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全反射的教案
光的反射教案范本
![光的反射教案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94c6854e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02.png)
光的反射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光的反射的概念;(2)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及其应用;(3)学会使用反射定律解释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2)通过小组讨论,探索光的反射定律;(3)运用反射定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团队精神;(3)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光的反射定律及其应用;(2)反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2. 教学难点:(1)光的反射定律的推导与理解;(2)反射现象的解释与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多媒体教学课件;(2)实验器材:平面镜、玻璃板、激光笔、硬纸板等;(3)教学素材:反射定律示意图、实际案例图片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光的反射相关知识;(2)准备好实验器材;(3)了解反射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反射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光的反射;(2)提问:什么是光的反射?光的反射有哪些特点?2.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1)分组实验:让学生用激光笔、平面镜、玻璃板等器材进行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2)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光的反射定律;(3)展示反射定律示意图,讲解反射定律的内涵。
3. 应用反射定律:(1)让学生举例说明反射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2)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反射定律解决问题。
五、课后作业1. 总结光的反射定律及其应用;2. 思考光的反射现象在生活中的意义;3. 完成练习题:判断下列实例中,哪些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定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讨论、应用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光的反射定律,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内容1. 光的反射类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2. 反射定律的数学表达式3. 反射镜和反射棱镜的制作原理七、教学过程1.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1)通过实验和图片,区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2)讲解两种反射类型的原理和特点;(3)引导学生思考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
光的全反射中班科学教案
![光的全反射中班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cdbb43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72.png)
光的全反射中班科学教案教案概述:这是一节中班科学教案,主题是“光的全反射”。
通过本课,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原理,探索光的全反射现象,并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来加深对光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传播原理,认识光的相关性质;2. 探索光的全反射现象;3. 学习如何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培养观察和实验的能力;4.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1. 一块透明玻璃板;2. 一根小棒;3. 水;4. 白纸;5. 彩色马克笔;6. 实验用具:纸杯、刀子、水。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1. 老师向学生介绍今天的主题:“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有关光的知识。
你们知道光是什么吗?”2.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思考光的特性,并提出问题:“光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它怎样传播?”3. 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光的特性,例如: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可以传播并照亮物体。
步骤二:探索光的全反射1. 老师向学生展示一块透明玻璃板:“你们看,这是一块透明的板,里面装满了水。
你们能看到自己的影像吗?”2. 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然后解释道:“光线从空气进入水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现在我们进行一次实验来观察光的传播和折射。
”3. 分发小组实验材料:每个小组分发一张纸杯、一把刀子和一些水。
4. 学生们按照老师的指示,用刀子在纸杯底部切一个小洞。
5. 学生们将纸杯放在水中,并观察水面上方的光线传播情况。
6. 学生们进行讨论,并回答问题:“为什么我们看不到水中的光源?”7.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解释光的全反射现象,并帮助学生理解光的反射角大于折射角时,光会发生全反射。
步骤三:观察光的全反射现象1. 老师向学生提供白纸和彩色马克笔。
2. 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在白纸上画出一条曲线。
3. 学生们再次将纸杯放入水中,并用玻璃板挡住纸杯的底部。
4. 引导学生观察纸杯中彩色曲线的变化。
5. 学生们回答问题:“为什么水中的彩色曲线会变得扭曲?”6. 老师解释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现象,并帮助学生理解水的折射率比空气高,导致光线反射的角度变大,引起彩色曲线扭曲的现象。
学习光的全反射实验初中三年级物理实践教案
![学习光的全反射实验初中三年级物理实践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69fc54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78.png)
学习光的全反射实验初中三年级物理实践教案引言: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之一,通过对光的研究和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光的特性和行为。
本文将介绍一种适用于初中三年级物理实践教学的光的全反射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能够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及其应用,并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实验观察能力、科学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材料:1. 平底透明容器2. 水3. 光源(如手电筒)4. 纸片实验步骤:以下是展示实验的具体步骤,供实施者参考。
步骤一:准备工作1. 将平底透明容器清洗干净,并确保其内壁干燥。
2. 准备足够的水并倒入容器内,使其盈满。
3. 将光源(手电筒)置于容器的一端。
步骤二:观察光的传播1. 打开手电筒,将其尽量靠近容器的一侧,使光线射入容器中。
2. 观察光线在水中传播的现象。
注意观察光线经过容器内壁和水面时的行为。
步骤三:观察全反射现象1. 将一片纸片放在容器内壁及水面之间,成一个斜面。
2. 缓缓倾斜容器,使得纸片离水面越来越近。
3. 观察光线从斜面反射和折射的现象。
步骤四:观察全反射的发生1. 继续倾斜容器,直到纸片与水面接触。
