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药理学第十五章 抗精神失常药

合集下载

(优选)药理学抗精神失常药

(优选)药理学抗精神失常药

[临床应用]
1、精神分裂症、各种器质性精 神病 、 症状性精神病。 急性效果显著,慢性疗效差,不 能根治。 Ⅰ型有效,Ⅱ型无效,甚至加重病 情。 阳性症状有效,阴性症状不显著。
2、止吐
氯丙嗪对多种药物(如强心苷、 吗啡、四环素等)和疾病(尿毒症和 恶性肿瘤)引起的呕吐有显著止吐作 用;对顽固性呃逆也有显著疗效,但 对晕动症引起的呕吐无效。
氟哌利多(droperidol)
属于丁酰苯类, 作用与氟哌啶醇基本相似。临 床主要用于增强镇痛药的作用。
与芬太尼配合使用,使病人处于一种特殊的麻醉
状态:痛觉消失、精神恍惚,对环境淡漠,被称为神 经阻滞镇痛术(neuroleptanalgesia),作为一种外科
麻醉,可以进行小的手术,如烧伤清创、窥镜检查、造 影等,其特点是集镇痛、安定、镇吐、抗休克作用于一 体。也可用于麻醉前给药、镇吐、控制精神病人的攻击 行为。
3、低温麻醉与人工冬眠
氯丙嗪+物理降温。
低温麻醉—28℃ ,心脏直视手术 人工冬眠疗法:
人工冬眠合剂:氯丙嗪+哌替定+异丙嗪。
机体进入“冬眠”状态,基础代谢率,对各 种病理刺激的反应性,组织对缺氧的耐受力 严重创伤、感染性休克、高热惊厥、中 枢性高热及甲状腺危象等辅助治疗。
[不良反应及注意] 1、一般反应 : 中枢抑制症状:嗜睡、淡漠、无力等; M受体阻断症状:口干、便秘、视力模糊,
• 机制:阻断黑质—纹状体D2样受体,胆碱能神 经功能增强所致,药物减量,停药可减轻或消除; 可用中枢抗胆碱药缓解(安坦)。
④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skinsia),表现头面部不自主刻板运 动,舞蹈样手足徐动症,停药后长期不 消失,目前尚难治疗。20%-40%。长期 阻断D-R导致D-R数量↑所致。

药理学--15-抗精神失常药

药理学--15-抗精神失常药
遗传因素:遗传和早期脑损伤或神经发育障碍是精神失常 的主要诱因。 全球有近四分之一,我国亦有10%的人受到失眠, 抑郁 症, 精神分裂症的困扰。 WHO将每年的10月10日正式定为世界精神卫生日。
精神分裂症 躁狂抑郁症 焦虑症
抗精神病药 抗躁狂抑郁症药 抗焦虑症药
(抗 精精 神神 药失 物常 )药
抗精神病 作用
中脑—皮质通路
中脑—边缘通路
催乳素 促皮质激素
结节—漏斗
阻断
黑质—纹状体 锥体外
生长激素
通路
抑制体温调节
D2受体
通路 系反应

中位
枢性 抑低
阻断受体
氯丙嗪
制血
阻断M受体口干便秘 视力模糊

其他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
奋乃静、氟奋乃静、三氟拉嗪
与氯丙嗪比较,抗精神病作用强,锥体外系反 应显著,镇静作用较弱。
对症治疗 切除毒源:采取洗胃等一般抢救措施
可应用一些兴奋大脑皮层的药物 (如利他林)
对严重病例,应进行血透
禁忌症
Chlorpromazine可降低惊厥阈、诱发癫痫, 有癫痫史者禁用;
昏迷患者(特别是用中枢抑制药后)禁用; 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慎用,以防冠心病
者猝死; 严重肝功能不全者禁用; 青光眼禁用。
注意
目前临床使用的各种经典抗精
神病药物大多数为非选择性D2 受体拮抗剂,因此,在发挥疗 效时,均不同程度的引起锥体 外系的副作用,这是由于这些 药物非特异性阻断黑质纹状体 通路的D2受体所致。
6 7
5 S
4 3
8 9
N 10 1
2 R2
吩噻嗪类
R1
哌嗪类: 奋乃静、氟奋乃静、 三氟拉嗪

