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考试重点Word版

合集下载

传播学复习重点

传播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ECI 了解:社会信息系统的四特点;马恩的精神交往理论理解: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传播障碍与传播隔阂掌握:信息定义第二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V 信息社会定义与特点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1.符号的定义与基本功能2.信号与象征符。

什么是意义及其产生象征性社会互动行为/理论/文化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和系统结构1.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以及2.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理解掌握,掌握香农—韦弗模式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了解:人内传播理解: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

(互动机制)内省的思考掌握: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第六章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了解:群体的定义;群体规范;群体压力、组织传播的概念…种类。

掌握:群体行为(集合行为)的概念,•/种类库利的“镜中我” ;第七章大众传播了解:大众传播的定义Eg 一特点、社会功能理解:对于大众传播的两种态度、现代信息环境、、拟态环境yZ5)“刻版成见” 第八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了解:传播理论中的主要理论,掌握:社会责任理论、民主参与理论第九章、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 了解: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掌握:“媒体即讯息” 理解:新媒介的特点;把关人理论及其实质第十章大众传播的受众了解:大众理论的形成过程及其本质,理理解战后美国的大众社会理论。

解:“拷贝的支配”原理理解:三种受众观,掌握:三种受众之——权利主体的受众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了解:传播效果论的一般进程;掌握:与传播效果相关的主要传播技巧;与传播效果相关的主要几个个性的指标第十二章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了解:70年代以来的主要几种“宏观效果”理论广电专业要理解掌握:“沉默的螺旋”理论+ “议题设置”理论+培养分析理论教技专业要理解掌握:培养分析理论+知沟理论第十四章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了解:传播学的四大奠基者和学科开创者第十五章调查研究方法。

大学传播学重点知识复习.doc

大学传播学重点知识复习.doc

第1章传播学的对象与基本问题传播的定义:传播即社会倍息的传递或社会倍息系统的运行。

传播的特点:1.传播是-•种信息共享活动。

2.传播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乂足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足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要宵共通的意义空间。

5.传播是一种行为、一种过程、一种系统、信息的定义:信息是符号与意义的统-、物质载体与精祌内容的统一。

传播学研究对象: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不足别的,正足社会信息系统本身,传播学足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传播学的五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国际传播)社会信息系统特点:1.社会倍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2.社会信息系统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

3.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其有双重偶然性。

4.社会信息系统足一个白我创造,自我完莕的系统。

传播学在20世纪70年代末进入屮国。

语言的产生是完成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之巨人飞跃的标志、人类语言的特性:1.超越历史时间和空间的能力2.其有无限灵活性3.具有发音的经济性4.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第2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人类传播与动物传播的区别:人类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传播区别于动物传播的根本特征。

人类传播的发展过程:1.口语传播吋代。

2.文字传播时代。

3.印刷传播吋代。

4.屯子传播吋代。

5.网络传播时代。

第3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符号的定义:符号是倍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倍息表达和传播的基本要素。

符号的分类:1.语言符号:口语和文字。

2.非语言符号:语言的伴生符;体态语言;程式化符号。

符号的功能:1.表述和理解功能。

2.传达功能。

3.思考功能。

意义的定义:意义足人给率物赋予的含义,足符号代衣的精神内容。

共通的意义空间:1.传受双方对传播屮所使川符号含义的共通理解。

2.传受双方接近的生活经历和文化背景。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一、传播学的基本概念1.传播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信息传播过程与规律的学科,研究形式包括口头传播和书面传播。

2.传播学的范围和内容:传播学的范围涉及传播的过程、机制、效果等方面,内容包括发送者、接受者、媒介、信息等要素。

二、传播学的理论1.传播学的理论体系:传播学的理论体系由传播理论、传播模型和传播规律组成。

2.传播理论:包括"传播人内心理论"、"传播人行为理论"、"传播人价值理论"以及"传播受众认知及反应理论"等。

3.传播模型:常见的传播模型有拉斐尔传播模型、朴素模型、多步流程模型、差异模型等。

4.传播规律:包括"传播的普遍性规律"、"传播的效率优化规律"、"传播的稳定性规律"、"传播的传染力量规律"等。

三、传播方式与媒介1.传播方式:主要包括广播传播、电视传播、报刊传播、网络传播等。

2.传播媒介:包括传统媒体(广播、电视、报刊等)和新媒体(互联网、手机等)。

3.传播效果评价方法:主要有研究型、实践型和综合型三种评价方法。

四、传播过程与要素1.传播过程:主要包括信息采集、信息编码、信息传递、信息解码和信息反馈。

2.传播要素:分为人的要素(传播者和接受者)、媒介要素和信息要素。

3.群体传播:包括集群传播和社会传播,通过人际关系和社会网络来实现传播活动。

五、传播伦理与传播效果1.传播伦理:包括事实传播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道德传播的依法合规、人文传播的尊重和包容等。

2.传播效果:主要评价指标包括信息的准确性、传播的广度、传播的深度和传播的影响力等。

六、传播学的发展与应用1.传播学的发展历程:分为初级阶段、演进阶段和应用阶段。

2.传播学的应用领域:包括广告传播、公共关系、政治传播、国际传播、新闻传播等。

总之,传播学概论是传播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传播理论考点(详细版)

