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肾病综合征的认识

合集下载

中医辨证治肾病综合征

中医辨证治肾病综合征

44传统医学传统编辑/侯叔霞*****************□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医院主任医师 王 豪中医辨证治肾病综合征肾病综合征是指肾小球疾病中的一组症候群,在临床上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

其在儿童肾小球疾病中占70%~90%,在成人中占20%~30%。

凡临床上具有大量蛋白尿(每天>3.5g)、低蛋白血症(白蛋白<30g /L)、明显水肿、血脂异常(血清胆固醇>6.5mmol/L)等特征者,即可诊断为肾病综合征。

本病属中医“水肿”“虚劳”等范畴,临床需根据病理类型辨证施治——湿热内蕴证主症:浮肿明显,肌肤紧绷,腹大胀满,胸闷烦热,口苦口干,大便干结或便溏灼肛,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象滑数。

治宜清热利湿,利水消肿。

方药:疏凿饮子加减。

车前草、石韦、蒲公英、白花蛇舌草、泽泻各15克,茯苓皮18克,秦艽、大腹皮各12克,苦参10克,甘草6克。

加减:伴有血尿者,可加白茅根25克,茜草根和大、小蓟各15克,以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水湿浸渍证主症:多为下肢先肿,逐渐四肢浮肿,下肢为甚,按之没指,不易恢复。

伴有胸闷腹胀,身重困倦,纳少泛恶,小便短少,舌苔白腻,脉象濡缓。

治宜健脾化湿,通阳利水。

方药:五皮饮合胃苓汤加减。

白术、益母草、泽泻、石韦、桑白皮各15克,生姜皮、陈皮10克,猪苓、茯苓皮各18克,桂枝6克,大枣5枚。

加减:若肿甚而喘者,可加麻黄9克,葶苈子15克,以利水平喘。

阳虚水泛证主症:全身高度浮肿,腹大胸满,卧则促甚,形寒神倦,面色㿠白,纳少,尿短少,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苔白,脉象沉细或结代。

治宜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方药:阳和汤加味。

麻黄、白芥子、甘草、干姜各6克,熟地黄20克,肉桂(另焗)3克,鹿角胶(另烊)12克,黄芪30克,益母草15克。

加减:若心悸、唇绀、脉结代,则甘草改为炙甘草30克,加丹参20克,以活血通脉定悸;若喘促、汗出、脉虚面浮,宜重用人参(另炖)10克,加五味子6克,煅牡蛎20克,以益气固脱、宁心定悸。

中医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经验与体会

中医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经验与体会

中医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经验与体会肾病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患者常常出现尿蛋白、水肿等症状。

中医药治疗肾病综合征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本文结合我多年临床经验,对中医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经验与体会进行探讨。

一、病因病机中医认为肾主水,肾气虚弱、肾阳虚弱、肾阴虚、湿热内蕴等因素均可引起肾病综合征。

其中,湿热内蕴是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因之一。

湿热内蕴主要是由于饮食不当、生活习惯不良、情绪压抑等因素导致湿热蕴结,进而影响肾脏功能。

二、治疗原则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的原则是“滋阴清热、利水消肿、扶正祛邪”。

具体而言,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中药调理肾气、调和阴阳、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等方面的治疗方法。

同时,还应注意患者的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的调理。

三、常用中药1.滋阴清热类常用中药有熟地、黄芪、当归、白术、茯苓等。

这些中药具有滋阴清热、调和阴阳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肾阴虚、肾阳虚等病情。

2.利水消肿类常用中药有茯苓、车前草、猪苓、泽泻等。

这些中药具有利水消肿、通利尿道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水肿、尿少等症状。

3.清热解毒类常用中药有黄芩、连翘、金银花、赤芍等。

这些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湿热内蕴引起的肾病综合征。

四、个体化治疗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年龄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选择合适的中药组合和治疗方案。

同时,治疗过程中还应注意患者的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的调理。

五、预防与康复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不仅需要治疗病症,还需要注意预防和康复。

预防方面,应注意饮食健康、生活规律、情绪稳定等方面的调理,减少肾脏负担,防止肾病综合征的发生。

康复方面,应注意饮食调理、锻炼身体、心理疏导等方面的调理,促进肾脏功能的恢复和康复。

六、结语中医药治疗肾病综合征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注意患者的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的调理。

中医如何辨证治疗肾病综合征

中医如何辨证治疗肾病综合征

中医如何辨证治疗肾病综合征肾病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

中医在治疗肾病综合征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辨证论治,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病情进展。

中医认为,肾病综合征的发生与人体的正气不足、外感邪气、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失度等多种因素有关。

其基本病机为脾肾亏虚,水湿、湿热、瘀血等病理产物内阻。

在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舌象、脉象等进行辨证,然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一、脾肾两虚型这是肾病综合征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证型。

患者常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萎黄,神疲乏力,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腹胀便溏,水肿明显,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无力。

治疗上以健脾补肾、利水消肿为主。

常用方剂有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

其中,真武汤温阳利水,五苓散化气行水。

药物可选用附子、白术、茯苓、白芍、生姜、桂枝、泽泻、猪苓等。

同时,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加入黄芪、党参等补气之品,以增强健脾益气的作用。

二、肺肾气虚型此类患者多有咳嗽气短,自汗易感,腰膝酸软,面目浮肿,舌淡苔白,脉细弱等症状。

治疗应以补肺益肾、利水消肿为法,常用方剂为参芪地黄汤合越婢加术汤加减。

参芪地黄汤益气养阴,越婢加术汤宣肺利水。

用药可选人参、黄芪、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麻黄、石膏、白术等。

三、肝肾阴虚型主要表现为头晕耳鸣,目睛干涩,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口干咽燥,浮肿不甚,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宜滋补肝肾、养阴利水。

