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病的中医诊治

合集下载

中华医学会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中华医学会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中华医学会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如下:
一、气滞血瘀型
【证候特点】
乳房胀痛,针刺样疼痛,疼痛部位常在乳房下段或乳晕周围,常有轻
微肿胀,疼痛可随情绪波动而加重,月经前疼痛加剧。

经期出现深红
色或暗红色经血,经血量较多,经期延长,经后不净。

质地偏硬,以
右乳为多。

【证候分型】
1.气滞血瘀夹阻型
2.气滞血瘀瘀阻型
3.气滞血瘀乳结型
二、肝郁气滞型
【证候特点】
乳房刺痛、酸胀、肿痛,疼痛部位不定,常涉及乳头、乳罩线等,常
伴乳房胀痛、乳汁不畅、口苦胁痛,情绪易激动,情绪不稳定。

经前
乳房胀痛加重。

白带多而黏稠,经期少量,月经来潮延迟,或者经期
紊乱。

【证候分型】
1.肝郁气滞夹热型
2.肝郁气滞瘀阻型
三、脾虚湿困型
【证候特点】
两乳胀痛、重,触之软或有块感,疼痛常在乳房上段或位置,乳房密
度相对增高。

苔腻,脉濡缓,容易疲乏,畏寒,食少便溏,面色萎黄,或有浮肿。

【证候分型】
1.脾虚湿困型
2.脾虚湿困化瘀型
四、肾虚血瘀型
【证候特点】
两乳块硬有扪之而不易活动的感觉,肿大持续时间长,疼痛感不明显,或者疼痛部位不定,乳晕皮肤发黄暗,乳头反应减弱,月经少或无经色,色暗或色淡,经期不修改,带下色黄,或无带下。

【证候分型】
1.肾阴虚血瘀型
2.肾阳虚血瘀型
以上内容为中医辨证分型标准,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还需根据患
者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

建议患者及时就诊,接受专业医生的指导
和治疗。

外科 乳癖 (乳腺增生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外科 乳癖 (乳腺增生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乳癖(乳腺增生病)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外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2012年)。

临床表现:乳房有不同程度的胀痛、刺痛或隐痛,可放射至腋下、肩背部,可与月经、情绪变化有相关性;一侧或双侧乳房发生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形态多样的肿块,肿块可分散于整个乳房,与四周组织界限不清,与皮肤或深部组织不粘连,推之可动,有触痛,可随情绪及月经周期的变化而消长,部分患者可有溢液或瘙痒。

影像学检查:乳腺钼靶X线检查:显示病变呈现棉花团或毛玻璃状、边缘模糊不清的密度增高影,或见条索样结缔组织穿越其间。

超声检查:双侧或单侧乳腺体积增大,但边界光滑完整;内部质地及结构紊乱,回声分布不均,呈粗大光点或光斑。

病理学可明确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临床诊疗指南》乳腺增生病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2006年)。

临床表现:(1)乳房胀痛:特点是疼痛与月经周期有关。

往往在月经前(一般月经来潮前7天左右)疼痛加重,月经来潮后减轻或消失,但病程较长者以上规律可消失。

(2)乳房肿物:一侧或二侧乳腺有弥漫性增厚,呈颗粒状、结节状或片状,增厚区与周围乳腺组织分界不明显,质地韧,有弹性,可活动,以外上象限为多,可伴有触痛。

少数病人可有乳头溢液,为无色或黄色。

腋窝无肿大淋巴结。

辅助检查:乳腺彩超、钼靶摄片、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切除或切取活检均有助于诊断。

(二)证候诊断1.肝郁气滞证:多见于青年妇女,乳房疼痛为主要表现,多为胀痛,偶有刺痛,肿块、疼痛与月经周期、情志变化密切相关,经前或情绪不佳时加重,经后减轻。

常伴胸胁胀痛,烦躁易怒。

舌质淡红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2.痰瘀互结证:一侧或双侧乳房出现边界不清的坚实肿块,质韧或韧硬,肿块可有刺痛、胀痛或无自觉痛,肿块和疼痛与月经变化不甚相关。

月经可正常,部分月经愆期,或经潮不畅、色暗有块,或伴痛经。

舌淡暗或暗红有瘀斑,舌下脉络青紫粗张,苔白或腻,脉涩、弦或滑。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观察与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观察与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观察与分析乳腺增生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其主要特征是乳房组织的增生和增厚。

中西医结合作为一种综合治疗方法,已逐渐被广泛应用于乳腺增生的临床治疗中。

本文将对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观察与分析进行探讨。

1. 乳腺增生的中医解读中医认为,乳腺增生多与体内气血不畅、湿热蕴结、情志不调等因素有关。

传统中医治疗乳腺增生主要采用疏导经络、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方法,常用的中药包括柴胡、白芍、丹参等。

2. 西医对乳腺增生的认识西医认为,乳腺增生是由于雌激素水平不平衡引起的。

治疗乳腺增生的常见西医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放疗等。

药物治疗主要以抑制雌激素的合成和排泄为主,如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3.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观察在临床实践中,许多医生尝试将中西医结合治疗应用于乳腺增生的治疗中,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通过观察多个临床病例可以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可以综合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气血循环,减轻病人的症状。

4.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的效果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的效果是可以得到统计学分析的。

根据一定的统计方法,可以对多组疗效进行比较,从而验证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

通过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数据,可以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一治疗方法。

5.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的优势与争议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的优势在于可以综合运用中西医各自的优点,最大限度地发挥治疗效果。

同时,该方法也存在一定的争议,主要集中在治疗机制的科学性和临床操作的规范性方面。

6. 发展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的前景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未来,可以从中西医治疗乳腺增生的机制、疗效评估和规范操作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进一步完善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

总之,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是一种综合治疗方法,通过综合运用中西医各自的优点,在治疗乳腺增生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中医药对乳腺增生的辨证施治方案

中医药对乳腺增生的辨证施治方案

中医药对乳腺增生的辨证施治方案乳腺增生是一种常见的女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乳房胀痛、结节、乳头溢液等症状。

