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 第十二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conomics 第十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国民收入均衡公式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收入的变动:乘数理论
一、均衡国民
与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用来说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一节国民收入均衡公式
1、均衡国民收入的含义
2、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
产品市场中的均衡国民收入或均衡产量是指与总需求相等时的国民收入。与核算中的国民收入不同。核算中的国民收入是已经生产出来的国民收入,它与总需求既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而均衡国民收入总是与总需求相等。
总需求=国民收入(总供给)
如果总需求小于国民收入(总供给),即产品供大于求,厂商就会缩减生产,国民收入将减少;如果总需求大于国民收入(总供给),产品供不应求,厂商就会扩大生产,国民收入将增加。只有当社会总需求恰好等于国民收入(总供给)时,社会生产才既不缩小,也不扩大,国民收入才处于均衡状态。
第一节国民收入均衡公式一、均衡国民
与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
用来说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国民收入的三个核算恒等式:GDP≡C+I+G+(X -M),GDP≡C+S+T,C+I+G+(X-M)≡C+S+T 。之所以不能用来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过程,是因为:
1、恒等式中的各项指标都是既定不变的量
无论是支出中的个人消费C、企业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X-M),还是收入中用于个人消费的收入C、私人储蓄S、政府税收T,都是已经发生了的因而是既定不变的量。
2、三个核算恒等式左右两边的总量是恒等的,不会出现不相等的情况。
第一节国民收入均衡公式
1、实际支出、意愿支出与非意愿支出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2、社会总意愿支出的组成
3、国民收入均衡公式
4、国民收入均衡公式与核算恒等式的区别
一、均衡国民
与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
用来说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实际支出是指已经实现了的支出;意愿支出是指当事人想要的支出或计划支出;非意愿支出是指当事人不想要的而又不得不进行的支出。
实际支出=意愿支出+非意愿支出。显然,实际支出中的意愿支出一定等于需求。令总需求=总意愿支出,则国民收入均衡条件就变为:总意愿支出=国民收入。
社会总意愿支出由个人意愿消费、企业意愿投资、政府意愿购买和国际部门的意愿净出口4个部分组成。其中:(1)意愿消费=实际消费(C);
(2)意愿政府购买=实际政府购买(G);
(3)意愿净出口=实际净出口(X-M)。
(4)企业的意愿投资=实际投资—非意愿投资=I—非计划存货投资。
从而有:社会总意愿支出=C+(I-非计划存货投资)+G+(X-M)。
C+(I-非计划存货投资)+G+(X-M)=GDP C+(I-非计划存货投资)+G+(X-M)=C+S+T 为了书写方便,以后仍然用I表示企业的意愿投资。这样I就有两种含义:实际投资与意愿投资。到底是哪一种含义,可以根据上下文加以辨别;国民收入用Y表示,简称收入。于是,上述国民收入均衡公式就变为:
C+I+G+(X-M)=Y; C+I+G+(X-M)=C+S+T
(1)实际支出(投资)与意愿支出(投资)的区别;
(2)恒等号与等号的区别。
(3)国民收入恒等式有三个,而国民收入均衡公式只有两个:因为收入法核算恒等式:GDP≡C+S+T中,没有表示实际支出的项目,从而不可能用意愿支出来替代实际支出。因此,该收入核算恒等式无法转化为相应的收入均衡公式。
第二节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一、两部门国
的决定
Y=C+I
I=S
假定企业的未分配利润与折旧等于零,即企业储蓄等于零,从而储蓄S=个人储蓄。
1、影响消费的因素
第二节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2、消费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
3、消费函数与消费曲线
4、消费倾向
一、两部门国
的决定
(1)可支配收入;(2)消费者的财产;
(3)价格水平;(4)节俭程度;
(5)利率水平。
凯恩斯认为,在上述影响消费支出的诸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可支配收入。假定其他因素既定不变,则消费支出随可支配收入的变动而同方向变动。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这种依存关系称为消费函数。如果以C代表消费,代表可支配收入,则可以把消费函数写为:C=f(Y
)
d
(1)在短期中,无论可支配收入多少,是否等于零,消费支出总是大于零。可支配收入等于零时的消费支出,来源于从前的储蓄或现在的借债。这部分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称为自发消费。
(2)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费也增加。随可支
配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消费称为引致消费。
(3)消费支出的增加量少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量。
消费函数:消费是可支配收入的函数。假定消费函数为
线性,则有:C=C
0+cY
d
其中,C为消费支出,Y
d
为可支配收入,C
与c均为常数,
且C
0>0,0<c<1。C
为自发
消费,cY
d
为引致消费。消费支出等于自发消费与引致消费之和。
Y
d C
O
C=C
+
cY
d
C
(1)平均消费倾向:指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的比率,即
由于C 0、c 均为大于零的常数,
所以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平均消费倾向递减。
(2)边际消费倾向:指每增加一单位可支配收入所增加的消费
量,即:由于消费增量只是可支配收入增量的一部分,因此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但某一时期的平均消费倾向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1,因为消费支出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可支配收入。
边际消费倾向具有递减的趋势。因此,消费曲线实际上是一条抛物线。
c Y C
d 0+==d Y C APC c dY dC Y C Y C MPC d
d Y d d ==∆∆=∆∆=→∆lim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