常用方剂为六味地黄丸合猪苓汤加减。

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猪苓汤利水清热养阴。

常用药物有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猪苓、滑石、阿胶等。

四、湿热内蕴型患者常见口苦口黏,脘腹胀满,大便不爽,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疗以清热利湿为主,常用方剂为三仁汤合四妙散加减。

三仁汤宣畅气机、清利湿热,四妙散清热利湿。

药物有杏仁、白蔻仁、薏苡仁、厚朴、半夏、通草、滑石、黄柏、苍术、牛膝等。

肾病综合征水肿之中医病机及西医发病机制浅析

肾病综合征水肿之中医病机及西医发病机制浅析

肾病综合征水肿之中医病机及西医发病机制浅析
肾病综合征是一种以肾小球滤过膜的病理改变为主要特征的肾脏疾病,其临床表现之
一就是水肿。

中医认为,肾病综合征水肿的发生与肾阳虚、气化功能失调有关。

而西医则
认为,肾病综合征水肿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和水钠潴留有关。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肾病综合征水肿主要是由肾阳虚引起的。

肾阳虚是指肾气虚弱,
不能上升,导致水液不利排出而滞留在体内形成水肿。

肾阳虚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如长
期贫血、营养不良、劳累过度、情志不遂等。

中医可以通过调理肾阳,以增强肾脏的排水
能力,从而缓解水肿症状。

从西医的角度来看,肾病综合征水肿主要是由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和水钠潴留导致的。

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具有选择性地排除血浆中的废物和多余物质,但当其发生病理
改变时,滤过功能受损,使得蛋白质和水分无法正常排出,从而引起水肿。

一些激素的异
常分泌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的异常也可能导致水肿。

中医和西医对于肾病综合征水肿的病机和发病机制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医强调肾阳虚
导致的水液排泄功能障碍,而西医则更关注肾小球滤过功能的障碍和水钠潴留引起的水肿。

综合运用中西医理论,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和治疗肾病综合征水肿。

中医可以通过调理肾阳、活血化淤,西医可以采取利尿剂、降压药物等对症治疗方法,以达到减轻水肿、促进废物
排出的目的。

肾病综合征中医辩证治疗及验方

肾病综合征中医辩证治疗及验方

肾病综合征中医辩证治疗及验方肾病综合征是一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临床症候群。

以高度水肿,大量蛋白尿,血脂过高,血浆蛋白过低和尿中出现脂肪小体为其特征。

本综合征可由多种肾小球疾病引起,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其发病机制一般认为与肾小球毛血管的通透性改变和负电荷的损失导致体内大量蛋白质的丢失有关。

根据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其属于中医“水肿”、“肾水”、“尿浊”范畴。

中医认为,本病主要内因为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尤以脾肾阳虚,气虚为主,外因为风寒湿邪的侵袭。

因脾主运化水湿,若冒雨涉水,居处潮湿,脾为湿困,可致水湿内盛而发为水肿。

若脾阳不足,脾气亏虚,运化功能减退,亦可致水液代谢障碍而发生水肿。

肾主气化水液,开窍于二阴,若肾阳虚衰,膀胱气化不利,则水湿潴留,泛溢肌肤而为水肿。

脾主升清,肾主藏精,人体精微物质(蛋白质)只宜封藏,不可耗泄,肾虚则失封藏,精气外泄,下注膀胱则出现大量蛋白尿;脾虚则精微物质生化无源,加之肾虚外泄,则可致机体精气更亏,故而出现低蛋白血症。

脾肾俱虚,损及肝脏,而使肝阴亦虚,肝阴虚则阳无制而上亢。

病变过程中,以肝,脾,肾功能失调为重心,致阴阳气血亏损,为该病之本,水湿,湿热,瘀血该病之标,表现为虚中夹实之复杂病理过程。

(一)辨证论治1.脾肾阳虚水停证【主要表现】全身高度浮肿,腹大胸满,卧则喘促,畏冷肢凉,神疲乏力,面色苍白或萎黄,纳少腹胀,小便短少,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治法方药】温补脾肾,利水消肿。

真武汤合五苓(散)汤加减:附子(先煎)10g,黄芪15g,白术10g,茯苓12g,肉桂3g,泽泻12g,猪苓10g,白芍12g,胡芦巴15g,车前子(包煎)10g,巴戟天12g,姜皮5g。

2.气阴两虚证【主要表现】全身浮肿,神疲气短,面色无华,腹胀纳差,午后低热或手足心热,口咽干燥,腰膝酸软,大便干结,小便黄,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方药】滋阴益气。

参麦散合六味地黄汤加减:参须10g,麦冬12g,黄芪15g,生地黄12g,山茱萸10g,山药15g,牡丹皮10g,龟甲(先煎)15g,茯苓12g,泽泻10g,五味子5g。

中西医诊治肾病综合征PPT课件

中西医诊治肾病综合征PPT课件
征需要较长时间,患者依 从性难以保证。
未来发展方向
建立统一标准
未来应建立中西医结合 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统一 标准,规范临床治疗。
深入研究机制
深入研究中药和西药在 治疗肾病综合征中的协
同作用机制。
提高患者依从性
通过优化治疗方案、加 强患者教育等方式提高
患者依从性。
降低治疗费用
通过药物研发、政策支 持等方式降低中西医结 合治疗肾病综合征的费
饮食调养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以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为原则 。
养生保健
提倡适量运动、规律作息、保持良好心态,以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肾病综合 征的康复。
Part
03
西医诊治肾病综合征的方法
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
用于肾病综合征的起始治疗,通 过抑制炎症和免疫反应,减少尿 蛋白的排出。
其他药物
如抗凝剂、降脂药等,根据病情 需要辅助治疗。
免疫抑制剂
与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通过调 节免疫系统减轻炎症反应,进一 步减少尿蛋白。
利尿剂
用于缓解水肿症状,增加尿量, 减轻肾脏负担。
透析治疗
01
02
03
血液透析
通过人工肾脏替代自然肾 脏的功能,清除体内毒素 和多余水分。
腹膜透析
利用腹膜作为半透膜,通 过更换腹膜透析液来清除 体内毒素和多余水分。
用。
Part
05
肾病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调养与 预防
饮食调养
饮食原则
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高维生素 、高纤维,控制水摄入量。
推荐食物
限制食物
高盐食品(如腌制品、咸鱼等)、高 脂肪食品(如动物内脏、肥肉等)、 高嘌呤食品(如海鲜、啤酒等)。

