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和天然气储量计算
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二)容积法(44)

w5井区 WB1-5井区 WB1-5井区 w3井区 W6井区 W6井区 W6井区 WB1-5井区 w3-6井区 w5-6~w5-7~w4-6 井区 w3-6井区 w4-6井区 w1井区
A
H
Ф
So
ρ
(km2) (m) (小数) (小数) (g/cm3)
0.48 0.05 0.55 0.48 0.05 0.05 0.05 0.05 0.24 0.55
一次采油:
弹性驱动: 2% ~ 5%; 水压驱动:30% ~ 50%; 气顶驱动:20% ~ 40%; 溶解气驱:10% ~ 20%; 重力驱动:10% ~ 20%;
教材P294
油层岩石及流体弹性能 边、底水弹性膨胀能
(岩石孔隙缩小,流体弹性膨胀) 露头水柱压能 气顶气的弹性膨胀能 溶解气的弹性膨胀能 油藏的重力驱动能
Boi
N
(104t)
1.246 1.246 1.246 1.246 1.246 1.246 1.246 1.246 1.246 1.246
9.10 0.60 3.19 7.39 0.73 0.73 0.60 0.40 4.80 7.47
0.25 0.22 0.28
2.6 0.208 0.586 1.8 0.214 0.578 1.8 0.171 0.482
教材P299
平均原油体积系数计算 高压物性取样,算术平均。
平均原油密度计算 地面原油样品分析,算术平均。
教材P300
某油田N21油藏石油地质储量表
新
油层 K3aⅢ3-1 K3aⅣ1-2 K3aⅣ2-1
K3bⅠ1-1 K3bⅠ3-2 K3bⅠ3-3 K3bⅠ4-2
K3bⅡ2-1
K3bⅡ3-2
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二)容积法(4-2)

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二)容积法(4-2)2.油层有效厚度(1)基本概念概念:油层中具有产油能力部分的厚度,概念:油层中具有产油能力部分的厚度,即工业油井中具有可动油的储集层厚度。
工业油井中具有可动油的储集层厚度。
两个条件油层内具有可动油现有工艺技术条件下可供开采一类有效厚度:油层中达到有效厚度标准的厚度二类有效厚度:油层中含油情况稍低于有效厚度下限的厚度。
教材P282教材有效厚度----生产层净厚度美国有效厚度生产层净厚度一级:一级:标准界限前苏联三级标准二级:下限二级:三级:三级:绝对界限标准界限:具可动油,开采时经济上盈利;标准界限:具可动油,开采时经济上盈利;具可动油,开采时经济上不合算;下限:具可动油,开采时经济上不合算;绝对界限:界限之上,存在石油,但不流动;绝对界限:界限之上,存在石油,但不流动;界限之下,界限之下,不存在石油教材P282教材教材P282教材方法:测试法经验统计法1)有效厚度物性标准)含油产状法钻井液侵入法(孔隙度、渗透率的下限值cutoff)(3)有效厚度的标准储层----有效储层储层有效储层油层----有效油层油层有效油层A.测试法米采油指数法单层测试试油物性法教材P283教材每米采油指数法概念:每米、每天、每兆帕压力下的采油量每米采油指数为零时所对应的渗透率单位厚度采油指数与渗透率关系曲线教材P283教材试油物性法确定产层与干层的孔、确定产层与干层的孔、渗下限值试油与物性关系图教材P283教材气10.00藏储层下限值研究1.00Equation:log(Y)=0.739457某某+-7.08154R=0.812188图气例层层层K干水0.106.008.0010.0012.0014.00PORE丘东气田试油物性法图K(某10-3µm2)(10000.00油藏储层下限值研究10.0016.00100.001000.00Equation:log(Y)=0.260056某某+-0.672979R=0.837122图例油层点层点层点层点20.0024.0028.00油(φ)φ(%)32.00(K))图B.经验统计法中低渗油田:渗透率下限为全油田平均渗透率乘于5%。
(中石化)石油天然气探明储量计算细则

