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评定学》课件:1-人体形态评定
合集下载
最新《康复评定技术》实训一、人体形态的评定精品课件
![最新《康复评定技术》实训一、人体形态的评定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609930704a1b0717ed5ddda.png)
第二十九页,共48页。
下肢(xiàzhī)长测量部位、体位与测量点
测量部位 下肢真性长
下肢外观长 大腿长 小腿长 足长
测量体位
测量点
仰卧位,骨盆水平, 髂前上棘到内踝的最短距
下肢伸展,髋关节中 离,或大转子到外踝的距
立位
离
仰卧位,双下肢对称 脐到内踝的距离 伸展
同上
股骨大转子到膝关节外侧 关节间隙的距离
而形成前凸畸形;
可引起疼痛等。
第四十三页,共48页。
第四十四页,共48页。
三、身体(shēntǐ)围度(周径)的测 量
2.残肢(cán zhī)断端围度的测量
截肢(jié zhī)残端围度的测 量方法
测量部位 测量体位
测量方法(测量点)
上臂残端 站和坐位 从腋窝每隔2.5cm测量一次,直至断端
前臂残端 同上 大腿残端 站立位 小腿残端 坐位
(2)检查方法:铅垂线通过的标志点:外耳孔→ 肩峰→大转子→膝关节前面(髌骨后方)→外踝 前约2cm。
第六页,共48页。
第七页,共48页。
1. 侧面(cèmiàn)观
(zhè ngchá ng)姿 势
(3)观察内容:足纵弓是否减少,踝关节有无趾 屈挛缩;膝关节是否过伸展;注意髂前上棘和 髂后上棘的位置关系:
一、人体(réntǐ)正常形态 的标志
3.头后枕部、脊柱和两足跟夹
后
缝线应处于一条垂直线上。
面
4. 与脊柱相邻的两肩和两侧
观
(liǎnɡ cè)髂嵴对称地处于垂直
脊柱的水平线上。
第二十二页,共48页。
一、人体(réntǐ)正常形态的标志
5. 耳屏、肩峰、股骨
大转子、膝、踝五
下肢(xiàzhī)长测量部位、体位与测量点
测量部位 下肢真性长
下肢外观长 大腿长 小腿长 足长
测量体位
测量点
仰卧位,骨盆水平, 髂前上棘到内踝的最短距
下肢伸展,髋关节中 离,或大转子到外踝的距
立位
离
仰卧位,双下肢对称 脐到内踝的距离 伸展
同上
股骨大转子到膝关节外侧 关节间隙的距离
而形成前凸畸形;
可引起疼痛等。
第四十三页,共48页。
第四十四页,共48页。
三、身体(shēntǐ)围度(周径)的测 量
2.残肢(cán zhī)断端围度的测量
截肢(jié zhī)残端围度的测 量方法
测量部位 测量体位
测量方法(测量点)
上臂残端 站和坐位 从腋窝每隔2.5cm测量一次,直至断端
前臂残端 同上 大腿残端 站立位 小腿残端 坐位
(2)检查方法:铅垂线通过的标志点:外耳孔→ 肩峰→大转子→膝关节前面(髌骨后方)→外踝 前约2cm。
第六页,共48页。
第七页,共48页。
1. 侧面(cèmiàn)观
(zhè ngchá ng)姿 势
(3)观察内容:足纵弓是否减少,踝关节有无趾 屈挛缩;膝关节是否过伸展;注意髂前上棘和 髂后上棘的位置关系:
一、人体(réntǐ)正常形态 的标志
3.头后枕部、脊柱和两足跟夹
后
缝线应处于一条垂直线上。
面
4. 与脊柱相邻的两肩和两侧
观
(liǎnɡ cè)髂嵴对称地处于垂直
脊柱的水平线上。
第二十二页,共48页。
一、人体(réntǐ)正常形态的标志
5. 耳屏、肩峰、股骨
大转子、膝、踝五
康复评定课件:人体形态学测量
![康复评定课件:人体形态学测量](https://img.taocdn.com/s3/m/d87df25bb8f67c1cfbd6b84f.png)
康复治疗学精品课件系列
康复评定学
开启时钟
anthropometric measurement
人体形态学测量
人体形态学测量
anthropometric measurement 指测定身体整体与局部的长度、周长、距离
和容积,内容包括身长、体重、坐高、胸围、 腹围、头围、指距、四肢长度和周径、皮下 脂肪厚度以及人体姿势等。
2020/10/9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
12
3.3、水平面
horizontal plane 与矢状面及冠状面同时
垂直的所有平面都称为 水平面。 这些平面将人体分成上、 下两个部分。
2020/10/9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
13
4、眼耳平面
OAE 通过左右耳屏点及右眼
眶下点的水平面称为眼 耳平面或法兰克福平面。
16
2、骨的表面/10/9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
17
突(process):突然高起;棘(spine):较尖锐的小突起。
隆起(eminence):基底较广的突起。
粗隆(tuberosity):粗糙的隆起。
嵴(crest):细长的锐缘;线(line):低而粗涩的嵴。
眶下点
orbitale(简称or) 眼眶下缘的最低点
颧点
zygion(简称zy)
颧弓上向外侧最突出的点
鼻翼点
alare(简称al)
鼻翼最外侧点
口角点
cheilion(简称ch) 口裂的外角上,上、下唇粘膜缘在外侧端相接的点