中医药作为一种独特的医学体系,对乳腺增生有着独特的辨证施治方案。

一、辨证分型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首先要进行辨证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情特点,可以将乳腺增生分为气滞血瘀型、痰湿凝滞型、肝郁脾虚型等不同类型。

气滞血瘀型乳腺增生主要表现为乳房胀痛、结节硬块、经期不调等症状。

治疗上以活血化瘀为主,常用药物有当归、川芎、红花等。

痰湿凝滞型乳腺增生主要表现为乳房胀满、乳头溢液、乳房胀痛等症状。

治疗上以祛痰化湿为主,常用药物有半夏、茯苓、白术等。

肝郁脾虚型乳腺增生主要表现为乳房胀痛、情绪波动、乳房结节等症状。

治疗上以调理肝气、健脾益气为主,常用药物有柴胡、白芍、党参等。

二、中药治疗1. 当归川芎汤当归川芎汤是治疗气滞血瘀型乳腺增生的常用方剂。

当归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川芎具有活血通络的作用。

两者配伍能够改善乳腺血液循环,缓解乳房胀痛的症状。

2. 半夏茯苓丸半夏茯苓丸是治疗痰湿凝滞型乳腺增生的常用方剂。

半夏能够降逆气、化痰湿,茯苓具有利水消肿的作用。

两者配伍能够改善乳房湿气积聚的情况,缓解乳房胀满的症状。

3. 柴胡白芍党参汤柴胡白芍党参汤是治疗肝郁脾虚型乳腺增生的常用方剂。

柴胡具有疏肝解郁的作用,白芍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党参具有益气健脾的作用。

三者配伍能够调理肝气、健脾益气,改善乳房结节的情况。

三、配合针灸疗法除了中药治疗,针灸也是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的重要方法之一。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足太阴肺经等。

针灸能够通过调理经络,改善乳腺的血液循环,缓解乳房胀痛、结节等症状。

四、注意饮食调理在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过程中,饮食调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建议患者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保持饮食均衡。

此外,避免情绪波动、保持心情舒畅也对乳腺增生的治疗有着重要的帮助。

总之,中医药对乳腺增生具有独特的辨证施治方案。

通过辨证分型,选用适合的中药方剂,配合针灸疗法和饮食调理,可以有效缓解乳房胀痛、结节等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乳腺增生的中医辨证施护

乳腺增生的中医辨证施护

乳腺增生的中医辨证施护乳腺增生是指女性乳房组织发生增生性病变的一种常见疾病。

中医学认为,乳腺增生主要与体内的肝郁气滞、气血运行不畅以及湿热蕴结等因素相关。

通过中医辨证施护,可以有效缓解和治疗乳腺增生的症状。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探讨乳腺增生的辨证施护方法。

一、辨证要点中医辨证施护乳腺增生的核心是辨证施治,即根据不同的症状和体质,确定适合的治疗方案。

主要的辨证要点如下:1. 气滞血瘀型:乳房胀痛明显,且有胸闷、情绪烦躁的表现。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细。

2. 湿热蕴结型:乳房胀痛并伴有难以触摸到的结块,且常有乳头瘙痒、分泌物增多、口苦口干等症状。

舌苔黄腻,脉滑数。

3. 气虚血瘀型:乳腺增生病程较长,乳房胀痛轻微,乳腺组织多为结节状,乳头无分泌物。

舌质淡白,脉细弱。

二、中医治疗方法1. 活血化瘀法:对于气滞血瘀型乳腺增生,可以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来缓解症状。

常用的中药有川芎、红花、当归等,可以药物煎煮后外敷患处,也可以口服。

同时,还可以根据个体情况,结合适量的按摩、艾灸等辅助治疗。

2. 清热解毒法:对于湿热蕴结型乳腺增生,可采用清热解毒的中药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金银花、赤芍等,能够清热解毒,疏散湿热。

此外,饮食上宜少吃辛辣、油腻食物,多喝凉茶、绿茶等有清热解毒作用的饮品。

3. 益气活血法:对于气虚血瘀型乳腺增生,可采用益气活血的中药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人参、黄芪、桃仁等,能够补益气血,活血化瘀。

此外,还可以结合针灸、拔罐等治疗方法,以加强疗效。

三、日常护理方法除了中医治疗外,乳腺增生的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护理,有助于缓解症状和预防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1. 饮食调理:患者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豆类等富含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2. 心理疏导:乳腺增生与情绪变化密切相关,患者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紧张或焦虑。

可以通过运动、听音乐、读书等方式进行自我调节。

外科乳癖乳腺增生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外科乳癖乳腺增生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外科乳癖乳腺增生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乳癖(乳腺增生病)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外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2012年)。

临床表现:乳房有不同程度的胀痛、刺痛或隐痛,可放射至腋下、肩背部,可与月经、情绪变化有相关性;一侧或双侧乳房发生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形态多样的肿块,肿块可分散于整个乳房,与四周组织界限不清,与皮肤或深部组织不粘连,推之可动,有触痛,可随情绪及月经周期的变化而消长,部分患者可有溢液或瘙痒。

影像学检查:乳腺钼靶X线检查:显示病变呈现棉花团或毛玻璃状、边缘模糊不清的密度增高影,或见条索样结缔组织穿越其间。

超声检查:双侧或单侧乳腺体积增大,但边界光滑完整;内部质地及结构紊乱,回声分布不均,呈粗大光点或光斑。

病理学可明确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临床诊疗指南》乳腺增生病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2006年)。

临床表现:(1)乳房胀痛:特点是疼痛与月经周期有关。

往往在月经前(一般月经来潮前7天左右)疼痛加重,月经来潮后减轻或消失,但病程较长者以上规律可消失。

(2)乳房肿物:一侧或二侧乳腺有弥漫性增厚,呈颗粒状、结节状或片状,增厚区与周围乳腺组织分界不明显,质地韧,有弹性,可活动,以外上象限为多,可伴有触痛。

少数病人可有乳头溢液,为无色或黄色。

腋窝无肿大淋巴结。

辅助检查:乳腺彩超、钼靶摄片、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切除或切取活检均有助于诊断。