中医名家治疗肾病综合征经验

中医名家治疗肾病综合征经验

中医名家治疗肾病综合征经验摘要:1.肾病综合征简介2.中医对肾病综合征的认识3.名家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经验4.病例分析5.总结正文:【肾病综合征简介】肾病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主要表现为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等症状。

肾病综合征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其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占大多数。

目前,西医治疗肾病综合征主要采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但疗效并不总是理想,且易出现副作用。

因此,许多患者寻求中医治疗,希望从中医的角度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医对肾病综合征的认识】中医学认为,肾病综合征的发生与五脏六腑功能失调有关,尤其是肾、脾、肝三脏。

中医将肾病综合征归于“水肿”、“虚劳”等范畴,并认为其病因病机主要有湿热内蕴、脾气虚弱、肾阳不足等。

因此,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主要采用清热利湿、健脾益气、温肾助阳等方法。

【名家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经验】我国著名中医专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经验。

他们主张中西医结合,充分发挥中西医各自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具体治疗方法如下:1.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详细的望、闻、问、切四诊,明确病因病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中药治疗:选用具有清热利湿、健脾益气、温肾助阳作用的中药,如泽泻、茯苓、猪苓、桂枝、附子等,组成方剂进行治疗。

3.针灸、拔罐等外治法:通过刺激经络穴位,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目的。

4.饮食调养: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给予合理的饮食建议,如低盐、低脂、高蛋白饮食等。

【病例分析】曾有一位30 岁的男性患者,因肾病综合征导致水肿、蛋白尿等症状,经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改善。

后来,患者寻求中医治疗。

中医专家经过详细诊断,认为该患者属于湿热内蕴、脾气虚弱型肾病综合征,给予中药治疗和针灸等综合治疗。

经过3 个月的治疗,患者的水肿、蛋白尿等症状明显改善,肾功能得到恢复。

中医药在肾病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肾病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肾病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肾病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其特点是尿蛋白增多、水肿和高血压等症状。

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主要是使用药物来控制症状,但长期使用药物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副作用。

相比之下,中医药在肾病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具有独特的优势。

首先,中医药强调整体观念。

中医将人体视为一个整体,认为疾病是由于人体内部的阴阳失衡或气血运行不畅所引起的。

因此,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不仅仅是针对症状进行治疗,更注重调理整个身体。

中医药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和促进气血运行来改善肾功能,从而达到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目的。

其次,中医药具有个体化的特点。

中医强调“因人而异”,即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肾病综合征时,中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和病因等因素进行辨证论治,选择适合患者的中药组合。

这种个体化的治疗方法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治疗效果。

另外,中医药注重预防和调理。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与人体的内外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在治疗肾病综合征时,中医药不仅仅是针对病症进行治疗,更注重从根本上预防和调理。

中医药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改善生活习惯和增强体质等方面来提高人体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中医药在治疗肾病综合征中的应用可以采用多种方式。

其中,最常见的是中药治疗。

中药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不同的中药组合,如黄芪、当归、熟地黄等。

这些中药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等功效,可以改善肾功能,减轻症状。

此外,中医药还可以采用针灸、艾灸、拔罐等疗法进行治疗。

这些疗法可以刺激经络,调节气血,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当然,中医药在治疗肾病综合征中并非万能的。

对于一些严重的肾病综合征患者,仍然需要结合西医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和透析。

中医药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作为辅助治疗,帮助患者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肾病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药强调整体观念,个体化治疗和预防调理,可以改善肾功能,减轻症状。

肾病综合征水肿之中医病机及西医发病机制浅析

肾病综合征水肿之中医病机及西医发病机制浅析

肾病综合征水肿之中医病机及西医发病机制浅析肾病综合征是一种以蛋白尿为特征的疾病,常伴有水肿等症状。

在中医中,肾病综合征水肿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肾脏和气血的失调,而在西医中,主要是肾小球滤过膜的病变导致蛋白尿和水肿。

本文将从中医和西医的角度分析肾病综合征水肿的病机,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中医病机分析1. 肾脏失调中医认为,肾主水,水液代谢失调可导致水液内停留不畅,形成水肿。

肾脏失调可以包括肾阳虚、肾阴虚或肾气不足等病机。

肾阳虚导致水液不能化而为津液,不能上行而聚于下焦,形成水肿;肾阴虚导致津液不能下降而内停,造成水肿;肾气不足则导致气机不畅,水湿停聚而成水肿。

肾脏失调是导致肾病综合征水肿的重要病机之一。

二、西医发病机制分析1. 肾小球损伤肾病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与肾小球的功能损伤密切相关。

肾小球是肾脏的滤过器,其中的毛细血管滤过膜的损伤会导致蛋白质的大量丢失,形成蛋白尿。

蛋白尿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使水分从血管内外渗出,形成水肿。

肾小球的损伤是肾病综合征水肿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

2. 血管收缩素-醛固酮系统激活肾小球损伤会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对血管收缩素和醛固酮的敏感性增加,从而引起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的过度分泌。

