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公共关系学复习笔记
自考公共关系学完整笔记
![自考公共关系学完整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aa416629aaea998fcc220ead.png)
公共关系学第一章公共关系的概念●公共关系的14个特征:1是一个完整的职能,目的在于增进公司利益和达成其他整体的目标。
2并不制定政策,但可以帮助管理当局表白公司的政策。
3对于受公司措施影响的人,公共关系人员注意他们的印象和可能的反应,因此重大的措施应先向公关部门咨询。
4所有信誉都建立在行动而非文字之上,但如果让人们了解公司的行动就得借助于语言文字。
5虽然是管理部门的职责,却有其责任范围,必须配备预算及人员,所承担的任务必须限于公司公关范围以内的工作。
6最终目标是使人人了解对于良好的管理是不可分割的。
7关于公司的形象是相对的,要依据某种公众对于公司的具体要求而定。
8人们经常根据不完全的证据形成对公司的印象,但应尽力去注意为公司争取良好的印象。
9因为公司是在舆论形成的环境下运营发展的,因此对于任何人所具有的访问权利均应尊重。
10透露、传播资料信息不要吝啬。
11不可歪曲和夸大事实,其的主旨是陈述事实以便他人对公司公平评估,引起公众兴趣,进而对他们发生影响。
12少做做得好比多做做不好强。
13其一项基本任务就是要引起别人对公司的好感和兴趣。
14其艺术多余科学成分,这种艺术要以社会科学的崭新知识为基础,对于公众对象的组成及态度做科学的评估,对公司要有透视的认识。
●公共关系的本质:即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
揭示公共关系的本质,需要遵循的思维程序:1需要分析构成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要素,组织、传播、金额公众。
2分析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本质联系。
组织、公众是其承担者,分别关系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方式是传播。
●理解公共关系本质属性的三个角度:1关系性质。
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特指组织与公关间的传播沟通关系。
2职能性质。
作为一种管理职能,是对组织与公关间的传播沟通的目标、资源、对象、过程和效果等基本要素的管理,即传播管理,也可称沟通管理。
以优化公关环境,树立组织形象为宗旨。
3学科性质。
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以传播学和管理学为主要依托的传播管理学或组织传播学。
自考公共关系学完整笔记
![自考公共关系学完整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712b56900975f46526d3e13e.png)
第一章公共关系的概念第一节“公共关系”的定义及基本质属性一、公共关系的定义1.管理说美国着名公关学者雷克斯.哈罗博士(Rex L.Harlow)所提出的定义:“公共关系是一种独特的管理职能。
美国学者卡特利普和森特(Scott M .cutlip﹠Ailen H .Center)认为:“公共关系是这样一种管理功能:它确定、建立和维持一个组织与决定其成败的各类公众之间的互益关系。
”2.传播说英国着名公关学者弗兰克.杰夫金斯(Frank Jefkins)认为:“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为了达到它的公众之间相互了解的确定目标,而有计划地采用一切向内和向外的传播沟通方式的总和。
”3.传播管理说当代美国公共关系学术权威,马里兰大学的詹姆斯.格鲁尼格教授(James E .Grunig,Ph .D)认为:“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4.咨询说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于1978年8月发表的《墨西哥宣言》:“公共关系是一门艺术和社会科学。
它分析趋势,预测后果,向机构领导人提供意见,履行一系列有计划的行动,以服务于本机构和公众的共同利益、”5.关系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蔡尔兹(H .L .chils)认为:“公共关系是我们所从事的各种活动、所发生的各种关系的通称,这些活动与关系都是公众性的,并且都有其社会意义。
”6.协调说“协调说“(或“平衡说”)是“关系说“的深化,认为公共关系主要是协调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社会关系,”维持企业的营利性和社会性平衡就是公共关系。
”7.形象说强调公共关系的宗旨是为组织塑造良好的形象,“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塑造组织形象,通过传播、沟通手段来影响公众的科学与艺术”。
传播管理说: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二、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论述)科学的定义应该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
公共关系的定义则应该反映公共关系得现象和活动的本质。
(一)确定公共关系本质的依据和方法公关活动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组织”、“传播”和“公众”“组织”和“公众”是公共关系“主体”和“客体”;二者之间相互作用方式是“传播”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特征:组织与公众沟通交流的“双向性”。
自考《公共关系学》复习笔记(3)
![自考《公共关系学》复习笔记(3)](https://img.taocdn.com/s3/m/0112f07d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4e.png)
第三章公共关系的职责和功能 第⼀节 ⼀、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责 (⼀)公共关系的职责是指公共关系在组织的⾏政管理或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作范围及其应承担的责任。
(⼆)最基本的职责包括收集信息、辅助决策、传播推⼴、沟通协调、提供服务。
1.收集信息(作为组织的预警系统) <1>收集与组织形象有关的信息; <2>产品形象是组织形象的客观基础,产品质量是影响组织形象的关键因素。
<3>组织形象信息,主要包括: (1)公众对组织机构的评价; (2)公众对组织管理⽔平的评价(主要评价有经营⽅针是否正确;组织发展⽬标是否合理;市场预测是否准确;⽤⼈是否得当); (3)公众对组织⼈员素质的评价; (4)公众对组织服务素质的评价。
<4>收集组织环境中的各种信息,收集的信息具有宏观性和社会性的特点。
2.辅助决策,意义是让公共利益贯穿于组织决策过程的始终,以避免组织决策只顾⾃⾝利益的⽚⾯性。
<1>为确⽴决策⽬标提供咨询建议,从社会⾓度评价决算⽬标的社会制约因素和影响效果,努⼒使组织的⽬标决策与公众利益和环境因素相容。
<2>为决策提供信息服务。
<3>协助拟定和选择决策⽅案,是实现⽬标的各种⽅法、措施的总和。
<4>从公共关系⾓度评价决策效果。