窝(fossa):大的凹陷;凹(fovea)或小凹(foveola):小的凹陷。
沟(sulcus):长形的凹;压迹(impression):浅的凹陷。
康复评定学
开启时钟
anthropometric measurement
人体形态学测量
人体形态学测量
anthropometric measurement 指测定身体整体与局部的长度、周长、距离
和容积,内容包括身长、体重、坐高、胸围、 腹围、头围、指距、四肢长度和周径、皮下 脂肪厚度以及人体姿势等。
2020/10/9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
12
3.3、水平面
horizontal plane 与矢状面及冠状面同时
垂直的所有平面都称为 水平面。 这些平面将人体分成上、 下两个部分。
2020/10/9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
13
4、眼耳平面
OAE 通过左右耳屏点及右眼
眶下点的水平面称为眼 耳平面或法兰克福平面。
16
2、骨的表面/10/9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
17
突(process):突然高起;棘(spine):较尖锐的小突起。
隆起(eminence):基底较广的突起。
粗隆(tuberosity):粗糙的隆起。
嵴(crest):细长的锐缘;线(line):低而粗涩的嵴。
眶下点
orbitale(简称or) 眼眶下缘的最低点
颧点
zygion(简称zy)
颧弓上向外侧最突出的点
鼻翼点
alare(简称al)
鼻翼最外侧点
口角点
cheilion(简称ch) 口裂的外角上,上、下唇粘膜缘在外侧端相接的点
窝(fossa):大的凹陷;凹(fovea)或小凹(foveola):小的凹陷。
沟(sulcus):长形的凹;压迹(impression):浅的凹陷。
康复评定学课件第二章人体形态评定
![康复评定学课件第二章人体形态评定](https://img.taocdn.com/s3/m/aafc9c53240c844768eaee1f.png)
臀围测量示意图
3.臀围 测量体位:站位 测量方法:将带状皮尺 水平置于大转子与髂前上棘 连线中间,臀部最粗部分环 绕一圈测量,记录测量厘米 (cm)数。测量3次,测试 误差不得超过0.2cm
4.腰臀比 腰围臀围比(WHR)是指测量的腰围与臀围比值,反映 体内脂肪分布的指标,也是评估肥胖的重要标准。 评定标准:男性WHR正常上限为0.85~0.9,女性为 0.75~0.8。男性WHR大于0.9、女性WHR大于0.8为中心型肥 胖。
(三)四肢体表标志点 1.上肢体表标志点 (1)肩峰 :肩胛冈向外侧延伸的扁平突起。 (2)肱骨内上髁、外上髁 :肱骨远端内外两侧突起。 (3)鹰嘴 :尺骨上段膨大的突起,屈肘时形成明显的隆起 (4)桡骨头 :桡骨上端膨大。 (5)桡骨茎突点 :桡骨下端外侧向下的突起。 (6)尺骨茎突点 :尺骨头内侧的锥状突起。 (7)指尖点 :中指末端点。
第三节 人体形态评定的内容
人体形态评定的内容包括身高、体重、体重指数的计 算及评定范围、正常躯干与四肢的围度、残肢的围度、正 常四肢的长度及残肢的长度测量。
一、身高与体重的测量
(一)身高 身高是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一个反映人体骨骼发育
状况、身体纵向发育水平的重要指标。一天内身高的变 动在1.5cm左右。清晨起床时最高,夜晚最低。这与一 天活动,身体在重力的影响下,脊柱生理弯曲加大,椎 间盘被压缩,足弓变浅等原因有关。因此,测量身高的 适宜时间一般在清晨或上午。
2.下肢体表标志点 (1)髂嵴点 :两侧髂骨翼最高点。 (2)髂前上棘 :髂嵴向前下方突出的点。 (3)股骨大转子 :股骨颈与股骨体交界处外上方的隆起, 一般在髂嵴下方一横掌处。 (4)股骨内上髁 :股骨远端内侧明显突起。 (5)股骨外上髁 :股骨远端外侧明显突起。 (6)髌骨中点 :髌骨底最高点与髌骨尖最下端连线的点。 (7)膝关节外侧关节间隙 :股骨外上髁下缘膝关节线。 (8)内踝点 :胫骨下端突起,位于足的内上方 (9)外踝点 :腓骨下端突起,位于足的外上方。 (10)跟骨点 :足跟向后最突出的点。 (11)足趾点 :直立时,足尖向前方最突出的点。
《人体形态评定》课件
![《人体形态评定》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bfe4120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6c.png)
例如,在游泳项目中,选材时会特别关注身体比例、肩宽、 臂长等指标;在体操项目中,则更注重身体柔韧性、协调性 和平衡能力等方面的评估。
康复医学领域
01
在康复医学领域,人体形态评定 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身体状 况,评估其康复进程和治疗效果 。
02
通过定期对人体形态进行评估, 医生可以及时发现患者身体形态 的变化,调整康复计划,促进患 者身体功能的恢复。
肌肉量与糖尿病
肌肉量充足可以降低糖尿病风险,肌肉量不 足容易导致糖尿病。
肌肉量与心血管疾病