(二)证候诊断1.肝郁气滞证:多见于青年妇女,乳房疼痛为主要表现,多为胀痛,偶有刺痛,肿块、疼痛与月经周期、情志变化密切相关,经前或情绪不佳时加重,经后减轻。

常伴胸胁胀痛,烦躁易怒。

舌质淡红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2.痰瘀互结证:一侧或双侧乳房出现边界不清的坚实肿块,质韧或韧硬,肿块可有刺痛、胀痛或无自觉痛,肿块和疼痛与月经变化不甚相关。

乳腺增生的中医治疗方法和效果评估

乳腺增生的中医治疗方法和效果评估

乳腺增生的中医治疗方法和效果评估乳腺增生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疾病,特别是在女性中更为常见。

中医学认为,乳腺增生主要与体内气血失调、肝郁气滞、痰湿内蕴等因素有关。

在中医治疗乳腺增生时,通常采用中药治疗、针灸或拔罐疗法等综合手段。

本文将探讨乳腺增生的中医治疗方法及其效果评估。

一、中医治疗方法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乳腺增生是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根据个体的病情,中医医师会针对气血失调、肝郁气滞、痰湿内蕴等不同的病机,开具个体化的中药方剂。

常用的中药有白芍、丹参、川芎、当归等,这些中药具有调节气血、活血化瘀、舒肝理气等功效,对乳腺增生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2. 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传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乳腺增生的治疗也有一定的疗效。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等。

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活血化瘀、调整体内的气血运行,缓解乳腺增生的症状。

3. 拔罐疗法:拔罐疗法是中医疗法中常用的一种外治手段。

通过在患者体表特定穴位上附着罐子,将罐子内的空气抽出,形成负压,从而产生吸引力,调节气血运行。

对于乳腺增生引起的乳房胀痛、结块等症状,拔罐疗法可以帮助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症状。

二、中医治疗效果评估1. 疗效评估指标: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可以从症状缓解、体征改善和相关检查结果等方面进行评估。

常用的疗效指标包括疼痛缓解程度、乳腺肿块大小变化、乳腺触痛点数改善等。

2. 疗效评估方法:评估乳腺增生中医治疗效果可以采用病情问诊、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相结合的方法。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应及时记录,比如疼痛的程度、触痛点的数目等。

同时,可以通过乳腺超声、乳腺X线等辅助检查来评估治疗效果。

3. 效果评估标准: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的效果评估标准一般包括显效、有效、无效等级别。

显效是指明显缓解或症状明显减轻;有效是指症状有所缓解,体征有所改善;无效则是指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变化。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的效果评估不仅仅局限于上述指标,还应综合患者的整体状况、心理状态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女性乳腺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女性乳腺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女性乳腺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乳腺疾病是女性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给女性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诸多困扰。

中医在诊治乳腺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丰富的经验。

中医认为,乳腺疾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倦内伤、冲任失调等。

从中医辨证论治的角度来看,常见的乳腺疾病主要包括乳腺增生、乳腺炎、乳腺纤维瘤等。

乳腺增生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乳腺疾病。

中医将其分为肝郁气滞型、痰瘀互结型、冲任失调型等不同证型。

肝郁气滞型的患者,往往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乳房胀痛且肿块随喜怒消长,伴有胸闷胁胀、善太息等症状。

治疗上以疏肝理气、散结止痛为主,常用方剂如逍遥散加减。

痰瘀互结型的患者,乳房肿块质地较硬,伴有刺痛,舌紫暗或有瘀斑,苔白腻。

治疗需活血化瘀、祛痰软坚,可选用失笑散合二陈汤加减。

冲任失调型的患者,多表现为乳房肿块月经前加重,经后减轻,伴有腰酸乏力、月经失调等。

治疗以调摄冲任为主,方用二仙汤合四物汤加减。

乳腺炎在中医中称为“乳痈”,多因乳汁淤积、肝郁胃热或外感邪毒所致。

初期表现为乳房肿胀疼痛,皮色微红或不红,乳汁排泄不畅,伴有恶寒发热、头痛等症状。

此时应以通乳消肿、清热解毒为治则,可用瓜蒌牛蒡汤加减。

若病情发展,乳房肿块增大,疼痛加剧,高热不退,可能形成脓肿,此时则需切开排脓,并配合清热解毒、托里透脓的中药治疗。

乳腺纤维瘤在中医属于“乳核”范畴。

多由肝气郁结、血瘀痰凝所致。

患者乳房内可触及单个或多个肿块,质地坚韧,表面光滑,活动度好,一般无明显疼痛。

治疗以疏肝解郁、化痰散结为主,可选用逍遥散合海藻玉壶汤加减。

除了上述的辨证分型和治疗方法,中医在治疗乳腺疾病时还注重整体调理。

情志因素在乳腺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现代女性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情志不畅则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结于乳络而发病。

因此,保持心情舒畅对于预防和治疗乳腺疾病至关重要。

饮食方面,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肥甘厚腻之品,以防内生痰湿,阻滞乳络。

中医辨证论治乳腺增生的经验总结

中医辨证论治乳腺增生的经验总结

中医辨证论治乳腺增生的经验总结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乳腺增生在女性中日益普遍。

中医学认为,乳腺增生是由气滞血瘀、肝郁化热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因此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的重要方法。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中医医生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将对中医辨证论治乳腺增生的经验进行总结。

一、乳腺增生的辨证类型1. 气滞血瘀型气滞血瘀是乳腺增生的常见证型,患者常伴有乳房胀痛、乳块明显、经前加重等症状。

治疗时可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川芎、当归、红花等,同时可运用针灸疗法,如血分通经、气分升降等。

