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皮--历代本草书籍汇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皮《本经》

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均系栽培,主产于四川、福建、广东、浙江等地。原植物多生于丘陵、低山地带、湖泊河岸或平原,喜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不耐寒,稍耐荫,以阳光充足、地势高燥、土层深厚、透气性良好的砂质壤土或壤土最宜生长。味苦、辛,性温。归肺、脾经。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临床用名有陈皮、炒陈皮、姜陈皮。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气味苦辛平无毒,主治胸中瘕热,逆气,水谷。久服去臭,下气通神。

《药性论》:臣,味苦,辛。能治胸膈间气,开胃,主气痢,消痰涎,治上气咳嗽。

《日华子本草》:苦,微毒。治游风,热毒。风疹,恶疮,疥癞,小儿壮热,并煎汤浸洗。桔皮,暖,消痰止嗽,破症瘕痃癖。

《开宝本草》:味辛,温,无毒。下气,止呕吐,除膀胱留热,下停水,五淋,利小便。主脾不能消谷,气冲胸中吐逆,霍乱,止泄,去寸白。

《药性赋》:味辛、苦,性温,无毒。可升可降,阳中之阴也。其用有二:留白者补胃和中,去白者消痰泄气。

《汤液本草》:气温,味微苦。辛而苦,味厚,阴也,无毒。

《象》云:能益气,加青皮减半去滞气,推陈致新。若补脾胃,不去白;若理胸中肺气,须去白。

《心》云:导胸中滞气,除客气。有白术则补脾胃,无白术则泻脾胃,然勿多用也。

《珍》云:益气利肺,有甘草则补肺,无甘草则泻肺。

《本草》云:主胸中痰热逆气,利水谷。下气,止呕咳。除膀胱留热停水,五淋,利小便。主脾不能消谷,气冲胸中,吐逆霍乱。止泻,去寸白虫。能除痰,解酒毒。海藏治酒毒,葛根陈皮茯苓甘草生姜汤。手太阴气逆,上而不下,宜以此顺之。陈皮、白檀为之使。

《本草发挥》:洁古云:红橘皮能益气。加青皮减半,去滞气,推陈致新。若补脾胃,不可去白;若理胸中滞气,去白。《主治秘诀》云:性寒味辛,气薄味厚,浮而升,阳也。其用有三:去胸中寒邪,破滞气,少用;同白术则益脾胃,多用;独用则损脾胃。又云:益肺利气。有甘草则补脾胃,无则泻脾。

《本草纲目》:橘皮,苦能泄,能燥,辛能散,温能和。其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脾乃元气之母,肺乃摄气之仓,故橘皮为二经气分之药,但随所配而补泻升降也。浴古老人云:陈皮、枳壳利气而痰自下,盖此义也。同杏仁治肠胃气秘,同桃仁治大肠血秘,皆取其通滞也。

《泊宅编》云:橘皮宽膈降气,消痰饮,极有殊功。他药贵新,惟此贵陈。外舅莫氏得疾,凡食已辄胸满不下,百方不效。偶家人合橘红汤,因取尝以,似相宜,连日饮之,一日忽觉胸中有物坠下,大惊目瞪,自汗如雨。须臾腹痛,下数块如铁弹子,臭不可闻,自此胸次廓然,其疾顿愈,盖脾之冷积也。其方用橘皮(去穰)一斤,甘草、盐花各四两,水五碗,慢火煮干,焙研为末,白汤点服,名二贤散,治一切痰气特验。世医徒知半夏、南星之属,何足以语此哉?珍按:二贤散,丹溪变以为注下丸,用治痰气有效。惟气实人服之相宜,气不足者不宜用之也。