肌肉量充足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肌肉 量不足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
肌肉量与骨折风险
肌肉量充足可以降低骨折风险,肌肉量不足 容易导致骨折。
04 人体形态评定的 实践应用
运动员选材
运动员选材是人体形态评定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通过对运 动员的身体形态进行评估,可以预测其运动潜力和适合的运 动项目,为选拔优秀运动员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超声波检查,评估器官结构和功能。
肌肉功能评估
肌力评估
通过测试肌肉力量,评 估肌肉功能和运动能力
。
肌耐力评估
通过测试肌肉耐力,评 估肌肉持续工作的能力
。
柔韧性评估
通过测试关节活动范围 ,评估肌肉柔韧性和关
节灵活性。
协调性评估
通过测试协调性和反应 能力,评估运动协调性
和平衡能力。
03 人体形态与健康 的关系
健身与塑形领域
健身与塑形领域是人体形态评定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通过评估个体的身体形态,可以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和 塑形目标。
例如,对于想要减肥的人,可以通过评估其身体脂肪含量 、肌肉量和骨架结构等信息,制定合适的饮食和运动计划 ;对于想要塑造特定体型的人,可以通过评估其身体比例 和曲线等指标,制定合适的塑形方案。
康复医学领域
01
在康复医学领域,人体形态评定 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身体状 况,评估其康复进程和治疗效果 。
02
通过定期对人体形态进行评估, 医生可以及时发现患者身体形态 的变化,调整康复计划,促进患 者身体功能的恢复。
肌肉量与糖尿病
肌肉量充足可以降低糖尿病风险,肌肉量不 足容易导致糖尿病。
肌肉量与心血管疾病
肌肉量充足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肌肉 量不足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
肌肉量与骨折风险
肌肉量充足可以降低骨折风险,肌肉量不足 容易导致骨折。
04 人体形态评定的 实践应用
运动员选材
运动员选材是人体形态评定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通过对运 动员的身体形态进行评估,可以预测其运动潜力和适合的运 动项目,为选拔优秀运动员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超声波检查,评估器官结构和功能。
肌肉功能评估
肌力评估
通过测试肌肉力量,评 估肌肉功能和运动能力
。
肌耐力评估
通过测试肌肉耐力,评 估肌肉持续工作的能力
。
柔韧性评估
通过测试关节活动范围 ,评估肌肉柔韧性和关
节灵活性。
协调性评估
通过测试协调性和反应 能力,评估运动协调性
和平衡能力。
03 人体形态与健康 的关系
健身与塑形领域
健身与塑形领域是人体形态评定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通过评估个体的身体形态,可以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和 塑形目标。
例如,对于想要减肥的人,可以通过评估其身体脂肪含量 、肌肉量和骨架结构等信息,制定合适的饮食和运动计划 ;对于想要塑造特定体型的人,可以通过评估其身体比例 和曲线等指标,制定合适的塑形方案。
人体形态和反射评定技术(康复评定技术课件)
![人体形态和反射评定技术(康复评定技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700a286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94.png)
常见的异常姿势及其评定-后面观
7.足弓异常:足弓是由跗骨与跖骨借韧带、关节及辅助结构按一定的空 间布阵排列、形成的抛物线结构。正常足有两条纵弓和横弓。内侧纵弓由 跟骨、距骨、足舟骨、3 块楔骨和内侧 3 个跖骨构成。 外侧纵弓由跟骨、 骰骨和第 4、5跖骨构成,较低较短,整个外侧纵弓常接触地面,且与地面 的接触面积 比内侧纵弓大,为足弓的负重部分。
常见的异常姿势及其评定-后面观
5.骨盆向侧方倾斜:骨盆侧方倾斜时,骨盆在冠状面偏向一侧。如骨盆 右侧方倾斜时,伴有左侧髓关节内收和右侧髋关节外展。在肌肉方面右侧 腰方肌紧张,髋关节外展时,对侧髋内收肌紧,对侧髋外展肌力减弱。
6.骨盆旋转:重心线落在臀裂的一侧,可见内旋肌和屈髋肌软弱,这种 情况常发生于偏瘫的病人。
(4)手长:病人将手置于手指伸展位。医疗人员测量从桡骨茎突与 尺骨茎突的连线中点开始到中指指尖的距离。
身体长度测量