2. 肝郁化热型肝郁化热型是乳腺增生的常见证型,患者常伴有乳房胀痛、乳块不明显、情绪焦躁等症状。

治疗时可选用清热解郁的中药,如丹参、柴胡等,同时可运用耳针疗法,如祛火降压等。

3. 气滞湿阻型气滞湿阻型是乳腺增生的常见证型,患者常伴有乳房沉重、乳块较软、不适加重于下半月经期等症状。

治疗时可选用理气利湿的中药,如香附、苍术等,同时可运用艾灸疗法,如温经散寒等。

4. 脾虚湿困型脾虚湿困型是乳腺增生的常见证型,患者常伴有乳房疼痛无块、舌苔厚腻、食欲不振等症状。

治疗时可选用健脾祛湿的中药,如党参、茯苓等,同时可运用推拿疗法,如脾胃调气等。

二、中医辨证论治乳腺增生的经验1. 综合调理中医治疗乳腺增生强调整体调理,不仅要针对乳腺病变进行治疗,还要注重调节患者的情绪、饮食和生活习惯等因素。

例如建议患者避免寒冷刺激、情绪波动等有利于病情恶化的因素,同时鼓励患者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等。

2. 中药治疗中医常常采用中药疗法治疗乳腺增生,根据辨证施治原则,选用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郁、理气利湿、健脾祛湿等功效的中药。

通常在方剂中配伍使用多种中药,以增强疗效。

患者在药物治疗期间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避免药物滥用或中断治疗。

3.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作为中医特色疗法之一,在乳腺增生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以达到舒缓乳腺疼痛、改善乳房组织的血液循环等效果。

乳腺增生症中医诊疗指南

乳腺增生症中医诊疗指南

乳腺增生症中医诊疗指南1.乳腺增生怎么治?有什么效果好的药?2.乳腺增生怎么治疗?3.什么是乳腺增生?有什么症状?怎么治疗好?4.乳腺增生针灸治疗乳腺增生怎么治?有什么效果好的药?乳腺增生症是由于身体内分泌功能紊乱造成的,乳房疼痛轻者,可调节心理,缓冲压力,疼痛重者推荐中医中药治疗,定期复查。

1.心理治疗乳腺增生症的发生往往与劳累、生活不规律、精神紧张、压力过重有关。

治疗乳腺增生症首先就是要舒缓生活和工作压力,消除烦恼,心情舒畅,心态平和,症状就可以缓解。

2.中医中药治疗中医认为乳腺增生症始于肝郁,而后血瘀痰凝成块,治宜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柴胡、白芍、香附、橘叶、丹参、地龙为中医处方中的常用药。

有些患者还可服用中成药,如:散结灵、乳块消、乳宁、乳康片、逍遥散或丹栀逍遥散(加味逍遥散)等。

在除外乳腺恶性肿瘤的前提下还可试用中医外治疗法,如:中药乳罩、针灸、按摩等。

3.西药治疗可采用激素类药物、碘制剂及三苯氧胺,可以缓解疼痛,因有一定的副作用,不做首选。

维生素A、B6、E也有调节性激素的作用,可作为乳腺增生症的辅助用药。

4.手术治疗乳腺增生症因内分泌代谢失衡所致,本身没有手术适应证,临床上遇到个别与乳腺癌不易鉴别的乳腺结节,亦可采用手术切除,经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

乳腺增生怎么治疗?乳腺增生一般是由于某些原因引起内分泌激素代谢失衡,雌激素水平增高引起。

其主要症状为乳腺胀痛,可同时累及双侧,但多以一侧偏重。

月经前乳腺胀痛明显,月经过后即见减轻并逐渐停止,下次月经来前疼痛再度出现,整个乳房有弥漫性结节感,并伴有触痛。

乳房疼痛的严重程度与结节的有无及范围无相关性,疼痛可向腋下、肩背部放散。

少数患者可伴发乳头溢液。

由于病因来自身体内分泌功能紊乱,故除乳房方面的症状外同时还可出现月经不规律,脾气不好,爱着急爱生气、爱出汗等症状。

乳腺增生患者一般会选择以下四种治疗方法:1.心理治疗乳腺增生症的发生往往与劳累、生活不规律、精神紧张、压力过重有关。

乳腺增生病的中医诊治

乳腺增生病的中医诊治

乳腺增生病的中医诊治乳腺增生病是以腺泡上皮、导管上皮及纤维结缔组织一种或多种组织增生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乳房疾病,是非肿瘤、非炎症性的乳腺上皮增生性疾患,属于中医“乳癖”范畴。

发病年龄集中于20~50岁,50岁以后发病率急骤下降。

其发病率占育龄妇女的40%左右,占全部乳房病的75%,是最常见的乳房疾病。

一般认为黄体素不足,使月经周期中乳腺增生和复旧不全,日久形成本病。

目前临床对乳腺增生病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仅限于中医对于本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和中医治疗谈几点看法。

中医的病因病机乳腺增生病在中医文献中最早的记载见于《中藏经》,以后历代医家对“乳癖”都有描述和认识。

对于其病因病机,早在宋代的《圣济总录》中就认为此病的发生与“冲任不和”有关。

明?陈实功则认为本病“多由思虑伤脾,恼怒伤肝,郁结而成”。

近代中医大多从肝气郁结论治,如清?余听鸿等,临床多采用疏肝解郁的治疗方法。

至20世纪50年代,顾伯华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提出冲任失调与肝气郁滞共同致病的观点,得到广泛的认同。

现代医家认为乳腺增生病的发生由肝郁气滞,或肝肾虚损,冲任失调,或痰凝血淤而成。

目前提出的学说较多,主要有以下观点。

1、情志内伤,肝郁气滞肝主疏泄、宜调达,肝经气郁,气血周流失度,气血凝滞、结聚成块。

《高氏疡科心得集》:“肝气有所不停,胃见木之郁,惟恐来克,伏而不扬,气不敢舒,肝气不舒,而肿硬之成……”阐明了肝郁气滞,情志内伤在乳腺增生病的发病学上的重要影响。

2、肝肾不足,冲任失调肾为五脏之本、元气之根,肾气、天癸、冲任三者构成的性轴,既作用于胞宫,又作用于乳房。

肾气化生天癸,天癸激发冲任通盛,冲任下起胞宫,上连乳房,因此肾气不足和冲任失调,既可以出现经期紊乱、经量减少、经色淡红等胞宫不充的症候,又可以发生乳房肿块、经前胀痛的乳腺增生病症候。