2. 观察光线由于全反射而无法穿过水面的现象。
3. 观察光线从水面的折射角的变化。
步骤五:观察全反射的应用1. 倾斜容器,观察全反射时在水和容器内壁之间形成的反射角。
2. 尝试通过改变容器的倾斜程度,找到光全反射的临界角。
3. 讨论全反射在光纤传输中的应用。
实验原理:该实验中,我们利用水和平底容器来模拟光在两种介质之间的传播。
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会根据入射角的大小发生反射、折射或全反射。
当入射角小于临界角时,光会发生折射现象,部分光线从水中透射到水外。
然而,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光会发生全反射现象,光线将被完全反射回水中。
实验结果:通过该实验,学生将观察到光在水中传播、折射和全反射的现象。
他们也将通过实验的结果探究全反射的应用,如光纤传输。
实验拓展:为了更好地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和应用,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索以下问题:1. 如何改变临界角的大小?2. 除了水,还有哪些介质可以发生全反射?3. 光纤是如何利用全反射实现信号传输的?结论:通过本实验,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及其应用。
《全反射教案》
![《全反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3e0348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ff.png)
《全反射教案》word版第一章:全反射的概念与条件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全反射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掌握全反射发生的条件。
1.2 教学内容:介绍全反射的定义。
解释全反射发生的条件: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1.3 教学方法:使用PPT展示全反射的图像和实例。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全反射的条件。
1.4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全反射的图像,让学生理解全反射的概念。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使用玻璃和水来观察全反射现象。
第二章:全反射的数学表达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全反射的数学表达式。
让学生了解全反射角度的计算方法。
2.2 教学内容:介绍全反射的数学表达式:\[ \sin(\theta_c) = \frac{n_2}{n_1} \]解释临界角的计算方法。
2.3 教学方法:使用PPT展示全反射的数学表达式和计算方法。
通过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全反射的数学表达式。
2.4 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例题计算全反射角度。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计算全反射角度的方法。
第三章:全反射的应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全反射在实际中的应用。
让学生掌握全反射在光纤通信中的应用。
3.2 教学内容:介绍全反射在光纤通信中的应用:光纤的传输原理。
解释全反射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全反射望远镜。
3.3 教学方法:使用PPT展示全反射在光纤通信中的应用。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全反射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3.4 教学活动:让学生观察光纤通信的实验装置,了解全反射在光纤通信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全反射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实例。
第四章:全反射的实验观察4.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全反射现象。
让学生了解实验中全反射的观察方法。
4.2 教学内容:介绍全反射实验的原理和实验装置。
解释实验中如何观察全反射现象。
4.3 教学方法:使用PPT展示全反射实验的原理和实验装置。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全反射现象。
4.4 教学活动:让学生进行全反射实验,观察全反射现象。
关于光的反射教案优秀4篇
![关于光的反射教案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603e9599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55.png)
关于光的反射教案优秀4篇关于光的反射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了解光的反射现象,会改变镜子的角度,让光往不同的方向反射。
2.能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发现。
3.体验探索的乐趣,了解光的反射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1)每人一面平面镜(大小形状各异)。
(2)能表现光的反射的动画或图片。
(3)若干可以反光的物品,如:调羹、茶杯、脸盆、光盘、手表等各种表面光亮的金属或玻璃物品。
若干不能反光的物品,如:书、粗糙的石头、衣服等。
(4)我们生活中的光的反射的图片。
2.时间安排:阳光灿烂的日子。
活动过程:一、呈现光的反射现象,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请配班老师持镜子从户外反射阳光到室内,鼓励幼儿寻找亮光,自然引出活动主题。
2.提问:亮光是从哪儿来的?它是怎么进来的?二、引导幼儿探索镜子反光的现象。
(一)请幼儿手持镜子到户外,自由探索如何将光反射进教室。
(二)引导幼儿交流讨论:你是怎样将太阳光反射到教室的?并做一做。
1.请做成功的小朋友演示一下是如何做的,成功的小朋友帮助没成功的小朋友。
2.小结:只有镜面对着阳光才会反光,没有阳光照在镜子上就不能形成光斑。
3.请幼儿交流:在反射光的过程中,还有什么发现,如反射进教室的光是怎样的?它会不会移动?是怎样移动的?你能把光照在你想照的地方吗?你是怎样做的?4.小结:反射的光大小形状是不一样的,改变镜子的角度,光会来回移动,它的方向也变了。
(三)请幼儿再次操作,并相互交流经验。
操作要求:小朋友去调整一下镜子的角度,让光往不同的方向反射。
(四)借助动画或图片,明确引出光的反射光的反射概念:光照到物体表面,被物体挡住,改变了原来传播的方向,反回去了。
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三、引导幼儿探索还有哪些东西能反射光?(一)鼓励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还有什么东西也可以象镜子一样在太阳光下能反射光?(二)请幼儿选择提供的其他材料,自由探索哪些东西也能反射光?提示:你可以摸摸材料,试一试这些材料哪些能反光,哪些不能反射。
全反射实验教案设计
![全反射实验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bec2a83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65.png)
【引言】本文的主题是全反射实验教案的设计,全反射实验是高中物理实验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实验,对于学生来说,它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和机会,对于教师来说,它是一个促进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思维能力的好机会。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来详细介绍全反射实验教案的设计。
【教学目标】全反射实验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培养实验技能。
全反射实验是一项需要学生通过搭建实验装置、调整光路,实现对光的全反射现象进行观测和分析的实验,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操作经验,而全反射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操作经验。
2、培养思维能力。
全反射实验涉及到光的折射和反射,学生需要通过观测实验数据,分析规律和现象,同时,需要通过理论知识和实验数据进行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全反射实验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光的折射和反射。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相关的光学知识,在实验中观察和分析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同时需要了解全反射的定义和特点。