2.下肢长度测量 (1ຫໍສະໝຸດ 下肢长:病人仰卧位,骨盆水平,下肢伸展,置髋关节于中立位。 医疗人员测量从髂前上棘到内踝的最短距离,也可测量从股骨大转子到外 踝的距离。 (2)大腿长:病人体位同上。医疗人员测量从股骨大转子到膝关节外侧 关节间隙的距离或坐骨结节到股骨外上髁的距离。
常见的异常姿势及其评定-后面观
2)高弓足:又称空凹足,可见内侧纵弓异常高,跟骨后旋,胫前、后 肌短缩,排长、短肌和外侧韧带拉长。此类病人步行稳定性差,不适宜跑 跳运动。空凹足和扁平足一样也可以是低硬或可屈性的,临床上常用足印 法辅助诊断,包括画线法等。
身体长度测量
测量工具可选用普通软尺和钢卷尺,在测量前应将两侧肢体放置在对称 的位置上利用体表的骨性标志来测量肢体或残肢的长度,将两侧肢体测量 的结果进行比较。
(精品课件)康复评定技术(第2版)——第二章 人体形态和反射评定
![(精品课件)康复评定技术(第2版)——第二章 人体形态和反射评定](https://img.taocdn.com/s3/m/2174e19b168884868662d655.png)
不能后伸头、后缩肩及伸展躯干和四肢。
临床意义 ➢ 出生后4个月阳性反应是正常的,4个月之后仍存
在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
阳性支持反应(positive supporting reaction)
检测体位 ➢ 抱患者使之维持站立。 诱发刺激 ➢ 使患者用足底跳跃几次。 阳性反应 ➢ 下肢伸肌张力增高,足跖屈,膝反张也许发生。
(3)胸脊柱后凸(驼背)
➢ 它是胸椎体后凸增加的表现(图2-20),重心线位 于椎体之前,在肌肉方面可见牵拉胸部伸肌、肩胛 骨后缩肌、肋间肌、胸肌、背阔肌、前锯肌、肩胛 提肌、上斜方肌紧张。发生这种情况可能与长期前 倾疲劳、过度强调屈肌锻炼、椎间盘前部受压等因 素有关。
(4)胸部畸形
➢ 常见的有胸部凹陷(前胸和胸骨凹陷)、桶状胸( 胸廓的前后径增加)、胸部凸出(胸骨凸向前下方 )。
的一侧肢体出现保护性反应。
临床意义 ➢ 出生后8个月阳性反应是正常的,并持续终生。8个
月后仍为阴性反应可能是反射发育迟缓的征象。
坐位平衡反应(sitting)
检测体位 ➢ 患者坐在椅子上。 诱发刺激 ➢ 拉或使患者向一侧倾斜。 阳性反应 ➢ 头、胸调正,抬高一侧上下肢外展、伸直(平衡
反应),较低的一侧肢体出现保护性反应。
检测体位 ➢ 患者取半仰卧位。 诱发刺激 ➢ 突然将头伸向后下方。 阳性反应 ➢ 上肢外展、伸直(或屈曲)、外旋,手指伸直和
外展。
临床意义
➢ 直到出生后4个月内出现阳性反应是正常的,4个 月后仍有阳性反应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4个月 后阴性反应是正常的。
抬躯反射(landau reflex)
检测体位 ➢ 用手托住患者胸部,俯卧位置于空中。 诱发刺激 ➢ 主动地或被动地抬头。 阳性反应 ➢ 脊柱和下肢伸直(当头向腹侧屈曲时,脊柱和
临床意义 ➢ 出生后4个月阳性反应是正常的,4个月之后仍存
在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
阳性支持反应(positive supporting reaction)
检测体位 ➢ 抱患者使之维持站立。 诱发刺激 ➢ 使患者用足底跳跃几次。 阳性反应 ➢ 下肢伸肌张力增高,足跖屈,膝反张也许发生。
(3)胸脊柱后凸(驼背)
➢ 它是胸椎体后凸增加的表现(图2-20),重心线位 于椎体之前,在肌肉方面可见牵拉胸部伸肌、肩胛 骨后缩肌、肋间肌、胸肌、背阔肌、前锯肌、肩胛 提肌、上斜方肌紧张。发生这种情况可能与长期前 倾疲劳、过度强调屈肌锻炼、椎间盘前部受压等因 素有关。
(4)胸部畸形
➢ 常见的有胸部凹陷(前胸和胸骨凹陷)、桶状胸( 胸廓的前后径增加)、胸部凸出(胸骨凸向前下方 )。
的一侧肢体出现保护性反应。
临床意义 ➢ 出生后8个月阳性反应是正常的,并持续终生。8个
月后仍为阴性反应可能是反射发育迟缓的征象。
坐位平衡反应(sitting)
检测体位 ➢ 患者坐在椅子上。 诱发刺激 ➢ 拉或使患者向一侧倾斜。 阳性反应 ➢ 头、胸调正,抬高一侧上下肢外展、伸直(平衡
反应),较低的一侧肢体出现保护性反应。
检测体位 ➢ 患者取半仰卧位。 诱发刺激 ➢ 突然将头伸向后下方。 阳性反应 ➢ 上肢外展、伸直(或屈曲)、外旋,手指伸直和
外展。
临床意义
➢ 直到出生后4个月内出现阳性反应是正常的,4个 月后仍有阳性反应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4个月 后阴性反应是正常的。
抬躯反射(landau reflex)
检测体位 ➢ 用手托住患者胸部,俯卧位置于空中。 诱发刺激 ➢ 主动地或被动地抬头。 阳性反应 ➢ 脊柱和下肢伸直(当头向腹侧屈曲时,脊柱和
人体反射和形态评定技术—人体形态评定技术(康复评定技术课件)
![人体反射和形态评定技术—人体形态评定技术(康复评定技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037fe4c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05.png)
肆、身体围度(周径)的测量
一、四肢围度的测量
3.大腿围度
测量体位:下肢稍外展,膝关节伸展位。