因此,肾和冲任在乳腺增生病发生学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3、痰淤凝结,乳络受阻乳房结块和乳房疼痛是乳腺增生病的两大主要症候,两者均由于血瘀而成。

中华医学会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中华医学会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中华医学会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引言乳腺增生病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表现为乳房胀痛、肿块、乳腺增生等症状。

中医认为,乳腺增生病的发生与体内气血运行不畅、肝气郁结等因素有关。

为了便于临床中医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制定了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一标准的内容和应用。

一、中医辨证分型标准概述中华医学会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主要是通过望、问、切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根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将乳腺增生病分为四个不同的辨证类型,包括气滞血瘀型、肝郁气滞型、痰湿蕴结型和肾虚湿热型。

二、气滞血瘀型临床表现患者乳腺胀痛明显,乳房按压有结节,疼痛可放射至乳房周围部位。

乳头时有刺痛感,常见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

辨证特点舌质紫暗,舌苔白腻,脉细涩。

治疗原则理气、活血、化瘀为主要治疗原则。

常用方剂1.行气活血方:川芎茶、丹参饮等。

2.活血化瘀方:迎奎汤、逐瘀汤等。

三、肝郁气滞型临床表现患者情绪烦躁易怒,乳腺胀痛不适,经常有肩颈酸痛症状。

月经不调、乳房胀痛加重、痛经等症状常见。

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弦。

治疗原则疏肝理气为主要治疗原则。

常用方剂1.疏肝理气方:柴胡疏肝汤、香薷饮等。

2.祛瘀平肝方:普拢瘀方、理肝消癥方等。

四、痰湿蕴结型临床表现患者乳房胀痛明显,乳房肿块较大。

常伴有乳房沉重感和乳头溢液。

体形肥胖,口苦不爱饮食,大便稀薄等症状。

辨证特点舌苔厚腻,舌质淡红,脉滑。

治疗原则化痰祛湿、行气通络为主要治疗原则。

常用方剂1.化痰祛湿方:卧冲丸、消积汤等。

2.行气通络方:乳腺散、理血丹等。

五、肾虚湿热型临床表现患者乳腺胀痛较轻,乳头不舒服,乳房按压无明显结节。

常伴有潮热、盗汗、手心发热等症状。

辨证特点舌红少津,舌苔薄黄,脉滑有力。

治疗原则滋养肾阴,清热除湿为主要治疗原则。

1.滋阴清热方:四物汤、知柏地黄丸等。

2.清热除湿方:麻黄石甘汤、六神散等。

结论中华医学会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将乳腺增生病分类为气滞血瘀型、肝郁气滞型、痰湿蕴结型和肾虚湿热型四种辨证类型。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病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病

乳腺增生病乳腺增生病是指乳间质的良性增生,是妇科常见病之一。

多发于25~40岁。

其病因与卵巢功能失调有关。

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乳房有多个大小不等的肿块,质韧实或囊性感,界限不清,活动度好,常于经前增大,经后缩小,自觉乳房胀痛,尤以经前明显,经后则减轻或消失。

中医认为,乳腺增生病与人情志有关,当人过度郁怒、忧思时,常致气血痰湿郁乳络,最终结聚成核。

治疗本病,应以舒肝解郁、活血化瘀、消痰散结为主。

辨证论治肝郁痰凝型主要证候:乳房胀痛或刺痛,乳房肿块随喜怒消长;伴胸闷胁胀,易怒,失眠多梦;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和细涩。

治疗法则: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方药举例:逍遥蒌贝散(《中医外科学》)。

【组成】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瓜蒌、贝母、南星、半夏、山慈菇各10克,牡蛎15克。

【功效】疏肝理气,化痰散结。

【用法】水煎服。

【方解】方中柴胡疏肝解郁,疏散肝郁之气;当归、白芍养血柔肝,肝得条达,气顺则痰消;白术、茯苓健脾祛湿,使运化有机则杜绝生痰之源;瓜蒌、贝母、半夏、南星散结化痰;牡蛎、山慈菇软坚散结。

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化痰散结之功。

冲任失调型主要证候:乳房肿块或胀痛,经前加重,经后缓减;伴腰酸乏力,神疲倦怠,头晕,月经先后失调,量少色淡,甚或闭经;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疗法则:调摄冲任。

方药举例:当归玄参汤(《治验百病良方》)。

【组成】当归、鸡血藤各12克,玄参15克,白芍、白术、茯苓、柴胡、王不留行、香附、丹参、麦冬、路路通各10克,甘草6克。

【功效】活血滋阴,疏肝健脾,通结散结。

【用法】水煎服。

每日1剂,日服2次,应于每月经前10天开始服5~7剂,3个月为1个疗程。

【方解】方中当归、鸡血藤、白芍、丹参养血活血;王不留行、路路通活血通络散结;白术、茯苓渗湿健脾;柴胡、香附疏肝理气;玄参、麦冬滋阴降火;甘草解毒,并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共奏活血滋阴、疏肝健脾、通结散结之功。

按摩疗法按揉乳根穴【定位】位于胸部,当乳头直下,乳房根部,当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乳癃(乳腺增生) 中医诊疗方案

乳癃(乳腺增生) 中医诊疗方案

乳癃(乳腺增生) 中医诊疗方案病因概述乳癃,又称乳腺增生,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疾病,多发生在育龄女性中。

病因复杂,主要与女性内分泌紊乱、情绪不稳定、脾胃功能失调等因素有关。

中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医理论,乳癃的诊断主要根据以下症状:1. 乳房胀痛或不适。

2. 乳房肿块或乳房疼痛的部位有压痛。

3. 乳房触之有结节,质地较硬。

中医治疗原则针对乳癃,中医的治疗原则主要是调理气血、调整内分泌、理气止痛。

具体治疗方案如下:1. 中药调理1.1. 调理气血:选用具有活血化瘀、调节气血的中药,如当归、川芎、益母草等。

1.2. 调整内分泌:选用具有调节内分泌功能的中药,如白芍、熟地、枸杞子等。

1.3. 理气止痛:选用具有舒肝理气、止痛效果的中药,如柴胡、香附、郁金等。

2. 饮食调理2.1. 避免食用寒凉食物,如冰镇饮料、生冷水果等,以免寒凉伤脾胃。

2.2. 增加营养物质摄入,适量摄取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瘦肉、海产品、水果蔬菜等。