2、全反射现象。
学生需要搭建实验装置来观测全反射现象,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出全反射角和临界角的关系,并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推导。
3、光导纤维。
学生需要了解光导纤维的原理和特点,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加深对光导纤维原理和应用的理解。
【教学方法】全反射实验的教学方法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讲授法。
教师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相关的光学知识和全反射实验的操作流程,引导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2、互动式实验。
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实验搭建,通过互动式实验形式,加强学生对实验过程的理解和实验技巧的掌握。
3、自主探究。
教师鼓励学生在实验中自主探究、自主发现,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验创新能力。
【教学评价】全反射实验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口头报告。
学生需要通过口头报告的方式,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和对实验的理解,同时,需要回答教师和同学的问题。
2024年高中物理全反射优质教案
![2024年高中物理全反射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fb2698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65.png)
2024年高中物理全反射优质教案高中物理全反射优质教案 1一、教材分析《全反射》是高中物理选修3—4的必修内容,这一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光的反射、光的折射之后编写的,是反射和折射的交汇点。
本节就从光的折射入手,探讨了光发生全反射的条件,以及相关应用。
全反射现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所以,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光密介质、光疏介质的概念及全反射现象;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全反射条件;了解全反射的应用。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力目标:(1)用实验的方法,通过讨论、分析过程,用准确的语言归纳全反射现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进行科学态度、科学方法教育。
(2)感悟物理学研究中理论与实践的辨证关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临界角的概念及全反射条件难点:全反射现象的应用四、学情分析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这个时期的学生学习了物理一、二册的教材,已经逐步体会出教材的思想,但是大多数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还比较低,对物理现象和知识的理解、判断、分析、和推理常常表现出一定的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指导和引导学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学生分析、归纳、及抽象思维能力。
五、教学方法1、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感性的'实验和视频,将演示实验与多媒体的模拟分析有机的结合起来。
课堂上,尽可能多的留给学生参与教学的思维空间。
恰当的设疑,引导学生猜想,再通过演示和多媒体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学生既实现了从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的飞跃,又体会到了“设疑————猜想————实验————分析————结论”的研究方法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结合学案预习本节内容。
《光的全反射》 教学设计
![《光的全反射》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725e750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1b.png)
《光的全反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及产生全反射的条件。
(2)了解全反射的应用,如光导纤维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经历探究全反射条件的过程,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光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体会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全反射现象及产生全反射的条件。
(2)全反射的应用。
2、教学难点(1)理解临界角的概念及全反射条件的推导。
(2)运用全反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相结合。
四、教学准备实验器材:玻璃砖、激光笔、水槽、半圆形玻璃砖、量角器等。
多媒体课件:包含光的折射、全反射相关的图片、动画、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光折射现象的图片,如海市蜃楼、水中的筷子“折断”等,引导学生回忆光的折射定律,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光的全反射。
2、知识讲解(15 分钟)(1)介绍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2)当折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折射光线消失,只剩下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全反射。
3、实验探究(15 分钟)(1)实验一:让学生分组用激光笔照射玻璃砖,观察折射和反射现象,改变入射角,观察折射角的变化。
(2)实验二:将半圆形玻璃砖放入水槽中,用激光笔从玻璃砖的一端斜射入,观察全反射现象。
4、推导全反射条件(10 分钟)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结合光的折射定律,推导全反射产生的条件。
得出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即临界角时,发生全反射。
临界角 C 的正弦值等于光疏介质折射率与光密介质折射率之比。
5、全反射的应用(10 分钟)(1)介绍光导纤维的原理和应用,如通信、医疗等领域。
(2)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加深学生对全反射应用的理解。
3. 光的全反射-教科版选修2-3教案
![3. 光的全反射-教科版选修2-3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4ca3be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d7.png)
3. 光的全反射-教科版选修2-3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全反射的概念和条件;2.了解全反射在实际中的应用;3.发展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4.培养学生的实验数据处理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1.全反射的概念和条件;2.实验探究全反射的规律;3.全反射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于实验的设计和数据处理的能力;2.学生对于全反射在实际中应用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波长为532nm的激光器、三棱镜、平板玻璃、水、橡皮筋、棉签等;2.教具:投影仪、实验报告模板等。
五、教学步骤5.1 导入环节1.教师利用PPT展示全反射的图片,让学生感知全反射现象;2.教师让学生思考全反射的条件是什么。