中国石化石油天然气探明储量计算细则( 试行 稿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6月目录前言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标准 (1)3 术语和定义 (1)4 探明地质储量计算 (3)5 地质储量计算参数确定方法及选值原则 (9)6 探明技术可采储量计算 (14)7 经济可采储量计算 (16)8 储量综合评价 (17)9 探明储量报告编制规范 (17)附录A (规范性附录)探明储量不同油(气)藏类型勘探开发程度及地质认识程度要求附录B (规范性附录)储量计算公式中参数名称、符号、计量单位及取值位数附录C (规范性附录)油(气)田(藏)储量规模和品位等分类附录D (规范性附录)探明储量报告封面及目次格式附录E (资料性附录)典型图件示例附录F (资料性附录)主要附表格式前言本细则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细则的附录A、附录B、附录C 、附录D是规范性附录,附录E 、附录F是资料性附录。
本细则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提出。
本细则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油(气)储量评估中心。
本细则主要起草人:傅爱兵、鲁国明、郭齐军、周德志、尹忠祥、张玲、王树华、郑舰、黄学斌、魏萍、肖席珍、徐建华本细则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天然气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中国石化石油天然气探明储量计算细则1 范围本细则为规范性细则,规定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天然气探明储量计算的技术要求及储量报告编写要求。
本细则适用于中国石化矿权范围内陆上油(气)田探明储量的计算及报告编写工作,海上油(气)田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标准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本标准以GB/T 19492—2004、DZ/T 0217-2005为基准标准,凡是不符合这两个标准的条款,均需服从于这两个标准。
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二)容积法(4-1)

教材P276 教材
N = 100A · h ·φ(1-Swi)ρo/Boi
(第五章) 教材P277-278
1. 含油面积
----具有工业性油流地区的面积。 具有工业性油流地区的面积。 具有工业性油流地区的面积
通过圈定含油边界, 通过圈定含油边界,确定含油范围
油水边界 含油边界 岩性边界 断层边界
基本概念 油水边界的确定 岩性边界的确定
凝析油的原始地质储量: 凝析油的原始地质储量:
Nc = 10-4Gc/GOR 式中 Nc ----凝析油的原始地质储量, 104m3 Gc ----天然气的原始地质储量, 108m3 GOR ----凝析气井的生产气油比, m3/ m3
教材P302 教材
二、 储量参数的确定
N = 100A · h ·φ(1-Swi)ρo/Boi 含油面积 有效厚度 有效孔隙度 含油饱和度 原油密度 原油体积系数 天然气体积系数
100%含水饱和度
教材P277 教材
•背斜油藏: 背斜油藏:
根据油水边界确定含油范围 根据油水边界确定含油范围 油水边界
•断层油藏
根据油水边界、 根据油水边界、断层 油水边界 圈定含油面积
教材P282 教材
•岩性油藏 岩性边界 油水边界
•复合油藏 岩性边界 油水边界 断层边界
教材P282 教材
a--透镜状油藏;b--地层尖灭油藏; 1--构造等高线;2--内油水边界; 3--外油水边界;4--含油边界线; 5--含油面积;6--试油结果。
•外含油边界: 外含油边界: ----油层顶面与油水接触面 油层顶面与油水接触面 的交线。 的交线。 内含油边界: •内含油边界: ----油层底面与油水接触面 油层底面与油水接触面 的交线。 的交线。 含油部分的纯含油区) (含油部分的纯含油区)
(完整版)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二)容积法(4-1)

通过圈定含油边界,确定含油范围
油水边界 含油边界 岩性边界
断层边界
基本概念 油水边界的确定 岩性边界的确定
教材P277
(1)基本概念
油水边界:油层顶(底)面与油水接触面的交线。 油水接触面:油藏在垂直方向油与水的分界面。
界面以上产纯油,界面以下油水同出 或产纯水。
•外含油边界: ----油层顶面与油水接触面 的交线。
1) 利用岩心、测井及试油资料确定油水界面 岩心法(定性分析): 含水部分:颜色浅,灰白色,不含油或微含油; 油层部分:颜色深,黄褐色或棕褐色,含油饱满; 气层岩心:颜色虽浅,但具浓厚的芳香味。
教材P277-278
测井法:解释油层、水层、油水同层 试油:油层、水层、油水同层 综合方法:
教材P278
A----含油面积, km2;
h----平均有效厚度, m;
----平均有效孔隙度,小数;
教材P276
Swi ----平均油层原始含水饱和度,小数; o ----平均地面原油密度,t/m3; Boi ----平均原始原油体积系数。 地面原油脱气体积变小
(地下原油体积与地面标准条件下原油体积之比)
•地层原油中的原始溶解气地质储量:
根据油水边界、断层 圈定含油面积
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容积法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X = L / (h +1)
•直接取尖灭井点与砂岩井点距离之半 作为砂岩尖灭点。
教材P281
第21页
井点外推岩性边界
••• •••
•• •
•按1个或1/2个开发井距外推圈定 •统计砂岩体大小,拟定外推距离。
长庆油田土豆状或条带状砂体平均宽度500~600米 岩性边界则为钻遇井外推200~300米。
油水界面海拔高度:
How = Ho + [w H – 1000(pw - po )/g] / (w - o)
式中
Ho ----油井井底海拔高度,m; Hw ----水井井底海拔高度, m; How ----油水界面海拔高度,m; H ----油井与水井海拔高度差,m; o ----油密度,g/cm3; w ----水密度,g/cm3; po ----油井地层压力,Mpa; Pw ----水井地层压力,Mpa
道
西7-7-2
西6-6-4 西7-5-1
漫 溢 西6-5-1
河 支
西6-5-2
西6-5
河
西新6-5
西8-7
西8-7-1
间
西7-6
西7-5-2
道
西6-4
采油井 港164
图例
注水井 工程报废 停注井
停产井
20528600
20528750
20528900
20529050
20529200
20529350
井号、井位 相带界线 河道、复合河道点坝、心滩 SP|Rt
A----含油面积, km2;
h----平都有效厚度, m;
----平都有效孔隙度,小数;
教材P276
Swi ----平均油层原始含水饱和度,小数; o ----平均地面原油密度,t/m3; Boi ----平均原始原油体积系数。 地面原油脱气体积变小
储量计算公式