传播理论考点(详细版)

传播理论考点(详细版)年份 辨析(名解) 简答 论述(操作) 分析1999 1、大众传播;2、态度;3、把关人;4、类语言;5、完形趋向 1、拉斯韦尔传播模式及影响?2、媒介的正面功能和负面功能?3、麦克卢汉关于媒介的主要观点?1、根据大众传播的特点和功能,论述大众传媒的重要性。

2、“议程设置”理论在客观实际中的运用。

2000 1、新闻学与传播学有何不同?2、制约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3、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在传播过程中的主要功能是什么?4、谈谈“学习论”和“一致论”在态度研究上的差异? 1、请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掌握和运用“使用满足论”。

2、谈谈“经验派”和“社会批判学派”在传播学研究中的差异。

2001 1、论述非语言符号及其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

2、谈谈“使用满足理论”的特点和缺陷。

3、谈谈“霍夫兰”及其“耶鲁研究” 你认为INTERNET将对现有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理论产生哪些影响?(40分)2002 1、阿尔及尔宣言2、塔罗瓦尔宣言3、大众传播 1、媒介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2、大众传媒的公共性与公益性。

3、简述“民主参与理论”。

4、在大众传播过程中,受众享有哪些权利?5、简述麦克卢汉的主要理论观点。

谈谈你对“世界信息秩序”论争的认识与理解。

2003 1、观念的自由市场2、沉默的螺旋3、文化帝国主义 1、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2、“受众即市场”观点的理论基础和缺陷。

3、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在方法论、社会观以及传播观上的分歧。

1、传播模式经历了直线模式-循环模式-系统模式。

试从传播的发展模式角度,论述传播思想的进步和变迁。

2、麦克卢汉用“延伸”来反映媒介技术与人类的关系。

请论述传播技术的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

“把关”理论和“培养”理论,请分别对这两个理论的基本内容进行阐述,其中“把关”题目还要谈及其缺陷。

2004 1、拟态环境2、知识沟3、知情权4、可信性研究5、大众文化 1、社会责任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

传播学-复习要点--

传播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传播与传播学第1节传播的含义(重点:传播与传播学的定义)一、传播的特性与本质传播学,研究“传播”的学问。

特性:1.形态多样性 2.时空遍布性 3.行为伴随性 4.极端重要性(本质)二、传播与communication相同:两者均含“传达”、“传染”之义相异:后者含“运输”及“交流”之意,而前者不含。

传播学最基本概念的传播:精神内容的传布。

三、传播的定义——所谓“传播”,即传授信息的行为(或过程)。

1.“共享说”强调“传播”是传者与受者对信息的分享。

?2.“影响(劝服)说”强调“传播”是传者欲对受者(通过劝服)施加影响的行为。

3.“符号(信息)说”强调“传播”是符号的流动。

四、“信息”视野中的“传播”信息:什么都是信息。

即事物(物质和能量)的存在方式(运动状态)以及对这种方式(状态)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

信息(本质):与物质和能量并列,从而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之一。

传播=信息的运动;信息=传播的材料A.与“信息”形影相随的“传播”,同样遍布整个自然界B.“传播”同样可分为“物理传播”、“生物传播”和“人类传播”C.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并不是这种广义的“传播”,而只是其中一部分,即“人类传播”。

D.“传播”的定义应作两个层面的理解:广义——系统传授信息的行为;狭义——人传授信息的行为(即人类传播)。

第2节传播的类型(重点:每类传播的特点)一、两种分类方法①二分法:亲身传播和大众传播四分法: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团体)传播和大众传播②.二、自我传播三、人际传播四、组织传播五、大众传播六、各类传播的特点各类“社会传播”的特点之比较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人自身+机械化、电子化人自身+机械化、电子化媒机械化、电子化媒介手段(媒介)媒介介少数人特定、较多数人规模不特定、多数人大中小空间规则周期较规则不规则固定(网络正在引起变角色有所限定随时交替化)十分困难(网络正在引反馈灵活有点困难起变化)规范信息(表达)较规范不规范第3节传播学的诞生和发展(重点:施拉姆)一、传播研究的起源二、传播学诞生的条件美国的媒介背景和学科背景三、传播学的形成1.新闻学可视作传播学的前身2.传播学的理论基础是由众多相关学科奠定的四、奠基人的生平和贡献1.H·拉斯韦尔(1902-1977)美国政治学家。