5.2 实验环节1.让学生分组,每组2-4人;2.把激光器打开,调节光线向平板玻璃射入;3.把三棱镜插在玻璃片上,让光从不同角度射入三棱镜;4.观察发生的反射现象;5.尝试调节角度,让光线发生全反射效应;6.观察全反射的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7.重复实验,得到更多的数据。
5.3 分析数据1.让同学们交换数据,对于数据进行归类,得到不同的图表;2.让学生自己画出实验结果曲线;3.帮助学生分析结果,让他们理解全反射的形成原理;4.引导学生思考全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
5.4 总结反思1.教师问学生全反射的条件是什么?全反射的形成原理是什么?全反射的应用有哪些?2.讲解全反射在光纤通信的应用,并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实际应用。
六、教学延伸1.在讲解全反射在光纤通信中的应用时,可以让学生了解光纤通信的原理,让他们逐步认识到科技的力量和实际应用;2.引导学生思考物理学在未来的应用,让学生逐渐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
七、教学反馈1.学生后期将数据整理并制作成实验报告,让他们综合运用到本次实验的知识和能力;2.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建议和评价,让他们逐步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光的折射全反射现象教案
![光的折射全反射现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8dd3f9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17.png)
光的折射全反射现象教案第一章:光的折射现象1.1 教学目标: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产生原因。
掌握折射定律及其应用。
能够计算光线在介质间的折射角。
1.2 教学内容:光的折射现象的定义及产生原因。
折射定律:n1sinθ1 = n2sinθ2。
折射现象的应用:眼镜、透镜、光纤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产生原因。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折射定律及其应用。
1.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
通过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折射定律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全反射现象2.1 教学目标:了解全反射现象及其产生条件。
掌握全反射定律及其应用。
能够判断光线在介质界面的全反射情况。
2.2 教学内容:全反射现象的定义及其产生条件。
全反射定律:θc = arcsin(n2/n1)。
全反射现象的应用:光纤通信、水底照明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全反射现象及其产生条件。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全反射定律及其应用。
2.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全反射现象的理解。
通过练习题,检查学生对全反射定律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折射现象的实验研究3.1 教学目标:能够进行折射现象的实验操作。
能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能够分析实验结果,验证折射定律。
3.2 教学内容:折射现象实验的原理和步骤。
实验仪器和材料:透镜、光具、测量尺等。
实验结果的观察和记录。
3.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引导学生进行折射现象的实验操作。
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验证折射定律。
3.4 教学评估:通过实验报告,检查学生对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的理解。
通过讨论和提问,检查学生对折射定律的验证情况。
第四章:全反射现象的实验研究4.1 教学目标:能够进行全反射现象的实验操作。
能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能够分析实验结果,验证全反射定律。
4.2 教学内容:全反射现象实验的原理和步骤。
实验仪器和材料:光纤、光源、光具等。
高中物理全反射教案
![高中物理全反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0053f9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7c.png)
高中物理全反射教案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以高中物理光学知识中的全反射为主题,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使学生理解全反射的概念、产生条件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学生需要掌握光由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光不再折射而是完全反射的现象,并能够运用全反射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例。
2、教学对象教学对象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光的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具有光的传播基本知识储备。
此外,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但全反射作为光学中的一个难点,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过程帮助他们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并激发他们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和探究欲。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全反射的定义,掌握全反射发生的条件,即当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2)掌握全反射临界角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相关物理定律进行计算;(3)了解全反射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如光纤通信、光学仪器等;(4)通过实验观察全反射现象,学会使用相关仪器,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5)能够运用全反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全反射现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采用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相互交流、互补不足,提高团队协作能力;(3)利用多媒体、实验等教学手段,直观地展示全反射现象,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全反射的原理;(4)通过案例分析、实际应用介绍,让学生了解全反射知识在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2)通过探究全反射现象,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思考的科学态度;(3)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4)培养学生严谨、勤奋的学习态度,使他们认识到学习物理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5)通过全反射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物理《全反射》教案
![物理《全反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bafa88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c7.png)
物理《全反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全反射的定义、条件及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光的折射定律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全反射的定义: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若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光线将全部反射回原介质的现象。