储量计算公式储量计算公式是地质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用于确定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的储量。
储量是指地下岩石中所蕴藏的可采储量。
准确地计算储量对于能源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储量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首先,要计算一个油藏的储量,需要准确地了解该油藏的几何结构、岩石物性、脆弱岩石和非脆弱岩石的比例、裂缝的存在等。
然后,通过实地勘探、地震、测井等方法获得有关数据,并应用储量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常见的储量计算公式有体积法、含量法、比率法和历史数据法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它们的原理和应用。
1. 体积法:体积法是根据岩石的几何结构和物性,通过计算油藏的体积来估算储量。
其公式为:储量 = 体积× 饱和度× 孔隙度× 储层厚度× 孔隙储层效应系数× 有效井密度。
其中,体积是储层的几何体积;饱和度是指油气的占有比例;孔隙度是指岩石中的孔隙空间比例;储层厚度是指岩石的有效储层厚度;孔隙储层效应系数是指孔隙度和饱和度的组合效应;有效井密度是指油井的裂缝密度。
2. 含量法:含量法是根据岩石中油气的含量来估算储量。
其公式为:储量 = 含油气面积× 面积× 厚度× 有效井密度× 饱和度。
其中,含油气面积是指地震资料中的含油气面积;面积是指地质剖面中含油气的岩性面积;厚度是指岩石的储层厚度。
3. 比率法:比率法是通过将某一指标与已知油气田的数据进行比较来估算储量。
常用的比率有原油富集系数、含油气比、采出率等。
4. 历史数据法:历史数据法是通过对已开采油气田的生产动态、损耗率等数据进行分析来估算储量。
根据历史数据,结合生产阶段的地质信息和经验值,可以采用不同的公式进行推算,如Arps公式、Hubbert公式等。
在实际应用中,储量计算常常会结合多种计算方法,以提高计算准确度。
同时,还需要考虑地质条件的复杂性、数据质量的可靠性以及储层特性的差异性等因素。
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

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从油气田发现直至油气田废弃的各个勘探开发阶段,油气田的经营者,应根据勘探开发阶段,依据地质、工程资料的变化和技术经济条件的变化,分阶段适时进行储量计算、复算、核算和结算。
储量核算是指储量复算后开发生产过程中的各次储量计算。
储量结算指油气田废弃前的储量与产量清算,包括剩余未采出储量的核销。
标签:勘探开发;储量;计算中图分类号:TB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2-0196-011 概述从油气田发现直至油气田废弃的各个勘探开发阶段,油气田的经营者,应根据勘探开发阶段,依据地质、工程资料的变化和技术经济条件的变化,分阶段适时进行储量计算、复算、核算和结算。
储量计算,应包括计算地质储量、技术可采储量和经济可采储量。
储量复算指首次向国家申报储量后开发生产井完钻后三年内进行的储量计算。
储量核算是指储量复算后开发生产过程中的各次储量计算。
储量结算指油气田废弃前的储量与产量清算,包括剩余未采出储量的核销。
本文简要地阐述了油气储量的简单计算和分类,为油气储量的分类和管理和油气田的开采可提供有益的参考。
2 地质储量分类2.1 探明地质储量探明地质储量的估算,已查明了油气藏类型、储集类型、驱动类型、流体性质及分布、产能等,具有较高的地质可靠程度。
含油气面积在合理的井控条件下,主要以评估确定的油气藏边界或计算边界为圈定依据,其中流体界面或油气层底界是由钻井、测井或测试以及可靠压力资料证实的。
2.2 控制地质储量控制地质储量的估算,初步查明了构造形态、储层变化、油气层分布、油气藏类型、流体性质及产能等,具有中等的地质可靠程度。
2.3 预测地质储量预测地质储量的估算,初步查明了构造形态、储层情况,预探井产量达到储量起算标准或已获得油气流,或钻遇了油气层,或在探明或控制储量之外预测有油气层存在,经综合分析有进一步评价勘探的价值。
3 储量计算单元划分储量起算标准即储量计算的单井下限日产量,是进行储量计算的经济条件,各地区及海域应根据当地价格和成本等测算求得。
石油及天然气储量计算详解

