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肱韧带解剖及其生物力学特征
盂肱韧带解剖
小结
• 肩关节囊及韧带组织 是肩关节周围的重要 静态稳定结构。盂肱 下韧带又是其中最重 要的部分。整个关节 囊韧带复合体作为一 个整体: 通过协同的作 用来保持肩关节的稳 定性。
盂肱中韧带
• 盂肱中韧带起于盂上结 节和盂唇前上方1~3点 的位置,与部分肩胛下肌 混合止于肩胛下肌肱骨 小结节止点的内侧约 2cm处。研究表明,盂肱 中韧带具有重要的功 能:(1)外展时支撑上臂;(2) 外展0~90°范围内限制 外旋;(3)为肩关节提供前 上方稳定
盂肱下韧带
• 盂肱下韧带复合体是一吊 床样结构,由前上方的盂肱 下韧带前束、下方的关节 囊腋袋和后下方的盂肱下 韧带后束3部分组成。在肩 关节前脱位的恐惧位置(, 外展90°,外旋90°),盂肱 下韧带复合体阻止肱骨头 在肩盂上的前移,防止肩关 节前下方脱位。慢性肩关 节不稳定病例肩盂的前下 方边缘常见有关节囊韧带 和盂唇的撕脱,该病理被称 为Bankart损伤。
带为盂肱关节提供静力性稳定, 防止肱骨头的过度移位,其作用 在盂肱关节活动范围的终末段 尤为重要。
盂肱上韧带
• 盂肱上韧带起源于盂上 结节,肱二头肌长头起点 的前方,止于肱骨小结节 近端顶部,结节间沟的内 侧嵴。盂肱上韧带也是 肩袖间隙的一部分。选 择性切断实验证明:盂 肱上韧带和喙肱韧带为 内收的肩关节提供重要 的下方稳定功能,同时在 上臂内收时限制其外旋。
盂肱上中下韧带的生物力学特点
刘大夫学习小组 玄锋学
肩关节脱位Leabharlann • 肩关节前脱位者很多 见,常因间接暴力所 致。外力沿肱骨纵轴 向上冲击,肱骨头自 肩胛下肌和大园肌之 间薄弱部撕脱关节囊, 向前下脱出,形成前 脱位。
关节囊韧带复合体
• 盂肱关节关节囊韧带 复合体的概念最早在 1829年提出,由关节囊、 盂肱上韧带、盂肱中 韧带、盂肱下韧带和 喙肱韧带组成。关节囊韧
盂肱关节运动原理
盂肱关节运动原理盂肱关节是人体上肢的重要关节之一,它连接了肩胛骨和上臂骨,是人体进行上肢活动的关键部位。
盂肱关节的运动原理十分复杂,涉及到多个骨骼、肌肉和关节软组织的协同作用。
下面将从解剖结构、关节运动学和关节力学三个方面来介绍盂肱关节的运动原理。
盂肱关节的解剖结构对其运动特点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盂肱关节是由肩胛骨上的肩盂与上臂骨上的肱骨头组成的,两者之间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球窝关节。
肩盂是一个扁平的背面凹面,肱骨头是一个球状的前面凸面,二者完美契合,可使关节在多个平面上进行灵活的运动。
此外,肩盂周围还包括多个肌肉和韧带,它们起到了支撑和稳定的作用,保证了关节的正常运动。
盂肱关节的运动学是了解其运动原理的重要基础。
盂肱关节具有三个自由度:屈伸、内外旋和上下滑动。
屈伸是指上臂的前后摆动,内外旋是指上臂的内外旋转,上下滑动是指上臂的上下移动。
这三个自由度的运动可以使上臂在空间中进行复杂的运动,例如抬臂、摆臂、转臂等。
这些运动的实现是通过肩胛骨和肱骨头在关节中的相对运动来完成的。
盂肱关节的运动原理还涉及到关节力学的研究。
盂肱关节在运动过程中受到多个力的作用,这些力来自于肌肉的收缩和关节的受力情况。
例如,肩胛肌群的收缩可以使肩胛骨向内旋和外旋,肱二头肌的收缩可以使上臂屈曲和伸直。
此外,关节的受力情况也会影响盂肱关节的运动特点。
例如,当肩关节处于举臂状态时,由于重力的作用,肩关节承受的压力较大,需要肩胛骨和肱骨头的协同作用来保持关节的稳定性。
盂肱关节的运动原理是由解剖结构、关节运动学和关节力学共同决定的。
了解盂肱关节的运动原理对于预防和治疗肩关节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对于医生和研究人员来说,深入研究盂肱关节的运动原理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可以为盂肱关节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好的依据,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对普通人来说,了解盂肱关节的运动原理可以指导正确的运动方式,预防运动损伤,保持关节的健康。
肩关节的解剖特点
肩关节的解剖特点一、肩关节的基本结构肩关节由肱骨头与肩胛骨关节盂构成,这就像是一个球放在一个小窝里,不过这个窝比较浅。
肱骨头特别大,而关节盂相对比较小,这就使得肩关节活动起来超级灵活。
周围还有很多韧带和肌肉附着,就像一群小伙伴紧紧拉着它,让它既能灵活运动又不至于脱位。
比如说盂肱韧带,就像小绳子一样在旁边起着加固的作用呢。
二、关节面的特点肱骨头是个大大的球形,表面非常光滑,这样就有利于在关节盂里转动。
关节盂呢,它虽然浅,但周围有一圈软骨盂唇,这个盂唇就像是给关节盂戴了个小帽子,让肱骨头在里面待得更稳一些。
不过这个盂唇也很脆弱,要是不小心用力过猛,很容易就受伤了。
三、肩关节的肌肉附着肩关节周围有好多肌肉呢。
像三角肌,它覆盖在肩膀的外侧,就像个小披风一样,它让我们能够把手臂举起来。
还有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这四块肌肉被称为肩袖肌群。
它们紧紧地贴在肩关节周围,就像一群小卫士,不仅让肩关节稳定,还能帮助手臂做各种旋转、外展、内收等动作。
不过这些肌肉要是长期过度使用或者突然用力过猛,也很容易出问题,就像累坏了的小卫士可能就没办法好好站岗了。
四、关节囊的特性关节囊是包裹着肩关节的一个结构,它比较松弛,就像一个宽松的袋子一样。