传播学 考试重点

传播学 考试重点

第一讲传播学总论1、传播的概念(1)传播即“信息从信源到接收体的传递”(Lasswell,1948)。

(2)传播是“观念或意义的传递过程,而观念或意义只有通过符号才能的到传达”(Pierice,1933)。

(3)传播是“人与人的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Cooley,1929)。

(4)传播可以定义为“通过讯息进行的社会的相互作用”(Gerbner,1967)。

(5)传播就是“在大部分情况下,传者向受者传递信息旨在改变后者的行为”(G.米勒,1966)(6)传播是“信息的流动过程”(胡正荣等,2016)。

(7)传播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郭庆光,2013)。

(8)传播是“建立和阐释可激发回应的信息的关系过程”(埃姆.格里芬著, 展江译 ,2016, P9)。

2、传播的基本特点3、传播学的研究对象(1)研究人类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通过对该系统及其各部分的结构、功能、过程及互动关系的考察、探索、发现克服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科学方法,找到社会信息系统良性运行的机制,由此来推动社会的健全发展。

(2)人类传播的发生与发展,即人类传播的历史,比如传播思想的发展、传播实践和技术的发展等。

对整个人类传播的各组成要素进行历史研究和文化分析。

(3)人类传播的形态,即人类传播活动的不同类型,具体到传播形态的结构、功能和运动机理等。

(4)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结构。

宏观层面,传播活动过程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系统的互动关系;微观层面,人类传播活动过程的自组织层面。

4、传播学兴起的背景(1)20世纪初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走向垄断/工业化/跨国经营,对信息的要求更高;(2)19世纪已经形成的报业+新兴的电影/广播/电视/电话,逐步形成资本主义社会独立产业(传播业)(3)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已经经历了两次科学革命,实则经历了两次思想革命。

认识能力以及广度和深度大幅度扩展,研究方法日益科学化,学说日益多样化。

(完整word版)传播学概论重点__最新郭庆光版_期末考试版

(完整word版)传播学概论重点__最新郭庆光版_期末考试版

1、传播的定义和特点①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②特点: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传播双方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一种行为、过程、系统。

1、传播学的定义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是社会科学和应用科学。

1、社会传播的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2人类传播经历的发展阶段: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2、信息社会的定义和特点①定义:信息成为与物资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②特点:a.社会经济主体由制造业转向以高新科技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即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b.劳动力主体不再是机械的操作者而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c.贸易不局限于国内,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成为主流;d.交易结算不再主要依靠现金,而是信用。

3、符号的定义和基本功能①定义: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

②基本功能:a.表述和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活动首先表现为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b.传达(作为精神内容的意义只有转换为一定物质形式的符号才能在时空中得到传播和保存);c.思考(即引发思维活动,思考首先要有对象及关于对象的知识,而这些都以符号形式存在于人的头脑中)。

4、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A拉斯韦尔的传播过程模式①(美)H.拉斯韦尔《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

又称拉斯韦尔模式或五W模式。

②五W:(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向谁说);(有什么效果)5W模式中五个要素后来还扩展为传播学的五个重要研究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受众研究、媒介研究、效果研究。

③内容:谁(传播者)—说什么(讯息)—通过什么渠道(媒介)—对谁说(受传者)—有什么效果(效果)4、香农-韦弗数学模式①(美)C.香农和W.韦弗《传播数学理论》②内容:信源——发射器——□——接收器——信宿③评价:a.意义:导入噪音概念,表明传播过程内外的障碍因素对讯息的干扰;提高传播学者对信息科技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的认识;b.不足:直线单向过程,缺少反馈环节和角色互换(作为电子通信过程并无不妥)。

传播学考试重点

传播学考试重点

传播学考试重点一、填空1、传播学的两大阵营包括:传统学派和批判学派。

2、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是: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社会学家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和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

3、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学者是威尔伯·施拉姆。

4、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包括: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5、人类传播的历史演进可分为六个时代:符号与信号时代、说话和语言时代、文字时代、印刷时代、大众传播时代和网络传播时代。

6、“三论”指的是: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

7、内向传播,或称自我传播、自身传播,是发生在主我(I)和客我(me)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8、人际传播的动机包括:认识自我、协调关系、控制环境和沟通情感。

9、大众传播四种基本社会功能是: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提供娱乐。

10、拉斯韦尔的五W 指的是: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以及取得什么效果。

11、最早提出“把关人”概念的学者是库尔特·卢因。

12、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来理解媒介:媒介的传播手段、媒介的时效性、媒介的持久性和受众参与媒介的程度。

13、受众的选择性过程包括:选择性接触、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14、传播效果研究发展历程的四个阶段是:枪弹论、有限效果论、适度效果论、强大效果论。

15、李和李在《宣传的完美艺术》中总结的七种宣传技巧包括:辱骂法、光辉泛化法、转移法、证词法、平民百姓法、洗牌作弊法、乐队花车法。

二、名词解释1、信息信息是人的精神创造物,它是用以减少或者消除不确定性的任何事物2、两级传播论1940年,拉扎斯菲尔德等人通过伊里调查发现,信息从大众媒介到受众,经过了两个阶段,首先从大众传播到舆论领袖,然后从舆论领袖传到社会公众。

他们提出的理论称为两级传播论。

两级传播论认为人际传播比大众传播在态度改变上更有效。

是一种有限效果理论。

3、议程设置论议程设置论是由麦库姆斯和肖于1972年提出。

传播学重点(DOC)

传播学重点(DOC)

传播学重点(DOC)传播学重点1、(信息)信息由两个层面构成,一个是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一个是意义,是信息的精神内容。