血管紧张素Ⅱ会导致血管收缩,加重肾小球的滤过膜损伤,增加蛋白尿;而醛固酮会导致钠潴留,加重水肿。

血管收缩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也是肾病综合征水肿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

三、中西医病机比较中医和西医对肾病综合征水肿的病机有相似之处,例如对肾小球的损伤都认为是导致蛋白尿与水肿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在具体的病机分析上则有所不同,中医强调肾脏和气血的失调,而西医强调肾小球损伤和血管收缩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

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强调调理肾脏和气血,而西医则更注重病理的分子机制。

肾病综合征水肿的病机既包括中医的肾脏失调和气血失调,也包括西医的肾小球损伤和血管收缩素-醛固酮系统激活。

对于肾病综合征水肿的治疗,既可以采取中医的调理肾脏和气血的方法,也可以采取西医的药物干预和血液净化的治疗方法。

中医儿科之肾病综合征

中医儿科之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
【概述】 概述】 定义:简称肾病, 一、定义:简称肾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临床 症候群。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 症候群。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 和不同程度的水肿为特征。以往称“三高一低” 和不同程度的水肿为特征。以往称“三高一低”。 先搞清一个概念: 先搞清一个概念:只要出现三高一低即可诊断肾 病综合征,因此包括原发性、继发性( 病综合征,因此包括原发性、继发性(糖尿病肾 狼疮性肾炎、乙肝相关性肾炎、 病、狼疮性肾炎、乙肝相关性肾炎、紫癜性肾炎 )、先天性三大类 先天性三大类。 等)、先天性三大类。继发性肾病分见于各自疾 因此本节所讲主要指原发性。 病,因此本节所讲主要指原发性。
( 四 ) 肝肾阴虚
浮肿或重或轻,头痛头晕, 证候 浮肿或重或轻,头痛头晕, 肝阴虚:目睛干涩或视物不清,心烦躁扰, 肝阴虚:目睛干涩或视物不清,心烦躁扰, 肾阴虚:口干咽燥, 肾阴虚:口干咽燥,手足心热或有面色 潮红 , 失眠多汗 , 痤疮 , 舌红苔少,脉弦细数。 舌红苔少,脉弦细数。 滋阴补肾,平肝潜阳。 治法 滋阴补肾,平肝潜阳。 知柏地黄丸加减。 方药 知柏地黄丸加减。 阴虚火旺者重用生地、知母、黄柏滋阴降火; 阴虚火旺者重用生地、知母、黄柏滋阴降火; 有水肿者加车前子、 有水肿者加车前子、猪苓等以利水
一、本证 ( 一 ) 肺脾气虚
主症:全身浮肿,面目为著,小便减少, 证候 主症:全身浮肿,面目为著,小便减少, 兼证:肺气虚:面白身重,气短乏力,自汗出,易感冒, 兼证:肺气虚:面白身重,气短乏力,自汗出,易感冒, 或有上气喘息,咳嗽, 或有上气喘息,咳嗽, 脾气虚: 脾气虚:纳少便溏 舌脉:舌淡胖,脉虚弱。 舌脉:舌淡胖,脉虚弱。 治法: 益气健脾,宣肺利水。 治法: 益气健脾,宣肺利水。 方药: 防己黄芪汤合五苓散加减。 方药: 防己黄芪汤合五苓散加减。 水肿明显,尿量少可加生姜皮、大腹皮、 水肿明显,尿量少可加生姜皮、大腹皮、车前子利水消肿 自汗出而易感冒者重用黄芪,加防风、牡蛎,益气固表; 自汗出而易感冒者重用黄芪,加防风、牡蛎,益气固表; 另外汗多还常用五味子以敛汗。 另外汗多还常用五味子以敛汗。

肾病综合征的中医辩证诊治

肾病综合征的中医辩证诊治

肾病综合征的中医辩证诊治【概述】肾病综合征概括的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肾小球疾病的一组临床证候群。

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明了,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是肾小球滤过膜对血浆白蛋白的通透性增高。

主要症状特征有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及不同程度水肿等。

肾病综合征的临床分类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原发性是指由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所引起的;继发性是指继发于其他疾病或由特定性病因引起者。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又可分为Ⅰ型及Ⅱ型。

凡无持续性高血压、离心尿红细胞<10个/高倍视野、无贫血、无持续性肾功能不全、尿蛋白高度选择性、C3在正常范围内者为Ⅰ型,反之为Ⅱ型。

本病在儿童肾小球疾病中占70%~90%,在成人中也占20%~30%.肾病综合征属于中医的“水肿”、“血尿”、“腰痛”、“虚劳”等范畴。

【病因病理】本病外因有风、湿、热、毒、劳欲等。

内因主要与肺、脾、肾及三焦等脏腑输布水精的功能失调所致。

水肿的基本病理为:其标在肺,其制在脾,其本在肾。

若外邪袭肺,肺失宣肃,不能通调水道;或脾不健运,水谷不化,水湿内停;或肾气不足,开合失司,均可导致水肿。

若水湿泛溢,阻遏阳气;或其人素体阳虚者,可见脾肾阳虚。

若水肿日久,内耗阴血,可见肝肾阴虚。

若水病及血,久病入络,又可见瘀水互结之证。

若病变累及多脏腑者,往往阴阳不相恋,以致元阳衰败,真阴耗竭,浊毒内盛,则病情危笃。

【诊断要点】1.明显水肿。

2.尿常规及24小时尿蛋白尿蛋白定性多十十十~十十十十;定量>3.5克/24小时;Ⅱ型肾病综合征还可发现血尿或镜下红细胞(尿沉渣镜检>10个红细胞/高倍视野)。

3.血浆蛋白极大部分呈现低白蛋白血症。

4.血脂血浆胆固醇、甘油三酯(三酰甘油)均明显增加;低密度及极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正常或稍下降。