这样的好处是给肩关节的活动提供了足够的空间,让它可以自由地做各种动作。
但是坏处就是它的稳定性相对较差,容易出现脱位的情况。
特别是在一些意外情况下,比如突然被人用力拉扯手臂,或者自己不小心滑倒手臂甩出去的时候,就可能导致肩关节脱位。
五、肩关节的神经支配支配肩关节的神经主要有腋神经、肩胛上神经等。
这些神经就像电线一样,把大脑的指令传达到肩关节周围的肌肉,让肌肉知道什么时候该收缩,什么时候该放松。
要是这些神经出了问题,比如说被压迫或者受损了,那肩关节的运动就会受到影响。
就像电线断了,电器就没法正常工作一样。
所以呀,我们也要保护好这些神经,避免一些伤害神经的行为,像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压迫神经之类的。
解剖学 第二章
第二章上肢上肢的分区和组成成分上肢通过肩或肩带与躯干相连。
肩区是围绕着肩关节及肩胛带的区域。
臂位于肩和肘之间。
前臂位于肘和腕之间。
手以腕与前臂连结。
肩胛带由肩胛骨和锁骨组成,肩胛骨和锁骨构成肩锁关节。
胸锁关节是肩胛带和上肢骨之间唯一的关节,它连结起肩胛带和上肢骨。
其余的连结上肢骨的结构都是肌肉。
肱骨位于臂中,并跟肩胛骨形成关节,还跟尺骨和桡骨形成关节。
桡骨跟手形成腕关节。
锁骨下动脉是供应上肢的主要动脉。
它的右侧起自头臂干,左侧直接起自主动脉。
它延续成腋窝动脉,然后延续成肱动脉,肱动脉分成桡动脉和尺动脉,供应前臂和手。
血液回流进入腋静脉,腋静脉延续成锁骨下静脉。
上肢的浅层静脉流入腋静脉。
上肢的神经供应起自臂丛:前部由正中神经,肌皮神经,以及尺神经供应;后部由桡神经供应。
表层解剖和浅层结构表层解剖肩胛骨喙突尖端可以在肩胸三角外侧深触诊中感觉到——肩胸三角是一块位于外三分之一锁骨下方的凹陷,被胸大肌和三角肌覆盖。
三角肌则形成肩部的光滑圆弧。
在皮下可以很容易地定位肩峰。
肩胛骨的嵴很容易被触诊到,并且能沿嵴找到肩胛骨的内侧缘。
肩胛骨的前角能在平对第七胸椎椎棘的平面找到。
腋窝及腋褶腋褶的前面和后面可以被触到。
肱骨头可以在腋底被触到。
肘部肱骨内上髁和外上髁及尺骨鹰嘴可以被触及。
桡骨头可以在伸直了的肘部后面的一个凹陷中触到,位于外上髁的末端。
肘窝位于肘关节前面。
肱二头肌腱可以在它进入肘窝处被触到。
肱动脉在其沿臂内面下行时可以被触到。
桡骨和尺骨的茎突可以在腕关节处被触到。
浅层静脉管道手背静脉和手掌静脉流入手背静脉网。
从手背静脉网发出内侧贵要静脉和外侧头静脉,并沿前臂上升,进入臂部。
贵要静脉在臂部上行到一半,穿入深筋膜,并归于臂静脉。
头静脉沿前臂前外侧前进,并通过肘正中静脉——这条静脉通常很容易确定,并且经常被用于静脉穿刺术——与贵要静脉相通。
头静脉继续沿臂外侧上行到三角胸肌间沟,然后到锁骨下隐窝,从那里它流入腋静脉。
肩部韧带解剖
肩部韧带肩部韧带的解剖肩袖间隙是一个三角形区域,使肩关节围绕喙突做旋转运动。
它位于冈上肌与肩胛下肌腱之间。
肩袖间隙包含喙肱韧带(CHL)、肱二头肌长头肌腱(LHBT)和上盂肱韧带(SGHL)。
喙肱韧带连接喙突外侧缘与肱骨大结节,在肱骨大结节处与冈上肌腱融合。
喙肱韧带在上盂肱韧带的参与之下帮助稳定关节内的肱二头肌腱,起到肱二头肌滑车的作用。
喙肱韧带位于关节囊外侧。
三条盂肱韧带起自关节盂唇,形成关节囊的-部分。
上盂肱韧带(SCHL)连接肱骨小结节与肩胛骨盂上结节。
中盂肱韧带( MGHL)也连接肱骨小结节与肩胛骨盂上结节。
盂肱韧带先天性缺失见于多达1/3的患者。
中盂肱韧带的撕裂伴有上盂唇撕裂。
下盂肱韧带(IGHL)连接肱骨解剖颈与下关节盂。
下盂肱韧带是盂唇关节囊复合体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维持肩关节外展、外旋的稳定。
下盂肱韧带包含三部分(前束、腋窝、后束),三者均能在矢状位MR上清晰显示:下盂肱韧带前束维持肩关节前部的稳定性。
有多种ICHL前束的病变与肩关节前部不稳定有关。
下盂肱韧带构成盂肱关节囊的腋窝。
后束维持肩关节后部的稳定性。
下盂肱韧带是唯一含有后部成分的盂肱韧带。
肱二头肌腱长头(LHBT)与上盂肱韧带和中盂肱韧带一起附着于关节盂前上缘。
肱二头肌肌腱肱二头肌肌腱的解剖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起自上盂唇,穿行于结节间沟。
肱二头肌腱鞘与盂肱关节相连。
腱鞘内存在液体可以视为正常。
肱二头肌滑车是一韧带囊的复合体,将肱二头肌肌腱稳定地悬挂于肱二头肌沟内。
肱二头肌滑车由上盂肱韧带、喙肱韧带和肩胛下肌肌腱远端纤维组成。
肱二头肌肌腱撕裂大约有33%的冈上肌肌腱撕裂与肱二头肌肌腱损伤有关(完全撕裂部分撕裂或退变)。
肱二头肌肌腱有磨合不良的风险,是由于它部分位于喙肩弓的冈上肌肌腱下方。
在急性撕裂的情况下,肱二头肌的肌肉可向远端回缩。
空虚的结节间沟可能提示完全撕裂,伴肱二头肌肌腱回缩或脱位。
肱二头肌肌腱半脱位肱二头肌肌腱半脱位定义为二头肌肌腱从结节间沟内滑出但仍与沟槽相连。
【解剖】肱盂上、中、下韧带MRI解剖
【解剖】肱盂上、中、下韧带MRI解剖
韧带是维持肩关节稳定性的静态结构,也是肩关节大角度运动的最主要稳定结构。
肩关节韧带主要有盂肱上韧带、中韧带、下韧带、喙肩韧带和喙肱韧带。
1、盂肱上韧带在二头肌长头起点之前经过盂上结节,到靠近肱骨结节间沟内侧嵴小结节尖近端。
2、盂肱中韧带起自宽阔的盂肱上韧带之下,沿着盂前缘直达盂缘的下1/3,斜向下外,扩大并附于小结节深至肩胛下肌腱,并与之融合。
3、盂肱下韧带起自盂唇的前中后缘,行向前下至肱骨颈下内面。
今日遇到一例肩关节大量积液的患者,在PDWI-FS序列上类似关节造影的效果,很好的显示了肱盂上韧带、肱盂中韧带、肱盂下韧带。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三根韧带在横断位、矢状位和斜冠状位的表现:
我们可以看到,正常的韧带连续性良好,呈均匀低信号,边界清晰。
①只有少量积液的情况下,肱盂中韧带、肱盂下韧带能够较容易显示。
②发生退变的时候,表现韧带增粗、增厚,边缘毛糙。
③出现Buford复合体时,表现为前上关节盂唇缺失、明显增厚的盂肱中韧带。
应当与盂唇撕裂鉴别。
④盂肱下韧带由很厚的前束和略薄且清晰的后束和一个较薄的腋囊组成,像“吊床”一样的结构。
通常正常厚度<4毫米,在斜冠位上关节囊中间层面显示最好;在粘连性关节囊炎患者中,肱盂下韧带(腋囊)增厚>1.2mm。
END。
盂肱韧带维持肩关节前方稳定性生物力学研究
盂肱韧带维持肩关节前方稳定性生物力学研究朱献忠;黄富国【期刊名称】《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年(卷),期】2007(21)11【摘要】目的研究盂肱韧带(glenohumeral ligament,GHL)对维持肩关节前方静力性稳定结构的作用。
方法取自愿捐赠新鲜男性成人肩关节上肢标本15只,制成肩关节-骨韧带标本,随机分为A、B、C、D及E组(n=3),根据选择性切断试验不同,再分为A1~A4、B1~B3、C1~C2、D1~D2、E1~E2各亚组。
A1~A4组分别为肩关节骨-韧带标本完整组、盂肱上韧带(superior GHL,SGHL)损伤组、SGHL/盂肱中韧带(middle GHL,MGHL)损伤组及SGHL/MGHL/盂肱下韧带(inferior GHL,IGHL)损伤组;B1~B3组分别为肩关节骨-韧带标本完整组、MGHL损伤组、MGHL/IGHL损伤组;C1~C2组分别为肩关节骨-韧带标本完整组、盂肱下韧带前束(IGHL-anterior band,IGHL-AB)损伤组;D1~D2组分别为肩关节骨-韧带标本完整组、盂肱下韧带后束(IGHL-posterior band,IGHL-PB)损伤组;E1~E2分别为肩关节骨-韧带标本完整组、IGHL损伤组。
在50N后前方负荷作用下,分别在肩关节外展0、45、90°时,测量各组标本负荷-位移曲线,评价盂肱韧带对维持肩关节前方稳定的作用。
结果A1组完整肩关节外展0、45、90°平均位移很小,为15.00±4.99mm;A2组为16.85±4.26mm;A3组为19.59±2.83mm,外展90°位移A3组与A1、A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4组肩关节稳定性最差,平均位移22.34±5.70mm。
B2组肩关节稳定性无明显下降;B3组肩关节稳定性在外展45、90°时很差。
超声引导下肩部疼痛注射——盂肱关节
超声引导下肩部疼痛注射——盂肱关节【本文内容参考自《Comprehensive Atlas of Ultrasound-guided PainManagement Injection Techniques》(Steven D.Waldman)中文译本《超声引导下疼痛注射技术图解》(马辉,许华)】1.临床应用导致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的盂肱关节疾病主要有:骨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创伤后关节炎、肩袖撕裂关节病等。
其它导致盂肱关节炎症诱发肩关节痛的原因包括:血管胶原病、感染、绒毛结节状滑膜炎、莱姆氏病等。
2.局部解剖盂肱关节由肩胛骨的梨形关节盂和肱骨的半球形肱骨头组成,是人体运动范围最大、最灵活的关节,但也是全身大关节中结构最不稳固的关节。
关节表面覆以透明软骨,容易发生关节炎和退变。
关节盂边缘的纤维软骨层叫盂唇,一旦损坏会发生肱骨半脱位或全脱位。
关节囊以覆盖在透明软骨上的滑膜作为内膜,这层膜形成滑膜腱鞘和滑囊,是炎症的主要来源。
盂肱关节主要由盂肱韧带(关节囊前方)、肱横韧带(肱骨结节间)、喙肱韧带(喙突至肱骨大结节)等韧带以及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等肌肉和肌腱予以加强。
盂肱关节受腋神经和肩胛上神经支配。
3.超声引导注射方法患者取坐位,前臂自然放在同侧大腿上。
高频线阵探头置于肩峰外侧边缘,取冠状面。
确认冈上肌腱,位于肩峰下沿肱骨头上部覆盖至肱骨大结节;然后确认盂肱关节,位于冈上肌腱深面,内含液体。
采用平面内技术,距探头外侧1cm处由外向内进针,于肩峰的外侧面进入盂肱关节腔内并注射药物。
4.注意事项根据药液的扩散特点,即在关节腔内形成高回声漩涡,来证实关节腔内注射无误。
注射阻力应该很小。
如果看到粘连、腔隙或钙化,需要重新调整针的位置,以确保整个关节腔得到治疗。
肩关节盂唇损伤的MRI诊断
肩关节盂唇损伤的MRI诊断唇韧带复合体(Buford Complex)Buford Complex:又称 Buford复合体或唇韧带复合体:是指索条状增厚的盂肱中韧带直接附着在肱二头肌前方的上盂唇,伴有前上盂唇的缺失,发生率1.5%。
盂肱韧带(glenohumeral,GHL)•盂肱韧带:盂肱韧带是最重要的肩关节静力稳定装置,为关节囊比较致密的三个厚纤维束。
该韧带处于关节囊的内面,有约束肩肱关节外旋的作用。
•盂肱韧带起于肱骨解剖颈的前下部,向内向上,止于关节盂的盂上粗隆及关节盂唇,分为上、中、下3束,称为盂肱上韧带、盂肱中韧带及盂肱下韧带,其中力量最强大的是盂肱下韧带。
盂肱下韧带分前后两束,形成吊床样稳定结构。
•过去认为盂肱中韧带(MGHL)对肩关节稳定性作用最为重要,如该韧带缺如,则关节囊的前壁薄弱而易产生关节脱位。
•近期研究表明盂肱下韧带(IGHL)对维持肩关节前方稳定性起最重要作用。