3.传播推⼴,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主要⽅式和关键环节。
<1>创造舆论,告知公众,是公关传播最基本的功能。
<2>强化舆论,扩⼤影响,是公共关系传播的重要任务。
<3>引导舆论,控制形象,其职责在于调节组织的信息流量和⽅向,引导公众舆论向积极有利的⽅向发展,并根据舆论反馈适当调整组织的⾏为,控制组织的形象(课⽂p49倒数第⼀段重点理解)。
4.协调沟通,是公共关系的根本职责,即运⽤各种协调沟通⼿段为组织的⽣存发展创造“⼈和”的环境。
<1>协调内部关系,增强组织凝聚⼒,即通过建⽴和完善组织内部的各种沟通渠道和协调机制,促进组织内部信息交流;公共关系是⼀种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经营管理艺术,内求团结是外求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自考公共关系学完整笔记
![自考公共关系学完整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7759156ff705cc175427091d.png)
第一章公共关系的概念第一节“公共关系”的定义及基本质属性一、公共关系的定义1.管理说美国着名公关学者雷克斯.哈罗博士(Rex )所提出的定义:“公共关系是一种独特的管理职能。
美国学者卡特利普和森特(Scott M .cutlip﹠Ailen H .Center)认为:“公共关系是这样一种管理功能:它确定、建立和维持一个组织与决定其成败的各类公众之间的互益关系。
”2.传播说英国着名公关学者弗兰克.杰夫金斯(Frank Jefkins)认为:“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为了达到它的公众之间相互了解的确定目标,而有计划地采用一切向内和向外的传播沟通方式的总和。
”3.传播管理说当代美国公共关系学术权威,马里兰大学的詹姆斯.格鲁尼格教授(James E .Grunig,Ph .D)认为:“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4.咨询说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于1978年8月发表的《墨西哥宣言》:“公共关系是一门艺术和社会科学。
它分析趋势,预测后果,向机构领导人提供意见,履行一系列有计划的行动,以服务于本机构和公众的共同利益、”5.关系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蔡尔兹(H .L .chils)认为:“公共关系是我们所从事的各种活动、所发生的各种关系的通称,这些活动与关系都是公众性的,并且都有其社会意义。
”6.协调说“协调说“(或“平衡说”)是“关系说“的深化,认为公共关系主要是协调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社会关系,”维持企业的营利性和社会性平衡就是公共关系。
”7.形象说强调公共关系的宗旨是为组织塑造良好的形象,“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塑造组织形象,通过传播、沟通手段来影响公众的科学与艺术”。
传播管理说: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二、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论述)科学的定义应该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
公共关系的定义则应该反映公共关系得现象和活动的本质。
(一)确定公共关系本质的依据和方法公关活动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组织”、“传播”和“公众”“组织”和“公众”是公共关系“主体”和“客体”;二者之间相互作用方式是“传播”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特征:组织与公众沟通交流的“双向性”。
(完整)公共关系学笔记(全)
![(完整)公共关系学笔记(全)](https://img.taocdn.com/s3/m/b5bdbff5fe4733687f21aa59.png)
公共关系学笔记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 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与沟通”。
对于这一概念,应重点从三个角度认真把握。
1.“公共关系”的性质:公共关系特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关系,即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信息交流关系; 2.“公共关系职能”的性质:即运用各种传播、沟通手段去影响公众的观点、态度和行为,争取公众舆论的理解和支持,为组织的生存、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公共关系学科”的性质: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传播学、组织传播学,是现代传播学在组织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和发展。
二、公共关系学的基本内容 重点理解公共关系学基本内容的九个方面:1.公共关系的概念:公共关系是什么,公共关系的三个基本要素,即社会组织、公众、传播与沟通; 2.公共关系的历史:公关的形成、发展概况、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3.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公关由谁来做,有何作用; 4.公共关系的对象:公关对谁做; 5.公共关系的管理过程:完整地理解公关工作的整个过程; 6.公共关系的媒介:学习和掌握公关的基本工具和技术手段; 7.公共关系活动实务:包括调查研究、新闻传播、公关广告、专题活动、处理危机、交际事务等; 8.公共关系的职业道德和法律制约:公关行为基本准则; 9.公共关系在中国应用的国情和特色:公关的中国特色。
第二节公共关系的研究角度和方法 对公共关系进行研究的学科角度主要有:从管理学角度,从经营学角度,从传播学角度等。
一、从管理学角度研究的特点: 1.将公共关系作为管理过程的一个要素; 2.将公共关系本身视作管理的一个过程。
二、从经营学角度研究的特点: 1.将公关作为实施推广,影响环境的手段,突出公关的谋略、技巧、艺术的实用研究; 2.更重视信息和形象的商业价值,将信息、形象关系作为重要的经营要素和资源,将公共关系作为经营投入的一部分,并努力使其转化为实际财富,产生出经济效益。
00182公共关系学自考知识点汇总精选全文