5.肾功能肾功能多数正常;但肾病综合征Ⅱ型常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表现为内生肌酐清除值下降;甚而血肌酐、尿素氮增高。

中医药对肾病综合征的调理与治疗

中医药对肾病综合征的调理与治疗

中医药对肾病综合征的调理与治疗肾病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蛋白尿、水肿和低蛋白血症等症状。

中医药在肾病综合征的调理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中医药的角度来探讨如何利用中医药来调理和治疗肾病综合征。

一、肾病综合征的中医病因学分析中医学认为,肾病综合征的发生主要与肾阳虚、湿热内蕴、气滞血瘀等病理因素有关。

肾阳虚是指肾脏功能低下,体内阳气不足而出现水肿和尿量减少等症状。

湿热内蕴是指体内湿气和热气聚集于肾脏,引发尿液异常和蛋白尿等症状。

气滞血瘀是指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肾脏功能紊乱,出现各种肾病症状。

二、中医药调理肾病综合征的原则1. 益气养阴,温补肾阳中医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首要原则是益气养阴,温补肾阳。

常用的中药有黄精、山药、枸杞子等,这些中药具有补益肾气、强健肾阳的作用。

2. 利水消肿,排除湿气中医药调理肾病综合征还需要利水消肿,排除体内的湿气。

常用的中药有猪苓、茯苓、车前子等,这些中药具有利尿、消肿的功效。

3. 活血化瘀,改善肾脏功能肾病综合征的病理过程中,常伴有气滞血瘀的情况。

中医药可以通过活血化瘀的方法来改善肾脏功能。

常用的中药有丹参、川芎、桃仁等,这些中药具有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

三、中医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常用方剂1. 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是一种具有益肾养阴的中药方剂,主要由熟地、山药、枸杞子等组成。

该方剂具有滋阴补肾、温阳固精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肾病综合征中的肾阳虚型。

2. 加味逍遥丸加味逍遥丸是一种具有利尿消肿作用的中药方剂,主要由猪苓、茯苓、车前子等组成。

该方剂具有利尿通淋、消肿散结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肾病综合征中的湿气内蕴型。

3. 月季花汤月季花汤是一种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方剂,主要由月季花、红花、丹参等组成。

该方剂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肾病综合征中的气滞血瘀型。

四、中医药调理配合生活方式管理中医药调理肾病综合征的同时,配合良好的生活方式管理对疾病的康复也是至关重要的。

肾病综合征水肿之中医病机及西医发病机制浅析

肾病综合征水肿之中医病机及西医发病机制浅析

肾病综合征水肿之中医病机及西医发病机制浅析肾病综合征是一种以肾小球滤过膜的病理改变为特征的肾脏疾病。

其主要表现为尿蛋白增多、水肿和低蛋白血症等临床症状。

中医认为,肾病综合征的发生与肾主水的病机有关,西医认为主要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的破坏所导致的。

中医认为,肾病综合征的病机主要是肾气虚弱以及湿邪侵袭所致。

肾气虚弱是肾病综合征发生的根本原因。

正常情况下,肾气充足可以保持脏腑组织的正常功能,维持水液代谢的平衡。

而肾病综合征患者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肾气亏虚,肾气失于调畅,不能正常排泄水液,从而导致水液停留在体内,形成水肿。

湿邪是指外界的湿气通过肌肤侵入人体内部,干扰正常的水液代谢,导致水湿郁滞。

湿邪与肾气虚弱相互作用,湿邪的侵袭加重了肾气虚弱的病机,促进了水肿的形成。

从西医角度来看,肾病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有关。

肾小球滤过膜是肾小球内血浆滤过的主要场所,由内皮层、基底膜和足细胞三个层次组成。

肾小球滤过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对于维持体液代谢的平衡至关重要。

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导致了血浆蛋白的泄漏,使尿液中的蛋白含量增加,同时导致了低蛋白血症,进一步导致水肿的形成。

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

其中免疫因素是导致肾病综合征的重要原因之一。

免疫反应异常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其他结缔组织疾病等,可以导致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沉积,引发肾小球炎症反应,从而导致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

感染也是导致肾病综合征的重要原因,尤其是感染引起的免疫反应异常,如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等。

一些药物、毒物的直接作用,以及高血压、糖尿病、肾动脉狭窄等疾病也可以引起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进而引发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水肿的中医病机主要是肾气虚弱以及湿邪侵袭所致,而其西医发病机制主要与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有关。

中西医结合,可以综合分析疾病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全面、准确的指导。

肾病综合征的中医治疗与病因调查

肾病综合征的中医治疗与病因调查

肾病综合征的中医治疗与病因调查肾病综合征是一种由肾小球滤过膜的病理改变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以蛋白尿、水肿、低蛋白血症和高脂血症为特征。

中医学认为肾病综合征的发生与肾气亏虚、气血瘀滞等因素有关,因此中医治疗在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就肾病综合征的中医治疗与病因调查进行探讨。

一、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的原理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补肾益气: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气充盛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

在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中,一般会采用润肺益肾、健脾益气、温阳补肾等中药方剂,以补充肾气的虚损,达到治疗的效果。

2. 活血化瘀:中医认为肾病综合征的发生与气血瘀滞有关,因此,活血化瘀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医常采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方剂,如桃仁、红花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

3. 利水消肿:肾病综合征患者常常会出现水肿的症状,中医治疗通常会采用利尿、消肿的中药方剂,以减轻水肿症状,促进排尿。

二、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的常用方剂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方剂繁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 四神汤:由首乌藤、白芍、当归、川芎等中药组成,具有补肾益气、活血化瘀的功效。