当肩关节外展、外旋时,盂肱下韧带前束成为惟一的前向稳定因素。
•起自肱骨解剖颈的前下部,向上向内止于盂上结节和盂唇。
•由肩关节囊前部增厚形成的纤维结缔组织,以增强关节囊的前部。
•分上、中、下三条韧带:★盂肱下韧带最强大,较为宽厚,分为前囊和后囊,分别附着于前盂唇和后盂唇的边缘,呈V形附着于肱骨解剖颈。
•盂肱韧带在所有扫描序列均为低信号。
•轴位,斜冠状位观察盂肱下韧带较好。
盂唇损伤•最佳位置:轴位、冠状位。
纤维性盂唇在T1WI及T2WI均为三角形低信号。
前唇损伤:•前唇损伤发病率:前下>整个前唇>前上(若单独出现,往往是变异)。
★Bankart病变:盂肱下韧带和前盂唇从关节盂撕脱可伴前关节盂骨折。
★前盂唇韧带骨膜袖撕裂。
★唇关节面破裂。
★盂肱韧带肱骨部撕脱。
•肩关节急性损伤或反复肩关节磨损易引起盂唇撕裂,如肩关节处于外展位的损伤,对肩关节的直接暴力突然牵拉肩关节,如试着举起一个重的物体时发生超过头部的上举手臂活动,投掷运动员或举重运动员反复肩关节劳损。
肩部的生物力学
一、解剖学基础
3.肩关节的肌肉 肩肱关节的关 节囊松弛,韧 带薄弱,关节 盂较浅,
一、解剖学基础
(1)三角肌 上臂外展运动主要由三角肌中部纤维和冈上 肌协同作用。后部肌纤维可以外旋及伸展上 臂
一、解剖学基础
(2)胸大肌 胸大肌主要作用为内收、内旋、屈曲肩关节。
(3)背阔肌 背阔肌有内收,内旋和后伸肩关节的功能。
一、解剖学基础
(4)肱二头肌长腱 悬吊肱骨头, 防止肱骨头 向外向上移位。
链接
一、解剖学基础
(5)冈上肌
使肩外展并将肱骨 头拉向关节窝
(6)冈下肌
使肩外旋、水平伸 展。
(7)喙肱肌
使肩屈、水平屈曲。
一、解剖学基础
(8)肩胛下肌 使肩内旋, 水平屈曲
(9)小圆肌 使肩外旋
(2)动态稳定结构 盂肱关节之所以有非常大的活动度得利于
关节、关节囊和韧带组织和动态稳定结构之 间的相互作用。
盂肱韧带系统主要防止肩关节过度的外旋。
四、肩关节生物力学
2、肩关节力学分析 静止时,上肢
在躯干旁自然下垂, 开始外展时,三角肌 力点几乎与上臂杠杆 平行。
四、肩关节生物力学
2、肩关节力学分析 冈上肌在外展时
• (1)静态稳定结构 主要包括软组织、喙肩韧带、盂肱韧带、盂唇、 关节囊以及关节面的相互接触、肩胛骨的倾斜和 关节内压力。
脊柱在肩部运动中的作用
四、肩关节生物力学
(2)动态稳定结构
• 结构主要包括肩袖、肱二头肌及三角肌。 肩关节周围的肌肉在运动过程中收缩产生 动态稳定作用。
四、肩关节生物力学
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学会: /
三、肩复合体的关节组成
1肩部生物力学
脊柱在肩部运动中的作用
• 38
四、肩关节生物力学
2、肩关节力学分析
— 肩袖肌群除了可以产生关节运 动外,还可以推压肱骨头 — 三角肌在肩关节外展中强力收 缩时,冈上肌可防止肱骨头向 上脱位,肩胛下肌可防止肩向 前半脱位。 — 肩外展或屈曲到一定角度时, 要进一步增加运动幅度,必须 有脊柱的侧方移位才能完成。 如图(C)
• 31
四、肩关节生物力学
2、肩关节力学分析 静止时,上肢 在躯干旁自然下垂, 开始外展时,三角肌
力点几乎与上臂杠杆
平行。
32
四、肩关节生物力学
2、肩关节力学分析 冈上肌在外展时
则处于最有效率的
位置
33
四、肩关节生物力学
2、肩关节力学分析 外展一旦开始并达
到45 ~60 时,这
39
五、肩肱节律
肩关节在运动时各关节之间的协调运动,肩
肱关节运动时肩胸连接处随之运动,此协调
运动称为肩肱节律,吾称之为―夫唱妇随‖节律。 肱骨(夫)与肩胛骨(妇)均参与整个运动。
五、肩肱节律
运动方式: 静止期(婚前):肩外展至30度,肩胛骨不旋 转; 新婚:外展30度~90度,盂肱关节:肩胸关节, 2:1 婚后:外展 90 度以上,盂肱关节:肩胸关节, 1:2
日常行为中的运动类型 伸取:几块肌必须同时作用,将手臂举起过头,并克服重力将物 品拿下。这些肌肉包括稳定肱骨头的肌肉,如冈上肌、冈下肌、 小圆肌、肩胛下肌和肱二头肌,以及一些原动肌,如三角肌前部、 胸大肌和斜方肌。
日常行为中的运动类型
俯卧撑:因为手撑在地上,像俯卧撑这样的活动要求肩胛骨紧贴 在胸廓上,而盂肱关节要在其整个运动范围内活动。斜方肌、菱 形肌、胸小肌和前锯肌固定位肩胛骨,三角肌前部和胸大肌则上、 下移动身体。
肩关节物理检查(五)——盂肱关节不稳
肩关节物理检查(五)——盂肱关节不稳⼤家好,本期继续为⼤家推出肩关节物理检查法。
前⼏期已经介绍了肩峰下撞击、肩袖损伤以及SLAP损伤的物理检查法,本期着重介绍盂肱关节不稳的物理检查法,希望对您的⼯作学习有所帮助!1流⾏病学肩关节不稳是指包括肩关节脱位、半脱位、不稳后疼痛、松弛在内的⼀系列的疾病[1]。
由于肩关节的强⼤灵活性,使得肩关节关节成为脱位发⽣情况最多的关节,约占⼈体脱位的50%,在⼈群中发⽣率为2%,运动员中约为7%。
其中年轻运动员与军⼈为⾼风险⼈群[2-4]。
Kardounni等⼈(2016)[5]通过队美国军队10年的回顾调查,发现每1000⼈中就有3.13个⼈发⽣肩关节脱位,40岁以下⼈群⽐40以上⼈群的发⽣风险更⾼。
肩关节的不稳定不仅会带来疼痛,脱位造成的功能障碍也严重影响⽣活质量(本⽂所指的“肩关节”为狭义概念,即“盂肱关节”)。
2解剖结构肩关节的固有解剖结构决定了肩关节是易于发⽣脱位的关节。
肩关节的稳定因素包括静⼒性结构、动⼒性结构及关节内负压。
静⼒性结构:包括⾻与软⾻、关节囊与韧带及盂唇。
由于关节盂只与肱⾻头的1/4接触,造成⾻性的不稳定,然⽽盂唇可以在⼀定程度上弥补这⼀不稳定因素。
肩关节囊松弛薄弱,但是关节囊的增厚处分别形成了盂肱上韧带(SGHL)、盂肱中韧带(MGHL)、盂肱下韧带(LGHL),分别在肩关节的不同运动⽅向上限制肩关节的运动,维持盂肱关节稳定。