2.3. 注意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饥饿。

3. 心理疏导3.1. 研究放松技巧,如深呼吸、瑜伽、冥想等,舒缓紧张情绪。

3.2.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保持心情开朗,不要过分焦虑或沉溺悲伤。

注意事项1. 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个体差异,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2. 注意观察治疗效果,如果症状加重或出现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

3. 维持良好的生活惯,适量运动,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有助于恢复身体健康。

以上是乳癃(乳腺增生)的中医诊疗方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需要进一步了解或有其他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

中华医学会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中华医学会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中华医学会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乳腺增生病是女性常见的一种乳房疾病,它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据研究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女性乳腺增生病发病率已经超过40%,其中大多数病例年龄都在30岁至40岁之间。

乳腺增生病主要表现为乳房胀痛、肿块、不适等症状,不仅影响女性生活质量,严重者还会发展成乳腺癌。

因此,中医对于乳腺增生病的辨证分型十分重要,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华医学会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一、乳腺增生病的基本概念乳腺增生病是指乳腺组织非肿瘤性的增生引起的一种乳房疾病。

它是属于一种良性的乳房疾病,但如果不及时治疗或者治疗不当,会发展成乳腺癌。

乳腺增生病主要表现为乳房胀痛、肿块、不适等症状,通常在经前加重,经后减轻。

同时,乳腺增生病还会伴随着月经不调、情绪波动等症状。

二、中华医学会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1.气郁血瘀型【临床表现】乳房有不同程度的肿块或结节,按之感痛;乳房胀痛,伴有胸闷、烦躁、抑郁等情绪不安;月经不调,甚至闭经;舌质淡暗,质较胖,苔薄白,脉细弦或涩。

【辨证分析】气郁血瘀型乳腺增生病患者,情绪不畅,郁结于胸,导致气机不畅,气滞血瘀。

肝气郁结,直接影响血气运行,乳房组织代谢失调而形成肿块。

【治疗原则】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方药推荐】逍遥丸、活血化瘀汤、舒肝活血颗粒等方剂。

2.气虚血瘀型【临床表现】乳房肿块不明显,按之不痛或稍有不适;乳房胀痛,松软无力,感觉乳汁不畅;经期过多、经期不止或月经稀少、色暗;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微弱。

【辨证分析】气虚血瘀型乳腺增生病患者,气虚不能运化水液,乳汁不通。

气血运行不畅,形成淤血而导致肿块形成。

【治疗原则】益气化瘀、调经止痛。

【方药推荐】归脾丸、调和血气汤、活血消痛颗粒等方剂。

3.湿热蕴结型【临床表现】乳房硬结较大,按之疼痛明显;乳房胀痛,湿热重感;经期不调或黄带量增多;口干口苦,小便短赤、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

【辨证分析】湿热蕴结型乳腺增生病患者,体内湿热蕴结,乳房组织阻滞,肿块形成。

中医辨证治疗乳腺增生病

中医辨证治疗乳腺增生病
合理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多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减少高脂肪、 高热量食物的摄入。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乳腺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乳腺增生病,及时采取治疗措 施。
保健方法
药物治疗
01
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使用一些中药或中成药进行治疗,如逍
遥散、乳癖消等。
针灸治疗
02
通过针灸刺激相应的穴位,调节气血,缓解乳腺增生病的症状。
按摩治疗
03
适当的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乳房胀痛等症状。
患者自我管理
自我观察
定期观察乳房的变化,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坚持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并坚持完成疗程,不可随意停药或更 改治疗方案。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规律的作 息等,有助于预防和改善乳腺增生病。
症状
乳腺增生病的症状主要包括乳房胀痛 、乳房肿块、乳头溢液等,这些症状 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中医对乳腺增生病的病因分析
内分泌失调
中医认为,乳腺增生病的发生与 内分泌失调密切相关,特别是与 肝、肾、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情志因素
中医认为,长期情绪低落、焦虑、 抑郁等情志因素可能导致气血瘀滞, 进而引发乳腺增生病。
辅助检查
中医还常结合现代医学的辅助 检查手段,如乳腺B超、钼靶X 线等,以更准确地诊断乳腺增
生病。
02
中医辨证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方法
药物治疗
01
02
03
汤药治疗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开具 具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软坚散结等功效的汤药进 行治疗。
中成药治疗
选用具有相应功效的中成 药,如逍遥丸、乳癖消等。

中医乳腺增生病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乳腺增生病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乳腺增生病患者的诊疗规范一、临床表现乳腺增生是指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乳腺组织导管和乳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病变及进行性结缔组织的生长,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内分泌激素失调。

本病的临床表现以乳腺肿块,乳腺疼痛为基本表现,大约80%的患者有乳房疼痛的症状,多双侧,也可单侧疼痛,疼痛性质分为胀痛、刺痛、窜痛、隐痛或触痛,乳房疼痛的表现不稳定,在月经前可加重,也常在情绪变化、劳累、天气变化时加重。

二、治疗方法1.耳穴压豆【主穴】取乳腺、内分泌、胸、肝,配穴取子宫、缘中、卵巢、肾、脾、胃。

【操作】先用75%乙醇消毒耳部,清除耳垢后,用0.5cm ×0.5cm胶布粘一粒王不留行,贴在准确穴位上,同时嘱咐病人每日自行按压4~6次,每次不少于5分钟,每次按至耳廓红、热、发胀为止。

每隔3天两耳交替贴压1次,10次为1个疗程。

休息1周,再进行第2个疗程。

2.中药外敷疗法【操作】穿山甲(代)、血竭、桂枝、赤芍、当归、红藤、败酱草、制大黄、没药、乳香,水蛭等各15g共研细末,加医用凡士林,外敷患处,1次/天,连敷5天,休息1天,连用30天为1个疗程;观察局部皮肤有无过敏反应。