2. 全反射的条件:a. 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
b. 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3. 全反射的应用:光纤通信、潜望镜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全反射的定义、条件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定律在分析全反射过程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全反射的原理。
2. 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增强学生对全反射现象的认识。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全反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光纤通信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全反射现象的兴趣。
2. 讲解全反射的定义、条件及应用。
3. 演示全反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
4. 引导学生运用光的折射定律分析全反射过程。
5. 分析全反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光纤通信、潜望镜等。
6. 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
7. 布置课后作业,加深对全反射知识的理解。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深入探究全反射的原理。
2. 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如光纤传输、液面上的光斑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全反射现象。
3.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举例说明全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复习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讲解全反射的定义和条件,让学生明确全反射的基本概念。
3. 演示全反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验证全反射的原理。
4. 引导学生运用光的折射定律分析全反射过程,让学生理解全反射的物理本质。
5. 分析全反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光纤通信、潜望镜等,让学生感受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光的全反射-教科版选修3-4教案
![3.光的全反射-教科版选修3-4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0050bb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4f.png)
3. 光的全反射-教科版选修3-4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光的全反射的现象和条件;
2.掌握计算实际介质与光在两种介质分界面上全反射的临界角;
3.理解全反射的应用:光纤通信原理。
二、教学内容及步骤
1. 全反射现象
1.讲解光在密度不同、速度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过程;
2.演示全反射的现象,让学生感受全反射的美妙;
3.提问:为什么光会出现全反射的现象?学生在小组讨论并回答。
2. 全反射条件
1.讲解全反射的条件:当光由密度较大的介质入射到密度较小的介质中时,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就会出现全反射;
2.计算实际介质与光在两种介质分界面上全反射的临界角。
3. 全反射的应用
1.讲解光纤通信的原理;
2.提醒学生切勿把光纤弯曲或弄断,以免折射至达不到全反射的条件,造成信号传输的不良影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实际介质与光在两种介质分界面上全反射的临界角;
2.教学难点:理解全反射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
1.讲解法: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光的全反射的现象和计算方法;
2.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感受全反射的美妙;
3.讨论法:提问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的交流。
五、教学评价
1.通过考核作业,检测学生对光的全反射的理解程度;
2.收集学生的互动、讨论和提问情况,评估教学效果;
3.教师对课堂上表现优秀的学生及时给予肯定和激励,保持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选修三全反射教案
![高中物理选修三全反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6f8646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be.png)
高中物理选修三全反射教案在物理学的浩瀚知识海洋中,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无疑是最吸引人的章节之一。
特别是当光线遇到不同介质时,所展现出的全反射现象,不仅令我们着迷,更是现代光纤通信技术的理论基础。
今天,我们将一同探究这一迷人现象,并通过一份精心设计的高中物理选修三全反射教案,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系统的知识框架。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全反射。
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在一定条件下,光线不会进入第二个介质而是完全反射回原来的介质。
这种现象称为全反射。
为了更有效地传授这一概念,教案将采用以下结构:一、引入新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水中的鱼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更高,引入光的折射现象。
随后,提出问题:如果光线从水射向空气,情况又会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并自然过渡到全反射的概念。
二、知识讲解详细解释全反射的条件,即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发生的反射现象。
结合数学推导,展示临界角与两种介质折射率的关系,并通过实例计算加深理解。
三、实验操作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全反射现象。
利用半圆形玻璃和激光笔,演示光从玻璃到空气的全反射,以及当改变入射角度时光线的路径变化。
四、深化理解讨论全反射的应用,例如光纤是如何利用全反射原理来传输信息的。
同时,探讨全反射对深海潜水员视觉的影响,以及在天文望远镜设计中的应用等。
五、课堂互动通过提问和小测验来巩固知识点,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正确理解和应用全反射的概念。
六、总结回顾回顾全反射的定义、条件和应用,强调其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相关的例证。
通过这样的教案设计,学生不仅能掌握全反射的理论知识,还能通过实验和讨论深化理解,培养科学探索的兴趣和能力。
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启发者,通过恰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在探索中找到答案,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是保持公正客观的教学态度,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节奏和风格。
适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高三物理教案 全反射9篇
![高三物理教案 全反射9篇](https://img.taocdn.com/s3/m/c41c4e25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67.png)