2、(符号)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和物质载体。

符号的根本特征:指说性。

在语言学中,符号也被称之为能指,而符号指说的对象被称为所指(有形的符号在人的大脑中激发出的图像)。

符号分为信号和象征符。

3、20世纪初,美国的社会心理学家米德提出了象征性的社会互动理论。

这种理论把人看作是具有象征能力的社会动物,这是他们和低等动物的区别。

象征性的社会互动,是互动双方通过象征符来交流、交换意义的活动。

编码——译码,符号化——符号解读4、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是由以下要素构成的: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反馈5、(5W模式)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有什么效果(缺点)单向直线性,忽视了反馈环节,孤立性,假定任何讯息总是有效果的。

6、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的后半部分,拉斯维尔还首次提出了传播的三大功能:监视环境、联系社会和传递遗产。

7、(香农---韦弗模式)信息论对传播学的贡献:信息概念的提出,在科学技术史上第一次提出与质量、能量并列的信息概念。

编码、译码概念的使用。

(模式特点)在这个模式中,媒介一分为三:发射器——信道——接收器讯息一分为二:发出的和收到的,而且把信号和讯息又分开了。

体现了编码和译码的过程。

8、(直线模式的局限性)传受双方角色固定,不能对调,这不符合传播现实。

缺少反馈环节。

9、(控制论模式)维纳——控制论之父。

控制论的关键在于反馈,没有反馈,便无从控制。

正是在反馈这一环节的提出上,控制论对传播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10、施拉姆(1907-1988),曾经任美联社记者,衣阿华大学新闻学院主任,30年代起转入传播研究领域,为传播学的创立倾注了毕生之力。

功绩:集大成,将他人的贡献集中起来,进行整理,使之完善化、系统化,最终使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崛起于学术的殿堂。

(完整word版)大众传播学重点知识点

(完整word版)大众传播学重点知识点

大众传播学重点知识点第一章绪论一、人类传播的四个发展阶段及主要特征人类传播的四个发展阶段: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

1、口语传播时代:(1)是人类传播时代的第一个发展阶段,口语是人类传播所使用的第一个媒介(2)口语传播时代漫长(3)口语是最初始、最重要的媒介,也是最基本的媒介(4)局限性:空间距离与时间距离上受到限制.2、文字传播时代:(1)这个阶段从文字发明直到印刷兴起(2)文字媒介的显著功能:信息在空间中传之广远,在时间上传之久远(3)文字媒介在当时具有垄断性。

3、印刷传播时代:(1)始于印刷媒介的形成,而延续到广播的出现(2)印刷媒介包括:印刷术和印刷品(3)文字信息的批量复制成为可能(4)与现代化、现代性、现代文明同步(5)在这一阶段,新闻事业兴起.4、电子传播时代:(1)电子媒介既包括个人性的媒介如电话、电报,又包括公共性的媒介如广播、电视,传播学中指的是后者(2)电子媒介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3)电子媒介时代经历了三次飞跃:广播,电视,网络,三次飞跃全面加速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二、传播学的四大先驱与传播学集大成者施拉姆的主要贡献1、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对传播学的贡献在于提出了一个经典的5w模式,同时规划了传播学的五大研究——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另外他指出人类传播活动的三项功能:环境监控、社会协调和文化传承.2、心理学家卢因:主要贡献在于从其团体动力学方面对人际传播问题做了许多研究,此外他最早提出了“把关人”的概念和理论,开辟了传播学的把关研究。

3、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主要贡献是他的两极传播理论,揭示了大众传播过程的复杂性,从而实际上扭转了早期传播研究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理论倾向:媒介万能而效果无限。

4、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主要贡献在于从社会心理学的态度及其改变的研究方面,为有效的进行传播而提供了一系列具体的、有益的、切实可行的“劝服"策略,进而为传播学的效果研究开拓了广阔的视野。

传播学的复习资料.doc

传播学的复习资料.doc

一、填空:1、传播学通常会把社会传播区分为五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2、人类传播所经历的发展阶段有: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

3、语言的产生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类传播的开端。

4、文字是人类传播发展史上第二座重大里程碑。

5、传播学一般也将人类使用的符号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大类。

6、传播的基本过程包括/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有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和反馈。

7、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主要观点:媒介即讯息、媒介:人的延伸、热媒介与冷媒介。

8、社会信息由符号和意义组(构)成。

二、名词解释:1、信息一一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2、符号一一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3、选择性接触一一是指受众并不是不加区别地对待任何传播内容,而是更倾向于“选择” 那些与自己的既有立场、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内容加以接触。

这种“选择性”接触活动的结果, 更可能在加强原有态度的方向上起作用,而不是导致它的改变。

4、拟态环境一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物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三、简答:1、与其他类型的传播活动相比,大众传播具有哪些特点?(1)、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2)、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3)、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4)、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5)、从传播过程的性质来看,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6)、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