![00182公共关系学自考知识点汇总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b80bae6b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0a.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00182公共关系学-目录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论1.公共关系的定义2.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3.组织、公众、传播;关系、舆论、形象4.公共关系操作中的若干范畴5.人际关系和人群关系;公共关系状态、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系观念6.关系、舆论、形象7.组织、公众、传播8.公共关系发展的四个阶段9.公共关系思想的萌芽;巴纳姆时期的神话与欺骗10.公共关系职业化;公共关系学科化11.公共关系在我国的发展12.公共关系的五大功能:收集信息、辅助决策、传播推广、协调沟通、提供服务13.公共关系的收集信息、辅助决策、提供服务功能14.公共关系的协调沟通功能15.公共关系的传播推广功能第二章公共关系组织与人员16.公共关系公司的类型、组织机构、经营范围与特点;公共关系协会的活动内容17.公共关系职能部门的四种基本模式:部门隶属型、部门并列型、高层领导直属型、公共关系委员会18.组织内设的公用关系职能部门的特点19.公共关系人员的日常工作20.公共关系人员的培养21.公共关系人员的基本素质22.全员PR管理第三章公共关系对象23.公众的定义24.公众的特点25.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临时公众、周期公众和稳定公众26.受欢迎的公众、不受欢迎的公众和被追求的公众;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行动公众27.首要公众和次要公众28.社区公众;国际公众29.内部公众;名流公众30.媒介公众31.顾客公众;政府公众第四章公众心理与行为32.知觉的概念33.知觉的特点34.知觉的选择性35.知觉的偏见36.需要理论的要点37.需要的五个层次38.五种需要的排列关系39.优势需要决定行为40.态度及其结构41.态度的特性42.影响和改变态度的因素43.霍夫兰的说服模式44.流行、流言、舆论的概念45.流行、流言、舆论的特点46.如何应对流言47.针对流行、流言及舆论中的公共关系策略与技巧48.价值观、团体压力、逆反心理的概念49.价值观、团体压力、逆反心理的特点50.针对逆反心理的公共关系对策51.针对价值观、团体压力的公共关系技巧第五章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媒介52.拉斯韦尔的“5W”模式;把关人;两级传播53.5W的含义;把关人的作用;两级传播模式54.受众选择“3S”论;议题设置论55.“5W”模式、“3S”论及在“议题设置”公共关系策划中的运用56.媒介的含义57.传播媒介的发展与演变58.印刷媒介的概念59.电子媒介的概念60.印刷媒介的特点;电子媒介的特点61.因特网的特点;非语言传播符号的特点62.报纸与杂志的优点和缺点;广播与电视的优点和缺点63.媒体组合的概念;媒体组合的目标64.传播媒介的选择原则;媒体组合65.媒体组合的方式66.媒体组合的具体策略第六章公共关系策划与管理67.公共关系策划的含义68.公共关系策划的特征69.公共关系策划的作用70.公共关系策划的各项原则71.公共关系策划的利益性原则72.公共关系策划的客观性原则、公共关系策划的系统性原则73.公共关系策划的可行性原则、公共关系策划的灵活性原则74.公共关系策划管理75.公共关系策划管理“六部工作法”76.公共关系策划书77.公共关系策划的方法第七章新闻、广告与整合营销传播78.新闻资料;新闻稿79.策划新闻80.撰写新闻资料和新闻稿81.新闻发布会82.广告的概念;广告的功能83.广告与公共关系的融合;广告策划及其内容84.产品定位及其策略85.广告主题策划86.整合营销传播及其发展87.整合营销传播的特性88.整合营销传播的发展89.整合营销传播的方法第八章公用关系专题活动90.展览会的类型91.展览会的特点92.举办展览会应做的工作93.展览会吸引观众的技巧94.庆典活动的类型95.庆典活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96.开业庆典;周年庆典;乔迁庆典97.重大成果庆典;受到特殊嘉奖庆典98.赞助活动的种类99.赞助的作用100.赞助活动的实施步骤101.赞助活动实施的方法102.对外开放参观103.对外开放参观的目的、规模、时间与人员104.准备宣传材料;选择参观线路;做好解说和接待工作105.做好对外开放参观工作的方法与技巧第九章组织形象策划与CIS管理106.组织形象的概念;组织形象的分类107.组织形象的基本特性108.CIS的基本构成109.CI战略—塑造组织形象的利器110.组织自我形象;组织实际形象111.组织形象差距112.组织自我形象分析;组织实际形象分析113.组织形象差距分析114.组织形象的构成115.组织形象策划的基本特性116.组织形象策划117.如何建立有效的组织形象118.CIS开发119.CIS开发作业的程序120.VIS的设计与开发第十章公共关系危机管理121.公共关系危机的定义122.公共关系危机的特征123.公共关系危机管理124.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的原则125.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的操作程序126.公共关系危机后的形象、声誉恢复---事后管理127.危机传播128.危机传播模型129.公共关系危机传播计划130.公共关系危机传播。
自考《公共关系学》复习笔记
![自考《公共关系学》复习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40fce050cfc789eb162dc872.png)
自考《公共关系学》复习笔记自考《公共关系学》复习笔记第一章公共关系的概念第一节“公共关系”的定义及其本质属性一、公共关系的定义1.“公共关系”一词源自英文的public relations,中文表述可称为“公众关系”,也可称为“公共关系”。
2.管理说:突出公共关系的管理属性,代表人是美国学者卡特利普和森特,他们认为公共关系是确定、建立和维持一个组织与决定其成败的各类公众之间的互益关系。
3.传播说:侧重于公共关系的传播属性,代表人是英国著名公关学者佛兰克?杰夫金斯,他认为: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为了达到与它的公众之间相互了解的确定目标,而有计划地采用一切向内和向外的传播沟通方式的总和。
4.传播管理说:强调公共关系是组织一种特定的传播管理行为和职能,当代美国术权威,詹姆斯?格鲁尼格教授认为: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5.咨询说:侧重于公共关系的决策咨询功能,最具代表是1978年8月发表的《墨西哥宣言》:公共关系是一门艺术和社会科学。
它分析趋势,预测后果,向领导人提供意见,履行一系列有计划的行动,以服务于本机构和公众的共同利益。
6.关系说:强调公共关系是一种公众性、社会性的关系或活动,代表人物是蔡尔兹。
7.协调说:认为公共关系主要是协调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社会关系,代表人是王乐夫。
8.形象说:从塑造形象的角度揭示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强调公共关系的宗旨是为组织塑造良好形象,代表人是熊源伟。
二、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一)公共关系本质的依据和方法1.分析构成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要素:公共关系活动的三个要素是“组织”、“传播”和“公众”;任何公共关系活动都是由这三个要素构成。
2.分析公共关系的基本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本质联系。