盂唇增加了肩胛盂的深度,增加关节的接触⾯积,增加了肩胛盂的顺应性。
动⼒性结构:由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和⼩圆肌组成的肩袖覆盖了盂肱关节的前、后及上⽅,在肩关节主动活动时提供了动⼒性⽀撑,为肩关节的灵活运动提供了稳定保障。
肱⼆头肌长头腱也具有稳定肱⾻头的作⽤,Pagnani发现切断肱⼆头肌长头腱⽌点后,肱⾻头上下及前后移动度均明显增加。
关节内负压:肩关节内的负压可使其稳定性增加,研究发现肩关节脱位损伤的患者,关节内负压减⼩或消失。
盂肱关节运动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盂肱关节运动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盂肱关节是人体肩部最为重要的关节之一,它连接着肱骨和肩胛骨,不仅起到支撑和保护肩部的作用,还使得人体能够完成多种灵活的手臂运动。
盂肱关节的运动学研究对于了解肩部功能障碍、运动损伤以及康复训练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盂肱关节的运动学原理及其在人体运动中的角色。
首先,我们将介绍盂肱关节的解剖学结构,包括肱骨头和肩胛骨的形态特征以及二者之间的连接方式。
了解关节的解剖学特点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其运动学原理。
进一步,我们将系统地阐述盂肱关节的运动学原理。
盂肱关节具有三个自由度,即屈曲与伸展、外展与内旋、上举与下压。
它通过肱骨头在盂窝内的运动,使人体能够完成各种手臂的复杂运动。
同时,盂肱关节的运动受到肌肉、韧带和软组织的协同作用,这些因素共同保证了关节的运动稳定性和灵活性。
最后,在本文的结论部分,我们将对盂肱关节运动学的重要性进行总结,并对其在临床应用和康复训练中的潜在价值进行讨论。
了解盂肱关节的运动学特点对于帮助医生和康复师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之,本文将全面介绍盂肱关节的运动学特点和其在人体运动中的作用。
通过对盂肱关节运动学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肩部功能障碍的成因和方法,为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康复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对整篇文章的组织架构进行介绍和说明。
在盂肱关节运动学的长文中,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组织和结构安排:1. 引言部分:对盂肱关节运动学的概述,介绍该领域的背景和重要性,引起读者的兴趣。
2. 正文部分:a. 关节解剖学:详细介绍盂肱关节的解剖结构,包括关节的构成部分、韧带的分布、肌肉的作用等。
通过解剖学的讲解,为后面的运动学原理打下基础。
b. 运动学原理:介绍盂肱关节运动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包括关节的可活动度、角度的测量方法、运动轨迹的分析等内容。
可结合图表、数据等形式进行解释,并举例说明运动学的应用。
盂肱关节的运动形式
盂肱关节的运动形式盂肱关节是人体上肢的重要关节之一,它由肱骨头和肩胛骨的凹面(盂)组成。
盂肱关节的运动形式很复杂,包括伸展、屈曲、内旋、外旋、上举和下压等多种运动形式。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来详细介绍盂肱关节的运动形式。
一、解剖结构盂肱关节是由三个部分组成:肩胛骨的凹面(盂)、肱骨头和锁骨。
其中,锁骨与肩胛骨相连,起到支撑作用;肱骨头则插入到盂中,并通过关节囊和四个旋转袖带与周围软组织相连。
这些软组织包括: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大圆肌等,它们共同协作完成了各种复杂的运动。
二、伸展与屈曲伸展是指将手臂向后伸直,而屈曲则相反,将手臂向前弯曲。
这两种运动都是盂肱关节最常见也最基本的运动形式之一。
在进行伸展时,冈上肌和冈下肌被激活,通过收缩使得肱骨头向外旋转,同时肩胛骨的凹面也向外翻转,使得手臂能够向后伸直。
而在进行屈曲时,则是通过冈上肌和冈下肌的松弛使得手臂向前弯曲。
三、内旋与外旋内旋是指将手臂向内旋转,而外旋则相反,将手臂向外旋转。
这两种运动也是盂肱关节中比较基础的运动形式之一。
在进行内旋时,小圆肌和前锯肌被激活,通过收缩使得肱骨头向内旋转。
而在进行外旋时,则是通过大圆肌和后锯肌的收缩使得肱骨头向外旋转。
四、上举与下压上举是指将手臂从自然状态举起至头顶位置以上,而下压则相反,将手臂从头顶位置以上放下到自然状态。
这两种运动也是盂肱关节中比较常见的运动形式之一。
在进行上举时,冈上肌和小圆肌被激活,通过收缩使得手臂能够抬起。
而在进行下压时,则是通过冈下肌和大圆肌的收缩使得手臂能够放下。
五、其他运动形式除了以上介绍的四种基本运动形式之外,盂肱关节还有一些其他的运动形式,如外展、内收、前伸和后伸等。
这些运动形式都是通过不同的肌肉协作完成的。
六、总结综上所述,盂肱关节的运动形式很复杂,包括伸展、屈曲、内旋、外旋、上举和下压等多种运动形式。
这些运动都是通过不同的肌肉协作完成的,而这些肌肉也需要经过长期训练才能发挥出最佳效果。
盂肱韧带解剖及其生物力学特征
盂肱韧带解剖及其生物力学特征摘要: 肩关节前方稳定性结构包括静力性稳定结构和动力性稳定结构,其中盂肱韧带是肩关节前方最重要的静力性稳定结构。