2、现代社会责任理论包括哪些原理原则?(1)、大众传播具有很强的公共性,因而媒介机构必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和履行一定的责任和义务;(2)、媒介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应该符合真实性、正确性、客观性、公正性等专业标准;(3)、媒介必须在现存法律和制度的范围内进行自我约束,不能煽动社会犯罪,不能传播宗教或种族歧视的内容;(4)、受众有权要求媒介从事高品位的传播,这种干预是正当的。

传播学原理期末考试重点

传播学原理期末考试重点

传播学原理期末考试重点《大众传播学》第一讲:传播与传播学一、传播的定义:传播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通过符号并借助一定的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运动。

(传播信息共享)二、人类传播有四种类型:(网络传播)1.自身传播2.人际传播3.组织传播4.大众传播的定义:指职业传播者和传播机构通过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影、电视等大众媒介向广大受众提供信息、知识、观念或娱乐的过程。

大众传播的特点:①传播者职业化、组织化;②讯息复制化,讯息的传送是广泛、快速、连续、公开的;③媒介机械化、电子化、网络化;④受众大众化,人数众多,成分复杂,人员隐匿;④反馈间接迟缓,具有积聚性。

第二讲:传播学的诞生与发展一、编码:编码是指传播者将信息转化成便于媒介传送和受众接受的符号或代码。

二、译码:译码指的是信息接收者将接收到的符号或代码还原为信息或意义。

三、编码和译码达到理想状态必须满足的条件:(1).“线路”通畅无噪音干扰;(2).符号系统为双方所熟悉;(3).符号形式与内容基本对应;(4).编码和译码须遵循社会公认的规则。

四、传播学的四大先驱(一)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1902—1978):他是传播学的奠基者之一。

贡献:①提出了五W模式;②提出了社会传播的概念;③重视和倡导内容分析法。

拉斯韦尔的《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是传播学的重要文献。

他的《社会传播的结构和功能》(1948年)是构筑传播学大厦的蓝图,该文首先从内部结构上分析了传播过程的五要素,提出了五W模式和五种相对应的传播研究。

该文还概括了传播活动的三大作用,即监视环境、联系社会、传递遗产。

此后,莱特续而提出“提供舆论”。

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1)“谁”(Who)—控制分析—传播主体(2)“说什么”(Says What)—内容分析—传播内容(3)“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媒介分析—传播媒介(4)“对谁说”(T o Whom)—受众分析—传播对象(5)“产生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效果分析—传播效果(二)心理学家卢因(1890--1947)卢因:创立了“团体动力学”(又称“群体动力学),被誉为“实验社会心理学之父”。

传播学考试重点整理

传播学考试重点整理

《传播学》第一章传播学的兴起与发展1、国外传播学研究的发展(1)1927年,拉斯韦尔的《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出版,叫系统地研究了一战中的宣传。

(2)1944年,拉扎斯菲尔德的《人民的选择》出版,系统研究大众传播与投票行为的关系,并提出著名的“两级传播”理论。

(3)1948年,拉斯韦尔发表了传播学的经典性论文《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

首次完整地提出传播的“五W模式”,确定了传播学的基本研究范围。

(4)1949年,施拉姆编辑出版了《大众传播学》,第一次提出大众传播学的框架,汇集了前人有关大众传播的研究成果,是最早的大众传播学著作。

2、传播学五位奠基人及其主要成就(1)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宣传和传播研究)①研究政治传播第一人,是分析研究宣传的权威。

论文:《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②开创了内容分析法,一种重要的传播研究工具③宣传研究→大众传播:1948年《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论述了五个基本要素(5W)即:谁传播?传播什么?通过什么渠道传播?向谁传播?传播的效果怎样?④传播的三大功能:监视环境、联系社会、传承文明。

(2)社会心理学家卢因①心理学中“场论”→“群体动力论:”主要研究群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关注群体规范对个体行为的制约和影响。

他认为一个群体就是一个场,将群体视为一个整体,而不是成员个体的简单相加。

在群体和个体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群体。

(e.g对军队士气问题和劝说人们改变饮食习惯的研究)②“把关人理论”:1947年,《群体生活渠道》。

“把关人”译做“守门人”。

卢因认为:信息的传播网络中布满了把关人,这些人负责对信息进行把关,过滤信息的进出流通。

(把关人对信息进行筛选、过滤和加工,抛弃其中一部分信息,把另一部分信息通过某种符号形式整理成讯息。

把关行为不仅是信息发出者所特有的,信息的接收者也会进行筛选。

)(3)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传播学实证研究)①开创了媒体效果研究:认为受众不是彼此隔绝的抽象的个体,而是在现实生活中与其他人共同生活,互相影响的。

(完整word版)00642《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00642《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导论学习指导:本章是《传播学概论》全书的引论,重点在于了解传播学的关键概念、学科概况及学科背景。

第一节根植于人类生活的传播现象一、概念:1。

1964年,拉扎斯菲尔德在《宣传、传播与舆论》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大众传播科学”。

2.1947年,施拉姆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成立了第一个传播研究所。

3。

传播: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二、问答:1.传播的定义大致分为哪三种类型?①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这是指通过传播共同享有一则信息、一种思想或态度,目的在于建立彼此之间认知的共同性.施拉姆认为:“今天我们可以给传播下一个简单的定义,它即是对一组告知性符号采取同一意向。

