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两弹一星的爱国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学森两弹一星的爱国故事钱学森,1911~2009年,浙江省杭州市人。中共党员。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著名火箭专家。
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5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第二年获硕士学位。后入加州理工学院,1938年获得航空、数学博
士学位后留校任教,从事应用力学和火箭导弹研究。1947~1955年
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1955年10月回国,历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长、院长,七机部副部长,国防科委副主席,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第三届中国科协主席,第六至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九至第十二届中共中央候补委员,解放军总装备部科学技术委员会高级顾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等职。
1956年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意见书》,为中国火箭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在应用力学、工程控制论、系统工程等诸多领域取得了出色的研究成果。在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组织领导与推动飞速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1957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79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198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989年获小罗克维尔奖章和世界级科学与工程名人称号;1991年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和一级劳模奖章;1999年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一他永远活在人民的心里
2009年10月31日,那是个黑色的日子,华夏民族科坛上的一颗巨星陨落了,一时苍天悲号,大地震颤,人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来到钱学森院士的灵堂,来与这位科坛泰斗的遗体告别。
大雪纷纷扬扬下个不停,洒落在长长的挽联上,仿佛在诉说着这位科学巨匠心中几十年来冰清玉洁的情怀,又仿佛寄托着人们对这位元勋的绵绵哀思……
8平方米的住房客厅,不曾到过钱老家的人怎能相信?这就是曾经被美国人称为一人抵得上五个师的兵力的中国航天之父,几十年来安居乐业的地方?
然而,答案是肯定的,这位龙的传人,当初放弃了美国优厚的生活待遇,铁着心要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来,就是要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祖国人民。
几十年来,他呕心沥血,脚踏实地,在中国航天这条充满荆棘与挑战的道路上,带领广大的科研人员,用自己的智慧和心血创造了祖国航天的一个个奇迹。新中国的许多第一都和他的名字紧紧地连在一起。
1960年11月5日,我国仿制的近程导弹“1059”发射成功。
1964年6月29日,我国自行设计和研制的中近程导弹首次发射成功。
1966年10月27日,我国导弹核武器首次试验成功。
1966年12月26日,我国自行研制的中程导弹首飞试验成功。
1970年1月30日,我国自行研制的中远程导弹首次飞行试验成
功。
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一号”火箭成功地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从此拉开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
1980年5月18日,我国自行研制的远程洲际导弹首次全程飞行试验成功。
1982年10月12日,我国自行研制的固体导弹,首次在水下核潜艇上发射试验成功。
……
这一切的一切,都与钱学森这位杰出的爱国科学家分不开。他家的墙上悬挂的“汉柏秦松骨气商彝夏鼎精神”条幅诠释了这位老人人
生的全部意义。
钱学森老人虽然走了,但是他光辉的形象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他那杰出的爱国精神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
二接受启蒙教育
1911年12月,钱学森降生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杭州。其父钱均夫早年东渡日本,学成归国,在北京当时的教育部任职。
钱学森的降生,给钱均夫的一家带来了欢乐,也带来了希望。钱均夫下决心要把儿子培养成才,为国家和人民干一番事业。
只有3岁的钱学森就被父亲带到了北京,送进了蒙养院(幼儿园),让其较早地接受启蒙教育。他小学进了女师大附小。钱学森在那里学习用功,关心集体,团结同学,勤做好事,并善于动脑,常得到老师
的表扬。
钱均夫夫妇非常注重孩子的健康成长,每到星期天,就给儿子讲辛亥革命的故事,讲中英鸦片战争,讲中日甲午战争——这些历史故事,深深地印在钱学森幼小的心灵上。
他天真地对父亲说:“我要好好读书,将来一定要为中华民族做贡献!”
他牢牢记住了父亲的话,读书是为了学本领,为了祖国的前途和命运。
他天生聪颖,又喜欢阅读自然科学类书籍和科学家传记,他特别崇拜为人类做出过贡献的科学家,特别是自然科学大师爱因斯坦和苏联十月革命的领袖列宁,并把他们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
钱均夫对儿子循循善诱,常给他买些科普书籍,让他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这对他的成长影响非常大。
三在学术上超过了导师
1935年8月,钱学森告别了父母,告别了亲友,告别了灾难深重的祖国,与几位学友一起,远渡重洋,来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国,进了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攻读飞机制造专业。
离开祖国的那天,他站在美国邮船的甲板上,凝望着波浪滔天的太平洋海面,听着嘎嘎哀鸣的海鸥从头顶掠过,心里犹如大海的波浪久久不能平静。他想到了豺狼当道、任人宰割的旧中国正在痛苦中呻吟,心里充满了无限的惆怅,他发誓一定要学成归国。
麻省理工学院是美国的名牌大学,世界各地的尖子云集那里,竞
争十分激烈。钱学森在那里争分夺秒,勤奋学习,成绩不但比美国的学生好,而且比同班的其他外国留学生也好。他样样出类拔萃,第二年就获得了硕士学位。
不久,钱学森又进入了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学习,他在求知的阶梯上登得比谁都快。他说:“我的故乡遭蹂躏,祖国人民正在受苦受难。一想到这,我的心就在流血,我怎么好苟延人生呢?”
1939年,钱学森又获得了航空、数学博士学位。这位不凡的东方学子,一下被美国校方看中,让他留校任教。
接着他被聘为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助理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冯·卡门十分赏识钱学森的才干,让钱学森做他的助手。
钱学森没有辜负导师的栽培与厚望,他在近代力学和喷气推进方面的科学研究,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成为欧美当时颇有名望的科学家。
1949年,钱学森在异国他乡欣悉新中国成立的消息,激动得热泪直流,他高兴地说:“我看到了祖国的希望,我要坚决回到祖国去!”
然而,美国人是不会让钱学森回国的,他们千方百计把钱学森软禁了整整五年,钱学森在异国他乡度日如年,人也憔悴了好多。
1955年8月1日,中美大使级会谈在日内瓦举行。这是个难得的机会,我国王炳南大使按周总理指示,与美方进行了严正交涉,揭露了美方的卑鄙手段,迫使美国政府不得不让钱学森离美回国。
阔别祖国20年的钱学森,在1955年10月8日,带着家人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