抗精神失常药

抗精神失常药
3.氯丙嗪临床主要用于( )
A.抗精神病、镇吐、人工冬眠 B.镇吐、人工冬眠、抗抑郁
C.退热、防晕、抗精神病 D.退热、抗精神病及帕金森病
E.低血压性休克、镇吐、抗精神病
4.氯丙嗪引起的急性锥体外系运动障碍,其机制主要是( )
A.阻断中脑-边缘系统通路的DA受体 B.阻断中脑-皮层通路的DA受体
C.阻断黑质-纹状体通路的DA受体 D.阻断结节-漏斗通路的DA受体
9.抢救氯丙嗪引起的体位性低血压宜选( )
A.AD B.ISO C.NA D.DA E.Atropine
二、问答题
1.试述氯丙嗪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2.氯丙嗪为什么会发生锥体外系反应?
答案:1、C 2、C 3、A 4、C 5、D 6、C7、C8、B9、C
第十五章 抗精神失常药
一、单项选择题
1.氯丙嗪不具有的药理作用是( )
A.抗精神病作用 B.镇静作用 C.催吐作用
D.退热降温作用 E.加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
2.关于氯丙嗪,哪项描述不正确( )
A.可阻断α受体,引起血压下降压 B.阻断M受体,引起视力模糊
C.可用于晕动病之呕吐 D.可用于治疗精神病
E.配合物理降温方法,不但能降低发热者体温,也能降低正常体温
E.抑制脑干网状Βιβλιοθήκη 构上行激活系统5.氯丙嗪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合理的处理措施是用( )
A.多巴胺 B.左旋多巴 C.阿托品 D.减量,用安坦 E.毒扁豆碱
6.长期应用氯丙嗪的病人停药后可持久存在下列哪种症状( )
A.帕金森综合症 B.静坐不能 C.迟发性运动障碍
D.急性肌张力障碍 E.体位性低血压
7.下列哪项描述是不正确的( )
A.氯丙嗪可阻断中脑-边缘系统通路和中脑-皮质通路的多巴胺受体而发挥抗精神病作用。

抗精神失常药ppt课件

抗精神失常药ppt课件
的耐受力
氯丙嗪、异丙嗪、哌替啶
不良反应
• 氯丙嗪安全范围大,但长期大量应用不良反应多 神经系统 心血管系统 内分泌系统 其他
•1. 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帕金森综合征(Parkinsonism):肌张力增高,
面容呆板,动作迟缓,肌肉震颤,流涎等
•静坐不能(Akathisia): 表现坐立不安,

反复徘徊
•4)加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
•加强麻醉药、镇静催眠药、镇痛药及乙 •醇的作用。上述药物与其合用时,应 •适当减量。
•5)内分泌系统
•促进
➢催乳素

• 抑制
➢促性腺激素
引起乳房肿大和泌乳
(减少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
使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 释放减少,引起排卵延迟。
➢生长激素 影响生长发育 ➢促皮质激素 皮质激素减少
•急性肌张力障碍(Acute dystonia):多在

• 药后的1~5天,出现强迫性张口,伸舌,斜
• •颈可,呼用吸胆运碱动障受碍体及阻吞断咽困药难安坦缓解
• 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 dyskinesia)
为口-面部不自主、有节律的刻板 运动,如口-舌-颈三联症,舔舌, 咀嚼等,也可表现为手足徐动症。
药理作用:
主要是锂离子发挥药理作用,治疗剂量对 躁狂症患者有效,但不影响正常人的精神 行为。
特别是对急性躁狂和轻度躁狂疗效较好。 对躁狂抑郁症也有效(起到“稳定情绪剂”
mood-stabilizing agent)。 长期应用可以减少躁狂症和抑郁症的复发.
•抑制去极化 •抑制脑内NA、DA释放, •促进其再摄取. •抑制AC、PLC • 总的效果: • 突触间隙NA、DA浓度下降: • “来路↓、去路↑”

