质和量也要和平时一样了
餐后2小时是指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 如果是到医院抽血检查,在等待期间,不能吃零食、水
果、饮料、吸烟
睡前和夜间血糖
睡前血糖 用来观察晚餐前口服药物和胰岛素治疗的效果,决定睡 前中效胰岛素的剂量以及是否需要加餐等 注射胰岛素患者,特别是晚餐前注射胰岛素患者
血糖的自我监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血糖监测的意义
血糖检测是糖尿病管理中重要组成部分:
*评估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程度 *制定合理的降糖方案 *反应降糖治疗效果 *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
血糖监测时间
餐前血糖
血糖水平很高时应关注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代表夜间至次日早餐前这一段时间的血糖控制 情况
有低血糖风险时 (老年人、血糖控制较好者)应测定餐前 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
诊断糖尿病的标准之一,是血糖控制的重要指标 反映胰岛B细胞储备功能的重要指标。测餐后两小时的血 糖能发现可能存在的餐后高血糖。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空 腹血糖不高,而餐后血糖高,说明基础分泌尚可,餐后大 剂量释放欠佳。同时餐后2小时的血糖能较好的反应进食 和使用降糖药是否合适,这是空腹血糖不能反映的。
网膜病变 脸肿、手肿、眼睛肿——肾脏病变 手脚发麻疼痛,身上像小虫爬——神经病变 膝盖疼、后脚跟痛——骨关节病变 血压升高——心血管系统病变
勤检测,治疗更有数
血糖是基础,三月查糖化 定期查血脂,经常量血压 体重不超标,腰围常测量
血脂也有“好”和“坏”
坏的成分:促进动脉硬化
− 甘油三酯 − 胆固醇 − 低密度脂蛋白
好的成分:抑制动脉硬化
− 高密度脂蛋白
自我感觉
以下症状出现可能预示病情发展,请及时就医 心慌、胸闷、胸口疼——心脏病变 心痛、说话不清、手脚麻木——脑血管病变 小腿疼、脚疼、脚肿——下肢血管病变 视力下降、视物模糊、感到眼胀、眼前有黑影——视
特殊需要时
怎样测血糖结果才最准确?
心态放松,聊天,听音乐 操作正确 试纸不过期,一次滴足够的血 冬天进入室内暖和之后再测血糖
您还需要关注的监测项目
腰围
血压
体重
自我感觉
血压监控
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的风险是一般人的1.75-5倍
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发生早、进展快、 中风、冠心病发病率高
您的体重符合标准吗?
体重指标 <18.5
18.5-22.9 23-24.9 25-29.9 30以上
定义体重标准:BMI<24 体重不足 体重正常
超重 肥胖 严重肥胖
腰围要经常测量
腰围与腹型肥胖相关 腰围越长,越容易并发心脑血管疾病 控制标准
男:85cm以下 女:80cm以下
糖尿病的晴雨表——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自我监测血糖的方案 [1]
采用生活方式干预控制糖尿病的患者,可根据 需要有目的地通过血糖监测了解饮食控制和运 动对血糖的影响来调整饮食和运动
自我监测血糖的方案 [2]
使用口服降糖药者可每周监测2~4次空腹或 餐后血糖或在就诊前一周内连续监测3天, 每天监测7点血糖(早餐前后、午餐前后、晚
餐前后和睡前)
夜间血糖 指凌晨1点—3点血糖 胰岛素治疗已接近达标,但空腹血糖仍高者 利于发现夜间的低血糖或高血糖,区别黎明现象和苏木 杰现象,指导治疗
监测低血糖
出现低血糖症状或怀疑低血糖时应及时监测血糖 剧烈运动前后宜监测血糖
血糖监测频率 [1]
胰岛素治疗的患者 血糖未达标时,每天至少5次监测血糖 血糖达标后每天2-4次
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 物
反映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评价血糖控制情况的 金指标