疗呕吐反胃嘈杂,时吐清水,痰痞阂疟,大肠秘塞,妇人乳痫。入食料,解鱼腥鱼。

橘核,入足厥阴,与青皮同功,故治腰痛溃疝在下之病,不独取象于核也。《局方》治诸疝痛及内溃,卵肿痛坠,或硬如石,或肿至溃,有橘核方,用之效。

小肠疝气及阴核肿痛,炒研五钱,老酒煎服,或酒糊丸服,甚效。

《本草经疏》:橘皮花开于夏,成实于秋,得火气少,金气多,故味辛苦,气温无毒。味薄气厚,降多升少,阳中之阴也。入手足太阴,足阳明经。其主胸中瘕热逆气,气冲胸中呕咳者,以肺主气,气常则顺,气变则逆,逆则热聚于胸中而成瘕。瘕者,假也。如痞满郁闷之类也。辛能散,苦能泄,温能通行,则逆气下,呕咳止,胸中瘕热消矣。脾为运动磨物之脏,气滞则不能消化水谷,为吐逆霍乱,泄泻等证,苦温能燥脾家之湿,使滞气运行,诸证自瘳矣。肺为水之上源,源竭则下流不利,热结膀胱,肺得所养而津液贯输,气化运动,故膀胱留热停水,五淋皆通也。去臭及寸白者,辛能散邪,苦能杀虫也。通神轻身长年者,

利脾肺之极功也。

简误:橘皮味辛气温,能耗散真气,中气虚,气不归元者,忌与耗气药同用。胃虚有火呕吐,不宜与温热香燥药同用。阴虚咳嗽生痰,不宜与半夏、南星等同用。疟非寒甚者,亦勿施。

附:橘核

按:橘核出日华子,其味苦温而下气,所以能入肾与膀胱,除因寒所生之病也。疝气方中多用。

《药性解》:陈皮,味辛苦,性温,无毒,入肺、肝、脾、胃四经。主下气消食,化痰破结,止呕咳,定霍乱,疗吐泻,利小便,通五淋,逐膀胱留热,杀寸白虫。核治腰痛疝痛。叶治乳痈胁痛。肉能止渴,多食令人气逆生痰。去白者兼能除寒发表;留白者兼能补胃和中。陈久者良。

按:陈皮辛苦之性,能泄肺部,金能制水,故入肝家,土不受侮,故入脾胃。采时性已极热,如入至老成,则酷性渐减;收藏又复陈久,则多历梅夏而烈气全消。温中而无燥热之患,行气而无峻削之虞,中州之胜剂也,乃《大全》以为多用独用有损脾胃,师心之过耳。

《药鉴》:气温,味辛微苦,气薄味厚,无毒,可升可降,阳中之阴也。必须年久者为美。去白性热,能除寒发表。存白性温,能补胃和中。与白术、半夏同用,则渗湿而健胃。与甘草、白术同用,则补脾而益胃。有白术则补脾胃,无白术则泻脾胃。有甘草则补肺,无甘草则泻肺。故补中汤用之以益气,平胃散用之以消谷,二陈汤用之以除痰,干葛汤用之以醒酒。予尝用陈皮一斤,滚水泡,去白,令极净,乌梅、大草、青盐各四两,浓煎取汁浸透,晒半干,再入白糖六两拌匀,用紫苏叶、薄荷叶上盖,蒸一炷香,每用少许,不拘时常服,治久嗽痰火,长服健胃和中,解酒毒。

《景岳全书》:味苦辛,性温散,气实痰滞必用。留白者,微甘而性缓;去白者,用辛而性速。泻脾胃痰浊、肺中滞气,消食开胃,利水通便,吞酸嗳腐,反胃曹杂。呃逆胀满堪除,呕吐恶心皆效。通达上下,解酒除虫,表里俱宜,痈疽亦用。尤消妇人乳痈,并解鱼肉诸毒。

《本草备要》:能燥能宣,有补有泻,可升可降。辛能散,苦能燥能泻,温能补能和。同补药则补,泻药则泻,升药则升,降药则降。为脾肺气分之药。脾为气母,肺为气籥。凡补药涩药,必佐陈皮以利气。调中快膈,导滞消痰,大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