药理学15抗精神失常药

药理学15抗精神失常药

【临床用途】
1.精神分裂症
对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有效,但无根治作用。
2.呕吐和顽固性呃逆 3.低温麻醉与人工冬眠: 用于中毒性休克、高热惊厥、严重感染、 严重创伤、甲状腺危象、烧伤等。
冬眠合剂的组成:
氯丙嗪、异丙嗪、哌替啶
人工冬眠疗法:冬眠合剂 + 物理降温 等产生冬眠深睡状态, 使体温降低,代 谢、耗氧量、器官活动减少, 对缺养耐 受力增加(使机体处于保护性抑制状 态)。
【不良反应】
1. 常见不良反应:
中枢抑制症状 M受体阻断效应:口干、便秘、视力模糊 ③α受体阻断效应:体位性低血压
【不良反应】
2.锥体外系反应:
(1)急性锥体外系运动障碍表现以下:
帕金森综合症(最常见); 静坐不能; 急性肌张力障碍 可用中枢性抗胆碱药(苯海索或东莨菪碱)而 不能用左旋多巴治疗。
D√、降温作用与环境温度无关
E、物理配合降温效果更佳
思考题
1. 氯丙嗪引起的直立性低血压应选何药治疗?为 什么? 2. 冬眠合剂的组成成分是什么?有何作用和用途? 3. 氯丙嗪长期治疗精神病时产生什么严重的不良 反应? 4. 氯丙嗪的止吐作用适用于哪些情况?
【不良反应】
(2)迟发性运动障碍 长期用药出现,停药后不消失,抗
胆碱药反加重症状。
【不良反应】
3. 过敏反应:
皮疹、皮炎、微胆管阻塞性黄疸、粒细胞减少
4. 精神异常 5. 内分泌紊乱:长期大量服用可出现多种内分
泌紊乱症状,包括乳房肿大泌乳,月经停止 等
6. 急性中毒:
昏睡、休克,冠心病患者易发生 抢救时升压宜用去甲肾上腺素
精神病人用药后,出现镇静、安定, 随后改善兴奋、躁动、幻觉、妄想、行为 紊乱等精神病症状。

中西医执业医师《药理学》考点:抗精神失常药

中西医执业医师《药理学》考点:抗精神失常药

中西医执业医师《药理学》考点:抗精神失常药2016年中西医执业医师《药理学》考点:抗精神失常药本病多涉及患者自身个体内的遗传(基因)系统存在异常。

即对症治疗,服用药物即消除症状。

共分为四类:长效镇静剂、抗躁狂症药、抗抑郁症药、抗焦虑症药。

【重点复习内容】1.氯丙嗪对体温的影响与阿司匹林不同,其抑制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

2.氯丙嗪引起的低血压、休克抢救时只能用去甲肾上腺素,禁用肾上腺素为什么?3.如何缓解氯丙嗪引起的.锥体外系的不良反应?4.碳酸锂治疗指数低,不良反应严重,用药时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模拟*模拟题】1.氯丙嗪抗精神病作用机制主要是A.阻断中枢多巴胺受体B.激动中枢M胆碱受体C.抑制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D.阻断中枢5-HT受体E.阻断中枢α肾上腺素受体答案:A2.氯丙嗪临床不用于A.甲状腺危象的辅助治疗B.精神分裂症或躁狂症C.晕动病引起呕吐D.加强镇痛药的作用E.人工冬眠疗法答案:C(3~5题共用备选答案)A.阻断D1、D2受体B.使突触间隙的NA浓度下降C.阻断N胆碱受体D.对心肌有奎尼丁样作用E.阻断中枢5-HT受体3.氯丙嗪答案:A4.丙米嗪答案:D5.碳酸锂答案:B6.下列对氯丙嗪叙述错误的是A.对刺激前庭引起的呕吐有效B.可使正常人体体温下降C.可加强苯二氮卓类药物的催眠作用D.可阻断脑内多巴胺受体E.可抑制促皮质激素的分泌答案:A【2016年中西医执业医师《药理学》考点:抗精神失常药】。

药理学课程大纲,目录

药理学课程大纲,目录

《药理学》编写大纲教学时数分配表建议56-72学时,《药理学》教材编写秘书:李意奇第一章药理学总论-绪言教学学时:1学时目的要求1.掌握药物、药理学概念,任务。

2.熟悉新药研发过程。

教学内容1.药理学性质与任务2.药物与药理学发展简史3.新药研发过程4.药理学研究方法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教学学时:3学时目的要求1.掌握药物的基本作用:药物作用、药理效应、药物作用两重性、对症治疗、对因治疗、不良反应。