测量点:分别从髌骨上缘起向大腿中段每隔 6、8、10、12cm处测量围度,在记录测量 结果时应注明测量的部位。
肆、身体围度(周径)的测量
一、四肢围度的测量
4.小腿围度 可以分为最大围度和最小围度 测量体位:下肢稍外展,膝关节伸展位。 测量点:分别在小腿最粗的部位和内、外
一、四肢围度的测量
1.上臂围度 (2)肘屈曲位 测量体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肘关节 用力屈曲。 测量点:同肘伸展位。
肆、身体围度(周径)的测量
一、四肢围度的测量
2.前臂围度
(1)前臂最大围度 测量体位:前臂在体侧自然下垂。 测量点:在前臂近端最膨隆部测量围度。
(2)前臂最小围度 测量体位:前臂在体侧自然下垂。 测量点:在前臂远端最细部位测量围度。
3.腹围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立位,上肢在体侧自 然下垂 。 测量点:通过脐或第12肋骨的下缘和髂前上棘连线 中点的水平线。测量腹围时,应考虑消化器官和膀 胱内容物充盈程度对其结果的影响。
陆、躯干围度测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臀围
测量体位:站立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 测量点:测量大转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间上臀 部的最粗部分。
5.腰臀比
即测量的腰围除以臀围的比值, 腰臀比=腰围/臀围 。
壹、上肢长度的测量
1.上臂长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 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中立位。
测量点:从肩峰外侧端到肱骨外上 髁的距离
壹、上肢长度的测量
2.前臂长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 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中立位。
《康复评定学》康复评定总论 ppt课件
![《康复评定学》康复评定总论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caa77086c175f0e7cd13744.png)
2.
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前的准备(2)
3.
判断患者的代偿能力 在康复医疗工作中,我们不仅应了解患 者功能障碍情况,知道其丧失了什么功能,更应该了解其代偿 能力如何,还残存什么功能,能发挥多大的代偿能力,怎样利 用这些残存的功能去发挥代偿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和社会适 应能力。如对截瘫患者,我们不仅应了解其下肢瘫痪情况,也 应了解其上肢代偿能力情况,以便制定出训练计划,利用上肢 功能去代偿下肢的功能障碍。 确定康复治疗目标 对患者功能障碍的种类、严重程度和主要 功能障碍有了正确全面的了解以后,治疗的重点即可明确,通 过康复治疗和训练,预期使患者的功能障碍恢复到何种水平? 这种水平即是治疗需要到达的目标。最基本的指标是患者的生 活自理能力的恢复水平。其次是对家庭及社会的适应能力恢复 程度等。
3.
4.
(三)对评定方法的评价
为实现康复评定目标而使用的方法必须具有实用性和科学性。 实用性要求具有临床价值,容易为患者接受。科学性要求信度、 效度好,灵敏度高。
它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1.
可靠性:要使评定的结果可靠,必须要有明确的标准,并能够 进行重复性评定,要求其相关系数达0.9。
2.
3.
有效性:评定的结果应能明确区分有无障碍及其程度。
2.
3. 4.
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前的准备(1)
1.
确定患者功能障碍的种类和主要的障碍情况 通过康 复评定可了解患者的功能障碍是属于躯体性、精神 性、言语性、社会性、混合性中的哪一种?何者为 主?何者为次?从而分清主次,有针对性地决定采 取何种康复治疗措施。 确定患者功能障碍的程度 对于患者功能障碍不仅应 了解其种类,还应判断其程度。患者功能障碍的严 重程度,常以其独立程度的受损为标准。一般独立 程度分为四级:①完全独立;②大部分独立(小部 分依赖),需小量帮助;③大部分依赖(小部分独 立),需大量帮助;④完全依赖。
《康复评定技术》实训一、人体形态评定
![《康复评定技术》实训一、人体形态评定](https://img.taocdn.com/s3/m/d5a395cc6294dd88d0d26b92.png)
躯干围度的测量
部位 颈围 胸围 测量体位 测量方法(测量点) 用皮尺通过喉结处测量颈部的围 度,注意皮尺与水平面平行 测量分别在患者平静呼气末和吸 气末时进行,皮尺通过腋窝或乳 站和坐位,上肢 头绕胸一周,对乳房发达的女性, 在体侧自然下垂 可在乳头稍高的地方测量 测量通过脐或第十二肋骨的下缘 和髂前上棘连线的中点即最细处 的围度,注意皮尺与水平面平行