”②强调传播是意图地施加影响—这是指甲方传递信息给乙方时,希望或要求乙方相信、接受并采取同一态度,而乙方原先并没有这种意向。

美国实验心理学家霍夫兰等认为,传播是“某个人(传播者)传递刺激(通常是语言的)以影响另一些人(接受者)行为的过程".③强调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美国传播学者贝雷尔森等认为,“运用符号——词语、画片、数字、图表等,来传递信息、思想、感情、技术以及其他内容,这种传递的行为或过程通常称作传播”.2.人类社会的传播现象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传播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和人类文化史,社会发展史并存的,传播是一种社会行为,它的产生与发展是由来已久的。

3。

传播活动的演变过程?①传播活动是随着人类社会生活与信息交流的推进而不断发展与完善的;②人类社会的传播方式虽然简单,但是却是多通道,多样化的。

第二节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一、概念1。

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信息交流的社会学科。

2.自我传播: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

3。

人际传播:狭义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

广义包括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在内.4.群体传播:即团体传播,指人们在“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完整word版传播学概论复习笔记

完整word版传播学概论复习笔记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传播学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传播学特点: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授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信息:消除不确定性。

•社会传播的系统性:五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传播[非人类传播1人类传播[非社会: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人内传播:人内传播是个人接收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处理活动•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递)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的相互连结所形成的新的信息系统。

•群体传播:不仅存在着许多个体系统的活动,这些个体系统的有机结合还产生了新的输出物一一群体意识、群体规范和群体价值。

一个重要功能,帮助个人实现社会化。

•组织传播:组织是一个结构秩序更为严密的社会集合体。

特点具有明确的组织目标,其结构和分工都是为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而设置的,因此组织本身就是一个执行特定功能的系统。

•大众传播:大众传播是伴随着近现代印刷、电子传播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信息系统。

•传播学四大先驱:拉斯维尔、拉扎斯菲尔德、卢因、霍夫兰拉斯维尔:5W模式、大众传播社会功能、《社会中结构》、内容分析法拉扎斯菲尔德:二级传播理论(意见领袖)、选择性接触假说、1940年美国总统大选伊里调卢因:把关人概念霍夫兰:态度的劝服(一面提示两面提示、警钟效应)、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鼻祖和创建者(集大成者):施拉姆-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1.是一个开放性系统2.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3.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4.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传播学在美国产生的原因:1•军事二战2.政治大选3.经济广告4.媒介技术发展•传播学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进入中国的第二章 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口语-►文字-►印刷-►电子(不是各种媒介依次取代的过程,而是一个依次叠加的过程)O 口语传播时代:•语言的产生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类传播的开端•语言是唯一可以独立使用的传播工具•口语是人类最基本、最常用和最灵活的传播手段•口语局限性:口语只能在很近的距离内传递和交流;口语使用的音声符号是一种转瞬即逝的事物, 记录性较差,口语信息的保存和积累只能依赖于人脑的记忆力O 文字传播时代:•文字克服了声音的转瞬即逝性,它能够把信息长久保存下来,使人类的知识与经验的积累和储存 不再单纯地依赖人脑有限记忆力; 展了人类的交流和社会活动空间; 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O 印刷传播时代:•大众传播时代的开始•代表:廉价报刊的出现•德国古登堡印刷术:古登堡的印刷术标志着印刷时代的新纪元•印刷术的发明标志着人类已经掌握了复制文字信息的技术原理, 有了对信息进行批量生产的观念O 电子传播时代:•意义:它形成了人类体外化的声音信息系统和体外化的影音信息系统(将媒介功能进行整合,开 启多媒体平台时代);电子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计算机的诞生,电脑开始执行人脑的部分功能;电子技 术的发展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发展,开创了人类传播媒介大融合的时代•信息碎片化第三章 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符号的定义:符号是传播过程中为传递讯息而用以指代某种意义的中介,是信息载体•能指和所指:所谓能指也叫意符,通常表现为声音或图像,能够引发人们对特定事物的概念联想; 所指也称为意指,即意符所指代或表述的对象事物的概念(意义)•符号是在一定的指代和表述关系中产生的; 符号可以在形式上独立存在;人们以符号位介质从事 信息传播,其目的是达到意义的交流和互动符号是信息意义的外在形式或物化载体,是事物表述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学考试重点一、填空1、传播学的两大阵营包括:传统学派和批判学派。

2、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是: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社会学家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和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

3、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学者是威尔伯·施拉姆。

4、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包括: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5、人类传播的历史演进可分为六个时代:符号与信号时代、说话和语言时代、文字时代、印刷时代、大众传播时代和网络传播时代。

6、“三论”指的是: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

7、内向传播,或称自我传播、自身传播,是发生在主我(I)和客我(me)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8、人际传播的动机包括:认识自我、协调关系、控制环境和沟通情感。