药物的量效关系及:量反应、质反应、最小有效量、极量、半数有效量、半数致死量、效能、效应强度、治疗指数、安全范围。

2.熟悉受体的概念和特征。

3.了解受体类型及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的信号转导。

教学内容1.药物的基本作用:作用的基本表现、作用的选择性、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副反应、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

2.药物的量效关系:量效曲线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效能、效价强度及治疗指数、安全范围的概念和意义。

3.药物的作用机制:作用于受体及其它生理生化过程;受体理论,亲和力、内在活性与药物作用强度、效能、激动药、拮抗药和部分激动药的关系;亲和力参数pD2和拮抗参数pA2的概念;受体类型、受体的调节及第二信使在受体—效应之间的作用。

第三章药物代谢动力学教学学时:3学时目的要求1.掌握药物跨膜转运主要形式、特点及规律;基本概念:首关消除、肝药酶、肝肠循环、半衰期、表观分布容积、生物利用度、清除率和稳态浓度;一级消除动力学特点。

2.熟悉药物体内过程的基本规律。

3.了解药物的房室概念、多次用药的药时曲线。

教学内容1.药物的跨膜转运:药物跨膜转运的方式及其影响因素。

2.药物的吸收(首过消除)、分布(血脑屏障,胎盘屏障)、生物转化与排泄。

3.基本参数及概念:生物利用度、血药峰值浓度与稳定浓度、血浆半衰期、表观分布容积、房室模型、曲线下面积、清除率和消除速率常数等。

4.消除动力学:零级动力学、一级动力学与药物半衰期(t1/2)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抗精神失常药物

抗精神失常药物
可能机制:
抑制NA、DA从神经末梢的释放,并促其再摄取,使 突触间隙NA含量减少
干扰脑内磷脂酰肌醇系统的代谢(抑制肌醇的生成, 减少PIP2的含量) 影响Na+、Ca2+、Mg2+的分布,影响葡萄糖的代谢。
42
碳酸锂(lithium carbonate)
体内过程
吸收
口服吸收快而完全 脑、甲状腺、骨组织浓度高。
多塞平( doxepin)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
NA再摄取抑制药
地昔帕明(desipramine,去甲丙米嗪)
5-HT再摄取抑制药
氟西汀(amitriptyline,百忧解)
47
常用抗抑郁药为三环类: 米帕明(imipramiene,丙米嗪)、地昔帕明( Desipramine)、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多塞 平(Doxepin,多虑平)等
人 工 冬 眠
体温 基础代谢 组织耗氧量 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力
减轻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
适应证:严重的创伤、感染性休克、高热惊厥、 中枢性高热及甲状腺危象等的辅助 治疗。
30
〖Adverse reaction〗
常见不良反应 锥体外系反应
精神异常 过敏反应
惊厥或癫痫
急性中毒反应
31
1、常见不良反应
近年来应用重组DNA技术确定脑内存在5种DA 亚型受体,但在药理学上,D5符合D1,D3、D4 符合D2,因此分别称为:
D1样受体 ——
D2样受体 ——
D1、D5
D2、D3、D4
16
多巴胺能神经通路及主要功能
①黑质—纹状体通路(D1、D2样受体):是锥体外
系运动功能的高级中枢。
主要功能是调节人体的姿势、 DA↓——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症) 肌张力及协调肌肉运动,以协 助随意运动 DA↑——不自主运动(手足徐动症、舞蹈病)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抗精神失常药(药理学课件)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抗精神失常药(药理学课件)