>15
>1.5
>80
>10
>5~15 >1~1.5
>30~80
3~10
1~5
0.5~1
10~30
<3
<1
<0.5
<10
⑵ 按地质储量丰度划分
油藏的储量:分高丰度、中丰度、低丰度、特低丰度 气藏的储量:分高丰度、中丰度、低丰度 3个等级
油、气储量综合评价(按储量丰度)
评价等级
储量丰度
油 / 104t/km2
油田开发地质学
2010年4月-6月
第十一章 石油及天然气储量计算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油气储量的分类与综合评价 容积法计算石油储量 压力降落法计算天然气储量 油气储量计算的其他方法
第一节 油气储量的分类和综合评价
一、油气资源和储量的相关术语
p301
二、工业油气流标准
工业油气流标准包括:油气井的工业油气流标准, 储集层的工业油气流标准。
(Ⅰ类) (Ⅱ类) (Ⅲ类)
控制
预测
远景 潜在 推测
美国
前苏联 (1983)
Proved 证实
Developed 已开发
Undeveloped 未开发
Probable or Possible or Hypothetical+ Indicated Inferred Speculative 概算或预示 可能或推断 假定+推测
● 计算探明储量时:
应分别计算:石油(包括石油中溶解气)、天然气的
地质储量、可采储量、剩余可采储量。
● 采收率(ER)--可采储量与地质储量之比值。 ★
受油层条件、流体性质、采油技术和经济条件限制。
ER
NR N
石油天然气控制储量计算方法 标准

石油天然气控制储量计算方法标准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引言石油和天然气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石油和天然气储量计算方法

石油和天然气储量计算石油与天然气储量:是指埋在地下的石油和天然气的数量。
第一节 工业油气流标准工业油气流标准:包括油气井的工业油气流标准和储集层的工业油气流标准。
油气井的工业油气流标准:指油气井的产油气下限。
储集层的工业油气流标准:指工业油气井内储集层的产油气下限,也就是有效厚度的测试下限。
表8-1工业油气流暂行标准(1988)第二节 油气储量的分类与分级一、 分类:⎩⎨⎧)(:)(:R N N 量下可以采出来的石油储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可采储量储量地下油层中油气的实际地质储量 采收率≈N N R二、 远景资源量及储量的分级1.远景资源量:根据地质、地震、地球化学等资料统计或类比估算的尚末发现的资源量。
(1)推测资源量:根据区域资料,结合盆地或凹陷物探普查或参数井的储集层物性和生油岩有机化学资料估算的资源量。
(2)潜在资源量:(圈闭法远景资源量)1. 预测储量→预探是在地震详查以及其他方法提供的圈闭内,经过预探井钻探获得油气流、油气层或油气显示后,根据区域地质条件分析和类比的有利地区按容积法估算的储量。
2. 控制储量:→详探钻了少数评价井后所计算的储量。
3.⎪⎩⎪⎨⎧→探明已开发储量末开发探明储量过渡基本探明储量开发阶段探明储量)( 第三节 石油储量计算法—容积法一、 原理及公式:容积法计算油气储量的实质是计算地下岩石孔隙中油气所占的体积,然后用地面的重量单位或体积单位表示。
oio o e B S he F N ρϕ⋅⋅⋅⋅= N ——地质储量,万吨;F ——含油面积,km 2He ——平均有效厚度,mφ——平均有效孔隙度,小数S O ——含油饱和度,ρO ——平均地面脱气原油密度,B Oi ——平均地面原油体积系数。
二、 参数的确定:1. 含油面积:⎪⎩⎪⎨⎧--过渡带油水界面储层尖灭线油层顶面构造图 (1)油水界面的确定1) 打到油水界面上的井(取芯资料)判断;2) 测井(SP 、Rt )3) 油井、水井深度判断4) 压力值:1口井获得工业油流,另一口井打到油层的含水部分。
油气储量分类标准与计算规范