盂肱韧带包括: 盂肱上韧带、盂肱中韧带、盂肱下韧带。
近来研究表明盂肱韧带的稳定作用与其体位有很大关系,在肩关节外展0°时,肩胛下肌与盂肱上韧带是保持肩关节前上方稳定的重要结构; 外展45°时,盂肱中韧带和盂肱下韧带前束为肩关节保持前方稳定的重要结构; 而当肩关节外展> 45°时,盂肱下韧带的腋袋部和前束为保持肩关节前方稳定的重要结构。
关键词: 创伤性肩关节前不稳; 盂肱韧带; 解剖Progress of Glenohumeral Ligament Anatomy and Bio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Abstract: Traumatic anterior instability of shoulder is a common disease and frequently-occurring diseasein clinical practice. The outcome of treatment is poor,mainly because of its unknown mechanism. The advanced study of the anterior shoulder tissue is key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raumatic anterior instability of shoulder. The anterior stability structure of shoulder includes the static and the dynamic stability structures. Glenohumeral ligament is the most important static structure. Glenohumeral ligament includes superior, middle and inferior glenohumeral ligaments. 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function of glenohumeral ligament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position of the glenohumeral joint. When the glenohumeral joint being 0° in abduction,the subscapularis and SGHL are the important structures to maintain the superior stability of the joint; when it being 45° in abduction,MGHL and AB-IGHL are the vital structures to keep the anterior stability of the joint; but when it being more than 45° in abduction, the axillary pouch of IGHL and ABIGHL are the vital structures to keep the anterior stability of the joint.Key words: Traumatic anterior shoulder instability; Glenohumeral ligament; Anatomy创伤性肩关节前不稳是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误诊率高,治疗效果欠佳,主要原因是其发生机制不明。
肩关节复合体(五)
肩关节复合体(五)✎编者按
肩关节复合体(五)将要介绍
盂肱关节的被动稳定系
内容包含
二、被动稳定系
除了肌肉稳定肩关节,
韧带、关节囊和以及盂唇
都会起到稳定作用
韧带
01 盂肱韧带
起自关节盂前部,止于肱骨头的解剖颈盂肱上韧带(SGHL)
盂肱中韧带(MGHL)
盂肱下韧带(IGHL)
盂肱下韧带由前束和后束组成
IGHL是盂肱韧带中最重要的稳定结构,它的作用是防止肩关节前下脱位。
02 喙肩韧带
(Coracoacromial Ligament)
喙肩韧带连接喙突和肩峰,形成喙肩弓有效防止肱骨头的内上方脱位
肩关节囊较为松弛,
且肩关节囊下壁较为薄弱、松弛。
(所以肩关节脱位常见为前下方脱位)
盂唇
围绕肩关节盂的纤维软骨组织边缘将关节盂总体加深50%
肱二头肌长头腱与盂唇上部相连接。
介绍一个盂肱韧带损伤的MR征象:“J”形征(Jsign)
介绍一个盂肱韧带损伤的MR征象:“J”形征(Jsign)
特征:
在普通MR扫描和MR关节造影片上,右侧盂肱下韧带连续性中断,看起来像字母“J”,同时在损伤的结构周围有积液。
解释:
J形征指示肩关节盂肱下韧带肱骨附着处的撕脱伤。
盂肱下韧带起自肩盂的前唇和后唇,止于肱骨解剖颈,正好位于肱骨头边缘、肩关节下方。
盂肱下韧带包括前束、后束和腋囊。
关节积液或关节内对比剂可以衬托出正常盂肱下韧带呈U形机构。
当盂肱下韧带的肱骨解剖颈附着处撕裂,断端游离时,U形结构就会转变为J形。
左肩关节盂肱韧带撕脱呈“反J形”。
盂肱韧带连续性中断引起断端渗液或对比剂积聚。
图:23岁男性左肩关节外伤患者。
斜冠状位压脂T2WI像显示盂肱下韧带撕裂,周围水肿积液。
讨论:
盂肱下韧带损伤少见,但是肩关节前方失稳的重要原因。
前臂外
展90°时,盂肱韧带复合体是肩关节前方维持稳定的主要结构,它可以防止肩关节外旋时发生前脱位。
盂肱下韧带损伤的病理机制是前臂外伤时过度外展外旋,最常见于肩关节前脱位时。