二、抗 抑 郁 药
抑郁症:是一种情绪障碍, 发病时情绪低落,思维迟钝, 意志减退,动作和语言减少, 可成木僵状态,有的悲观厌 世,有自杀倾向。
治疗药物: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嗪和氟哌啶醇 )、
抗癫痫药(如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碳酸锂或枸 橼酸锂。
碳酸锂(lithium carbonate)
体内过程:口服吸收快,不与血浆蛋白结合,通过 血脑屏障较慢(2-3周显效)。主要经肾排泄,与 钠离子竞争重吸收。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主要用于躁狂症,有时也 用于抑郁症。对急性和轻度躁狂疗效显著,对精 神分裂症的兴奋躁动也有效。
抗精神病药
学习目标
➢ 具备守护群众生命安全的意识,主动学习精湛技 术,践行医者精神。
➢ 掌握氯丙嗪的作用,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和 注意事项,熟悉氯氮平、利培酮的临床应用。
➢ 能够正确指导基层群众应用抗精神病药,并具有 正确处理其不良反应的能力。
01
02
目录
03
04
吩噻嗪类 硫杂蒽类 丁酰苯类 其他类
3
这种药物能否用 其他同类药物替 代?
二、硫 杂 蒽 类
基本结构:与吩噻嗪类相似,但10位N换成了C。
氯普噻吨(chlorprothixene,泰尔登)
调整情绪、控制焦虑抑郁作用较强,但抗幻觉妄 想作用不如氯丙嗪。适用于伴有焦虑或抑郁状态的 精神分裂症、焦虑性神经官能症、更年期抑郁症。
氟哌噻吨(flupenthixol,三氟噻吨)
3. 低温麻醉与人工冬眠:与物理降温(冰袋、冰浴) 配合用于低温麻醉;与哌替啶和异丙嗪合用组成 冬眠合剂,使患者处于“人工冬眠状态”,辅助 治疗严重创伤、休克、甲亢危象等病症。
*冬眠合剂Ⅰ号: 氯丙嗪50mg+异丙嗪50mg+哌

护理学院第一学期 药理学各章复习题及答案

护理学院第一学期 药理学各章复习题及答案

护理学院2015-2016第一学期本科护理药理学复习题第二章药效学一、名词解释1.药物作用的选择性(p9)2.副反应(p10)3.毒性反应(p10)4.停药反应(p11)5.特异质反应(p11)6.半数有效量(p13)7.半数致死量(p10)8.治疗指数(p14)9.安全范围(p14) 10.激动药11.拮抗药二、选择题1.一女性因频发房性早搏服用普萘洛尔两月,近日感病情好转擅自停药后出现心慌、心律不齐加重,此现象属于A.副作用B.毒性反应C.停药反应(反跳)D.特异质反应E.后遗效应2.受体阻断剂的特点为:A.药物与受体无亲和力,有内在活性B.药物与受体有亲和力,有内在活性C.药物与受体无亲和力,无内在活性D.药物与受体有亲和力,无内在活性E..药物与受体有亲和力,有弱内在活性第三章药动学一、名词解释1.首过消除(p28) 2.肝药酶(p30) 3.药酶诱导剂(p30) 4.药酶抑制剂(p30) 5.肝肠循环(p31) 6.生物利用度(p34). 7。

半衰期(p36)二、填空题1.血浆半衰期(t1/2)是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连续多次给药时,必须经过 5 个t1/2才能达到稳态血药浓度。

2.酸性药物中毒后,促进排泄的方法是碱化体液。

3.药物的体内过程包括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

三、选择题1.药物首关消除主要发生于以下哪种给药途径A.口服给药B.舌下给药C.皮下给药D.静脉给药E.肌内注射2.用药的间隔时间主要取决于A.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B.药物的吸收速度C.药物的分布速度D.药物的消除速度E.药物的转化速度3.对充血性心衰患者,每日口服地高辛0.25mg,已知地高辛t1/2为33h,患者需几天才能有效?A.3dB.2dC.7dD.10dE.14d4.某药物的t1/2为2h,一次服药后需经几个h体内药物基本消除?A.15hB.10hC.6hD.20hE. 24h5.某药物的t1/2为3h,每隔1个半衰期给药1次,达稳态血药浓度时间是A.10hB.6hC.15hD.20hE.25h第五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一、填空题1.在神经末梢水解Ach的酶是胆碱酯酶。