新标准分类框图见图1,讨论中提出过方案见图2
将原地量分为: 1.探明 2.控制 3.预测 4.潜在 5.推测
保留了中国原储量分 类特色。
将可采量分为: 1.探明、2.控制、3. 预测、4.潜在、5.推 测; 经济、次经济; 已开发、未开发; 剩余经济。
体现了与国际惯例的一 致性。
总原地资源量
地质储量
未发现原地 资源量
探明 地质储量
控制 地质储量
预测 地质储量
潜在原地资 源量
推测原地资 源量
探明技术 可采储量
控制技术 可采储量
预测技术 可采储量
潜在可采 资源量
推测可采 资源量
探明经济 可采储量
探明次经济 可采储量
控制经济 可采储量
控制次经济 可采储量
探明已开发经 济可采储量
探明未开发经 济可采储量
3可能
市场 储量
4. 资源/储量分类
地质可靠程度
国内 新分类
探明
经济
次 经济
控制
经济
次 经济
预测 内蕴
技证 术实
P1
P2
P3
可
P4
P5 +
行可
P6
性行
4. 资源/储量分类
国际惯例分类
地质可靠程度
证实
概算
可能
证实
P1
经 济开
概算
P2 P3
采 可
可能
靠
程
证实
P4
次度
P5
经
概算
P6
济
可能
4. 资源/储量分类
➢ 1 区域普查阶段 ➢ 2 圈闭预探阶段 ➢ 3 油气藏评价阶段 ➢ 4 产能建设阶段 ➢ 5 油气生产阶段
SD储量计算方法

SD储量计算方法SD(Stochastic Disaggregation)法是一种用于估计石油和天然气储量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储量信息分解为各个维度上的随机变量,以更好地捕捉不确定性和风险。
SD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储层的描述,在各个维度上引入随机因素,并通过模拟和统计方法来计算储量分布。
下面将介绍SD法的几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确定储层描述:这一步是对储层进行详细的描述,包括储层类型、厚度、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
这些参数可以通过地质、地球物理和工程数据来确定。
第二步,建立模拟模型:在这一步中,需要使用概率分布来描述每个储层参数的变异性。
常用的概率分布包括正态分布、指数分布和三角分布等。
通过将每个参数的概率分布进行组合,可以建立一个多维概率模型。
第三步,生成模拟样本:在这一步中,需要根据每个参数的概率分布进行抽样,生成多个储层参数的组合。
通常使用随机数生成器来完成这一过程。
生成的模拟样本可以代表不同的储层实现。
第四步,进行模拟计算:在这一步中,需要使用建立的模拟样本来进行计算。
通过将模拟样本带入储量计算公式,可以得到每个样本对应的储量值。
可以使用数值方法、模型模拟或统计分析等不同方法来进行计算。
第五步,分析结果:在这一步中,需要对模拟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和统计。
可以计算平均值、标准差、分位数等统计参数,了解储量分布的特征。
也可以通过可视化方法来展示结果,如直方图、散点图、箱线图等。
第六步,评估不确定性:在这一步中,需要评估模拟结果的不确定性。
可以使用敏感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来确定不同参数对储量估计的影响程度。
还可以通过模拟不同的储层实现和参数组合,来评估储量的变化范围和可能的风险。
总结起来,SD法是一种用于估计储量的方法,通过将储层描述和参数的不确定性引入模型,通过模拟和统计计算来得到储量分布。
通过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可以更好地了解储量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做出更准确、可靠的资源评价和开发决策。
动用储量计算公式

动用储量计算公式储量计算是指对其中一种资源的量进行估算或计算,用以确定其在储存区域内的总量或可采的量。
储量计算是资源开发、评估和管理的基础,对于能源资源、矿产资源以及其他地下水资源等的管理和规划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储量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能源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
下面是常见的几种能源资源的储量计算公式:石油储量的计算通常基于石油藏的体积和有效含量。
其计算公式如下:石油储量=石油藏体积×有效含量其中,石油藏体积可以通过地质勘探技术和资料分析得到,有效含量是指石油中可以直接开采利用的部分。
天然气储量的计算也是基于天然气藏的体积和有效含量。
其计算公式如下:天然气储量=天然气藏体积×有效含量天然气藏体积可以通过地质勘探技术和资料分析得到,有效含量是指天然气中可以直接开采利用的部分。
煤炭储量的计算主要基于煤层的体积和含量。
其计算公式如下:煤炭储量=煤层体积×含量煤层体积通常通过地质勘探技术获得,含量是指煤层中可用煤炭的含量。
矿产资源的储量计算主要基于矿石的体积和含量。
下面是常见的几种矿产资源的储量计算公式:金属矿的储量计算公式如下:矿石储量=矿石体积×含量矿石体积可以通过地质勘探技术和资料分析得到,含量是指矿石中可用金属元素的含量。
非金属矿的储量计算公式与金属矿类似,也是基于矿石的体积和含量进行计算。
稀有金属矿的储量计算公式通常与金属矿类似,计算方式基于矿石的体积和含量。
地下水资源的储量计算主要基于地下水的可用量和地下水含水层的厚度。
下面是地下水资源储量计算的一种简化公式:地下水储量=可用地下水量×地下水含水层厚度其中,可用地下水量是指在可开采范围内的地下水总量,地下水含水层厚度可以通过地质勘探技术和资料分析得到。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仅是常用的储量计算公式之一,实际情况可能因资源特性、地质条件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储量计算的准确性对资源开发和管理至关重要,因此需要以科学的方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进行计算和评估。
第11章 石油与天然气储量计算