盂肱下韧带损伤可见于多种运动,例如足球、篮球、潜水、曲棍球等等。
临床上,盂肱下韧带损伤常见于急性肩关节前脱位复位时或者肩关节前方不稳的患者首次发生前脱位时。
症状和体征包括:肩关节前面压痛,害怕外展外旋,感觉丧失,捻发音以及韧带松弛。
普通肩关节MR成像或MR肩关节造影是有效的检查方法。
斜冠状位压脂T2WI像显示最好。
MR能够直接显示韧带连续性中断,关节液渗出,以及正常的U形结构转变为J形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盂肱韧带解剖及其生物力学特征摘要: 肩关节前方稳定性结构包括静力性稳定结构和动力性稳定结构,其中盂肱韧带是肩关节前方最重要的静力性稳定结构。
盂肱韧带包括: 盂肱上韧带、盂肱中韧带、盂肱下韧带。
近来研究表明盂肱韧带的稳定作用与其体位有很大关系,在肩关节外展0°时,肩胛下肌与盂肱上韧带是保持肩关节前上方稳定的重要结构; 外展45°时,盂肱中韧带和盂肱下韧带前束为肩关节保持前方稳定的重要结构; 而当肩关节外展> 45°时,盂肱下韧带的腋袋部和前束为保持肩关节前方稳定的重要结构。
关键词: 创伤性肩关节前不稳; 盂肱韧带; 解剖Progress of Glenohumeral Ligament Anatomy and Bio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Abstract: Traumatic anterior instability of shoulder is a common disease and frequently-occurring diseasein clinical practice. The outcome of treatment is poor,mainly because of its unknown mechanism. The advanced study of the anterior shoulder tissue is key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raumatic anterior instability of shoulder. The anterior stability structure of shoulder includes the static and the dynamic stability structures. Glenohumeral ligament is the most important static structure. Glenohumeral ligament includes superior, middle and inferior glenohumeral ligaments. 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function of glenohumeral ligament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position of the glenohumeral joint. When the glenohumeral joint being 0° in abduction,the subscapularis and SGHL are the important structures to maintain the superior stability of the joint; when it being 45° in abduction,MGHL and AB-IGHL are the vital structures to keep the anterior stability of the joint; but when it being more than 45° in abduction, the axillary pouch of IGHL and ABIGHL are the vital structures to keep the anterior stability of the joint.Key words: Traumatic anterior shoulder instability; Glenohumeral ligament; Anatomy创伤性肩关节前不稳是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误诊率高,治疗效果欠佳,主要原因是其发生机制不明。
对肩关节前方稳定性结构的深入研究是预防和治疗创伤性肩关节前不稳的关键。
肩关节前方稳定性结构包括静力性稳定结构和动力性稳定结构,前者包括肩关节囊韧带复合体、关节面的几何形态、盂唇、关节腔内负压、肩肱平衡机制等; 后者包括三角肌、肩袖肌、肱二头肌[1]等。
其中盂肱韧带是肩关节前方最重要的静力性稳定结构,近年引起关注,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
1 解剖1.1 一般解剖Dodson 等[2]认为盂肱韧带( glenohumeral ligament,GHL) 包括盂肱上韧带( superior glenohumeral ligament,SGHL) 、盂肱中韧带( ( middle glenohumeral ligament,MGHL) 、盂肱下韧带( inferiorglenohumeral ligament, IGHL) ,它们是肩关节囊增厚所形成的。
SGHL 起于盂上结节,位于肱二头肌长头肌键的前方,止点位于小结节近侧尖部的峭上。
它覆盖了肱二头肌长头键的前方,也是旋转间隙的一部分,与喙肱韧带一起加强了由冈上肌前束和肩胛下肌上部分所形成的旋转间隙[3]。