15第十五篇-抗精神失常药

15第十五篇-抗精神失常药

3. 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 ↓→排卵延迟→月经延迟、闭经;
4.促皮质激素的释放↓→肾上腺皮质功能↓。
【临床应用】
1.精神分裂症
2.呕吐和顽固性呃逆
用于肠胃炎、放射病、恶性肿瘤和药物等原因引 起的各型呕吐及顽固性呃逆。 对晕动病引起的呕吐无效。 3.低温麻醉和人工冬眠: 冬眠合剂:氯丙嗪+异丙嗪+哌替啶
三氟拉嗪和氟奋乃静的中枢镇静作用较弱,且具有兴奋和 激活作用。除有明显的抗幻觉妄想作用外,此两药对行为退缩 、情感淡漠等症状有较好疗效,适用于精神分裂症偏执型和慢 性精神分裂症。
硫利达嗪有明显的镇静作用,抗幻觉妄想作用不如氯丙嗪 ,锥体外系副作用小,老年人易耐受,作用缓和为其优点。
其他吩噻嗪类特点比较
中脑-皮层通路 调控认知、思想、 感觉和推理能力
D2
中脑-边缘系统通路 调控情绪反应
结节-漏斗通路 调控垂体激素的分泌
氯丙嗪的抗精神病作用机制
阻断中脑 - 边缘系统和中脑 - 皮层两条 DA 能神经通路的 DA 受体,降低其过高的机能活 动而发挥抗精神病的作用。
(2) 镇吐作用:强大
小剂量:阻断催吐化学感受区的DA受体。
精 神 失 常
精神分裂症:妄想、幻觉 躁狂症 抑郁症 焦虑症
抗精神失常药物
抗精神病药物 (antipsychotic drugs) 抗躁狂症药物 (antimanic drugs) 抗抑郁症药物 (antidepressants) 抗焦虑症药物 (antianxiolytics)
精神分裂症
是以思维、情感、行为之间不协调,精神活动 与现实脱离为主要特征的常见精神病。
【不良反应】 1. 一般不良反应:嗜睡、无力、口干、食欲降低、鼻 塞、心动过速、视力模糊、便秘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中最常见的为精神分裂症。其次有躁狂症,抑郁症和焦虑症
精神分裂症
分为两型:
Ⅰ型 阳性症状为主(幻觉、妄想)
Ⅱ型
阴性症状为主(情感淡漠,主动性 缺乏)
对Ⅰ型疗效好, Ⅱ型疗效差/无效
一、精神分裂症:
多见青春期,40岁以后少见,感觉清楚,思维 明显障碍,往往生活在幻想中,生活与外界环境不 协调,生活不自理(不洗脸、不洗澡、不理发、闷
癫痫、昏迷、肝功能不全、冠心病、乳腺增生、乳腺癌患者.
8、急性中毒
一次吞服大剂量氯丙嗪,可致急性中毒,出现昏睡、血压下降 至休克,并出现心肌损害、心电图异常(P-R间期或Q-T间期 延长,T波低平或倒置),应立即停药,对症处理。或用DA 受体激动药(溴隐亭)对抗及支持疗法。 禁忌证:癫痫、昏迷、肝功低下 慎用:老年人、冠心病(易致猝死)
氯氮平
作用特点
1.本品属苯二氮卓类,为一广谱抗精神病药。 2.抗精神病作用机制为: 3.阻断5-HT受体和D2受体→协调5-HT和DA系统的相互 平衡→而发挥治疗作用,被称为5-HT-DA受体拮抗药。
作用较强,对其他药物无效者常能奏效。有镇静催眠作 用,能较快控制各种类型精神分裂症的兴奋躁动、幻觉、 妄想、焦虑不安、木僵等症状。而对情感淡漠、逻辑思 维障碍等作用差。亦用于治疗躁狂症病人。
对长期应用经典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嗪)而引起的迟发 性运动障碍也有明显改善作用。
不良反应:
几无锥体外系反应,亦无内分泌方面不良反应,严重 的是产生粒细胞减少或缺乏。此不良反应机制复杂,有 遗传因素,免疫异常,也有直接毒性。多发生在用药开 始阶段,及时发现,立即停药,并积极抢救(如使用抗 生素,输白细胞或输 血,适当使用糖皮质激素),常可 渡过危险而恢复。
2、镇吐作用
(1)氯丙嗪有较强的镇吐作用(除不能对抗前庭刺激 引起的呕吐外--晕动症)。 (2)小剂量抑制延脑催吐化学感受区(CTZ) D2受 体,引起的呕吐。 (3)大剂量直接抑制呕吐中枢,所以对顽固性呃逆有 效。
3、影响体温调节
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失灵.氯丙嗪不仅降 低发热体温,而且也能降低正常体温. 降温作用随外界环 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故不恒定。作为 人工冬眠疗法。
动物试验证明:
氯丙嗪能明显减少自发活动,易诱导入睡, 但动物对刺激有良好的觉醒反应,与巴比妥类催眠 药不同,加大剂量也不引起麻醉;能减少动物的攻 击行为,使之驯服,易于接近。
作用机制: 1.氯丙嗪抗精神病作用主要是通过阻断中脑边缘系统和中
脑皮层通路的D2样受体而发挥疗效。 2.值得提出的是,多种抗精神病药物在发挥疗效时,却不 同程度地引起锥体外系的副作用,这是由于阻断黑质—纹 状体通路的D2样受体所致。
值得注意的是D4 亚型受体特异性地存这两条DA通路。 尤其是在中脑边缘系统通路和中脑皮层系统通路D4 亚型 存在较多,也证实这一点。
新近报道,尸检结果发现
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内D4 亚型受体上调高达600%, 表明D4 亚型受体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目前发现氯氮平对其具有高亲和力,这是十分富有 意义的发现。
药物的相互作用
1、与抗胆碱药物和约易加重不良反应。
2、与肾上腺素用合可翻转升压作用。 3、与瓜乙啶合用可减弱其降压作用。 4、与β受体阻断药及钙通道阻滞和约可导致低血
压。 5、与中枢抑制药合用可加强中枢抑制作用。 6、可加强乙醇和利尿药的作用。
其他吩噻嗪类药物
奋乃静(perpheenazine):作用缓和,具有镇静作用,心 血管、肝脏及造血系统副作用比氯丙嗪轻。 三氟拉嗪(trifluoperazine)、氟奋乃静(fluphenazine): 二者镇静作用弱,具有明显抗幻觉妄想作用,适用于 偏执型和慢性精分症。 硫利达嗪(thioridazine):镇静作用明显,锥体外系 副作用小,老年人易耐受,作用缓和等优点。
常用抗精神失常药物
抗精神病药
吩噻嗪类 氯丙嗪 硫杂蒽类 氯普噻吨 丁酰苯类 氟哌啶醇 其它药 五氟利多
抗躁狂药 抗抑郁药
碳酸锂 米帕明 、 氟西汀
抗焦虑药 苯二氮卓类 丁螺环酮
一、抗精神病药 (antipsychotic drugs)
治精神分裂症和其它抗精神失常的药物.
分类:

二甲胺类 氯丙嗪*
药理作用及机制:
(一)CNS的作用
1、神经安定作用(neuroleptic effect,抗精神病作用) 氯丙嗪有较强的中枢抑制作用。 正常人用药后出现镇静和安定作用,但易唤醒,无后遗效应。 病人用药后,在不引起镇静的作用下,答话缓滞,能迅速控 制兴奋躁动;继续用药可使幻觉、妄想、 攻击行为、燥狂症 状消失,从而恢复理智。
二、硫杂蒽类
氯普噻吨(chlorprothixene,泰尔登) 作用特点:其调整情绪,控制焦虑抑郁的作用较氯 丙嗪强。但抗幻觉妄想作用不如氯丙嗪,抗肾上腺 素与抗胆碱作用较弱,故不良反应较轻,锥体外系 症状也较少。 临床用于:带有强迫状态或焦虑抑郁情绪的精分症 患者。
三、丁酰苯类
氟哌啶醇 (haloperidol)
临床应用:
1、治疗精神分裂症
主要用于Ⅰ型精神分裂症,对 Ⅱ型疗效差甚至加 重病情。对急性患者效果显著,对慢性疗效差, 不能根治,需长期用药甚至终生治疗。
2、治疗神经官能症
对焦虑、紧张、不安、失眠有效(小剂量)
3、呕吐和顽固性呃逆
1.多种药物(强心苷、吗啡、四环素等)及各种疾 病(尿毒症、恶性肿瘤)引起的呕吐 2.对晕动症(晕车、船)所致的呕吐无效,前庭刺 激引起,应用抗组胺药止呕。 3. 治疗顽固性呃逆
4、人工冬眠:
①可使患者深睡,↓降低体温、↓基础代谢、组织耗氧量↓。 ②↑增强患者对缺O2的耐受力。 ③↓降低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性,有利于危重患者度过 缺氧、缺能阶段,为进行其它抢救措施赢得时间。
例如:
严重创伤、感染性休克、高热惊厥、中枢性 高热及甲状腺危象等辅助治疗。
不良反应 Adverse effects
1.—般不良反应
中枢抑制症状(嗜睡、淡漠、无力等)。 M--受体阻断症状(口干、便秘、视力模糊等)。 α--受体阻断症状(体位性低血压)。 禁忌证:青光眼
2.锥体外系反应
① 帕金森综合征: 肌张力增高,面具脸,动作迟缓,肌震颤, 流涎. ② 急性肌张力障碍: 病人张口,伸舌,斜颈,呼吸运动障碍. ③静坐不能: 患者坐立不安,反复徘徊.以上三种症状用 苯海索治疗. ④迟发性运动障碍: 表现不自主,节律性刻板运动,出现 口-舌-颊三联症.病人吸吮,舐舌,咀嚼.及时停药可恢复.用 苯海索可加重.原因与长期阻断DA受体,DA受体数目增加.
作用特点 选择性阻断D2样受体,有很强的抗精神病作用
,但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高,程度严重,能明显 控制各种精神运动兴奋作用,同时对慢性症状有 较好疗效。
氟哌利多(droperidol)
作用特点:作用与氟哌啶醇基本相似。临床主要用于增强 镇痛药的作用。 与芬太尼配合使用,使病人处于一种特殊的麻醉状态:痛 觉消失、精神恍惚,对环境淡漠,被称为神经阻滞镇痛术 (neuroleptanalgesia),作为一种外科麻醉,可以进行小的手术, 如烧伤清创、窥镜检查、造影等,其特点是集镇痛、安定、