“组织”和“公众”是公共关系的承担者,分别是公共关系的“主体”和“客体”。
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是“传播”,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即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组织与公众沟通交流的“双向性”是现代公关传播的本质特征。
(完整版)公共关系学复习要点(整理版)
![(完整版)公共关系学复习要点(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90b3ae2e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f3.png)
(完整版)公共关系学复习要点(整理版)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公共关系的涵义。
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运用信息沟通的手段与其相关公众之间取得互相联系、互相适应的一种管理活动;公共关系是组织的一种管理职能,这种管理职能的本质属性就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扬管理”,管理对象是“信息”、“关系”、“舆论”、“形象”这些无形的资产;管理手段是现代信息社会的传扬交流手段;管理目标是调节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提升组织无形资产的价值,从而使组织整体资产增值;公共关系重在“关系”,这种关系特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信息沟通关系,不同于其他详细的社会关系,与其他各种详细的社会关系相陪同2、公共关系学中“形象”的内涵在公共关系学中指组织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认知和评价。
一个组织社会形象体现了它的社会关系状态和社会舆论状态。
公共关系是一种以塑造组织形象为己任的传扬管理艺术。
形象的意义:首先,“形象”其本质是重视组织信誉。
第二,公共关系将建设和完美组织形象的内涵放在第一位,然后才是形象的外观。
再次,公共关系塑造的是组织的整体形象。
最后,公关形象是通过组织的传扬活动去影响公众的观念和态度而形成的。
拓展:并说明组织形象有哪些层面构成。
组织形象即组织的实际状态和行为在公众舆论中的投影、反映,亦即社会公众和社会舆论对组织实际状态和行为的认知和评价。
这种认知和评价体现为组织在社会公众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由以下八个层面构成:(1)组织的产品形象(2)组织的管理形象(3)组织的人员形象,即公众对组织的人员所形成的认知和评价(4)组织的环境形象(5)组织的文化形象(6)组织的社区形象(7)组织的标识形象(8)组织的媒介形象。
2.公共关系观念应当包含哪些观念?这些观念的内涵是什么?公共关系观念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
包括:(1)形象观念,表现为主体在决策和行动中高度重视自身的声誉和形象XXX、形象管理、形象塑造,将信誉和形象视作组织的无形资产、无形财宝,把树立和维护良好的组织形象作为重要的XXX目标。
《公共关系学》课程笔记
![《公共关系学》课程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c85be3e3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8a.png)
《公共关系学》课程笔记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述1.1 公共关系的含义1.1.1 公共关系的学术含义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简称PR)是现代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一种管理职能,它通过策略性的沟通活动来建立、维护和促进组织与各类公众之间的相互理解、信任和支持。
在学术领域,公共关系被定义为:- 一种组织管理的过程,涉及监测、评估公众的态度,制定和实施策略以塑造组织形象。
- 一种双向沟通的实践,旨在通过有效的信息交流来影响公众意见和行为。
- 一种社会关系的艺术,它要求组织在处理与公众的关系时,既要考虑自身利益,也要兼顾公众利益和社会责任。
1.1.2 公共关系一词多义公共关系这个概念在不同的语境和情境中有着不同的含义:- 作为组织职能:公共关系是组织内部的一个部门,负责规划和管理组织与外部公众的沟通活动。
- 作为职业领域:公共关系是指从事公关咨询、媒体关系、活动策划、危机管理等工作的一类专业人士。
- 作为实践活动:公共关系包括新闻发布、媒体采访、品牌推广、社会责任报告等具体的传播活动。
- 作为学科领域:公共关系学是研究公共关系理论、原则和方法的一门社会科学。
1.1.3 公共关系就在你身边公共关系的影响无处不在,它体现在:- 每天的新闻报道中,企业、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消息都是公关活动的结果。
- 社交媒体上的品牌互动,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的内容更新,都是公关策略的一部分。
- 各种公益活动、慈善捐赠背后,都有公关团队在策划和推广。
- 甚至个人品牌形象的塑造,如明星的公众形象,也是公关工作的体现。
1.2 公共关系的相关概念1.2.1 公众:指所有与组织有直接或间接利益关系的人群,包括顾客、员工、投资者、政府、媒体等。
1.2.2 沟通:是公共关系的核心,涉及信息的编码、传递、解码和反馈过程。
1.2.3 传播:是公共关系的主要手段,通过不同的渠道和媒介来传递信息。
1.2.4 媒介:是公共关系传播信息的工具,包括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和新媒体(如互联网、社交媒体)。
公共关系学笔记
![公共关系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43dd54859b89680203d825a3.png)
第一讲公关基本原理1、公关定义:公共关系,其实质是社会组织通过信息传播沟通手段处理自身的各类公众关系问题,以达到适应、优化组织社会生态环境目的的管理活动。
对象:组织与公众的关系本质:传播沟通管理最终目标:建构有利于组织生存发展的社会生态环境。
2、公关三要素及其关系:组织——公共关系的主体公关活动的承担者、实施者、行为者。
是组织而非私人。
公众——公共关系的客体公关活动的实质内容。
是组织与其公众之间进行的双向信息沟通。
包括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
传播——公共关系的手段公关传播沟通的对象。
公众关系是由个人关系、群体关系、组织关系共同构成。
3、公共关系组织机构:专门执行公关任务、实现公关功能的行为主体组织内设的公关职能部门、专业的公关公司、独立的公关社团组织(协会)第二讲公关的历史1、中国古代与公共关系有关的典故冯谖焚券买义一次冯谖受命去孟尝君的封地薛收债,他问孟尝君收了债,要不要为您买点什么回来,孟尝君说,你看我家缺什么,就买点什么回来好了。
冯谖到了薛城,把所有债券当众烧毁。
冯谖回来交差,对孟尝君说:我为您买来了‘义’。
孟尝君虽然心中不悦,也没有责怪他。
事情过去不久,齐王听信谗言,让孟尝君交出相印,退隐薛城。
孟尝君离京去薛时,百姓出城十里远迎。