能够改善肾功能,减轻蛋白尿和水肿症状。

2. 补中益气汤:由黄芪、党参、白术等中药组成,具有益气补中、健脾养肺的作用。

能够改善肾气不足导致的蛋白尿、水肿等症状。

3. 通络活血汤:由桃仁、红花、丹参等中药组成,具有活血化瘀、通络利水的功效。

能够改善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减少蛋白尿的发生。

除了以上常用的方剂外,中医还会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的调剂,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三、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病因调查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病因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体质辨识:中医强调个体差异和整体观念,因此在治疗肾病综合征时,要根据患者的体质辨识,如寒热湿燥等,采用相应的药物和方剂进行治疗。

2. 脏腑功能辨证:中医将人体分为五脏六腑,每个脏腑都有其特定的功能,肾病综合征的发生与肾脏功能的异常有关,因此要通过辨证分析来确定哪个脏腑功能失调,并相应地进行调理。

中医药在肾病综合征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肾病综合征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肾病综合征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肾病综合征是一种以肾小球水肿、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为特征的肾脏病症,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也常见于成人。

该病症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如何有效治疗肾病综合征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随着中医药的逐渐应用和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药在肾病综合征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

本文将就中医药在肾病综合征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一、中医理论在肾病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中医药认为,肾是人体先天之本,主藏精气,主骨生髓等重要功能。

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中医医生常常根据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具体症状,运用针灸、中药和推拿等中医疗法进行治疗。

研究表明,中医理论可以从整体观察患者的病情,综合分析病因病机,并根据个体差异选取合适的治疗方法,达到疗效最大化的目的。

二、中药在肾病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中药作为中医药的核心组成部分,在肾病综合征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多个中药的药理研究,发现其中一些具有明显的抗肾小球肾炎作用,如当归、黄芩和连翘等。

这些中药可以通过抑制肾小球渗透性、减轻炎症反应和促进肾小球基膜修复等方式,改善肾病综合征患者的症状和病情。

三、针灸在肾病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针灸作为中医药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被广泛应用于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中。

研究发现,针灸可以通过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和益气活血,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减轻肾小球的炎症反应,缓解肾病综合征的症状和病情。

因此,针灸在肾病综合征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四、中医药联合西医药在肾病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尝试将中医药与西医药相结合,进行综合治疗。

这种综合治疗方法可以更加全面地调理患者的身体状况,提高治疗效果。

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与西医药的联合应用可以显著改善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肾功能,减少蛋白尿和水肿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五、中医药在肾病综合征治疗中的前景和挑战尽管中医药在肾病综合征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肾病综合征水肿之中医病机及西医发病机制浅析

肾病综合征水肿之中医病机及西医发病机制浅析

肾病综合征水肿之中医病机及西医发病机制浅析肾病综合征是一种以水肿、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为特征的肾脏疾病。

中医认为,肾病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是由于肾虚、湿热等病机导致肾脏功能异常,引起水液代谢紊乱,从而出现水肿症状。

西医认为,肾病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的异常导致蛋白尿,从而引起水肿和低蛋白血症。

从中医角度来看,肾病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肾虚、湿热两方面。

肾虚是指肾脏功能减弱,肾阳不足,导致水液代谢障碍,容易出现水肿症状。

湿热是指体内湿气过重,耗伤正气,使体内湿气聚积,影响水液代谢,进一步加重水肿症状。

在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时,重点是补肾益气、祛湿清热,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恢复正常的水液代谢。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黄芪、茯苓等,可以通过补益肾气、祛除湿气的作用来改善水肿症状。

从西医角度来看,肾病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肾小球滤过膜的异常。

肾小球滤过膜是由毛细血管壁、肾小球基底膜和肾小球上皮细胞三层结构组成的,具有选择性渗透作用,能够过滤出体内老化的红细胞和蛋白质代谢产物等废物,同时保留正常的血细胞和蛋白质。

当滤过膜发生异常时,蛋白质就会从尿液中排出,导致蛋白尿。

蛋白尿的损失会导致血浆中蛋白质浓度降低,出现低蛋白血症,同时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对血管外液的渗透作用减弱,导致水分在血管和组织间的平衡失调,出现水肿症状。

目前,西医主要通过抗炎、免疫调节、抑制免疫反应等药物来治疗肾病综合征。

中医和西医对于肾病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有所不同。

中医主要强调肾虚、湿热等病机,而西医主要强调肾小球滤过膜的异常。

在治疗肾病综合征时,可以综合中西医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具体的病情和体质特点来进行个体化治疗,综合发挥两种医学的优势,取得更好的疗效。

浅析中医护理在肾病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浅析中医护理在肾病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浅析中医护理在肾病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肾病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主要表现为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等症状。

中医认为,肾病综合征是由肝肾阴虚、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中医证候。

针对这些证候,中医采用中药、针灸、推拿、艾灸等多种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中医药治疗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药如补骨脂、阿胶、枸杞子等,具有滋阴补肾、补血益气、清热解毒等功效,可以改善肾功能,调整机体代谢,减轻临床症状,延缓疾病进程。

同时,中药还可调节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降低病情反复发作的风险。

针灸在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针灸可以刺激穴位,促进脏器功能的恢复和调整,改善血流循环,减轻水肿和血脂的过多积聚。

此外,针灸还能调节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对于心理和情绪等方面的影响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针灸可以有效地缓解肾病综合征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且安全性高、副作用少。

推拿是中医理疗的常见技术之一,在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推拿可以通过按摩、揉捏、拍打等手法,调动机体内部的气血运行和代谢,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质。

推拿还可以调节脏器功能,改善患者的心理抵抗力,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艾灸是一种传统疗法,是一种热疗法。

艾灸也被广泛应用于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中。

艾灸可以刺激穴位,调节身体的代谢和血流循环。

通过热力作用,使患者体表的毛细血管扩张,使组织流通和供氧更加充足,以达到促进代谢和调整患者的脏器功能的效果。

艾灸还可以调节患者的内分泌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缓解症状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之,中医护理在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应用效果非常显著。