3.推拿疗法【操作】①医者用手掌由乳根向乳头部轻轻推揉,依次为外上、外下、内上、内下约10分钟,对侧相同;②双手点按缺盆、膻中、云门各穴位30s;③医者站其一侧,分推胸部至两肋,医者双手虎口张开,拇指与四指抱定患者胸廓,以两手大鱼际自正中线两侧分推至双侧腋中线,以局部有温热感为止;④轻拿乳房硬块:医者有一手大拇指和四指对抗,拿乳房肿块用大拇指或大鱼际轻揉硬块外侧2分钟;⑤按压上肢内侧:医者一手托起患者腕部,另一手掌根由云门穴按至内关穴、太渊穴,反复3~5遍;⑥点压反射区:患者俯卧位,医者站于一侧。

医者以双手掌着力,由大椎穴按揉至肝俞穴3~5分钟。

同时交替按揉肩胛内缘和膀胱经两条线5遍。

病情需要时,可加大刺激力度,用一手拇指腹压在另一手拇指背部,重叠弹拨后轻揉3分钟;⑦点压魄户穴、膏肓穴、神堂穴,轻者局部有痉挛,重者局部有硬结须重弹拨,按压后患者有轻松感,不适症状明显改变。

【偏方】乳腺增生——中医治疗秘法大盘点

【偏方】乳腺增生——中医治疗秘法大盘点

【偏方】乳腺增生——中医治疗秘法大盘点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病除了传统的辨证分型内服中药以外,还有许多极具特色的疗法,如单方验方口服、中药局部外敷、其他疗法等。

下文将一一介绍。

乳腺增生中医认为,乳腺增生发病原因多与脏腑机能失调、气血失和有关,病变脏腑责之肝脾,尤其是脾土虚弱之人或过食辛辣肥甘厚味,损伤脾土,而致脾土运化功能失常,聚湿为痰或天生性格内向,情绪压抑,好生闷气或性情急躁、动则易怒或因七情所伤,忧思过度,而致肝失疏泄,郁而成痰等,均可导致痰湿结聚,气血凝滞而形成肿块。

乳腺增生中医治疗方法乳腺增生最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是按照辩证服用中药治疗,以下四种为常见汤药方。

1、乳核饮:柴胡12克,白芍12克,香附12克,郁金12克,青皮9克,丹参9克,三棱9克,生牡蛎30克(先煎),白花蛇舌草15克,夏枯草30克,黄芪15克。

水煎服,每日1剂,一日2次服用。

2、乳块消汤:瓜蒌15克,生牡蛎15克,夏枯草15克,昆布15克,海藻15克,丹参15克,柴胡9克,天门冬9克,三棱9克,莪术9克,橘叶9克,橘核9克,半夏9克。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3、攻坚散:夏枯草30克,玄参30克,生牡蛎30克,昆布15克,姜半夏12克,海藻12克,青皮9克,陈皮9克,三棱6克,莪术6克。

水煎服,或研末,开水冲服。

4、清肝解郁汤:人参(去芦)3克,茯苓3克,熟地黄3克,贝母(去心)3克,炒山栀3克,白术4.5克,当归4.5克,柴胡2.4克,牡丹皮2. 4克,川芎2.4克,陈皮2.4克,甘草1.5克。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乳腺消瘤汤:蒲公英、夏枯草各30克,蚤休、橘核、牡蛎、制鳖甲各15克,青皮、橘叶、穿山甲、僵蚕、桃仁、赤芍各10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

功能清热解毒、舒肝理气、化瘀消痰、软坚散结,主治乳腺增生症。

患处疼痛者加乳香、没药各12克;肿块坚硬长期不消偏血瘀甚者加三棱、莪术各10克;偏痰结者去桃仁加海藻、昆布各15克,黄药子10克;乳房局部有灼热感加金银花30克,连翘15克;气虚者加黄芪30克。

中医辨证论治乳腺增生症临床

中医辨证论治乳腺增生症临床

中医对乳腺增生症的辨证要点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个体化治疗
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既要注重辨病 ,也要注重辨证,以确定最佳治疗方 案。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症状 等特点,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 提高治疗效果。
整体观念
将乳腺增生症放在整体观念中进行考 虑,注重调理整体内分泌环境,以达 到治疗的目的。
03
中医辨证论治乳腺增生症临 床
汇报人: 2023-12-12
目录
• 乳腺增生症概述 • 中医对乳腺增生症的认识 • 中医辨证论治乳腺增生症的方
法 •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症的常用药

目录
•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案 例
•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优势与 不足
01
乳腺增生症概述
乳腺增生症的定义
01
乳腺增生症是指女性乳腺组织在 结构、数量及生理功能上出现异 常,是一种常见的乳腺良性病变 。
02
中医对乳腺增生症的认识
中医对乳腺增生症的病因认识
情志不畅
长期精神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 影响,导致肝气郁结,气血运行 不畅,经络阻滞,最终引发乳腺
增生。
饮食失调
饮食不节,嗜食辛辣、油腻、刺激 性食物,损伤脾胃功能,导致痰湿 内生,蕴结于乳房脉络,日久形成 乳腺增生。
冲任失调
女性生殖内分泌系统失调,冲任二 脉功能紊乱,导致痰瘀互结于乳房 ,形成乳腺增生。
疗效稳定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症注重调节机体内部环境,改善气血循环,疗效相对稳定,不易复发。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不足
疗效缓慢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疗效相对缓慢,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看到效 果,需要患者有耐心和信心。
缺乏标准化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症的方法和标准尚未完全统一,不同医生的治疗 方法和用药可能存在差异,影响治疗效果的稳定性和可比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增生病的中医诊治
发表时间:2012-02-02T09:20:02.48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8期供稿作者:王红高希勇
[导读] 乳腺增生病在中医文献中最早的记载见于《中藏经》,以后历代医家对“乳癖”都有描述和认识。

王红高希勇(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中医院 256400)
【中图分类号】R2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8-0291-02
乳腺增生病是以腺泡上皮、导管上皮及纤维结缔组织一种或多种组织增生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乳房疾病,是非肿瘤、非炎症性的乳腺上皮增生性疾患,属于中医“乳癖”范畴。