孟尝君对冯谖说,你给我买的义,我看到了。
——公关投资第三讲公关基本功能1、公关的基本功能:守望功能、协调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效益功能一、守望功能——信息的输入公关最重要的是善于发现“天边出现的淡淡乌云”并反映给上级,在收集信息、掌握资料上要比别人快。
——公关学者卡特利普1、搜集信息的内容:组织形象信息、产品形象信息、各类公众信息、社会环境信息2、建立收集信息的制度:建立健全组织的信访制度、建立与有关组织的信息交流制度、建立对大众传媒的监测制度、建立公共关系的调研制度、建立公共关系的预测制度、建立健全科学的公共关系的档案制度例:伟达公关:北京奥委会的“雷达”2006年6月,伟达通过全球媒体监测发现印尼《雅加达邮报》报道,中国将在印尼设厂,加工印尼原始森林的木材,并使用到北京奥运会的场馆之中。
自考公共关系学完整笔记
![自考公共关系学完整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90a199120b4c2e3f572763e7.png)
第一章公共关系的概念第一节“公共关系”的定义及基本质属性一、公共关系的定义1.管理说美国著名公关学者雷克斯.哈罗博士(Rex L.Harlow)所提出的定义:“公共关系是一种独特的管理职能。
美国学者卡特利普和森特(Scott M .cutlip﹠Ailen H .Center)认为:“公共关系是这样一种管理功能:它确定、建立和维持一个组织与决定其成败的各类公众之间的互益关系。
”2.传播说英国著名公关学者弗兰克.杰夫金斯(Frank Jefkins)认为:“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为了达到它的公众之间相互了解的确定目标,而有计划地采用一切向内和向外的传播沟通方式的总和。
”3.传播管理说当代美国公共关系学术权威,马里兰大学的詹姆斯.格鲁尼格教授(James E .Grunig,Ph .D)认为:“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4.咨询说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于1978年8月发表的《墨西哥宣言》:“公共关系是一门艺术和社会科学。
它分析趋势,预测后果,向机构领导人提供意见,履行一系列有计划的行动,以服务于本机构和公众的共同利益、”5.关系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蔡尔兹(H .L .chils)认为:“公共关系是我们所从事的各种活动、所发生的各种关系的通称,这些活动与关系都是公众性的,并且都有其社会意义。
”6.协调说“协调说“(或“平衡说”)是“关系说“的深化,认为公共关系主要是协调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社会关系,”维持企业的营利性和社会性平衡就是公共关系。
”7.形象说强调公共关系的宗旨是为组织塑造良好的形象,“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塑造组织形象,通过传播、沟通手段来影响公众的科学与艺术”。
传播管理说: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二、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论述)科学的定义应该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
公共关系的定义则应该反映公共关系得现象和活动的本质。
(一)确定公共关系本质的依据和方法公关活动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组织”、“传播”和“公众”“组织”和“公众”是公共关系“主体”和“客体”;二者之间相互作用方式是“传播”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特征:组织与公众沟通交流的“双向性”。
公共关系复习笔记
![公共关系复习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7fb3ca12866fb84ae45c8dce.png)
公共关系复习笔记公关第一,广告第二。
商品定义:所谓商品就是一种产品,它与其他供公司或个人制造、开采、开发的产品相同。
品牌价值的定义通常是:与其他相同质量的相拼相比,消费者愿意为购买这一品牌而多付出的价格。
公共关系定义:指的是现代管理所必须具备的一种新的管理哲学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经营管理和行政管理的战略原则。
目标:追求整体形象提供高。
做法:选择有合理合法理由存在的独立事件。
原因:能是整个宣传攻势显得正直、勇敢、智能和友善。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公共关系概述一、公共关系的涵义:是指一种为维系良好公众关系而进行的传播活动和在传播活动中所遵循的行为策略和规范。
公关的几层含义:1、客观存在的状态2、活动3、职业4、学科5、意识、观念与思想二、内涵:1、塑造组织形象的艺术,讲究创新、构思经销、效果感人;2、着眼于人心的管理科学,在把握人心上下功夫;3、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管理哲学。
公共关系不仅对外而且对内,作为一种哲学,作用域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强调思想方法;4、无形的资产,“软竞争”的手段,它可以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促进资产增值。
公共关系的定义:所谓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生存发展,通过传播沟通,塑造形象、平衡利益、协调关系、优化社会心理环境,影响公众的科学与艺术。
三、公共关系定义的内在逻辑关系:公共关系的主体——社会组织,不是个人与所有人。
公共关系的课题——公众,只包括构成组织生存环境的公众,即与组织生存环境无关的人不是公关的公众。
公共关系的中介——传播沟通是功能性的传播,目的性的传播仅是手段。
公共关系的核心工作——塑造组织形象,协调利益,这是内在动力。
公共关系的目的——组织生存发展,不是形象和传播,也不是管理与协调,那些都是手段,生存发展才是最终目的。
公共关系的范围——组织生存心里环境,不是人际、国际间的关系。
第二章现代公共关系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公共关系的历史回顾一、概念的时代性二、古人类对公共关系的认识第二节公共关系在美国的兴起近代的公共关系萌芽于政治、经济、文化事业比较发达的美国。
《公共关系学》复习笔记
![《公共关系学》复习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df780c0e5a8102d276a22f59.png)
A.横向划分:内部公众、外部公众。
B.纵向划分: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行动公众。
C.按重要程度划分:首要公众、次要公众、边缘公众。
D.按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划分:顺意公众、逆意公众、独立公众。
E.按组织对公众的态度划分:受欢迎公众、不受欢迎公众、被追求公众。
F.按公众的稳定性划分:流散性公众、临时性公众、周期性公众、稳定性公众。