中医具有丰富的历史积淀和经验,通过中药、针灸、推拿、艾灸等多种方法,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安全性高,副作用少,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治疗手段。

肾病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探讨

肾病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探讨
[7]刘永平,邱建军.自拟清解汤治疗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临床报道,2014,6:1.
[8]代凤,车卫平,卢玲.外治法治疗肾病综合征现状与展望[J].辽宁医药大学学报,2010,12(1):95~97.
[9]朱永芳.中药内服外洗治疗肾病综合征并发下肢静脉血栓1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0,9(2):49.
2辨证论治
针对本病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病机特点,临床将本病分为5个证型治疗:(1)风邪袭肺型:治以疏风清热,宣肺利水。方药:偏于风寒者用麻黄汤;偏于风热者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银翘散等。(2)湿热中阻型:治以清热利湿。方药用三仁汤、程氏萆薢分清饮等。(3)肺脾气虚型:治以健脾益气。方药: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等。(4)脾肾阳虚型:治以健脾益肾。方药:真武汤、肾气丸、右归丸等。(5)气滞血瘀型:治以疏肝理气,活血消肿。方药:桂枝茯苓丸、逍遥丸等。
[10]王樟连,吕圭源,魏欣甫.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52例临床观察.1996(4):35.
6穴位注射法
王樟连等[10]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52例,其中肾病型8例。方法为: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足三里、肾俞、脾俞,并根据不同症状进行辨证治疗,尿白细胞增高加用鱼腥草注射液中极穴位注射,尿红细胞增高加用当归注射液血海穴位注射。治疗2个疗程后,尿蛋白消失或减少,总有效率为96%。
7结语
随着中医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临床上越来越重视中医中药对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疗效。中医在肾病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具有疗效可靠、副作用小及不易反复等优势。目前处于发展阶段,未来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魏连波,摇陈严文.叶任高教授治疗常复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经验.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1,11(12):949~995.
[2]魏连波,刘冠贤.叶任高肾脏病临床备要.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对肾病综合征的认识
(一)病因病机
肾病综合征根据其临床表现多归属于中医“水肿”范畴。

本病的发生是内外之因合而为病,外因有风、湿、热、毒等病因,内因为饮食不节,劳倦纵欲等因素。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导致肺、脾、肾及三焦功能失调或受损。

肺失宣肃,不能布水散精;脾失健运,不能转输敛精;肾失开阖,清浊不分;三焦不能气化,水道不畅,以致水液潴留,溢于肌肤,发为水肿;或精微失摄下泄,而有蛋白尿;精微丢失过多,而现低蛋白血症;脾失健运,痰浊内停,或水病及血,瘀血内阻,痰瘀互结,而见高脂血症。

病变过程中,以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为主,致气血阴阳不足,为肾病综合征之本,水湿、湿热、瘀血为标。

因正气愈虚,邪气愈盛,而湿浊诸邪,阻滞更甚,以致病情迁延难愈。

(二)辨证论治
1、辨证思路
肾病综合征因风寒湿等因素,在正虚的基础上而诱发,使肺、脾、肾三脏气化失调,水液代谢障碍所致,临床表现有实证、虚证或虚实夹杂之不同。

其中以实证为多,其次为虚证,在虚证中则有脾肾阳虚、肝肾阴虚及气阴两虚之分。

临床上只有辨明虚实,注意证候之间的转化或夹杂,方能治之不殆。

2、论治原则
对肾病综合征的中医治疗,水肿明显,以邪实为主,当先治其标,
祛邪为主,施以宣肺利水。

病变过程中以正虚为主,当治其本,扶正为主,佐以祛邪,分别施以温阳利水,滋补肝肾,益气养阴之法。

此外,还应重视气化,注意气滞,湿热论治,采用行气利水,分利湿热之法。

3、治法运用
(1)宣肺利水法,适用于风热犯肺证。

临床表现为一身悉肿,面目尤甚,或伴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痛,咳嗽,咽痛,小便不利,舌红苔黄,脉浮数,。

风热毒袭表,首先犯肺,肺失宣肃,水道不利,水溢肌肤,则一身悉肿,面目尤甚;营卫不和,则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肺气上逆,则咳嗽;热伤肺津,则咽干咽痛;津液枯燥,则小便不利。

舌红苔黄,脉浮数为风热犯肺之象。

方以越婢汤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麻黄、石膏、鱼腥草、黄芩、连翘、白茅根、杏仁、赤小豆、冬瓜皮)。

方中麻黄、石膏辛凉宣达,以祛在表之风热,又加鱼腥草、黄芩、连翘、白茅根、杏仁、赤小豆、冬瓜皮清上通下,淡渗利湿,使积聚之水液表里分消。

若表邪解,可去麻黄、石膏。

尿检仍有蛋白或红细胞,加黄芪、益母草。

(2)温阳利水法:适用于脾肾阳虚证。

临床表现为面色咣白,形寒肢冷,遍身悉各,按之没指,甚者可伴有胸腹水,乃至胸闷气急,小便短少,大便溏薄,舌淡体胖,苔薄或腻,脉沉细。

阳气虚衰而面色咣白,形寒肢冷;水湿不化,开阖失司,水液不得正常运行排出而停于体内,溢于肌肤,故见遍身悉肿,按之没指,甚者可伴胸腹水;湿浊上泛,所逆于上则胸闷气急;脾虚运化失常,水湿渗于肠道,故
见小便短少,大便溏薄。