其它相关概念
● 采收率(ER)--可采储量与地质储量之比值。 ★★
受油层条件、流体性质、采油技术和经济条件限制。
ER
NR N
N--石油地质储量,104t; NR--可采储量,104t; ER--采收率,小数。
推测可采 资源量
不可采量
预测地质储量 控制地质储量 探明地质储量
1、原地量分类
三、油气资源和储量的分类
⑴ 总原地资源量--指根据不同勘探阶段所提供的地质、 地球物理与分析化验等资料,经综合分析,采用针对 性方法估算出的已发现和未发现的储集体中原始储藏 的油、气总量。
包括:未发现原地资源量 和 地质储量。
30.0
5000
50000
3000<h≤4000 5.0
50.0
10000
100000
h>4000
10.0
20000
三、油气资源和储量的分类
1、原地量分类 2、可采量分类 3、储量状态分类
1、原地量分类 总原地资源量
未发现原 地资源量
地质储量
潜在 原地 资源量
潜在可采 资源量
不可采量
推测 原地 资源量
第十一章 石油及天然气储量计算
第一节 油气储量的分类与分级 第二节 容积法计算石油储量 第三节 压力降落法计算天然气储量
第十一章 石油及天然气储量计算
第一节 油气储量的分类与分级
一、相关术语
★★
二、工业油气流标准
★★
三、分级和分类
★★
四、油气储量的综合评价
一、相关术语
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三)平衡法