4.公关传播的特点及类型:特点:互利性、双向性、情感性、扩散性、认可性、独立性。
类型:A.个体传播:指个人对个人的传播所运用的电话、信件、面谈等手段方式。
B.群体传播:指个人对一群人的传播所运用的报告会、座谈会、展销会等形式。
C.大众传播:指组织对群体的传播所运用的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
第三章:公共关系的工作程序第一节:公共关系调查一:公关调查:指社会组织通过运用科学方法,搜集公众对组织主体的态度,进而对主体公共关系状态进行客观分析的一种公共关系实务活动。
二:公关调查的意义:1.找到差距,发现问题,明确公关活动的目标和方向;2.通过调查,为公关策划提供科学依据和参照标准;3.公关调查本身具有公关活动效应;4.有利于组织对环境进行检测;5.有利于组织预测自身的发展趋势。
三:公关调查的原则:客观性、时效性、计划性、规范性、精确性、主动性。
四:公关调查的内容:1.社会环境调查;2.公众调查;3.组织形象调查。
五:公关调查的方法:1.文献调查法:指在第一手资料难以得到或者不够用时,通过组织内部或外部的文献资料分析所要调查问题的方法。
2.观察法:指调查人员进入调查现场,利用感官或借助科学工具,在调查对象中直接收集信息的方法。
3.访问法:指公关人员按照预先设计好的题目有目的、有计划地与被调查对象进行访谈,直接收集信息的方法。
4.抽样调查法:是按照一定的方式,从调查总体中抽取部分样本展开调查,用样本的结论来说明总体情况的方法。
5.问卷调查法:是调查员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利用书面方式回答问题,向被调查者收集信息的方法。
公共关系学复习笔记第二章
![公共关系学复习笔记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c005d51f9b89680202d82591.png)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要素和程序★公共关系的三大基本要素是:主体、客体和中介。
它们是开展公共关系活动必不可少的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考核知识点(一)公共关系的主体1、识记:(1)社会组织(即广义的公共关系主体)(P22—23)社会组织是人们为实现某种特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原则、程序和制度建立起来的社会群体。
社会组织一般由以下几大要素构成:明确的目标和使命;维持组织存在的规章、制度;人员和物质条件;健全的组织活动。
(2)狭义公共关系主体(P22)狭义的公共关系主体是指具体执行公共关系工作职能的机构及其工作人员。
(3)公关社团组织(P31—32)公关社团组织是指成员自发组织起来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从事公共关系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实务活动和行业交流的社团组织。
常见的公关组织有:公共关系协会、公共关系学会、公共关系研究会等组织。
公关社团的特征有:自愿性、非营利性、组织性.2、领会:(1)公关职能部门的设置原则(P28)各个组织在设置公关职能部门时要充分考虑本组织的具体情况,不能盲目跟风,机构的设置要从长远的组织发展的角度进行考查,基本的设置原则如下:一致性原则。
在设置公关职能部门时,要和组织的长远发展战略和中短期发展规划相一致,部门设置能够在公共关系领域对组织的发展有连贯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赋权原则。
设置公共关系职能部门,要给予部门负责人充分的信任和权力,能够参与组织的决策层,对组织的重要决定有发表意见和建议的权力,而不是将公共关系部门仅当作为一个参谋部或者咨询、研究部门。
协调原则.公关职能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要协调一致,公共关系部门内部的专业人员和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之间要协调一致。
这样,公共关系部门才能发挥专业职能,为组织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2)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P33-34)职业道德修养。
①实事求是,正确传播;②平等待人,热情诚恳;③客观公正,正直无私;④宽容大度,谦和不骄。
专业知识能力.专业知识能力是指公共关系人员运用科学的公共关系技巧和方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完整版)《公共关系学》知识点梳理
![(完整版)《公共关系学》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b5a71365856a561253d36f08.png)
《公共关系学》通过本课程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公共关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理解并掌握一些重要概念;培养较好的公关意识,运用所学的理论观察、分析公共关系现象和公关案例;了解公关实践的基本程序和原则。
第一章公关是什么1. Public Relations (PR)2. 关于公关定义的各种表述: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格鲁尼格竭尽全力用符号控制某些环境、控制评估态度和形象,以及相关公众和客户的过程,是一种说服性的传播活动。
——米勒公共关系是由为达到与相互理解有关的特定目标而进行的各种有计划的沟通联络所组成的,这种沟通联络处于组织与公众之间,既是向内的,也是向外的。
——詹夫金斯公共关系的开展应该试图在顾客、供应商和政府官员的心中塑造良好的公司形象。
——福特公共关系是这样一种管理职能,它建立并维护一个组织和决定其成败的各类公众之间的互惠互利关系。
——卡特里普公共关系是组织-公众-环境系统的关系生态管理。
具体说,就是社会组织运用调查研究和对话传播等手段,营造具有公众性、公开性、公益性和公共舆论性的关系生态,以确保组织利益和公共政策的和谐。
——陈先红3. 共同元素:组织、公众、管理、沟通、传播、关系。
4. 公共关系是组织或个人通过各种传播方式与各类利益相关者开展的关系管理。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历史演变要点:⏹公共关系起源于美国,由于便士报的兴起,以马戏团老板巴纳姆为代表,信奉“公众要被愚弄”的主张,激起了新闻界的“清垃圾运动”,由此成为现代公共关系的导火索。
⏹艾维·李是现代公共关系职业的创始人,他提出“公众要被告知”的宣传主张,提出“原则宣言”、“说真话”、“公共关系动力来自最高层”等思想,被称为现代公共关系之父。
⏹爱德华·伯纳斯是现代公共关系学之父,是第一个理论家兼实践家,发展“投公众所好”的思想。
卡特利普和格鲁尼格对当代公共关系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
⏹20世纪80年代,中国公共关系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70年代末至80年代导入期;90年代即实践期;2000年以后的快速增长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关系学》第一章导论一、公共关系的定义(一)国外1.强调公共关系的管理功能美国社会科学家莱克斯·哈洛博士:公共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管理功能。