吩噻嗪类
哌嗪类 奋乃静

哌啶类 硫利达嗪
精 神
硫杂蒽类
泰尔登

丁酰苯类
氟哌啶醇

其他药物
五氟利多
常用吩噻嗪类药的化学结构
一、吩噻嗪类
由硫,氮原 子联结两个 苯环 的三环化合 物,根据其 侧链基团不 同,分为:
氯丙嗪(chlorpromazine 冬眠灵)
是传统的抗精神病药,氯丙嗪对多种受体有阻断作用, 所以,作用广泛而复杂。 可阻断:
机制:
1.阻断黑质—纹状体D2样受体,胆碱能神经功能增强所致, 药物减量,停药可减轻或消除;可用中枢抗胆碱药缓解。 2.部分患者长期用药后还可引起一种特殊而持久的运动障碍 ——迟发性运动障碍表现:头面部不自主刻板运动,舞蹈样 手足徐动症,停药后长期不消失,目前尚难治疗。
3. 过敏反应: 皮疹,皮炎,肝细胞内微胆管阻塞性黄疸. 4. 中毒: 一次服用氯丙嗪1-2 g 发生中毒,昏睡,血压下降. 5.内分泌紊乱 长期用药可致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如乳腺增大、泌 乳、闭经、抑制儿童生长等。 6、精神异常 如:意识障碍、萎靡、淡漠、兴奋、躁动、消极、抑 郁、幻觉及妄想等。 7、惊厥与癫痫 用药期间出现局部或全身抽搐;脑电图异常,所以 有惊厥或癫痫者慎用。 禁忌证:
坐、乱猜想) 。
所谓“分裂”即病人的精神活动和行为之间不协 调与客观现实相脱离为主要特征。
二、躁狂症:
洋洋自得、思维敏捷,信口开河,遇事大发 雷霆,但缺乏中心思想,情绪过度高涨。
三、抑郁症:
整日愁眉苦脸,对周围发生的事情不感兴趣,自卑自 责,企图自杀,情绪过度低落。所以:在药物控制症状下 +综合治疗(心理治疗、工作调整、改善环境等)。
4、加强中枢抑制药作用:可加强麻醉药,镇 痛药等作用. 5、影响锥体外系功能
阻断黑质--纹状体通路的D2受体,胆碱能神经占优势, 出现锥体外系症状,如类帕金森综合症。
二、.植物神经系统 氯丙嗪具有α受体阻断作用和M受体阻断作
用. α受体阻断,抑制血管运动中枢,扩张血管平滑
肌.引起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抗M受体——引起口干、便秘、视力模糊
结节——漏斗通路主要存在D2样受体中的D2 亚型。多巴胺能神经通路及主要功能
中脑-皮层系统: 调节认知、思想、感觉、 理解、推理能力
中脑-边缘系统:调控情绪和感情表达活动
下丘脑-漏斗柄-垂体: 调控垂体激素分泌
(结节-漏斗〕
体温调节
黑质-纹状体:调控锥体外系运动功能
延髓化学感受区 (呕吐中枢)
调控呕吐反应
镇.吐、抗休克作用于一体。也可用于麻醉前给药、镇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