教材P305 教材
3. 天然水驱、气顶驱和溶解气驱的混合驱动油藏 天然水驱、
N = {Np [Bt + (Rp - Rsi)Bg]- We + WpBw} /{Bt - Bti + mBti(Bg/Bgi - 1)} 式中
教材P323-325 教材随机模拟各个实现分别 计算储量,得到一个储量分布。 计算储量,得到一个储量分布。
N (l ) = ∑ Ai ⋅hi ⋅ φi S oi ρ oi / Boi
(l ) (l ) (l ) (l ) (l ) 1 n( l )
(l )
教材P313 教材
2. 正常压力条件下弹性水压驱动气藏
G Bgi = (G - Gp) Bg + We – WpBw
G = (GpBg - We + WpBw)/(Bg - Bgi)
体积守恒
原始气水接触面
教材P309 教材
四、 物质平衡方程式中各参数的确定 1. 生产统计数据
Np----累计采油量, 104m3 ; Wp----累积产水量, 104m3 ; Gp ----天然气的累计产气量, 104m3 ; Rp ----累积生产气油比, m3/ m3; pi ----原始地层压力,MPa ; p ----目前地层压力,MPa 。
方法比较
静 态 法 法 比法 法
10% 10%
动 态 法 法
法 法 法 法
P325
REVIEW
(如可能,最好同时用两种方法计算储量,进行比较、验证) 如可能,最好同时用两种方法计算储量,进行比较、验证) 教材P311 教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井工业油气流标准
井深(米)
<500 500-1000 >1000-2000 >2000-3000 >3000-4000 >4000
油流下限 (T/d) 0.3 0.5 1.0 3.0 5.0 10.0
气流下限 ×104m3/d 0.05 0.1 0.3 0.5 1.0 2.0
海上油气田的工业油气流标准必须大于10倍以上。
三、有效厚度(h)
油气层的有效厚度是指在现代工艺技术条件下, 在工业油气井内具有产油气能力的储层厚度。 有效厚度的工业产油气能力不能理解为任意打开 一个单层,产量都要求达到某个工业产量标准,而是 要求该产量在全井达到工业油气井标准中有贡献,这 种贡献不论大小,只要有可动的油气流流出即可。 作为有效厚度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油气层内 具有可动油气,二是在现代工艺技术条件下可提供开发. 在产量未达到工业油气流标准的油气井内无贡献 的储层厚度不是有效厚度,产量未达到工业油气流标 准的探井不能圈在含油气面积内,不划分有效厚度。
一、容积法计算石油地质储量公式
N=100AhΦρoSoi/Boi
式中:N-原油地质储量, 104t; A-含油面积, km2; h-油层有效厚度, m; Φ-油层有效孔隙度,小数; ρo-地面脱气原油密度, t/m3; Soi-油层原始含油饱和度,小数; Boi-原始原油体积系数,无因次。
容积法计算石油地质储量的参数有6项。
(2)用压汞资料研究油水界面(毛 细管压力曲线) (3)如有压力测量资料,可以根据 油水井地层压力估算油水界面。
2.依据油藏类型圈定含油面积
(1)背斜油气藏
1)油水界面与储 集层顶面构造图交线为 外含油边界,即最大含 油边界线,该边界外为 纯产水区。 2)气水界面或油 气界面与储集层构造顶 面交线为外含气边界,即 最大含气面积.
有效厚度零线
储量计算中的岩性边界指砂 岩中有效厚度与非有效厚度的界 限,称为有效厚度零线。 我国油气田开发中,还有一 个砂岩与泥岩的界限,称为砂岩 尖灭线。 确定砂岩尖灭位置后,在尖 灭线和有效厚度井之间将零线当 作一条等值线来勾绘。 然后以直线内插法编制的油 气层等厚图为基础,采用面积加 权法计算油气层平均有效厚度, 用有效厚度零线圈定的岩性含油 气面积乘以平均有效厚度,得到 油气层含油体积。
因而油气田的经营者,应根据地质、工程资料的变 化,技术或经济条件的变化,分阶段进行储量计算、复 算、核算及结算.为了评价、对比各勘探阶段计算油气 储量的可靠程度,应根据不同的勘探阶段对油气储量提 出相应的分类和命名。
储量计算与评价
包括计算原油、凝析油、气层气、气 顶气、溶解气和共生、伴生非烃类气体的 地质储量、可采储量和剩余可采储量。
可采储量是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
从油气藏中可采出的油气总量。 非可采量是指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 从油气藏的地质储量中不能采出来的油气 量。
第二节 容积法计算储量
容积法是计算孔隙性储集类型为主的油气藏地 质储量的主要方法,它适用于油气田勘探开发的全 过程,不同圈闭类型、储集类型和驱动类型的油气 田。容积法计算储量的实质就是确定油气在油气层 中所占据的那部分体积。 容积法计算储量的可靠程度,取决于对储集类 型和油气藏类型的认识程度,以及各项资料的质量、 数量及其代表性。对于大、中型构造油藏的精度较 高,而对于复杂类型的油藏则精度较低;对裂缝性 油气藏适应性较差。容积法计算的地质储量,是换 算到地面标准条件下(20℃,0.101Mpa)的油气体 积或质量。
储量评价包括储量的可靠性评价、综 合评价和技术经济评价。
第一节 工业油气流标准和油气储量分类
工业油气流标准: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具有开采 价值的单井测试最低稳定日产量。 凡经试油或经增产措施(酸化、压裂、爆炸、降粘等), 原油或气稳定日产量达到工业油气流标准者, 称为工业油 (气)流井。 稳定日产量时间一般指半年以上。 工业油气流标准是一个经济指标,以单井日产量为标准, 通过成本核算来确定。一个油田从开始钻井直到钻完第一批 生产井为止,算出总的投资额及总进尺,以总的投资额为成 本,算出每米成本费,然后对不同井深的井算出单井成本费, 再按当时的原油价格,要求十年收回成本,从而计算出每天 应有的油气产量,即为最低工业油气流标准。