它在一个组织及其公众之间建立并保持双向的传播、谅解、接受与合作;它参与处理各种问题和难题;它帮助管理部门及时了解舆论并作出反应;它明确和强调管理部门为公众利益服务的责任;它帮助管理部门随时掌握并有效地利用变化的形势,帮助预测发展趋势,以作为早期警报系统;它使用有效的传播技能和研究方法作为基本工具。
2.强调公共关系的传播沟通功能《大英百科全书》的定义:公共关系是旨在传递关于个人、公司、政府机构或者其他组织的信息,以改善公众对他们的态度的政策和活动。
3.强调公共关系的预测功能、咨询功能1978年墨西哥城召开的各国公共关系协会第一次世界大会发表的《墨西哥声明》的定义:公共关系是一门艺术和社会科学。
它分析发展趋势,预测其结果,为组织领导者提供咨询并实行有计划的行动方案。
这种行动方案将服务于该组织和公众的共同利益。
4.强调公共关系的社会属性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希尔兹认为:公共关系是我们的从事的各种活动、所发生的各种关系的通称。
这些活动都是公众性的,并且都具有社会意义。
(二)国内1.王乐夫: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经营管理艺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经营管理艺术。
2.居延安: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用传播的手段使自己与公众相互了解和相互适应的一种活动或职能。
总结: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在运行中,为使自己与公众相互了解、相互合作而进行的传播活动和采取的行为规范。
包括五层含义:(1)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2)纽带是传播(3)双向交流(4)主体是一个控制系统—管理功能(5)有目的的自觉活动二、关于公共关系学作为一门学科,它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
1923年,伯内斯《舆论之凝结》OR《舆论明鉴》出版,并在纽约大学开设了公共关系课。
1952年,他又写了《公共关系学》。
(一)内容:公关理论、公关业务(应用)和公关史。
(二)研究对象:社会组织、公众和传播活动。
也是公关三要素。
(三)学科性质: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
三、我国的公关实践:1983年深圳大学招生1983年广州白云山制药厂设公关部1986年,中国环球公共关系公司成立。
四、公共关系与相关的社会现象:(一)公关与人际关系相同:公关是以人际关系为基础的,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改善本组织与其公众、本组织员工之间的关系。
区别:1.出发点不同。
公关处理社会组织与其公众的关系,而人际关系考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目的不同。
公关是建立社会组织的良好形象,而人际关系则是建立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3.结构不同。
公关是整体-整体,人际关系是个体-个体。
(二)公关与宣传1.都是一种传播信息的活动2.都是运用大众传播工具的方式向公众发布信息3.都是劝说活动不同1.宣传具有强制性、灌输性。
公关具有平等性2.宣传偏重单向传播。
公关偏重双向沟通。
3.宣传可夸张、渲染。
公关说真话。
(三)公关与商业广告相同1.都以公众为对象2.都以传播为手段3.都与塑造组织形象有关不同1.公关的目的是塑造整体形象,广告则是迅速地打开某种商品或某项服务的销路。
2.传播原则不同。
公关-真实性和公开性,广告-真实性和艺术性。
3.范围不同。
公关适用于现代社会的一切组织,而广告着重推销和服务,主要适用于现代工商企业。
(四)公关与市场营销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不同1.适用范围不同。
公关的适用范围比营销广得多。
营销主要是消费者。
2.目的不同。
公关追求的是组织形象,以实现社会整体效益为目标。
而市场营销纯粹是商业行为,较多考虑的是企业经济利益。
3.工作内容不同。
公关包括搜集信息、咨询建议、协调关系,策动传播;营销包括分销,定价等。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渊源、兴起与发展一、人类早期的公关思想与活动二、现代公共关系形成的历史条件(一)民主政治取代封建专制政治是公共关系发展的政治前提;(二)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为公共关系提供了现实的土壤;(三)现代管理理论的形成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为公共关系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原则。
(四)现代传播的长足进步为大规模开展公共关系提供了技术手段。
三、现代公共关系的诞生四、公共关系的发展阶段(一)巴纳姆时期巴纳姆时期可以说是公共关系发端时期,巴纳姆置公众利益于不顾,任意编造谎言和神话,一切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这是该时期的显著特点。
(二)艾维.李时期“说真话,公开事实真相”,标志着公共关系开始走上正轨。
(三)伯内斯时期投公众所好。
了解公众需要什么,对组织有什么要求,在确定公众的价值观和态度的基础上,再进行组织的宣传工作,以投公众所好。
有着六十年公共关系生涯的伯内斯,使公共关系逐步走向科学化、理论化。
(四)柯特利普和森特时期公关就是一个社会组织为了与公众建立良好的关系而运用传播原理和方法。
其一,一定要把社会组织的想法和信息向公众进行传播和解释;另一方面,又要把公众的想法和信息向社会组织反馈。
目的是使社会组织与公众结成一种和谐关系。
即“双向对称”的公关模式。
第三章在公共关系的实物操作上,静态公共关系可被理解为一种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社会关系,而动态公共关系则可看做一种调节社会关系的手段和机制。
社会关系的一般属性:1、必须注意到社会关系发生或人与人有机联结的必然性。
2、还需关注社会关系不断协调和平衡的必要性。
3、必须十分关注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社会关系的形态:1、主体性的社会关系形态⑴个人的的社会关系形态这是主体性社会关系的微观形态,在社会学研究中一般称为人际关系形态。
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形态。
⑵组织或集团的社会关系形态这是主体性社会关系饿中观状态。
⑶国家或民族的社会关系形态这是主体性社会关系的宏观形态,对这种关系形态的了解将有助于国际公共关系的推进。
因此,公共关系学对三个层次的社会关系形态都要研究,但重点在中间层次形态。
2、缘由性的社会关系形态⑴亲缘关系形态亲缘关系是以血亲为联系纽带的交往,包括家庭关系、亲属关系、婚姻恋爱关系等。
⑵地缘关系形态地缘关系是以人们生存的地理空间为背景的交往,包括邻里关系、同乡关系、社区关系、城乡关系等。
⑶业缘关系形态这是与从事的事业为基础的交往,包括各种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同学关系、主客关系等。