(一)正常姿势
2. 后面观
(3)观察内容:从足部观察开始,足有无内外
翻畸形、扁平足;双侧胫骨是否弯曲;膝关节
有无内外翻,双侧腓骨头高度是否一致;双侧 股骨大转子是否同高;观察骨盆,双侧髂嵴是 否在同一个高度;脊柱有无弯曲;双侧肩胛骨 是否与脊柱距离相等,是否同高,是否一侧呈
翼状;头颈部有否偏、旋转或向前。
身高是骨骼发育情况的主要指标。 测量时应保持头正、颈直、挺胸、收腹、 双下肢伸直(不穿鞋)、足跟并拢在一条 线上,足尖打开约30°~40°。 身高因时间不同而有差别,人的身长一般 在清晨时较高、傍晚时较低。所以测量应 在相同的时间、条件下,用同一方法进行 测量,以减少误差。 随着年龄的增长,下肢相对变长,身长中 点逐渐下移,6~7岁时在脐与耻骨联合之间, 成年时降至耻骨联合。正常人指距等于身 长。
测量上臂中部、肱二头肌最大 膨隆处的围度
分别测量前臂近侧端最大膨隆 处和前臂远端最细处的围度 髌骨上方10cm处或髌骨上缘 起向大腿中段取5cm 、10cm 、 15cm 、20cm的围度 分别测量小腿最粗处(或非骨 小头下方10cm处)和内外踝 上方最细处的围度
仰卧位,下肢稍外 小腿 展,膝关节伸展
小腿长
足长
同上
踝关节中立位
膝关节外侧间隙到外踝的 距离 足跟末端到第2趾末端的 距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55
上肢残肢断端长度测量
30/55
3.大腿残端长度 测量体位:仰卧位或用双侧腋杖支撑站立,健侧 下肢伸展。 测量点:从坐骨结节沿大腿后面到残肢末端的距 离。
4.小腿残端长度 测量体位:仰卧位或用双侧腋杖支撑站立,健侧 下肢伸展。 测量点:从膝关节外侧关节间隙到残肢末端的距 离。
31/55
下肢残肢断端长度测量
测量体位:前臂在体侧自然下垂。 测量点:在前臂近端最膨隆部测 量围度。
35/55
(2)前臂最小围度 测量体位:前臂在体侧自然下垂。 测量点:在前臂远端最细部位测量围度。
36/55
3.大腿围度 测量体位:下肢稍外展,膝关节伸展位。 测量点:分别从髌骨上缘起向大腿中段每隔 6、8、10、12cm处测量围度,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应注明测量的
5cm之间 1.头向前倾斜 2.胸脊柱后凸 驼背 3.平背 4.鞍背
8/55
9/55
5.胸部畸形 (1)扁平胸 (2)圆柱胸 (3)鸡胸 (4)漏斗胸 (5)不对称胸 6.骨盆后倾 7.骨盆前倾 8.膝过伸 肩下垂 3.肩内旋、外旋 4.脊柱侧弯 5.骨盆向侧方倾斜 6.骨盆旋转 7.扁平足 8.高弓足
26/55
3.小腿长 测量体位:患者仰卧位,骨盆水平位,下肢伸展,髋关节中 立位。 测量点:从膝关节外侧关节间隙到外踝的距离。
27/55
4.足长 测量体位:踝关节呈中立位。 测量点:从足跟末端到第二趾末端距离。
28/55
(三)截肢残端长度的测量 1.上臂残端的长度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位,上臂残肢自然下垂。 测量点:从腋窝前缘到残肢末端的距离。 2.前臂残端的长度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位,上臂残肢自然下垂。 测量点:从尺骨鹰嘴沿尺骨到残肢末端的距离。
11/55
脊柱侧弯悬垂测量法
12/55
异常足弓
13/55
(三)前面观 1.下颌骨不对称 2.锁骨和其他关节不对称 3.髋外旋、髋内旋 4.膝外翻 5.膝内翻 6.胫骨外旋 7.胫骨内旋 8.拇外翻 9.爪形趾
14/55
下肢异常姿势
15/55
三、异常姿势的影响 (一)肌肉和韧带失平衡 (二)关节负重增加和压力分布异常 (三)继发性功能障碍 (四)诱发疼痛
第二章 人体形态评定
1
第一节 人体形态评定概述
人体形态是指身体的概观性特征,包括器官系统的外形结构、 体格、体型及姿势。 人体形态评定是定量化测量人体外部特征的主要方法。 它是研究人体的生长发育规律、体质水平和营养状况必不可少 的手段,是衡量身体健康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2/55
二、内容 (一)体格评定 :身高、体重、胸围、肢体长度和围度 (二)体型评定 :内胚型(肥胖型)、中胚型(健壮型) 、 外胚型(瘦小型)
4.手长 测量体位:手指伸展 位。 测量点:从桡骨茎突 与尺骨茎突连线的中 点到中指尖的距离。
24/55
(二)下肢长度的测量 1.下肢长
测量体位:患者仰卧位,骨盆水平位,下肢伸展,髋关节中 立位。 测量点:从髂前上棘到内踝的最短距离,或从股骨的大转子 到外踝的距离。
25/55
2.大腿长 测量体位:患者仰卧位,骨盆水平位,下肢伸展,髋关节中 立位。 测量点:从股骨大转子到膝关节外侧关节间隙距离。
32/55
三、身体围度(周径)的测量 (一)四肢围度的测量 1.上臂围度 (1)肘伸展位
测量体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 肘关节伸展。 测量点:在上臂的中部、肱二头 肌最膨隆部测量 围度。
33/55