高三物理教案全反射9篇全反射 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理解光的现象,掌握发生的条件.2、理解临界角的物理意义,会根据公式确定光从介质射入真空(空气)时的临界角.能力目标能判断是否发生,并能解决有关的问题.能运用的知识分析和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了解光的在光导纤维上的应用.情感目标1、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对自然界中许多美好的现象进行充分的认识,学会用科学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2、了解我国光纤技术的进展以及光导纤维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培养爱国主义热情和科学态度.教学建议1、初中没有学过,它对学生是一种新现象.建议作好演示实验,使学生清楚地认识现象,知道在什么条件下发生.2、现象是生活中常遇到的,要让学生认识并掌握现象产生的条件:一是光由光密介质进入先疏介质,二是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要让学生正确理解“光密”和“光疏”的概念,要知道“密”和“疏”是相对而言的,并且要注意不要把其与介质的密度混同起来.3、要让学生正确理解临界角的概念、这就要做好演示实验,要让学生看到:①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时折射角趋近于90°,再增大入射角,光密介质中的折射光消失.②随着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增大,反射光的亮度不断增强,折射光的亮度不断减弱,当折射光消失时,反射光最强.4、要让学生会用的知识对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分析.建议介绍一下光导纤维可以将市场出售的纤维饰品让学生看一下以得到感性认识,加深理解.讲过之后,建议小结一下,说明光射到透明介质界面上时,一般来说,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只有发生时没有折射光线.'教学设计示例(-)引入新课通过光的折射实验演示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然后由光的可逆性推断可能发生的现象,并用实验证实现象.(二)教学过程1、做好演示实验:光的折射和光的实验.2、带领学生分析发生的条件:光由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不会发生,而光由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折射角先达到90°,就发生了现象.入射角必须大于一定的角度:临界角强调::光照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光线全部反射回原介质的现象叫.A、产生的条件:①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②入射角大于或者等于临界角.B、当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在入射角逐渐增大的过程中,反射光的能量逐渐增强,折射光的能量逐渐减弱,当入射角等于临界角时,折射光的能量已经减弱为零,发生了.C、当光由光密介质射火光疏介质时,应先判断会不会发生.为此应画出入射角等于临界角的光路,然后再根据折射定律或反射定律进行定量计算或动态分析.3、棱镜:通常指截面是三角形的三棱镜.探究活动(一)1. 利用光的的有关知识自制光导纤维.2.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光纤的发展和过程.(二)实验研究:题目:“海市蜃楼”实验模拟内容:本实验的关键在于配置密度分布不均匀的蔗糖溶液,做法如下:先在玻璃缸析出时为止,这样就配置了浓度很高的蔗糖溶液,再在蔗糖溶液上面缓慢加入清水,加入清水时要注意不能让溶液与清水混合。
光的折射全反射现象教案
![光的折射全反射现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68fd16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f8.png)
光的折射与全反射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并能够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2. 让学生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掌握全反射的条件,并能够解释光纤通信等领域的全反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日常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2. 光的全反射现象:全反射的条件、全反射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现象、全反射现象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折射定律的推导、全反射的数学表达。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现象。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和全反射应用,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现象。
4.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光纤通信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光的全反射现象的兴趣。
2. 光的折射现象:讲解折射定律,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如透镜成像、水中的鱼看起来更浅等。
3. 光的全反射现象:讲解全反射的条件,分析全反射的应用,如光纤通信、水下的物体看起来更亮等。
4. 实验演示:安排学生进行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光学现象。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现象的应用,鼓励学生提出新的观点和问题。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思考光学现象。
六、教学评估1. 评估方式:采用课堂问答、实验报告和小测验等方式进行评估。
2. 评估内容:学生对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现象的理解程度,学生对折射定律和全反射条件的掌握情况,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折射和全反射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现象的实验设计,让学生自主探究光学现象。
2. 引导学生关注光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如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等。
高中物理光的全反射教案
![高中物理光的全反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275a5f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75.png)
高中物理光的全反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全反射的定义和条件;2. 了解全反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 掌握全反射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1. 全反射的概念和条件;2. 全反射在光纤通信中的应用;3. 计算全反射的临界角。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个全反射的实验视频或图片引入全反射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讲解全反射的定义和条件(10分钟)1. 定义:当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光线完全被反射在光密介质内部,不再折射出来,这种现象称为全反射。
2. 条件: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三、讲解全反射的应用(10分钟)1. 光纤通信:光纤内部采用全反射的原理,可以传输光信号,实现远距离的通信。
2. 医学成像:通过光纤和内窥镜等设备,可以在医学影像学中实现内部器官的成像。
四、实例分析(10分钟)通过实例分析光线从玻璃到空气的全反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全反射的条件和计算方法。
五、练习和讨论(10分钟)1. 要求学生计算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入空气的临界角;2. 让学生讨论并分享全反射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六、总结(5分钟)对全反射的定义、条件和应用进行总结,并强调全反射在光学领域的重要性。