⑷泛缘关系形态这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为条件而遇合的交往,包括朋友关系、路人关系等。
总之,公共关系学以业缘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但也注意对其它缘由性社会关系形态的研究。
3、需应性的社会关系形态这是根据社会交往的动机而对社会关系形态所做的又一种划分,他指的是以某种物质和精神需要为内在动机的交往形式。
社会关系调节机制的运用原则:1.要调节社会关系,就需要寻找和确定关系双方的共同点。
关系双方的共同点是调节双方关系的基石----任何无共同点可言的事物,是没有建立关系的可能性。
2.调节社会关系要选择适当有效的调节手段。
关系双方共同点的确定与调节手段的选择和运用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3.运用社会关系的调节机制,要谨慎选择三种基本处理取向。
补偿性取向,惩治性取向,补偿、惩治性取向。
社会关系的一般调节手段:1.刚性调节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政治手段2.柔性调节手段:道德手段心里手段礼仪手段公共关系的调节法则:1.互惠互利法则公共关系活动的目的是要使社会组织和公众相互了解、相互合作,从根本上说,公共关系的驱动力是双方的利益要求,因此,公共关系活动要使关系双方在相互了解、相互合作的基础上是双方利益要求都得到满足。
2.主动法则社会组织是公共关系的主体,是关系调节的主方,处于关系主导地位的组织就必须在关系调解中积极主动。
3.承诺法则这个法则同样是相对社会组织而言的,就是说,社会组织要具有满足社会公众合理需求的后备能力。
第四章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一、公共关系的主体——社会组织社会组织是指由一定的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的规范,围绕着一定的目标聚合而成的社会机构或社会团体。
(一)社会组织形象的构成内在气质:指社会组织在运行中对现实环境诸因素发生或改变关系时所表现出的基本态度、价值指向以及社会公德水平,包括服务态度、待人处事的基本行为准则等。
外观形象:社会组织在实现目标时所显示的识别标记。
(二)评价组织形象的标准知名度美誉度和谐度(三)社会组织形象定位根据自身特点、同类组织情况、目标公众情况确定二、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公众,是指与特定的公共关系主体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和,是公共关系工作对象的总称。
(一)公众的特点1.普遍性2.同质性3.多元性4.多变性5.可导性(二)公众的分类1.按照横向关系划分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
以工业企业为例来说,其外部公众包括:客户公众、原材料供应者公众、经销商公众、社区公众、政府公众、新闻界公众、金融界公众等。
内部公众包括:如员工公众、股东公众、离退休人员公众等。
2.按照纵向关系划分(1)非公众(没关系)(2)潜在公众(将来可能有影响)(3)知晓公众(没有集中出现在组织面前)(4)行动公众(对组织准备采取行动或已采取行动)三、公共关系的手段——传播与沟通INFORMATION(申农),信源、信道、信宿(一)信息传播媒介的种类1.按照信息载体的物质形式(1)人体媒介(2)实物媒介(3)符号媒介2、按照社会功能划分(1)人际传播媒介(2)组织自控媒介(3)大众传播媒介(二)传播沟通的基本原则1.公共关系传播的原则(1)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2)坚持向社会负责的态度(3)密切联系组织工作目标(4)选用适当的传播媒介2.公共关系沟通原则(1)双向沟通的原则(2)平衡原则采用A-A式平行沟通.这来源于人格结构的PAC沟通理论. Parent State权威和优越感、 Adult State理智和稳重、Child State冲动和变化无常(3)整分合原则(4)有效原则(三)传播沟通在公共关系中作用1.有利于树立社会组织的良好形象2.有利于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沟通的艺术——如何进行有效地沟通肖伯纳谈到:“你我是朋友,各拿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交换后仍然是各自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朋友间相互交流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
”一、沟通 (Communication)指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借助符号系统(语言、文字、图像、记号)、形体手势及物质环境传递、理解信息、思想和情感的社会行为。
二、人际沟通的分类(一)按照是否面对面:直接、间接(二)按照语言的运用形式:语言、非语言沟通的方式分为语言和非语言。
语言包括口头和书面。
非语言包括声音语气、肢体语言和身体动作。
(三)按照沟通的组织程度:正式、非正式(四)按照沟通信息有无反馈分:单向、双向(五)按照传递信息的方式:书面、口头三、有效人际沟通技巧之一(一)表达技巧1、注意场合2、注意对象3、把握时机(二)、有效的肢体语言四、有效人际沟通技巧之二(一)赞扬技巧1、给予明确、具体的赞扬2、针对不同人的特点给予赞扬3、间接赞扬将下列笼统的赞扬转换为具体的赞扬:你很漂亮你是个好人你真有能力这儿的环境很不错(二)拒绝技巧1、暗示法2、打擦边球法3、将拒绝的原因转向其他4、降低自己或抬高对方(三)说服技巧1、了解对方才能“对症下药”2、满足他人的需要3、居家优势的利用4、寻找双方的共同点5、以情动人(四)倾听艺术1、多听少说2、鼓励式倾听(五)言谈禁忌五、与上司、下属沟通的技巧(一)与上司沟通的技巧1、向上司请示汇报的程序–仔细聆听上司的命令–和上司讨论工作的可行性–拟订详细的工作计划–随时向上司汇报–及时总结2、与各种性格的上司打交道–控制型领导:尊重领导,汇报时不拖泥带水–互动型领导:彬彬有礼,表情、着装、仪态完美–实事求是型领导:直接切入主题,谈工作3、说服上司的技巧–选择适当的时机–利用资讯和数据–设想上司质疑,事先想好答案–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充分尊重上司(二)与下属相处的技巧1、赞扬的技巧–赞扬的态度必须真诚–赞美内容要具体–注意赞美的场合–适当运用间接赞美2、下达命令的技巧–正确的传达命令意图5W+2H–提升下属接受命令的意愿态度和善,用词礼貌让部下明白工作的重要性给部下更多的自主权和部下共同讨论,提出对策让部下及时提出疑问3、批评的技巧–以真诚的赞美开头–尊重客观事实–不要伤害部下的自尊和自信–以友好的结束批评六、商务洽谈的沟通技巧(一)有效洽谈的聚焦点:着眼于利益而不是立场(二)商务洽谈中的沟通技巧1、发问是获取信息或诱导对方的重要手段2、善于应答是一种必须要学会的洽谈策略3、拒绝是为了更好地接受4、倾听是一种只有好处而无坏处的让步(三)巧妙处理洽谈对象的反应语(四)找对人,说对话,洽谈才能成功(五)商场推销语言艺术1、推销语言的基本要求–必须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前提–必须能准确传递推销信息–必须能引起推销对象的愉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