油水同层或气水同层,其测试的稳定油气产量有开采价 值时,可以划分有效厚度。
(一)有效厚度的标准确定
有效厚度物性下限的方法有测试分析
法,经验统计法,含油产状法和泥浆侵入 法等多种方法。可根据本油田地质条件和 取资料情况性质使用。
(2)断块油藏
断块油藏油、气、 水比较复杂,含油高度 较小,一般按含油气集 中段,分层段按断块圈 定含油气面积,而且通 常只确定最大含油、气 边界,不再分纯含油气 带和过渡带。
(3)岩性油藏
1)油藏完全由岩性控制边界时, 则储集层尖灭线即为含油、气边界 线。实际工作中经常以有效厚度等 零线作为含油气边界线。 2)油藏上倾部位以岩性尖灭圈 闭,下倾部位由油(气)水边界控 制时,则下倾部位以构造图和油 (气)水界面圈定的外含油(气) 边界与储集层尖灭线(或有效厚度 等零线)交接圈定含油(气)面积 (图)。 3)油藏既有岩性边界、油水边 界,同时又有断层边界时,则三者 边界线闭合圈定含油(气)面积。
远景资源量是根据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 料统计或类比估算的尚未发现的资源量。它可推 测今后油气田被发现的可能性和规模的大小 。
中国油气储量及资源量分级
推测资源量:它是根据区域 潜在资源量:亦称为圈闭法 总资源量 地质资料,与邻区同类型沉 远景资源量。它是按圈闭法 积盆地进行类比,结合盆地 预测的远景资源量,是根据 远 景 储 量 或凹陷初步物探普查资料或 地质、物探、地震等资料, 资源量 参数井的储集层物性和生油 对具有含油远景的各种圈闭 岩有机化学资料进行估算的 逐个逐项类比统计所得出的 探 明 (一级) 资源量,或是根据盆地模拟 远景资源量范围值。 未开发 已开发 基本 估算可能存在的油气资源量 , 控制 预测 潜在 推测 探明 并在不同的参数条件下,利 (二级) (三级) 用概率统计法给出的一个范 围值(即总资源量)。 Ⅰ类 Ⅲ类 Ⅱ类 地下资源量指在一特定时间,估算的地层中已发现 (含采出量)的储量和待发现的油气聚集的总量。
1.油水边界的确定
(1)根据钻井、测井资料统计,再 经试油资料找出油层最低底界标高 和水层最高顶界标高,取二者平均 值;确定油水界面最重要的资料是 试油资料,尤其是单层资料起着决 定作用,其他资料如岩心,测井等 资料在某一具体情况下可能有决定 意义,但它们通常是作补充和辅助 用,在综合研究中起作用。
一个油气田从其发现、探明到开发,往往需要经历 几个不同的勘探阶段,而每一个勘探阶段结束,均有反 映该阶段勘探成效的油气储量。从油气田发现到油气田 废弃的各个勘探开发阶段,人们对地下油气田地质规律 认识的不断深化,所获取的参与油气储量计算的各项地 质参数也不断地丰富、完善、可靠,油气储量计算的精 度也就不断地提高。
通常确定尖灭线的方法有三 种:其一,是定在存在有效厚度 的井与不存在有效厚度的井的中 点;其二,按有效厚度的变化梯 度进行计算;其三,按厚度变化 的趋势来定。
尖灭距公式
L X H 1
3.编制含油气面积图的步骤 (1)首先编制油气层顶面(或靠近油 气层顶面的标准层)构造图;
(2)收集每口井的油气层、水层和致 密层(或干层)的解释成果和试油积和有效厚度对储量精度影响最大。
二、含油气面积(A)
含油气面积是指具有工业性油气流地区的面积。它是 容积法计算储量的首要参数。一个圈闭发现工业油气流后, 首先要探边,在确定油气藏的范围后,才能计算储量。 含油气面积的大小取决于产油气层的圈闭类型、储集 层物性变化及油气水分布规律,所以它又是油气田勘探的 综合成果。 含油气面积的确定应充分利用地震、钻井、地质、测 井和测试等资料,综合研究控制油、气、水分布的地质规 律,在此基础上确定油气藏类型和油水、油气、气水界面, 以及断层或岩性边界位置,在油气层顶(底)面构造图上 圈定含油气面积。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subsurface Geology of Oil and Gas Fields 第六章 石油和天然气储量计算
Calculation of oil and gas reserves
石油和天然气是主要能源矿产,是保证国民 经济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 正确地评估地下油气储量和在现有技术经济 条件下的可采储量,是国家和石油企业可持续发 展的基础工作。 油气田勘探的极为重要的任务就是落实油气 资源的探明程度,预算油气储量的大小,从这个 意义来讲,油气储量计算,是综合评价油气田勘 探成果的一项主要工作,也是编制油气田开发方 案、确定油田建设规模和国家投资的重要依据。
有效厚度下限标准
有效厚度下限标准指岩性、物性、含油性和电性标准.
电性标准一般是实际划分有效厚度的操作依据,包括 油、气、水、干层判别标准和夹层扣出标准。
对储层性质和流体性质相近的多个油气藏,可制定统 一的标准。
原油和天然气在储层内的流动性有很大差别,油层和 气层的划分标准应分别制定。 有效厚度的起算厚度一般为0.2~0.4m,夹层(不能产油的 那一部分岩层厚度)起扣厚度为0.2m。
(3)研究油气水分布情况,确定油水 边界,圈定含油气面积。
圈定含油气面积时应注意几个方面
a)圈定含油气面积用的地震构造图,井位坐标必须采 用标准井位图并经井斜校正。当油气层顶(底)面与构造 图有一定距离时,也必须进行校正。 b)对未查明含油气边界的油气藏,按边部井油气层 底部深度圈定含油气面积,或根据已开发区的经验,外推 一个生产井距圈定计算线。 c)岩性油气藏的含油气边界应在本地区沉积相研究成 果和可利用的地震资料的基础上圈定。地震资料质量好, 能清楚反映砂体边界时,可以采用地震显示的砂体边界圈 定含油气面积。 d)中、小型气藏可以利用产气井和边部水井的测压资 料计算气水界面,圈定含气面积。油藏的测压资料可以作 为圈定含油面积的辅助依据。 e)利用地震预测的含油气面积,必须有钻井资料约束. f)对于多油气层组的油气藏,不能简单断定为同一油 气水系统,应分油气层组逐个圈定含油气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