七、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查阅资料,了解全反射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并写一份心得体会。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实例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全反射的概念和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以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优秀8篇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5fd31f86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72.png)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优秀8篇教学过程篇一一、引入新课问题引入为什么我们既能看到发光的物体又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如在遮蔽门窗的教室内,打开电灯,我们不仅能看到发光的电灯,同时还能看到桌椅、墙壁、同学及周围一切本身不发光的物体,这是什么原因?从而引出“反射”的概念,还可举例我们看到月亮是因为它反射光,但它不是光源,有人说站在地球上看地球就像一个大月亮、引入反射后,可进一步引入“反射光”和“入射光”的概念,并提出问题:光线的反射遵从什么规律?引入新课教学、教学建议篇二教材分析本节课由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引入光的反射现象,然后转入研究光的反射规律,通过实验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并指出光发生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随后介绍了光的两种反射现象: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同时说明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物体正是由于漫反射的原因、本节学习的重点是理解光的反射定律,难点是正确确定入射角、反射角及通过实验总结出反射规律、教法建议1)研究反射规律的实验尽可能准确,这是上好这一节课的关键、让学生清楚的看到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关系,对学生总结光的反射定律很重要、虽然误差不可避免,但由于要得到定量的角度关系,这个实验的准确度非常重要,做好这个实验能为学生总结反射定律奠定有利的基础、2)要给学生树立空间的概念由于我们把光的反射定律最终落实在纸面上的光路图,很容易造成学生的错觉,认为光现象都是平面的,要有意识的`借助立体模型或微机模拟使学生形象的认识光现象的空间感、3)通过实验帮助学生对光路可逆的理解、4)光的反射定律的表述一定要清楚,语言要准确,要注意入射光与反射光,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因果关系、教学目标篇三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光的反射现象、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能应用反射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3、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并能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现象、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实验,总结得出光的反射定律,培养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2、通过对光的反射定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通过光的反射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通过对光路图的应用,逐渐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情感目标通过生动有趣的光学现象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光的反射物理教案篇四学习目标:1.知道光的反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反射面、入射点2.会设计“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过程、动手进行实验、完成探究报告3.知道反射定律、光的反射分类4.知道反射时光路可逆5、知道能看到不发光物体的原因重点、难点:光的反射定律和应用,反射定律中的“三线共面”的理解课堂导学自主学习1、①我们为什么可以看见发光的物体?例如:蜡烛、日光灯、电视。
高中物理全反射原理教案案例
![高中物理全反射原理教案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17d8d567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d6.png)
高中物理全反射原理教案案例一、教学目标1.理解全反射现象的定义及条件。
2.掌握全反射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全反射现象的定义、条件及实际应用。
2.教学难点:全反射原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光的折射现象,提问: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什么现象?(2)学生回答:光会发生折射现象。
2.探究全反射现象(1)教师演示全反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在这个实验中,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2)学生回答: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时,发生了全反射现象。
(3)教师讲解全反射现象的定义:当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入射角达到一定角度(临界角)后,折射角为90°,此时光线完全反射回原介质,这种现象称为全反射。
3.分析全反射条件(1)教师提问:全反射现象发生的条件是什么?(2)学生回答: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4.实际应用案例分析(1)教师提出问题:全反射原理在实际中有哪些应用?(2)学生举例:光纤通信、光学镜头等。
(3)教师讲解全反射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案例一:光纤通信光纤通信是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将光信号在光纤内传输。
光纤具有传输速度快、容量大、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现代通信领域。
案例二:光学镜头光学镜头中的全反射现象,可以提高镜头的聚光能力,使光线聚焦更加清晰。
全反射镜头还可以减小镜头体积,降低成本。
5.课堂小结(1)教师提问: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学生回答:我们学习了全反射现象的定义、条件及实际应用。
6.课后作业1.全反射现象发生的条件是什么?2.全反射原理在实际中有哪些应用?(2)下节课我们将学习光的色散现象,请大家提前预习相关内容。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引入全反射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全反射条件,并结合实际应用案例进行讲解,使学生对全反射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高中物理全反射优质教案
![高中物理全反射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d7e033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1d.png)
高中物理全反射优质教案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全反射的概念、条件和应用,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内容:什么是全反射、全反射的条件、全反射的应用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本课主题: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曾经观察到过什么能够反射光线的现象。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全反射?全反射的条件是什么?