(2)肘屈曲位 测量体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 肘关节用力屈曲。 测量点:同肘伸展位。
34/55
2.前臂围度 (1)前臂最大围度
(三)身体成分评定 皮肤、脂肪、肌肉、骨骼及内脏器官 (四)身体姿势评定
3
第二节 身体姿势评定
身体姿势(posture)是指身体各部在空间的相对位置,它反映人体 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神经系统等各组织间的力学关系。
正确的身体姿势应具备如下条件:具有能使机体处于稳定状态的力 学条件;肌肉为维持正常姿势所承受的负荷不大;不妨碍内脏器官 功能;表现出人体的美感和良好的精神面貌。
(三)下肢常用标志点 1.髂嵴 2.髂前上棘 3.股骨大转子 4.股骨内上髁 5.股骨外上髁 6.膝关节外侧关节间隙 7.内髁 8.外踝 9.趾尖
20/55
二、身体长度的测量 (一)上肢长度的测量 1.上肢长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位,上肢 在体侧自然下垂,肘关节伸展, 前臂旋后,腕关节中立位。 测量点:从肩峰外侧端到桡骨 茎突或中指尖的距离。
部位。
37/55
4.小腿围度
5/55
(3)侧面观 从侧向看,耳屏、肩峰、股骨大转子、膝、踝应五点一线, 位于一条垂直线上。
同时可见脊柱的4个正常生理弯曲,即向前曲凸的颈曲;向后曲凸的 胸曲;向前曲凸的腰曲和向后曲凸的骶曲。颈曲和腰曲最大,胸曲 次之,骶曲最小,具体见下图。
6/55
7/55
二、常见的异常姿势及其评定 (一)侧面观 正常颈曲和腰曲度介于3~
4/55
一、正常姿势及其评定 1 .正常姿势 静态姿势和动态姿势 2 .静态姿势—直立姿势评定 (1)前面观 双眼应平视前方,两侧耳屏上缘和眶下缘中
点应处同一水平面上,左、右髂前上棘应处同一水 平面上。 (2)后面观 头后枕部、脊柱和两足跟夹缝线都应处于一 条垂直线上;与脊柱相邻的两肩和两侧髂嵴,对称 地处于垂直脊柱的水平线上。
16/55
第三节 体格评定
一、体表标志的确认
17/55
(一)头及躯干常用标志点 1.头顶点 2.颈点 3.胸中点 4.肩胛骨下角点 5.脐点 6.腰点
18/55
(二)上肢常用标志点 1.肩峰 2.肱骨内上髁、外上髁 3.鹰嘴 4.桡骨茎突 5.尺骨茎突 6.桡尺茎突中间点 7.指尖点
19/55
21/55
2.上臂长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位, 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肘 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 关节中立位。 测量点:从肩峰外侧端到 肱骨外上髁的距离。
22/55
3.前臂长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位, 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肘 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 关节中立位。 测量点:从肱骨外上髁到 桡骨茎突。
23/55
上肢残肢断端长度测量
30/55
3.大腿残端长度 测量体位:仰卧位或用双侧腋杖支撑站立,健侧 下肢伸展。 测量点:从坐骨结节沿大腿后面到残肢末端的距 离。
4.小腿残端长度 测量体位:仰卧位或用双侧腋杖支撑站立,健侧 下肢伸展。 测量点:从膝关节外侧关节间隙到残肢末端的距 离。
31/55
下肢残肢断端长度测量
测量体位:前臂在体侧自然下垂。 测量点:在前臂近端最膨隆部测 量围度。
35/55
(2)前臂最小围度 测量体位:前臂在体侧自然下垂。 测量点:在前臂远端最细部位测量围度。
36/55
3.大腿围度 测量体位:下肢稍外展,膝关节伸展位。 测量点:分别从髌骨上缘起向大腿中段每隔 6、8、10、12cm处测量围度,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应注明测量的
5cm之间 1.头向前倾斜 2.胸脊柱后凸 驼背 3.平背 4.鞍背
8/55
9/55
5.胸部畸形 (1)扁平胸 (2)圆柱胸 (3)鸡胸 (4)漏斗胸 (5)不对称胸 6.骨盆后倾 7.骨盆前倾 8.膝过伸 肩下垂 3.肩内旋、外旋 4.脊柱侧弯 5.骨盆向侧方倾斜 6.骨盆旋转 7.扁平足 8.高弓足
26/55
3.小腿长 测量体位:患者仰卧位,骨盆水平位,下肢伸展,髋关节中 立位。 测量点:从膝关节外侧关节间隙到外踝的距离。
27/55
4.足长 测量体位:踝关节呈中立位。 测量点:从足跟末端到第二趾末端距离。
28/55
(三)截肢残端长度的测量 1.上臂残端的长度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位,上臂残肢自然下垂。 测量点:从腋窝前缘到残肢末端的距离。 2.前臂残端的长度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位,上臂残肢自然下垂。 测量点:从尺骨鹰嘴沿尺骨到残肢末端的距离。