不能反映血糖波动的瞬时情况
HbA1c的正常值范围为4%~6%
在治疗之初建议每3个月检测1次,一旦达到治疗 目标可每3~6个月检查一次
应定期查血脂
血脂异常导致冠心病、中风的发生风险增加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血脂异常,应定期检查 糖尿病患者应每3个月至半年检查一次
高血压是肾脏病变和视网膜病变的诱因之一
糖尿病患者要强化血压控制
糖尿病患者血压的达标标准为: <130/80毫米汞柱
自我血压监测频率
没有发生高血压的病人应当每3个月测量一次血压, 以便及时发现高血压
血压不稳定或控制比较差的人,应每天监测2-3次
血压稳定或控制良好,应每周监测1-2天,每天监 测1-2次
非胰岛素治疗的患者 血糖未达标时,每周3天,5-7次/天 血糖达标后每周3天,2次/天
血糖监测频率 [2]
对于某些特殊患者更要注意加强血糖监测,如妊娠期接受 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该增加监测频率
对于那些没有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采用定期结构化的血 糖监测,监测次数可以相对较少
住院期间的规范监测很重要 病员在家的自我监测也同样重要
自我监测血糖的方案 [3]
胰岛素治疗者 使用基础胰岛素的患者应监测空腹血糖 使用预混胰岛素者应监测空腹和晚餐前血糖 使用餐时胰岛素者应监测餐后血糖或餐前血糖
血糖控制目标
参考糖尿病防治指南或自行定义 培训患者寻找适合自己的低血糖和高血糖界限
值 培训患者寻找适合不同时点的血糖极值
养成每天记录血糖的好习惯
餐后2小时血糖注意事项
测定餐后2小时血糖前必须和平时一样,该吃的药要吃, 该打的胰岛素还要打,进食的质和量也要和平时一样了
餐后2小时是指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 如果是到医院抽血检查,在等待期间,不能吃零食、水
果、饮料、吸烟
睡前和夜间血糖
睡前血糖 用来观察晚餐前口服药物和胰岛素治疗的效果,决定睡 前中效胰岛素的剂量以及是否需要加餐等 注射胰岛素患者,特别是晚餐前注射胰岛素患者
血糖的自我监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血糖监测的意义
血糖检测是糖尿病管理中重要组成部分:
*评估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程度 *制定合理的降糖方案 *反应降糖治疗效果 *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
血糖监测时间
餐前血糖
血糖水平很高时应关注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代表夜间至次日早餐前这一段时间的血糖控制 情况
有低血糖风险时 (老年人、血糖控制较好者)应测定餐前 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
诊断糖尿病的标准之一,是血糖控制的重要指标 反映胰岛B细胞储备功能的重要指标。测餐后两小时的血 糖能发现可能存在的餐后高血糖。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空 腹血糖不高,而餐后血糖高,说明基础分泌尚可,餐后大 剂量释放欠佳。同时餐后2小时的血糖能较好的反应进食 和使用降糖药是否合适,这是空腹血糖不能反映的。
网膜病变 脸肿、手肿、眼睛肿——肾脏病变 手脚发麻疼痛,身上像小虫爬——神经病变 膝盖疼、后脚跟痛——骨关节病变 血压升高——心血管系统病变
勤检测,治疗更有数
血糖是基础,三月查糖化 定期查血脂,经常量血压 体重不超标,腰围常测量
血脂也有“好”和“坏”
坏的成分:促进动脉硬化
− 甘油三酯 − 胆固醇 − 低密度脂蛋白
好的成分:抑制动脉硬化
− 高密度脂蛋白
自我感觉
以下症状出现可能预示病情发展,请及时就医 心慌、胸闷、胸口疼——心脏病变 心痛、说话不清、手脚麻木——脑血管病变 小腿疼、脚疼、脚肿——下肢血管病变 视力下降、视物模糊、感到眼胀、眼前有黑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