9、大众传播四种基本社会功能是: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提供娱乐。

10、拉斯韦尔的五W指的是: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以及取得什么效果。

11、最早提出“把关人”概念的学者是库尔特·卢因。

12、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来理解媒介:媒介的传播手段、媒介的时效性、媒介的持久性和受众参与媒介的程度。

13、受众的选择性过程包括:选择性接触、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

14、传播效果研究发展历程的四个阶段是:枪弹论、有限效果论、适度效果论、强大效果论。

15、李和李在《宣传的完美艺术》中总结的七种宣传技巧包括:辱骂法、光辉泛化法、转移法、证词法、平民百姓法、洗牌作弊法、乐队花车法。

二、名词解释1、信息信息是人的精神创造物,它是用以减少或者消除不确定性的任何事物2、两级传播论1940年,拉扎斯菲尔德等人通过伊里调查发现,信息从大众媒介到受众,经过了两个阶段,首先从大众传播到舆论领袖,然后从舆论领袖传到社会公众。

他们提出的理论称为两级传播论。

两级传播论认为人际传播比大众传播在态度改变上更有效。

是一种有限效果理论。

3、议程设置论议程设置论是由麦库姆斯和肖于1972年提出。

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传媒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某些事实和意见及议论的先后顺序。

4、“沉默的螺旋”“沉默的螺旋”是德国学者诺·纽曼在其著作《重归大众传播的强力观》中提出的,主要观点是:在某一个特定时期内,大众媒介所鼓吹的某些观点在社会上占有优势,对受众造成压力;同时对异常意见的人际支持日益缺乏,最终使他们放弃表达自己原有的想法和态度,造成沉默的螺旋。

5、媒介传播信息符号的物质实体。

(“媒介就是插入传播过程之中,用以扩大并延伸信息传送的工具。

”)三、简答1、举例分析影响传播者把关的因素。

(1)政治因素和法律因素如政府对新闻把关的影响,一个例子是第二次海湾战争中美国对新闻采访的约束,另一个例子是我国两会报道;法律也有影响,如美国的《诽谤法》。

(2)经济因素如美国的新闻报道总是不会触动自己广告客户的利益。

(3)社会、文化因素如《流星花园》的禁播。

(4)信息自身的因素如信息自身是否具有新闻价值。

(5)组织自身的因素如媒体组织的所有权、价值观、定位对把关的影响,可以比较一下《人民日报》、《南方周末》与《北京晚报》的区别。

(6)受众因素如受众的喜好、接受过程也会对把关产生影响。

(7)技术因素如各种媒介技术手段的影响;各类媒体所掌握的技术水平影响:一个市级电视台是否可以进行卫星连线报道等。

(8)传播者个人因素每一位著名的大众传播者都会有自己的价值观、把关水平和风格。

2、比起其他人类传播类型来,大众传播有哪些特点?比起其他人类传播类型来,大众传播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传播者职业化、组织化(2)讯息复制化,其传送是广泛、快速、连续、公开的(3)媒介机械化、电子化、网络化(4)受众大众化,即人数众多、成分复杂、分布广泛、相对隐匿(5)反馈间接、零散、迟缓,具有积聚性。

3、如何理解大众传播的功能?(1)大众传播的四种基本社会功能包括: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提供娱乐。

当然,在不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之下,正面功能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

(2)除此之外,大众传播的一个负面功能就是麻醉人的精神,取消人的行动能力。

(3)另外,大众传播成为一个产业,具有很重要的经济功能。

4、施拉姆认为,认识和分析媒介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下面用于理解)(1)他们所刺激的感官即媒介符号的通道是视觉、听觉、还是其他。

但是一个人绝不可能通过两种感觉器官的传播获得双倍于只通过一种感官传播的力量。

(2)反馈的机会不同媒介的反馈速度及数量不尽相同。

面对面的双向交流较大众传播而言,反馈的机会更多。

(3)速度的控制不同的媒介在其传播的可控性上有所不同。

面对面的交流易于控制,而大众传播中受众则没有传播速度的控制权。

(4)讯息代码不同媒介使用不同的讯息代码。

面对面的交流中除语言外还有其他许多非语言。

印刷媒介以文字为主。

(5)增值的力量面对面交流增值需要极大的努力。

大众传播媒介则不然,它们有具大的能力使单方面的传播增大无数倍,并使它在许多地方收到。

(6)保存信息的力量面对面及电子媒介传播转瞬即逝,而印刷品则始终在保存事实、思想和图片方面拥有极大的优越性。

(7)克服弃取的力量即放弃某种媒介传播的可能性。

转换电视频道比打消面对面交流容易的多。

(8)满足专门需要的力量大众传播媒介满足社会的一般需要迅速而有效,其力量不可比拟,然而在满足特殊专门需要上较差,尤其是电子媒介。

面对面则更具优势。

5、线性、控制论、系统论传播模式有何不同?(1)线性传播模式主要是以拉斯韦尔模式、申农·韦弗模式为代表。

线性传播模式将传播过程视为起于一点,止于另一点的直线,是单向的过程。

将传播环境视为非环境互动的静态过程。

(2)控制论传播模式以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为代表。

它引入了“反馈”概念和机制,传播过程成为双向交流的回路,自我调节能力增强。

(3)线性传播过程揭示了传播的最表象的静态的元素,控制论传播过程指出了传播过程的双向流动特征,但他们都是在传播系统内部的探索研究,揭示的都是其中的微观环节要素。

系统传播论认识到传播过程乃是整个社会运行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大众传播系统和其他社会子系统一样,都是他组织和自组织的统一。