Pouliart 等[4]认为MGHL 起于盂唇前上方1 ~ 3点钟的位置,纤维混入肩胛下肌膜,大约在内侧2 cm 止于小结节,韧带的宽度和厚度分别为2 cm 和4 mm。
IGHL 是盂肱关节最重要的静力性稳定结构,它将肱骨头呈吊床样固定在肩胛盂的前后方,可进一步分为三部分,即盂肱下韧带前束( AB-IGHL) 、腋袋( axillary pouch) 、盂肱下韧带后束( PB-IGHL) 。
Ticker 等[5]研究表明, IGHL 起于盂唇下方2 /3,止于绕肱骨头的下 1 /3; 主要通过两种独立的结构附于关节盂唇,一种是胶原纤维直接附于关节盂唇,另一种是胶原纤维以锐角方式沿着关节盂附着且某些纤维平行于关节面混入骨膜。
AB-IGHL 起于盂唇前下方3 ~ 5 点钟的位置,肱骨止点位于围绕解剖颈前下方,它的长、宽、厚分别为( 37± 2) mm、( 13 ± 1) mm、( 3 ± 1) mm; PB-IGHL 起于盂唇后下方5 ~ 7 点钟的位置,止于解剖颈后下方,较前束簿弱。
组织学上,盂肱下韧带复合体由胶原束构成,中部呈放射状排列,它在外展外旋位时紧张。
1.2 解剖变异及神经支配盂肱韧带存在解剖学上的变异,并不是每一个肩关节都可以发现非常明显的盂肱上、中、下韧带,有的肩关节盂肱韧带或有部分缺如,韧带起止点亦有变异。
Steinbeck 等[6]解剖了104 例盂肱关节,发现有6 例盂肱关节SGHL 阙如, 16例盂肱关节MGHL 阙如,7 例盂肱关节未见明显IGHL。
Ide 等[7]通过解剖84 例尸体肩标本系统研究了盂肱韧带解剖变异,发现76 例肩有明显的SGHL, 53例肩有明显的MGHL 及AB-IGHL,其中AB-IGHL 起点于肩胛盂的2 ~5 点钟的位置: 11 例肩起点于2 点, 49例肩起点于3 点,11 例肩起点于4 点,5例肩起点于5点, 15 例肩的MGHL 呈索带样。
有明显MGHL 的53例患者中, 23 例肩的MGHL 与SGHL 在同一位置起点于盂唇, 30 例的MGHL 与SGHL 均起于盂唇。
与以往学者认为IGHL 在肱骨处止点呈V 形分布只占人群的50% 不同,Pouliart 等[8]通过200 例标本解剖及100 例活体关节镜观察发现, IGHL 在肱骨附着处大多数呈V 形,其顶点被背阔肌腱覆盖,因为V 形隐窝内充满关节囊系带,所以从关节镜下观察呈衣领状。
他们认为这种吊袋状结构可以适应肱骨头的大范围的活动。
Gelber 等[9]采用Masson 三色染色法研究了IGHL 的神经分布及其与肩关节脱位的相关性,他们解剖了45 例防腐处理的肩关节标本及16 例新鲜冷冻肩关节标本,发现95. 08%的标本IGHL 由腋神经分布,并有两种不同的分布方式: 从腋神经主干发出形成 1 ~2 个神经丛,然后分布于IGHL; 腋神经发出3 ~ 4个分支分布于IGHL。
在右肩神经分支从肩盂7 点钟处进入韧带。
微观研究发现神经在韧带内的分布具有可移动性,在恐惧症发生时关节囊分支松弛,在关节脱位时关节囊分支分离。
他们认为这种神经分布方式可以避免肩关节脱位时关节囊失神经支配,掌握这种解剖特点,可以在肩关节手术时避免损伤神经。
2 生物力学特征2.1 盂肱上、中韧带的生物力学特征Antoniou等[10]认为GHL 是重要的肩关节静力性稳定结构,但并不是稳定结构的各部分在盂肱关节运动时均起到稳定作用。
在盂肱关节的运动中,关节囊的长度、紧张性经历了周期性的变化,关节囊韧带的交替紧张、松弛,导致了分配负荷效应,从而满足肩关节运动和稳定的要求,使其有最大的活动度。
基于解剖和生物力学研究,Arai 等[3]认为SGHL 是外展位阻止肱骨向下半脱位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在0°外展位时对抗向前和向后应力的主要因素。
一般认为盂肱中韧带提供了肩关节外展45°~60°时前方的稳定,随着外展度数的增加,其前方稳定作用降低,而IGHL 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Burkart 等[11]的生物力学试验表明,MGHL 在45°外展, 10°外旋时韧带紧张,60°外旋时负荷最大达34 N,随着外展度数的继续增加, IGHL 在维持盂肱关节稳定性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MGHL在外展45°时紧张度增加,并进一步认为它是外展位时最初的前方稳定者。
Nobuyuki 等[12]通过研究关闭旋转间隙对肩关节前方稳定性的影响,认为SGHL 在中立位通过填充旋转间隙来增强盂肱关节的前方稳定性,而在肩外展45°~ 60°时,盂肱MGHL 位于盂肱关节前面与旋转间隙的深面,保证了盂肱关节前方稳定性。
Burkart 等[11]总结盂肱中韧带的功能: 支持上臂;限制0°~90°外展时的外旋; 提供前上方的稳定。
2.2 盂肱下韧带生物力学特征Ticker 等[5]研究认为,盂肱下韧带的前束在肩关节外展、外旋90°时跨越盂肱关节前方的中份,限制了肱骨头前下方的位移。
John 等[13]通过研究15 例正常的肩关节标本后,认为AB-IGHL 无论是在中立位还是在外展位,都是对抗肩关节外旋的最重要结构。
O'Brien 等[14]认为,选择性切断盂肱下韧带前束和腋带的前半部分,将导致前后方向位移的显著增加,而盂肱下韧带后束被认为是当上臂屈曲内旋时的主要稳定者。
Moore等[15]对5 例尸体肩标本去除关节囊外的所有软组织,向前方加载25 N 模仿肩关节前不稳的实验,运用7 × 11 格张力计分测试肩关节外旋0°、30°、60°情况下的盂肱下韧带的张力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