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父辈祖辈比童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和父辈祖辈比童年

曾雨竹

我的爷爷出生于1942年,他的童年时期正是解放初期,那时的中国正是一穷二白的时候。爷爷在两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因病去世了。寡妇孤儿的日子更是可想而知。他的母亲终日劳作,仍然难以喂饱他们母子三人。一家人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穿的也是捡亲戚邻居家孩子长大了穿不下的。爷爷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帮着家里干活了。他和他的哥哥每天起早贪黑去做孩子们能做的活:挖野菜,挖草药,捡柴草,捡麦穗,捡稻谷。凡是可以吃的,可以用的,或者可以变卖成钱的都捡。尽自己所能补贴家用。

后来爷爷开始上学。爷爷说他们中午放学后常常是不回家的,因为知道回去也没有吃的。要么就硬挺着饿肚子,春末夏初的时候还好,他们几个孩子一放学就去学校后面的一条大河边。那里长满了芦苇。那时芦花是可以卖钱的。一大捆能卖2分钱,2分钱就可以买一个锅盔。他们就去割,一个中午可以割上一捆。买一个锅盔就着凉水就解决了一顿中午饭。肚子勉强不饿了就又去读书。爷爷说,从来都没想过那些日子母亲在家里是怎么过的。我看过《许三官卖血记》,能想象那样的饥饿以及忍饥挨饿的感觉。

爷爷读书是买不起作业本的,他们写字就捡所有能捡到的纸,正面写了再写背面。买不起书就借别人的,或者抄别人的。虽然爷爷很聪明,读书也很用功,可是断断续续读了三年之后还是因为家里太穷而辍学了。

爷爷不能读书除了因为交不起学费和书本费外,还因为家里确实需要劳动力。所以,爷爷从10来岁开始就相当于一个全劳力在干活了。我们10来岁的时候还在爸爸妈妈怀里撒娇呢。可是就这样还仍然吃不饱。爷爷说对童年的记忆就是一个字“饿”,吃顿饱饭是童年时候最大的理想。

爸爸妈妈出生于60年代中期,他们的童年是在文革中度过的。那时的日子要比爷爷辈好多了。可是,爸妈说还是穷,与上一代比就是基本能解决温饱。那时爷爷奶奶整日在地里干活,到年终的时候凭各家出工的多少从生产队里分回自家的粮食。那时我奶奶身体不好,有时不能出满工,所以到年终的时候常常要倒找生产队多少钱才能分回来粮食。爷爷那时正值壮年,是全劳力,劳作一天只能

挣一个工,就是一毛钱。所以,那时候如果家里到正二月还有米饭吃就已经是富裕的家庭了。

能吃饱饭已经是值得骄傲的事,能吃上肉就更像过年一样了。那时买肉是要凭肉票的。有钱也不能买,何况还没钱。那时很久才吃一次肉,都买最肥的。爸爸说现在想起那大片的肥肉油油的在嘴边,仿佛都还有一股香味儿。

穿新衣服也是孩子们的梦想。买布不仅要钱还要布票。而家里尽可能的想省下布票去换钱。所以,妈妈说如果过年能穿上新衣就会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孩子,在别的孩子面前,就会骄傲得像公主一样。就算偶尔有新衣穿也只能过年那几天可以穿,过完年马上脱下来放起来,要等以后走亲戚或者在学校参加表演的时候才能穿。所以,常常是衣服还是新的个子已经长大到穿不起了,正好给弟弟妹妹穿。常常是一件衣服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

爸爸妈妈每天放学后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去割猪草。妈妈说他们必须供几头猪。可别小看了这几头猪。生产队出肥料的任务全靠它们。不光如此,到年终的时候有没有钱倒找给生产队以换回全家一年的口粮,过年的时候全家能不能吃上有肉的年夜饭,孩子们能不能穿上新衣可都全靠这几头猪了。除了割猪草,他们还要帮着煮饭,喂猪,农忙时节还要下地干活。除草、挖地、浇水、割麦子、割稻谷这些农活他们很小的时候就会干了。可见那时身处童年的爸爸妈妈也是身兼重任的。他们不可能像我们现在这样把全副的精力都用在读书上。

爸爸妈妈小的时候四川的农村还没有电。一到夜里到处漆黑一片。所以要想做作业复习功课也困难。不过,没电也有没电的乐趣。文革时期劳累了一天的农民常常还要去开会政治学习,孩子们也可以趁这样的机会去玩。最有趣的是夏天的夜晚,家家户户老老小小吃过晚饭都出来乘凉,院子里热闹极了。大人们坐在那里东家长西家短的吹牛,还有人爱唱戏讲鬼故事。孩子们要么听大人讲故事,要么自己玩。没有人想到担心孩子的安全,更没有人想到抓孩子的学习。孩子们是真正的自由自在。捉迷藏,过家家,跳皮筋……想怎么玩就这么玩。

爸爸妈妈的童年是艰辛而又丰富多彩的。同时我又想,这样的童年是不是比我们的童年更有意思更像素质教育呢?他们没有那么多时间读书,也没有老师家长成天把读书挂在嘴边。他们的童年有了更多的乐趣。正是在这样自由自在的玩耍中,孩子们锻炼了身体,学会了吵架打架,也就自然而然懂得了人与人交往的

规则,与人沟通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在干家务活的过程中培养了责任感、独立意识和生活能力。现在觉得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我属于90后,我的童年用爷爷奶奶的话来说就是在蜜罐里长大的。我是独生子女,爸爸妈妈都是知识分子。家里不仅有了比较好的经济条件,父母也有了更多的精力更先进的理念来培养孩子。在我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妈妈就在我的耳边念儿歌,读古诗,让我沐浴在文化的氛围中。妈妈总会利用周末带我到大自然中,认识花鸟草虫,呼吸新鲜空气。或者去儿童乐园,坐碰碰车,坐跷跷板,荡秋千。有时我们就在家里玩。我最喜欢听妈妈给我念童话故事。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公主,小矮人,丑小鸭,他们都是我熟悉的朋友。妈妈也陪我看电视,《西游记》、《新白娘子传奇》,还有很多动画片比如《聪明的一休》《水果精灵》《蓝精灵》等,我们都看得津津有味。

开始读书了,小小的我也有了压力。因为老师每次都要在试卷上写上名次。看到写着第一名我就开心,爸爸妈妈也开心,有时错了一道题,就会变成20几名,我回家的时候就特别害怕。即使爸爸妈妈不惩罚我,我自己也觉得难过。现在想起,虽然我们比爸爸妈妈的童年富裕了,也不需要我们去割猪草下地干农活了,但是我们的心理负担肯定也是他们那个时候体会不到的。他们绝不会因为少考了几分而不敢回家,也没有老师会在他们的试卷上和黑板上写上第几名。唉从小学,甚至更小的时候,我的周围就开始有很多同学去补课。学舞蹈,学唱歌,学弹钢琴或者学英语、学画画。我们每天都忙碌着,我们比起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来,好像学会了很多东西,比他们懂得更多,但是仔细想想,也失去了很多,比起他们会的,我们也有很多的欠缺。

我们的童年比起父辈祖辈来,得到了更多的爱更多的关注,但是缺少了很多同龄的朋友。比起我们的父辈祖辈,我们有了更丰厚的物质,可缺少了很多的天然的童真。比起我们的父辈祖辈,我们接受了更多的教育,培养了更多的素质,可是却缺乏了很多独立的意识和自我生存的能力。我们的体力劳动没有了,但是我们的心理压力更大了。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不同的童年,每一代人都各自不同的成长轨迹,而每一代人的成长经历都能折射出他们所处的时代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