它是开放的,非线性的,不稳定的非均衡的,有序,有规律的,而且是复杂循环的系统。

四、论述题1、列举有关受众的主要理论,并论述各种理论的特征。

1975年, 德弗勒在《大众传播理论》中把受众研究的主要理论归纳为:(1)个体差异论以“刺激—反应”理论为基础,个人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个人兴趣、态度信仰、价值观等的不同,因此,受众在接收信息时所注意和理解的东西就不一样,产生不同的态度和行为。

其最大的发现在于“选择性注意与选择性理解”。

(2)社会关系论强调群体活动在传播活动中的作用,即群体关系在受众接受信息时产生的重要影响。

该理论认为,手中所属团体的压力和合力,对于受众接受信息时的态度及行为产生的影响很大,而媒介通常难以改变人们固有的信念和态度。

(3)社会分化论(社会类型论或社会范畴论)该理论是在个人差异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对个人差异论的扩展和修正。

其差异在于,从社会学角度出发,强调人的社会群体性上的差异。

(4)文化规范论它认为传播内容可以促使对象发生改变,如果大众传播经常报道或者强调某事某物,就会造成某事某物是社会文化规范的印象,从而促使受众去模仿,结果就形成了一些间接的影响。

该理论肯定了大众传播对受众所造成的影响,认为,如果这种影响增强,会造成社会的“一体化”,为未来社会制造新文化。

(5)社会参与论它是源于美国宪法中关于公民权利的一种理论。

强调受众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大众传播的参与者,因此,传播媒介和传播者要尊重受众,尽可能的考虑和照顾他们积极参与的愿望、要求和权利。

2、传播效果研究经历了哪四个阶段?各有什么代表性的研究?(1)枪弹论盛行于20世纪20—40年代的一种媒介威力强大的理论,认为,软弱的受众象射击场的靶子,无法抗拒子弹的射击。

受众消极被动的等待和接受媒介所灌输的各种思想、感情、知识或动机。

大众传媒有着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受众对大众传媒的信息产生大致相同的反应。

代表性研究:拉斯韦尔的宣传分析、李和李的“宣传的七种技巧”等。

(2)有限效果论该理论也可以叫做“最低效果法则”,它认为传播活动是传授互动的过程,受众是具有不同特点的个体,不是应声而倒的靶子。

大众媒介的效果由于媒介性质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而大受影响。

媒介不是影响受众的直接和唯一因素。

大众媒介透过许多中介,在其他多种格局影响下发生作用,对受众的影响是有限度的。

代表性研究:态度劝服理论、两级传播论等。

(3)适度效果论适度效果论盛行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认为,大众传播对于受众虽然没有枪弹论所认为那样直接的、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也不像有限效果论说的那么不堪,它仍然是具有一定影响的,这种影响应该从受众这个角度来衡量,并且从长期效果来衡量。

代表性研究:使用与满足理论、创新与扩散理论、议程设置理论、教养理论、知识沟假说等。

(4)强大效果论20世纪80年代后重新兴起的强大效果理论,重新强调大众传播有巨大的效果。

但是与枪弹论不同,强大效果论强调的效果不是简单的、直接的,而是复杂的、间接的;不是短期的、立竿见影的,而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不是微观的、个体的,而是宏观的、社会的。

代表性研究:沉默的螺旋假说等。

3、什么是跨文化传播?谈谈你对跨文化传播学的认识。

(1)所谓跨文化传播,就是不同文化之间以及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成员之间的交往与互动,涉及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成员之间发生的信息传播与人际交往活动,以及各种文化要素在全球社会中流动、共享、渗透和迁移的过程。

(2)跨文化传播学是由美国人类学家、跨文化研究学者爱德华霍尔在20世纪 50年代建立的一门学科,在我国也翻译为“跨文化交际学”或“跨文化交流学”。

跨文化传播学作为传播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旨在研究来自不同文化配的许多人是怎样进行交流以及研究怎样提高跨文化交流技巧,跨越跨文化交流障碍的要领和途径。

跨文化传播学是一门跨范畴的学科,融合了人类学、文化学、心理学以及传播学等范畴的研究成果。

跨文化传播学是一门致力于不同文化之间传播的理论与实践的学科,关注不同文化、国家和族群之间传播系统的差异,并与国际传播研究、传播与国家发展研究等密切相关。

跨文化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文化与传播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理解、合作与共存的可能与机制。

与之相应,跨文化传播学的研究目标就涉及到:描述特定文化之间传播的性质,揭示文化的异同;基于对文化异同的理解,研究消除人们由于文化屏障造成的传播差异的途径;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文化,理解文化的创造和分野的进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