脉沉细为水湿在里而脾肾虚,舌淡体胖,苔腻为水湿内壅而阳气已衰。

方以真武汤合五苓散(炮坠附子、白术、茯苓、生姜、白芍、桂枝、泽泻、猪苓、甘草)。

方中附子温肾壮阳为主药;白术、茯苓健脾燥湿;生姜温散水气;白芍酸敛,即能敛阴扶营,又能缓急止痛,使利水不伤阴;桂枝助膀胱气化;泽泻、猪苓利水渗湿;甘草调和诸药。

兼恶寒无汗,发热头痛,咳嗽鼻塞等风寒外感者,去生姜、白术,加麻黄、细辛;阳虚水泛,喘促不能平卧,加葶苈子。

(3)活血利水法适用于瘀阻水停证。

临床表现为面浮肢肿,迁延日久,皮肤甲错,或现红丝赤缕,瘀点瘀斑,或腰痛尿赤,舌淡或红,舌边有瘀点,舌下筋系瘀紫,苔薄黄或腻,脉细涩。

水湿与瘀血内阻,水湿不行常道,内停泛溢肌肤,故面浮肢肿;瘀血阻滞,血液运行不畅则不能荣于外而皮肤甲错或现红丝赤缕;瘀血滞于内,血液不循经而行,故不通则腰痛尿赤。

舌脉为瘀血内阻之证。

方以当归芍药散加味(赤芍、当归、川芎、茯苓、泽泻、白术、泽兰叶、益母草、穿山龙、地龙、冬瓜皮、赤小豆、怀牛膝)。

方中当归、赤芍、川芎、川牛膝、地龙活血化瘀通络;泽兰叶、益母草活血兼利水;茯苓、泽泻、白术、冬瓜皮、赤小豆健脾利水渗湿、怀牛膝补肝肾,强腰膝;穿山龙除风胜湿。

兼气虚者,加黄芪、太子参;有热邪者,加白花蛇舌草、银花;肝肾阴虚者,加旱莲草、女贞子。

(4)滋补肝肾,清化水湿法:适用于肝肾阴虚证。

临床表现为浮肿不甚,但口干咽部疼痛,头目昏眩,腰酸尿赤,手足心热,舌红,
脉细弦数。

肝肾阴虚而湿热留恋不去,水湿滞则浮肿不甚,湿热伤阴,扰于上,故口干,咽部疼痛;阴虚阳亢,故头目昏眩;阴虚则手足心热,湿热下注,故尿赤;肾虚,故腰酸。

舌红,脉细弦数属肝肾阴虚之征。

方以杞菊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枸杞子、菊花、地黄、山茱萸、山药、女贞子、丹皮、旱莲草、茯苓、泽泻、白茅根)。

方中枸杞子、菊花、地黄、山茱萸、山药、女贞子补肝肾;丹皮、旱莲草清血络,退虚热;茯苓、泽泻、白茅根行水道,水肿。

水肿较甚者,加车前子、冬瓜皮;尿血,加仙鹤草、茜草。

(5)益气养阴法:适用于气阴两虚证,临床表现为全身浮肿,下肢尤甚,伴神疲气短,腹胀,纳差,手足心热,口咽干燥,腰酸腰痛,头晕头痛,舌质淡红有齿痕,苔薄,脉沉细或弦细。

久病气阴亏虚,肾气虚损,气化失常,水溢肌肤,故全身浮肿,下肢尤甚;脾虚则运化失司,故神疲气短,腹胀纳差;阴虚内热,故手足心热,口咽干燥;腰为肾之府,肾虚腰失所养,故腰酸膝痛;舌脉为气阴两虚之象。

方以参芪地黄汤加味(在、黄芪、生地、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丹参、川芎)。

方中党参、黄芪补气健脾;生地、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滋补肾阴;丹参、川芎活血而防因虚致瘀。

兼有湿热,加黄柏、石韦;尿血,加白茅根、茜草。

(6)行气利水法:适用于气滞水停证。

临床表现为全身浮肿较重反复发作,腹胀明显,胸闷气短,恶心呕吐,尿少,尿黄,舌红苔薄黄,脉弦滑。

久病而致肝失疏泄,肝失于条达,使三焦气机壅塞,决渎无权,而致水湿内停,溢于肌肤,故全身浮肿较重,反复发作;肝
木乘脾,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故见腹胀明显,胸闷气短,恶心呕吐;水湿内停,湿热下注,故尿少、尿黄;舌脉为气滞水停之征。

方以鸡鸣散加减(槟榔、陈皮、苏叶、生姜、木香、车前子、柴胡、桔梗)。

方中槟榔行气祛湿;柴胡、陈皮、木香理气;苏叶、生姜宣散湿邪;车前子利水。

尿血者,加白茅根、茜草;湿热重者,加黄柏、石韦;气虚,加黄芪。

(7)分利湿热法:适用于湿热壅滞证。

临床表现为全身浮肿,面红气粗,口苦口黏,口干不欲饮,或痤疮感染,或继发疮疖,小便短涩,大便不畅,舌尖边红,苔薄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水湿弥漫三焦,外溢肌表,气机升降失常,故全身少腹肿水湿化热,湿热壅滞,津液不能上承,故口苦口黏,口干不欲饮,面红气粗,;津亏肠燥,故大便不畅;湿热下注,故小便短涩,湿热化毒,外发肌肤,故痤疮感染、疮疖。

舌脉为湿热壅滞之象。

方以疏凿饮子加减(羌活、大黄、商陆、泽泻、赤小豆、川椒目、大腹皮、槟榔、茯苓皮、甘草)。

方中羌活,风药胜于上;大黄、商陆、泽泻、赤小豆、川椒目攻逐渗利,前后分消,导湿热于下;槟榔、大腹皮、茯苓皮、疏理气机,化水湿,以增强疗效;甘草调和诸药。

皮肤疮疡热肿者,加银花、地肤子;大便干燥不通者,倍大黄,加火麻仁。

相关阅读:肾病综合征配合中药治疗老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肾病综合征的饮食肾病综合征能变成尿毒症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