二、讲解全反射的概念和条件(15分钟)
1. 讲解全反射:全反射是指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光线完全被反射的现象。
2. 讲解全反射的条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全反射才会发生。
三、讲解全反射的应用(15分钟)
1. 讲解全反射的应用:全反射在光纤通信和显微镜中有广泛的应用。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应用全反射的实际意义。
四、概念检测(10分钟)
1. 提问:当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全反射?
2. 让学生进行回答和讨论。
五、课堂练习(10分钟)
1. 练习一:如果一个光线从水中射入空气中,入射角为30°,求此时的临界角是多少度?
2. 练习二:如果一个光线从水中射入空气中,入射角为45°,判断是否发生全反射?
六、课堂总结(5分钟)
1. 总结全反射的概念、条件和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全反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拓展活动:让学生自行探究全反射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并进行分享。
反馈评价:课后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全反射概念的掌握情况,定期进行课堂小测验进行及时反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的全反射》教案
古蔺中学校王发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知道什么是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能判断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全反射,了解全反射现象的应用;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学习探究科学的方法——比较法;通过实验设计和动手操作,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全反射实验的探究过程,感受实验探究的乐趣;通过互动实验,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全反射现象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理论观察分析周围事物的习惯。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全反射现象;难点是临界角概念和全反射条件。
三、教学方法:启发、讲练、探究相结合
四、教具:光学演示仪(由激光发生器、带量角度的竖直面板、半圆形玻璃
砖等组合)
五、主要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多媒体PPT课件图片展示(1)海边的海市蜃楼
(2)沙漠里面的海市蜃楼
(3)公路上的海市蜃楼
这些现象就是今天我们要讲的光的全反射的现象,那么怎样才能产生全反射现象呢?
针对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以折射率的大小定义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
(2)、新课教学
1、对于两种介质来说,我们把折射率较小的介质称为光疏介质,折射率较大的介质称为光密介质.
强调: 光疏介质与光密介质是相对的
从上表可以看出,空气折射率 其它介质的折射率,所
以空气相对于表中其它介质来说是 介质。
2、实验探究:
实验:一束激光从空气沿半径方向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半圆面
(如图所示)。
教师通过PPT 课件讲解并强调实验的注意事项
①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的入射点不在园表面,而在直线边界的圆心O ②用一张白纸,上面画好一条直线作为界面,并做好法线(虚线表示),其相交点与玻璃砖的圆心O 重合
③激光笔开启的时候请大家注意不能当玩具,不要把激光束射入眼睛
调整入射光的角度,在实验中观察入射光,反射光,折射光的变化情况,并 回答以下问题。
3、实验问答:
(1)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反射角和折射角大小如何变化?折射角与入射角比较,哪个大?谁先达到90°?
答: 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反射角和折射角都在增大,
①光从玻璃→空气,折射角>入射角;
②光从玻璃→空气,折射角比入射角首先达到900。
看图表思考
将酒精、水晶、水比较:
相对于水晶,酒精是__________;
相对于水,酒精是___________
图
(2) 、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亮度如何变化?
答:在实验中,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反射光线的亮度在逐渐变亮,而折射光线的亮度在逐渐变暗。
(3)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时,你会观察到什么奇特的物理现象?
答、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0时,折射光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光。
——利用Flash 重现实验过程,引出全反射的概念。
4、全反射、临界角及全反射产生条件
(1)、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不断增大入射角,折射光线越来越弱,反射光线越来越强 ,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0,这时折射光线消失,只剩下反射光线,这种现象称为全反射。
(2)、临界角: 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折射角等于90o 时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符号:C 。
(3)介质在空气中的全反射的临界角计算
求解光从折射率为n 的某种介质射到空气(或真空)时的临界角C 。
临界角C 就是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 根据折射率γsin sin i n =可得,C
C n sin 1sin 90sin 0== 可得:n C 1
sin = 结论:不同介质的折射率不一样其临界角也是不一样的
通过前面的实验以及观察到的现象,及第一节课《光的折射》的知识点中,我们知道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的时候,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角小于入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反射角和折射角都在增大。
结合今天得到的结论,全反射的现象要怎么样才能实现呢?
(4)全反射产生的条件
1、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
2、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即 i≥ C 。
5、全反射的引用——光导纤维
教师PPT课件展示
(1)、光导纤维的原理
由于光导纤维的内芯的折射率大于外套的折射率,当光在内芯中传播时,在界面上发生全反射现象。
(2)、光导纤维的用途很大,医学上将其制成内窥镜,用来检查人体内脏的内部
(3)、光导纤维的用途很大,通过它可以实现光纤通信.
光纤通信的主要优点是容量大、衰减小、抗干扰性强、传输速率高.
六、课堂小结:
七、课堂练习:
八、课后作业:教材P73 2、3、4
聚焦课堂(目标达成手册)课后的发展空间——海市蜃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