发病年龄集中于20~50岁,50岁以后发病率急骤下降。

其发病率占育龄妇女的40%左右,占全部乳房病的75%,是最常见的乳房疾病。

一般认为黄体素不足,使月经周期中乳腺增生和复旧不全,日久形成本病。

目前临床对乳腺增生病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仅限于中医对于本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和中医治疗谈几点看法。

中医的病因病机
乳腺增生病在中医文献中最早的记载见于《中藏经》,以后历代医家对“乳癖”都有描述和认识。

对于其病因病机,早在宋代的《圣济总录》中就认为此病的发生与“冲任不和”有关。

明?陈实功则认为本病“多由思虑伤脾,恼怒伤肝,郁结而成”。

近代中医大多从肝气郁结论治,如清?余听鸿等,临床多采用疏肝解郁的治疗方法。

至20世纪50年代,顾伯华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提出冲任失调与肝气郁滞共同致病的观点,得到广泛的认同。

现代医家认为乳腺增生病的发生由肝郁气滞,或肝肾虚损,冲任失调,或痰凝血淤而成。

目前提出的学说较多,主要有以下观点。

1、情志内伤,肝郁气滞肝主疏泄、宜调达,肝经气郁,气血周流失度,气血凝滞、结聚成块。

《高氏疡科心得集》:“肝气有所不停,胃见木之郁,惟恐来克,伏而不扬,气不敢舒,肝气不舒,而肿硬之成……”阐明了肝郁气滞,情志内伤在乳腺增生病的发病学上的重要影响。

2、肝肾不足,冲任失调肾为五脏之本、元气之根,肾气、天癸、冲任三者构成的性轴,既作用于胞宫,又作用于乳房。

肾气化生天癸,天癸激发冲任通盛,冲任下起胞宫,上连乳房,因此肾气不足和冲任失调,既可以出现经期紊乱、经量减少、经色淡红等胞宫不充的症候,又可以发生乳房肿块、经前胀痛的乳腺增生病症候。

因此,肾和冲任在乳腺增生病发生学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3、痰淤凝结,乳络受阻乳房结块和乳房疼痛是乳腺增生病的两大主要症候,两者均由于血瘀而成。

肝郁气滞,气滞必然导致血瘀;思虑伤脾,脾运失司,痰浊内生。

痰浊与血瘀互结,阻于乳络而结成乳腺增生病。

4、阳明胃热,热伤血络阳明为多气多血之地,女子乳房属足阳明胃经,妇女气机常易抑郁,七情郁结日久则可以化热化火,阳明内热可以导致气血搏结不畅而成瘀,阳明经的痰瘀停滞于乳房,即可造成乳腺增生病。

总之,乳腺增生病的致病因素,并不只是限于以上4个方面。

不过应当明确冲任失调为其最主要的病因病机。

临床辨治尚需辨明冲任失调的主要因素是肾虚、脾虚或肝血虚,还是两脏、三脏同病。

辨证分型
1、肝郁气滞、脾虚痰结证主要证候为经前乳房胀痛,且有肿块,月经来潮即明显缓解。

情志郁闷,经前烦躁易怒,胸闷嗳气,两胁胀满。

乳房胀痛与肿块随情绪波动而变化;或见倦怠乏力,胸脘痞闷,食欲欠佳,或腹胀、腹泻。

舌质淡、苔白,脉弦涩或濡细。

2、肝肾不足、冲任失调证乳房胀痛且有肿块,多在经前加重,经后缓解。

伴月经不调,经期提前或错后,月经量少,色淡,或伴有瘀块,面色少华,时而烦躁易怒,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失眠多梦,舌淡,苔白,脉濡细。

3、气滞血瘀证主要证候为心烦善怒,痛经,经血紫暗或挟瘀块。

单侧或双侧乳房胀痛、刺痛。

痛处较固定。

疼痛常随情绪变化、月经周期变化而消长,而肿块则无明显消长。

肿块常呈片状、块状,质较硬,表面不规则,触痛明显。

舌淡红,边有瘀点或瘀斑,苔薄白,脉涩。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病,历史悠久,疗效确切且无明显毒副反应,复发率低。

中医以整体观念对本病辨证论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长期治疗与短期治疗相结合,标本兼治。

从多方面、多角度起到调整内分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作用。

以下主要说明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症的内治法。

辨证施治
1、从肝着手,以疏肝理气为中心:临证以疏肝理气为基本法则,在此基础上根据兼证的不同,分别辅以活血、化痰、扶正、散结等法。

有医家针对病因病机,采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调补冲任、软坚散结法自拟消癥散结汤,以柴胡、郁金、当归、木香、丹参、川贝、山慈姑、夏枯草为主药,随辨证加味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显著。

2、从肾着手,以调理冲任为中心:持这种观点的医家认为,冲任失调是关键,治以补肾调冲为主,辅以疏肝化痰、活血化瘀等法。

方选乳消散加减(药选柴胡、当归、赤白芍、山甲珠、王不留、橘叶、橘络、荔枝核等药物),疗效可靠。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从肝治还是从肾治,均应注意女性的特殊生理周期。

也就是以下说明的月经周期疗法。

月经周期治疗
现代医学认为,随着月经周期的变化,体内各激素水平也相应发生变化。

故近几年有人提倡按月经周期治疗本病。

临床应用时可以将乳腺增生病分4期治疗,
1、增殖期活血止血、清热养阴;
2、分泌期软坚散结;
3、月经前期疏肝理气、活血通络;
4、月经期因乳腺增生患者月经不调,该期含月经早期和修复期两个阶段。

根据月经早期患者有月经前期表现,故可给予月经前期方药治疗;月经末期患者常见于增殖表现,故可给予增殖期方药治疗。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有了较大发展,治疗方法多样,以辨
证论治或基本方随证加减为主,均取得了较好疗效。

但目前对本病的发病机理研究尚不完善,故今后应加强基础研究,探索其疗效的机理,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