11/55
脊柱侧弯悬垂测量法
12/55
异常足弓
13/55
(三)前面观 1.下颌骨不对称 2.锁骨和其他关节不对称 3.髋外旋、髋内旋 4.膝外翻 5.膝内翻 6.胫骨外旋 7.胫骨内旋 8.拇外翻 9.爪形趾
14/55
下肢异常姿势
15/55
三、异常姿势的影响 (一)肌肉和韧带失平衡 (二)关节负重增加和压力分布异常 (三)继发性功能障碍 (四)诱发疼痛
第二章 人体形态评定
1
第一节 人体形态评定概述
人体形态是指身体的概观性特征,包括器官系统的外形结构、 体格、体型及姿势。 人体形态评定是定量化测量人体外部特征的主要方法。 它是研究人体的生长发育规律、体质水平和营养状况必不可少 的手段,是衡量身体健康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2/55
二、内容 (一)体格评定 :身高、体重、胸围、肢体长度和围度 (二)体型评定 :内胚型(肥胖型)、中胚型(健壮型) 、 外胚型(瘦小型)
4.手长 测量体位:手指伸展 位。 测量点:从桡骨茎突 与尺骨茎突连线的中 点到中指尖的距离。
24/55
(二)下肢长度的测量 1.下肢长
测量体位:患者仰卧位,骨盆水平位,下肢伸展,髋关节中 立位。 测量点:从髂前上棘到内踝的最短距离,或从股骨的大转子 到外踝的距离。
25/55
2.大腿长 测量体位:患者仰卧位,骨盆水平位,下肢伸展,髋关节中 立位。 测量点:从股骨大转子到膝关节外侧关节间隙距离。
32/55
三、身体围度(周径)的测量 (一)四肢围度的测量 1.上臂围度 (1)肘伸展位
测量体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 肘关节伸展。 测量点:在上臂的中部、肱二头 肌最膨隆部测量 围度。
33/55
(2)肘屈曲位 测量体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 肘关节用力屈曲。 测量点:同肘伸展位。
34/55
2.前臂围度 (1)前臂最大围度
(三)身体成分评定 皮肤、脂肪、肌肉、骨骼及内脏器官 (四)身体姿势评定
3
第二节 身体姿势评定
身体姿势(posture)是指身体各部在空间的相对位置,它反映人体 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神经系统等各组织间的力学关系。
正确的身体姿势应具备如下条件:具有能使机体处于稳定状态的力 学条件;肌肉为维持正常姿势所承受的负荷不大;不妨碍内脏器官 功能;表现出人体的美感和良好的精神面貌。
(三)下肢常用标志点 1.髂嵴 2.髂前上棘 3.股骨大转子 4.股骨内上髁 5.股骨外上髁 6.膝关节外侧关节间隙 7.内髁 8.外踝 9.趾尖
20/55
二、身体长度的测量 (一)上肢长度的测量 1.上肢长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位,上肢 在体侧自然下垂,肘关节伸展, 前臂旋后,腕关节中立位。 测量点:从肩峰外侧端到桡骨 茎突或中指尖的距离。
部位。
37/55
4.小腿围度
5/55
(3)侧面观 从侧向看,耳屏、肩峰、股骨大转子、膝、踝应五点一线, 位于一条垂直线上。
同时可见脊柱的4个正常生理弯曲,即向前曲凸的颈曲;向后曲凸的 胸曲;向前曲凸的腰曲和向后曲凸的骶曲。颈曲和腰曲最大,胸曲 次之,骶曲最小,具体见下图。
6/55
7/55
二、常见的异常姿势及其评定 (一)侧面观 正常颈曲和腰曲度介于3~
4/55
一、正常姿势及其评定 1 .正常姿势 静态姿势和动态姿势 2 .静态姿势—直立姿势评定 (1)前面观 双眼应平视前方,两侧耳屏上缘和眶下缘中
点应处同一水平面上,左、右髂前上棘应处同一水 平面上。 (2)后面观 头后枕部、脊柱和两足跟夹缝线都应处于一 条垂直线上;与脊柱相邻的两肩和两侧髂嵴,对称 地处于垂直脊柱的水平线上。
16/55
第三节 体格评定
一、体表标志的确认
17/55
(一)头及躯干常用标志点 1.头顶点 2.颈点 3.胸中点 4.肩胛骨下角点 5.脐点 6.腰点
18/55
(二)上肢常用标志点 1.肩峰 2.肱骨内上髁、外上髁 3.鹰嘴 4.桡骨茎突 5.尺骨茎突 6.桡尺茎突中间点 7.指尖点
19/55
21/55
2.上臂长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位, 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肘 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 关节中立位。 测量点:从肩峰外侧端到 肱骨外上髁的距离。
22/55
3.前臂长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位, 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肘 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 关节中立位。 测量点:从肱骨外上髁到 桡骨茎突。
2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